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哪些国家喝喝茶

找到约228条结果 (用时 0.017 秒)

谈古论今,健康喝茶,来自茶叶院士的经验之谈

翻开中华历史的篇章,每一页都浸染着茶香。

一片小小的茶叶,不仅承载着中国文化,还蕴含着健康之道。

诸多茶友以从事茶行业,喝茶、品茶等多种形式,置身茶事、茶道之中。但在大众视野中,茶更多是健康养生的方式之一,用以缓解高压社会带来的焦虑,亚健康等健康隐患。绿色,有机,无污染,便携,潮流等成为市场推动下,茶发展的标签。

抛开市场营销的影响,现代茶有什么特点呢?现代茶叶生产有哪些亮点?怎样喝茶才是健康养生呢?

日前,《生命时报》专访了两位一直致力于茶叶研究的院士,为我们带来了茶文化发展,茶叶健康优势等业界权威解读。

深度好文,值得阅读推荐分享,一起来学茶文化,晓科学喝茶养生!

左: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 陈宗懋

右: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刘仲华

“吃茶-饮茶-玩茶”的演变

说起茶的起源和足迹,88岁的陈宗懋院士按照时间线做了详细介绍:“我国茶文化兴于唐,盛于宋,发展至今,经历了‘吃茶-饮茶-玩茶’的演变。”

01

春秋战国:煮熟之后加调料

战国时期,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即茶,彼时的茶叶还是一种药用植物。春秋时期,人们把茶煮熟后加上调味料,作为蔬菜配饭食用。

西汉辞赋家王褒的《僮约》记载:“烹荼尽具”“武阳买茶”,当时人们把茶用来烹煮饮品,并出现了专门的茶具,这也是饮茶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

汉朝《煮茶图》

02

唐朝:煮茶、煎茶盛行

到唐朝,茶圣陆羽的《茶经》标志着茶文化进入兴盛时期,煮茶、煎茶、饮茶之风扩散到民间,茶成为一种家常饮品。

唐朝人发明了蒸青制茶法,即把新鲜茶叶洗净、蒸后制成茶饼烘干,需要时就取一点来煮,煮茶讲究三沸:

一沸,加点盐,煮至水中微有声,气泡像鱼眼;

二沸,先舀出一瓢水,再放入茶末,煮至锅边气泡像连珠;

三沸即全沸,再加入二沸时舀出的水,便可饮茶汤、嚼茶叶。

由于唐朝佛教文化鼎盛,当时的日本等国纷纷派遣唐使、留学生来学习,茶叶因气味清香又提神醒脑,深受喜爱,茶文化也因此走出了国门。

《唐人宫乐图》重现"煎茶"场景

03

宋朝:点茶、斗茶流行

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并将其发展到新的高度,专业的茶师、茶学评论、文学艺术作品纷纷涌现。

宋朝人的饮茶方式称为点茶和斗茶。

点茶即将研细后的茶末放在茶盏中,先冲入少许沸水点泡,把茶末调匀,然后慢慢注入沸水,用茶筅(一种调茶工具)去拂,调匀后即可饮用原汁原味的茶水;

斗茶则是为了评比茶的品质,当时在闽北最盛行,诗人范仲淹将其生动地描写为“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宋朝《撵茶图》中点茶场景

茶被用作珍贵礼品送给外国使臣,中国茶道正式传入日本,到现在日本盛行的茶道还是点茶法。

04

明朝:茶叶在欧洲流行

明朝末年,荷兰人将茶籽由澳门运销到爪哇(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一带),再传到英国等欧洲各地。

陈宗懋院士介绍,在公元17世纪,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嗜茶如命”,她嫁给英国国王查尔斯二世的嫁妆中就有两大箱茶叶,当时一些年长的大臣患有胃病,西医无法治愈,凯瑟琳就尝试调配了不同的茶叶给他们饮用,将病症全部治愈。

凯瑟琳公主品茶

茶叶的健康功效由此被英国上层社会广泛推崇,并渐渐发展到平民百姓中,流传出“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当时,英国需要从中国进口大量茶叶,财政压力不小,于是便开始向中国输出鸦片,成为鸦片战争背后的一个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人还将茶籽引入当时的殖民地印度、非洲种植,推动了饮茶的全球流行和茶文化传播。

05

现代:喝茶、吃茶、玩茶

到现代社会,无论中外,茶叶都已成为常见的健康饮品,且呈多元化发展。人们不仅日常泡茶、煮茶,还将茶嫩叶制成抹茶粉,加入到饼干、冰激凌等各种食物中,甚至很多人开始“玩茶”,比如养茶宠、拓展茶园旅游等。

喝绿茶有3大健康优势

一片茶叶里,蕴藏了怎样的健康优势?

陈宗懋院士介绍,虽然人们很早就知道喝茶有益健康,但真正开始研究茶叶中的功能成分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当时,我国提出“回归大自然”的口号,传统中医药发展迎来契机,茶叶的健康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我每年至少可以看到800~1000篇关于茶叶与健康的研究报告。总结来看,喝绿茶至少有三大健康益处:预防心血管疾病及肥胖、预防癌症、预防老年痴呆。”

刘仲华院士一直致力于茶和植物功能成分的利用研究,他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愈发深入地证实了儿茶素、茶黄素、茶氨酸、茶多糖等茶叶主要功能成分对人体健康的益处,比如延缓衰老、调节代谢(糖、脂质、蛋白质代谢)、减肥、调节肠道菌群、调节免疫、抗抑郁、抗炎症、抗病毒抑菌、强壮骨骼等。

概括来说,喝茶最有价值的三个核心健康属性:延缓衰老、调节代谢、增强免疫,长期饮茶有助于身体素质全面提升。

刘仲华院士说,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型茶叶功能成分被分离鉴定出来,现有茶叶活性成分也将有更多的新功能被发掘,同时研究人员必将更清晰地揭示茶叶功能成分之间的多通路、多靶点协同或拮抗作用机制。

但他也提醒:“尽管茶有很好的健康属性,但我们不能把它当作药品来看,更不能期待它包治百病。喝茶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最主要的是感受茶的色香味带来的愉悦心情,同时有效改善人体的健康状况。”

中国茶安全质量有保证

很多消费者喜欢喝茶,却也担心茶叶农药残留问题。刘仲华院士说:“如今,消费者完全不用担心茶叶安全问题,包括农残、重金属、有害生物等方面。”

我国每年产茶近300万吨,其中35万吨左右出口,面临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严苛的质量安全检验,茶叶质量安全水平都过关。

根据市场监督部门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抽检3万多批茶叶的情况,综合不合格率仅为0.3%~0.4%,其中属于农残问题的不到1/3,这意味着99.9%的茶农残检测是合格的。在检测判定为农残不合格的茶叶中,往往可能是水溶性农药残留超标。另外,我国消费者青睐高端春茶,春茶采收季节,茶园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较低,茶农使用农药的可能性很低。

01

从源头减少农残和重金属

刘仲华院士说,这一成绩得益于国家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对茶叶质量安全的高度重视,将农残和重金属作为两大关键安全隐患进行源头防控。

考虑到茶叶冲泡过程,水溶性农药溶出的比例较高,农业农村部出台标准,严禁茶农使用有毒有害的水溶性农药。

当前,茶农使用的农药多是脂溶性农药,冲泡时溶解度非常低。而且,国家允许使用的脂溶性农药都是安全性高、半衰期短、残留低的,消费者不用一谈茶叶就担心农残安全问题。

02

用绿色防控减少农药

陈宗懋院士欣喜地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绿色防控技术可使种茶期间不用农药或减少至少70%~80%的农药用量,目前已推广到近万亩茶田。

替代农药的绿色防控方法主要有3种:

不同害虫喜欢不同波长的光源,可用狭波灯来诱杀害虫、保护其天敌。

雌虫靠性信息素吸引雄虫交配,现在可以人工合成比雌虫更具吸引力的“人工性信息素”。每亩茶园放置4个4毫克的小装置,大部分雄虫会被吸引和捕杀。

利用“植物语言”。茶在不同季节和状态下会释放不同气味,形成植物语言,吸引不同害虫。人工模拟害虫喜欢的气味,可将其吸引到特定地点产卵并捕杀。这一方法在浙江省绍兴市御茶村茶园成功应用,几年下来总共抓到约70万头成虫。

03

推动燃料和包装改革,减少污染

近年来,陈宗懋院士又将视角聚焦到更细微、更严苛的茶叶质量问题。他注意到,有时茶叶质量还会受到环境污染物的影响。

例如,茶叶烘干依靠烧煤或烧柴,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大量蒽醌,飘到周围茶田里会造成污染;普通纸板箱因为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常用来运输茶叶,造纸厂为提高出纸率会添加蒽醌,可能沾染在茶叶上。

于是,陈宗懋院士近期向农业农村部提交报告反映,希望推动茶用燃料和包装的改革,让茶叶质量安全再上一个台阶。

一天、一年、一生

喝茶都要遵循规律

陈宗懋院士长期生活在杭州,谈及饮茶习惯,他说:“我平时喝绿茶更多一些。年轻时每天要泡四五杯茶,现在每天也要3杯。每杯茶大概用3克茶叶,添3次水或感觉味道淡了就倒掉。不过,胃肠不好的人少喝绿茶,可以多喝一些红茶,对肠胃比较好。”

刘仲华院士也分享了他的饮茶建议。

01

六大茶类交替喝

六大茶类色香味上各有风格,健康属性虽大体相同,但功能成分存在差异,交替着喝可以感受六大茶类的风味特性魅力,并将茶的健康价值全覆盖。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白茶、黄茶属于轻微发酵茶,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红茶属于全发酵茶,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如果按照氧化、发酵程度由轻到重排序,依次为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茶,这一排序基本符合中医由凉到温的顺序。

喝茶时可以遵循由轻氧化喝到重发酵的规律,比如一天之中,早上喝杯使人兴奋度高的绿茶,让人更有精神,晚上若吃的油腻,喝杯黑茶可辅助代谢。

一年之中,夏天喝刺激性较大、相对凉性的绿茶、白茶去暑,冬天喝刺激性较小、相对温性的红茶、黑茶暖胃。

一生之中,也要随着年龄增大由轻氧化喝到重发酵:年轻时睡眠质量较好,喝杯咖啡因含量较高的绿茶,不会影响睡眠;晚年则往往“坐着打瞌睡,躺下睡不着”,如换成微生物发酵、咖啡因含量较低的黑茶,睡眠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当然,以上建议不是绝对的,需要考虑个人饮茶偏好和身体差异。

02

每天9~10克,分三泡饮用

每天喝茶9~10克属于中等量,可早中晚分3次冲泡。研究发现,茶的健康功效也有量效关系,希望通过饮茶获得更多的保健裨益,建议适当提高饮茶量。

03

“隔夜茶”最好不喝

民间一直流传“隔夜茶不能喝”,刘仲华院士说:“如果上午8点泡了一杯茶,下午4点能喝吗?如果晚上10点泡了一杯茶,第二天早上6点还能喝吗?都是间距8小时,前者多数人觉得能喝,后者为什么不能喝?一杯茶泡久了,只是没有刚开始泡时的香气和鲜爽感了,但依然可以喝,不会威胁健康。”

陈宗懋院士也指出,可能存在的致癌物“亚硝胺”经检测完全不存在,但从卫生角度考虑,隔夜茶不提倡喝。

来源:生命时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来喝一杯茶,预防“换季病”

  今天就是谷雨节气了是,它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之后就正式进入到夏季了。

  春夏交替的时候,最需要注意的一个点就是预防”换季病“。所以不管是吃还是喝都要比平时更加讲究才好。

  民间有”一两春茶一两金“的说法,那谷雨节气正是喝谷雨茶的时候。谷雨茶顾名思义就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

  那今天嘉雯就跟大家一一梳理对于春茶的一些误区

  春茶是不是就是人们说的绿茶?

  春茶越鲜嫩越好?

  哪些人适合喝春茶?

  谷雨节气怎么喝茶?

  春茶,一般指的是由越冬后茶树第一次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其中,第一波春天采摘的茶叶,只要是开年的第一次采摘,就都是头春茶。而谷雨时节的一般为晚春茶。

  不少人会将春茶和绿茶“划等号”,其实二者概念是不同的。绿茶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茶。春茶则是春季采摘的茶,同理也有夏茶和秋茶,南方温暖的地区还有冬茶。

  而人们常认为品质极佳的春茶——“明前茶”(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做绿茶的原料,因为绿茶讲究鲜嫩。但也有其他茶类在这个时间段采摘制作。

  春茶的魅力在于“鲜”。春茶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泡出的茶滋味鲜活,香气怡人。

  茶中不得不提的一种成分就是茶多酚。一般来说,同一种类的茶,色泽越浅嫩、越明亮,等级越高,茶多酚含量就更高。

  而鲜嫩的春茶中的茶多酚含量丰富,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但由于嫩茶中的多酚类等物质没有得到充分挥发,会促进胃酸分泌,尤其是本来就有胃毛病、脾胃寒凉的人,喝多了容易出现肠胃不适、腹胀甚至腹泻等不良反应。

  另外,新茶中的咖啡因及多种芳香物含量也较高,易使神经系统兴奋,更易导致失眠哦。

  但是有很多茶友会把嫩当成越早越好,其实春茶并非是越早品质越好的,要结合不同的品种、茶产地情况来具体看待。

  春茶怎么挑?我们以最常见的绿茶为例,挑选时可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看,绿茶的颜色以翠绿为佳,越接近自然原始色泽越好,通常来说,卷曲程度高的茶叶滋味更丰富浓厚。

  二是摸,茶叶应保持干爽,有重实感。

  三是嗅,闻其香气是否纯粹,无异味。

  四是泡,看冲泡后是否香浓。

  一般来说,新鲜采摘的春茶最起码应存放半个月以上再品尝。比如清明采摘制作的春茶,建议到谷雨后再喝。

  另外,每次取完茶叶及时封好,在常温下放置半年,基本上不会有太大变化。如果需要保存更长的时间,就不要打开包装,放在冰箱中冷藏,但相应的鲜爽程度会打一些折扣。

  哪些情况不宜喝茶?

  虽然喝茶好处多多,但毕竟不是水,概括下来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饭后立即饮茶,最好隔半小时再饮用。

  不要在空腹时饮茶。

  不要饮隔夜茶。

  不要睡前饮茶。

  不要用茶水服药。

  尽量少饮用冷茶。

  慢性胃肠炎、神经衰弱、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慎饮春茶。

  茶水带有茶叶的芬芳和独特外观,作为一种饮料,适当喝茶补充水分,跟喝普通的水好处是一样的,只不过鉴于口感更佳,外观也令人愉悦,平时喝不了多少水的人,喝茶也能一杯接一杯地喝下不少,同时喝茶还不像其他甜味饮料一样会摄入过多糖分,所以对于补充水分来说,茶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懂喝茶的人,在泡茶时往往会倒掉第一、二泡茶汤,这是什么“仪式感”?

  其实,这种做法有一定道理。

  首先,这样做可以过滤掉茶叶中的杂质残渣。另外,茶树本身就是一种高度富集氟的植物,茶叶越老,含氟量越高,茶叶越嫩,含氟量越少。

  一般人群喝茶,茶叶的氟含量相对较低,不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不过对于长期高频率喝浓茶的人,还是有必要注意一下。国家卫生行业标准《人群总摄氟量》规定了不同年龄人群每日总氟摄入量的上限值:8-16岁为2.4毫克;大于16岁为3.5毫克。

  相对来说,头泡茶中的含氟量都比较高,泡茶次数越多,茶叶中的含氟量也会越少,因此建议第一、二泡茶都不作饮用。

  另外,泡茶适宜边泡边喝,不宜用大杯长时间闷泡。高频喝茶人群可按需选择红茶、绿茶、花茶等含氟量较低的茶叶。

喝茶时放上两片,预防肝硬化,就从这样喝茶开始!

对中国人来说,喝茶养生是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是最重要的营养,但是就是这样出色的营养素,不是你想拥有就能得到的。

茶多酚有个特性,在高温情况下会有更多的释放,也就是说温度越高吸出的量就越多,茶的营养价值就越高。茶多酚固然是好,但是进入身体后吸收率只有2%到5%左右,这么好的营养素怎样才能提高它的吸收率呢?

喝茶+柠檬

喝1杯=13杯的茶多酚

很多人都知道喝茶好,于是就泡了满满一壶整天喝,喝进去的水太多很容易引起水肿,茶叶的吸收率还不一定高,其实只要加几片柠檬,喝一杯就可以顶喝几杯的效果。

我们知道,茶多酚进入人体的吸收率只有2%到5%左右,如果泡茶的时候可以加入新鲜的柠檬或柠檬汁,新鲜柠檬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增加人体对茶多酚的吸收,最高吸收率可以提高13倍!

这样我们喝了1杯的茶水,就等于喝了13杯茶的茶多酚。

可是不可忽视的是维生素c是很娇气的营养素,高温会被破坏。究竟如何才能泡出健康的柠檬茶呢?

柠檬茶泡法:

茶水稍凉一点再放柠檬

1、首先将茶叶用开水沏好,其次选择两头尖尖、中间饱满紧实, 掂起来沉甸甸的柠檬,这样的维生素c含量较丰富;

2、然后将柠檬洗净后切成薄片,这期间时间已经过了几分钟,沏好茶的水温相对降低,可以把柠檬片放入,切记水温不能太高,否则维c会被破坏,至于柠檬片的量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添加。

特意提醒大家:

1、柠檬的皮不要去掉,里面含有的维生素c的量是比较高的。而且还含有对于我们血管有好处的维生素p,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小血管的脆化,增加小血管的弹性,让我们的血管更健康。

2、有些人特别怕酸,不喜欢吃柠檬,这时也有好办法:用金桔代替柠檬,效果更好,口感上甜丝丝的,也不酸了;

此外,金桔里面的维生素c比柠檬里面的还要多,100克的金桔含维生素c35毫克,100克的柠檬含维生素c是22毫克,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

柠檬或金桔,可以提高人体对茶多酚的吸收率,那么茶多酚究竟有哪些好处值得我们这样做呢?

茶多酚:茶叶中的瑰宝

被称为"万病之药"

实际上茶叶的许多作用都是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在起作用。茶叶在茶多酚的含量在20-35%,以绿茶的多酚含量最高。

1抗菌作用

茶多酚作为一种广谱、强效、低毒的抗菌药已经被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学者所公认。

2抗病毒作用

日本的研究人员发现:茶多酚具有抑制甲、乙型流感病毒的作用,而瑞士也有研究表明儿茶素对人体呼吸系统合孢体病毒(RSV)有抑制作用。

3抗癌、抗突变作用

对茶多酚能防癌、抗癌、抗突变的研究在国内外许多国家都有报道。大量的研究证实,茶多酚不仅可抑制多种化学致癌物诱致的突变,还能够抑制一些混合致癌物(烟草雾浓缩药、煤焦油、熏鱼提取物,X射线)的致突变作用。

4抗氧化作用

人在正常的生命活动中,体内会代谢而不断产生有害的自由基。茶多酚的抗氧能力是维生素E的18倍,是维生素C的3~10倍。

5用于心血管疾病

近年来科学家的研究证明茶多酚类物质具有抗凝,促纤溶,抗血小板凝集,降血压,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肌等功效。

6降血糖作用

多个试验数据证实茶多酚是蔗糖酶的抑制剂,因此它可以抑制蔗糖向葡萄糖的转化,而使得血糖下降。

7胃肠保护功能

儿茶素能够抑制胃粘膜上的H-K-ATP酶,从而从根本上抑制了胃酸的分泌,减轻了胃酸对胃粘膜的刺激和损伤同时儿茶素还能够治疗溃疡。

美国普度大学研究也发现,在绿茶中加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食物,能提高人体对儿茶酚的吸收效率,可使儿茶酚的保健功效增加4倍。实验表明,柑橘类食物中,柠檬的效果最好。

专家喝茶的私人秘诀

喝茶是有学问的,想要喝出健康的身体,戴光强还给我们推荐了一个他的私人秘诀。并把它称作强生茶,强壮我们的生命力。

泡制强生茶:茶叶+枸杞+黄芪+西洋参片 开水泡制饮用。

(枸杞20~30粒,西洋参小的6~7片,大的4~5片,黄芪1~2片,注意茶不要太浓。)

枸杞能提高免疫力;

西洋参能提高免疫力,加强心脏功能;

黄芪能提高免疫力,降血压、血脂、血糖。

找到约226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