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飘逸杯图片

找到约59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正确认识普洱茶的挂杯香,你需要掌握这几个要点!

一、什么是“挂杯”

所谓“挂杯”,最早是葡萄酒品鉴领域的概念,指轻轻晃动酒杯,让酒均匀地在杯壁上转圈,然后停下来,酒液沿杯璧缓缓落下,产生了肉眼可见的流动,流得越慢,在杯璧上停留的时间越久,挂杯越长,说明酒中的糖分也就越高。

用在普洱茶上,挂杯香其实就是指留存于杯中的香气。当然不同的茶挂杯香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新茶的花蜜香会比较浓郁,老茶则陈香馥郁。不同山头,不同品种,不同时节采摘的茶,呈现出的香味也不尽相同。

图片描述  

二、“挂杯香”的来源

 1、自带香气

刚开始喝茶时大家可能都会有疑问:普洱茶为什么会有花蜜香,是因为吸附了附近花草的香味吗?当然不是。有趣的灵魂是自带香气的。

茶树在生长过程中本身含有芳香物质,成分与其他芳香植物相近,且生长环境越好(高海拔、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环境无污染等),或是树龄越长,芳香物质越丰富。

 2、工艺激发

尽管含有芳香物质,但鲜叶闻起来并不香。当鲜叶采摘后制作,在摊晾和杀青过程中随着水分的散失、酶的钝化等一系列过程,茶叶的芳香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开始显现香气。

图片描述  

三、“挂杯”是否能够评判一款普洱茶好坏?

首先,普洱茶的香气讲究香、水融合,水含香、水生香是为高境界。因此,普洱茶的挂杯香不讲求像铁观音茉莉花一般香气逼人充盈满屋,还要从茶汤品评。

另外,一些普洱茶商为了追求高扬的香气而采用高温杀青,香则香矣,后期失去了转化的活性物质,无法长久持续,显现出更丰富的香气变化。因此,挂杯香仅供参考,但不能做主要凭证。

其次,普洱茶的杯中留香又与茶具(杯子的材质、造型)、水温水质、冲泡手法等因素有关。不同的茶具由于其结构的不一样,泡茶过程中的茶汤、香气及各项感官指标等各不相同。

当然,挂杯香也能反映出一些茶叶的品质,比如香型如何、持续是否长久、有无杂味。

图片描述  

四、闻“挂杯香”的正确姿势

对于小编来说,每次泡茶最喜欢闻挂杯香了,不仅自己闻,还要让在座的茶友传着公道杯一起感受。这种情况下怎样嗅挂杯香才礼貌而不失卫生呢?

首先,将公道杯口向下倾斜,置于鼻底,可用手轻轻扇动,切勿直接正对杯口大口呼吸。

其次,好味道一起分享。嗅完以后不要急着把公道杯放回去,递给身边的人一一体验。

五、“挂杯香”与什么有关?

1.茶叶内质

普洱茶因为大叶种丰富的内质,呈现了“香气浓郁、香韵类型多样化”的特征。茶叶中含有500多种物质,这些物质中的其中一部分汀类物质形成了茶叶的香气。

图片描述  

例如:生茶有花香、蜜香、果香、梅子香等,熟茶主要有桂香、枣香等,而有一定年份的生茶和熟茶又会有樟香、药香、木质香和陈香等特有的香型。

除此之外,茶叶的生长地域,当年的气候环境和存茶的时间、环境都会让茶叶本身呈现不同的香气。

2.制作工艺

工艺也会影响茶的香气。鲜叶采摘下来,进入初制阶段,在杀青过程中随着水分的散失、酶的钝化、揉捻细胞壁破裂等一系列工艺,茶叶的芳香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香气开始显现。

再经过蒸压、干燥等一系列工艺普洱茶的方向物质得到保存和彰显,从而有了我们后期品饮的香气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在杀青环节用“高温提香”、或者“闷黄提香”所得到的香气,相对飘逸,“闻着香,但难挂杯”。对于普洱茶品质而言,弊大于利——提香后虽然香气较高扬,但香韵受了影响,茶活性收到影响,后期的转化也会大打折扣。

图片描述  

3.其他因素

普洱茶的“挂杯香”还与所用的茶具的结构、材质、形状,以及水、天气温湿度等因素有关。其中玻璃、瓷器、紫砂等器皿是日常感受“挂杯香”我们推荐使用的。

综合来看,良好的选材、正确的工艺、标准的冲泡,我们闻到的挂杯香是饱满、稳定、持久的,而非飘逸的、短暂的。

“挂杯香”中确实有着茶品的重要密码,读懂它能帮助我们感受茶香、评判品质。当然,对于一款普洱茶综合的、全面的评判还要结合滋味来定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好的“挂杯香”来源于优质普洱茶。除了品鉴,日常品味普洱茶的魅力,也别忘了闻闻“挂杯香”的美哦。

不同的茶挂杯香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些茶可能热杯香比较明显,杯子冷了香气到不在了,有些茶又恰好与之相反,有些茶呢又是热杯香、冷杯香都比较浓烈。

图片描述  

六、为什么不同的人闻到的挂杯会不同?

一个茶,有人对挂杯香感觉明显,有些人则感觉不明显。这有几方面的原因。

1、是嗅觉情况,敏感度或人体呼吸系统是否在正常状态

2、是杯子问题,有些杯子材料更挂杯,玻璃,陶材料的不同也会引起,杯子深,杯口小的则明显更香。

3、茶阶段不同也会有不同。才做下来的新茶,干燥一段时间后的新茶,存放几年的茶,又不同。

4、茶区气候也会有差别。

闲话泡茶——每个人都可以轻松上手

喝茶在中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说起泡茶,则可能又是让不少人觉得蹙眉的事情。

 经常有朋友跟我说,“我不会泡茶”。

 真的是这样吗?

以下内容,是针对“我不会泡茶”的情形来略述一二,泡茶小能手们和老泡手们可自动略过。

 一  什么叫做泡茶? 

日常喝茶的时候,许多人还是直接将茶投到茶杯中,在加水冲泡后饮用。在交流中发现,许多朋友眼中的“会泡茶”,大概是等于了“茶艺表演”中的泡茶,以至于总是下意识的认为自己不会泡茶。

其实大可不必这样理解。

 什么叫做泡茶?

 在笔者看来,就日常品饮而言,所谓泡茶,就是以合适的器具和方式,将茶里面能溶解于水的滋味物质和释放出来的香气物质“冲泡出来”,并获得适合自己口感的茶汤。 

这样说,可能就简单了些。虽然这样界定下的泡茶,仍然可以区分为若干动作,但显然就不必过于拘泥了,同时也更没有必要将一种类似“演艺”的程式当做重点了。而一些茶修场合中的冲泡,也不在日常冲泡的探讨范畴。

二  茶叶中主要有哪些物质?

笔者在此前推送的一篇文章《一片神奇叶子里的吃喝玩乐与健康!》中写到,一片茶树鲜叶中,水分约占75%左右,其余约25%是干物质。干物质中,有机化合物约占95%左右,另有约5%为无机化合物。

 

在鲜叶采摘后的加工过程中,发生了非常复杂的各种化学变化,形成了茶叶成品更为复杂的物质及结构。我们在日常饮茶的时候,重点关注的是常说的滋味物质、香气物质和呈色物质。这些不同的物质及其在水中的浸出速度与程度与温度和冲泡手法密切相关,香气物质的挥发与呈现与温度和器具等因素紧密相关。所以,泡茶的时候,如果对于所冲泡茶叶的品质特点已较为熟悉,那就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冲泡方式,来冲泡出可口的茶汤。

 三  常见的泡茶器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泡茶也是如此。

 多年以前,常见的泡茶用具是这个:

现在,常见的泡茶器具包括玻璃杯、陶瓷杯、飘逸杯、盖碗、紫砂壶等。

茶水分离是泡茶时紧要之处,但这恰恰是平时泡茶最为被忽视的地方。

有些茶,比如滋味不算很浓酽的茶,或者协调性比较好的茶,比如安徽的绿茶,直接抓一把放到玻璃杯或瓷杯中冲泡,通常喝起来口感也还好。当然,以这种方式冲泡时,通常会建议先喝三分之一左右,再续水,如此反复,而不是一次喝完杯中的茶汤再续水,那样容易前面喝起来浓而很快喝起来就觉得淡。

而有些茶,比如云南茶普洱茶,如果撬一块放到玻璃杯里冲泡,就往往很难喝到合适的茶汤,生茶容易被泡得又苦又涩,熟茶则很容易被泡成酱油汤。

于是,便于做到茶水分离的泡茶用具,如飘逸杯、盖碗和紫砂壶越来越普及了。对于相对快捷的场合,飘逸杯可作为一个很好的选择。而盖碗和紫砂壶,则可作为功夫泡时的利器。

玻璃杯

双层玻璃杯

瓷杯

 

飘逸杯

 

飘逸壶

 

三件杯

 

青花瓷盖碗

 

德化瓷盖碗

 

盖碗与品茗杯

 

汝窑品茗杯

 

紫砂壶

 

此外,还有适合外出时用于随身携带的各种茶杯。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仅供示意,

不代表具体品牌的推荐建议)

 各种功夫茶具套组,以及其它更为讲究的泡茶器具就不在这里介绍了。

四  泡茶的四个要素

 通常说的泡茶四要素,包括:投茶量、用水、水温和冲泡时间。同样一泡茶,可以通过这四个因素的不同把握与控制,冲泡出口感不同的茶汤。

 日常泡茶用水,较为常用的是纯净水和农夫山泉。有些城市的自来水,因为水源来自生态较好的山区,总体水质不错,也可用于日常泡茶。

 有些讲究一些的茶友,也会选择在经过自己多次使用的情况下选择特定的山泉水来冲泡特定的茶叶。

 不过,在通常情况下,不建议盲目追求用矿泉水泡茶,因为所谓矿泉水,也就是含有特定矿质元素的水,但有些矿质元素可能对茶叶的汤色、滋味与香气有增益作用,但有些则可能适得其反,所以并不见得矿泉水泡茶就是好。

 古人关于泡茶用水的评价,主要还是基于经验基础之上的总结。而现代对于水质的认识,早已经可以从软硬度和所含矿质元素等方面来进行更科学和深入的认识。此外,现在的自然环境与古代相比也早已差异巨大。所以,我们现在也大可不必执着于古代茶书中关于水的认识来选水泡茶。

 

在泡茶用水既定的情况下,通常泡茶是投茶量、冲泡时间和水温三个指标之间因因人而异进行灵活调整的艺术。

 第一、投茶量:1-2人时,通常3-5克;3-5人时,通常5-8克。具体可根据品饮人数及冲泡用具是茶杯还是茶壶进行适当调节。当然,假如你在广东地区,一泡普洱茶8-10克也是常见的。有些茶叶的最小包装就是4克,则可无需称量直接取用;有些则需要凭经验取茶,或者用小秤计量。

可用于泡茶时称量的小秤

第二、茶水比例:按照国际上审评茶叶时的标准杯泡法,茶水比例掌握在1:50,比如3克茶则用150克水冲泡。但在日常品饮中,通常是分泡多次出汤,所以每次注水宜根据个人认为合适的口感以及冲泡次数来掌握。

 第三、冲泡时间:在十秒至3分钟之间,根据投茶量、茶叶的叶子的老嫩、茶叶的形状和紧结度、茶叶的揉捻和发酵程度、以及水温灵活掌握。此外,第1泡、第2泡、第3泡等不同泡次间的冲泡时间可视茶叶情况适当调节,通常前两泡因为叶子的浸润和张开需要时间,所以冲泡时间会略长,第3-5泡则略短,随后又逐渐适当延长。

 第四、水温:水温影响到茶叶内含物质的浸出,茶汤温度影响到香气和滋味的呈现。通常情况下,芽叶细嫩者,水温宜低,在90摄氏度上下;如果是单芽类的绿茶,常常会选择85-90摄氏度;叶子偏成熟者,水温宜高;焙火类的茶,年份较长的老茶,水温宜高,以利于香气的发挥。

以上数字,仅作示意,具体的参数,大家可以结合自己常泡的茶品和自己的品饮习惯与口感偏好来掌握。

 结语

 喝茶,可快可慢,可动可静,可饮可品,可清可调,可独可群。

 对于日常家居或办公场合的茶叶冲泡,建议大家对泡茶器具稍加注意,尽量能做到茶水分离;然后,拿捏好投茶量、冲泡时间和水温这三个因素。这样,泡茶就不再是令人生畏或者麻烦的事情。在一杯杯可口的茶汤中,你会逐渐感受到冲泡与品饮的乐趣,泡茶能手也将在此过程中慢慢养成,因为熟能生巧。

 如此,生活中自然也就可能增添了不少乐趣。

 诚如朱权在《茶谱》中所言,“茶之为物,可以助诗兴而云山顿色,可以伏睡魔而天地忘形,可以倍清谈而万象惊寒,茶之功大矣!”

 且泡一杯茶。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下关2020金花版微沱普洱茶,尽享简约生活

  原文标题:微沱+飘逸杯!

  3克微沱,解放您的双手,

  飘逸杯也能泡出您爱喝的下关味道!

  微沱+飘逸杯!绝配!

  投茶:取适量微沱置入飘逸杯上层,冲入沸水。

  洗茶:将沸水冲入杯中,然后出汤快速倒掉,唤醒茶叶,诱发茶香。

  出汤与品尝:在洗茶1—2次后,再次冲入开水,出汤,分别倒入品茗杯中。

  品茶:茶汤入口,稍停片刻,细细感受茶的醇度;滚动舌头,使茶汤流过口腔中的每一个部位,浸润味蕾。
  3克微沱  普洱茶

  微沱精选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

  经特制的小沱茶机压制成型,

  清洁卫生,饮用方便,

  是居家旅行的不二选择。

  下关微沱生茶:

  外形呈小碗臼状,松紧适度,条索紧结端正,色泽绿润,香气纯香持久,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厚、甜润回甘、香气馥郁持久,叶底细嫩匀称。

  3克微沱  普洱茶

  下关微沱熟茶:

  小巧玲珑的沱形,精致大气的包装蕴含能量,外形小碗臼状、色泽红褐,内质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厚滑爽、陈香纯正。

 
  2020金花版微沱  普洱茶

  尽享简约生活

  图片︱ZERO、Silence、青子

  整理编辑︱青子
找到约58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