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民国的茶艺表演创意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鸭屎香爆火,这个小城要红

很多人和“鸭屎香”的初见是在奶茶店的菜单上,一旦尝试就逃不过“真香定律”,因为实在是太香了。 究竟是什么鬼才发明的,怎会如此让人沉醉。半糖的滋味居然还有回甘,如此醇厚的花香居然还能这般持久香甜。喝一口就迷上了,“名字好怪但我好爱,再来一杯”。

△鸭屎香真香。/图虫创意

在贡献了N杯鸭屎香柠檬茶后,老艺术家回归鸭屎香原本的泡法,虽说没有甜度加持,没有高颜值的包装,但顺滑的口感一下子俘获了我的心,鲜香直冲脑门,性价比太高了吧。 原来这茶底就是鸭屎香柠檬茶的魔力来源呀,茶叶本身自带兰花香,入喉之处清甜柔顺。 难怪在NCBD餐宝典发布的《2021中国柠檬茶行业发展白皮书》中,有近一半消费者表示最爱以鸭屎香为代表的单丛茶茶底,其受追捧程度甚至超过传统柠檬茶常见搭配的红茶与绿茶。

△以鸭屎香为代表的单丛茶茶底最受欢迎。/NCBD

这波因柠檬茶而起的出圈,让更多人关注到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之一凤凰单丛茶以及它的产地潮州凤凰镇。这个“中国乌龙茶之乡”早该火了,峭拔雄伟的凤凰山色,绚烂多彩的畲寨风情和奇香卓绝的凤凰茶,哪样不是值得前往的理由?

能产出如此沁人心脾的茶叶,“全国十大魅力茶乡”潮州凤凰镇一定也很香吧。

潮汕凤凰镇,连地都飘着茶香

露营火爆的今天,越来越多人得以重新认识潮州凤凰的凤凰山。原来这座潮汕地区的第一高峰还有宝藏露营地这层身份——“这里的露营体验一点都不输武功山。”

爬到山顶露营的人大多为了赏一个日落或盼一个日出,迎接漫长等待后“咸蛋黄”的震撼出现,感受破晓那种强大的力量。无奈有时遇不到好天气,等不到绝美日出。没关系,来了凤凰就不会失望而归。

“当大家帐篷的灯光熄灭后,整个天空的星星清晰可见,心情顿时舒畅,这种大城市里见不到的景象治愈了我。”这里还有浩瀚星空,有时还可以躺着看银河穿梭。

△去凤凰山露营,赏星空拍银河盼日出。/unsplash

同样治愈游客的,还有最惬意的原始森林。深吸一口气,舒服到好像每个毛孔都舒展地张开。在全村森林覆盖率达86%的叫水坑村,还有机会偶遇斑鸠、鹧鸪、野鸡、彩雀、画眉、野兔等野生动物;借着每年一度的“春笋美食季”可以尝尝新鲜的春笋;在凤凰米酒的滋味中沉醉;甚至还能尝试“溯溪”“攀岩””徒步“等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

来潮州凤凰镇一趟,仅仅呼吸新鲜空气和登山露营,不感受这边最正宗的凤凰茶文化实在不算过瘾。

不如戴上斗笠,亲自下地化身茶农,在茶农指导下体验采茶,若碰巧赶上采茶期还可以体验制茶工序,从采摘到烘焙,近距离品味从一片叶子到一泡茶的时间魔法。

△凤凰采茶体验也不错。/unsplash

趁茶香还在唇齿间,去潮州凤凰单丛茶博物馆欣赏一场地道的茶艺表演是不错的选择。别忘了去打卡那棵树龄近700年的 “茶王” 宋茶标本,那可是镇馆之宝。

去春日的棋盘樱花茶园走走,便知凤凰春景之美。徜徉在2000 亩茶园里的木质栈道,看两旁争奇斗艳的樱花、桃花,望远处凤凰山满天的杜鹃花,感受被茶田拥抱的清香,岂不乐哉?

△凤凰茶文化不容错过。/unsplash

清晨山中的云雾缭绕与古茶树碰撞出的风韵惹人欢喜,凤凰的少数民族人文风情也不赖。沿着省道S231线,一路蜿蜒至凤凰山脉南麓李工坑畲族村,进村就可以体会到畲族风情。谁又能想到这里居然住着潮汕唯一的少数民族呢?

赶巧的话还能遇上畲族的传统民俗节日招兵节。村民会穿上民族服饰,唱畲歌、跳畲舞来祈祷族人、村寨风调雨顺,场面甚为热闹。

据《中国凤凰茶》一书记载,凤凰山是畲族公认的发祥地。早在唐代初期,他们的先祖就开始栽种、创制乌龙茶,最早的乌龙茶就发源自这里,至今已有 900 多年。

△最早的乌龙茶源于这里。/unsplash

凤凰境内有粤东第一高峰凤鸟髻,终年云雾缭绕,最适茶树生长。民间盛传宋帝南逃时途经该地,口渴难忍,侍从们便从山上采下一种树叶,烹制成茶,饮后止渴生津,后人便广为栽种。

而畲人种茶时用来歇脚的茶寮,慢慢变为如今位于凤凰镇西北部、乌岽山东面山腰的乌岽村。远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乌岽名茶,让这个小村庄闻名天下。

喝茶最野,待客最周到

潮汕人喝茶最野这件事早就远近闻名,喝茶的时候仿佛自带结界,随时随地都能开启喝茶模式,随时随地都要有喝茶仪式感。“没有什么事是一泡茶解决不了的”是他们的原则,哪怕你去到对方家里吵架,也要喝茶。

△喝茶自带结界的潮汕人

如果说酒城泸州人血液里流的是酒,那潮汕人的血液里一定少不了茶。那么最会喝茶的潮汕人一般喝什么茶?他们首推自家的骄傲凤凰茶。“神农尝百草,后知有茶;宋帝经潮州,后知有凤凰茶”。凤凰茶是潮州百姓日常饮用和待人接客时的必需品,不分老幼,雅俗共赏。

虽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茶文化活化石”潮州工夫茶是潮汕人共享的文化,但在潮州却有其独特的味道。

△“中国茶文化活化石”潮州工夫茶。

小小的一杯茶里还藏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好客的态度。对潮州人来说,过门就是客。去过的网友对这一点印象深刻:“去凤凰山玩的时候,老是遇到一些当地老乡热情招呼我们去家里喝茶。”进了这扇门,潮州人就没有不拿好茶款待你的道理。

△对潮州人来说,过门就是客。

以茶待客这一点,潮州人向来是专业的。就像英国喝下午茶有配下午茶点心,潮汕这边的茶点叫“茶配”。

在《汕头史学》当中有提到,在潮汕,饼食茶配不仅是作为工夫茶的“伴侣”,还蕴藉着一种古远的涵义。在潮汕民俗中,婚庆、祭祀、谢神等仪礼都要用这些传统饼点寄意,象征祥和、美好和团圆,名为“赛桌”。

△潮州凤凰茶配腐乳饼也不容错过。

潮汕茶配多达几十样,以至于每种茶都能找到最适合它的茶配伴侣。而潮州凤凰的茶配名单里,吃起来超级香嘴的腐乳饼和入口即化、清甜细腻的书册糕一定排得上号,胶软不粘牙的“豆方条”甜又不腻,形似麻花的麻花油索香脆可口……甜蜜蜜的茶配搭上茶香的列车,共同组成潮州凤凰人生命中的味觉图腾。一泡茶、一碟茶配、一群人、一个下午,这才是凤凰人理想的生活。

喝完茶就到饭点了,留下来尝尝潮州凤凰的乡土美食吧。

略带薄荷苦甘味的“草仔”和清爽的豆干相配,来凤凰必点这份凤凰浮豆干,光是看着就能闻到扑面而来的清香。

△凤凰特色美食凤凰浮豆干。/图虫创意

而凤凰畲鹅粉是当地美食的另一个招牌,这是用畲鹅的块茎(凤凰特有的一种形似狮头鹅的姜科植物)做成的粉条。炒好的畲鹅粉晶莹剔透,再加上炸好的干鱿鱼、虾米,吃起来柔软却有韧性,口感柔滑爽脆,让人食指大动。

图片

在老家兄弟面前,鸭屎香也得靠边站

就像买香槟要认准法国香槟地区,买单丛茶要认准潮州凤凰。凤凰单丛茶一般都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的特点,别具韵味。有诗人为此赋诗:“愿充凤凰茶山客,不作杏花醉里仙。”

作为“中国乌龙茶之乡”,潮州凤凰早已把乌龙茶玩得如火纯青,研发出了与武夷岩茶、铁观音齐名的单丛,其实就是介于全发酵的红茶与不发酵的绿茶之间的半发酵乌龙茶。

在凤凰茶区,根据成品茶的香型分类,主要有十大香型,每一个大类香型之下,包含若干个同型的单丛。鸭屎香只不过是其中一种小类香型杏仁香的其中一个品种。

△“中国乌龙茶之乡”不止鸭屎香。

而茶区里最有地位的当属那棵名为“宋种一号”的古茶树,距今已有900余年历史。2016年4月,潮州凤凰单丛宋种以100万元/公斤的价格拍卖。它泡出的茶汤橙黄、清澈、明亮,滋味爽口甘醇,耐冲泡,韵味香浓持久,带有自然的栀子花香味。

说起来,凤凰茶的种植故事早在隋唐、宋时期就开始了。据《潮州府志》上记载::“凤凰山名茶待诏茶亦名贡茶。”明弘治年间作为贡品的凤凰茶开始走向更大的世界。

△这杯茶汤里大有历史。/unsplash

再后来,借助广东面临南洋的优势和海上贸易的发展,凤凰山人开始携茶叶渡洋过海,到中印半岛、南洋群岛等海外开设茶行出售凤凰茶叶,开始了海外茶叶贸易。

到了民国时期,一家位于柬埔寨的凤凰春茂茶行在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上获得了茶叶银奖。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海上交通的发展,中国茶叶商行已经遍及越南、缅甸、泰国等南洋国家。

△凤凰茶远销南洋。

如果你到了凤凰镇,你会发现这里的茶田和浙江西湖龙坞茶镇相比,也丝毫不逊色。

不夸张地说,来这边旅游度假的话,遇上的本地人不是茶农就是从事和茶叶有关的工作,走几步路就能见到茶铺。目前,凤凰镇拥有茶叶企业80多家,茶叶专业合作社50多个,QS认证企业8家,注册商标35个,茶叶销售门市6000多家。

这里有入选“中国美丽茶园”之一的潮州凤凰古茶树茶园。茶园占地约1万亩的,其中,树龄100年以上的古茶树1.5万多株,200年以上的古茶树4600多株。据相关统计,凤凰镇茶园种植面积超过7万亩,产值超10亿元,涉茶人口超过90%。

△凤凰镇的茶园真香。/unsplash

越来越多广东人发现这个宝藏地,向身边人安利这个神仙小镇,因为它的茶,因为这边的风光。可谁又能想到如今这个每天车水马龙、游客络绎不绝的乡村旅游“网红”镇原来不过是个无人问津的贫困地带呢?

就拿叫水坑村举例,几年前这里连像样的带护栏的山路都没有,村内卫生环境差,那时的叫水坑村和“美丽”二字完全不沾边。别说美丽了,就连基本的温饱有时都很难维持,很多村民当时还住在破旧瓦房里,用靠天吃饭的原始生产方式种养茶叶,生活过得十分艰难。

后来经过整治协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庄与茶园之间的交通网络被打通,结束了茶农步行管养茶园的历史,还大量引进优质技术,建设水利灌溉工程,茶叶的产量上来了,每年可为茶农增收60多万元。

2020年,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522.3元,村集体收入增长到26.7万元,其中由各帮扶单位参与消费扶贫为村集体带来收入11400元。

△小小茶叶带村民过上好日子。/unsplash

别小看这一小片叶子,在全村人看来可都是金叶子,不仅能卖出去,还能把游客引进来。据不完全统计,全村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8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达6000多人次,叫水坑村还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这条潮州凤凰“茶旅生态旅游精品线路”获评广东省美丽乡村精品线路。

目前凤凰镇三产融合年产值超70亿元,亮眼的数字背后是每一棵茁壮成长的茶树,是每一位辛勤劳作的凤凰人。

△脱贫离不开每一位努力奋斗的凤凰人。

乡村与生俱来,自有他们的美好和野趣,等着我们去发现、挖掘和感受他们的美好。

今年《新周刊》将以美好公益大会呈现乡村之美,发现和肯定那些乡村更美好的力量。我们将活动移师到乡村,打造一场沉浸式的公益盛会,零距离感受乡村振兴的成果。

我们相信,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当美美与共,便是天下大同。美好公益大会项目参评现已开启,我们诚邀您一齐共建美好。

来源:新周刊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众茶企同台竞技 2023宁波茶叶博览会启幕

9日,作为宁波国际茶文化节的重中之重,2023宁波茶叶博览会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启幕。本次展会主题为“促进茶产业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展示展销面积达2.2万平方米,设标准展位800余个,共有来自全国十余个省市的近400家知名企业参展。展品涵盖红、绿、青、黄、黑白等六大茶类,以及茶器具、茶服、茶包装、茶科技与创意等,共计6000余种。


2023宁波茶叶博览会启幕(央广网 记者 刘欣莹 摄)

大益、勐昌号、白大师、大沁、白茶世家……展会现场,记者看到不少知名企业和品牌同台亮相,切磋交流,其中也不乏宁波本土茶企的身影。


品评北仑好茶(央广网 记者 刘欣莹 摄)

“北仑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朝,茶圣陆羽在他撰写的《茶经》中就有北仑茶叶的相关记载……”在“北仑馆”展示区内,浙江大学茶叶研究专家汤一教授与电台主播正在现场直播带货,一边讲解茶的历史文化一边品评北仑好茶。康熙、民国多处文献记载北仑茶叶质量好、产量高,北仑柴桥在当时就设有茶市专门交易茶叶,邻省的、海外的商户也都来这里驻点买茶,据《镇海县志》记载,柴桥茶市的交易规模,能高达二三十万缗,当时茶市盛况可想而知。

“目前北仑有茶园面积8500余亩,获无公害和绿色认证面积1400余亩,茶叶产量420多吨,总产值2300多万,培育了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北仑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多个“玉叶”系品牌深受大众喜爱,其中“三山玉叶”还是宁波八大名茶之一。

在鄞州馆,中式的茶艺表演同样吸引了很多客商。“我们这次主要带来了鄞州区努力培育的茶叶品牌‘太白滴翠’,希望借力茶博会,能在宁波市乃至浙江省、全国打响知名度和影响力。”鄞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展位上的各类茶叶(央广网 记者 刘欣莹 摄)

宁波是全国著名的茶产区、海上茶路的起航地,也是中国茶文化之乡。2022年,宁波全市茶叶总产量1.3万吨、总产值约9亿元,其中名优绿茶产值占比高达74%。宁波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和种业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立足优势,扬长补短,统筹做好茶产业、茶科技、茶文化“三茶”融合文章,有力推进茶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作用。

据悉,本次展会为期四天,期间将举办茶文化讲座、无我茶会、茶事活动等。

来源:央广网宁波(记者 刘欣莹),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专家周重林:云南茶文化迎来最好的时代

周重林,畅销书作家,云南茶文化研究领军专家,著有《茶叶战争》等10多本畅销茶书。

问:刚刚落幕的“书香昆明”评选活动中,你的新书《茶之基本》获得了“云南十大好书”荣誉。茶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因为你坚持不懈的写作,推动了云南茶的书写成为一种现象。听说,你的茶书销量已经超过百万册?

周重林:能够获奖,是对我职业写作的一种肯定。这是我第三次入列“云南十大好书”,第一次是《民国茶范:与大师喝茶的日子》,第二次是《造物记:云南古茶园的秘密》,这次是《茶之基本:陆羽茶经的启示》。主办方说我是获奖次数最多的作者之一,每次都以茶主题获奖,连我个人都觉得意外。

我的茶叶写作,主要分为三种。其一是地方性知识的重建,像《勐库寻茶记》《易武与古六大茶山》;其二是常识性系列,诸如《云南红茶教科书》《普洱熟茶教科书》等;其三是精神史,《茶之基本》《民国茶范》都属于这种。从2004年主编的《天下普洱》算起,至今我出版了20多种茶书,销量早超过百万册,我个人也因此被贴上了茶学者的标签。

茶文化最近几年非常热,盛世兴茶嘛。饮茶群体越来越多,像我这样专门研究茶文化的人也越来越多,总体来说,云南确实存在一个独特的茶文化研究群体。

问:你能具体说说云南特有的这个茶文化研究群体?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周重林:这一轮普洱茶文化的发展,完全是市场催生的。云南普洱茶涌现出大量的写作者,特点就是“野蛮生长”。他们自筹经费,自创书写风格,原创性强,举几个例子。比如詹英佩,她的茶山考察系列著作,成为茶山写书滥觞之作。杨凯持续对民国云南茶史深入研究,深挖出许多鲜为人知的茶史。王迎新则构建了一套属于云南茶的美学体系,异常精彩。除了纸媒外,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创作的研究团队也表现显眼,像茶业复兴团队、弘益团队等。

过去茶文化研究主要有省农科院旗下的茶科所、各种协会、大学茶学院以及茶相关的研究所,以及茶业公司自己的研究团队,这些组织与产业利益高度关联,研究茶大多是为了饭碗。

我走上茶文化研究,完全是兴趣,刚好赶上了行业的红利期,更容易筹到研究经费,写出来的书也有人买。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我还开了一个书店,一开始只卖我的作品,后来才卖其他人的作品,慢慢地这个书店扩大规模,从我家里搬家到了茶城,每年要帮300多位茶书作者卖掉4万多册书。茶书非常小众,要是没有我们这样专业的书店,很多茶书根本就没有办法流通,有些书的印量不过一二百本。

普洱茶写作,除了专业的学者与作家外,还有大量的茶商队伍,他们为普洱茶知识的传播也做出很大贡献。

问:现在的云茶产业,已经有了较强的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接下来该怎么样推广云南茶文化,助力打造千亿云茶产业,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周重林:一是希望茶企多供养茶文化研究者,不然市场上就会多一位茶老板,少一位茶专家。二是希望政府高度重视茶文化发展,云南茶产业本质上是文化创意产业,没有文化的赋能,单卖叶子多难啊。

二是建议政府组织高级别的宣讲团多出去讲普洱茶,普洱茶年年有负面新闻,发展环境仍需优化。相关主管部门或协会应多组织大家去大湾区学习下怎么在酒楼卖普洱茶,去广州学习普洱茶的交易模式,去福建学习怎么做品牌,去浙江学习怎么搞茶教育。更需要鼓励企业进入新茶饮赛道,走出国门。很多人不知道,云南有个叫“霸王茶姬”的新茶饮,已经在海外开了十几家门店。

浙江每年都花很多经费来做茶文化,福建也是,云南的情况是,可能在种植方面花了很大力气,但在文化层面,做得远远不够。

说茶有文化,但文化部门有茶文化的影子吗?我曾经建议文联下面成立一个茶人协会,就像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那样,但有可能吗?文联压根就没有把茶道当作一种艺术,但是你看在唐代,陆羽的茶道与他好友颜真卿的书法是并驾齐驱的艺术形式,茶道在日本现在也是极高级的艺术。现在文化部门把茶只当做农产品,把我这样的研究者排斥在艺术家之外。

云南应该抓住普洱茶发展的大机遇,着力打造世界茶文化中心。依托庞大的古茶树资源,生机勃勃的茶产业,新兴的茶文化创意机构,云南大有前景。

问:怎么发挥茶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如何实现云南茶文化助力、赋能云茶产业,对打造千亿云茶产业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周重林:所谓乡村振兴之路,就是文化发展之路,生态守护之路,产业发展之路。云南许多地区能够脱贫致富,要感谢茶。茶能富民,茶能兴边,茶能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云南茶文化赋能茶产业,我总结为12个字:茶马古道、越陈越香、百年古树。

茶马古道,已经从过去的学术概念变成世界文化遗产,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等于是开启了一场新的文化运动。有了茶马古道,云茶就有了与江南文化、徽派文化、巴蜀文化等量齐观的大文化背景。没有文化的茶叶就是一片树叶,有了文化的树叶才是茶叶。现在茶马古道上的景迈山古茶园,有望很快成为世界遗产,而茶马古道影响的区域,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

越陈越香,是一场消费观念引发的产品重塑,让普洱茶变成了新产品符号。过去喝茶,是绿茶语境,讲究喝新茶。普洱茶讲究喝陈茶,对大湾区来说是传统,但对绿茶区来说是革命性的品饮。普洱茶通过越陈越香的推广与普及,完成了全新的品饮输出,带来了白茶、铁观音等茶的陈年化,让普洱茶从一般饮品上升为艺术饮品,成为新一代富裕阶层的身份符号。因为具备越陈越香特性,普洱茶的产业链也被拉长,从生产到消费,多了仓储,带来了仓储产业的兴起,继而带来的二级市场的繁荣。比如大益茶生产在云南,交易的二级市场在广东,品饮人群也从大湾区扩展到全国。

百年古树,是云南生物多样的重要标识,也是中国乃至世界茶树原产地的活化石,事关国家形象、民族自信,在云南又意味着品类的创新,流行话就是古茶树为云南乃至世界输送了新物种,再造了新知识,每一次售茶行为都是一场新的认知革命。

独有的古树茶资源,被像“雨林”这样的茶企做成商品茶,获得巨大的市场。从大茶树到古茶树,这就是文化创意产业。树还是那棵树,叶子还是那片叶子,但有了文化力,带来的消费截然不同。

问:现在普洱茶发展备受关注,云南茶业是否可以说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茶路了吗?

周重林:茶产业发展得好的几个大省,福建是渠道占有。福建茶很早就搭上了科技,是第一波电商红利的受益者。在过去,各地茶城有90%都是福建人开拓的,十个卖茶人,九个出福建。所以福建茶是人占优势,渠道占优势,现在依然如此。

浙江茶科研与政策优势并进,国字头的中国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博物馆之类的机构,几乎都集中在浙江,浙江各大院校也都有与茶相关的研究机构,茶的话语权自然就占优势。

广东是产业形态优势,万茶归粤。历史上广州十三行是茶叶唯一的出口地,现在也是各大茶类走向全国的中转站。

云南过去是资源优势,是原料供应商,物美价廉,但现在变成了认识优势。古树茶带来的新认识,云南山头被重新写书,过去贫穷落后的村寨,现在成为优质茶的代名词。仓储带来新的认知,东莞仓,昆明仓,香港仓,海岛仓……产业链在延伸,新知识层出不穷。

新的认识会带来新的产业革命,这点与电动汽车一样。

问:你多次呼吁云南建设世界茶文化中心,信心从哪里来?

周重林:过去云南向世界呈现的是独一无二的古茶树资源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茶文化形态,现在,古茶树资源与古民族文化正在高度结合。云南保留了从茶树育苗、种植、养护、采摘、处理鲜叶、紧压茶以及品饮的独到技术,这些是唐宋以来的活形态文化。以前我们不懂,不知道怎么说,现在知道,就更要珍惜。

比如育苗。云南现在是实生苗,用茶果种的。这是陆羽在《茶经》里说的方法。这保重的茶树的存活周期,是云南拥有古茶树的最大机密,也是明清之后其他地方罕有大茶树的主因,扦插技术在我国成熟很早,但云南茶农一直没有采纳。

比如藤条茶的养护。藤条茶,就是把茶树人为驯化为藤条或柳条那样纤细柔长的枝条,抛弃多余的叶片、花果,让营养全部集中供应到茶树的头部。它完完全全是园艺学上的奇迹,靠一双双手经过数百年打磨而成。这种养护方式需要消耗大量人力资源,从种植到养护都精耕细作,其采摘手艺代代相传,直到今天都还是除了这个村,别的村都不会。

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些藤条茶园作为杰出的园艺申请世界遗产?以后云南不只是有一个景迈山茶文化遗产,还要有很多个。南糯山不仅有茶王树,还有人津津乐道的哈尼族养护茶园,哈尼族还创造了老班章特有的苦甜茶园。

过去我们只注意到民族茶艺,没有完整地去认知茶,这些知识都埋在大山里,等待大家去挖掘。古茶园与古民族的结合,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云南不是茶文化中心又是什么?在这里,你找得到从吃鲜叶到泡工夫茶的完整证据链,实在是活生生的世界茶博园。

问:普洱茶、绿茶、红茶都流行过,你认为有周期吗?

周重林:过去1000年,是绿茶的知识在流行,带来了徽州、江浙茶的兴起。过去200年,是红茶的知识在流行,英国人把红茶带到全世界。过去20年,是普洱茶知识在流行,以后是什么茶,还不能确定,但茶流行一定有周期。

问:云南除了普洱茶还有些什么茶,外行人觉得茶非常复杂,你能简单介绍下吗?

周重林:云南全省都产茶。云南茶按照工艺,分为滇绿、滇红以及普洱茶。此外,还有乌龙茶,腾冲就有极边乌龙。近些年云南白茶也崭露头角,景谷的白茶之前就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现在普洱景迈山的月光白等名气越来越大。

滇绿著名的有石林的十里香、宜良的宝洪茶、保山的清凉磨锅茶、普洱的龙生翠茗、云龙的大栗树、耿马的蒸酶。这些茶既是地方的特色茶,也是公司的特色茶。

滇红过去主要是凤庆县生产,现在全省都在做,著名的有“经典58”,但滇红这个品类做得不够好,非常可惜。滇红世界知名,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问:了解茶文化离不开茶道?学习茶道有什么用?

周重林:茶道就是茶的艺术之道,茶人通过对茶的研习、理解以及感悟,最终成为茶道艺术家,让茶有秩序,其成就之路与任何一种艺术家之路并无不同。也就是说,茶人只有自己先成为艺术家,茶道才能成为艺术。

在当下日常饮茶行为里,茶道更着眼于表演的艺术,茶汤是亲近人的一种手段。但在陆羽时代,他的茶道与颜真卿的书法是并驾齐驱的艺术,陆羽当然是与颜真卿一样了不起的艺术家。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茶道成为艺术的时间表,比画还要早百余年。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把画作为一种有助教化的艺术形式史,茶道已经在唐代盛行百年。之后的宋代,更是把茶道推到极致。当宋徽宗在写字的时候,他一定是把毛笔当作了茶筅;而当他斗茶的时候,也一定是把茶筅当作毛笔。墨下江山,水上丹青。我们不仅要学怎么欣赏赵氏的瘦金体,还要学习欣赏他的茶道艺术。

远在一千多年前,张彦远就面对过这样的处境,家人抱怨他为了收藏书画,弄得破衣粗食:“终日为无益之事,竟何补哉?”张彦远回答说:“若复不为无益之事,则安能悦有涯之生?”当代美术史家范景中评价张彦远的这十六个字,并揣摩出非常重要的发现:“似乎是整个文明史上第一次对艺术表达了一种超物质目的的观念,暗示出一种伦理的哲学:艺术是一切人类成就的典范,因此可以修正道德价值的尺度;简言之,艺术由于可以净化身心,因此能够成为对抗野蛮、对抗低俗的解毒剂。”

来源:云南网 记者 王永刚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