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勐海大叶种毛茶

找到约1,381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掰开了“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说

相信有很多细心的茶友买茶时,会发现一个细节:绝大多数普洱茶的外包装上面,显示原料的那一项,通常印有"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字样,而不是别的什么字眼,为什么今天云南国际茶叶交易中心就“掰开”了说这原料。

在《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中,国家标准规定普洱茶原料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而普洱茶的定义则是: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所产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

什么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

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是:大叶晒青毛茶,也称晒青绿茶或滇青,是选用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经杀青、揉捻后,采用太阳光晒干而成的绿茶,其芽叶肥大、茸毛密长、节间长、含水量高、嫩茎粗、持嫩性强,具有香高味醇、厚重甘甜的品质特征。

其中"晒青"是一种茶叶制作工艺,其历史演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原始晒青茶阶段:鲜叶——日晒杀青——轻揉捻——晒干或熏干

近代晒青茶:鲜叶——锅炒杀青——较重揉捻——晒干或晾熏干

现代晒青茶:鲜叶——机械杀青——较重揉捻——渥黄(揉捻叶薄摊过程)——晒干或晾干

无论晒青工艺如何变化,经该工艺初制成的晒青毛茶都是生的普洱茶原料,在这之后,茶商和茶农们会根据市场需求选择蒸压成大、小、圆、沱、砖等各种形状,做成生茶或者熟茶。而生普与熟普的区别就在于:生普在再分级后,直接蒸压成型,经后续陈放形成人们所青睐的普洱生茶。熟普则是经过洒水、渥堆、晾干、筛分等工艺制成普洱散茶(熟普洱之毛料制作完成),之后蒸压成型而成。

晒青茶的工艺基本都传承了轻杀青、较重揉捻、晒干或低温烘制半干的特点,在以上这些工艺过程中,茶叶处于不断变化,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由此奠定了普洱茶越陈越香品质的基础。

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的区别

茶树按叶形大小分,有大叶种、中叶种和小叶种。大叶种(大叶茶)和小叶种(小叶茶)是区别栽培茶叶品种中叶片大小的通俗称呼。叶片大小取新梢基部以上第二三叶位的定型叶,凡叶面积>50平方厘米为特大叶、28平方厘米~50平方厘米属大叶、14平方厘米~28平方厘米称中叶,而<14平方厘米为小叶型。中国茶叶研究所还以叶脉的对数(10对以上)作为大叶与中小叶的判断。

(一)小叶种茶树

小叶种茶是一种茶树栽培品种类型,按成熟叶叶片大小区分。小叶种叶片小,节间短,茸毛少,叶质厚而硬脆,叶色绿或深绿,结实率高,产量低,优良品种少。叶片栅栏组织发达,角质层厚,抗寒抗旱力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以北茶区。

(二)云南大叶种茶树

云南大叶种茶树是山茶科山茶,属山茶种,是在云南特殊生态环境条件下生长繁衍的具有自身独特个性的栽培品种。云南大叶种茶树根据分枝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乔木、小乔木等类型。乔木型植株高大,分枝部位明显,有明显主干;而小乔木型茶树,植株较高大,基部主干明显。按分枝部位不同,茶树树冠分为直立状、半开展状,自然生长的乔木茶树多为半开展状。

从叶片形态和结构来看,“大叶种”的叶片大而柔软,叶面的革质层也比较薄;“小叶种”的叶片小而硬,叶面的革质层比较厚。除此之外大叶种茶和小叶种不仅是叶片形态不同,其内含物质也存在差异。通常大叶种普洱茶的内含物质较之小叶种更为丰富,且茶叶主要滋味和功能成分中的茶多酚、咖啡碱,在内含物质中所占比例会更高;茶多酚中的主要功能性成分儿茶素的总量和酯型儿茶素,所占比例也比小叶种普遍要高。

而中小叶种因氮代谢和氨基酸代谢比较旺盛,氨基酸、茶氨酸含量高;另一方面,小叶种茶内胡萝卜素、叶黄素总量高,这些萜烯类衍生物可分解成β-紫罗酮和茶螺烯酮等香气物质,使得小叶种茶芳香物质更为丰富。

云南的大叶种家族中,有许多品种优良的成员,比如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勐海大叶种、景东大叶种、景谷大叶种;新选育出来的代表品种有云抗14号、云抗10号、云抗43号、长叶白毫等。这些茶它们都具有外形粗壮肥大,内含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含量高,氧化基质丰富的这些先天优势。在普洱茶的初、精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由于外界湿热作用和长时间的自身氧化、聚合,茶叶感官品质也由鲜爽、浓烈、刺激性强逐渐转化为持久陈香及醇厚甘滑。

但熟悉普洱茶的茶友知道,云南普洱茶中不仅仅只有大叶种,还有中叶种和小叶种。倚邦茶区和勐海茶区都有“小叶种”茶园,尤其倚邦茶区向来是以“小叶种”普洱茶茶品,闻名于全国,且最受清朝宫廷的喜爱。那么问题来了,这个说法是不是与“云南大叶种”相矛盾呢?倚邦小叶种既然是小叶种,那它还符合国标的规定吗?还会是普洱茶吗?

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发布的《云南西双版纳古茶树的地理分布、多样性及其利用》中,就将倚邦古茶山、蛮砖古茶山的小叶种茶,划归于普洱茶种及其茶变种类别内。云南茶叶种植资源专家张芳赐教授也认为,所谓的“小叶种”,其实还是云南大叶种群落中的成员,是不同生存环境和种源结构复杂的表现。

在品饮上有什么区别

云南大叶种与小叶种茶汤的口感上,也有着不小的差异。小叶种茶大多以甘甜、鲜爽为主,而大叶种茶口感则是以浓郁、强烈等表现为主!并且在耐泡程度上,大叶种茶胜过于小叶种茶!值得注意的是,大叶种茶与小叶种茶在茶香持久程度上,也有着一定的区别。由于大叶种茶在茶芳香物质含量超过小叶种茶,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大叶种茶香更为持久!

不过,云南的大、中、小叶茶,基本属于乔木或小乔木型,以区别于其它地域的茶。

注:内容来源云茶交易中心,作者懂茗,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福海讲堂 | 骄傲的云南大叶种茶

高山云雾,乔木繁盛。在庞大的植物系统中,茶树随着时间的变迁和不同气候的影响变化,成为了植物界一种神奇而又特别的存在。它具有自身独特的形态特征和独具特色的品质特点。其中,云南地区因自身丰富多样的气候类型和独特的地形特征,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更为优质和丰富的条件,也造就了云南茶树鲜叶独特的滋味风格。

对于云南丰富多样的茶树种类而言,云南大叶种茶的种类和滋味一直以来都是茶友们话题讨论的一个重要关注点。以福海茶厂近期上市的新品——早春大叶为例,一经上市就备受众多茶友的关注。有很多茶友在我们的茶友群里进行了关于大叶种茶树话题的讨论,那么今天的福海讲堂,我们就来和各位茶友一起分享一下关于不同品种的云南大叶种的鲜叶特点和口感滋味吧~


云南大叶种茶的基本特性


云南大叶种茶是在云南特殊生态环境条件下生长繁衍出具有自身独特个性的茶树栽培品种,其品种分布、滋味特色与地理位置、水分、土壤成分、气候等因素息息相关。

云南大叶种茶树通常是乔木型或小乔木型,在茶园大规模的栽培管理下,通常将树高控制在90~110cm左右。其树形树干明显,有分支,树冠直立高大且根系发达;成熟鲜叶的叶形面积大于28cm²,颜色较深,叶片背面有茸毛,叶缘有锯齿,叶肉厚实。

 

优异的大叶种茶品种


云南大叶种茶树的鲜叶是制作普洱茶的原料,丰富的茶树种类和优质的茶叶品种为制作高品质的普洱茶产品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其中,按照茶树的繁殖方式可将云南大叶种茶树分为有性系和无性系两大类。下面我们就来分别为看看两大种类中一些优异的云南大叶种茶树的特点。


【有性系——勐海大叶种】

勐海大叶种茶树又名佛海茶,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思茅市。小乔木型植株,早生种。其生长势强、植株高大,最高可达7m以上;鲜叶叶片呈长椭圆形,叶质柔软,叶肉厚;芽头肥壮,密披茸毛,持嫩性强;芽叶生育力强,产量高,易采摘。

 

勐海大叶种茶是常见的普洱茶制作原料来源,其内含物质丰富,冲泡时滋味厚重、浓烈;香气持久,确保了普洱茶后期的香气转化;品饮时层次丰富且经久耐泡。

【有性系——易武大叶茶】

易武大叶茶,也称易武绿芽茶。原产于西双版纳勐腊县,因其易武地区季节温差不大,故茶叶生长过程中光合作用效率低,叶绿素制造缓慢,因此可以为茶叶保留更多的鲜嫩滋味。易武大叶茶芽叶肥壮,叶片特大,颜色翠绿,茸毛较多;茶梗瘦长,产量中等。

 

以易武大叶为原料制成的普洱茶,其茶气强,冲泡时滋味浓烈甘滑,且耐泡度高,但要注意冲泡时不宜重闷,以免过分的将茶叶的苦涩味浸出。

【有性系——双江勐库大叶种】

勐库大叶种是有性群体优良茶树品种,1984年被审定为国家级良种,主要分布在双江、临沧、镇康、永德等县。其茶树生长势强,分枝部位高;叶长椭圆形,叶色浓绿,叶肉厚而软;芽叶肥壮,茸毛多,持嫩性强;育芽能力强,发芽早,易采摘。

 

其茶菁原料制成的茶品,茶气强,滋味浓烈甘甜。是适合做红茶、普洱茶以及绿茶的重要原料。

【有性系——凤庆大叶种】

又名凤庆长叶茶、凤庆种。原产地为云南省凤庆县,主要分布在滇西与滇南茶区。树姿开展,生长势强,分枝部位高。叶片呈椭圆形内折,叶面隆起,叶质柔软。芽叶绿色肥壮,多茸毛,育芽力强,新梢持嫩性强,易采摘。

 

凤庆种因其条索肥壮显毫,色泽油润,鲜爽度较高,常被看成是制作普洱茶的优质原料。其茶汤汤色红亮,香气高扬,滋味甘甜,叶底柔软,但茶气相对较弱。

【无性系——云抗14号、云抗10号】

云抗14号和云抗10号均属于乔木型茶树,其芽叶呈黄绿色,茸毛多,持嫩性强,生长快,全年采茶可达30次。其中云抗14号叶长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色深绿有光泽,叶质相对柔软;而云抗10号其茶树树姿开展,分枝密,叶片椭圆形,叶色黄绿,叶面隆起。均为国家级良种。

 

该种茶树其茶叶内茶多酚含量较高,水浸出物较多。云抗14号是制作滇红、滇绿、滇青的主要原料。而云抗10号也多用作普洱茶的制作原料。

【无性系——长叶白毫】

长叶白毫于1973~1985年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勐海县南糯山茶树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植株属于乔木型,树姿开展,生长势强,分枝密,具有较强的抗旱和抗病性。其叶片呈椭圆形,叶面平滑稍弯弓,叶肉稍厚,叶质较脆。芽色黄绿,茸毛多,闪银光,持嫩性强。在云南西双版纳、思茅、临沧等地有较大面积栽培。

 

长叶白毫因优质的茶叶品质多被制成不同种类的茶品,其中制成制晒青茶,其外形条索紧结,冲泡时汤色黄亮,滋味醇和尚涩,叶底黄绿匀整。制普洱熟茶,则外形紧结带团块、红褐,汤色红亮,香气显陈香,叶底红褐,品质优异。


了解过云南大叶种不同种类的外形特征和滋味特点,可以让我们在喝茶的时候更加深刻的品味到独属于大叶种的独特滋味口感。以福海茶厂新品——早春大叶来看,其原料精选自勐海普洱核心产区布朗2019年的早春大树晒青毛茶。勐海大叶种茶树,叶质柔软,芽头肥壮,持嫩性强。且茶树经过整个冬天的沉淀,积攒了丰富的内含物质和营养物质。加之以深井水蒸压,经过现代机械与传统石磨双重定型压制,在反复的调配和尝试后,找到苦茶与甜茶的黄金交叉点,将布朗早春鲜叶中的韵雅与刚烈完美融合,最终呈现给茶友一份早春好茶。

早春大叶,饼面光滑润泽,条索肥壮重实,松紧适中,香气清雅纯正,杯底清甜花蜜香,汤色金黄透亮。如果你想细细品味云南大叶种的独特滋味,感受那份独特的普洱茶味道,那么这款早春大叶就一定不能错过了。早春乔木新,伊始配佳茗。一杯一品间,感受早春普洱茶的山野之韵。

如何判断普洱茶大叶种和中小叶种?大叶种和小叶种是怎么回事

 

自普洱茶中出现大叶种和中小叶种后,很多茶友纷纷想要弄懂这二者的区别于联系,以及如何判断出一款茶品是属于大叶种还是属于中小叶种。

 

云南大叶种是云南省大叶类茶树品种的总称,包括勐海大叶种、临沧大叶种、凤庆大叶种等。其原产地位于云南西南部和澜沧江流域,后随着人类迁移活动的增加,原产地不断扩大。

 

 

中叶种居于大叶种和小叶种之间,故其和小叶种并称中小叶种。

 

关于中小叶种的来源存在较大争议。因为中小叶种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外来树种。即从四川一带,经当地茶农人工培育的中小叶种茶树,随文明的大融合途经无量山一带,一路向南传入云南。另外一种是云南的大叶种茶树因为受到不同的气候、水源、海拔等的影响,叶型大小、内含物质逐渐发生改变后形成的中小叶种。


外来的中小叶种主要发现于无量山的分支二无量山系,其位于把边江与威远河之间,向南延伸直至西双版纳的勐腊县,整个二无量山系的茶树品种较杂,但中小叶种的茶树数量较多。这一山系中有名的山头有困鹿山、勐先板山、勐腊的易武等。典型的易武茶区倚邦茶山有大面积的中小叶种茶树,其鲜叶外形如柳叶般细长,叶间距较短,芽头较小。

 


接下来将重点阐述,如何判断普洱茶大叶种和中小叶种。需要说明的是仅凭叶底是无法完全判断出来的,还需要根据茶品冲泡时的滋味、耐泡度等方面综合判断。

 

首先是外形的判别,包括鲜叶外形和晒青毛茶的外形。

 

仅根据鲜叶的面积来划分:普洱茶大叶种,鲜叶时叶面积在28-50平方厘米;普洱茶中小叶种,鲜叶面积在小于14平方厘米;鲜叶面积大于14平方厘米小于28平方厘米的为中叶种。

 


普洱茶大叶种外形椭圆,叶片的尾端较大,叶片中的脉络较清晰,主脉突出,分脉密集且清晰,叶边的锯齿状距离较大且明显,叶片背面有茸毛覆盖。

 

普洱茶中小叶种外来迁移种,鲜叶外形如柳叶般细长,叶片的尾端细长,叶片较薄,叶边的锯齿状距离近呈现密集状,叶片背面茸毛较稀少;大叶种经变种后的普洱茶中小叶种,鲜叶外形呈椭圆,叶片中叶脉清晰,只是叶脉的间距较大叶种小,叶边的锯齿状距离适中,叶片背面有茸毛覆盖。

 


普洱茶大叶种晒青毛茶和中小叶种晒青毛茶的外形,因茶树的生长环境不同,会出现颜色深浅不一、条索肥硕不一、茶毫显与隐等区别。但通常来说,大叶种晒青毛茶的条索壮硕匀长、茶芽较大、茶毫凸显。

 

其次是普洱茶大叶种和中小叶种的内含物质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了茶汤滋味的不同和茶品耐泡程度的不同。

 


大叶种普洱茶富含茶多酚、咖啡碱、可溶性糖等物质;中小叶种普洱茶富含叶黄素、氨基酸、香叶醇等物质。不同物质含量的高低决定着普洱茶大叶种和中小叶种在口感滋味上存在区别,普洱茶大叶种的滋味较浓烈,回甘生津持久,香气沉稳属清幽型。

 

同时因普洱茶大叶种水浸出物质含量高于中小叶种,而且海绵细胞组织较小,使得其耐泡度高于海绵组织细胞较大的普洱茶中小叶种。

 

 

结合上文,主要从观察鲜叶、干茶外形,品尝茶汤滋味以及茶品的耐泡度三方面,判断出普洱茶大叶种和中小叶种的明显区别。观外形是基础,而茶汤滋味和耐泡度是需要建立在恰当的冲泡方法上,方能很好的判断出大叶种和中小叶种。(作者:大鱼;来源:南茗佳人)

找到约1,370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