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如何选购普洱生茶篇

找到约2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 茶识 | 芒嘎拉:日常如何选购熟茶?

  关于生茶和熟茶的界定,此前我们已经讨论过很多次。所以,大概业界的人都看好这么个说法:好的生茶,原料是关键;而好的熟茶,除了精选原料之外,技术是关键!

  那么,暂且抛开生茶与熟茶的差别,广大熟茶“发烧友”的福音来了,小编今天要给各位带来一篇干货——日常如何选购熟茶?带你正确逃开选购熟茶的误区,抱得好茶归!

  熟茶是如何“熟”的?

  在具体讲解如何选购熟茶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来了解一个问题——熟茶究竟是如何“熟”的?

  这里要提及普洱熟茶“渥堆”这一制茶工序。一般来说,具体的方法是在干毛茶上洒水,促进茶叶酵素作用的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微生物参与发酵,待茶叶发酵到一定程度之后,再摊开进行晾晒的过程。

  简单来说,“渥堆”这一过程其实是为了加速陈化。在这一过程中,茶叶内部各项物质发生变化。发酵后,茶多酚的含量大大减少,转化为茶色素及一些非水溶性物质。而随着茶多酚的减少,茶汤的苦涩度也就大大降低。

  此外,茶汤中的茶色素、多酚类物质、咖啡碱、糖类物质、水浸出物、氨基酸也在发酵进程中发生改变。从茶汤上看,熟茶的汤色红浓明亮,茶汤柔顺,并带有一股特殊的渥堆熟香。

  选购熟茶的要素

  要素一:茶品无异味、杂味

  选购熟茶时,从茶品的香气来判断这一款产品是否值得选购。如果一款熟茶,闻起来能够感受到一股熟茶的香气,并没有其他杂异气味的掺杂,那么它就满足了第一个购买的要素。

  本身选料的不足、发酵技术不成熟和后期存放的原因很有可能导致茶叶散发异味、怪味。这样的茶叶不仅不适合存放,也没有较好的品饮价值。

  要素二:茶汤的沉淀物需少

  一般来说,茶汤中有少量的碎叶和茶叶绒毛是正常现象,但如果放置一段时间后,杯底沉淀出过量的杂质就需要考虑是否值得购买了。

  同时,茶汤汤色需要具备清澈酒红透亮等特征,如果汤色过于暗沉,如酱油色等,也就不建议购买。

  要素三:叶底无碳化

  一般来说,叶底出现碳化、大面积焦黑等现象是因为发酵过度或是没有对发酵温度进行合理把控。此外,叶底松散、软烂,也说明这不是一款品质优良的熟茶。

  要素四:口感

  虽说不同的选料和发酵技术的差异很有可能造成口感的不一致。但好的熟茶,肯定需要满足厚、滑、活等特点。

  如果一款熟茶茶汤入口,水性生硬、滋味寡淡、甚至出现干燥挂喉的感觉。那也就意味着这并不是一款好的熟茶。

  要素五:卫生状况

  也许有人会感到奇怪,购买茶品时如何看一款熟茶是否符合卫生标准呢?毕竟渥堆这一工序是在工厂中完成的,为了检验它是否符合卫生规范到茶厂亲眼见证好像并不切实际。

  那么,小编的建议是最好找那些具有相关卫生检测的企业来购买产品,毕竟相比较购买那些没有卫生证明的产品,这也是对消费者的一种保障。

  从以上的五个要素来看,要想购买到一款放心的、品饮价值足够高的熟茶的确需要花费一番心思。考虑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小编的整体建议是,选择正规厂商、放心商家进行选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先尝后买,必定能够选到一款心仪的好熟茶。

“极客会”仓储专题报道一:普洱茶选购在仓储之路上举足轻重

茶资讯锐观察、深报道,见证茶行业发展

[导读]:众所周知,普洱茶拥有越陈越香的特性,因此它需要一个陈化的过程,而陈化的环境也会对其品质的转化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人称之为普洱茶仓储过程。而要掌握普洱茶的仓储方法,并不是人人都懂,需要在学习中不断的交学费。为让广大茶友更好的明白普洱茶仓储过程中的奥秘,茶泡泡网之茶极客论坛针对普洱茶仓储这个话题邀请相关的嘉宾进行了交流探讨。

【正文】众所周知,普洱茶拥有越陈越香的特性,因此它需要一个陈化的过程,而陈化的环境也会对其品质的转化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人称之为普洱茶仓储过程。而要掌握普洱茶的仓储方法,并不是人人都懂,需要在学习中不断的交学费。为让广大茶友更好的明白普洱茶仓储过程中的奥秘,茶泡泡网之茶极客论坛针对普洱茶仓储这个话题邀请相关的嘉宾进行了交流探讨。(接下来小编将会把每个议题拆分出来形成一系列的专题报道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本文则是专题文章报道的首篇。)

首先,在普洱茶进行仓储前,有一个非常不可或缺的步骤,就是:选茶!只有品质好的茶,通过仓储后转化出来的茶才会有惊喜。若选的是品质不好的茶,无论如何存放也不会变好。关于进仓前茶品好坏的评定,严格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起码不会小于仓储本身。所以本文就针对选茶这一话题展开论述。

首先,我们来看看茶友选茶的标准是什么?作为资深茶友孙小丽嘉宾则分享了一些个人的经验供大家参考。人们在收藏仓储茶时一般都会选择新茶作为收藏的对象。所以说到进仓前的选购茶品时,一般都是说选购新茶有何标准,怎样的新茶才适合仓储,以便在日后茶品的转化会带来一定的价值提升。

(资深茶友孙小丽,前茶泡泡网的户外茶席主持人)

第一、根据原料进行茶品选购。每一个品牌厂商的原料都有其特色,按照市场趋势走向,目前茶客们在选购时对茶品的条件要求比较流行追求树龄大小、春料等,作为其新茶后期存放的价值。

第二、选择适合自己口感的茶。无论藏茶的目的是为了日后投资还是自己喝,首先必须满足这个条件:适合自己喝的茶。就算日后这茶品不具备投资价值了,起码还是自己喜欢喝的茶,降低了存茶的风险。所以在选茶时最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舌头去品尝。对于生茶,有人会追求香气是否符合自己的标准,口感是喜欢刚烈还是较温和的。熟茶则追求醇厚、滑度等。

第三、茶品含水率检测、茶品包装的检查。在个人购茶时,比较硬性的条件也是值得关注的。关于茶品含水率检测,大家可按照国标来进行考量,而茶品包装的检查,则观察其茶品有无大破损痕迹以及异味。

茶友对于选茶的标准需要经验的积累,选茶的经验越多在这一个步骤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则相对较短,而且一般老茶友都会对几个比较中意的品牌形成了固定的选购对象。初入门的茶友则需要多花点时间,多尝试不同的茶,找到适合自己的茶进行收藏仓储了。

而对于做专业仓储公司的工作人员来说,在选茶时又会不会跟一般茶友有不一样的考量标准呢?对此,昌兴存茶的仓储经理邓彦彤嘉宾则分享了一些比较专业的看法。

(昌兴存茶仓储经理邓彦彤先生)

在选购茶品时,也应对不同的茶客进行细分。针对个人藏茶客的话,则可以参考孙小姐的意见。若是针对公司的话,则要从公司的立场出发。

第一、茶品的干净度。一般情况下公司的茶品购藏都会比个人购藏要多,甚至有些个人购藏的茶品就是在这些公司购藏的茶品中所购得的。在一般情况下,大多公司都是代理做某些品牌茶,有些会按照市场的走向,哪个品牌销量好口碑好则加盟或代理,或是哪个品牌的理念与自己的理念相一致,有共同的目标,则加盟或代理,再就是综合起来,某个品牌的茶都很有特色,市场容量大,则加盟或代理。所以在选择某款茶品这个条件中,可以说是无可选择的。跳过这一步,那我们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检查来货时,装有茶品的车厢是否干净无杂物。若有,则要慎重了,若无,则可进行下一步。

第二、通过望、闻两步来考察茶品外包装及茶品香气是否有异样。在茶品出厂时,厂家都会与商家沟通好,出发前茶品状况如何,商家也应该清楚。当茶品卸下来后,则要从外包装上观察茶品是否有异样,包装是否完好无损。特别是对于普洱生茶与熟茶,它们都各有各独特的香气,若是生茶中夹杂着熟茶的香气,那则要慎重。若无异样,那恭喜你,你过关了。

第三、老茶、中期茶的购藏则必须有自己的一套规范性操作。对于茶友来说则可以参考孙小姐分享的标准来选购新茶。而对于公司来说,新茶有新茶的判定标准,中期茶、老茶的标准又会不一样,生茶熟茶又会有所区分。比如就昌兴存茶,就有自己一套规范性的操作,感官审评与理性分析相结合。感官审评从茶叶的色香味进行评判;理性分析则从茶叶的水分、灰分、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微生物等进行评判。

资深茶友与专业仓储人士对于进仓前茶品的选购有不一样的标准,因为都是从双方各自的立场出发。他们的分享让我们获益良多,进仓前的选购显得尤为关键。做好了这一步,才不至于后面的努力都成无用功。茶泡泡网之茶极客会致力于为茶行业的发展建言献策,服务广大茶友,做一个高质量有内容的极客论坛。

探讨完进仓前的选茶议题时,我们将会在下一专题报道文章中展示家庭仓储与商业仓储在市场中的未来走势。敬请持续关注!

作者:茶泡泡网小林

微信号:Kelly9286

发稿:茶泡泡网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请尊重原创,崇尚分享,转载务必注明出处!

如何选购社前茶(一)


    一个朋友拿来一包茶叶,确实是很嫩绿的社前采制的茶,但很明显不是六堡茶原种,这就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了:同样按六堡茶工艺加工的绿茶,有存储价值吗?绿茶存放成为陈茶,会出“槟榔香”吗?

     带着这个问题,结合现在六堡茶社前茶的陆续上市,我们在这里

     我们选购六堡茶(传统工艺)新茶,是为了后期仓储“出香”及形成槟榔香,其中一个“要素”就是品种必须是原种。所以在这里补充一点:选购六堡茶社前茶首先第一个是需要甄别品种。

    市场上出现并非六堡茶原种的社前绿茶,身披银毫,收藏下来没有转化能力。放久了也只是“老绿茶”。不会有六堡茶的后期转化。

    截取上图细部,我们放大来看,看到很多芽头身披银毫。
   
    品种:六堡茶存藏潜力的“要素”
 
    众所周知,现在六堡茶乡内六堡茶的茶树品种,是一种原生于苍梧县六堡区域内的群体种,是一种灌木型中叶种的茶树品种。为区别于六堡茶乡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曾从云南、湖南等地移植过来的大叶种、中叶种茶树和近十年种植的桂绿一号等多个品种(引种过如福鼎大白毫、凤庆云南大叶种、湖南江华槠叶种、桂绿一号等),而将原生于六堡茶乡的群体种统称作“原种六堡茶”、“六堡茶原种”、“原种六堡”。
   在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茶树品种权威专著《中国茶树品种志》里面的“地方品种篇”里(第187页)有“六堡茶”这个品种的产地分布、特征特性、栽种地区等等的详细描述。按陈宗懋院士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茶叶大辞典》(2000年版)《中国茶树品种与品系》一章(第101页)记载:六堡茶是茶树有性系品种。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原产广西苍梧六堡乡,邻近的狮寨、贺州、蒙山、昭平等地也有少量分布。树姿开张,分枝密。叶形椭圆,叶色绿,叶面平或微隆,叶身平,叶质中。芽叶淡绿色,稀紫色,毛少,持嫩性较强,
   陈爱新的《广西茶业史》(1992年第一版)中在“广西推广的主要茶树品种”一节中,在其第十三项中就有“六堡茶”品种的详细介绍,里面有提到:“嫩芽梢淡绿色,有少量紫芽,茸毛少。”
   在这几处对六堡茶原种的描述记载以及我们在实地观察中都可以明确地知道,六堡茶的原种是“茸毛少”“毛少”的。所以,单从“身披银毫”这一点就可以判断出这位朋友带来的茶,不是原种的六堡社前茶,也就没有存藏的潜力了。

   原种六堡茶的社前茶,做出来的成品外形有点像鱼钓,也称作鱼钓茶。

 

关于社前茶

 

   由于官方(包括教科书)对六堡茶(传统工艺)一直缺乏研究,人们对社前茶的认知有较大局限,甚至有些人至今对社前茶的定义都存在困惑。

   何为社前茶?本人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专门做过详细阐述,这里简单说几句不作赘述。要兴趣详细了解的茶友请网上搜索本人的文章《话说六堡社前茶》有详细说明,我这篇文章,网上转载抄袭的也很多,容易找到。

   春社日,古时春耕前祭祀土神,以祈丰收,谓之春“社”。周朝采用甲日,但各诸侯国也不尽相同。自宋代起确立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的做法,沿用至今。虽然,期间某些朝代曾以农历二月初二作为“春社”、“土地诞”、催春节,但苍梧民间始终是把“二月二”作“龙抬头”,不作为民间使用的“春社”。至今,苍梧六堡茶乡民间还是采用宋代确立的“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作为“春社”日,今年是2019年,3月的22日是第五个戊日,乃为春社。由此推断,今年3月22日前所采制的茶,称作“社前茶”。

   苍梧六堡茶历来推崇“社前茶”一方面是因其茶厚味浓、醇和饱满的特质,另一方面,也由于其采摘时令、条索紧结、味厚细致(茶多酚和氨基酸比例恰当),在滋味转化、陈化转香、调理肠胃以及药用功效方面作用明显而受到大众所追捧。

   不过,由于对六堡茶(传统工艺)这方面一直缺乏研究,对于如何选购社前六堡茶,大众也存在着不少误区,在这里给大家简单说说。
 
    现在好喝的社前茶就是好吗?

 

    首先我们要弄清一个问题,我们品鉴、品试社前茶,是喝“色香味”或审评五项指标(审评项目包括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都优秀的,以五项皆优为好,还是不注重现在某些“缺点”(如苦涩、茶气猛烈),而更注重其和谐性、注重存储潜力,注重后期变化?
    如果按审评五项指标,汤色漂亮,香气高扬,滋味甜鲜、醇滑的为好,这就是按照审评的几项指标都优秀的茶,以绿茶作参照。真这样评出的茶,您就必须把这茶当作绿茶来买、当绿茶来喝,趁着鲜爽和香气,在一年内把这种“绿茶”喝完。

      那如何选购(社前茶)六堡茶(传统工艺)呢?
    市场上大多数消费者是这样去选购六堡茶的,这样的趋势,也导致了部分的茶农和传统工艺六堡茶的生产厂家,迎合着人们这个“喜好”,“绿茶化”地生产着六堡茶(传统工艺)的茶,六堡茶不再有自己的特质,而基本都是如绿茶的“豆瓣香”。六堡茶的存藏生命就在这绿茶化中慢慢消亡。这些年在普洱(生茶)这方面已经出现过这样的“前车之鉴”。
   现在好喝的社前茶就是好吗?我们该如何来判断选购社前茶?我们可以以社前茶为例,通过对这个问题深入了解,分析六堡茶(传统工艺)的茶品的选购遇到的一些误区,分析常见的一些问题。

 

 

   如何品鉴其存储潜力?
  
  首先,我们毋庸置疑地,大多数茶友选购“社前茶”除了当年“尝鲜”喝那么一点点,大多还是存储着,期待经过仓储而发生“后发酵”使得六堡茶转出香。

  六堡茶越陈越佳,已为实践所证实。六堡社前茶浓厚耐泡的内质,给经存放越陈越佳提供了物质保证。而如何通过品鉴六堡茶品质,并认定其具备很好的后续变化空间,也就是如何从社前茶味判断该茶有没有存放的潜力,至为重要。

   经过漫长冬季的孕育积蓄,而且社前茶的萌芽、生长气温较低、温差较大、多雾,而且,多是刚萌发的新芽,以单芽、一叶一芽为多,茶味浓厚。对比一些肥沃土壤或田肚茶,一些山脊坡地上种植的茶,更是内质丰富、味浓水厚。
   一直以来,我们现在的审评为了让更多普通的工人、学生也能够参与审评中,把品感的项目、对茶的评判、理解降低到了最低。也就是说,所考核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五项因素,都是无需经过长期摸索实践,很容易就能懂得的,就能做到的。因此,其审评出来的结果,往往也很“直观”而“简单”。

   如,在外形这一项,形态、色泽、整碎、肥瘦、大小、净度、粗细、长短、嫩度,这些指标,确实很容易辨别出来,从而给其打分,作为销售上架的商品,这些因素无疑是重要的。但对于真正茶的品质,尤其是属于黑茶的六堡茶(传统工艺)而言,这些外观的因素就没那么重要了,甚至,某些“肥瘦、粗细”、“嫩度”因素就不能以细、嫩的标准去看待了。
其它的几项,如汤色、香气、滋味也要以不同角度去看。

 

(三期连载,待续)


找到约23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