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茶千两茶

找到约2,377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安化黑茶之千两茶简介

千两茶历史

千两茶,始创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的湖南省安化县。清道光元年(1821年)之前,陕西商人到湖南安化采购黑茶,为骡马运输方便,减少茶包体积,节约运输费用,将采购的散装黑茶踩压成包运回陕西。当时,这种踩压成包的黑茶叫“澧河茶”。后来,陕西茶商又对茶包作了改进,将重量100两散黑茶踩压捆绑成圆柱形的“百两茶”。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晋商“三和公”茶号,又在“百两茶”的基础上将茶叶重量增加至1000两,采用大长竹篾篓将黑毛茶踩压捆绑成圆柱形的“千两茶”。

千两茶,又分为“祁州卷”与“绛州卷”。祁州卷为山西祁县、榆次等地的茶商经营,每卷(支)重1000两,产量较多。绛州卷为绛州茶商经营,每卷重1100两,产量较少。

千两茶的加工技术性强,做工精良,工艺保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2年,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聘请刘家后人进厂带徒传艺,使少数工人掌握了千两茶的加工工艺技术,亦使当时白沙溪茶厂成为独家掌握千两茶加工工艺技术的厂家。白沙溪茶厂从1952~1958年进行了生产千两茶工作。由于千两茶的全部制作工序均由手工完成,劳动强度大,工效低,白沙溪茶厂始创了以机械生产花卷茶砖取代千两茶(也就是当前的花砖,就是替换千两茶而诞生的产品),停止了千两茶的生产。1983年,白沙溪茶厂惟恐千两茶加工技术失传,决定将当年在厂加工生产千两茶的老技工聘请回厂传艺带徒,从初夏至深秋历时四个余月,共制作出千两茶300余支。这批千两茶后来以不同渠道和形式,一部分流入各阶层百姓家庭中消费和收藏;一部分被各地博物馆收藏,而一部分却流至海外及港澳台地区。为了满足市场需求,1997年白沙溪茶厂恢复了传统的千两茶生产。2004年后,随着陈香型茶在茶叶市场上的风行,促进了千两茶生产的发展。2007年后白沙溪茶厂改制。

千两茶简介

安化千两茶,又称“花卷茶”,是以二、三级安化黑毛茶为主要原料,经过筛分、拣剔、拼堆等工艺加工后,再采用汽蒸、装篓、压制、日晒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

千两茶是安化的一个传统名茶,以每卷(支)的茶叶净含量合老秤一千两而得名,因其外表的篾篓包装成花格状,故又名花卷茶。

石峰山千两茶选用的安化荒野原生海拔500-800米云台大叶种的野生黑毛茶为原料,传统工艺,松柴明火烘焙,传统杀篾;口感醇香,内质丰富,茶味悠长浓郁。

在外观上,使用竹篾将黑毛茶筑成圆柱形,柱长1.5米,柱围0.7米;在外包装上,采用三层包装,最外层竹篾,中间棕,最内层蓼叶,使茶质更优而卫生,又使外观更美防潮防水;在加工工艺上,更注重踩压技术与功夫,将茶踩压得更紧密。

千两茶的加工技术性强,做工精良,日晒夜露七七四十九天。工艺已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1

外形

茶叶外形色泽黑褐,圆柱体形,压制紧密,茶叶紧结或有 “金花”。

2

汤色

橙黄明亮。陈年千两茶酒红色,非常的漂亮。

1

香气

醇正,有浓郁的花香。

1

滋味

口感醇正,茶汤饱满,入口细腻爽滑,回甜持久

1

叶底

肥厚完整,纯正安化野生大叶种茶

千两茶功效

饮用千两茶可以感受到茶味十足,滋味甜润醇厚、提神、解腻、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化、对缓解腹胀、止泻有明显功效。并具有抑制肥胖的功能,因而千两茶受到了国内外的消费者的青睐。千两茶的功效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清脂肪、清肠胃、清血管、清毒素。

1

清脂肪,减肥胖

茶中的多酚类及其氧化产物能溶解脂肪,促进脂类物质排出;还可活化蛋白质激酶,加速脂肪分解,降低体内脂肪的含量。因此安化黑茶被韩国人称为“瘦身茶”;日本人称为“美容茶”;台湾人称为“消食茶”。

2

清肠胃,助消化

有句话讲“牛、羊和奶酪,非茶不解”故而“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从前人们就利用千两茶来帮助自己消化且除腻。

千两茶富含膳食纤维,具有调理肠胃的功能,清肠胃;且有益生菌参与,能改善肠道微生物环境,助消化。中国民间有利用老黑茶治疗腹胀、痢疾、消化不良的传统。

3

清血管,降三高

茶中富含茶黄素,能软化血管,有效清除血管壁内的粥样物质,被称为“心血管的清道夫”;茶氨酸有效抑制血压升高,类黄酮物质能使血管壁松弛,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径,降低血压;茶多糖具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降低血糖含量;多酚类及其氧化产物能溶解脂肪,促进血管内脂类物质排出,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

4

清毒素,护肝肾

茶中独特的益生菌的功能因子和多酚类氧化物、儿茶素等多种化合物成分,参与人体内新陈代谢,对人体内脏具有特殊的净化功能,吸附体内的有毒物质(酒精、重金属、体内垃圾)排出体外,能深层排毒;又对病菌有抑制作用,保护肝肾。

 聚焦

千两茶是一种养生的好茶,它所具的儿茶素及氧化产物黄烷醇类氧化基合物,能增强人体血管壁的韧性及抑制动脉硬化;而茶中的维生素则可以延缓衰老及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防止致癌物质的产生。

千两茶储存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黑茶,也有很多黑茶的收藏者。黑茶中的千两茶该如何储存呢?

千两茶也是后发酵的黑茶,经过好几道工序靠人工完成的大茶柱。由于它独特的加工工艺,储存的时间越久,茶的味道就会越香醇,这也是黑茶爱好者喜欢它的原因。

千两茶加工得非常紧实,其实它对环境的要求不高,不像普洱茶那样娇贵不好存放,传说有人把千两茶放在井里七年不湿芯,这也是广大黑茶爱好者收藏它的原因。简单来说就是只要存放于通风无异叶的地方即可。当然某些地方极端的环境时还是需要注意一下,比如连续湿度超过90%一周以上,则需要进行抽湿处理。极干的环境也不益于其发酵转换。

 

故宫珍藏贡品“安化千两茶”回京启程仪式

红观茶丨看安化黑茶如何上演穿越千年的“健康大业”

9月1日,故宫珍藏贡品“安化千两茶”启程回京仪式在湖南省安化县黑茶博物馆举行,为本次为期一年的“探亲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活动现场表演。


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清代贡品“安化千两茶”(文物号:故173420)于2021年10月21日回乡“探亲”,并在10月22日开始举办“故宫藏品‘千两贡茶’回乡公益展”,供各地黑茶爱好者与游客观赏。截止至2022年9月1日,“千两贡茶”已正式展出260天,参观人数达到18万人次,向众多游客展示了安化制茶工匠先辈们的勤劳与智慧,为安化黑茶的文化与历史研究提供了极大地参考。


千两贡茶返程回京。


故宫博物院所藏“千两贡茶”通高27.5厘米,直径17厘米,是嘉庆年间进入宫廷的贡茶其中一段,属安化黑茶一类。因外表篾篓包装呈花格装,故又称“花卷茶”。前人曾在上面贴有“茶字55号树形普洱两块每块重十斤”的字样,后经研究发现此茶为安化黑茶而非普洱茶,因此名称改为“花卷茶”。经安化黑茶文化研究所伍湘安老师鉴定,该茶为现存最早的安化千两茶实物,距今200余年。


安化人民送“千两”贡茶回京。


安化千两茶(花卷茶)是先人的智慧创造。安化千两茶独特的包装为花格蔑篓,原始、古朴、大气,独具魅力,既有浓重的历史感和地域特色,又具有粗犷、阳刚之美,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与奋发精神的象征。2008年,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化黑茶是益阳茶叶的名片,也是古丝绸之路的产物,是茶叶历史的浓缩,茶文化的经典,也称之千两茶王、世界茶王。

“安化千两茶”已圆满完成“探亲任务”,并将带着高马山所生产的宫藏茶王千两茶一同返京,沿着万里茶道,即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等省市的线路返京,开展多形式的宣传活动,最终回到故宫博物院,共同为全国人民系统全面展示安化千两茶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传承。

来源:红网时刻益阳(见习记者 何西超 孙欣玮 记者 刘慧婷 通讯员 刘刚贵)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宫廷理里千两茶,嘉庆遗物里的茶故事

  在北京故宫里有两截被锯成圆柱形、中间明显被竹篾勒成一个凹槽的茶柱子,那是故宫的工作人员在清理嘉庆皇帝的遗物时发现的。

  发现这个茶柱子的时候,产自湖南安化的千两茶几乎已经绝迹。故宫工作人员没有参照物,只能根据常识推测,认为可能是普洱茶,所以就在上面标注了普洱的字样。后来,随着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知名度的提升,安化千两茶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其制作技艺还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故宫的工作人员经过对比研究,才初步认定这个茶柱子应该是产自湖南安化的千两茶。

  故宫研究人员了解到原安化县一位老领导退休以后在专门研究安化黑茶文化,便带着这一截茶的照片去安化拜访那位老领导,得到了老领导的肯定,他还把这件事写进了自己的书里。故宫研究人员也对此做了纠正。如今,我们见到的这张故宫千两茶照片就是出自于此。

  这截茶与嘉庆皇帝有关。嘉庆皇帝是一个太平皇帝,在位期间看似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但其实很多事情已经暗流涌动。乾隆年间,平叛大小和卓叛乱之后,大清的版图达到了鼎盛。嘉庆在位时,古西域其实也还是不太平,偶尔会有一些小叛乱。

  大清最大的税收源在江南,但是彼时江南盐政已经陷入了一个僵滞阶段,给朝廷贡献的财税比重在下降,豢养了一群贪官。这些问题是盛世余晖下必然显露的一些问题,嘉庆中晚期的时候也在试图解决这些问题,于是,他大胆启用了来自湖南安化的陶澍。

  陶澍在京城做官做到了御史,1815年以后,几乎是一步一个台阶,嘉庆去世时,陶澍已经官至四川兵备道。可见“汉臣”陶澍曾经得到嘉庆的重用,将其作为国之栋梁在培养。

  嘉庆皇帝与陶澍之间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陶澍出生于湖南著名茶乡安化,当官后将安化茶叶带到了北京,曾经在北京多次邀请友人到家里喝茶,也写过许多关于安化茶的诗。现在,嘉庆皇帝的遗物中又出现了千两茶,这支茶的出现似乎给了我们很多非同寻常的暗示。

  故宫珍宝阁里面收藏的御窑茶具不少,皇家的华贵气质,精致得让你惊叹。茶是一种生活方式,但也带着一种隐喻。乾隆和龙井茶的故事流传得最多最广。嘉庆一朝有了隐隐的危机意识,他朝夕对着一支千两茶,培养茶乡士子陶澍,这也许是为解决当时朝廷财政危机的一种特殊的考量。后来,陶澍果然没有辜负嘉庆皇帝的厚望,就任两江总督之后,大力推动江南盐政改革,为缓解清政府的财政紧张状况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改编自洪漠如同名文章)

  原载《安化黑茶》杂志

找到约2,271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0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