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千年茶文化百年茶叶铺

找到约23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一朵花读懂一座城,福州茉莉花茶:用千年茉莉,话百年传承

2021年,福州茉莉花茶产量1.68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约58.3亿元,占据全国茉莉花茶产值1/5以上。“十四五”期间,福州立下“百亿茶产业”目标,再次彰显发展茉莉花茶产业的决心和雄心:到2025年,力争培育10家以上产值过亿元的龙头企业,实现品牌价值再次跃升,邀请世界共饮这杯“福州茶”。

5月15日,在2023“一带一路”国际茶叶贸易交流会暨第五届湖北(鹤峰)茶商大会上,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影响力指数名单正式公布,福州茉莉花茶以761.13的影响力指数位居品牌指数榜前列。

福州茉莉花不仅是福州产业品牌代表,还是福州文化传承的代表,更是福州人的乡愁记忆,在属于它和福州的千年记忆中,福州茉莉花是怎样从远方而来,又从民心中走向未来?

01

福州人的乡愁记忆

千年茉莉“莫离”福州

茉莉花在福州扎根2000多年,自西汉时,就从遥远的古罗马,经海上丝绸之路来到福州。福建闽江自武夷山脉东麓发源,一路向南翻山越岭500多公里开拓了福州平原,并由此入海。它给予了福州良好的水土环境与气候,茉莉花因此在福州落地生根,并被广泛种植。

茉莉花融入城市的记忆里,更绽放在市民的生活中,是有福之州独一无二的文化IP。1985年,经福州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茉莉花被确定为福州市花。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闽侯茉莉花种植达到巅峰。上街、青口、竹岐……闽江沿岸处处飘着茉莉花香,全县茉莉花种植面积上万亩,总产量将近4000吨。

花与茶的结合,源于宋,成于明,盛于清。福州民间结婚习俗里的“三茶六礼”,多用茉莉花茶,寓意爱情不离不弃。那时节,福州人走亲访友,茉莉花茶是最好的礼物。茉莉,有“莫离”之意,“送君茉莉,请君莫离”,茉莉花象征着难忘故土的不舍情愫,茉莉花茶也寄托着身处海外的福州侨胞无限思乡之情。

清咸丰年间,福州茉莉花茶列入皇家贡茶,成就福州“世界茶港”的美誉。此后,福州茉莉花茶的产量及出口量一度居全国之冠,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后期,专卖福州茉莉花茶的茶庄、茶行开遍全国各地,福州茉莉花茶更是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居全国之冠。在海外,茉莉花茶售价不菲,一杯茶甚至可以卖到28欧元。

福州茉莉花茶在清末民初曾经盛极一时,几乎垄断了花茶市场。然而,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和种植效益不高,福州茉莉花种植最为集中的城门、胪雷、建新、上街、青口等地的花田被大量征用。成本的上升,加上铁观音、红茶等其他闽茶崛起,令福州茉莉花茶市场受到冲击。同时,行业内部也普遍存在小作坊式生产、低水平维持、无序竞争现象,导致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开始急速滑坡、萎缩。福州茉莉花茶企业从鼎盛时的1000多家淘汰剩下10余家茶厂,最低点时,全市茉莉花种植面积降至不足5000亩。

02

“见茶不见花,却有茉莉香”

福州茉莉花独有的骄傲

都说茉莉花茶是“见茶不见花,却有茉莉香”,其实,茉莉花茶的原料并不止茉莉花,而是将茶叶和新鲜茉莉花进行混合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成,窨制的过程,就是鲜花吐香和茶胚吸香的过程,窨制的精髓,就是让花香入骨,做到茶引花香,花增茶味。

三窨、六窨、九窨……茉莉花茶的窨制次数越多,难度越大,茶味越甘甜,也就越难得。最繁复的窨制甚至长达一个月,需历经201道工序,在花量、窨制时间、烘焙火候都有严格规定,一次出错便前功尽弃。最常见的福州茉莉花茶通常是四窨,更高阶的会达到六窨、八窨甚至十窨,经过十窨的茉莉花茶堪称茶中仙品。

福州茉莉花茶采用烘青绿茶窨制,将花与茶一层层地重叠放置,充分拌匀、通氧,让茶能吸收新鲜的花香并达到饱和状态。再经过茶坯粗制、精制和伺花、茶花拼合(窨花)、静置通花、收堆复窨、茶花分离(起花)、转窨或提花、云堆装箱等步骤,提高花茶的鲜灵度,这样制出的茉莉花茶,入口有一股甘而不腻、清新爽冽的“冰糖甜”。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窨制茉莉花茶的国家,福州窨制花茶的历史则可追溯到南宋以前。南宋施岳在《步月·茉莉》记载“古人用此花焙茶”。至明代,茉莉花茶加工技术有了较大发展。徐勃《茗谭》记载,“闽人多以茉莉之属,浸水瀹茶。”明朝《茶谱》中也对茉莉花茶的制法有详细叙述。清道光年间,吴人顾禄的《清嘉录》记载:“珠兰、茉莉花于薰风欲拂,已毕集于山塘花肆,茶叶铺买以为配茶之用者。……茉莉则去蒂衡值,号为打爪。”

2013年,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被农业部列入中国首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4年,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同年福州茉莉花窨制工艺被文化部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将对福州茉莉花茶的窨制工艺得到进一步传承保护,对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让已有千年历史的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再次“火”一把,让福州茉莉花茶香飘世界。

03

政企联合、薪火相传

福州茉莉花开启“新征程”

福州茉莉花茶产业日益低迷萎缩,这让福州市政府意识到扶持、壮大、振兴茉莉花茶这一极具福州传统地域特色、饱含福州人民深情的产业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从2006年起,在福州市委、市政府的动员下,社会各界纷纷加入复兴福州茉莉花茶产业的行动中。2008年4月,福州茉莉花茶产业联盟成立,由35家茉莉花茶生产、销售及科研单位组成。联盟积极打造执行绿色食品生产标准,树立维护福州茉莉花原产地品牌形象,合理配置资源,组织各种经贸活动,为加快福州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仅仅2010至2012年,闽侯县就新种植高标准茉莉花面积60公顷。福州全县茉莉花种植面积恢复到160公顷,产量近500吨,并逐年攀高。

2014年,福州市政府颁布《福州市茉莉花茶保护规定》。此后,“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十条措施”“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发展九条措施”等政策相继出台。政府的支持,为做好“茉莉花茶文化”这篇新“文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5年3月,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花茶工作组在福州成立,2021年福州茉莉花茶入选国家级消费品标准化试点项目名录,标准化建设将有效支撑福州茉莉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福州茉莉花大踏步向前的同时,也培养出一代代精心守护的非遗传承人,打造出一批批茉莉花茶龙头企业。

2010年,福州开启了国内传统工艺传承大师比赛先河——每两年举办一次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工艺传承人、传承大师赛。截至2022年,福州已累计授予28人“传承大师”荣誉称号,并推荐其中的18人分别入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春伦、闽榕、中莉等福州茉莉花茶品牌驰名海内外。

——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唯一的国家级传承人陈成忠,出生制茶世家,15岁就进入国营茶厂当学徒,一干就是45年,直到2010年退休,作为非遗传承人,又被茶厂返聘,如今,已至古稀的陈成忠仍在继续着他的“芳香路”。

——国内最大的茉莉花茶企业,福建春伦集团将千年窨制工艺与现代化生产相融合,在保持传统茶叶稳步增长的同时,通过创意产业植入,进一步精心打造都市观光农业游、茶文化创意园、茉莉花茶博物馆等,推动“三茶融合”理念具体落实。同时,通过创建农村合作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等方式,建立茉莉花茶生产基地,实现茶产业规模化建设,有效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升级,帮助贫困农户腰包鼓起来。

福州市农业农村局还牵头开发茉莉花深加工产品,并联合相关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建茶叶生产研发基地,引进先进技术,拓展相关农产品深加工能力。至2021年,福州茉莉花茶产量1.68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约58.3亿元,带动花农、茶农10万多人,人均增收2万多元,已成为福州市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的重要途径。

04

春秋十载 绽放芳华

推动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十多年来,从“劳保茶”到“品质茶”,福州茉莉花茶迎来有一个春天。

“福州茉莉花茶”是福州市首个同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茶类产品。

近年来,“福州茉莉花茶”地理标志运用成效初显,2021年3月,“福州茉莉花茶”地理标志列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第一批中国清单产品,迈出国际化发展的一大步,对提高福州茉莉花茶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推动福州茉莉花茶独特的茶文化走向世界,扩大出口,促进福州茉莉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加快推动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发展,近年来,福州市积极举办茶王赛、品鉴会、技能赛、文化节等活动,促进福州茉莉花茶制作工艺和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发展壮大地标产业,开发茉莉花茶文旅基地、现代茶(花)庄园、体验店、大众茶馆等项目,打造集采花、采茶、制茶、品茶和购茶为一体的“茉莉花茶文化之旅”。推动福州茉莉花元素进机场、进铁路、进高速、进酒店、进景区,扩大品牌效应;持续举办福州茉莉花茶文化节、茶王赛、传承大师赛等,做好“茶文化”的新文章,进一步扩大福州茉莉花茶品牌的影响力。

未来,福州市还将积极组织茶企到全国各地参加茶叶展销会、博览会,带领福州茉莉花茶走出福建,走向全国各地。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丫,又香又白人人夸。”这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深深融入福州的历史与现在,它象征了福州人所赞叹的质朴、高雅、淡泊、奉献的品格,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和合共生,也代表了福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

来源:中农促茶产业分会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吉普号小黑VLOG06:故宫喝普洱、探访老字号!北京城这么多好玩的?

  原文标题:故宫喝普洱、探访老字号!北京城这么多好玩的?|小黑VLOG06

  老北京人平日里都喝什么茶?

  在皇后寝宫里喝茶,是什么感觉?

  火爆全国的故宫文创店如何构建场景化?

  小黑带你打卡网红故宫

  探访百年老字号茶叶店

  一起体验北京城里的冬日消遣

  在故宫喝普洱,到底是什么体验?

  岁末将至,带来了故宫的初雪,而带着“故宫”大IP兴起的国潮风文创衍生品,依旧势头不减。

  小黑趁着这场热度,也到北京故宫游走了一番。
  从午门进入,穿过太和殿,就来到了故宫内廷,小黑一行人便是在坤宁宫后面喝茶了,这次喝的是普洱熟茶。
  普洱茶在清代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曾在他的回忆录里说道:“在故宫一向有着‘冬喝普洱,夏饮龙井’的传统”。

  置身冬日的北京,能喝一杯熟普,整个口腔到胃都会暖起来。

  在这绿瓦红墙间,品一杯普洱茶,仿佛能透过香醇的茶气,穿越回百年前,在这座宏大壮伟的皇家宫殿中体验那贵族生活。
  游走故宫,解锁文创新玩法

  文创,顾名思义就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简称。说起文创产品,不得不提“故宫文创”,故宫文创商店便是小黑本次行程的一大重点。
  进入故宫文创商店,是满目琳琅的联名产品,丰富的产品类型和设计模式,让你可以在每一件物品中看到传统文化与现代工艺、现代审美的结合。
  更让人惊叹的,还有故宫的场景化搭建。比如现场雕刻印章、买书盖专属印章、联名款茶叶与咖啡香气的环绕、观众现场与文物的互动,都让每一位参观者沉浸其中,增强购买欲望,享受只有在故宫才有的购物体验感。
  所谓消费场景化,才是塑造爆款的关键。在花式营销玩法下,600多岁的故宫,终于不再是固执守旧的老人,反而活成了年轻网红。
  六百年时光,铺洒在红墙绿瓦中;五千年文明,流淌在万座殿宇间,历史的厚重,是故宫最好的凝结。

  若不是踏上“文化创意产品+新媒体营销”的道路,我们无法想象让年轻一代接受还需要怎样漫长的过程。

  同理于中国的茶文化,贯穿历史长河,它的文化厚度比茶叶本身更有价值。但随着快销经济的发展,愿意坐下来喝茶的人越来越少。

  那传统的茶企业,又该如何做,才能既保留传统茶文化,又在产品创新升级中拉动刚需消费呢?

  来与小黑一起探访北京传统老字号茶叶店,找找答案吧!

  探访吴裕泰、张一元

  北京百年老字号哪家强?

  地点:北京王府井步行街

  吴裕泰

  著名中华老字号茶企,以茉莉花茶发家,距今已有一百二十余年的历史。
  张一元

  著名中华老字号茶企,被誉为“中国茶叶第一品牌”,距今已有一百二十年历史。张一元的茉莉花茶窖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通过与店员的沟通,小黑了解到吴裕泰与张一元茶叶店里的顾客大部分是回头客,老主顾,每年9-10月份新茶季,都会有老茶客到店里购买一波茉莉花茶。

  其中老北京人日常爱喝的茶叫“高碎”或者“高末”,卖39元一斤,特别便宜。也有好一些的茶叶,根据茶料等级价格区分在100-1500元之间不等。
  (茉莉花高碎)

  两家店里的产品都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价格分层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人群;在散茶的包装上,均采用传统纸包的方法,让顾客体验原汁原味的老北京购物韵味。
  (吴裕泰传统纸包)
  (张一元传统纸包)

  经过对两家店的探访,小黑有了更多的思考。

  快销时代,“刚需茶”到底有多重要?

  从经济规律来讲,一般茶叶市场中的店因为消费频次低,所以必须毛利非常高。

  但是类似吴裕泰、张一元销售模式的茶叶店,每天都能卖出去非常多的茶,爆款茶的整个定价策略依然是非常“百姓价”,因为它满足的是日常刚需,所以它能够长期的走一个高性价比路线。

  茶饮市场未来赛道要如何分化?我们还是不得不回到这种老百姓的刚需市场当中来看一看,它产品的发展变化会给我们很多启发。
  所以我们说茶叶,除了高端的生活方式、多层次的品饮价值、高转化的储存价值外,日常的品饮、日常的刚需,也是它确确实实的生存之道。

中国历史上最好的茶!从唐至明末一直为贡品,还建起了中国第一座茶叶加工场

中国是茶的故乡,据说早在神农时期就开始饮茶,几千年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茶文化,代代相传,历久不衰。如今国内的茶更是品种繁多,名茶辈出,比如:西湖龙井、信阳毛尖、黄山毛峰、武夷岩茶、祁门红茶、洞庭碧螺春等。然而在中国历史上,品质最好的茶却是这款少为人知的茶叶——紫笋茶,从唐至明末,一直为皇家贡茶,而且产地建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茶叶加工场,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大唐贡茶院。

2022年8月拍摄于浙江湖州。

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顾渚山一带,盛产一种茶叶,因茶叶嫩尖略带紫色,其形状如竹笋,故得名“紫笋茶”。茶圣陆羽品尝后,认为此茶芳香扑鼻,汤色清朗,茶味鲜醇,乃茶中极品,便将此茶进荐给了大唐皇室。从此紫笋茶成为了皇家贡茶。

如今说到紫笋茶似乎名气不大,知道的人也并不多。但在历史上,从唐朝开始,到宋、元、明,紫笋茶一直为皇室贡品,时间长达近900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品质最好、数量最大、进贡时间最长、制作规模最大的贡茶,是中国贡茶之最。

由于顾渚山一带坡度平缓,土层厚,有机物质含量高,非常适宜茶树生长,所产的紫笋茶品质也最佳。为了更好的为大唐皇室制茶,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在湖州长兴县顾渚山,建起了一座督造唐代贡茶紫笋茶的场所,年产贡茶一万八千四百多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茶叶加工工场,这就是大唐贡茶院。

然而历史变迁,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唐贡茶院在岁月和战火的洗礼中,退出了历史舞台,也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紫笋茶也随着贡茶院的消失退出了中国名茶行列,以至于今天的人们都不知它的存在。

为了再现曾经的那段辉煌,在顾渚山虎头岩依山建起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大唐贡茶院。整座建筑群被山中苍翠茂密的竹林所围绕,共分为陆羽阁、吉祥寺、东廊和西廊四个部分,远观气势恢宏,近看古朴典雅,走入其中如同穿越到了千年前那古老的皇家茶场。

如今这里是浙江湖州著名的旅游景区,每天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在入景区前,一座又高又宽的花岗岩石梯,向世人展示着大唐盛世的辉煌。走上石梯是一座唐朝风格的中式建筑,中间牌匾书有“大唐贡茶院”几个大字,这也是景区的入口。

走入景区,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座仿古建筑,底部由石块砌成,上边全木结构,这与我们常见的中式建筑有一些不同。中轴线上仍是高大的石铺阶梯,一层层往上,正对面就是整个景区中最主要的建筑:陆羽阁。

可以说没有陆羽的推荐就没有紫笋茶几百年的辉煌,更不会在这里出现大唐贡茶院。所以为了纪念“茶圣”陆羽,在整个建筑群的绝对C位建了一座陆羽阁。整座阁高约十几米,高高凸起于群山之中,格外地显眼。

游客可登上阁楼,了解茶圣传奇的一生,对他的传世名作《茶经》有更好的了解。在阁楼的正中间,有一座茶圣陆羽的雕像,左手放于腿上,右手掌心向前,仿佛沉醉于这好山好水好茶之间。另外这也是整个景区中最佳的观景台,四周为围廊式的建筑,视线开阔,观风景极佳。

在陆羽阁的两侧为东西长廊。在东长廊展示了唐代贡茶紫笋茶的加工技艺,在当时绝对是世界最先进的工艺。另外还有历代贡茶的知识、品茗三绝、以及茶艺的传承过程等。在西长廊展示的是一些名人典故,他们见证了紫笋茶的发展与繁荣。另外这里还有一些遗存下来的尊贵石雕石刻等。

在陆羽阁的正后方是吉祥寺,标志着贡茶与佛茶的合一。整座寺共二层,一层介绍了大唐贡茶院的发展历程、以及宫廷茶宴的一些场景;二层阐述的是“茶禅一味”理论,内供奉有文殊菩萨,以及历代高僧吃茶悟禅的典故。

来到大唐贡茶院,在感受中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同时,怎么能不尝一尝这中国最好的贡茶。在西侧长廊有一间古色古香的茶室,游客可以点上一杯贡茶,上几份小点,再听一曲,更能感受到中华茶文化的魅力所在。

来源:寒残一叶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1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