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去普洱需要准备什么

找到约236条结果 (用时 0.017 秒)

醒茶,洗茶,投茶...泡普洱茶前要做什么?

生长、采摘、筛选、制作、发酵、陈放...

一饼普洱老茶到达我们手上时,已经经过漫长的岁月沉淀和辗转奔波。唯有正确的处理方式,才对得起这份时光的礼赞。

一些刚刚入门的普洱茶人,可能会先忙于茶具茶桌的置办,但在搭建茶室之前,做好冲泡普洱茶之前的准备工作,才是品味普洱的重中之重。

在黝黑饱满的茶饼、沸腾荡漾的清水,翘首以盼的茶具之前,还有醒茶、洗茶和投茶这三个大前提。


醒茶

在冲泡陈化数十年的中期茶之前,需要先使其从漫长的“沉睡"中苏醒过来,才能使茶叶更快恢复活力,获得更好的品饮体验,而这一步就是醒茶。

茶饼,茶砖等紧压形式的中期茶,在品饮前两周就需要准备醒茶了,以最常见的饼茶为例,醒茶前需要先撬茶,这里陆离给茶友分享一种简单易学的手法。

普洱茶饼可以分为饼面和内层,由于厌氧发酵时与空气的接触面不同,两部分的陈化度是有很大区分的,因此撬茶时需要保持茶梗和叶片完整。


用茶刀插入茶饼时,最好从侧面的边缘下第一刀,握住刀柄,缓缓把茶刀推进去,具体的力度视茶饼紧实程度而定。

茶刀完全推进去后,向上方用力,把这部分的茶饼完整剥落出来,然后在重复侧边下刀的步骤,顺着条索的间隙,一层层地撬开即可。

茶叶启得过碎,口感会有所失真,过厚又不容易完全冲泡开,导致茶汤滋味不均匀。而这种手法的话,能避免把茶饼撬得不成样子。

拆茶完成后,可以用干净无异味的紫砂罐和白瓷罐装茶,为了让最下层的茶叶也能充分呼吸与苏醒,需要留出足够的空间,最满盛三分之二就可以。

如果罐子的密封性不强,可以在瓶口加盖一块消过毒的白布后再封盖,之后要将罐子放在阴凉、通风和干燥环境下,苏醒1到2周即可准备品饮。

关于醒茶,还有一个专用的手法——水烘法,在快速醒茶,激发茶性和消除杂味等方面,水烘法都别有功效,具体操作流程为:


(1)茶具上,以梨形的紫砂壶为最佳,这种壶体的盖沿和通气孔不容易进水,很适合以水为主要媒介的水烘法。

(2)投茶量上,需要适当处理一下要冲泡的茶块,在不破坏茶体,少制作断口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把茶叶掰地再碎小一些,能提高水烘法的效果。

(3)做好准备工作后就可以烧水烫壶了。陆离惯用的是专用电磁炉+日本厚铁壶的组合,铁壶保温效果好,能确保冲泡时的水温稳定。

(4)投茶入壶,再盖好盖子。水烘法的关键步骤就来了,开水淋壶,让水柱在壶身保持匀速游动,这个过程要持续十圈左右。

(5)等壶身的水完全蒸发后,再小心揭开壶盖,抓住壶柄,轻颠几下让茶翻身,使杂味充分挥发,注意这时的壶体温度非常高,最好戴上隔热手套后再进行。

(6)完成颠壶后再盖好壶盖,再次进行开水淋壶和颠壶散味的步骤,具体手法参考第四步和第五步,整个手法重复3遍左右。水烘法完成后正常注水入壶即可。

洗茶

在六大茶类中,普洱茶是最需要注意洗茶的,等茶叶被水唤醒,条索尽情舒展,焕发出活力后,方可进入正式的品饮阶段。

普洱茶杀青和晒青等工艺是在晒场上露天进行的,风吹日晒难免蒙尘,之后存放周期普遍偏长,后发酵仓储也很注重环境稳定,因此也难免会混入茶灰和杂质。

但要注意的一点是,洗茶次数最好在三次以内,而且洗茶的速度最好眼疾手快,以免影响茶汤滋味。


尤其是年份更老,茶性更温和的老茶,洗茶速度太慢,次数太多的话,茶叶的真味可能也会被一并洗掉,白白损失掉最精华的部分。

因此陆离建议熟茶最好只洗两次,第一次在十秒内出水即可,而第二次的具体时间,则需要根据该茶的仓储状态、转化效果和紧压程度来决定。

而对于制成没多久的生普来说,具体次数视情况而定:单单为了除尘的话,仔细洗一次就可以了,如果想在第一口就获得更好的品鉴效果,也可以洗两次。


投茶量

投茶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通过投茶量的多少,来调节茶汤的浓度。

大部分盖碗的容量都是100cc,也就是每盖碗投茶量在8克到10克即可,对数量不敏感的茶友,和新入门的茶友,都可以买一个小巧的电子秤辅助投茶。

泡的太淡不行,每单位的投茶量低于6克时,茶叶的浓度会降低,入口只觉茶味寡淡,品不出这款茶的真实口感。


泡的太浓也不行,每单位的投茶量高于10克时,不仅会使茶汤过浓,而且容易过度摄入咖啡碱,造成茶醉等不适症状。

此外,如果茶性不同,投茶量也需要适当变动。熟茶和老茶的呈味物质相对较少,通常可以多投一些,而滋味浓烈的生茶和新茶,则需要适当减少。

具体投多少茶才合适,还需要根据个人喜好,以及对茶味的耐受度来灵活调整,一位朋友酷爱浓茶,每次都是双倍投茶量,至今都没茶醉过,因此也因人而异。

醒茶,洗茶,投茶,这三个步骤是急不得的,通过这些准备工作,我们也能更好地舒缓情绪,平复浮躁,让内心充分歇息,细细感受生命中的静谧和美好。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一群人和他们的时代(二)

面对这个伟大的时代,普洱茶领域的年轻人们为它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例如互联网领域出身的程序员,例如从传统制茶领域起家的匠人,例如追求小而美的“茶界小海绵”。他们深深将自己扎根于普洱茶,从中汲取着丰富的养分,充盈着自己的事业和内心。

不想做电商的程序员不是好茶人

2018年前后,国家开始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许多城市开始扶持创业者,建立孵化器等,在电商领域,直播也刚刚起步,像拼多多一类的新平台不断涌现,阿里巴巴也开始重新扶植淘宝店铺,宋连星觉得,属于80后、属于他自己的时机到来了。

他从蒙顿离职,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2019年,问源号纪诞生了,那颗一直种在宋连星心里的创业种子终于长出了茁壮的枝芽。

宋连星自己很喜欢茶,也是中国人自古以来饮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他一直很看好茶行业的发展前景,很长时间以来,许多行业大佬都想来茶行业分一杯羹,可见产业之潜力,而且茶行业在电商运作上一直比较落后,他认为这也正是像他这样的80后的机会所在,他想在茶叶市场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乐园。

这片乐土,就叫问源号纪,按宋连星的解释,“问”,代表着学习,也是鞭策自己,要向老一辈人学习,吸取他们的在做茶上的智慧,“源”,是代表普洱茶的原产地云南,目前电商领域做得好的多是省外企业,他想让自己的品牌为家乡云南争口气,同时也是想从茶叶的源头伊始为大家提供真正放心的好茶叶。

打开问源号纪的淘宝或京东店铺,会看到产品基本都是冰岛茶,让人不经好奇起来。宋连星认为,之所以选择冰岛茶作为起步切入,是因为前辈的茶人们通过多年的商业推导,已经把冰岛做成了一个IP,它就是好茶的象征,它就是普洱茶的标志性产品,且风味香甜符合年轻人的口味追求,所以宋连星选择的就是冰岛这个深入人心的IP。

对于茶品,刚起步宋连星并未一竿子插到底,而是与上游的茶农、精制厂进行密切合作。他说:“我们的专业是整合供应链,再进行销售,做产业链中唯一的中间商,铺设从产品到消费者最后一公里的路程。”至今,问源号纪线上运营已经一年多,不仅达到创业时的预期,还微微超出了宋连星原本的期待。

许多人都觉得电商运营很难,可宋连星为何在短短一年之内就超出预期了呢?他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首先,电商运营是需要深入学习的,网店要怎么开?需要准备什么材料?要经过哪些审批手续?如果这个过程都弄不清楚,那第一道关就过不去。

其次,做电商需要耐心,但也需要正确的方向。许多人坚持不下去,可能是产品不够好,或者是没有找到对的人。现在的电商推广已经进入到精准化、标签化的时代了,人群画像已经非常清晰,所以一定要精准地找到属于你的消费群体进行推广,之后也不要忽略数据统计的工作。许多人觉得付出了成本进行推广就应该看到效果,但却没有想想自己是否真的努力去分析、调研了?自己的产品特点是不是真的讲清楚了?消费者是不是真的听懂你要表达什么了?这些才是关键所在。

他也给出了建议,做电商,推广的投入控制在销售额的5%到10%是比较合理的,而是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多的在于自己是否能运用工具分析数据,把控方向。最后,无论电商竞争再激烈,任何时候都是红利期,做电商的目标,应该是成为腰部、头部商家,只要产品足够细化,覆盖相应人群,与消费者信息对称、内容走心,产生共情,顺应时代发展,顺应消费者习惯,真正把消费者考虑到位,那么一定可以做好。

勤奋才是最好的天赋

从运作制茶工厂,到打造自己的品牌,这是一个巨大的跨越。这时候你面对的不是下加工订单的客户,而是一个瞬息万变的市场。信心满满做出来的产品却常常遭受市场的打击。这些都没有让三兄弟气馁,他们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收集各种行业数据,做市场调研分析。最后下定决心要走遍云南的各个茶区、山头,找到最好的原料,做出最极致的产品。

说走就认真地走,2017年“山头行”这项漫长而又艰辛的历程开始了。跑茶山的过程艰难繁琐,得先从一个大茶区开始,然后锁定一个乡、一个村委会,再到各个自然村。需要看树种、看海拔、看产量,分析口感,再把合适的茶样带回,一个角落都不能漏掉。现如今,拥家三兄弟已经走过了3000多个山头,收集了4000多款茶样,每一款茶样都罗列在不断更新的茶样数据库中。

这个茶样数据库,成了匠人制茶最为宝贵的积累,看到数据库中那些被三兄弟亲手带回的茶样,让人不得不钦佩。而做茶样数据库背后的动因,更让人感动。拥进才说,跑茶山给了他很大的触动,许多寨子比自己小时候家乡的条件还要差。这些地方茶树资源那么好,却因为不知名、产量少,价格不高,不能让茶农因茶而致富。每次看到茶山上贫困的茶农,拥进才都无比想做点什么,看到他们,就好像看到以前的自己,他最能体会其中的辛酸滋味。拥进才想,自己能做的最实际的事,就是把他们的好茶带走,带向市场,让更多人知道,从而振兴茶乡,惠及每一个茶农。每年,只要匠人制茶红色的越野车、蓝色的工作服一出现,许多寨子的茶农们都会无比高兴,因为他们知道,能帮他们的人来了。同时拥进才也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匠人制茶本身强大起来,在市场上占据更大的话语权,才能帮到他们更多。

这就是拥进才建立茶样数据库的初衷,而拥进才也不想把数据库作为匠人制茶的垄断资源,他更想把茶样数据库定义为一个行业共享的平台,让各个茶企都可以共享,让更多更好的原料被更多的人知道、了解。一家企业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多一份力量,就一定会多一份希望。

这样的胸怀与真诚让人感动,而正是有拥家三兄弟这样的真诚、开放、执着认真的匠人精神,“匠人制茶”才被赋予了更多层次的意义。就像拥进才说:“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缺乏的其实是真诚,我们就把匠人精神做到极致,诚信做到极致,足够了。”

做小而美的公司

“那些茶树头顶的白日青天,听过的鸟叫虫鸣,嗅过的馥郁芬芳,都从茶壶中缓缓流出,融进心里。杯中的一片树叶,在饮者心中,可以延绵成一片森林。”这是简一宣传手册封底的寄语,也代表了山朝永想要传达给喝茶人的感受。

2014年,山朝永注册了“简一”商标,2015年正式创业。之所以叫‘简一’,一方面是认为做茶要简单一点,另一方面取‘大道至简、知行合一’的意思。做茶有很多标准、细节,但到最后要化繁为简,呈现给消费者。

山朝永对自己有比较清晰的认知。他认为自己性格比较保守,摩羯座,接受新事物会比别人慢。所以等到自己出来做茶,是在对全产业链有了深度了解,资源累积也不错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的事。从业10年后,他认为是时候按照自己的审美、价值观,来做他认为对的事。

提到青年创业者,他笑了笑,自己其实不太愿意将之称为创业,好像你创造了一个东西。“其实做茶只是做两头的沟通者,一个连接的桥梁。茶是它的生态环境、海拔纬度、热带雨林造出来的东西,你只是去选择其中某些东西,带给后面喝茶的人。”做茶的人是自然造物的搬运工,如果原料100分,能够在中间过程还原到100,就是最好了。他认为这样的想法不是谦虚,而是真实。“现实过程中,如果工艺不好,存储环境不好,冲泡不好,我们往往是在给它减分。”

山朝永喜欢一本书——《如何做小而美的公司》。里面讲了一个公司,只有七八个人,每年五六千万流水,可以活得很好。还有一个公司,只是挑选一个行业里的某个分类,就只把这个层面的人服务好。“普洱茶我自己的理解是,适合做小而美的公司。它的资源分散,要做到大,你的管控成本会很高,要花很多精力。”

山朝永一直秉持花更小的精力完成更多的事。他会选择能够为品牌提供大供应量的体系;团队也很精简,包装设计、财务等几乎都选择外包合作,他要的是精准的能力;市场端也类似,简一一共对接了二三十家分销商,都以单品销售为主,可能就占据店铺的某个柜台。某区域的某个单品最好卖,就多发货。“这样做其实给经销商带来的盈利最好,我的服务成本也是最低的,双方的即时沟通也比较顺畅”山朝永分析道。

“其实这个思维的考量是,我的产品、价格体系能不能支撑多次流通。”在他看来,做茶不是选择做什么,而是选择不做什么。有非常多的山头,非常多的原料来源,真正能产生盈利的只是二八法则里的20%,关键点在于相对要有价格空间,并且能流通起来。当茶真正能被市场接受,不断产生销售,才能支撑企业继续去做茶。”

在山朝永未来的规划里,简一的产品还会更“简”,理想状态是以两三款茶为中心的呈现,让人们可以更直接地从口感来区分,或从价格来区分。

很多人喝茶,喝的是生活的茶,往低了说是消磨时间的饮品,往上升华,可以是收藏品、艺术品。谈论茶评价茶,更多是发生在职业和生意过程中。茶不干扰身边的人,它退隐到后面,比水多一个味道。几个人在一起,不经意间就一杯一杯喝,大家喝起来很顺口。这是山朝永对茶的理解,同样也是简一的价值所在,让茶成为生活中一种简单的、简约的、好喝的饮品,可以经常喝,同时又不必有太大压力。

本文节选自

《不想做电商的程序员不是好茶人》

《勤奋才是最好的天赋》

作者丨王娅然

《小而美的“简”行者》

作者丨贝塔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与泡茶的区别,什么茶煮比泡更好?

中国茶随着漫长的历史经历过各种变迁,是象征我国文化的一颗明珠。

不同时代的古人在认知茶叶、饮用茶叶、茶叶的功能开发上也经历了不同的变革。

在饮茶这件事上,古人可谓是发明了各种冲泡方法,其中煮茶就是一种古老又新颖的方式。

不过煮茶和泡茶还是有区别的,无论是在历史起源还是具体步骤方面都有所不同。

一、古代,煮茶和泡茶的区别

煮茶对于不少年轻的茶友来说可能很陌生,听上去就很新颖样子。

然而据考证,煮茶法从魏晋南北朝就有了雏形。这个时期的煮茶,有时是单独煮来喝,但更多时候茶叶是和葱、姜、桔皮这些一起煮的,称为茗饮。偶尔还会和粥菜一起煮,称做茗粥或茗菜。

后来经过变迁,煮茶法在文明鼎盛的唐朝时期兴起。

唐代“茶圣”陆羽结合先人们饮茶的方式,通过亲身实践,提出了煮茶的理论。经过实践,煮茶之风在唐朝盛行开来,开创了饮茶新风尚,同时也让唐朝饮茶开始走向精工 。

唐朝人追求华丽和精致,在煮茶方面也颇有讲究。

要知道在唐朝,就有丰富的制作茶团茶饼的技术。唐朝人在煮茶之前,会先把茶饼放在火上炙烤片刻,使茶香散发出来。

然后把炙烤过的饼茶等冷却后放入茶臼或茶碾中碾成茶末,入茶罗筛选,符合标准的茶末放 在茶盒中备用。

没错,可以说我们现在所能买到的抹茶粉、奶茶粉都已经是古代人玩儿剩的了。

不仅如此,唐朝人煮茶还讲究“三沸”之说。

碾成茶末之后,古人通常会准备好风炉,然后在茶釜中放入适量的水。水最好取自山泉,干净清澈适合煮茶。之后煮水至初沸时,按照水量的多少放入适量的盐,不仅能提鲜还能去苦增甜。

到第二沸时,用勺子舀出一勺水备用,储放在“熟盂”中,釜中投放适量的茶末。

等到第三沸 时,把刚舀出备用的水重倒入茶釜,使水不再沸腾,起到了“止沸育华”这时茶煮好了。只需准备好茶碗,把煮好的茶用勺子添入茶碗即可。

只能说不愧是盛世大唐,在煮茶方面都做到了追求创新和精致。而兴起于唐朝的煮茶法,在陆羽撰写的《茶经》及后世的诸多茶学著作中,均有提及。

散茶冲泡法反而兴起得比较晚,起源于明朝中后期。由于明太祖朱元璋不喜欢奢侈和复杂,于是废除了团茶。

总之,改用散条形茶为贡茶之后,明朝人饮茶的方式也随之产生重大的变化,步骤化繁为简。

泡散茶慢慢在民间流传开来,此后泡茶法一直是中国茶饮的主要方式。

正如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所言:“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

茶具也相对地简化了不少,明代时期茶壶成为饮茶中最重要的茶具。到了明末,茶壶流行以小为贵,以保持香气氤氲。因此散茶冲泡法,在明朝也称之为壶泡法。

茶具是简化了不少,冲泡上也不再有“三沸”之说。明代张源撰写的《茶录》记载了这一泡法:“探汤纯熟,便取起。先注少许壶中,祛荡冷气倾出,然后投茶。茶多寡宜酌,不可过中失正,茶重则味苦香沉,水胜则色清气寡。两壶后,又用冷水荡涤,使壶凉洁。”

简而言之,就是把散茶置于壶中,用壶盛开水以泡之,意为壶泡法。

壶泡法最主要的步骤是火候,关于这点,张源在《茶录》中也有所记载:“烹茶旨要,火候为先……过于文,则水性柔,柔则水为茶降;过于武,则火性烈,烈则茶为水制。皆不足于中和,非茶家要旨也。“

意指火候过高过低,都会导致水温有所偏差,最终泡出来的茶饮口感也有差别。

二、现代,煮茶和泡茶的区别

到了现代,煮茶和泡茶的区别也不是很大。

只是煮茶的时候需要准备好可烧的陶瓷茶壶,以及一个小火炉,茶壶可一边煮一边倒入茶杯中饮用。

泡茶就是将沸水倒入茶壶中,然后倒入茶杯中。茶壶没水后,继续添加热水。

只是随着现代人生活习惯和节奏的改变,现在常见的泡茶法也在变得更简单。很多爱饮茶的年轻人,通常是直接准备好茶杯,放入茶叶,用热水冲泡饮用。

三、茶叶,哪些更适合煮

虽说煮茶可以激发茶叶中精华,煮过的茶汤也会更加的温润、柔顺和醇厚,但并不是什么茶叶都适合煮着喝。

据了解,不发酵茶、微发酵茶(发酵度10%-20%)、有鲜嫩茶芽的茶不仅不适合煮着饮用,甚至会破坏一些茶叶内富含的有益物质。

作为发酵茶的红茶就是可以煮着喝的一种茶。

红茶的发酵程度在80%-90%,不仅可以冲泡也可以煮着喝,可以清饮也可以可调饮。如果做调饮的话,适合加入牛奶或者干花等,口感会更好。清饮的话,要注意煎煮的时间,时间过长的话,口感会过于浓郁并产生一些苦涩感。

半发酵茶类的乌龙茶,也是宜泡宜煮的一种,不过适合煮的乌龙茶通常是陈年乌龙。

用砂陶器皿煮乌龙茶,可以吸收乌龙茶过旺的火气。煮出来的茶汤的口感浓郁,适合”重口味“的朋友。

和乌龙茶一样,陈年的白茶也适合煮饮,最适合煮饮的白茶当属寿眉。三年以上的寿眉,依靠煎煮,可以煮出橙黄透亮、稠滑甘醇的茶汤。

不过最适合煮的茶,当属后发酵茶的普洱熟茶。普洱的茶汤通常陈香浓郁,滋味醇厚,可以冲泡也可以煎煮。如果选择煎煮的话,可以选择陶制茶具,这类茶具良好的吸附性可消除一些茶叶发酵,以及存放时形成的杂味,使普洱茶的陈香更为突出 。

煎煮普洱,能够使浓郁的口感完全挥发,耐煮耐喝得很,特别适合待客,大家一起饮用也能喝很久。

中国茶背后独特的文化和其饮用方式,随着滚滚历史不断地进行着变革。不变的,是故人们的智慧审美,以及对于饮茶的尊重和喜爱。

虽然很多的茶器和饮茶方式已经慢慢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文化对后代的饮茶爱好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来源:茶情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21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