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雀舌茶水是红色的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十大名茶十个美丽的传说!鉴别冲泡全攻略都在这里

黄山毛峰




简介:


黄山毛峰产于神秘莫测的黄山风景区,因此也给黄山毛峰增添了很多神秘的色彩。黄山毛峰茶园就分布在这座高山的山坞深谷中,坡度倾斜度为30°— 50°。这里雨量充沛, 气候温和,空气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在这样特殊的条件下,由于茶树整天都沉浸在云雾缭绕之中,所以茶芽格外肥壮,叶片也特别肥厚,使得其香气长久、滋味甘甜,成为茶中的极品。


传说: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知县来到黄山游玩,借宿于寺庙中。和尚泡茶敬客时,知县看到开水冲泡茶叶后,热气在空中转一个圈,化为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慢慢散去,清香满室。知县得知这是黄山毛峰。临别时老和尚赠予他一包茶叶和一葫芦黄山泉水,并且嘱咐他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观。知县把茶叶进献给了皇上,皇上为这白莲奇观而眉开眼笑,便对知县说:“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


但是知县没有去上任,而是脱下了锦衣玉带去做了和尚。黄山毛峰产于神秘莫测的黄山风景区,因此也给黄山毛峰增添了很多神秘的色彩。黄山毛峰茶园就分布在这座高山的山坞深谷中,坡度倾斜度为30° —50°。这里雨量充沛, 气候温和,空气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在这样特殊的条件下,由于茶树整天都沉浸在云雾缭绕之中,所以茶芽格外肥壮,叶片也特别肥厚,使得其香气长久、滋味甘甜,成为茶中的极品。




鉴别方法:


真的黄山毛峰,外形细嫩而稍微有些弯曲,芽匀齐而肥壮,有锋毫,形状像雀舌,叶子呈现金黄色;冲泡后色泽嫩绿而鲜美,水色清澈明亮,味道醇厚而甘甜,叶底芽叶成朵状,厚实而艳丽。假的黄山毛峰呈现土黄色,味道苦,并且冲泡后,叶底不成朵。


冲泡方法:



1. 冲泡水温:用80°— 90°的开水冲泡,方能使茶水翠绿明亮,香纯、味美。


2. 冲泡置茶量:每杯可以放3克茶叶,或者2克茶叶。

3. 冲泡用水的选择:一般开水即可。

4. 冲泡器具选择:白瓷杯或者玻璃杯均可。

5. 把黄山毛峰放入杯中,先倒入以浸没茶叶为度的开水,加盖3分钟左右,再加入开水八成满,就可以饮用了。


洞庭碧螺春




简介:


洞庭碧螺春是我国著名的绿茶之一。它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太湖山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很适合茶树的生长,加上采摘细致,做工细致,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品质特点。碧螺春色泽碧绿,满披茸毛,形状似田螺。


冲泡后,清香怡人,味道鲜美,汤绿水澈,叶子底部细而嫩。特别是高档的碧螺春,冲泡后,茶叶发,芽叶壮实,是其他茶叶所不能比拟的。所以,民间有这样的说法: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一嫩,三鲜,自古少。


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东洞庭山上住着一个叫阿祥的年轻人,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个叫碧螺的姑娘。他们彼此深深地相爱着。有一年,太湖里出现了一条恶龙,要娶碧螺姑娘,阿祥决定和恶龙战斗,保护碧螺姑娘。


那天晚上,阿祥拿着鱼叉,与恶龙搏斗,一直搏斗到双方都筋疲力尽了,阿祥昏死在血泊里。碧螺姑娘开始夜以继日地照料阿祥。可是阿祥的病情还是没有任何好转。一天,碧螺姑娘在洞庭湖边采摘到一些嫩茶,回家泡给阿祥喝。说也奇怪,阿祥喝了这些茶之后,伤势竟然慢慢地好了起来。阿祥得救了,但是碧螺姑娘却累垮了,最终死在了阿祥的怀里。阿祥伤心欲绝地把碧螺姑娘埋在了洞庭山的茶树旁。从此,他努力地培育茶树,采制名茶,为了纪念碧螺姑娘,人们就把这些名贵的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鉴别方法:


真的碧螺春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厘米,并且,每500克有5.8万至7万个芽头。芽为白毫 卷曲形,叶子为卷曲青绿色,叶底幼嫩而明亮。假的碧螺春,为一芽两叶,芽叶长度不齐,呈现黄色。




冲泡方法:


1. 冲泡水温:用75°— 80°的开水冲泡。

2. 冲泡置茶量:每杯可以放2克茶叶。

3. 冲泡用水的选择:以“农夫山泉”“洞庭山”等优质矿泉水为佳。

4. 冲泡器具的选择:玻璃器具最佳,不可使用塑料器具。

5. 在透明的玻璃杯中倒入开水,凉至70°后,再放入茶叶,瞬间就可以闻到迷人的香味。茶叶沉到杯底时,就开出朵朵绿花。品饮时,要小口慢酌。


太平猴魁茶




简介:


太平猴魁,属于绿茶类尖茶,产于安徽省黄山市新明、龙门、三口一带。它外形扁平而挺直,两叶抱芽,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太平猴魁叶色苍绿而匀润,叶脉绿中有红,叶底嫩绿而光亮,芽叶成朵肥壮,滋味醇厚而甘美,有着独特的韵味。


传说:


古代,在黄山居住着一对白毛猴,它们生下了一只小毛猴。后来小毛猴丢了,老毛猴由于寻子心切,劳累过度,最后病死在太平县的一个山坑里。山坑里住着一个老汉,以采集野茶为生,他发现了这两只病死的老猴,就将它们埋在了山冈上,并且移植来几棵白花和野茶栽在老猴墓旁。他离开时忽然听到一个声音:“老伯,我们一定会报答你的。”但是老伯并没有把这些话放在心上。


第二年春天,老伯路过老猴的坟墓,看到整个山冈竟然都长满了美丽的茶树。老伯正纳闷的时候,忽然听到一个声音:“这些茶树都是我们送给您的,只要您好好栽培,就不用愁吃穿了。”这时老伯才明白,原来这些茶树都是神猴送给自己的。为了纪念神猴的恩赐,老伯就把这片山冈叫做猴冈,把从猴冈上采制的茶叶叫做猴茶。由于猴茶品质卓越,堪称魁首,后来就把这个茶取名为“太平猴魁”了。




鉴别方法:


真的太平猴魁,个头比较大,两叶一芽,叶片长达5—7厘米,其他的茶叶很难鱼目混珠。冲泡后,茶叶肥壮成朵,像含苞欲放的兰花。太平猴魁的产量很少,正宗的连太平当地人都很难买到,上品的太平猴魁更是凤毛麟角。又因为它的价格太过昂贵,所以假冒者也很多。




冲泡方法:


1. 冲泡水温:选择90°的开水冲泡。

2. 冲泡置茶量:取3—5克茶叶,把根部朝下放置于杯中。

3. 冲泡用水的选择:一般的开水即可。

4. 冲泡器具的选择:选择高杯玻璃杯。

5. 先把茶叶放在杯中,然后用开水冲泡,第一次加水1/3 杯,等1分钟后,茶叶就逐渐舒展开来,然后再加第二次水,3分钟后,即可饮用。


六安瓜片




简介:


六安瓜片为绿茶特种茶类。取自于当地特有的品种,经过挑拣、剔芽、去梗,再经过特殊的加工工艺而制作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它的主要产地是革命老区金寨县,是真正大自然中孕育出来的绿色饮品。同时,“六安瓜片”的采摘与众不同,茶农取自茶枝嫩梢壮叶,所以,叶片肉质醇厚,营养液最佳,是我国绿茶中唯一一种去梗去芽的片茶。


传说:


1905年前后,六安某茶行的师傅,从收购的上等绿茶中专拣嫩叶摘下,并且去梗,作为新品抛售于市,赚了很多钱。这个创举得到了很多茶行的模仿,并起名为“峰翅”。“峰翅”的做法启发了当地一家茶行的师傅,他把采回来的鲜叶直接去梗去芽,并分为老、嫩炒制,结果事半功倍,无论是茶色、茶香都比“峰翅”好。于是周围的茶行竞相学习,纷纷模仿。这种茶叶形状似瓜子,所以就起名为“瓜片”。




鉴别方法:


真正的瓜片外形平展,并且每一片都不带梗和芽,叶子绿色光润,微微向上重叠,形状像瓜子。冲泡后,味道清高而浓郁,水色碧青,滋味甘甜。而假的瓜片,则味道苦,色泽呈现黄色。



冲泡方法:


1. 冲泡水温:一般选择80°的开水冲泡。

2. 冲泡置茶量:通常是取3克放于杯中。

3. 冲泡用水的选择:最好选择纯净水进行冲泡。

4. 冲泡器具的选择:白瓷杯、玻璃杯都行。

5. 先用少许的水温湿润茶叶,摇晃后,让茶叶的香气充分地发挥,再让茶叶中的内含物充分地溶解到茶汤里。待茶汤凉至适口,就可品尝了。


信阳毛尖




简介:


信阳毛尖是河南省著名的特产之一,素来以“圆、直、光、细、多白毫、香高、味浓、汤绿”的风格而驰名于中外。它的产地是五云(车云、集云、云雾、天云、连云)、两潭(黑龙潭、白龙潭)、一山(震雷山)、一寨(何家寨)、一寺(灵山寺)。这些云雾缭绕的地方,滋润了柔嫩肥壮的茶芽,为制出特别的信阳毛尖提供了天然的资源。


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信阳并没有茶,老百姓在官府和财主的压迫下,生活得很困苦,很多人都得了瘟疫,不少地方都死绝了人。一个叫春姑的人为了找到可以医治村民的药方而四处奔走。一天,一个得道的人告诉她,只要翻过九十九座大山,就能找到救难的宝树。


春姑历尽艰难,终于找到了宝树,并且得到神树老人的一颗种子,可是种子必须在十天内种进泥土里。神树老人把她变成了一只画眉鸟,让她飞回去救村民。后来,她化作鸟像的石头一直守护在神树旁。从此以后,信阳一带开始兴起种植茶树,也就有了茶园和茶山。




鉴别方法:


真的信阳毛尖,外形细、圆、光、直、香味清新,叶底嫩绿而整齐,一般为一芽一叶或者一芽两叶。假的信阳毛尖,形状为卷曲形,叶片发黄。




冲泡方法:


1.冲泡水温:通常是选择80°左右的开水冲泡。

2. 冲泡置茶量:每杯放10克茶叶。

3. 冲泡用水的选择:一般开水即可。

4. 冲泡器具的选择:可以根据喜好,选择合适的器具。

5. 信阳毛尖有两种冲泡的方法,一个是把开水放在暖瓶中,等水温降至80°,再用来沏茶;二是在沏茶前,先往杯子里倒入一些冷开水,让茶叶滋润一会儿,再用开水冲泡。冲泡时, 先加1/3 的开水,然后倒掉水上漂浮物,再倒半杯开水,片刻后,再加开水至八分杯。正所谓:头道是水,二道是茶,三道、四道是精华,冲泡3—4次的茶水,饮用最可口。


祁门红茶



简介:


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精品,产于中国安徽的祁门县一带。此地的茶树品种好、质量优,又以八月份所采收的品质最佳。祁门红茶的外形细致而均匀,色泽亮丽而秀美,味道犹如蜜糖般香甜,上品茶更是蕴含着兰花香,香味持久。冲泡后的祁门红茶,汤色鲜艳亮丽,叶底泡过的茶红亮诱人。清饮最能品味出祁门红茶的香气,即使是添加鲜奶也不失其味美香醇。


传说:


相传,王母娘娘喝了神农带来的茶叶后, 开心不已, 便问这是什么宝物。神农说这是奇宝,产于奇山奇门。神农回到人间后,把此宝物交给了安徽山区的一对青年夫妇种植,并嘱咐他们,不要随便对外人泄露秘密。第二年,“奇宝”树就开始生长,并且开花结果。周围的人都慕名而来,他们就用叶子煮一锅汤给大家喝,当时天空霞光四射,汤水也呈现红色,无比清香,并能提神解乏。于是人们就把这个山冈称之为“奇山”,把夫妻俩的家门称为“奇门”。




鉴别方法:


真的祁门红茶的颜色为棕红色,形长0.6—0.8厘米,味道强烈、浓厚,并且醇和。假的祁门红茶通常会有人工色素,并且味道干涩,形状不齐。




冲泡方法:


1. 冲泡水温:选择90° — 95°的开水进行冲泡。

2. 冲泡置茶量:取出10克茶叶放入杯中。

3. 冲泡用水的选择:最好是纯净水或者矿泉水。

4. 冲泡器具的选择:通常选用紫砂茶具、白瓷茶具和白底红花瓷茶具。

5. 冲泡祁门红茶一般采用壶泡法,首先把茶叶依照比例放在茶壶中,加水冲泡,冲泡的时间为3分钟左右。然后再慢慢地将茶汤注入茶杯中,并且使茶汤浓度均匀一致。品茶的时候要细细地品味。好的祁门红茶可以冲泡3次。


君山银针




简介:


我国的君山银针是著名的黄茶之一。君山是湖南岳阳洞庭湖中岛屿,岛上云雾弥漫,土壤肥沃,特别适合茶树的生长。君山银针于清明前三四天开始采摘,以春芽首轮嫩芽开始制作,并且必须挑选肥壮、多毫、长25~30毫米的嫩芽,经过挑拣后,以大小匀齐的壮芽制作银针。


传说:


据说君山银针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四千多年前女英、娥皇所播种的。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次上朝时,太监给他沏茶,开水往杯中一倒,立即就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逐渐形成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向明宗点了点头,便向着浩瀚的天空飞去。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整齐地悬空起来,像一个个新出的春笋。过了片刻, 又慢慢地下沉,就如同雪花坠落一般。


明宗甚为惊奇,就问太监这是怎么回事。太监回答说:“这是因为用君山白鹤泉的水泡银针茶的缘故。”明宗心里特别高兴,当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君山银针在冲泡时,每颗茶芽都立悬在杯中,美极了。




鉴别方法:


真的君山银针是由没有展开的肥嫩芽头制作出来的,芽头肥壮而挺直,匀齐,色泽呈现金黄色,香气清新,味道鲜美。冲泡时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竖立,然后徐徐下沉落入杯底,如同刚出土的鲜笋,又像银刀直立。假的君山银针为青草味,泡后银针不能竖立。




冲泡方法:


1. 冲泡水温:选择70°左右的开水进行冲泡。

2. 冲泡置茶量:取出3克左右茶叶,放入杯中。

3. 冲泡用水的选择:以清澈的山泉为佳。

4. 冲泡器具的选择:最好选择透明的玻璃杯,并且用玻璃片做盖。

5. 先用开水预热茶杯,然后把茶叶放入玻璃杯里,用水壶把开水先快后慢地冲入杯子里,至1/2 处,使茶芽浸透。片刻后,再冲至七分满为止,盖上玻璃盖,约5分钟后,就可去掉玻璃盖,饮用。


武夷岩茶


简介:


武夷岩茶产于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峰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是中国乌龙茶中的极品。它属于半发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武夷岩茶的主要品种有“大红袍”“肉桂”“乌龙”“水仙”等。


传说:


武夷岩茶里最著名的“大红袍”的传说很动人。传说古时一个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了,幸亏得天心庙的方丈相救,给他喝了一碗茶后病就好了。后来,秀才中状元后,来到武夷山谢恩。秀才在老方丈的陪同下来到茶树面前,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治好的。这种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就要了一盒献给了得鼓胀病的皇后,果然茶到病除。


皇上大喜,就将一件大红袍赐予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到了茶树前,状元命人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隆恩。说来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烁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种茶树称之为“大红袍”了。




鉴别方法:


真的武夷岩茶的外形肥壮、匀整,带着扭曲条形,民间称为“蜻蜓头”,叶子背面像蛙皮,又称为“蛤蟆背”。它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汤色清澈艳丽,可以冲泡6—8次以上。假的武夷岩茶味道淡寡,没有韵味,并且色泽暗枯。




冲泡方法:


1. 冲泡水温:需现开现泡。水温以95°—98°为佳。

2. 冲泡置茶量:取出5—7克茶叶,放入杯中。

3. 冲泡用水的选择:选择矿泉水或者纯净水来冲泡。

4. 冲泡器具的选择:最好选择紫砂壶来冲泡茶叶。

5. 把茶叶放入紫砂壶中,再用水壶把开水冲入壶中,然后再把水倒掉,再次把热水冲入紫砂壶中,即可饮用。


安溪铁观音



简介:


安溪铁观音属于青茶类,是我国著名的乌龙茶之一。它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安溪县多山,气候温和,雨量充足,茶树的生长茂盛,茶树品种也特别多,五彩缤纷,姹紫嫣红,可以冠绝于全国。安溪铁观音茶,一年可以采四期茶,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制茶的品质以春茶为最佳。


传说:


相传,在乾隆年间,有一个茶农制得一手好茶。他每天晨、昏都会泡三杯茶,供奉在观音菩萨的神像前,十年来从未间断,可见他向佛的诚心。一夜,他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散发着兰花香味的茶树,他正想采摘的时候,被狗叫惊醒了。第二天,他去山崖上采摘茶叶,果真看到了一株和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于是,就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细心地制作。制成的茶叶泡出来后,味道很鲜爽,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他认为这是茶中之王,就把这株茶树挖回来,精心地培植。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繁叶茂。因为这种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所以就叫做“铁观音”。




鉴别方法:


真的铁观音,叶子沉重如铁,形状像观音,多呈现螺旋形,颜色碧绿而光润,具有天然兰花香,冲泡后,汤色金黄清澈,味道醇厚而甜美;叶底绽开后,青翠红边,肥厚明亮。每片茶都带着茶枝。假的铁观音茶叶,形状长而单薄,无青绿红边,冲泡三遍,就没有任何香味了。


冲泡方法:




1. 冲泡水温:需要开水现泡, 水温以90° —100°为佳。

2. 冲泡置茶量:取出7克左右茶叶,放入杯中。

3. 冲泡用水的选择:最好用纯净水或者矿泉水来冲泡。

4. 冲泡器具的选择:根据自己的喜好,选用瓷茶具或紫砂壶。

5. 把铁观音茶放在茶具里,然后悬壶高冲,再用壶盖刮去漂浮的白泡沫,即可细细地斟酌。


西湖龙井茶




简介:


西湖龙井是中国名茶之首,产于杭州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上。这里依山傍水,气候温和,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再加上土壤结构疏松、肥沃,所以茶树根深叶茂,常年翠绿。清明前所采的茶芽,称之为明前茶。炒一斤明前茶需要八万个左右的芽头,属于龙井茶的极品。


龙井茶的外形挺直削尖,扁平而俊美,光滑且均匀,色泽绿中有些黄。冲泡后,香气持久而清香,汤色杏绿而清澈,叶子像朵朵绽开的花,芽芽直立,栩栩如生。细细品味这清新诱人的龙井,顿感香馥若兰,令人回味无穷。


传说:


乾隆皇帝在江南的时候,跟几个乡女学习采茶。刚采了几把,忽然下人来报,说是太后有病,请皇帝速速回宫。乾隆听后很担心,随手把刚采的茶叶放在口袋里,就快马加鞭地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是山珍海味吃多了,引起了胃部不适。见到乾隆后,感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了什么好东西。乾隆也感到奇怪,后一想,原来是已经干掉的茶叶发出的清香。


太后想尝尝此茶的味道,喝完茶后,身体顿觉舒适。她嘉许道:“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看太后那么高兴,就传令下去,令杭州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自此,西湖的龙井茶就闻名天下了。



鉴别方法:


真龙井茶的茶叶为扁形,叶子细嫩且条形整齐,宽度也一致,为绿黄色,摸着手感很光滑。一芽二叶或者一芽一叶,芽长于叶子,通常是长3 厘米以下,芽叶均匀像朵,没有夹蒂和碎片,小巧俊美。真龙井茶的味道清香迷人,假龙井茶则有青草味,夹蒂较多,手感也不光滑。


冲泡方法:


1. 冲泡水温:85° —95° 沸水(将沸水先储于水壶,置放片刻后再冲泡)。

2. 冲泡置茶量:每杯可以放3克茶叶(也可以依照个人口味而定)。

3. 冲泡用水的选择:山泉水或纯净水。

4. 冲泡器具选择:玻璃茶杯、陶瓷杯均可。

5. 先用开水温过杯,然后倒出水,再放入茶叶;再倒入1/5 开水,浸泡,摇晃30秒后,用悬壶高冲法注入七分满之开水,40秒后,就可以饮用了


历代尚书与蒙顶山茶

从唐至清,蒙顶山茶均作为贡茶,得到了一大批既是文人,又是高官的名人的追捧和赞颂,使得蒙顶山茶在他们的圈子里蜚声,并传播到朝廷和乡野,有力地提升了蒙顶山的知名度、美誉度。今撷取其中一部分曾经担任过尚书的文人与蒙顶山茶的故事,以飨读者。

一、 刘禹锡与蒙顶山茶

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医学家,与白居易同时代、同岁,有“诗豪”之称。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唐武宗李炎在位期间,840年-846年),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一位举足轻重的诗人,他的诗既不像韩愈的奇崛,也不像白居易的平易,而能独树一帜,自成风格。他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存世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耳熟能详的名句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等。

刘禹锡写有一首《西山兰若试茶歌》,其中“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这句诗,将蒙顶山茶入贡皇室时快马加鞭、星夜兼程的情景描述得酣畅淋漓。全诗为:“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觜。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彻骨烦襟开。阳崖阴岭各殊气,未若竹下莓苔地。炎帝虽尝未解煎,桐君有箓那知味。新芽连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顷馀。木兰沾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不辞缄封寄郡斋,砖井铜炉损标格。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跂石人。”

朗州(今湖南常德)在唐代就出产茶。作者嗜茶,曾在常德为官十年。本诗是作者任朗州司马时所作的一首赞茶诗,一气呵成、荡气回肠,对茶之采摘、炒制、烹煎以及品尝茶及总饮后烦襟顿开的全过程,写得绘声绘色,为历代著名茶诗之一,是最早描绘我国历史上炒青茶的诗篇。诗中对茶树栽培环境除肯定“阳崖阴岭各殊气”外,提出“未若竹下莓苔地”之说;对茶的香型指出“木兰沾露香微似”;对茶效指出要使“宿酲散”靠的是茶的香气悠扬喷鼻;要使“烦襟开”,靠的是茶味“清峭彻骨”。全诗“灵味”很浓,写出了佛家饮茶文化的真谛。

诗歌的第一大段,即前面十句,形象地描写了苏州西山炒青茶的制作情况。从描写的内容看,是诗人到寺庙去拜访和尚,和尚为了招待客人,立即到后檐的茶园采摘刚刚冒出新芽的“鹰嘴”,并且立即炒、煮,那煮出来的效果真是太好了:“骤雨松声人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鼎中茶水的沸腾声,如同松涛乍起;冲到碗里,茶的雾气就像白云一样缭绕,泡沫宛如花一样在碗中浮动。诗句通过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炒青烹煮以后的美妙效果。

第二大段也就是接下来的八句,诗歌从茶树生长的地方写起,继而说,神农氏炎帝虽然尝过百草,而饮茶起于后世,因此他不知道这种煎烹的方法,就是后来陶弘景的《本草序》里说到的桐君,他著的《采药录》也只“说其花叶形色”,而不知其味道。言下之意,这种现采现炒的方法是今天的新创,因此他说道“新芽连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顷余。”赞叹这种新方法的佳妙,既快又好。通过这种方法制成的炒青,它的香味连木兰沾露也不及,它的颜色比那临波瑶草还要碧绿,真是美不可言了。这一段着重赞美炒青方法的创造,诗人对和尚们的制茶工艺给予了高度评价,表达了景仰。

第三大段也就是最后八句,作者变化手法,通过和尚的口吻,介绍炒青的特点,也进一步赞美炒青的佳美。和尚说,它最大特点就是要在寺庙这样幽寂的地方,用刚刚采来的新芽招待嘉宾,才能吃出其美味。如果寄到您的郡斋,时间久了,又是用普通的井水和铜炉来烹煮,那就鲜味大减了。何况像四川那么远的蒙顶茶,还有浙江湖州顾渚山的紫笋茶,做好了远远地送来,经过风尘仆仆长途运输,茶叶也要受损,也没有新鲜味了。所以,和尚最后说:“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践石人。”想要真正领略到这炒青的清醇味道,还得像我这样眠于云间坐在石上的山里种茶人啊!诗歌到这里戛然而止,诗人不仅借和尚之口,赞美这山中“幽寂”之地的茶叶如何美好,还对幽栖隐居于山野的人,寄予了深深的理解。诗人自从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遭到贬官外放的打击以后,对于污浊的朝廷政治,有了厌弃的感觉。他到苏州做刺史,也是待罪之身,故而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他对隐居的向往,也含蓄地表明了他的政治态度。

与刘禹锡同时代,成书于825年的大唐官方正史《国史补》,更是将蒙顶山所产的“蒙顶石花”载为全国贡茶之首:“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当时作为贡茶的蒙顶山茶用白泥封口,加盖红色官印,快马加鞭,扬起风尘,由不得半点耽搁,直奔京师,可想见其盛况,其风头一度超过了官焙顾渚茶,成为皇家御用的宠儿,不少文人甚至为陆羽未能在《茶经》中详叙蒙顶山茶而感到遗憾。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皇帝在春天刚到就快马加鞭、风尘仆仆催交贡茶的做法的不满和无奈。

二、白居易与蒙顶山茶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市临渭区),生于河南新郑。青年时代家境贫寒,对人民疾苦了解颇深。他先后任杭州和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历史上与李白、杜甫齐名的伟大的诗人、文学家。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忆江南》等。耳熟能详的名句有“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江南好》等。

白居易曾在江西省的庐山架岩结屋、开地种茶,不断地实践,使他既会制茶,又能识别茶叶的质量好坏。在它的诗中,创造了“别茶人”和“爱茶人”的词句。他是唐代写茶诗最多的一位诗人,抒写的蒙顶山茶诗,无疑是唐诗中吟诵蒙顶山茶的扛鼎之作。

(一)《琴茶》: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白居易写有一首《琴茶》诗,在茶诗中颇有知名度。全诗为:“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常相伴,难道吾今无往还?”

这首诗是诗人于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春天辞去刑部侍郎官职,赋闲东都(洛阳)时所写。首联写他天性开朗、旷达洒脱,与官场中的风气相悖,故寄身官场屡遭馋毁贬谪,有深感不平之意在其中。第二联主要写诗人辞官退隐之后再无早朝之扰,尽可春眠;年事已高,再无为博功名而读诗书之累,更觉逍遥自在。第三联极写诗人赋闲后的惬意之状,渲染和乐开朗的天性。其中,“渌水”乃古代名曲,是唐代宫廷和文人雅士中知名度高的词牌。白居易将最受众人称道的蒙顶山茶与当时闻名全国乐坛的琴曲《渌水》相提并论,皆视为一生的老交情、老朋友和知己,无论穷困潦倒人生失意,还是官运亨通一帆风顺,无论休闲蜗居还是仕途旷达,都是《渌水曲》与蒙顶山茶这两位老朋友,陪伴左右,永不分离。尾联表达了诗人想返回长安为国效力的愿望和报国无望的无奈,同时也折射出诗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信条。

(二)《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白居易还写有一首《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与蒙顶山茶相关。全诗为:“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四十五岁的白居易被贬作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第二年(817年)清明刚过,病中的白居易,收到好友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李宣寄来的新茶。在仕途不顺时得到好友的关心,白居易心中非常高兴,于是不顾自己正在患病,写下这首诗,叙述他与李宣的深厚友谊,表达对好友赠新茶的感激之情。“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既写出他们间的关系非同一般,也说明白居易在品茶、辨茶方面具有独到的造诣。

(三)《萧员外寄新蜀茶》: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

白居易还写有一首《萧员外寄新蜀茶》,也与蒙顶山茶相关。全诗为:“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满瓯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

一生嗜茶的白居易对“蜀茶”情有独钟。此诗中的“蜀茶”指的就当时名扬天下的蒙顶山茶。四川多高山密林,雨水充沛,茶叶生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因此,四川多产名茶、好茶。萧员外寄来蒙顶山所产新茶,白居易烹煎品尝,把持玩赏,十分高兴,特作此诗以表。全诗描写了白居易收到朋友寄来的新茶的惊喜之情和细心把玩的情态,表现出白居易对蒙顶山茶的挚爱之情愫。

三、徐铉与蒙顶山茶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原籍会稽(今浙江绍兴),五代至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徐铉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初仕杨吴,为校书郎。又仕南唐三主,历官知制诰、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后主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雍熙(984年-987年)间,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留存诗文集有《骑省集》(即《徐公文集》)30卷。徐铉在文学上卓有成就,在诗歌、散文创作方面成就也十分突出,《全唐文》、《全唐诗》、《全宋文》均收录有其作品。

徐铉写有一首《和门下殷侍郎新茶二十韵》,提到了蒙顶山茶。全诗为:暖吹入春园,新芽竞粲然。才教鹰嘴拆,未放雪花妍。荷杖青林下,携筐旭景前。孕灵资雨露,钟秀自山川。碾后香弥远,烹来色更鲜。名随土地贵,味逐水泉迁。力藉流黄暖,形模紫笋圆。正当钻柳火,遥想涌金泉。任道时新物,须依古法煎。轻瓯浮绿乳,孤灶散余烟。荠非予匹,宫槐让我先。竹孤空冉冉,荷弱谩田田。解渴消残酒,清神感夜眠。十浆何足馈,百榼尽堪捐。采撷唯忧晚,营求不计钱。任公因焙显,陆氏有经传。爱甚真成癖,尝多合得仙。亭台虚静处,风月艳阳天。自可临泉石,何妨杂管弦。东山似蒙顶,愿得从诸贤。”

此诗全面系统地描述了茶的生长、采摘、制作、煎茶用水、烹煎方法、饮茶用具、茶的功效、饮茶的感受以及茶文化的简史,是茶诗中的优美篇章。

四、黎阳王(王越)与蒙顶山茶

黎阳王是指王越(公元1426年 -1499年),黎阳人,即大名府浚县(今天的河南省浚县,浚县古名黎阳),明代成化、弘治时期西北著名军事统帅,曾官至兵部尚书、巡按四川。谥号襄敏,追赠太傅。著有《黎阳王襄敏公文集》、《黎阳王太傅诗文集》。

 王越写有一首《蒙山白云岩茶》, 直抒胸臆,盛赞了蒙顶山白云岩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以及所产茶叶的品质。该诗全文为:“闻到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冰绡剪碎先春叶,石髓香粘绝品花。蟹眼不须煎活水,酪奴何敢问新芽。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

该诗首句高度赞扬蒙顶山茶品质优异,称赞其好喝,且生长深山;接着描绘其形状:“冰绡剪碎”、“石髓香粘”、“蟹眼”、“酪奴”。其中,蟹眼是煮茶沸腾前的水泡、水花,酪奴则是茶的别称。蒙顶山茶既少且贵,“束帛不易一斤蒙顶先春”,只有少数王公贵胄可以品尝到,作为平民的陆羽,也就只有听到而未品到了。总之,王越品尝蒙顶山茶后,对茶圣陆羽撰写《茶经》时未对蒙顶山茶作出客观评价,没有将其评为世上最好的茶而打抱不平,特以此诗为蒙顶山茶正名:“应是人间第一茶”。

五、王世贞与蒙顶山茶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领袖之一。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使、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万历时期历任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当朝宰相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艺苑卮言》、《觚不觚录》等。

(一)《醉茶轩歌为詹翰林东图作》:定州红甆玉堪妬,酿作蒙山顶头露

王世贞写有一首《醉茶轩歌为詹翰林东图作》,对蒙顶山茶大为夸奖。全诗为:“糟丘欲颓酒池涸,嵇家小儿厌狂药。 自言欲绝欢伯交,亦不愿受华胥乐。陆郎手著茶七经,却荐此物甘沈冥。先焙顾渚之紫笋,次及扬子之中泠。 徐闻蟹眼吐清响,陡觉雀舌流芳馨。定州红甆玉堪妬,酿作蒙山顶头露。已令学士夸党家,复遣娇娃字纨素。一杯一杯殊未已,狂来忽鞭玄鹤起。七碗初移糟粕觞,五弦更净琵琶耳。吾宗旧事君记无,此醉转觉知音孤。朝贤处处骂水厄,伧父时时呼酪奴。酒邪茶邪俱我友,醉更名茶醒名酒。一身原是太和乡,莫放真空落凡有。”

诗中责酒,因其使人颓废伤志。借嵇家小儿之口,定下与酒诀别。诗人又爱茶,陆羽茶经推荐饮茶令人寂静。自己先焙的是名茶顾渚紫笋,所用的是扬子江中泠水。等到茶水煮沸时,闻到一股雀舌芳香。再用定瓷玉堪炉,煮点蒙顶山最好的茶。可见心境愉悦、潇洒,如此雅兴,也让陶家学士不夸党家,娃娃纨素也该回家了。

诗人又是酒仙,一杯一杯豪饮,忘记时间,也忘记鞭策自己,醉醒来也觉得自己变老了。茶可以初步忘了酒,往事诸君还记得?酒醒后也觉得知己少了,更孤单。

在朝的贤人,处处骂氺厄,而我时时离不开茶。酒呀、茶呀,都是我知己。醉后,名茶可以解名酒。我是一个名门之后,不能空幻一生,落入尘世。

诗人表达了很多矛盾心情,明知酒有害,又不能完全抛开;明知茶有益,又不能以茶代酒,最后还两者皆有,自我安抚名茶可以解名酒。仔细想想人生很多遭遇、处境不是如此吗?丢掉幻想,不落尘世,只有靠自己。这首诗虽然不完全写自己,目的是警示世人。

(二)《赵承旨为恭闍黎写华以诗乞茶,真迹在余所戏代恭答》:但使毫端吐舍利,一蒙山顶属君家

王世贞写有一首《赵承旨为恭闍黎写华以诗乞茶,真迹在余所戏代恭答》,对蒙顶山茶高度评价。全诗为:“玉堂润笔元无价,珍贵吴兴只换茶。但使毫端吐舍利,一蒙山顶属君家。”

这首诗的大意是:翰林院的润笔稿酬原本很高,而珍贵的撰文高手(喻之润笔)的文章也只能换茶。当然所换非一般的茶,明代江浙名茶声誉极高,其中顾渚紫笋领先。如果笔下能吐出“舍利”,写出金典华章,蒙顶山茶即为阁下所有。

“舍利”尊严,高贵的佛门圣物,众僧信徒顶礼膜拜。笔下绝品华章传世者凤毛菱角,称之文雄,茶中能相配者只有蒙顶山茶。诗中从最高文化官府翰林院的润笔,以舍利比喻,论谈文采之高低,而引出蒙顶山茶的至高无上的地位,短诗四句层层深入,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

陈开义,男,46岁,现任四川省雅安市茶办副主任。先后在《中华茶文化》、《茶博览》、《茶周刊》、《中国茶叶市场》、《中国茶业》、《走遍中国》、《星星诗刊》、《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日报》、《四川人大权力报》、《四川政协报》、《调查与决策》、《四川三农》、《农村建设》、《四川茶叶》、《四川省情》、《四川文学》、《四川旅游》、《四川文艺》、《县域经济》、《茶缘》、《四川水利报》、天天快报和今日头条、北京茶叶网、亚太茶业网、凤凰网四川、中华名茶网、茗边、手机搜狐网、手机新浪网、新茶网、茶旅世界等60余家媒体发表各类文章400多篇(件)。参与主编名山抗震救灾专著《撼魂》,参与编辑《茶祖故里行》、《吴之英评传》、《丰碑》等著述,作品曾多次入选《蒙山雅韵》、《蒙山春来早》、《撼魂》、《茶祖故里行》、《品味》、《蒙顶山》、《二郎山》等专辑,著有个人文集《杯中岁月》。先后有10多篇作品在省市各级征文比赛中获奖,先后参与主编《蒙顶山茶文化读本》、《蒙顶山丛谭》》等茶文化书籍,主编名山区文艺刊物《蒙顶山》和《雅安日报.今日名山》蒙顶文苑文艺副刊和编辑《蒙顶山茶》。现为雅安市作协全委会委员、雅安市茶业协会和茶叶学会常务理事、吴理真茶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本图文来源:文,陈开义  图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历代尚书与蒙顶山茶

从唐至清,蒙顶山茶均作为贡茶,得到了一大批既是文人,又是高官的名人的追捧和赞颂,使得蒙顶山茶在他们的圈子里蜚声,并传播到朝廷和乡野,有力地提升了蒙顶山的知名度、美誉度。今撷取其中一部分曾经担任过尚书的文人与蒙顶山茶的故事,以飨读者。



一、 刘禹锡与蒙顶山茶


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医学家,与白居易同时代、同岁,有“诗豪”之称。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唐武宗李炎在位期间,840年-846年),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一位举足轻重的诗人,他的诗既不像韩愈的奇崛,也不像白居易的平易,而能独树一帜,自成风格。他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存世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耳熟能详的名句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等。


刘禹锡写有一首《西山兰若试茶歌》,其中“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这句诗,将蒙顶山茶入贡皇室时快马加鞭、星夜兼程的情景描述得酣畅淋漓。全诗为:“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觜。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彻骨烦襟开。阳崖阴岭各殊气,未若竹下莓苔地。炎帝虽尝未解煎,桐君有箓那知味。新芽连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顷馀。木兰沾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不辞缄封寄郡斋,砖井铜炉损标格。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跂石人。”


朗州(今湖南常德)在唐代就出产茶。作者嗜茶,曾在常德为官十年。本诗是作者任朗州司马时所作的一首赞茶诗,一气呵成、荡气回肠,对茶之采摘、炒制、烹煎以及品尝茶及总饮后烦襟顿开的全过程,写得绘声绘色,为历代著名茶诗之一,是最早描绘我国历史上炒青茶的诗篇。诗中对茶树栽培环境除肯定“阳崖阴岭各殊气”外,提出“未若竹下莓苔地”之说;对茶的香型指出“木兰沾露香微似”;对茶效指出要使“宿酲散”靠的是茶的香气悠扬喷鼻;要使“烦襟开”,靠的是茶味“清峭彻骨”。全诗“灵味”很浓,写出了佛家饮茶文化的真谛。


诗歌的第一大段,即前面十句,形象地描写了苏州西山炒青茶的制作情况。从描写的内容看,是诗人到寺庙去拜访和尚,和尚为了招待客人,立即到后檐的茶园采摘刚刚冒出新芽的“鹰嘴”,并且立即炒、煮,那煮出来的效果真是太好了:“骤雨松声人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鼎中茶水的沸腾声,如同松涛乍起;冲到碗里,茶的雾气就像白云一样缭绕,泡沫宛如花一样在碗中浮动。诗句通过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炒青烹煮以后的美妙效果。


第二大段也就是接下来的八句,诗歌从茶树生长的地方写起,继而说,神农氏炎帝虽然尝过百草,而饮茶起于后世,因此他不知道这种煎烹的方法,就是后来陶弘景的《本草序》里说到的桐君,他著的《采药录》也只“说其花叶形色”,而不知其味道。言下之意,这种现采现炒的方法是今天的新创,因此他说道“新芽连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顷余。”赞叹这种新方法的佳妙,既快又好。通过这种方法制成的炒青,它的香味连木兰沾露也不及,它的颜色比那临波瑶草还要碧绿,真是美不可言了。这一段着重赞美炒青方法的创造,诗人对和尚们的制茶工艺给予了高度评价,表达了景仰。


第三大段也就是最后八句,作者变化手法,通过和尚的口吻,介绍炒青的特点,也进一步赞美炒青的佳美。和尚说,它最大特点就是要在寺庙这样幽寂的地方,用刚刚采来的新芽招待嘉宾,才能吃出其美味。如果寄到您的郡斋,时间久了,又是用普通的井水和铜炉来烹煮,那就鲜味大减了。何况像四川那么远的蒙顶茶,还有浙江湖州顾渚山的紫笋茶,做好了远远地送来,经过风尘仆仆长途运输,茶叶也要受损,也没有新鲜味了。所以,和尚最后说:“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践石人。”想要真正领略到这炒青的清醇味道,还得像我这样眠于云间坐在石上的山里种茶人啊!诗歌到这里戛然而止,诗人不仅借和尚之口,赞美这山中“幽寂”之地的茶叶如何美好,还对幽栖隐居于山野的人,寄予了深深的理解。诗人自从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遭到贬官外放的打击以后,对于污浊的朝廷政治,有了厌弃的感觉。他到苏州做刺史,也是待罪之身,故而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他对隐居的向往,也含蓄地表明了他的政治态度。


与刘禹锡同时代,成书于825年的大唐官方正史《国史补》,更是将蒙顶山所产的“蒙顶石花”载为全国贡茶之首:“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当时作为贡茶的蒙顶山茶用白泥封口,加盖红色官印,快马加鞭,扬起风尘,由不得半点耽搁,直奔京师,可想见其盛况,其风头一度超过了官焙顾渚茶,成为皇家御用的宠儿,不少文人甚至为陆羽未能在《茶经》中详叙蒙顶山茶而感到遗憾。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皇帝在春天刚到就快马加鞭、风尘仆仆催交贡茶的做法的不满和无奈。



二、白居易与蒙顶山茶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市临渭区),生于河南新郑。青年时代家境贫寒,对人民疾苦了解颇深。他先后任杭州和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历史上与李白、杜甫齐名的伟大的诗人、文学家。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忆江南》等。耳熟能详的名句有“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江南好》等。


白居易曾在江西省的庐山架岩结屋、开地种茶,不断地实践,使他既会制茶,又能识别茶叶的质量好坏。在它的诗中,创造了“别茶人”和“爱茶人”的词句。他是唐代写茶诗最多的一位诗人,抒写的蒙顶山茶诗,无疑是唐诗中吟诵蒙顶山茶的扛鼎之作。



(一)《琴茶》: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白居易写有一首《琴茶》诗,在茶诗中颇有知名度。全诗为:“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常相伴,难道吾今无往还?”


这首诗是诗人于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春天辞去刑部侍郎官职,赋闲东都(洛阳)时所写。首联写他天性开朗、旷达洒脱,与官场中的风气相悖,故寄身官场屡遭馋毁贬谪,有深感不平之意在其中。第二联主要写诗人辞官退隐之后再无早朝之扰,尽可春眠;年事已高,再无为博功名而读诗书之累,更觉逍遥自在。第三联极写诗人赋闲后的惬意之状,渲染和乐开朗的天性。其中,“渌水”乃古代名曲,是唐代宫廷和文人雅士中知名度高的词牌。白居易将最受众人称道的蒙顶山茶与当时闻名全国乐坛的琴曲《渌水》相提并论,皆视为一生的老交情、老朋友和知己,无论穷困潦倒人生失意,还是官运亨通一帆风顺,无论休闲蜗居还是仕途旷达,都是《渌水曲》与蒙顶山茶这两位老朋友,陪伴左右,永不分离。尾联表达了诗人想返回长安为国效力的愿望和报国无望的无奈,同时也折射出诗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信条。



(二)《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白居易还写有一首《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与蒙顶山茶相关。全诗为:“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四十五岁的白居易被贬作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第二年(817年)清明刚过,病中的白居易,收到好友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李宣寄来的新茶。在仕途不顺时得到好友的关心,白居易心中非常高兴,于是不顾自己正在患病,写下这首诗,叙述他与李宣的深厚友谊,表达对好友赠新茶的感激之情。“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既写出他们间的关系非同一般,也说明白居易在品茶、辨茶方面具有独到的造诣。



(三)《萧员外寄新蜀茶》: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


白居易还写有一首《萧员外寄新蜀茶》,也与蒙顶山茶相关。全诗为:“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满瓯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


一生嗜茶的白居易对“蜀茶”情有独钟。此诗中的“蜀茶”指的就当时名扬天下的蒙顶山茶。四川多高山密林,雨水充沛,茶叶生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因此,四川多产名茶、好茶。萧员外寄来蒙顶山所产新茶,白居易烹煎品尝,把持玩赏,十分高兴,特作此诗以表。全诗描写了白居易收到朋友寄来的新茶的惊喜之情和细心把玩的情态,表现出白居易对蒙顶山茶的挚爱之情愫。



三、徐铉与蒙顶山茶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原籍会稽(今浙江绍兴),五代至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徐铉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初仕杨吴,为校书郎。又仕南唐三主,历官知制诰、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后主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雍熙(984年-987年)间,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留存诗文集有《骑省集》(即《徐公文集》)30卷。徐铉在文学上卓有成就,在诗歌、散文创作方面成就也十分突出,《全唐文》、《全唐诗》、《全宋文》均收录有其作品。


徐铉写有一首《和门下殷侍郎新茶二十韵》,提到了蒙顶山茶。全诗为:暖吹入春园,新芽竞粲然。才教鹰嘴拆,未放雪花妍。荷杖青林下,携筐旭景前。孕灵资雨露,钟秀自山川。碾后香弥远,烹来色更鲜。名随土地贵,味逐水泉迁。力藉流黄暖,形模紫笋圆。正当钻柳火,遥想涌金泉。任道时新物,须依古法煎。轻瓯浮绿乳,孤灶散余烟。荠非予匹,宫槐让我先。竹孤空冉冉,荷弱谩田田。解渴消残酒,清神感夜眠。十浆何足馈,百榼尽堪捐。采撷唯忧晚,营求不计钱。任公因焙显,陆氏有经传。爱甚真成癖,尝多合得仙。亭台虚静处,风月艳阳天。自可临泉石,何妨杂管弦。东山似蒙顶,愿得从诸贤。”


此诗全面系统地描述了茶的生长、采摘、制作、煎茶用水、烹煎方法、饮茶用具、茶的功效、饮茶的感受以及茶文化的简史,是茶诗中的优美篇章。



四、黎阳王(王越)与蒙顶山茶


黎阳王是指王越(公元1426年 -1499年),黎阳人,即大名府浚县(今天的河南省浚县,浚县古名黎阳),明代成化、弘治时期西北著名军事统帅,曾官至兵部尚书、巡按四川。谥号襄敏,追赠太傅。著有《黎阳王襄敏公文集》、《黎阳王太傅诗文集》。


 王越写有一首《蒙山白云岩茶》, 直抒胸臆,盛赞了蒙顶山白云岩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以及所产茶叶的品质。该诗全文为:“闻到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冰绡剪碎先春叶,石髓香粘绝品花。蟹眼不须煎活水,酪奴何敢问新芽。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


该诗首句高度赞扬蒙顶山茶品质优异,称赞其好喝,且生长深山;接着描绘其形状:“冰绡剪碎”、“石髓香粘”、“蟹眼”、“酪奴”。其中,蟹眼是煮茶沸腾前的水泡、水花,酪奴则是茶的别称。蒙顶山茶既少且贵,“束帛不易一斤蒙顶先春”,只有少数王公贵胄可以品尝到,作为平民的陆羽,也就只有听到而未品到了。总之,王越品尝蒙顶山茶后,对茶圣陆羽撰写《茶经》时未对蒙顶山茶作出客观评价,没有将其评为世上最好的茶而打抱不平,特以此诗为蒙顶山茶正名:“应是人间第一茶”。



五、王世贞与蒙顶山茶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领袖之一。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使、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万历时期历任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当朝宰相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艺苑卮言》、《觚不觚录》等。


(一)《醉茶轩歌为詹翰林东图作》:定州红甆玉堪妬,酿作蒙山顶头露


王世贞写有一首《醉茶轩歌为詹翰林东图作》,对蒙顶山茶大为夸奖。全诗为:“糟丘欲颓酒池涸,嵇家小儿厌狂药。 自言欲绝欢伯交,亦不愿受华胥乐。陆郎手著茶七经,却荐此物甘沈冥。先焙顾渚之紫笋,次及扬子之中泠。 徐闻蟹眼吐清响,陡觉雀舌流芳馨。定州红甆玉堪妬,酿作蒙山顶头露。已令学士夸党家,复遣娇娃字纨素。一杯一杯殊未已,狂来忽鞭玄鹤起。七碗初移糟粕觞,五弦更净琵琶耳。吾宗旧事君记无,此醉转觉知音孤。朝贤处处骂水厄,伧父时时呼酪奴。酒邪茶邪俱我友,醉更名茶醒名酒。一身原是太和乡,莫放真空落凡有。”


诗中责酒,因其使人颓废伤志。借嵇家小儿之口,定下与酒诀别。诗人又爱茶,陆羽茶经推荐饮茶令人寂静。自己先焙的是名茶顾渚紫笋,所用的是扬子江中泠水。等到茶水煮沸时,闻到一股雀舌芳香。再用定瓷玉堪炉,煮点蒙顶山最好的茶。可见心境愉悦、潇洒,如此雅兴,也让陶家学士不夸党家,娃娃纨素也该回家了。


诗人又是酒仙,一杯一杯豪饮,忘记时间,也忘记鞭策自己,醉醒来也觉得自己变老了。茶可以初步忘了酒,往事诸君还记得?酒醒后也觉得知己少了,更孤单。


在朝的贤人,处处骂氺厄,而我时时离不开茶。酒呀、茶呀,都是我知己。醉后,名茶可以解名酒。我是一个名门之后,不能空幻一生,落入尘世。


诗人表达了很多矛盾心情,明知酒有害,又不能完全抛开;明知茶有益,又不能以茶代酒,最后还两者皆有,自我安抚名茶可以解名酒。仔细想想人生很多遭遇、处境不是如此吗?丢掉幻想,不落尘世,只有靠自己。这首诗虽然不完全写自己,目的是警示世人。



(二)《赵承旨为恭闍黎写华以诗乞茶,真迹在余所戏代恭答》:但使毫端吐舍利,一蒙山顶属君家


王世贞写有一首《赵承旨为恭闍黎写华以诗乞茶,真迹在余所戏代恭答》,对蒙顶山茶高度评价。全诗为:“玉堂润笔元无价,珍贵吴兴只换茶。但使毫端吐舍利,一蒙山顶属君家。”


这首诗的大意是:翰林院的润笔稿酬原本很高,而珍贵的撰文高手(喻之润笔)的文章也只能换茶。当然所换非一般的茶,明代江浙名茶声誉极高,其中顾渚紫笋领先。如果笔下能吐出“舍利”,写出金典华章,蒙顶山茶即为阁下所有。


“舍利”尊严,高贵的佛门圣物,众僧信徒顶礼膜拜。笔下绝品华章传世者凤毛菱角,称之文雄,茶中能相配者只有蒙顶山茶。诗中从最高文化官府翰林院的润笔,以舍利比喻,论谈文采之高低,而引出蒙顶山茶的至高无上的地位,短诗四句层层深入,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

陈开义,男,46岁,现任四川省雅安市茶办副主任。先后在《中华茶文化》、《茶博览》、《茶周刊》、《中国茶叶市场》、《中国茶业》、《走遍中国》、《星星诗刊》、《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日报》、《四川人大权力报》、《四川政协报》、《调查与决策》、《四川三农》、《农村建设》、《四川茶叶》、《四川省情》、《四川文学》、《四川旅游》、《四川文艺》、《县域经济》、《茶缘》、《四川水利报》、天天快报和今日头条、北京茶叶网、亚太茶业网、凤凰网四川、中华名茶网、茗边、手机搜狐网、手机新浪网、新茶网、茶旅世界等60余家媒体发表各类文章400多篇(件)。参与主编名山抗震救灾专著《撼魂》,参与编辑《茶祖故里行》、《吴之英评传》、《丰碑》等著述,作品曾多次入选《蒙山雅韵》、《蒙山春来早》、《撼魂》、《茶祖故里行》、《品味》、《蒙顶山》、《二郎山》等专辑,著有个人文集《杯中岁月》。先后有10多篇作品在省市各级征文比赛中获奖,先后参与主编《蒙顶山茶文化读本》、《蒙顶山丛谭》》等茶文化书籍,主编名山区文艺刊物《蒙顶山》和《雅安日报.今日名山》蒙顶文苑文艺副刊和编辑《蒙顶山茶》。现为雅安市作协全委会委员、雅安市茶业协会和茶叶学会常务理事、吴理真茶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