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质量安全如何保证?你最关心的都在这里了

QUALITY

TEA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今天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今年315的主题是“信用让消费更放心”


茶叶质量安全

是茶叶质量与茶叶饮用安全性的总称

从生产加工、产品储运、市场销售等环节

一直到消费者手中,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

都可能致使茶叶质量出现问题。


茶叶质量安全检测

是茶叶质量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卡,

从对茶叶成品的检测中,

我们能够摸到茶生产过程中的脉络,

理清茶叶安全威胁的来源,

从而为茶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茶叶质量安全是茶产业的底线,

健全的质检体系是茶叶质量安全的保障。

茶叶在出厂时需要经过几道关卡?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茶叶质量检测到底是怎么样的吧~


1

茶叶质量安全检测有哪些项目?

感官品质

茶叶的感官品质主要包括外形(形状、嫩度、色泽、匀整度、净度), 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要素……

感官审评人员需根据不同的茶叶品类、茶样等级,依照茶叶标准样,给出最为准确的评价。

可能在旁人看来,感官评价就是喝喝茶打打分,但实际上这是一项严密的技术活。

审评人员喝的茶汤与我们平时喝茶泡的不同。在茶叶审评过程中,为了将茶叶中的优点和缺点都判断出来,审评用茶汤总是非常浓郁苦涩。这就需要审评人员去仔细分辨,谨慎的给出分数和评语。

审评人员对茶叶等级的评价,往往直接影响茶叶的出厂价格,茶叶的感官审评是茶叶质量的最直观的体现。

理化成分

水分、总灰分、水浸出物、粗纤维、咖啡碱、茶多酚、儿茶素(EGCG、ECG、EGC、EC、C)、游离氨基酸、茶氨酸、茶黄素、叶绿素……

理化成分的检测与感官审评是相辅相成的。

理化成分的检测依赖物理和化学原理,按照国家质检标准方法,用精密度极高的大型仪器来鉴定茶叶中到底含有些什么成分以及它们的含量如何。

这些理化成分对应着茶汤中不同的风味,提供了茶汤丰富的层次感。茶氨酸是鲜爽的,茶多酚是苦涩的,蛋白质和果胶的碎片构成了浓醇的味觉基础……将理化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与感官评价结合,就能从多个角度客观评价茶叶的质量。

农药残留

六六六、DDT、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联苯菊酯、甲氰菊酯……

农药残留的检测是茶叶安全的重中之重。

对茶叶农残的争议也是每年这个领域讨论的热点话题。农残检测项目多、方法不成熟、农残控制成本高等等问题,都是茶叶农残规范化道路上的绊脚石。

目前来说我国的农产品农残超标现象还较为普遍,如何保障我们的餐桌安全,在农残控制问题上急需突破。

其他

重金属、微生物超标、色素、毒素……

重金属指标包括铅、铜、铬、镉、锡、镍等元素,微生物包括霉菌和酵母、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冠突散囊菌等;色素检测有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亮蓝、赤藓红等,阻止了染色假茶流入市场;毒素检测主要为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2

茶叶质检的依据是什么?

茶叶的质量安全检测,是有着法律条文的依据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2013)、《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等法律法规中,明确提出了茶叶生产的相关要求和标准。


3

茶企业抽检内容有哪些?

在实际操作中,对生产企业的检查项目要远比上述列出的项目多得多。质检部门在抽查时,主要会对生产企业的企业资质、生产场所及设备设施、原辅料采购查验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等多个方面情况进行检查,对生产场所及设备设施、仓储管理、检验管理、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追溯、产品留样、车间设计与布局、产品召回管理、采购进货查验管理、从业人员管理等方面作出一个完整的评估。


4

茶叶安全现状如何?

我们能骄傲的说,

茶叶是一种非常安全的食品。


 茶叶作为一种叶用水溶冲泡食品,

它的种植、生产和消费的形式

与其他直接食用的食品有所不同。

从茶叶的源头——茶园开始,

品质和安全控制就已经开始了。

更不用说在加工过程中,

娇贵的茶叶极其容易吸附空气中的不利成分,

导致品质和安全性的下降。

可以说,茶企们为了赢得市场,

进行严格的品质安全控制是市场竞争的根本筹码。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学会的最新数据,

2015年到2017年,

全国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针对茶叶及相关制品

开展的监督抽检中,

茶叶的合格率均在99%以上。

而就在今年的3月13日,

国家市场监督总局网站上发布了

关于24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报,

抽检茶叶及相关制品样品108批次,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和判定,

全部合格

 

随着茶产业机械化程度的推进,

一些小作坊式的企业正在向

大规模、规范化茶叶生产线转变,

像咖啡的生产一样,

茶叶的安全性和品质的稳定性都会得到更好的保障。

2015-2017年年度抽检合格率

(图片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那1%的不足之处。

茶叶中农残、重金属、食品添加剂、香精等问题

依然有着很大的改善空间;

“假茶”、“天价茶”等特有的投机现象

也需要更多的努力去改善;

茶叶农残问题依旧难以很好的解决,

有其技术层面和社会层面的问题,

需要更多人的共同努力。



聚集茶叶质量安全


目前,茶叶国家标准越来越严格,

很多国内企业将茶叶的安全标准与国际水平接轨。

近年来,我们也明显感受到,

我国茶叶行业食品安全意识提升明显,

企业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显著增强。

茶产业作为一个健康产业,

正在逐渐赢得消费者的信心。


茶叶产品的质量正在稳步提升,

我们将会喝上更优质、更安全的健康茶。


执行总编/周继红

文/卢佳纯

编辑/黄楼绣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版权属于古往今来国茶生活平台

转载及合作事宜请在后台留言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