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乔木大叶种茶树

找到约1,374条结果 (用时 0.017 秒)

云南大叶种茶树和特大叶种茶树家族族谱

1、勐库大叶种

勐库大叶种:属于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原产于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冰岛公弄村,主要分布在临沧市境内。

是我国1984年首次认定的国家级良种,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4~30米,树幅 3~12米,叶特大,叶形椭圆、长椭圆或呈卵圆,叶色绿或深绿,有光泽,叶面强度隆起,叶质柔软肥厚,部分革质。嫩芽黄绿色,肥壮,茸毛张显,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百芽重121.4克。

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 1.7%,茶多酚33.8%,咖啡碱4.1%,儿茶素总量18.2%,故收敛性(茶气)特强,浓烈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2、凤庆大叶种

凤庆大叶种:属于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原产于临沧市凤庆县大寺乡、凤山镇等地,明代《徐霞客游记》记载的“太华茶”。主要分布在凤庆、昌宁等滇西茶区。

是我国1984年首次认定的国家级良种,叶形椭圆或长椭圆,叶色绿润,叶面隆起,叶质柔软,便于揉捻成条。嫩芽绿色,满披茸毛,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百芽重90克,较勐库大叶种轻,没有勐库种肥壮。

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9%,茶多酚30.2%,咖啡碱3.2%,儿茶素总量13.4%。故成品茶条秀毫显,鲜爽度优于勐库种,但收敛性(茶气)强而弱于勐库茶,滋味浓而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3、勐海大叶种

勐海大叶种:属于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原产于西双版纳勐海县格朗河乡南糯山等地,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思茅等滇南茶区。是我国1984年首次认定的国家级良种。

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2~20米,树幅1.8~5.2米,树姿直立或开张,主干明显,分枝稀疏。叶特大,叶形椭圆或长椭圆。叶色绿,富有光泽,叶面隆起,叶质柔软肥厚。嫩芽黄绿色,茸毛多,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百芽重153.2克。

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3%,茶多酚32.8%,咖啡碱4.1%,儿茶素总量18.2%,故收敛性(茶气)强,滋味浓烈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4、南糯山大叶茶

南糯山大叶茶:属于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原产于西双版纳勐海县格朗河乡南糯山,为当地主要栽培品种,是世界公认的“南糯山茶树王”的后代。大叶,椭圆形,叶面微隆起,叶色绿而有光泽,叶尖渐尖,叶背和叶脉有毛,叶柄多毛。幼嫩芽叶黄绿色,茸毛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48.7克。

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1%,茶多酚31.9%,咖啡碱4.1%,故收敛性(茶气)特强,滋味浓强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5、景谷大白茶

景谷大白茶:属于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原产于思茅市景谷县景谷乡苦竹山。植株较高,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4.5米,树幅3.9米,树姿半开张,主干明显,分枝稀疏。叶特大,叶形椭圆。叶色浓绿,富光泽,叶面隆起,叶质厚软,叶缘平。嫩芽绿色,肥壮多茸毛。一芽三叶百芽重163.8克。

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8%,茶多酚29.9%,咖啡碱5.2%,儿茶素总量15.3%,水浸出物46.7%。故收敛性(茶气)强,滋味浓强甘甜,该品种是上世纪我国晒青毛茶国家标准样制作的指定品种,能比较全面的代表云南大叶种茶树原料的风格特点,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6、邦东大叶茶

邦东大叶茶:亦称“邦东大黑茶”,属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原产临沧市邦东乡曼岗村。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9.3米,树幅7.8米,树姿半开张,主干明显。叶特大,叶形椭圆。叶色浓绿,富光泽,叶面隆起,叶质厚软,叶缘平。嫩芽绿色,肥壮多茸毛。一芽三叶百芽重118.9克。

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8%,茶多酚28.3%,咖啡碱4.4%,儿茶素总量18.5%,水浸出物49.4%。故收敛性(茶气)特强,滋味浓烈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7、冰岛长叶茶

冰岛长叶茶:属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原产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冰岛村。冰岛是今临沧市最早种植茶树的地方,勐库大叶茶种就是从这里向外传播的。

冰岛长叶茶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 8.2米,树幅4.6米,树姿直立,主干明显。叶特大,叶形长椭圆。叶色绿稍黄,富光泽,叶面微隆起,叶质软。嫩芽黄绿色,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37.6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4%,茶多酚35.1%,咖啡碱4.9%,儿茶素总量16.7%,水浸出物48.1%。故收敛性(茶气)特强,浓烈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8、漭水大叶茶:

漭水大叶茶:属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原产保山市昌宁县漭水乡黄家寨。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5~9米,树幅4.0~5.5米,树姿直立,主干明显。叶特大,叶形长椭圆。叶色绿,富光泽,叶面微隆起,叶质软。嫩芽黄绿色,肥壮,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10.9克。

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2%,茶多酚34.9%,咖啡碱4.9%,儿茶素总量26.7%,水浸出物50.0%。故收敛性(茶气)特强,滋味浓烈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9、易武大叶茶

易武大叶茶:又被称为“易武绿芽茶”,属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原产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镇。树姿直立或半开张,主干明显。嫩茎稍红,披毛。叶特大,叶形长椭圆。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叶身平,叶质厚。嫩芽绿而带紫色,肥壮,多茸毛。一芽三叶百芽重129.8克。

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9%,茶多酚31.0%,咖啡碱5.1%,儿茶素总量24.8%,水浸出物48.5%。故收敛性(茶气)特强,滋味浓烈甘滑,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10、小古德大叶茶

小古德大叶茶:属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原产大理市南涧县新政乡小古德茶场。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8.2米,树幅5.3米,树姿直立,主干明显。叶特大,叶形椭圆或长椭圆。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质厚脆。嫩芽绿色,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90.0克。

春茶一芽一叶含氨基酸1.3%,茶多酚32.1%,咖啡碱3.4%,儿茶素总量26.7%,故收敛性(茶气)较强,滋味浓强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11、田大叶茶:

田大叶茶:属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原产保山市腾冲县团田乡(腾冲是云南较早开发利用茶树的地方,种植茶树的历史悠久)。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2~9米,树幅1.3~5.0米,树姿直立或半开张,主干明显。叶大,叶形椭圆或卵圆。叶色绿,叶面隆起,叶质较软。嫩芽黄绿色,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10.6克,持嫩性强。

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4%,茶多酚33.0%,咖啡碱5.0%,儿茶素总量22.8%,故收敛性(茶气)较强,滋味浓强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与该品种风格较近似的还有“腾冲浦川大折浪茶”、“腾冲文家塘大口搽”等。

12、云抗10号

云抗10号:属无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1987年通过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国家级良种,编号为“华茶50号(GSCT50)”。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南糯山群体种中采用系统选择育种育成。

树姿开张,主干明显。分枝低而密,叶大,叶形椭圆。叶色黄绿,叶面隆起,叶质较厚软,叶身内折,叶边缘微波浪状。嫩芽肥壮,黄绿色,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20.0克,持嫩性强。

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2%,茶多酚35.0%,咖啡碱4.6%,儿茶素总量13.6%,茶气较强,滋味浓强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13、云抗14号:

云抗14号:属无性系、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1987年通过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国家级良种,编号为“华茶51号(GSCT51)”,来源同“云抗10号”。树姿披张,分枝低而密,叶大,稍向上斜状着生。

叶特大,叶形长椭圆。叶色深绿,富有光泽,叶面隆起,叶质较厚软,叶身稍背卷,叶边缘微波浪状。嫩芽肥壮,黄绿色,茸毛多。一芽三叶目芽重165.0克,持嫩性强。

春茶一芽二叶茶多酚36.1%,咖啡碱4.8%,儿茶素总量14.6%,茶气较强,滋味浓强,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14、云抗37号

云抗37号:属无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1995年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省级良种。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勐库大叶种中采用系统选择育种育成。

树姿开张,分枝密,叶大,稍向上斜状着生。叶形长椭圆。叶色黄绿,叶面隆起,叶质较厚软。嫩芽肥壮,黄绿色,多茸毛,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百芽重183.9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4%,茶多酚39.3%,儿茶素总量16.3%。茶气较强,滋味浓强甘甜。

15、云抗43号

云抗43号:属无性系、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1986年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省级良种,来源同“云抗10号”。

树姿开张,主干显,分枝密,叶片稍向上斜状着生。叶特大,叶形长椭圆。叶色绿,有光泽,叶面隆起,叶身内折,叶边缘微波浪状。叶质较厚软。嫩芽黄绿色,茸毛多,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百芽重147.8克。

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9%,茶多酚35.6%,咖啡碱4.2%,儿茶素总量12.3%。茶气较强,滋味浓强甘甜。

16、长叶白毫:

长叶白毫:属无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1986年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省级良种,来源同“云抗10号”。

树姿开张,主干显,分枝密,叶片下垂状着生。叶特大,叶形长椭圆。叶色绿,有光泽,叶面平,叶质厚软。嫩芽黄绿色,茸毛特多,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百芽重154.0克,持嫩性强。

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1%,茶多酚34.8%,咖啡碱5.1%,儿茶素总量12.5%。茶气较强,滋味浓强甘甜。

17、云选9号

云选9号:属无性系、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1995年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省级良种,来源同“云抗37号”,勐库种后裔。

树姿开张,分枝较密,叶片下垂状着生。叶形长椭圆。叶色黄绿,叶面隆起,叶质厚软。嫩芽黄绿色,肥壮,茸毛多,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百芽重213.0克。

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9%,茶多酚38.2%,咖啡碱4.8%,儿茶素总量 16.1%。茶气较强,滋味浓强甘甜。

18、云梅

云梅:属无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1992年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省级良种,由思茅茶树良种场采用单株选择育种的方法育成。

叶形长椭圆。叶色淡绿,叶面隆起,叶质柔软。嫩芽肥壮,茸毛多。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3%,茶多酚27.0%,咖啡碱4.7%,儿茶素总量14.2%。茶气较强,滋味浓而甘甜。

19、云瑰

云瑰:属无性系、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1992年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省级良种,来源同“云梅”。

树姿开张,叶色深绿,叶背多短茸毛,叶缘锯齿深。嫩芽肥壮。一芽二叶含氨基酸1.8%,茶多酚34.1%,咖啡碱4.3%,儿茶素总量19.0%。茶气较强,滋味浓而甘甜。

来源:普洱杂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台地茶与古树茶:一母同胞的乔木大叶种家族成员

普洱茶中顶尖产地老班章,今年的春季干毛茶一斤有多贵?

小树茶,一公斤3000元;混采茶,一公斤8000元;古树茶,一公斤15000元;茶王地古树一公斤20000元;而最贵的单株普洱茶,一公斤的价格已经高达40000元。

小树茶、古树茶、单株茶..这些茶为什么能卖这么贵?品质上又有什么区别?哪些是商家炒作的重灾区?

今天这篇文章,陆离就来探讨下普洱茶树品种的差异与前景。

台地茶vs乔木茶

顾名思义,台地指的是将坡度土地,人为改造成梯形的块状平整土地,而台地茶就是种植在这些梯田上的茶树,此外台地茶也指用这些茶树的嫩芽制成的茶叶。

作为一种人工改进品种,台地茶种植谋求的是经济利益最大化,因此一般成条带状的密植方式,而且还会被定期修剪成0.8m到1.2m的高度,以便机器采收。

相比于这两年非常火爆的古树普洱茶,和口碑较高的乔木大树茶,由于单位亩产量高,而且能机械化采摘,台地茶的受众面非常广,其实才是大众市场的主流。

普洱茶语境中的乔木茶,一般指分布在普洱茶各大产区的,呈穴状分布在不同坡地上的云南大叶茶种乔木茶,但台地茶其实是乔木茶的矮化栽培型,具体原因后面还会讲到。

乔木茶的高度一般在3-7m左右,树龄范围则相对宽泛,种植时间在清末到解放初期,也就是说几十年到上百年的茶树,都可以叫乔木茶,为了方便区分,就衍生出了大树茶和小树茶的概念。

小树茶vs大树茶

这部分的概念目前还有争议,有说法认为大树茶是包含乔木茶和小树茶等众多种类的统称,考虑到科普目的,这篇文章将采用认可度最高的树龄区别法。

大树茶与小树茶的区别,在于树龄长短上的差异,我们常说的耐泡度,内质,滋味等差异,都是从树龄这个核心差别上延伸出来的。

一般来说,小树茶通常指树龄在50年以内的乔木茶,而大树茶则指树龄则在50年以上(一说是100年以上)。

如果要比较这两者的品质差异,需要加一个限定条件:在同个山头上,树龄越大的乔木茶所产的茶叶,滋味越丰富,耐泡度越好,价格也会越高。

而普洱茶又是出了名的千山千味,因此不同山头的没有对比参考价值,陆离就遇到过名山头的小树茶,反而比普通山头的大树茶品质更高的情况。

生态茶(野放茶)

这是一个随时代发展而出现的新兴概念,指的是人工栽种后却不加管理,不洒农药,不施化肥,只在必要时做简单除草与浅层翻土处理的生态茶。

生态茶的出现,正好填补了价格高昂但供不应求的古树茶,价格较低但品质一般的台地茶之间的市场空白,尽量保持自然生长,茶叶品质优秀,都是生态茶的特点。

古树茶(栽培型野生茶)

作为市场的新宠,高品质的代表,古树普洱茶是近几年认可度最高,涨价趋势最明显的品种,而且这种势头在未来几年仍将继续。不过概念上还存在问题。

在2012年以前,古树茶的名声不显,一般指那些在普洱、版纳、临沧和保山等产区所发现的,树龄在数百甚至上千年的古树型云南大叶茶茶树。

但随着市场火爆,古树茶的概念变得模糊起来,现在所说的古树茶,一般指栽培型古树,种植时间在民国至建国初期,真正达百年树龄的实际很少。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市场上,想浑水摸鱼的利益既得者会混淆视听,史料上,市场兴起前相关的资料非常少,此外,古树茶的认定也会比较困难。

认定一颗古树,首先需要从当地的环境,气候和海拔入手,再根据茶树的直径推算出大致的树龄。

如果在实地,可以由当地的海拔气候与环境作为指标,再加上茶树干直径等数据,就可以推测茶树龄。也可以根据茶菁的叶脉、厚薄、锯齿和柔韧度等判断。

此外,在明确制茶方式和规范冲泡手法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口感特征来大致判断,在同一产地,同一品种的情况下,树龄越小,口感上一般会越涩,对舌尖的刺激性也会更强。

乔木茶树vs台地茶树

就目前来说,不管是价格昂贵的古茶树,还是价位中档的乔木大茶树,亦或者是饱受误解的台地茶树,在品种认定中都属于乔木大叶种这个茶树大家族。

三兄弟形态各异,但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大哥——古茶树,与二哥——乔木大茶树,他俩在外观上非常相似,为了方便区分,树龄大的就叫做古茶树,树龄小一点的,就叫做乔木大树。

而家里最小的“老幺”——台地茶树的情况稍有不同,虽然仍属于乔木大叶种,但他在形态上与高大的乔木完全不同,反而更接近相对低矮的灌木类茶树。

这种外貌可让台地茶树吃了不少苦头,首先,江浙一带的中小叶种茶树的灌木形态已经深入人心,为了不混淆二者的概念,云南茶界就为其起了一个新名字——台地茶树。

对于这种名字,业界也曾有过质疑的声音,认为应该突出台地茶低矮的灌木性状,但无论是从茶种区分,还是从历史因素的角度去看,台地茶树都是最贴切的叫法。

第一,台地茶虽然相对低矮,但与灌木有着本质区别,因为台地茶有主干,只不过由于品种改进,大多数台地茶的主干都埋在土壤之下,具体原因下面还会讲到。

第二,即使在形态上与中小叶种一较高下,台地茶树伸出地面的高度,也要高于绝大多数中小叶种,品种上的根本差异,与形态上的大致相似,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说到这里,有茶友可能会好奇为什么同属乔木大叶种,台地茶的形态却和传统的高大乔木大相径庭?这就要从上个世纪的一场悲剧说起了。

古老茶树vs现代茶园

在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云南只有乔木茶树,没有台地茶树,在古村寨周围的高山茶园里,百年树龄的普洱大茶树随处可见。

但在那个年代,这些茶树的产量很低,而且还只生长在环境良好的半原始森林里,采摘成本过高,市场范围狭小,因此一直处于名声不显的状态。

20世纪60年代(一说是70年代),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在物质紧缺的现实,与夸张多产的口号下,江浙茶区的台地茶园概念,就被引进到了云南省。

台地茶采用条列式密植的扦插苗,生长周期快,单位亩产量高达180kg,几乎是古树茶的两倍,在当时是生产技术先进的象征。

一边是产量高,采摘方便的新兴台地茶,一边是产量低,采摘困难的古老大树茶,一场改造“低产茶园”的农业运动,就这么轰轰烈烈的开始了。

在这场运动中,大片大片的古茶树被砍伐,生态良好的半原始森林被开荒,古老的茶树群落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台地茶园。

但直到现在,对于这种毁林开荒的行为,茶学界还没有讨论出一个定论,而争议的焦点就是,古树茶与台地茶的品质差异。

科研成果vs民间实践

其中一方人拿出了大量的茶叶化学分析报告,与两种茶叶的实验比对单,并声称这些报告中显示,古树茶与台地茶的化学指标十分相似,部分项目中台地茶甚至表现更好。

陆离曾专门寻求过这种说法背后的科学依据,结果却令人啼笑皆非:这些人的普洱茶检测流程很科学,结果也确实如其所说,但最核心的检测项目却却照搬了绿茶。

报告中只有五项基本通用指标:茶多酚、咖啡碱、茶色素、茶多糖和茶皂苷,只检测这5个指标,就好比指着米饭和面条说,这两个都能填饱肚子,因此是一种东西。

玩笑归玩笑,但这种不严谨的检测项目,在当时还能引来大批业内人士的跟风站队,其实折射出了一个非常严谨的问题:普洱茶界的科研水平,始终跟不上业界实际发展水平。

这种现象不是普洱茶界的特例,在其他行业也普遍存在,其中引发关注和讨论最多的,当属前几年我国东北地区的特产人参检测结果。

在品种上,人参有席地参、林下参,以及野山参的区别,这三者的品质和价位差别都非常大,但在一场大规模化学检测中,却发现这三者的内含物质完全相同。

当时检测结果公布后,东北人参界也是乱作一团,怀疑检测作假的,痛骂商家割韭菜的,低价抛售高端人参的等等,最后发现也是检测项目过于简单造成的。

回到本篇文章的正题,检测项目太简单体现不出差别,那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求证古茶树,乔木大树,与台地茶树的差异呢?陆离总结了三大方面。

向上生长vs人为矮化

乔木大茶树与台地茶树的区别,在于乔木大茶树的非密植方式所形成的向上生长特性,而台地茶树则是在密植方式下被人为矮化。

由于种子传播范围较近等原因,古茶树与乔木大树会有群落性聚集的分布特征,但每棵树都是独立生长的非密植状态,彼此都有足够横纵立体生长空间。

在乔木茶树漫长的生长过程中,向下深入的根,与向上伸展的枝是同时生长的,其中树根在每个生长节点,都会再延伸出一定的分支,长期下来就形成了庞大的根系。

数量上,这些分支根浩如繁星,业界曾对景迈山一株三百年古茶树进行检测,其中裸露在地上的支条只有十几根,而深埋在地底的分支竟多达5万多条!

长度上,这些分支根与树干旗鼓相当,树干部分与根系部分的总长度十分接近,而且如果能看到根系与树枝横截图的话,你会发现二者的延展宽幅几乎相当。

树有多高,根就有多深,枝叶遮天的古茶树,需要有辽阔的土地面积来支撑,也就是说,有了足够的横纵向树根生长空间后,茶树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养分。

而由于人为的品种改进和形态矮化,以密植为主的台地茶,所占的土地面积十分狭小,还要与临近的其他茶树争夺本就不多的养分。

不仅如此,台地茶的宽幅,树高,尤其是根系的生长空间都会被严重压缩,能从土地获取到的营养也十分有限。而这就导致了下面这个问题。

积沙成塔vs拔苗助长

乔木大茶树与台地茶树的区别,在于其内质的积累时间与总体数量,存在着巨大差异。

乔木大茶树的树干越长(即高度越高),其内部营养物质的运输空间就越大,营养物质的合成和降解等代谢感应的时间也就越充足,有利于茶叶内质的积累。

茶树与周围环境的物质交换,主要包括通过树根吸收无机物,并转化成有机物,以及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于有机物中。

一方面,通过这种精妙的代谢过程,茶树既能合成自身需要的物质,又能获得支撑一切活动的能量,这在茶叶化学中被称为同化作用,也叫合成代谢。

而在另一方面,茶树还需要将合成的复杂有机物,再重新分解成简单无机物,同时将贮存在体内的能量释放出来,才算达成完整反应链条,就叫做异化作用。

不管是合成反应,还是降解反应,都是由生物酶负责调解的,最后生成的糖类、氨基酸类、蛋白质类、脂肪类等营养物质,被称为初生代谢产物。

真正体现茶叶价值的,不是这些相对常见的初生代谢产物,而是通过对这些物质进行二次合成与降解,才生成的酚类、甙类、萜类、内酯类和生物碱类等次生代谢物质。

了解了茶叶营养物质的生成过程,台地茶与乔木大茶树的品质差距就不难理解了——由于大幅压缩生长空间及人工矮化,台地茶的内源酶存量过少,最终生成的内质不如乔木茶树。

能证明这点的,就是古树茶要比台地茶更加耐泡,曾有人将同产地的古树茶与台地茶,陈放十年后取出做感官审评和化学检测,结果证明二者的品质差距非常明显。

天生地养vs人为呵护

乔木大茶树与台地茶树的区别,在于乔木大茶树没有用,也不需要使用农药与化肥,而台地茶树则必须使用农药与化肥。

乔木大茶树的群居性特征,会带来丰富的生物多样化,具体就体现在茶树周边环境所生成的微观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树草),消费者(鸟虫),分解者(微生物)。

杂草防治上,乔木大茶树的枝叶繁茂,生长在下面的草本植物没有光照,根本成不了气候,病虫害爆发时,生态系统会调动所有资源正面应敌,将损失降到最小。

这些大树不施肥、不打药、不除草、不翻地,与森林中的其他动植物和谐共生,这就是生长在古茶园里乔木大茶树,只会减产,不会绝收。

而台地茶自诞生之初,就被打上了浓厚的人为符号,其生长过程也离不开农药与化肥,从土地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较少,缺失的那一部分就只能依靠化肥。

面对病虫和杂草的侵扰,台地茶也只能通过各种农药来保护自己,如果没有这两样的呵护,台地茶不仅会产量大减,甚至会绝收乃至枯萎。

来源:陆离茶寮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云南大叶种茶树的“群体种”“无性系种”

  云南大叶种茶树的代表性品种可以分为群体种、无性系品种两个大类。“群体种”主要是:凤庆种、勐库种、勐海种。它们都是通过自然杂交、以种子进行繁殖的云南大叶种茶树的后代。云南省茶叶研究所经过多年的努力,先后从云南大叶群体中,选育出云抗系、云选系无性系茶树品种,被国家、省审定为良种。

  一、有性系品

  1、凤庆大叶种

  凤庆长叶茶、凤庆种。乔木型,有性繁殖系品种。树姿开展,生长势强,分枝部位高。叶椭圆形内折,叶片水平着生,叶色绿,叶面隆起,叶质柔软,叶缘微波。芽绿色肥壮,多茸毛,育芽力强,新梢持嫩性强,易采摘。采茶期从三月上旬至十一月下旬,全年采茶25—26次,一芽二叶蒸青样含茶多酚30.19%,儿茶素总量134.19毫克/克,氨基酸2.90%,咖啡碱3.56%,水浸出物45.83%。制普洱茶条索肥壮,色泽油润,汤色红亮,叶底肥软,白毫显露,香高味浓。原产云南省凤庆县。主要分布在滇西与滇南茶区1984年审定为国家级良种。

  2、勐海大叶种

  又名佛海茶,有性繁殖系品种。小乔木型植株,早生种。树姿开展,生长势强,植株高大,最高达7米以上。叶长椭圆形,叶尖渐尖,叶肉厚,叶质柔软,叶色绿,叶面隆起,叶缘微波,芽头肥壮、黄绿色,密披茸毛,持嫩性强,采茶期从二月下旬至十一月下旬,新梢一年萌发5—6轮,全年采茶25—26次,产量高,一芽二叶重0.66克,易采摘。一芽二叶蒸青样含茶多酚32.77%,儿茶素总量187.72毫克/克,氨基酸2.26%,咖啡碱4.06%,水浸出物46.86%。原产勐海县南糯山,主要分布在滇南一带。经审定为国家级良种。

  3、景东大叶茶

  有性繁殖系品种。乔木型,生长势强,树姿开展,分枝较密。叶大、宽椭圆形,叶色较绿,叶肉厚而柔软,叶面显著隆起,嫩叶黄绿,芽肥壮,呈绿色,茸毛密而长,新梢生育力强,持嫩性好,发芽整齐,易采摘。三月上旬至十一月下旬采茶。一芽二叶平均重0.58克,适制普洱茶,制成红茶条索粗壮,金毫多,汤色浓,香气高,一芽二叶蒸青样含茶多酚29.52%,水浸出物46.90%。

  4、景谷大白茶

  有性繁殖系品种。乔木型,树姿开展,生长势强,分枝较密。叶大,长椭圆形,叶肉厚,叶质较软,叶面隆起,叶色浓绿,叶缘平直,芽粗壮,茸毛特多,闪白色银光,发芽整齐,持嫩性强。一年新梢萌发六轮,产量高、品质好。制滇青滋味醇厚而香,制名茶毫特多,香高味浓。一芽二叶蒸青样含茶多酚21.20%,水浸出物46.89%。

  二、无性系良种

  1、云抗14号

  乔木型。叶长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色深绿有光泽,叶质软。芽色黄绿,茸毛多,持嫩性强,生长快,一芽二叶重0.9克。三月上、中旬开始采茶至十一月底,新梢萌发一年六轮。全年采茶30次。一芽二叶蒸青样分析含茶多酚37.37%,水浸出物44.20%,适制滇红、滇绿、滇青。经审定为国家级良种。云抗10号:乔木型,树姿开展,分枝密。叶着生状态水平,叶椭圆形,叶色黄绿,叶面隆起。三月上、中旬开始采茶至十一月下旬,全年新梢萌发5—6轮,采茶31次。一芽二叶蒸青样含茶多酚36.06%,水浸出物44.90%。适制滇红、滇绿、普洱茶等。经审定为国家级良种。

  2、云抗43号

  植株乔木型,树姿开展,分枝特多。叶片着生状态水平,叶长椭圆形。三月底开始采茶至十二月上旬,新梢一年萌发5~6轮,一芽二叶重0.75克,全年采茶26次,一芽二叶蒸青样含茶多酚34.98%,水浸出物44.94%,适制红茶、普洱茶。

  3、长叶白毫

  植株乔木型,树姿开展,生长势强,分枝密,叶椭圆形,叶面平滑稍弯弓,叶肉稍厚,叶质较脆。芽色黄绿,茸毛多,闪银光,持嫩性强,一芽二叶重0.82克,三月初开始采茶至十二月上旬,全年采茶30次。一芽二叶蒸青样分析含茶多酚31.17%,水浸出物40.39%,外形灰褐色,油润有光,香高鲜爽,滋味浓强,汤色红艳,叶底红亮。1985年审定为省级良种。


找到约1,346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