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茶饼和坨茶味道不一样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醒茶

喝茶多年,耳濡目染,对醒茶一词自然不会陌生,但从来没把醒茶当会事儿,至于实际意义上的醒茶,理解也浮浅得很,原在情理之中。

茶龄虽长,但真正入道并不长久,初喜绿茶,后喜黄茶、青茶,爱上普洱、六堡黑茶,是近两年的事。绿茶、青茶,乃至于黄茶,用不着醒,尤其是绿茶,全在一个鲜字。到底存在不存在或者说用不用醒,喝绿茶年道虽长,还真不知道,起码我还没有上升到那个层面。普洱茶需醒茶,我是听过的,但如何醒,醒到哪种程度,真的不甚了了。因为我自起就不知道普洱茶睡着没有,自然就谈不上醒了。

其根源,大概还是入门迟,层次低,离茶人还甚远,所谓的别茶人是自封的,半瓶子不满便摇晃起来,外行的人看见,以为我算个茶人了,略知一二,便以为我全知道了,茶文化渊博得很,时间一长,经不住表扬,我自己都飘然起来。说到普洱茶饼,偶尔也捎带到醒茶,说的头头是道,仿佛真懂似的,焉然以别茶人自居。其实,并未醒过茶。

没醒过茶,自然不是我的错,是无茶可醒。爱归爱,万事有个度,就是爱茶亦然。最初的茶饼是做广告抵顶的,量极小,且全是熟普,店家所给多事存放不住的绿茶。喝的接不住时,我才买几块方砖,或三两个金瓜,等茶喝,哪里顾得上醒呢,说实话,也没有那个需求和必要,猪八戒吃人参果,囫囵吞枣地咽下了,还不知是何滋味呢。况且,是手边有什么茶喝什么,红黄花绿,不断档就知足了,那敢挑剔。喝茶,本身就是件奢侈的事,不要说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能不断顿,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天长日久,喝茶也会喝穷的。连鲁迅先生都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像我辈中人,有茶喝就是哪辈修来的福气了。

倘若说,过去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坐下来喝壶茶,来不及回味,就忙事去了。近几年完全清闲下来,喝茶也日渐讲究起来。尤其是最近两年,爱上普洱茶,先是熟普,之后生普,到现在天寒时即便喝壶红茶,也是滇红,且是清一色的古树普洱茶,其它茶类,譬如绿茶、青茶、黄茶,几乎不动心了,除非是上好的龙井或金骏眉,偶尔品一回。喝普洱古树茶时,不是没有遇见需醒的茶,而是意识不强,疑疑惑惑,来不及醒早喝完了。有时无意中存放几天,自然醒了,并无感觉。

有时,就去云古号茶店蹭茶喝,那里有好茶,多是伯雅父子从云南茶区寻来的,老茶自不必说,多是真正意义上的私房茶,但量少,珍藏几饼轻易舍不得喝,近年寻来的,量大一些,陈化不足,或沉睡未醒,不同时段不同人泡出的茶就不尽相同,有时是同一种散茶、同一饼茶,这就有些邪门,回味良久,疑心是做茶的手法或泡茶的手法,却没有想到醒茶上面。有回泡冰岛,从饼上撬下一块,第二泡还有焦糊味,苦涩感,少了平日冰糖一样的回甘,连她自己都疑惑了,按理是同一饼上的茶,怎么会出现炒不匀的现象?以为量大了,重泡时用天枰称,泡后依然如故。她深感抱歉,送我两泡,说等我回家慢慢泡着喝。几天后,我泡了一泡下午茶,是地道的冰岛味,很醇,喉咙间满是回甘的冰糖味,马上就找见了从前的感觉。和她说,她瞪大眼,若有所悟:哦,是不是和我心浮气躁有关?终无答案。还有回喝帮骂,她又赠我两泡,但无论当时在店里喝,还是回家品,淡而无味,和过去喝过的花香四溢的帮骂坨茶天壤之别,尽管她说和过去尝过的是同一年份的,总共三坨。但我疑心,那是另外的坨茶,或者是假的。根本没有想到醒茶上面,也没有体会到醒茶的作用有那么大。

直到有一天,讶然后,才恍然大悟。和素女会榕榕购了一套四君子茶,顺便赠我一饼老白茶。老白茶就是我喝过的月光白,又叫月光美人,只产于云南澜沧江边的临沧地区,和我们常说的产于福建的白茶是两回事。品过两泡后,感觉和我喝过的月光白还是有区别的,我喝过的月光白是散茶,一叶绿一叶白,殊为难得,可遇而不可求,尤其是口感差异明显,一个清香细腻,一个花香馥郁,初入口有上好红茶的味道,但很快就散成生普的味道,最后是比冰岛还要烈的甘甜。汤色的差异尤为明显,前一种是琥珀色,清明透亮,后者事酒红色,光亮厚重,入口更绵更醇。这味道事我喜欢的,特别是近几年,我愈来愈喜欢重口味。喝老白茶时,我不由地想到帮骂坨茶,其玫瑰混合香气,在我喝过的普洱茶中恐怕只有老白茶可与其媲美。我给榕榕微信留言,速发一提老白茶来。没多久,一个茶饼过半,剩下的整个给了我女儿,她也很喜欢这款茶的香气口感。停了两天,我又想老白茶了,就剪开刚到的那提,抽出一饼,撬了块就泡,汤虽浓,却没有上一饼的香气,也没有那种凝脂般的口感。我感到不可思议,虽然我信任榕榕居缘茶的茶品,还事忍不住发了微信,提出了我的质疑。榕榕错会了我的意,有些不高兴,但还是最大限度地容忍着,说您若不喜欢,可寄回来。她到底是个真正的茶人,很快就明白了我的心境,回复说,可能是泡茶时的天气或心情等等影响了茶气,之后忽儿问,您泡前醒茶了吗?天,她大概真把我当别茶人了,以为醒茶在我是深知而必须的。我老实承认,没有醒,直接撬了一块就泡。她笑了,说压饼后的茶,包起,存放在库房里,早睡着了。存放了多半年,分明还在熟睡,猛一泡,犹沉睡梦中,怎么会有香气呢?我若有所悟,但还是将信将疑,把剩下的饼子放在通风明亮的地方,自然地醒着。几天后再试,已有了茶香气,口感也绵柔了许多。果然是茶饼昏睡未醒的缘故。就是现在,恐怕还未全醒,睡眼朦胧。我泡时,接开壶盖,不敢焖,让茶香苏醒着。

从密封的茶提里取出一个饼,我端详着,色泽有些暗,再一闻,几乎没有香味。我想起,上回所赠的老白茶饼,撬时就香气袭人,茶块光亮充满生气。看来睡着一说并非空穴来风,醒茶的确是必须的。其实,也不是没有一些概念,每次冲泡都要洗茶,自然不全事洗涤尘土,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醒茶,只有完全清醒了的茶,才会在水中自然游动,将本身的体香等发挥的淋漓尽致。从来佳茗似佳人,美人是睡出来的,所以有睡美人一说,慵懒的睡态固然美,但最美的时候恐怕还是最清醒时,生命的机能蓬勃到极致,才光艳动人。

我想起老舍出仿苏联时随身带着绿茶冲泡,茶叶在杯里愈来愈舒展,鲜活起来,亦如春天的嫩叶,绿意盎然,娇艳欲滴。俄罗斯朋友看后,很惊讶东方中华茶的神奇,惊叹为中华魔法。绿茶尚且如此,普洱茶饼更不用说,是完全睡着了,沉睡未醒。

我上网一搜,除了储茶罐,果然还有醒茶罐。榕榕赠的那饼老白茶,放在外边久了,自然地苏醒过来,云古号高老板送我的两泡茶,撬开后裸露在空气里,我隔几天喝,也已苏醒。倘若在专门的醒茶罐里醒一醒,我想效果更佳。醒茶罐市场虽不像储茶罐那样混乱,但也事鱼龙混杂。我选择了一款价位品质较高的店,购了一款叫“静心养神”的手工紫沙罐,来醒茶,怕罐不好,起不到醒茶的作用。

将半醒的老白茶饼撬成小块,小心地装进罐里,盖上盖子,放在茶桌边,慢慢醒着。几天后再尝,已恢复了第一次品饮时的香气,我兴奋地告诉榕榕:醒了,全醒了。榕榕也非常开心,说,茶如女人,有时是很娇气的,得精心呵护,才会美丽娇艳。兴奋之余,意有未尽,我泡了一壶老白茶,或者叫月光美人,一边品,一边吟了首诗:

煮水泡新茗,莲壶白月光。

入喉无苦涩,扑面尽芬芳。

香气氤氲袅,甘琼凝伫长。

感君分享意,遥夜梦金汤。

【摘自2016年第2期《吃茶去》杂志;作者:静子(山西大同),系山西省作协会员,著有散文集《乡村拾遗》《镶嵌在记忆深处》】

私房茶

喝了榕榕的私房茶,似意犹未尽,便再也难忘。

之前我喝过的普洱茶,大多是以山头或村寨命名驰名的,如冰岛、班章、易武,虽品质比价不同,也只是树龄芽叶的区别,味道回甘基本是一个路子,常品饮的人,一喝便知。

自然,就是这些名品也参差不齐,有大路货,也有私人订制,片堆的、单株的,百年古树和千年古树之别,纯料的和拼配的,品饮的和收藏级的,愈来愈弥足珍贵,能见识品尝一泡,那真是有福了。

至于更具个性特色的私房茶,也早已如雷贯耳了,但究竟起源于何时,像私家菜一样源缘流长,还是像私人订制一样,只是近年的事,我没有考详过,还真的不好说。寻茶的人,都有自己拿手的私房茶,收藏的人自不必说,就是过去也号称藏有别人没有或少有的私房茶,两种私房茶有关联,但似乎并不完全一样,前者更注重自己独特的创意,后者却强调体己珍贵。寻茶拼配的私房茶,是真正的高品质的拼配,像私家菜一样,配料是秘制的,神神秘秘,有别人学不来的特色。譬如我早年吃过的源于清光绪年的谭家菜,后来吃过的毛家菜,但近年私家菜馆遍地开花,难免鱼龙混珠,尝过后,大失所望。因此,推及到如雨后春笋四处冒出的私房茶,我想而怯步,不要说望了,从来都是敬而远之,不敢轻易品尝,怕名不附实,太过失望。还以为一切不过如此,走入误区,或干脆不走了。

在文人圈,我算一个茶人;在茶人圈,我大概还算一个文人。承蒙抬爱,我给一些寻来的私房茶起过名,释过意,自然也品尝过,其中的奥秘或者说诀窍,我是深深知晓的。说实话,真的不敢恭维,这种私房茶已加入太多的商业运作,变味是情理之中的,不足为凭。

每年采茶季节,那么多的寻茶着从四面八方涌入,怀捶着不同的梦,性格品行又千差万别,做出不同的茶,原也在情理之中。真正的好茶并不多,源于各自的局限。

我没遇见,并不等于不存在。我向来相信,真正意义上的私房茶还是有的,只是机缘未到罢了。像从前,或者说几十年里,我一直喝茶店里的大路普洱茶,且多是熟茶,生茶尝过几泡,购卖过两提金瓜,又苦又麻又涩,一直丢在博古架底层,说是养着,但我疑惑,养到猴年马月,恐怕还是老样子,只是多了霉味。但那时孤陋寡闻,还以为所有的生普洱都是那样的味道。先入为主,以至于好多年里与其它的生普洱佳品失之交臂。直到去年喝了高家寻茶珍藏的一些极品,譬如千年冰岛、帮骂、懂过、大户赛等,一下子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天地,仿佛訇然中开,别有洞天。原来普洱茶的世界如此五彩缤纷。那味道,那汤色,甚至条形色泽,无不令我着迷。甚至有一种冲动,随着他们踏遍千山万水寻茶去,然后沉静下来,写两部茶书,一部是寻茶记,一部是品茶录。后因种种缘故,雄心未果,但对于真正的私家茶,或者说自成特色的私房茶,我还是很神往的,渴望一尝。

机缘总是眷顾有心人的,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但那确实是一个偶然。

素女会微友桂发了篇茶文,图文并茂,描写素女会杭州分会举办的品茶会,其中品鉴的茶品生普四君子引起我的关注,这款以梅兰竹菊命名的茶饼,很雅意别致,小巧玲珑,大有君子之风,对茶汤色味道她们也推崇备至,说绝对值得一品,还留下供茶人也事素女会员榕榕的微信联系方式。出于对素女会的信任,对桂的敬重,因为我知道那是一群超凡脱俗的女孩子,穿麻衣汉服,玩琴棋书画,对茶尤其钟爱,有很高的鉴赏力,我就加了榕榕的微信,谈茶论道,她说,你是桂的朋友,品味自是高雅,末了爽快地提出先寄一点样品,尝过再说。这也正是我乐于接受的方式。几天后,快递送来了样茶,果然不同凡响,单那清利大方的牛皮纸包装就是我喜欢的,中间留有玻璃纸透明天窗,里边的茶看得清清楚楚。我先泡了2013年四君子散茶,清香绵柔,回甘恬淡,绵里不乏刚劲,的确蕴含着明显的君子之道,若梅,若兰,若竹,若菊,和我喝过的任何一款生普洱都不一样,是典型的私房茶。放下茶杯,我就联系榕榕,速寄一套四君子茶饼,她又向我推荐了一款老白茶,就是月光白,是那父亲亲手秘制的,那香气,那甘甜,一言难尽。月光白我品过,是有种月光清辉的韵味,但榕榕居缘茶的这款老白茶自是不同,撬饼时就闻见四溢的花香,和我喜欢的帮骂老坨茶浓郁的香气很相似,但不仅仅是玫瑰味,还多了其它的花香,冲泡时香气更浓,多了些水润。汤色绝美,酒红透亮,初入口有古树滇红的滋味,细品有些微老熟茶的味道,但回味时多了古树生茶的清爽甘甜。一连几天,都是老白茶,喝了就放不下,每一次的品饮,体味都不同,汤色由红到金黄淡黄,愈来愈甘爽,香气时隐时现,一直弥留在齿唇上。和榕榕谈起品饮老白茶的感受,她也对这款茶情有独钟,相当自负,感叹道,若是再存放一半年,会更好喝的。这我信,也想象得出,其汤色口感与现在自不可同日而语,不过现在就已经很够味了,完全可跟我喝的陈化三年的生茶媲美,甚至有过之而无及。她问我,那两款私房茶尝了没有,是今年春天的拼配茶,香气很特别,口味虽重,但感觉特别舒服。等寄那提老白茶时顺便赠你一饼尝尝。其实上次寄赠的样茶中就有私房茶,是散茶。撬了一小块,泡满了壶,的确如榕榕所言,是别一味道,那种浑厚甘醇非其它茶可比。更重要的是,她们居缘茶的私房茶,性比价相当高,与其他茶店比,真正是物超所值,出乎我的意料,尽管我知道茶的水痕深,但还是特高兴。喝到真正的好茶本身已是一种福气,遇到实价,那更求之不得了。

回想我的品茶历程,几十年恍若烟云,但近年还是清晰的,每一次特别的品饮,都历历在目。心底,不免有些疑惑,真正的好私房茶多了去,但如此公道的茶价茶人就不多见了,也许很多,只是我没有遇到。短短的十几天,我心甘情愿地够了三提茶,这在我是前所未有的,倘若说开始还是出于对素女会的信任,之后完全是自我感觉了,很舒畅。有一家普洱老店,我常常散步过去,或观赏茶器,或坐下品几杯,店主也是位寻茶人,每年春天都要到云南茶山转一转,寻些普通古树茶,压成茶饼茶砖,也算精细,店主人厚道,茶价也适中,但他也承认,就是这样的价格和价值,也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榕榕的居缘茶,从茶品而言,无疑要高一个档次,但茶价却是这家店主无法向背的,除了批发和零售的关系,似乎还有许多我所不知的原因。在店主的店里,我看见两册精美的宣传册,是有名的雨林古茶坊的,茶品及包装,的确美到极致,看一看就沉醉了,不要说收藏。但那天价,真的让人望而生畏,起码像我这样的茶人,或者说爱茶人,连买的想法都不敢有。自然,店主也不敢代理,他坦言,真是好茶,千年古树茶,可代理不起。尽管他的店里也有几千一个茶盏的镇店之宝。

交往久了,偶尔也谈起她的居缘茶,也谈起她和雨林古茶坊的缘源。榕榕的语气是平静的,所以做不了土豪茶,只能辛苦些做私房茶,凭品质和价位籯得老客户的信任,一边做茶生意,一边玩茶,大概是遗传基因或氛围影响,她本身也是个嗜茶的女孩,遇见好茶就不想错过,坐下来忘记一切来静心品饮。自然和许多素女会的会员一样,很雅韵,茶只是其中的一项爱好。她南宁的居缘茶店,也已走过七个春秋。她店名就很有意思,居,缘于茶,有了茶缘,就居而慢品。她是湖南人,祖辈以茶为生,为了寻茶,千里迢迢追寻到云南,他哥哥已娶了傣族姑娘,成了地道的普洱茶农,经营着自己的茶庄。她姑姑的女儿在做普洱茶中结识了台湾茶商,已远嫁到台湾高山茶园,就是她自己也选定以茶为事业,终其一生了。

知道这些后,我就有些释然,在这样的茶世家里,深受茶的熏陶,有超然的茶理念,做别一样的私房茶,游走于寻茶人和茶人及茶商之间,举重若轻,游刃有余,是很自然的事情。

今秋,明年春天,榕榕的居缘茶庄,又会寻见推出什么样的私房茶呢?午后,静享着她的私房茶,我常常这样想,思绪就不免飘远,飘到遥远的古茶林,仿佛看见一个姑娘,舒伸纤纤玉手,舞蹈般摘茶叶,音乐水一样飘起,起伏弥漫。那姑娘很像茶人榕榕,笑意盈盈,阳光灿烂。

我还是要说,由衷地说,榕榕的私房茶,素女会茶人品鉴后竖起大拇指说好,细想想,又岂是一个好字了得。里边的确蕴含着很朴素而又深奥的茶禅义理。一茶一味,禅茶一味。好茶是吃出来的,吃茶去。

【摘自2016年6月1日《吃茶去》杂志;静子(山西大同),作者系山西省作协会员,著有散文集《乡村拾遗》《镶嵌在记忆深处》】

熟茶有异杂味,说明了什么?


随着人们对普洱茶熟茶审美的提高,原料和工艺也发生进步,如今喝到一杯香醇无异味的熟普已经不是一件难事。


但喝到一些不够好的熟茶时,还是会存在不同类型的异杂味。熟茶为什么会有异杂味?主要是三方面原因:1、早期工艺不成熟;2、原料不讲究;3、仓储条件不到位。


市场上对待异杂味有两种态度:

第一、逐渐能够接受这些味道,尤其很多老茶受到时代条件限制,无法按照今天的完美标准去要求。有些缺点的老茶,反而成为了老茶的特点,受到很多茶客的爱。

第二、不能接受。


接不接受取决于个人审美价值,是观点问题。接下来我们就这些熟茶常见异杂味进行详细解析。




1.原料产生的异杂味:烟味、粗老味


2.工艺产生的异杂味:堆味、馊酸味


3.仓储产生的异杂味:灰味、氧化味、仓味、霉味、纸味


1


堆味



是什么?
堆味,一般就是说熟茶渥堆发酵时产生的气味。
际生产过程中会发现,茶堆里散发出来的气味大部分时候其实是非常香的,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堆味不完全是异杂味。
但通常说堆味是贬义的,指腥臭、铁锈味、泥灰味等。


市场看法?

市场语境中说的堆味,是指一些杂菌产生的,有可能让人觉得不适的气味。


这些味道对新茶友来说往往是不能接受的,但在一些老茶友那里只是一种风味。


形成原因:工艺

在发酵过程中工艺师如果对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掌握不到位,就没有办法让优势菌形成优势。要是杂菌反而形成优势,堆味就出来了。


不同的杂菌会产生不同的堆味,比如:达到一定浓度的灰绿曲霉,闻着就有腐烂的鱼腥味。根霉在浓度相对低的时候有类似玫瑰花的香味,但是浓一点的时候就像血腥味、铁锈味。放线菌长的多,就会有泥巴味、土腥味。除了乳酸菌外的细菌长得多,就会有明显的臭味。


如何避免堆味的产生?

方法1:提高发酵技术,保证优势菌形成优势,不给杂菌留余地,没有杂菌也就没有堆味。


方法2:控制微生物的总体长势,把发酵程度抑制在较低水平,杂菌也就长不了多少。


方法3:在加工结束前进行灭菌。(不推荐,这可能损害活性。)


如果已经出现了堆味怎么办?

只要茶的活性还在,通过一定时间的存放堆味就会逐渐散逸掉。正常传统大堆发酵的茶,通过半年到一年的存放堆味即大幅降低。





2


氧化味



是什么?

氧化味就是氧化产生的味。


通常强调的氧化味是过度氧化味。由于裸饼放久了落灰的茶往往也会过度氧化,所以过度氧化味也常常被误认为是灰味。过度氧化会产生类似纸箱味,肥皂味的气息。


形成原因:仓储

首先就是制作或者仓储中氧化过度,不密封,通风日晒等原因。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处于衰退期的茶。哪怕存放条件很好,如果茶叶活性不足,巅峰期过后,提供不了有效后发酵的能量,后发酵路径渐渐停滞,而氧化持续进行。时间长了,就会逐渐出现过度氧化味。


如何避免氧化过度?

茶叶仓储中不要过度通风,不要日晒,茶饼含水量控制到位。


如果是衰退期或者临近衰退期的茶,就尽快消耗处理掉。


如果已经出现了氧化味怎么办?

对于还有陈化潜力的茶,可以尝试恢复到10%的含水量之后密封保存。因为普洱茶是后发酵茶,只要这款茶仍有活性,时间长了之后后发酵的产物会逐渐占据主流滋味,渐渐的把之前的氧化味掩盖掉。


但如果这个茶本身的陈化潜力就小,可能就已经定型了,没办法再转回来了。




3


仓味



什么?

仓味字面上看就是仓储中出现的味道。广义的仓味包括仓储中会出现的一切味道。狭义的仓味主要指“湿仓味”。


市场看法?

不同的人对仓味的接收度是不一样的,长期喝老茶或者生活在广州、香港等地区的人比较容易接受,但处于干燥地区的人却会觉得很难入口。每个个体对仓味的敏感度都是不一样的。


形成原因:仓储

湿仓味,指的是湿度过高的环境下茶叶产生的杂菌味,原理跟堆味的产生差不多,只是浓度淡一些。但是湿仓味一般都会伴随着氧化味,是一种混合的味道。


如何避免仓味的产生?

要正确仓储。控制好含水量,尽量密闭储存。这样既能避免过度氧化也不会长杂菌,就不会有仓味。


如果已经出现了仓味怎么办?

如果这个茶还有活性,那么就先降低含水量灭菌,然后恢复含水量密封保存。




4


霉味



什么?

霉味就是霉菌产生的味道,是保存不当,或者加工不当而发霉的气息。


市场看法?

市场语境中如果强调性地说起霉味,就比仓味、堆味更严重了。一般是指微生物失控爆发,俗称“发霉”的茶,这样的茶已经被杂菌消耗了茶饼里面的大量活性。


形成原因:加工、仓储

霉味是堆味和仓味中不良气息的主体。它的产生原理和发酵中的堆味一样。


如何避免霉味的产生?

如果已经出现了霉味怎么办?

均可参照堆味与仓味的处理。



5


灰味



是什么?

灰味,顾名思义就是灰尘的味道。


形成原因:加工、仓储

灰味的产生,就是在加工的过程中有灰尘混进去了,就会有灰尘的味道。或者在长期的仓储的过程当中落灰了,喝起来就有灰尘的味道。


如何避免灰味的产生?

首先,严格的清洁化生产,全程注意干净的操作,不要让异杂物混进来。在压完饼之后密封储存,避免落灰。这样茶就没有灰味了。


如果已经出现了灰味怎么办?

下图古树熟茶的碎料压制出的小坨。因为茶叶太碎,直接泡会堵壶,同时还会有一些灰味。



冲泡时我们会套上一个茶包袋,茶汤会清澈很多,灰味也没有了。

如果读者们有更好的方法可以留言分享。

 


6


馊酸味



是什么?

酸在茶叶中出现是非常正常的,只要不过于浓郁都很正常,但太浓了就会让人觉得不舒服。


馊酸味,换个更直白的词就是酸臭味,它实际就是细菌的味道。堆子有大量的有机酸,又有细菌的臭味,就会结合成馊酸味。馊酸味就像腌的不好,腌臭了的腌菜。


形成原因:工艺、仓储

在茶叶中如果出现了馊酸味,可能有这几种情况:


1. 过早结束发酵。发酵过程中,茶堆有可能正在剧烈变化中,还没有完成菌群的有序迭代。中途降温导致发酵中断,大量无效细菌乘机而入,加上茶堆中此时含量较高的有机酸,馊酸味就表现出来了。


2. 茶做好了之后受意外受潮,重新产生细菌,同时又积累了有机酸。


如何避免馊味的产生?

准确把控发酵节奏。茶做好后要防止受潮,控制茶饼含水量稳定在10%。


如果已经出现了酸馊味怎么办?

解决有机酸和细菌两个方面即可。


有机酸一旦通风就会被氧化减少。细菌则需要灭菌处理,比如蒸汽杀菌。或者晒一晒,再或者只是减低含水量,都可以有效除菌。


需要注意,一旦茶叶产生馊酸感,它的活性是受到减损的。即便处理了馊酸,品质也会有折损。


 


7


粗老味


什么?

特别粗老的茶叶会有一些粗青味。这实际不是异杂味,但在审评概念当中,这算作一个品质因子。如果茶叶过于粗老,传统上被认为不是太好的茶。


市场看法?

比如一款茶全是黄片(粗老叶),那就有明显的黄片味。粗老味对于某些茶客来说只是一种风味,不算是一种缺陷。


形成原因:原料


如何避免粗老味的产生?

粗老叶的比例低就能避免这种味道。但如果已经用了大量粗老叶,想让它没有粗老味是不可能的。





是什么?

烟味就是烟焦油的味道。有烟味的晒青毛茶,做成熟茶也会有隐隐的烟味。烟焦油非常稳定,一旦存在就要花非常长的时间才会散掉。


形成原因:原料、仓储

产生烟味就两种途径:一种是加工的时候温度过高,糊了;另一种是受到烟熏污染。比如一些制茶工艺不是很精细的地方,普遍烟味就很重。


在茶山上并不是每家每户都有专业的初制所。很多人就是在家里制茶,晾晒茶的区域也是生活区域,山上的房子里一般都有火塘,难免受到熏染。尤其雨天把茶收到房间里晾干,烟味就会很重。


存茶环境受到烟熏,也会有明显的烟味。


如何避免烟味的产生?

1、不过度炒糊,不高温干馏。

2、初制环境保证不受烟熏。


如果已经出现了烟味怎么办?

烟味只能通过存放慢慢散掉,但这需要非常长的时间,而且只能减弱,难以完全消退。


顺带一说,如果本身有烟味的毛料,发酵成熟茶之后会变得有类似樟脑味,也可以被称为某一种“樟香”。这是一种很有趣的变化。





9


纸箱味



什么?

上文中有提及,纸味一般属于氧化味。


形成原因:仓储

出现原因与氧化味相似,也有其它情况,比如纸箱,或者包装纸的味道特别大,可能熏染一些纸箱味,油墨味,也会造成异杂味。


如何避免纸箱味的产生?

纸味的处理很简单,不要用味道太重的包装,如果已经用了就早点换掉。





文|茶叶进化论李扬 施中琦 编辑|高雯 魏华林



|茶叶进化论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向客服申请并获得授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