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神农和茶叶的故事

找到约220条结果 (用时 0.017 秒)

旧书重读/中国:茶文化的故乡

旷达斋 录 原创作者:余悦

中国国际茶文化创始会长王家扬先生关于《大美中国茶》"图说"系列的序言推送后,引起了读者对这套丛书的极大兴趣。现征得丛书主编余悦研究员同意,特转发其中的《图说中国茶》一书第一章第一节"中国:茶文化的故乡"。该书出版于2014年,却写作于10多年前。这节用洗练的文字,阐述了为什么称中国为"茶文化的故乡"。


中国:茶文化的故乡

 

中国是茶之故乡。茶在中国,夙有“国饮”的美称,探究中国人发现和应用茶的源流,可上溯到中古时期的神农时代,即公元前2700年前,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汉文化基本上是农耕文化,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上,一直把神农氏奉为开创农业的始祖。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古代”荼“字与”茶“字通这则记载说的是:为了掌握各种植物的特性,神农尝遍各种野草,一天中毒七十二次(指其多也,并非实数)。正当口干舌燥五内若焚时,忽见几片叶子飘落,遂拾入口内咀嚼,其汁液苦涩,气味却芬芳,且有解毒功效。唐人陆羽也认为,神农氏时期已发现茶树,在《茶经·六之饮》中有云:“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如果说神农氏发现茶树尚属传说不一定可靠,那么中国人在很早以前就发现茶树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成书于东汉的《桐君录》中,就有“西阳、武昌、庐山、晋陵,好茗……巴东别有真香茗,煎饮令人不眠”之说;陆羽的《茶经》开篇也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此处的南方,指的是大巴山周围及长江三峡一带的地区。



宋沈括《梦溪笔谈》云“建茶皆乔木”;宋子安《东溪试茶录》也有“柑叶茶树高丈余,径七八寸”之说;明代云南《大理府志》载有:“点苍山产茶树高一丈”,类似记录在其他古籍中也有不少。



可见,我国在1800年前就发现了野生大茶树。近代,云贵川也不断有大茶树发现,特别是1961年在云南省勐海县巴达公社海拔约1500米的大黑山森林中发现的大茶树,此树高32.2米,胸径1.3米,离地1.5米处有5个分枝,成熟叶片长平均14厘米,宽6厘米。此树树龄约1700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茶树,命名为巴达大茶树。



这一带,还发现了类似的大茶树9棵,高度在16米左右,有的在20米以上。古今文献中有大量中国大茶树的记载,大茶树也不断被发现,我国专家、学者还从地质变迁、考古论证、茶树的自然分布、茶树的进化类型等方面,证明了茶树的原产地在云南、四川地区,随着长江主、支流以及其他河川而传播开来。国外虽然个别学者有其他的看法,但多数学者还是认为中国为茶树的原产地。



中国仅是茶树的原产地,而且也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的国家。“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出自于《神农本草经》,虽然人物有民间传说的色彩,但成书于秦汉年间的此书给我们的启示是:至少在战国时代,人们就已发现并在利用茶叶的药用价值。东汉时期的三国时代,神医华佗在《食论》中也提出了“苦茶久食,益思意”,这是茶叶药理功效的最初记录。



茶之为用,还有被当作祭品、食品的记载。而茶作为单纯饮料,最早可靠的文献出自西汉成帝时的文学家王褒的《僮约》,书中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两句。前一句说明当时饮茶成风,而且还有专门的器具及烹煮方法,后一句则反映茶叶已经商品化,有了专门的茶叶市场“武阳”。


中国是茶的祖国,茶还是最先由中国输出到世界各地的,从各国对茶的称谓中也可以得到证实。如日语的“cha”、印度语的“cha”都为茶字的原音。英文的“tea”、法文的“the”、德文的“thee”、拉丁文的“thea”,都是按照中国广东、福建沿海地区的发音转译的,也都是汉语茶字的音译。这也证明,茶是由中国向其他国家传播的。



一系列的史料都足以证明:中国是茶的原产地,也是最早发现茶、利用茶的国家。中国最早种茶、制茶、饮茶,是对世界文明和人类生活的重要贡献。在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古国中,茶事也经历了从形式到内容、从物态到精神的演变过程,茶作为一种单纯性的物质,逐渐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深刻的精神内容,形成独特的茶文化,因此,中国也是茶文化的故乡。

史诗音乐剧《茶道:一叶乾坤》成功首演,讲述茶香中国的故事

4月12日,由新华网出品的大型茶文化史诗音乐剧《茶道:一叶乾坤》在中国历史研究院光启剧场上演。演出由中国历史研究院、新华网主办。蒙牛集团担任特约合作伙伴。

演出剧照

该剧由徐姗娜担任总策划、总编剧,田舒斌担任总监制,明叨担任艺术总监;导演为戊鸣,执行导演为王帅。

演出剧照

《茶道:一叶乾坤》以主人公“华炎”的一场“茶梦”为主线。观众将随着“华炎”穿越“远古盘古时期”“上古神农时期”“唐”“宋”“明清”茶文化发展中的五个重要时期,通过他的经历与成长,体味与追寻茶道的内涵——茶道即天道,茶道即人道,茶道即心道。

演出剧照

在剧中,“华炎”既是做梦人,也是梦中人。他先是化身盘古,呈现开天辟地的恢弘场景,见证第一片茶叶的诞生;继而变为神农,为拯救受毒物困扰的族人而日尝百草,最终在山巅处发现神草——“茶”;从大唐盛世,经历了“茶圣”陆羽悲欢离合的一生,写下《茶经》三卷;又来到开启“茶道即心道”的宋朝,领略茶入万家的盛世,重现禅茶最著名的公案——吃茶去的典故;到了明清时期,他则踏上了丝绸之路,护送着中国的茶道到达世界各地,随后剧情还以日本、英国、斯里兰卡三处场景为依,正本清源,向观众传递本剧的核心之一——茶道,来源于中国,而必将再度兴盛于中国。

演出剧照

通过“华炎”的这场穿越之旅,观众可以了解到茶的制法、用法和饮法等一系列丰富的茶文化知识。全剧在生动地阐释了茶文化的变迁史之余,把茶叶的使用方式也基本按照时间轴进行了展示,包括:上古时期的生食法、隋唐以前的煮茶法、唐代的煎茶法、宋代的点茶法、元明之后的泡茶法。与此同时,观众还能从剧中了解到我国茶道流派的演变: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陆续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四大茶道流派,即贵族茶道、雅士茶道、民间茶道和禅宗茶道。

演出剧照

《茶道:一叶乾坤》是一部关于茶的梦,这场梦既波澜壮阔而又充满细腻情感,既是“茶梦”,又是中国梦。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舞台剧,它以交响乐+舞蹈+故事为艺术表达方式,融合3D全息技术,从盘古开天辟地纵贯唐、宋、元、明、清,延伸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讴歌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反映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民族精神,于细微情感处折射中华儿女乐观、善良的本性,在一抹茶香的感动中,唤醒人们对于历史、对于文化的敬畏与自信。

演出剧照

演出现场,舞台上对于这场“茶梦”的精彩演绎,得到了观众的强烈共鸣。演员返场谢幕时,观众用经久不息的掌声,来回馈演员们的出色表演和整场演出带来的震撼感动。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观看完全剧后认为,由新华网出品的大型茶文化史诗音乐剧《茶道:一叶乾坤》一剧立意和主题皆好!但以史诗音乐剧的形式要表现横跨数千年的茶文化历史,难度颇大。而由茶道而及人道、大道,所承载的须彰显的中华哲学和美学精神,又极丰富深邃。该剧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

演出剧照

中华茶人联谊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院长骆芃芃评价道:“《茶道:一叶乾坤》拍得非常好,全剧通过主人公华炎在古代各个朝代穿越的历史过程,验证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茶的故乡是中国,茶道来源于中国’这样一个事实。其实,茶有三个层面能给人带来愉悦:首先是生理层面,通过茶的味觉,给我们带来生理的快感;其次是精神层面,茶道就是通过一种精神上的教化给我们带来人生修为的追求;最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层面,就是茶能带给人们和平,有一句俗语叫‘茶和天下’,茶能给人们带来和谐与宁静。茶的这三个层面,在《茶道:一叶乾坤》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著名琵琶演奏家赵聪表示:“看完整部剧后,我了解了很多茶文化的历史,特别是宋朝的那个章节,对茶的禅意的阐释,非常扣题、发人深思。通过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把中国的茶道和中国的文化传播出去,非常有意义。”

演出前中茶在现场为观众提供服务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教授周正兵认为,茶作为承载中华文化的符号之一,目前在表演艺术领域还缺乏特别有分量的作品。新华网和中国历史研究院两家重量型机构推出《茶道:一叶乾坤》,是在这方面做了很有意义的尝试。这也是在今天文化通过产业化的方式走向社会、未来走向国际的一个重要途径。希望这部剧能产生“涟漪”现象,并将这个“涟漪”泛得更开、更广。

主创团队及演员合照

本次首演现场,作为此次《茶道:一叶乾坤》指定的茶艺服务商,中茶牌产品也获得了在场嘉宾的好评。中茶表示,未来将继续牵手新华网《茶道:一叶乾坤》,为茶产业发展和茶文化传承添砖加瓦。

据悉,《茶道:一叶乾坤》于4月12日、13日连续上演两场。

来源于:经济杂志,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蔡镇楚:《灵芽传》是中华茶文化的历史画卷

  5月21日是第五个“国际茶日”,在第五届“茶之道”国际峰会暨《灵芽传》全球首发式上,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茶文化专家、中华茶美学创始人蔡镇楚在大会上介绍了新作《灵芽传》,以诗书画一体的艺术形式,生动呈现五千年中华茶文化的历史画卷。

  “火之为用,使人类得以生存;茶之为饮,使人类得以文明。” 茶对于人类来说,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自古以来,茶就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连,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茶的魅力,蔡镇楚认为“灵芽使者,茶和天下。”

  《灵芽传》精选中华茶文化史的重大事件、历史故事、重要人物和诗词文赋,以茶为媒,从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传说为始,至 2009中华茶祖节祭祀茶祖神农大典为终。筛选成108个条目,以意为主,诠释茶史故事为尚,将史诗书画一体化相结合,终成《灵芽传·中华茶文化史诗书画谱》。

  蔡镇楚表示,《灵芽传》是中华茶文化的历史画卷,是茶叶改变世界的开创之作:一是注重故事性与意象化结合,是史家之笔、诗家之韵与书画之境的三位一体;二是注重中华茶文化史叙事的整体性,以时为序,将108首茶诗词文赋,配以108幅茶书画;三是以《千两茶赋》《猴王茶赞》和茶叶战争的阳刚之气与旗枪之美,赋予茶以阴柔与阳刚之美两大审美范畴,填补了中华茶美学的历史空白。

来源:新华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13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