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宋代白瓷茶

找到约131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简析汉代煮茶、唐代煎茶、宋代点茶及明清泡茶

简析

汉代煮茶、唐代煎茶、宋代点茶、明清泡茶

中国古代的饮茶历史大致可划分为四个时期,即汉魏六朝、隋唐时期、五代宋时和元明清时期。

各个时期的饮茶方式、方法自有特点,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了解其各自的独特风味。

1 汉魏六朝 —— 煮茶法

汉魏两晋南北朝所饮何茶?如何饮茶?古籍虽有零星记录,但是却语焉不详。《僮约》称“烹茶尽具”。《桐君录》记:“巴东别有真香茗,煎饮令人不眠”。晋郭璞《尔雅》注说:“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唐朝皮日休在《茶中杂咏》序中说道:“自周以降及于国朝茶事,竟陵子陆季疵言之详矣。然季疵以前称茗饮者,必浑以烹之,与夫瀹蔬而啜者无异也。”

茗粥即是用茶树生叶煮成羹汤。

汉魏六朝的饮茶法,诚如皮日休所言,“浑而烹之”,煮成浓厚的羹汤而饮。那时还没有专门的煮茶、饮茶器具,往往是在鼎、釜中煮茶,用食碗饮茶。东晋杜育作《荈赋》,其中写道:“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泽陶简,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 涉及择水、选器、酌茶。茶煮好之时,茶沫沉下,汤华浮上,亮如冬天的积雪,鲜似春日的百花。既“酌之以匏”,以匏瓢舀茶汤,当在鼎、釜中煮茶。用匏瓢舀到“出自东隅”(今浙江一带)的瓯或碗中饮用。总之,汉魏六朝时期的饮茶是煮茶法,以茶入鼎、釜而煮,盛到碗内饮用。

小结

汉魏六朝无制茶法及专门器具,直接采生叶于鼎、釜内煮饮,即煮茶法。

煮茶法是将生叶直接入水烹煮,茶投冷、热水皆可,但需较长时间的煮熬。

2 隋唐时期 —— 煎茶法

隋唐时期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帝国。中国饮茶至中唐开始普及,形成“比星之饮”,“始自中地,流于塞外”。

隋朝短暂,茶事记载很少。唐朝茶以团饼为主,也有少量粗茶、散茶和米茶。隋唐时期的饮茶除沿续汉魏南北朝的煮茶法外,又有泡(淹)茶法和煎茶法。

一、泡(淹)茶法《茶经·七之事》引:“《广雅》云‘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这。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桔子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这段引文涉及制茶法、饮茶法,其意思是说:在川东鄂西交界一带地方,采叶制成饼茶,叶老的,则要用米汤处理方能做成茶饼。想饮茶时,先烤茶饼至赤色,再捣末设入瓷器中,用葱、姜、桔子作佐料,加入沸水浇泡。

二、煎茶法在汉语中,煎、煮义近,往往通用。这里的“煎茶法”特指陆羽所创的一种煮茶法,为了区别于汉魏南北朝的煮茶法故名“煎茶法”。

煎茶法在中晚唐很流行,唐诗中写“煎茶”的有许多。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有“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 。僧皎然《对陆迅饮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诗有“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嘉。投铛涌作沫,著碗聚生花” 。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有“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沫下曲尘香,花浮鱼眼沸” 。

小结

唐以后以干茶煮饮。

煎茶法是用饼茶,经炙烤、碾罗成末,侯汤初沸投末,并加以环搅、沸腾则止。

煎茶法的程序有备器、选水、取火、侯汤、炙茶、碾茶、罗茶、煎茶(投茶、搅拌)、酌茶。

唐代煎茶时不再加入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等调味品,只加入少许精盐,以调和汤味,晚唐以后煎茶时也不再加盐,成为完全的清饮法。

3 五代宋时 —— 点茶法

五代宋时期的饮茶除承继隋唐时期的煎、煮茶法外,又兴起了点茶法。和唐代的煎茶法不同,点茶法不再直接将茶放入釜中熟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中的茶,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一种用细竹制作的工具)搅动,茶沫上浮,形成粥面。

小结

点茶法:将茶碾成细末,置茶盏中,以沸水点冲。先注少量沸水调膏,继之量茶注汤,边注边用茶笼击拂。

点茶法盛行于宋元时期,并北传辽、金。元明因袭,约亡于明朝后期。

4 元明清时期 —— 泡茶法

元朝的茶以散茶、末茶为主,明朝叶茶(散茶)独盛。明朝有绿茶、黑茶、花茶、乌龙茶和红茶,清朝的茶品种繁多,门类齐全。元明清时期饮茶除继承五代宋时期的煮茶、点茶法外,泡茶法终于成熟。

泡茶法起始于隋唐,由于煎茶法的兴起和煮茶法的存在,泡茶法在唐代并不普遍。五代宋又兴点茶法,点茶法本质上属泡茶法,是一种特殊的泡茶法。点茶法与泡茶法的最大区别在于点茶须调膏击拂,而泡茶则不用此。五代宋盛行点茶法,故泡茶法无闻。清朝,在闽、粤的一些地区流行一种青茶(乌龙茶)的“功夫茶”泡法。功夫茶具有“四宝”,即潮汕炉、玉书碨、孟臣罐、若琛瓯,均小巧玲珑。清袁枚《随园食单》“武夷茶”条载:“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总之,明清的泡茶法继承了宋代点茶的清饮,不加佐料,包括撮泡(杯、盏泡)、壶泡、功夫茶(小壶泡)三种形式。

小结

泡茶法蕴酿于隋唐时期,正式形成在十六世纪末叶的明朝后期,鼎盛于明朝后期至清朝前中期,流行至今。

泡茶法是以茶置茶壶或茶盏中,以沸水冲泡的简便方法,泡茶法到明清时期流行。

来源:易武同庆号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文徵明及其《品茶图》

明代的文徵明,既是著名书画家,又是文学家且崇道家。文徵明生于1470年11月,初名壁,字徵明,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吴县)人。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文徵明出身仕宦之家,早年攻诗文书画,师从吴宽、李应祯、沈周等。但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屡次科考不中。直到54岁时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才得以直接入吏部参加考核,授翰林待诏一职。此时文徵明的书画已负盛名,求购者甚多,因而不免受到翰林院同僚的羡慕嫉妒恨。故文徵明心中闷闷不乐,在三年中三次上书请辞才获批准。57岁辞归乘舟南下,回苏州定居,以翰墨自娱,无意仕进。文徵明的山水画有“粗笔”“细笔”两种风貌,人称“粗文”和“细文”。

文徵明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受白居易、苏轼影响较大,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著有《普田集》三十五卷。

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岁次辛卯年,文徵明以写实手法创作了著名《品茶图》,图中记述了当日的山中茶舍有宾主三人,其中的两人端坐茶舍内谈兴正浓,正享受对啜之趣,而有一茶僮正在侧屋准备间正忙着对炉煮水,这时,茶舍外不远处,有应邀参加茶会的另一文友、茶友正趋步过桥前来的情景。

《品茶图》题诗云:“碧山深处绝纤埃,面面轩窗对水开。谷雨乍过茶事好,鼎汤初沸有朋来。”诗后跋文写道:“嘉靖辛卯,山中茶事方盛,陆子传过访,遂汲泉煮而品之,真一段佳话也。徵明制。”(钤“文徵明印”白文印及“衡山”朱文印)。

《品茶图》跋文中提到的陆子传即陆师道,字子传,号元洲,改号五湖,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人。嘉靖十七年(1538 年)进士,历官工部主事、礼部主事、尚宝司少卿。陆子传平日嗜茶作画,后来以母亲年迈请辞归乡,家居十四年师事文徵明,工小楷、古篆,著有《左史子汉镌》《五湖集》。其书画代表作为《乔柯翠林图》。陆子传一家可谓书画之家,其女陆卿子亦工诗画,但其子陆士仁喜欢仿制其父书画。

《品茶图》画面茶舍中人物正是文徵明与陆子传师徒对饮图,大有借品茶来互相欣赏对方才气之意,这种场景,正如明代文人杨慎所言:“不独品茶兼品士。”品茶于山水间是文人雅趣,“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大抵文人品茶对饮,通山水之魂魄。一山一水,一室一茶,人心之隔阂,彼此之是非,俱远矣。茅屋几间,画中几人,一壶茶即通心灵世界。

为了弘扬中国茶文化与品茗意境之美,以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及与茶事相关古画为题材,台湾中华邮政在2016年5月5日发行《三茶图古画》邮票一套三枚。此邮票全张枚数十八枚,票幅30×50(毫米),共发行九十万套。三茶图邮票除了上述文徵明《品茶图》(面值25元)之外,另有宋代刘松年创作的《撵茶图》(面值5元)和宋代钱选创作的《卢仝烹茶图》(面值15元)。

《撵茶图》所呈现宋代点茶法。一人手推茶磨撵茶,边上置茶帚与拂末各一,以拂聚茶末;另一人左手持茶盏,右手执茶瓶正在点茶。桌前风炉,炉火正炽,上置提梁鍑烧煮沸水;《卢仝烹茶图》画中以宜兴朱泥茶壶煮茶,是明代中期以后的叶茶泡法。一人煽火烹茶,炉上置单柄壶,旁置双层朱泥提梁壶;正面白衣文士为唐代诗人卢仝,身旁摆放三足朱泥茶壶、白瓷茶瓯、朱漆茶托、书画册等,反映品茗论书的隐逸生活。(舒曼茶话写于2019年1月18日浦东清茗斋)

四川茶博会线下展5月2日闭幕!线上展继续嗨购至5月31日!

第10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线下展于5月2日下午18:00在成都世纪城闭幕。没能来现场的茶友们不用遗憾,线上展继续嗨购不停,交易时间将延期至5月31日结束。不论你在旅行途中还是在家度假,线上展七大展馆24小时不打烊,保证你随时随地轻松购。为期四天的茶博会线下展,展览面积7万平米,为历届规模最大,分别设精制川茶馆、全国名茶馆、产业融合馆、茶器艺术馆、国际文创馆等主题馆,参展企业近1300家。四川省11个茶叶主产市、32个茶业优势县全部参展;省外,重庆市及大足区、永川区、秀山县,贵州省遵义市、毕节市,云南普洱市,甘肃省陇南市、陕西省安康市、湖北省赤壁市、广东省江门市、福建省福鼎市、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江西省景德镇市、江苏省宜兴市等10多个省市组团入川参展;此外还有来自日本、尼泊尔、斯里兰卡、越南、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在华企业参展。川茶全景展示。雅安、宜宾、乐山、成都、泸州、广元、绵阳、自贡、达州、巴中、眉山等四川11个茶叶主产市悉数亮相,集中展示包括天府龙芽、蒙顶山茶、峨眉山茶、宜宾早茶、米仓山茶、巴中云顶茶、纳溪特早茶、万源富硒茶、蒲江雀舌、雅安藏茶、邛崃黑茶、犍为茉莉茶等川茶区域品牌;集中展示竹叶青、叙府龙芽、峨眉雪芽、川红、早白尖、跃华、文君、花秋、巴山雀舌等知名企业品牌。全国名茶荟萃。重庆巴味渝珍、永川秀芽、秀山毛尖、大足松茗茶;湖北赤壁青砖茶、甘肃陇南绿茶、陕西安康富硒茶、贵州绿茶、遵义红茶、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毕节高山茶;湖南安化黑茶、福建福鼎白茶、白琳工夫红茶;广东新会陈皮、鹤山红茶;云南普洱茶、滇红茶等名茶区域品牌精彩亮相;还有中茶、大益、陈升号、明泽藏香、澜沧古茶、勐傣、书剑古茶、滇南古韵等普洱茶品牌;品品香、绿雪芽、六妙、白大师等福鼎白茶品牌;白沙溪、湘益、清山月、云天阁等安化黑茶品牌;武夷星、山尔堂等福建岩茶品牌;羊楼洞、赵李桥、川字牌等赤壁青砖茶品牌;三鹤、苍松等梧州六堡茶品牌;侨宝、柑伯、艺雅堂等新会陈皮和柑普茶品牌等数百个知名企业品牌精彩展示。茶具工艺品规模更大,档次更高。上百个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携精品佳作亮相,德化白瓷、龙泉青瓷、禹州钧瓷、汝州汝瓷、钦州坭兴陶、建阳建盏、建水紫陶、长沙铜官窑、景德镇陶瓷、宜兴紫砂等传统名窑茶器重磅登场;铜壶、铁壶、银器、竹艺、沉香、电陶炉、茶画、茶灯、茶台、文房四宝、茶人服、茶家具等茶生活器具一应俱全。未名窑、柴田、细工坊、铜话、新铜器时代、朋涛窑、王振宇官窑、物隐集、道道一壶、五色土紫砂、世福堂、善竹工坊等品牌惊艳亮相。此外,中国台湾的柴烧、文玩古物;日本的收藏级茶器、越南的红木、沉香;尼泊尔的唐卡、佛珠;阿富汗的青金石工艺品、斯里兰卡的天然宝石、巴基斯坦的手工家具等国际工艺品纷纷登场,受到追捧。茶周边产业积极参展。茶博会积极打造茶产业链和茶周边产品融合展示平台,为包装水、酒类、饮料、咖啡、烟草、旅游、非遗、文创提供拓展商机,包括蓝剑冰川时代、农夫山泉、峨眉山、巴蜀绿水等泡茶水品牌;水井坊等白酒品牌;四川中烟等烟草龙头;以及省商务发展事务中心组织的国际咖啡展积极亮相本届茶博会,促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茶事活动精彩纷呈。会期举办了隆重的开幕式和领导巡馆活动;主题市自贡市和省农业农村厅成功举办了精制川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蜀茶集团成功举办了“茶+”创新创意大赛暨“茶+科技消费”论坛;组委会策划实施的四川茶业十强县名茶品鉴推介会取得圆满成功,各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积极推介,观众场场满座,媒体报道亮点频出,打响了十强县茗茶品牌。此外,雅安蒙顶山茶招商推介会、成都茶业产销对接推介会、广元黄茶专场推介会、达州市巴山食荟专题推介会、福鼎市福鼎白茶成都推介会、安康“富硒茶·陕茶一号”茶产品专场推介会、毕节高山生态茶推介会等各地政府牵头举办的推广活动精彩纷呈;大益茶新品发布会、湘益茯茶盲品大赛、尚好桑茶招商推介会、金花藏茶降血糖等研究成果报告会、茶驼纷尚成都站茶行业经营者交流会、“川茶行天下,茶礼耀中华”亲子茶会、茶剧:从宋代茶画里走出来的生活美学等企业举办的茶事活动高潮迭起,打响了茶品牌,传播了优秀茶文化,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肯定。 第10届四川茶博会线下展于5月2日下午18:00结束了,但线上展精彩仍在继续!没能来现场的茶友们不用遗憾,请继续到线上展嗨购,交易时间延期至5月31日结束,不论你在旅行途中还是在家度假,线上展七大展馆24小时不打烊,万种茗茶、茶器、好物随时随地下单,轻松嗨购。

找到约128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