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十二檀

找到约124条结果 (用时 0.017 秒)

也谈檀萃的“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

普洱茶从历史中走来,关于其概念、观念、片字只语都值得我们重新去予以关注和解读。本期我们关注檀萃对普洱茶的记载。

从前,有个小孩过继给龙姓舅舅,改名龙见。舅舅怀疑他的智力水平,就给退货了,小孩因此认祖归宗,易名檀萃。檀萃有时自称高平檀萃。高平是檀姓的郡望地,并非檀萃的出生地。实际上,檀萃是安徽人,跟我们熟悉的胡适算是老乡。

檀萃生于雍正年间,作为读书人,只有参加科举考试,才可能实现阶层跨越。他考上功名时,已经是乾隆时期,时年35岁,为乾隆二十六年三甲第47名。又过了十年,檀萃45岁,被派到贵州当知县。上任没多久,父亲去世,按照道德规范,檀萃必须去职回家守孝。

由于太穷,檀萃连回老家的路费都没有,只好绕道广东找朋友拆借。这趟借钱之旅可能也不太顺利,檀萃因此在广东滞留过一段时间,参与编辑《番禺县志》等书。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檀萃才被任命为云南禄劝知县。

一次,檀萃押运铜矿进京,运气不太好,船中途翻了,沉铜超过65000斤,这是失职之罪。罢官后,檀萃在昆明育材书院和黑井万春书院任教。

从当官到任教,檀萃在云南生活了二十年。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嘉庆四年,檀萃离开云南。两年后,即1801年,死于南京。离滇回乡途中,檀萃写了《滇海虞衡志》,书中对普茶的记载,是我们研究普洱茶历史的重要资料。

在《滇海虞衡志》中,檀萃告诉我们:“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耑,六曰慢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矣。”

这段记载有三层意思:第一,普茶是云南人民赖以生存的经济作物。第二,普茶产自普洱府所属的六大茶山。这六座茶山依次是: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耑、慢撒。第三,普茶产区面积及从业人数——“周八百里,数十万人”。由于普茶处于相应的经济链条中,是流动的物产(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所以能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可谓大钱粮矣。钱粮可直观理解为银钱和粮食,这里应该是指税收。

对于这个规模,普洱茶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李拂一曾经做出估算:若以三十万人计,每人作茶最少百斤,共可得茶三千万斤,合平担(散茶每担100斤)三十万担,满担(成品每满担重130斤)二十三万零七百六十九担有奇。

对于檀萃的说法,后世不少人怀疑其真实性。我以为,有三点可以提出来讨论:

第一,税收视角看产业。在《滇海虞衡志》序言中,檀萃自承“老夫居滇数十年”,从他的履历来看,实际不过20年。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檀萃不能去茶山数数到底有多少人,他提到的“数十万人”这个数据到底是怎么来的。其时,云南铜业兴盛,矿工人数动不动数以万计。檀萃曾有管理铜厂和运铜的经历,很可能比照铜业规模来谈普洱茶产业,两者当时都高度依赖人力。因此,我以为,这个“数十万人”说法只是檀萃对当时普洱茶产业的总体描述,不用纠结是20万人还是30万人。请注意他提到的“大钱粮”这个说法,从税收角度反观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不失为一个重要且切实的角度。

第二,对“入山作茶者”的解读,即我们要注意数据结构问题。我认为,这“数十万人”并不都是去制茶的人,可以包含种茶人,采茶制茶的工人,收茶的商人,负责驮运茶叶的马帮,官兵等等。从雍正七年的改土归流算起,到《滇海虞衡志》诞生的年代,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已经过了六七十年,通过茶马古道连接的不同方向的市场是巨大的。就算因为清缅战争,缅甸、泰国方向的贸易受阻,但西藏、中原的市场保持了巨大的活力。

第三,今天,古六大茶山范围时不时会发现新茶园。这些茶园据推测为前人所植。当战乱、天灾之后,时移世易,人潮退去,茶园还是留了下来,等待后人去发掘。从这些茶园的分布去做推测,可以想象当时人马喧腾的热闹场景。当下,古六大茶山依旧是普洱茶江湖最有生命力的区域。

来源:茶叶进化论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国茶书全集》所收茶书目次(二)

在布目潮汉所编撰的著作中,最有影响和使用价值的,是取中国古代刊行的茶书善本与日本的和刻本影印合编而成的《中国茶书全集》。

今天与您分享的是余悦所撰写的《茶趣异彩·中国茶的外传与外国茶事》(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中第五章的内容。

《中国茶书全集》几乎网罗中国茶书的重要著作,并且均为原本影印,省减了寻找原始材料的不便。但因售价昂贵,一般人员不易得见,现特将该书所收茶书目次照录如下:

二、《茶书》(《茶书全集》)未收的茶书

(一)大观茶论宋徽宗

29.大观茶论说郛?九十三内阁文库藏

30.大观茶论明钞说郛卷五十二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

(二)31.芥茶笺明冯可宾广百川学海癸集内阁文库藏

(三)32.阳羡茗壶系明周高起檀几丛书二集卷四十六内阁文库藏

(四)33.洞山界茶系明周高起檀几丛书二集卷四十七内阁文库藏

(五)34.茶史清刘源长附茶史补清余怀杏雨书屋藏

下卷

三、茶经的各种版本与注解书

(一)35.茶经旧刊百川学海乙集下宫内厅书陵部藏

(二)36.茶经明嘉靖壬寅(二十一年)序竟陵刊本杏雨书屋藏

(三)37.茶经明郑煾校本布目潮沨藏

(四)38.茶经明郑煾校日本春秋馆翻刻本内阁文库藏

(五)39.续茶经清陆廷灿内阁文库藏

(六)40.茶经详说日本大典禅师内阁文库藏

(七)41.茶经图考笔者未详布目潮沨藏(卷末收录)

(八)42.茶经中卷茶器图解日本春田永年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四、蔡襄的《茶录》、《宣和北苑贡茶录》、《北苑别录》的各种版本与《茶集》的日本翻刻本

(一)43.茶录明弘治十年序华氏刊本百川学海壬集内阁文库藏

(二)44.茶录古香斋宝藏蔡帖卷二神田一郎藏

(三)45.宣和北苑贡茶录读画斋丛书辛集内阁文库藏

(四)46.北苑别录读画斋丛书辛集内阁文库藏

(五)47.茶集明喻政日本文化甲子(元年)序本内阁文库藏

五、附录

48.茶董明夏树芳日本宝历八年刊本内阁文库藏

来源:世界茶文化图书馆,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中国茶书全集》所收茶书目次(一)

十三种常见茶具及使用方法,这是沏好茶的关键!

常见茶具通常有茶杯、茶漏、盖碗、茶盘、茶则、茶挟、茶巾、茶针、煮水器、茶叶罐、茶船、茶海、茶匙等十三种,而了解他们是沏好茶的关键,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些常见茶具及其使用方法:

一、茶杯

茶杯是盛茶水的用具,水从茶壶而来,倒进茶杯,之后给客人品尝茶水。茶杯分大小两种:小杯亦叫品茗杯,是与闻香杯配合使用;大杯也可直接作泡茶和盛茶用具,主要用于高级细嫩名茶的品饮。

二、茶漏

茶漏又称茶斗,汉族茶艺的主要茶具之一。常用冲泡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三、盖碗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茶托”又称“茶船”。盖碗茶,须用滚烫的开水冲一下碗,然后放入茶叶盛水加盖,沁茶的时间看茶叶数量和种类约为20秒至3分钟。在清雍正年间,盛行使用盖碗。

四、茶盘

茶盘(也可称茶船)就是放置茶壶、茶杯、茶道组、茶宠乃至茶食的浅底器皿;它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形状可方可圆或作扇形;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夹层,夹层用以盛废水,可以是抽屉式的,也可以是嵌入式;单层以一根塑料管连接,排出盘面废水,但茶桌下仍需要一桶相承;其选材广泛,金、木、竹、陶皆可取。以金属茶盘最为简便耐用,以竹制茶盘最为清雅相宜。此外还有檀木、红木的茶盘,例如绿檀、黑檀茶盘等。

五、茶则

茶则是汉族茶道六用之一,是汉族民间烹试茶时量取茶末入汤的量具。在茶道中,把茶从茶罐取出置于茶荷或茶壶时,需要用茶则来量取。

六、茶挟

又称茶筷,茶挟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七、茶巾

茶巾又称为茶布,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壶,于酌茶之前将茶壶或茶海底部衔留的杂水擦干,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八、茶针

茶针又名“茶通”,汉族茶艺的茶具之一。一般是木质、角质材料制作而成。另外喝普洱茶的习惯把撬茶的茶刀放在茶桶中。茶匙,茶针,茶夹,茶则,茶海,连同茶筒,六个器具又称为茶道六君子。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如今,人们喝普洱茶时便把金属茶针当茶锥使用。

九、煮水器

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风炉,目前较常见者为酒精灯及电壶,此外尚有用瓦斯炉及电子开水机。

十、茶叶罐

茶叶是一种干品,极易吸湿受潮而产生质变,它对水分、异味的吸附很强,而香气又极易挥发。从质地上区分,茶叶罐的一般有锡制、铁制、陶瓷、玻璃、纸制等,其中以选用有双层盖的铁制彩色茶罐和长颈锡瓶为佳,用陶瓷器贮存茶叶,则以口小腹大者为宜。

存放茶叶时,用什么盛器,用什么方法,均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在茶馆,用大口玻璃瓶来装茶叶,其目的是为了让顾客较为清楚的看到茶叶的品相。

十一、茶船

“茶船”,又名“茶托”或“盏托”,亦称茶托子、茶拓子。古代汉族民间流行的一种置茶盏的承盘。始于南朝。其用途以承茶盏防烫手之用,后因其形似舟,遂以茶船或茶舟名之。其常用的功能大致为:盛热水烫杯、盛接壶中溢出的茶水、保温。

十二、茶海

茶海又称茶盅或公道杯。茶壶内之茶汤浸泡至适当浓度后,茶汤倒至茶海,再分倒于各小茶杯内,以求茶汤浓度之均匀。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滤网,以滤去茶渣、茶末。没有专用的茶海时,也可以用茶壶充当。其大致功用为:盛放泡好之茶汤,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汤浓度相若,沉淀茶渣。

有的茶海则是指品茶的工艺家具,利用竹、木、石等原材料制作而成,其作用基本等同于茶盘,具备有排水系统,但是比茶盘更具有艺术性。

十三、茶匙

茶匙又称茶扒、调羹,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找到约116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