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乔木熟茶叶底

找到约417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破解普洱熟茶叶底的密码

一是下雨,又天凉了,二是有几位茶友一起交流聊熟普也较多,自然带出来不少的话题及想法,就顺带的关注的多些,思考不少问题,也多去品鉴,求证一些想法。

茶的属性,有很多,而最根本的一下就是喝。

多喝,慢慢才能更好的明白,特别是对熟普这种,较多适合当下喝及消耗的茶品。

于是,喝茶对坐,交流闲聊中,就会有茶友扒拉茶渣的习惯,我称之为“欣赏底色美”、“扒拉茶叶灵魂”,可以发现一款熟普的一些秘密,又能印证前面的品饮口感。

因为叶底(茶渣),和茶汤,是互相影响成就。

茶好、茶汤愉悦,叶底一般不会差;而滋味口感不适的,叶底中自然会有所呈现。

再者,我们也可以从叶底茶渣中,去反推原料、渥堆工艺等细节,虽然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可以验证的,特别是对于像我们茶百科这种常年在源头做茶,参与到制作过程中的深度爱好者。

因为有整个制作过程的见证,原料、工艺、仓储的影响,是会呈现在叶底中的;而因为了解整个环节,自然,喝的多、对比的多,就可以反向求证到原料及工艺环节中去。

先来看几张最近几天品试的不同款熟普茶的叶底色,然后我再来说几个茶友们关心较多的热门话题。

为什么会不同?

叶底大小粗细不同、老嫩不同、韧性不同、色泽亮度不同等,这是最直观的呈现。

其实都是它们的前身如采摘季节、采摘标准、用料古树乔木大树小树台地、渥堆氧化发酵程度、筛分分级精细程度、是否拼配及技术等等影响决定的。

采摘越标准、越春茶,越嫩度高,匀整度好;

越是台地茶、越分级精细,叶底越匀齐好看;

渥堆氧化发酵工艺越好,发酵程度越均匀,叶底越软亮;

拼配的工艺越成熟,等级之间越接近,叶底也越匀齐。

而采摘制作毛茶时就不标准、大小一把抓、粗梗嫩叶皆具,制作熟普后,不精细筛分级别,自然泡后的熟普叶底,越花杂大小老嫩不同。

如果制作熟茶渥堆之时,又经验不足、氧化发酵程度不好,自然,熟普叶底也越不好,比如花青、色泽不匀等;

如果渥堆之时,温度过高,未及时翻堆,造成烧堆心,自然叶底中会有焦黑炭化叶梗;

渥堆时水分控制不好,水分过高,发酵过重,叶底过软,软烂成泥,自然没有叶底的好观感。

大多古树料,由于成本高,制作量少,大多不会过于精细筛分级别,熟普叶底自然也会大小粗细老嫩不太匀整。

熟普渥堆时,氧化发酵度轻,叶底就会较软亮,红中带青绿;氧化发酵程度重些,叶底就会更加的红褐;发酵度过重,叶底宜炭化发黑硬。

是越嫩越好吗?

熟普,或是别的茶,抛开品质,仅从等级上来说,嫩度越高越匀整,等级越高,比如宫廷级、特级熟普。但,等级和嫩度高,不代表茶的品质和口感就好。分级别,是为更好的定价格,但不能定品质口感。

绣花枕头,好看不中用之类的熟普最多。

而近年越来越流行的高品质熟普、古树熟普,自然不会像很多台地料那么大量筛分出精细的等级来抬高身价。

如果非要从等级嫩度来说品质,一定要同等原料或同一个堆子来说,这样,限定一定的范围和标准,才能说等级越高,品质越好。

发酵程度是个不太精确的说法

每个师傅所说所认为的发酵程度会不同,因为熟普,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来界定“发酵程度”。

至于茶人间、制作者中间,流行的五六成、七八成、九十成等等说法,仅是交流用语,不是标准术语。

或者说只是表达习惯。更多的只是制作师傅们观看渥堆熟茶过程中的茶叶氧化程度。

因为我们肉眼看到的叶底色泽的形成,一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氧化生成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形成了不同的色泽程度观感,二是微生物的参与分解转化等影响。

氧化程度越深,色泽自然越深。氧化程度深,不代表着一定就发酵程度重。

反过来,也成立。发酵程度挺重的,熟普叶底也不一定就色泽特深。因为发酵,是要有更多的微生物菌群参与。微生物菌群参与发酵转化,但不一定氧化程度色泽外观就特别重。

所以说,熟普的叶底色泽、发酵程度,是氧化和微生物菌群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叶底的柔韧性

喜欢熟普的茶友,估计会和我一样,喜欢喝完后,揉捏叶底,不一定用它来评判茶叶品质,只是为了印证一些思考及想法。

因为也不能用叶底的柔韧性,就绝对的下结论说熟普品质就好。

自然,茶人们常说的“一捏就化、一捏成团成泥”,也不能就说熟普的品质不好。

茶叶底韧性好,只是茶叶中本身的纤维组织结构,在渥堆发酵过程中,没有被微生物完全破坏分解,自然柔韧性就好。反之,完全被分解,自然成泥状了,甚至茶叶在渥堆完成出堆时,就成了一堆土,而不是清晰条索的茶叶了。

为了观感和品质口感,制作者、制作师傅,会根据自己的偏好来把握是发酵韧性好一些,还是希望茶汤更醇顺稠厚一些。比如近年流行的轻发酵熟普,一些茶人茶友,喜欢这样能现喝的少刺激性,又有丰富变化的口感乐趣,叶底大多会做得韧性好、软亮度高些,而茶汤醇顺稠厚感就会弱一点,需要时间的存放,再在后熟中分解转化。

因为微生物分解茶叶中的纤维组织结构,才能生成更多的水溶性多糖,这样的熟普,分解的程度越重,自然醇顺稠厚些,叶底自然韧性就差一些。

当然,大多数制作者,不会仅为了口感醇厚,而完全牺牲掉叶底外观的美观。喝茶,为了口感,而品茶,还有美感愉悦。

而对于叶底干硬、焦黑炭化了,那多半原料较粗老、或者毛茶嫩度、匀整度不好,发酵程度进展快慢不易把控;再或者渥堆发酵温度过高,没有及时翻堆降温,就是俗称的“烧堆”、“烧心”了;也有可能仓储过程中,环境湿度大受潮过重,再退仓干燥氧化过重。

来源:茶百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书院熟茶千堆第39期,巴达曼别,布朗苦韵的承袭者

  原文标题:千堆第39期|巴达曼别,布朗苦韵的承袭者


  千堆古树熟茶发酵计划第39期  巴达曼别熟茶

  【原料】巴达曼别乔木

  【采摘季节】春、秋两季

  【发酵时间】2018年11月

  【发酵工艺】传统工艺发酵

  【发酵时长】45天

  【发酵数量】1000公斤

  【发酵水源】勐海井水

  【发酵地点】勐海

  巴达山——曼别

  曼别隶属西定乡南弄村,平均海拔1,500米,年平均气温21℃,年降水量1,700毫米。主要居住着哈尼、布朗族2种少数民族。
  巴达曼别生茶条索

  “巴达”,布朗语,意为”有仙人足迹的地方”。巴达茶山位于勐海县西部,属西定乡;东连勐遮坝,南接打洛,西隔南览河与缅甸相望。气候温和,降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适宜茶树生长。巴达山古茶园是西双版纳州野生古茶树资源最集中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章朗、曼迈、曼帕纳等布朗族寨,所以说起巴达山,一般人知道最多的是章朗和曼迈。

  之前我们做过巴达山的两期:章朗、曼迈,而本期我们试一试曼别发酵出来的熟茶口感如何?
  生茶口感:干茶与杯底香强烈而持久,苦涩较显,汤中带甜,回甘较快,汤质较饱满,茶气较强。舌面后段与上颚后段微苦涩,茶汤香满于喉舌,苦稍长,微涩。轻度收敛。
  生茶叶底

  口感特点:汤色黄亮;苦涩明显,汤中带甜,回甘、生津快;香气好、蜜香足。

  熟茶品鉴
  曼别熟茶条索

  熟茶口感:汤色红浓透亮,1-4泡入口苦韵明显(2-3泡最为明显),略带堆味,汤感饱满,水路略粗。口腔有生津感,冷杯蜜香明显。
  特点:苦韵足,汤感较饱满,有一定厚度,稳定性好。延续了布朗山生茶的特点。
  品饮建议:保留了布朗山生茶的一部分口感特点,只是发酵后口感略为单一,甜度,香气较不凸出,适合用于拼配后提升口感的丰富度。
  熟茶叶底

  品评语录

  李先生
书院熟茶千堆第39期,巴达曼别,布朗苦韵的承袭者
  干茶外观:乌润褐红,微挂白霜,初看还以为是老散茶;

  汤色:黄润挂金黄色光圈,透褐红;

  汤感:入口微苦,微带堆味;汤感饱满度适中;

  香气:一般,无特别的识别性,叶底带淡淡木香;

  口腔回馈:苦韵显,苦退的速度一般,喉韵一般,水路一般;

  综合评价:春茶和秋茶的拼配,总体感觉没有留下特别惊艳的香、味、韵;


  审评冲泡:

  第一泡,5分钟,厚度适中,回甘一般,无杂味、异味;融合度适中;

  第二泡,3分钟,入口微甜,汤感厚度中,饱满度中。可溶性微物质感觉一般,融合度中;第三泡,3分钟,已开始显掉水,厚度显弱;

  特点综述:总体感觉树龄有点短,可溶性物质显得有点单一,建议拼配提升熟茶的厚度和层次变化感。


  致和
书院熟茶千堆第39期,巴达曼别,布朗苦韵的承袭者
  干茶外观:黄褐、芽头明显,带金毫;

  汤色:红亮,无杂质,呈深红色;

  汤感:水路略粗;

  香气:冷香蜜香,汤香不明显;

  口腔回馈:第一泡入口苦味明显,有生津感,喉部略干;

  综合评价:汤质饱满,苦韵明显,有生津感,香气不突出;


  审评冲泡:

  第一泡,5分钟,汤感软滑,苦韵明显,有生津感,涩淡;融合度好;

  第二泡,3分钟,汤感滑,苦味较上一泡弱,甜感明显;融合度一般;

  第三泡,3分钟,汤感滑润,甜;略水;

  特点综述:苦比较突出,耐泡度尚可,有生津;


  梧月
书院熟茶千堆第39期,巴达曼别,布朗苦韵的承袭者
  干茶外观:红褐色,芽头明显,显毫;

  汤色:茶汤清透,呈琥珀色;

  汤感:茶汤略带苦韵,苦凉,生津较显;

  香气:热香似木质香,冷香似蜜香;

  口腔回馈:生津较明显;

  综合评价:具有布朗山的一个特点:厚重,劲足;


  审评冲泡:

  第一泡,5分钟,苦韵明显,滑度较好,茶汤厚度较好;醇厚;

  第二泡,3分钟,茶汤甜度上升,苦韵降低;滑、甜;

  第三泡,3分钟,甜度高;继承了布朗山的特性,综合口感较好;


  玉老师
书院熟茶千堆第39期,巴达曼别,布朗苦韵的承袭者
  干茶外观:条索肥硕、显毫;

  汤色:浓、透亮;

  汤感:汤质饱满,浓、强,苦韵显;

  香气:干香浓郁,略带堆味,汤香稍欠缺;

  口腔回馈:回馈一般,苦韵明显且持久;

  综合评价:7分,滋味浓郁,饱满;


  审评冲泡;

  第一泡,5分钟,汤感浓强,饱满;浑厚,顺滑;

  第二泡,3分钟,汤感甜,滑。甜感明显;

  第三泡,3分钟,汤感甜滑,稳定性好,先苦后甜,甜韵好;

  特点综述:8分,滋味浓强,有苦韵,稳定性好;

  本次品鉴结束

  书院熟茶——千堆古树熟茶发酵计划

  书院熟茶从成立伊始,一直致力于古树熟茶的发酵工艺拼配方案以及仓储条件的研究开发。

  我们将持续不断地发酵各个茶区的名山名寨和微小产区的古树茶。

  空前的覆盖普洱茶全茶区(包括境外缅甸果敢地区和老挝的古树产区)建立普洱熟茶发酵及仓储最强最全数据库。

  书院熟茶,此次发酵计划旨在了解各产区发酵后的特点和区别,并试图找出与每个产区相对应的最佳发酵方式和仓储环境,我们已经在临沧和勐海试验了近两百个古树茶堆子。
  书院熟茶作为一家专业熟茶公司,有的不仅仅是好熟茶,更有责任和义务去为熟茶为普洱茶作出一些微小的贡献。

  所以我们要建立完善的发酵数据库,为以后的产品提供全方位的熟茶发酵支持和口感特点拼配方案,让熟茶突破固和传统制茶观念,走上信息化数据为王的时代,并能真正做到成品前的口感预判和按照预设口感进行生产,让熟茶都能做到有据可查,有理可循,有案可参。
  未来我们将在第一个两年计划内完成全茶区细分山头的小堆发酵实验(计划截止目前以实现五分之一)并在行业内实现技术和数据共享。

  第二个两年,我们建立的大型可调控仓储设备进入试运营阶段,全面模拟全国大区域仓储环境,配合发酵计划,填补并完善全茶区熟茶仓储转化过程的数据空白,我们同样会共享这方面的数据。

  好熟茶不再是靠好运气,好原料需要正确的好工艺,好味道应该一直延续下去,好仓储定不负好时光!

普洱生茶和熟茶有什么区别?

古今茶人圈子中,有这么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茶人的最后一站是普洱……”,虽这只是一句侃言,其中却蕴含茶客们对普洱茶推崇。

品茶的滋味就如品味人生,当你尝过白茶的清新,岩茶的多变,黑茶的沉稳平和之后,再去品味普洱茶,你可能会有新的感受,并且流连忘返。

在一杯普洱茶之中,隐约可感受到个中滋味竟与人生有众多相似之处。从青涩的少年,到张扬的青年,再到沉稳持重的中年,最后到内敛的老年,每位爱茶之人似乎都能从眼前的这杯普洱茶之中,品到岁月的滋味。

中国茶叶品种繁多,而普洱茶是其中独富有鲜明个性的茶,普洱茶的特别之处在于,同样的原料,因为制作工艺上的差异,成品茶的茶性、口感与滋味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变化,人们将这种差异命名为「生茶与熟茶」。

普洱生茶与熟茶有什么区别以及差异在哪里,也就是我们今天文章的主题:

「生茶与熟茶的区别」

· RAW TEA AND RIPE TEA ·

01|工艺篇

///

在说生茶与熟茶的区别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普洱茶的基本概念:

普洱茶指的是,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的十一个地州内的云南大叶种(分布于云南省茶区各种乔木型、小乔木型大叶种茶树品种的总称)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生茶和熟茶。(参考百度百科)

图1为概述,图2为GBT22111-2008标准划分

由此可见,除了云南特定地区生产的茶叶,其他地方生产的类似工艺或类似品质的茶叶都不能称之为普洱茶。

了解何为普洱茶后,我们再来区分普洱生茶和熟茶。

►生茶的概念

普洱生茶指的是茶叶经过晒青直接压成饼、沱、砖的茶,具体可以称为生饼、生沱、生砖,而那些不经过压制的茶就叫毛茶或者晒青毛茶。

►熟茶的概念

普洱熟茶指的是经过晒青,再经过渥堆发酵,最后压制成饼、沱、砖等形状的茶叶,称为熟饼,熟沱、熟砖。在渥堆发酵中,还有部分鲜嫩芽叶结块而成的派生品称为茶头(或老茶头)这部分我们这里就不过多阐述了。

从以上的基础概念,我们可以得知生茶和熟茶的最大的区别来源,就是制作工艺上的差异——“是否存在渥堆发酵”。具体的差别,我们可看下方工艺步骤:

普洱生茶生产需要经过的工艺步骤=采摘—萎凋—杀青—揉捻—干燥;

普洱熟茶生产需要经过的工艺步骤=普洱生(毛)茶—渥堆—翻堆—干燥—分筛—仓储—陈化;

「生茶与熟茶的区别」

· RAW TEA AND RIPE TEA ·

02|品鉴篇

///

说完工艺上不同后,我们再来看一下生茶与熟茶在品鉴方面的区别(一般以饼茶为例)。

1)外形(干茶)

生饼

熟饼

生茶的外形一般条索肥壮,芽毫凸显(原料高级的茶饼银毫密披),颜色一般为黄绿、鲜绿和墨绿色,表面光滑润溢;陈年生普表面还会带有油润的光淬;

熟茶的条索与生茶相比的话,没有生茶清晰,芽毫显(用料高级的茶饼饼面会显金毫),颜色一般为褐色、棕色、乌褐色,甚至是黑色,这和熟茶的发酵工艺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中期/老期的生茶也会表现出熟茶的外形特征,如条索颜色加深变黄等,所以以上描述仅为大众特征,生茶熟茶的外形差异不是绝对的。

2)茶汤

生茶茶汤

熟茶茶汤

生茶的汤色大多呈澄黄色,有的会泛金;新茶的汤色会伴有青色,透亮清澈;

经过长时间陈化/转化后的生普,汤色会泛红,呈现玫瑰红。

熟茶的汤色一般呈棕色褐色;经过陈化的老茶颜色更深沉,呈红褐色。

需要注意的是,经过陈年转化的生普,在茶汤颜色上也许会接近熟茶,但生茶无论存放多久永远不会“自然变成”熟茶。

3)香气(干茶)

生茶一般伴有兰香、花香、豆香、毫香等。生茶的干茶如若伴有鲜叶的清香,这是一种不好的气味;

熟茶,通常伴有蜜糖香、焦糖香、栗香、糯香、木质香、樟香等;优质的熟茶成品主要突出的是陈韵,以及丰富的层次感。

4)滋味/口感

生茶苦涩味重,回甘生津明显,滋味浓烈;

高品质生茶汤质饱满细腻、高香馥郁,有独特的山头滋味;明前春茶有更独特的滋味,如春韵或者花果香;

陈年生茶(5年-10年)陈香滋味浓郁,多为荷香、花香、栗香。

熟茶苦涩味低,回甘甜香,口感醇厚绵柔,糯滑;

陈年熟茶(5年-10年)陈韵充足,多伴有陈香、参香、豆香、枣香、樟香。

值得一提的是,生茶的苦涩味不是绝对的,和品茶人体感相关;而回甘生津一般为好茶的共性,并不意味着回甘生津强烈的茶就是生茶。

5)叶底

生茶叶底肥厚黄绿鲜亮;熟茶叶底红褐均匀

生茶叶底

熟茶叶底

除了一球君上面的描述,在国家标准GBT22111-2008中对生茶和熟茶的品质特征有如下叙述。通过下方表格的对比,益于我们更好地区分生茶与熟茶。

生茶

熟茶

「生茶与熟茶的区别」

· RAW TEA AND RIPE TEA ·

03|适饮人群

///

根据《普洱茶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显示,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富含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茶氨酸、多糖等物质。这类丰富的氧化基质,构成了普洱茶品质形成和后发酵过程中特殊化学成分的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这也就是茶叶各种功效的来源。

生茶和熟茶,虽然都是同样的原料制作而成,但因工艺的差别,两者的内含成分也存在差异,所以适饮人群也有不同。作为茶叶爱好者,只有了解到这点,我们才能更好地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茶叶。

生茶和熟茶内含物质的差异:

*表格资料来源:①《普洱茶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②《不同产地、加工工艺及储存年限普洱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比较研究》③《普洱生茶和熟茶的品质化学成分分析比较》④《普洱茶渥堆过程中挥发性成分、茶多糖及果胶研究》

综合上表以及未详细列出的数据,生茶里多酚类和咖啡因含量较高,苦涩味也较重,具有很好的提神醒脑,抗氧化等作用,多酚类物质还有很好的抗辐射作用。年轻上班族午休后喝一杯生茶就是不错的选择,可以更好找回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常熬夜加班的人也适合喝生茶,提神,缓解疲乏。

特别提醒新茶友在睡觉前不能喝太多以及太浓的生茶,有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还有就是生茶属于后发酵茶,特别在新茶阶段茶性偏寒,有胃肠疾病、体质湿寒、吃药期间等身体不适的人群不适宜饮用。而经过陈年转化的生茶,茶性趋于温和,适饮人群会更广泛些。

普洱熟茶属于全发酵茶,茶性温和,适合于大众人群饮用。熟茶中富含茶多糖、红茶素(TR)黄茶素(TF)茶褐素等,具有提高人体免疫的作用;熟茶中黄酮以及黄酮类化学物,具有维生素P的作用,可以防止人体血管的硬化;茶氨酸可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等作用;因此肥胖人群、中老年人群以及烟酒过量等人群也适合常饮熟茶。

写在最后

WORDS IN THE END

普洱茶虽分成生茶与熟茶,但是就茶本身而言是没有贵贱之分,爱茶之人,只须在乎这款茶是否适合自己,适合自己口味的茶就是好茶。

当然,茶虽不分贵贱,口味上却各有千秋。生茶是自然造物的结果,是云南产区生态优势的表现;而熟茶则更多体现的是茶人与茶的故事,是工艺和匠人匠心。无论生茶还是熟茶,经过时间的缓慢转化与沉淀,它还会给爱茶之人带来更多的惊喜。

本文资料来源:

知乎《普洱茶中的内含物质》科普

百度百科普洱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_普洱茶GBT22111-2008

《普洱茶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研究报告,作者cnantrongh

普洱茶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J],作者王锐,李勇

《普洱茶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作者:吕海鹏,谷记平,林智,郭丽,谭俊峰,彭群华

《不同产地、加工工艺及储存年限普洱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比较研究》

《普洱生茶和熟茶的品质化学成分分析比较》作者:蒋睿,罗理勇,常睿,曾亮

《普洱茶渥堆过程中挥发性成分、茶多糖及果胶研究》

部分图片资料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找到约407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