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唐代喝什么茶

找到约667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入冬喝什么茶好?这3种红茶帮你暖暖过冬天

  进入冬季,冰天雪地,万物蛰伏。人体各项生理功能也随之减退,阳气渐渐虚弱。中医认为:“时届寒冬,万物生机闭藏,人的机体生理活动处于抑制状态。养生之道,贵乎御寒保暖。”经历了春、夏、秋三季消耗后的身体正需要在冬季进行调养,而红茶是养生的上佳之选。因为红茶性甘温,可养人体阳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生热暖腹,可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还可助消化、去油腻。

  英国人常将中国红茶和印度红茶拼配,再加牛奶、砂糖饮用。在我国的一些地方,也有向红茶中加入糖、奶、芝麻饮用的习惯。这样既能够生热暖腹,又可增添营养,强身健体。由此可见,冬令养生应该选择颇具温补之法的传统红茶。

  入冬喝什么茶好?这3种红茶帮你暖暖过冬天

  01.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红茶,亦是世界红茶的鼻祖。正山小种在欧洲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可谓是“墙里开花墙外香”。自1610年由荷兰传至欧洲,便被当作东方奇珍。由于价格昂贵异常,一般民众享用不起,所以在相当一段时间并不流行,只是供给宫廷、贵族、商人等上流社会享用。

  17世纪有记载:“伦敦市中,茶值每磅需银100元。”英国最早的茶商托马斯·卡洛伟出售的茶叶,每磅6~10英镑,而当时英国一个普通工人每天仅赚4便士。因此有“掷三银块饮茶一盅”的说法。

  正山小种外形条索肥壮,色泽乌润。泡水后汤色红浓,香气高远,并带有浓郁的烟松香。若是加入桂圆汤、牛奶茶调成糖浆状奶茶,汤色将更为绮丽,香气更加悠扬。

  02.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又叫做祁门工夫红茶,简称“祁红”。祁门产茶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史料记载,在清代光绪之前,祁门并不生产红茶,而是盛产绿茶,制法与六安茶相仿,所以有“安绿”之称。

  光熙元年,黟县人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回乡经商,创设了茶庄,祁门才开始改制红茶,并成为后起之秀,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精致祁门红茶,无论采摘、制作都十分严格,因而形质兼美,条索紧结秀长,色泽乌润(俗称“宝光”),冲泡后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醇厚隽永,经久耐泡,上品茶更有一种兰花香,称之为“祁门香”。祁门红茶可以单独泡饮,也可以加入牛奶、糖调饮,味道甜美可口。

  03.云南红茶

  云南红茶,又名滇红工夫茶,产自云南临沧、保山等地。云南红茶属于大种叶型工夫茶,是我国新兴的工夫红茶。云南红茶外形条索紧结,壮硕肥厚,干茶色泽油润,金毫显露,内质汤色艳丽,香气浓郁高长,滋味醇厚甘爽,给人以刺激感。其叶底红嫩鲜亮,在国内广受好评。

  高档滇红冲泡后茶汤与茶杯接触处常显金圈,冷却后立即出现乳凝状的冷后浑现象,冷后浑早出现者是质优的表现。滇红既适于杯饮,也适于壶饮法,品饮还有清饮和调饮之分。

  清饮,即不加任何调味品,使茶叶发挥应有的香味,适合于品饮工夫红茶,重在享受它的清香和醇味;调饮则多以加糖加奶调和饮用为主,加奶后香气依然浓烈。

  常喝红茶可以温胃驱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在冬季经常泡上一杯暖暖的红茶,不但可以暖身体,还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所以,在即将降温的初冬,赶紧泡上一杯红茶,暖暖地过这个冬天吧!

俗人说茶

(《吃茶去》杂志)说起茶,中国人最不陌生了。因为茶的发源地就在中国,唐代陆羽《茶经》云:“茶者,发乎神农氏,起于鲁周公”。在中国,从古至今,不管南方人还是北方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不管是雅士还是俗人,几乎都有喝茶的经历。

我是一介俗人,也喜欢喝点茶,但日常生活中却并未养成长期喝茶的习惯,对于喝茶也从不讲究,对于茶文化的研究也不多。但对于茶,我却有自己的话要说。

茶在中国被誉为“国饮”。中国茶的品种很多,喜欢喝茶的也人很多,但是各茶入各眼,每个人对茶的品种和喜好程度也不同,对茶的感受也就各异了。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关于茶的典籍、文献及著述也是汗牛充栋,无以计数。

与粮食一样,茶来自于一种植物,是大自然的造化,是天地之间的精华。但茶与粮食却有大不同。粮食供人一日的三餐,可以裹腹,可以延续生命。茶对于人来说,似乎可有可无,不喝茶人照样能活下去,但光喝茶不吃粮食那是万万不行的。话虽如此,但对于中国人来说,茶是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东西。吃了粮食,人的肚子不饿,心里不慌,但总觉得缺点什么。有了茶,人的生活才多了一分悠闲和优雅;喝了茶,人体也多了一些健康。宋代吴自牧《梦粱录·鲞铺》中说:“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元代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写道:“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在中国,不管家穷家富,家家都有人在喝茶,而且都以茶来招待客人。你不管去谁家里,坐下来之后,主人就先给你沏上一杯茶喝上,然后才开始说事。这是中国的人情风俗,几千年来皆是如此。有些人,不但在自家里喝茶,在别人家里喝茶,而且会邀上朋友专门去茶楼里喝茶,甚至还把茶叶作为礼品送人。由此可见,喝茶对于中国人来说确实是一种日常的生活习惯。

喝什么茶叶?用什么泡茶?用什么盛茶?如何煮茶?如何沏茶?如何喝茶?这些在中国讲究甚多,人们称之为“茶道”。茶道起源于中国,但被日本人发挥到了极致。

中国的古人喝茶是特别讲究的,但到了当代,除了一些所谓的名流、雅士之外,一般人似乎对喝茶并不怎么讲究了。富人、名士有他们的喝法,穷人、俗客有他们的喝法。富人、名士喜欢喝的是名贵的茶;穷人、俗客就喝普通的茶。富人、名士用山泉水泡茶,穷人、俗客就用井水、自来水泡茶。富人、名士用名贵的玉器、瓷器杯子喝茶;穷人、俗客用粗瓷碗、玻璃杯、搪瓷缸甚至一次性纸杯喝茶。富人、名士慢条斯理地一小口、一小口地呷;穷人、俗客就大口大口地饮。不管怎么喝,大家喝到嘴里的都是茶,其它无关紧要。

“杯中乾坤大,茶里日月长。”茶看似一个很简单的物什,但内涵却是很深远的。喝茶的人很多,但大家对于茶的品味、感受、理解、认识却是大不一样的。有些人喝茶,喝的是品位、情趣、意境、文化或者更多的东西;有些人喝茶喝的只是茶的味道,有些人喝茶喝的是它的保健功效,更多人的可能只是把它当作一种解渴的饮品。《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妙玉有一段嬉笑贾宝玉喝茶的言论:“一杯是品茶,二杯就成了解渴的蠢猪了,三杯可就是饮牛、饮骡子了”。我认为,妙玉的调侃之语虽然不无道理,但不能就说怎么喝茶就高雅,怎么喝茶就低俗或者愚蠢。因为,茶本来就是一种解渴的东西,所谓的其它东西是后人附加上去的,并不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在我这三十多年的生活中,也有过一些喝茶的经历和感受。

我的家乡在关中的西府。我们那里从不产茶,但是乡民却一直有着喝茶的习惯。不管男女老少都能喝茶,但以老汉居多。记得我小时候,我们那里的老汉喝的最多的是那种形状类似小窝窝头的圆坨坨茶,对于品牌和品种似乎没什么讲究。老汉们常把圆坨坨茶掰上一小块放在搪瓷缸里,然后倒上开水,放在火炉上熬,等水沸腾之后,茶液颜色变成黑青色之后才算是熬好了。然后,他们把熬好的茶水倒在另外一个搪瓷缸里喝,喝完了再继续熬。谁家要过红白喜事时,大门口席棚下的礼桌旁总有人专门在熬茶,供那些前来看秦腔戏的老汉们喝。我小时候曾经几次喝过那种熬过的茶,口味酽浓苦涩,简直难以下咽,但是过一会之后嘴里会泛出一丝丝甜味儿。常喝熬茶的老人,大都牙齿黑黄,样子很是难看。我当时想不通,熬茶这么难喝,为什么老汉们还这么爱喝?有些老汉就告诉我:熬的茶喝着劲大,提神解乏。后来,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我想这是庄稼人的苦中作乐,他们习惯了苦,能从苦中品出甜来吧。

我父亲是一个爱喝茶的人,不过他一般喝的是泡茶,泡的大多是茉莉花茶。泡茶的味道有一丝淡淡的清香和甜味。我上小学到初中的那几年,几乎每天跟着父亲喝茶。刚开始,父亲不让我喝,说是碎娃喝茶不好,喝多了晚上会睡不着觉。父亲喝茶的时候,我会给茶杯盖里倒一点抿上几口,慢慢也就养成了喝茶的习惯。父亲的茶基本上都是我给泡的,父亲见我勤快,也喜欢喝茶,慢慢也就不再说我了。后来,我给他泡茶的时候,也会顺便给自己也泡上一杯。父亲就常说我小小年纪竟成了一个“水烟客”(西府方言,意思是说能爱喝茶抽烟)。实际上,那时我只爱喝茶,不会抽烟,更不敢在大人面前抽烟。直到我上了高中之后,开始长期在学校寄宿,慢慢地和父亲相处得少了,也就再很少喝茶了。

参加工作后,我一个人很少有闲情逸致去喝茶、品茶,也几乎没有买过茶叶。七八年前,曾有人送过我一套茶具,我就打开看过一次,然后放在房子的角落里再没动过,红木外盒上已然落满了一层灰尘。有几次喝茶,是和同事、朋友去的茶楼,当然喝茶不是主要目的,主要是聊天说事,图得是一个环境的幽雅清净罢了。尽管在茶楼里我喝过不少名茶,什么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信阳毛尖、云南普洱等等,但是说实话,对于我这样一个俗人来说,好像喝什么茶都似乎没有多大区别。关于茶的品种、分类、口味及制作工艺等,我也一直没有好好研究过,也很少和别人去谈茶。在我看来,只要是茶,都是好的,不在于喝什么茶,也不在于怎么喝。去茶楼喝茶,对于我而言是一种应酬,算是附庸风雅吧。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2009年的初春去长安县一个朋友家里喝茶。去朋友家喝茶之前的半个月,有一次我与一个同事喝冰啤喝出了点胃病,吃了几大把的胃药都未见效。到朋友家里后,人家给我倒了一杯绿茶,我们边喝边聊。可是,不知怎么回事,茶喝得越多,我的胃部就越是胀痛。我终于坐不住了,就问朋友家里有没有胃药。他说没有,又问我怎么回事。我就说明了原由。他笑了笑说,不着急,我给你换一壶红茶喝喝看。我忍着胃痛说,再喝茶我估计就该躺医院了。他说,看来你不懂茶啊,红茶有养胃之功效呢,你先喝一杯再说。没一会功夫,一壶红茶就泡好了。他先给我倒了一小杯。我迫不及待呷了几口,很快就把一杯红茶喝完了,然后又连续喝了好几杯。几杯红茶下肚之后,胃痛果然很快就减轻了许多,半个小时后,我感觉自己跟正常人几乎没什么两样了。我们又继续坐在客厅里高谈阔论起来。临走时,我对朋友表示感谢。他说:“你以后要好好研究一下茶,也要多喝茶呢,这是个好东西。但是你现在有胃病,尽量别喝绿茶,多喝点红茶,红茶养胃呢……”他正说着,就把自己的一罐红茶给我分装了半罐。我不好意思要,他硬塞在了我的背包里。回家之后,我坚持喝了一周多时间的红茶,胃就不再胀痛了,比吃药还管用。后来我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好友如茶》,对此事进行了记录。从那以后,我对茶有了新的认识,也开始慢慢关注起茶的文化来了。

茶确实是一个好东西。大量研究证实:茶叶确实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份,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可见,茶叶的药理功效之多,作用之广,是其它饮料所无可替代的。适量饮茶,对人的身体有很大的益处,但也应注意喝茶的量和浓度。胃寒的人,不宜过多饮茶,特别是绿茶,过量会引起肠胃不适;神经衰弱者和患失眠症的人,睡眠以前不宜饮茶,更不能饮浓茶,否则会加重失眠症;服药的人不应该用茶水送服,以免降低药效;正在哺乳的妇女也要少饮茶,因为茶对乳汁有收敛作用。

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在中国,从古到今一直有人在喝,不但中国人喝,而且从我国西汉时就随着瓷器、丝绸出口到中亚、西亚和非洲、欧洲等国家。因此说,茶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

我这个西府俗人,以前有饮酒、抽烟的恶习,唯独对喝茶一直没有养成习惯。步入而立之年后,我发现饮酒、抽烟对身体的伤害越来越大,现在正想方设法逐渐戒除这些恶习。但人总得有些物质上的嗜好吧,不然生活过得也太寡淡了。于是,我就想到了喝茶。喝茶不仅能解渴生津、养生保健,还能陶冶性情,何乐而不为呢?

好了,不说了,我那里还有一罐“陕青”放了都一年多了,还没怎么动过呢,我现在就去泡一杯吧。

(摘自2013年第1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刘省平)

茶书精选:领略历代茶席风华,聚集每个时代的品茗魅力,成为习茶、布置茶席的参照


编辑推荐


盛唐茶席,华丽典雅,奢华隽永是永恒的追求。

宋代茶席清静和寂,在自我反省中走出生活的品味。

明代用壶和用杯变小,茶风自由,预示着烂漫的觉醒。

清代茶席,宫廷的贵气不掩常民的拙趣,经典和豁达都有一片天空。

 

内容简介


       密宗的“曼荼罗”,意为“轮圆具足”,是聚集修行功德的“坛城”。茶席的“曼荼罗”,是将茶器中的壶、杯、水方、茶巾等几种,创造出完备若坛城的茶世界。中央以壶为尊,四方的杯、托、盘各占一隅,是为中院。这道茶席“曼荼罗”的,不仅显现爱茶人的审美趣味,并能在短暂的瞬间,转化成永恒的心灵注脚。

      一部《茶席:曼荼罗》,从唐宋元明清,一路走到现代,领略了历代茶席风华,聚集了每个时代的品茗魅力,成为现代人习茶、布置茶席的参照,并陪伴现代人在茶香穿透的愉悦中,建构随心所欲的茶席。

作者简介


      池宗宪,1957年生于台湾台北市,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毕业。曾任《自立晚报》记者、《联合月报》主编、《联合报》专栏记者、《大成报》编辑部总编辑、《人间福报》新闻总监,现任《茶人雅兴电子报》总编辑。精于收藏鉴赏,痴迷中国茶文化,著有众多茶书,解读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目  录

序 欢愉满足尽在茶席

前言 曼茶罗——茶席美之源

1章 茶曼茶罗·美的共感

 茶席是一种什么味道

 茶器是终身伴侣

 茶壶成为书法大师

 茶器增值的诱惑

 没有秩序的秩序

 布置善巧不善巧

 茶席的精神娱乐性

 喝茶有什么“道”

 “茶道”各走各“道”

 如何演绎出“事实茶道”

 如何诠释茶器内涵

 如何欣赏茶器之美

 如何以茶席自娱娱人

2章 茶席人文·深远况味

 茶杯里的清新野趣

 甘苦的闲适人生

 空泛的享乐主义

 枯索中的新味

 喝茶也要有创意

 茶隐的好日子

 视觉与心灵的调和

 进入他界娱乐性之境

 用直觉来摆设茶席

 茶与器是整体的概念

3章 盛唐茶席·华丽典雅

 茶器的风格

 陆羽最喜欢用什么盏

 唐代品茗魅力何在

 茶器的搭配

 唐代喝什么茶

 像玉璧般珍贵的团茶

 先烤再磨的煮茶法

 击拂茶末的点茶法

 谁是唐代茶碗第一名

 “秘色瓷”的秘密

 金光闪闪的茶器

 神秘波斯的工法

 一套迷你版唐代茶器

  品茶的正点“匀称”

 隽永是追求的偶像

 拥抱秀异的奢华

4章 宋代茶席·品不厌精

 点茶流动生活的美学

 斗茶的羞耻心

 品茶忆故人

 沉敛后的修炼

 宋代茶席的爱现

 古典美如何影响现代美

 令人心动的游戏

 视觉系的愉悦体验

 好玩又实用的建盏

 点茶主秀黑釉建盏

 宋代点茶怎么点法

 宋代吃茶法的七汤程序

 对细节的要求

 汤花展现的力与美

 吃茶累积文化资本

5章 元代茶席·含蓄澎湃

 点茶法的余晖

 墓室壁画藏玄机

 茶汤面可以画出诗句

 元人“疯”分茶

 狂恋茶的元代幸运儿

 爱上常民散茶的俗饮

 朝野上下爱品茶

 揭开御茶园的千古之谜

 马可·波罗看过的青花茶盏

 釉色与汤色的绿光组曲

 初人口的浅尝之美

 端起元代品茗风华

6章 明代茶席·浪漫苏醒

 透视炒青绿茶制法

 炒出迷人的翡翠色

 四大才子爱茶终不悔

 绿茶带来怎样的感动

 明代品茗标准严格

 先放茶还是先放水

 泡茶用壶变小了

 茶器的解析度

 疼惜用器的真情

 从茶画看简洁的明代茗风

 用哪种茶杯喝茶

 幽人长日清谈

 琴棋书画有茶伴

7章 清代茶席·经典豁达

 皇帝爱茶引动名人效应

 宫里都喝什么茶

 超人气茶器——盖碗

 南北喝茶大不同

 壶上刻字最in

 任伯年名画上壶身

 茶担子见证百年茶颜

 功夫茶席真功夫

潮汕功夫茶怎么泡

潮汕功夫茶器怎么用

泡功夫茶朱泥壶最出名

8章 现代茶席·入境随俗

茶席设在哪儿最好

以天地为茶席

茶室境小而景幽

松竹茶席最合味

茶席上放花合适吗?

走出户外泡茶去

任何场地都可以办茶席

茶席跟着时序走

9章 生活茶席·韵味故事

如何设定茶席的主题

泡什么茶搭配什么茶器

银器品出真滋味

茶席上有哪些禁忌

茶席中的重头戏——赏茶器

茶器搭配的容量原则

茶器身世成话题

品色品香有一套

好水是泡好茶的关键

什么是好水

水的七情六欲

茶水交融的因缘

自我实现 就在茶席

无声胜有声的好滋味

10章 我的茶席·随心所欲

茶席如何构图

挥洒山水画的意境

留白与散点透视

注水体会百川收纳

“随类赋形”自在品茗

淡中之味的浑化

摆置因情境而变

布置茶席有什么技巧

随心所欲的开始



找到约651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