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六堡茶如何煮饮

找到约109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何为四味古法六堡茶?

四味古法六堡茶是指广生祥的“韵浓香清”四个系列的六堡茶,“韵浓香清”是韵醇浓醇香醇清醇四大系列的简称。

四味六堡茶是由广生祥的始创者们根据《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和《神农本草经》关于中药之四气五味的论述,从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一天四时(晨午暮夜)和人的“寒凉温热”四气,及五味各归不同脏经的特性,依据“平衡养生”理论,选取六堡茶树不同部位的茶叶,在不同的时令、季节采摘,使用不同的发酵工艺和加工制作方法,创制出口感汤色明显不同,而又有相同的物理属性和祛湿特点的“四味古法六堡茶”。


韵浓香清每个系列的茶汤口感均不相同:

韵醇,色浅如鹅黄,清甜不腻;

浓醇,红汤浓厚,温和润喉;

香醇(新),金黄/橘红汤色,槟榔岩韵;

清醇(新),明黄清亮,苦尽甘来。


韵浓香清每个系列又分多种口感如浓醇系列,相同的古法发酵工艺,不同的原料、不同的配比、不同的制作季节、不一样的发酵周期和时间,长短不一的陈化年份,使得浓醇系列茶口感、香气丰富多样,或陈香,或木香,或樟香,或槟榔香,或荷香,或菌香……其余韵醇、香醇、清醇也因工艺、年份或者鲜叶部位不同,口感也不尽相同。


何为古法六堡茶?何为现代工艺六堡茶?

根据六堡茶的“地标”和“国标”,我们业内把采用非冷水(如罨、蒸、焗)等传统工艺发酵制作的六堡茶,叫做古法六堡茶;而把冷水渥堆及在发酵阶段借助现代机械而制作的六堡茶,叫做现代工艺六堡茶。无论哪种工艺,都是国家标准范围内的,也都是好工艺,都可以做出来很好的六堡茶。


四味古法六堡茶的特色在于古法罨、蒸、焗发酵工艺。


罨:粤语读∧p普通话读yǎn。将揉捻之后的茶叶直接堆放在一起发酵,叫做罨堆。罨堆一般和热复揉、焗结合使用。

蒸:分别有单蒸、双蒸等技法,一般和焗结合使用。

焗:用布质物,包裹热复揉或蒸之后的茶叶,就是焗。有内焗和外焗之法。

四味居士认为,茶的寒凉温热属性取决于茶叶第一次干燥前的发酵。广生祥六堡茶使用古法罨、蒸、焗工艺,第一次干燥之前,罨、热复揉、热焗等的反复结合,茶叶内在物质转化较好,寒凉温热属性基本定型在“平”的基准线,并完全奠定良好的、后期转化的物质基础与能量基础;第一次干燥之后,蒸、焗等发酵工艺的反复结合,在丰富的物质与能量基础之上,形成丰富的微生物菌群。

由此两者,广生祥古法六堡茶,茶性平,柔厚绵滑,层次感好,适宜人群广,适饮时间长;茶气足,入肾经走督脉;微生物菌群丰富,温暖小肠,帮助小肠受盛化物,督脉小肠同时关爱,祛湿的同时调理肠胃。


四味六堡茶如何存放?

常温下,阴凉处、透气存放,同时避开有异味的环境。


茶有潮气,怎么办?

六堡茶原产地常年高温湿热,空气相对湿度平均达到85%以上,很多北方茶友会误以为茶发霉了或者经过湿仓处理。实际上,如果茶真的有发霉的“捂了”“霉了”的味道,应该是刺鼻的,入口辛辣、艰涩的,令人难受的味道,茶汤也是暗淡、无活性的,茶底硬质无弹性或粘腻不化。

广生祥的茶在发酵、存放过程中都是在透气的环境中进行的,而且浓醇系列都是存放了几年才出厂,难免会有北方茶友认为的“潮气”抑或认为是“捂了”的味道。要除去这种味道,只需到北方之后打开,放在阴凉处晾置几天即就可散去,又或者用盖碗或者壶冲泡到第3-4泡时,该味就会去掉。

四味六堡茶的第一次干燥工艺,目前有电、炭、柴三种方法。


那么,松烟香,是时代烙印还是故意为之?

四味居士说:工艺,无不带有时代的烙印。

中国茶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茶叶的制作往往和制茶师父的生活息息相关。譬如说今日的柴火烘干工艺,当时的匠人为了节省炊烟后的余温,将茶叶放在明火熄灭后仍有余温的灶台进行茶叶烘干,在后期则发展为低温柴火烘干工艺。低温柴火烘干,一方面保留了酶与微生物的活性,另一方面,柴火的松烟香气与茶香混合,风格独特!

而人为将制成之后的茶,用某些手段(用烟熏)处理,茶在冲泡时则会有刺鼻难闻的油烟味。


四味古法六堡茶之——韵醇系列


选料等级:老茶婆

成品形态:砖、散茶

制作工艺:捞水杀青,罨堆发酵,低温烘干,蒸焗发酵,成型

茶汤颜色:新茶橙黄明亮,老茶金红透亮


什么是老茶婆?

老茶婆,经常被茶友错喊成“老婆茶”“阿婆茶”,很显然,老茶婆给到大家的感觉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家,其实,老茶婆是指当年或上一年的成熟叶子,并非是老树叶,采摘的时间也要掐很准,必须在深秋霜降时节或之后。

六堡茶一年四季都可采摘制茶,而且不只取茶芽制茶。在明清时期,六堡茶原料的等级大致分为茶谷(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等较短的芽头)、中茶(一芽三、四叶)和老茶婆。韵醇系列,是选用老茶婆等级的茶青。


韵醇系列里散茶和茶砖的区别

有茶友问,为什么茶砖(如韵致)里会有芽、叶、梗,而散茶却没有?

在茶砖里,芽、叶、梗配比,有的还佐以花蕾。按比例配梗,一是内涵物质丰富,使茶汤口感更丰富;二是,有梗的参与,茶叶的后期转化发酵会更好。

而散茶,由于叶片比较大,与空气有足够接触的空间,通常陈化时放在竹篾框中、树皮筐中,并不影响其转化,所以梗少叶多。


韵醇系列如何冲泡

润茶    80℃以上开水润茶1-2遍,总润茶时间不少于20秒。

冲泡    茶/水比例1-1.5g茶∶20ml水;水温90-100℃(老茶的话有人则更喜欢沸水冲);冲泡时,根据口感适当延长出汤时间,以免口感过淡,一般可冲15泡以上。

煮、闷    茶/水比例1g茶∶180-200ml水;闷茶4小时或以上为宜;煮饮,第一次水沸即出汤,第二、三次则适当延长;可以今晚煮、闷上,次日晨起空腹喝(如果茶汤变凉,再热一下,茶汤温度42-60度为宜)。

可以凉开水冷泡。


四味古法六堡茶之——浓醇系列 


选料等级:一芽一叶、一芽二叶,有的一芽三叶(即茶谷和中茶料都有)

成品形态:散茶或砖

发酵工艺: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杀青、揉捻、罨堆发酵,热复揉、焗结合,低温干燥;第二个阶段,拼配,蒸、焗结合,干燥成型

茶汤颜色:或金黄、或酒红、或琥珀,色重而不浊


浓醇的口感特点

浓醇系列精选六堡茶之鲜嫩芽叶,芽、叶、梗特有配比,采用一芽两叶或一芽三四叶,以古法工艺制成。浓醇系列具有丰富的六堡茶香气,或陈香,或木香,或樟香,或荷香,或菌香,或槟榔香。茶汤红浓醇和,爽滑细腻,茶性平,不温不凉,口感易被大众接受,适宜人群广、适饮时间长。


浓醇如何冲泡

润茶    80℃以上开水润茶1-2遍。

冲泡    茶/水比例1-1.5g茶∶20ml水;水温90-100℃(老茶沸水更佳);冲泡时,前五泡快速出汤,以免口感过浓,可冲15泡左右。

煮、闷   茶/水比例1g茶∶180-200ml水;闷茶4小时或以上,为宜;煮饮,第一次水沸即出汤,第二、三次则适当延长;可以今晚煮、闷上,次日晨起空腹喝(如果茶汤变凉,再热一下,茶汤温度42-60度为宜)。


四味古法六堡茶之——香醇系列 


选料等级:一芽一叶、一芽二叶,有的一芽三四叶(即茶谷和中茶料都有)

成品形态:散茶

发酵工艺:萎凋,揉捻,罨堆发酵,热复揉、焗结合,低温烘干(蒸焗发酵,成型)

茶汤颜色:新茶金黄透亮,老茶红透清亮


独特的槟榔岩韵

槟榔香,是资深六堡茶友最熟悉的词汇。香醇的槟榔香,淡雅却挥之不去,口感色香味俱佳,清淡而不寡味,岩韵骨风。此般口感,与之生长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六堡内山,岩石与砾壤相间相存,茶树在石缝中受雾露润泽,山涧清泉,花鸟鱼虫,和谐共生!加之古法制茶技艺,使得茶在岁月陈放中升华。


香醇如何冲泡

润茶   80℃以上开水润茶一般1遍,老茶1-2遍。

冲泡   茶/水比例1-1.5g茶∶20ml水;水温90-100℃(老茶沸水更佳);冲泡时,前五泡快速出汤,以免口感过浓,可冲15泡左右。

煮、闷    茶/水比例1g茶∶180-200ml水;闷茶4小时或以上为宜;煮饮,第一次水沸即出汤,第二、三次则适当延长;可以今晚煮、闷上,次日晨起空腹喝(如果茶汤变凉,再热一下,茶汤温度42-60度为宜)。


四味古法六堡茶之——清醇系列 


选料等级:一芽一叶、一芽二叶,有的一芽三四叶(即茶谷和中茶料都有)

成品形态:散茶

发酵工艺:杀青,揉捻,罨堆发酵,热复揉,焗,低温烘干(蒸焗发酵,成型)

茶汤颜色:新茶黄亮碧透,老茶红浓清澈


清醇如何冲泡

润茶   80℃以上开水润茶一般1遍,老茶1-2遍。

冲泡   茶/水比例1-1.5g茶∶20ml水;水温90-100℃(老茶沸水更佳);冲泡时,根据口感适当延长出汤时间,以免口感过淡,一般可冲15泡以上。

煮、闷   茶/水比例1g茶∶180-200ml水;闷茶4小时或以上为宜;煮饮,第一次水沸即出汤,第二、三次则适当延长;可以今晚煮、闷上,次日晨起空腹喝(如果茶汤变凉,再热一下,茶汤温度42-60度为宜)。

可以凉开水冷泡。


清醇冲泡技巧

茶器选用陶壶为最佳。

如冲泡新茶,可将温度控制在90℃左右,快速出汤,如此一来,苦涩感降低,茶汤生津,柔滑清甜突出。(此法亦适宜新的香醇)

出差、旅游、郊游时,可将干茶直接放进瓶装矿泉水中,冷泡2小时后,口感佳,还能起到缓解水土不服的情况。

 

生茶还是熟茶?

清醇工艺,沿用古法罨堆工艺发酵,同时配合热复揉、焗等工艺,是六堡茶制茶技艺中最古老的发酵工艺之一。

罨堆发酵,是将揉捻后带有汁液的茶青直接堆放发酵。罨堆的次数、每次罨堆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加工者所需要的口感及汤色。

清醇系列,刚制作出来的茶汤色淡雅鹅黄,在六堡放上几个月,颜色便转为柠檬黄,口感上苦涩味较重,所以很多茶友认为,清醇是六堡生茶。其实,清醇在制作过程中,发酵过程占了整个制茶时长的很大比重,无论“国标”“地标”上要求的“初制加工”工艺,还是“精制加工”工艺,都符合,都有发酵工艺,都属于六堡茶而非生茶。

无论按照“国标”或者“地标”,六堡茶都没有生、熟之分,所以六堡茶不存在“生茶”之说。只是由于各个厂家的工艺细节异同,而出现了茶汤颜色、口感、体感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的六堡茶。这正是六堡茶工艺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具体例证,也正是六堡茶的无穷魅力所在!因此,我们不能因之说“某某六堡茶是生茶”。


为什么说清醇是最具收藏价值的茶?

清醇在制作过程中,使用的发酵工艺最为自然,茶叶中大部分的内含物被保留,且造就了其后期转化的丰富物质和能量基础,后期发酵时微生物极易形成,随着自然岁月中沉淀下来的滋味,是其他工艺无法比拟的。而且,清醇无时无刻都在转变,每一次品尝都有新的惊喜,这也是受到众多发烧级茶友喜爱的原因之一!

冬季煮茶正当时,哪些六堡茶煮着喝更好?

热议

六堡茶最常见的品饮方式是冲泡法,但是,对于“六堡茶是否可以煮?”“与冲泡的茶相比,煮的茶在汤感和滋味上,有何不同?”这些问题,不少茶友还是不解的。


有的茶友觉得,与常见的冲泡品饮相比,煮的六堡茶更滑、更厚、更香;也有茶友形容六堡茶煮出来的汤感和滋味是泡饮六堡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而有的茶友则认为六堡茶不适合煮,因为不容易控制香气和滋味;甚至有的茶友担心六堡茶煮着喝,茶汤浓度太高,可能对身体有不好的影响……众说纷纭,没有标准答案,那我们就让事实出来说话。 



为什么六堡茶适合煮?

小编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并亲自试验,六堡茶的确适合煮。依据如下:


1、煮茶法是我国唐代以前的主要饮茶方法,我们所熟知的冲泡法则形成于元朝以后。《茶经》:“茶丛生,真煮饮为真茗茶。”唐人杨晔的《中国烹饪古籍丛刊补遗》也有记载:“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可见,煮茶是千百年来乡民一直保持着的古老的饮茶习惯。


2、早在2007年,英国科学家就提出了“和用沸水泡茶相比,用茶壶煮茶可以让茶叶释放出更多的抗癌物质,抗癌效果更好”。阿伯丁郡洛维特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茶叶在壶中煮沸5分钟,抗氧化剂的浓度达到最高峰。而以“红浓陈醇,祛湿养生”著称的六堡茶,若煮着喝,不仅口感神韵更佳,经过熬煮后其对人体的各项保健功效就更为突出。



3、茶友一般比较钟情于六堡茶老茶,而老六堡经过岁月的陈化,在后发酵的过程中已将苦涩物质转化掉,煮茶能够更好的析出茶叶的内含物,使茶叶的精华充分的释放,茶汤滋味甘甜,口感醇滑,体感发热明显。此外,身体湿寒严重与肠胃不适的人,饮用煮的六堡茶可以调理身体。


4、对于压制成饼、沱、砖、圆柱,还有六堡茶特有的竹篓装紧压茶等紧压形式的六堡茶,用一般的冲泡法,六堡茶难以出味,若采用煮的方式能够更快出味、茶汤更醇厚。



5、产于六堡镇里的六堡茶,由于其生长的地理环境和气候较为独特,茶叶内含物比较丰富,特别是陈年老六堡茶,若冲泡几道后便弃之,对于惜茶之人而言,实属浪费。不妨冲泡几道后的六堡茶拿来煮,“物尽其用”?


6、此外,众多茶友相聚时,煮茶不仅操作简便,也可避免用普通冲泡方式时茶汤量不够的尴尬

哪些六堡茶适合煮?

在此,有必要强调一下:煮茶的前提是,选适合煮的茶;讲究煮茶的方法。煮茶对茶的品质要求较高,强调是茶的品质,而不是茶的等级,正所谓好茶不怕煮


长按或扫二维码,查看适煮茶品粗叶老茶


六堡茶的品类颇多,按理说厂家六堡茶和古法六堡茶都可煮饮,但从茶汤口感、功效以及茶性上来说,不是所有的六堡茶都适合用煮的方式品饮。一般地,陈年老六堡、老茶婆和茶果比较适合煮饮



陈年六堡茶被称为“可以喝的古董”,经过时光的炮制与雕琢,它已渐渐褪去当初的青涩,若以煮的方式品饮,汤感温润醇厚,绵滑细软,不会因苦涩而难以下咽


长按或扫二维码,查看十年陈香六堡茶详情


老茶婆的叶片粗大、老而硬,霜冻前干茶叶色黄,霜冻后叶色稍深,香气飘逸,滋味醇和甘甜,拿来直接煮饮,风味甚佳。中叶茶、二白茶、茶果也适合拿来煮着喝,用这几样搭配煮饮着喝,口感也相当不错。


农家老茶婆(约20年)


对于茶果壳,若单纯地以盖碗或壶泡饮,味不够,所以,必须烹煮才会“出味”。品质好、存放了一定时间的茶果壳,有独特的沉香,汤色红透如琥珀,味道甘醇,韵味悠长,别有一番风味。




也许茶友会问,六堡茶新茶适合煮吗?小编也曾有类似疑问,故特地尝试一般的盖碗冲泡与煮饮两种不同的品饮方式,个人觉得新茶煮饮大大减少苦涩,变得醇和绵厚。欲体会两者的差异,茶友不妨亲自尝试?


茶友可在WiFi环境下,点击观看煮茶视频


如何煮六堡茶?

煮六堡茶步骤大致可分为:择器--备茶--洗茶--煮水--置茶--出汤


1、择器

①建议选用陶制的茶壶,如六堡民间用的土陶所制的茶急、茶煲,陶制茶具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可吸附一些茶叶发酵和存放时形成的杂味;陶质茶具的粗犷、大气,搭配六堡茶,淳朴凝重,更符合六堡茶深厚的陈韵。



②此外,实用、操作简单的随水泡、烧水的瓷壶、高温玻璃壶,也可以用来煮茶。


特别提醒:铸铁壶用来煮水泡茶效果不错,但不适合直接用来煮茶。因为用铸铁壶煮茶的过程中,茶叶中的鞣酸与铁壶释放出的二价铁离子,会发生化学反应,合成人体不能吸收的鞣酸亚铁,长期饮用不利于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且铁壶煮茶,对茶汤的滋味、颜色都会有影响。


2、备茶 -- 煮六堡茶,一般茶水比1:100左右,建议500ml的水投5~7g茶。对于不同品类、不同年份、不同工艺造就的六堡茶,茶友可在此基础上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茶水比或者茶品组合。



3、 -- 可先用盖碗洗茶两道,建议先正常冲泡几道后再煮(如此之意,一方面可作简单洗茶,另一方面冲泡后再煮,可充分释放茶的内含物,避免浪费;此外,还可对比冲泡和煮这两种不同方式所造就的茶,在汤感、香气等方面的差异)。



4、煮水 -- 山泉水、矿泉水、纯净水都比较适合用来煮六堡茶;而自来水一般硬度较高,水中杂质较多,所以并不建议用来煮茶。(注意水不要投太多,以免水烧开后溢出。)



5、置茶 

方法一,可先用煮茶袋将六堡茶装好做成煮茶包以备用,当水快沸腾时,将茶包放入壶内。


方法二,也可以直接放入茶叶烹煮,待水温加热到开,放入适量茶叶(此时勿需加壶盖),沸腾熬煮2分钟关火,盖上壶盖焖泡3~5分钟,待茶成后再以滤器过滤茶叶,即可品饮。


温馨提示:这两种方法并无无高低好坏之分,纯粹视煮茶者自己的喜好而定。建议不要持续高温煮茶,沸水烧开后,宜小火慢“熬”。



6、出汤 -- 依据具体情况(如茶性和个人口味偏好)来决定煮茶的时间。

参考资料:

1、彭庆中《中国六堡茶》

2、马士成《六堡茶大观》 

六堡茶的冲泡技巧可概括为“六分茶、三分水,半分技巧、半分杯”

  笔者的一位外地茶友对六堡茶的“红浓陈醇”慕名已久,想多了解一下,于是便给他寄去一些茶样,但后来他提出不懂如何才能把六堡茶泡好,不知道有什么技巧,须注意些什么问题。一位有志于学习六堡茶艺的茶艺小姐也问起过这个“冲泡技巧”的问题,确实,要冲泡好一泡六堡茶,其中是有点技巧的。一杯好六堡茶可概括为“六分茶三分水,半分技巧半分杯”,茶是指茶质,水是指冲泡水质,这里的杯是泛指,指泡茶器具,而“技巧”虽只占“半分”,但做好这“半分”,好六堡茶会给你一个惊喜。

  懂茶性才能泡好茶

  制茶术语里面有句话叫“看青做青”,主要指在制茶工艺中,做青操作的时间和程度的控制以及做青环境的控制。其中,影响做青因素主要有:茶青原料、温度湿度、做青环境、设备和方式等。冲泡道理与之相通。姑且称之为“看茶泡茶”吧。

  首先,一茶在手,你必须了解手头这泡六堡茶的“性”,不然,你是不会冲泡好这泡茶的。了解这个茶,这个是你能否冲泡好这泡六堡茶的第一步。

  每款六堡茶,甚至是每批,甚至可以细分到每箩每包每罐(毕竟在沤堆中不同位置都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只是这个差异不大,经翻堆和后期工序也基本消除了这些差异,所以每批品质基本算是一致的)都有其特有的个性,了解这个茶的特性,如汤色、茶香、口感、发酵度、耐泡度,并了解这个茶的大致真正的年份(影响到口感、香气、溶出度),最好,还需了解一下这个茶的存放环境好坏、有什么缺点。这些信息,大多可以通过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喝几遍,看干茶和茶底等,了解一点这个茶的“茶性”的信息。

  六堡茶,因其独特的后发酵工艺而体现其特色,但,也同样是因为这个特色工艺,让很多初次接触六堡茶的,尤其是部分女士,难以一喝就马上接受并喜欢上六堡茶,有的女士甚至说,六堡茶喝着像梧州凉茶,或者干脆说喝六堡茶像喝中药。其中原因,固然或许有所喝六堡茶本身茶质低或六堡茶特殊的茶味茶香一时难以适应等原因所致,但一定程度上,也与冲泡六堡茶不得法有关。

  六堡茶属于黑茶,与其他乌龙茶(包括武夷岩茶、闽南乌龙铁观音等)、或是其他绿茶红茶等茶类都不同,由于其后发酵工艺和茶叶浸泡时候的内涵物溶出量、溶出时间都比较独特,这点与普洱茶有点类似,因而,了解六堡茶在水中溶出物的状况以及在水中浸泡的变化,对于泡好一泡六堡茶,尤为重要。

  六堡茶冲泡一直以来没有一个定法,常见的泡饮方法,有直接从潮汕功夫茶“移植”过来的小杯品饮,而本地传统的有大瓷壶冲泡凉饮(也称作茶娘式)、有农家暖水壶(茶筒)闷泡,更有以瓦陶器皿煮茶的方式。其中,比较流行的是采用潮汕功夫茶式的泡饮方式。

  无可否认,潮汕功夫茶式的泡饮方式比较利于座谈交流,因而比较受茶友欢迎。而且,这种方式,可以一个一个茶品轮换着品尝。不过,笔者认为,这种源于潮汕功夫茶的品饮方式最适合的还是品尝闽南乌龙、闽北岩茶和潮汕的凤凰单枞等。要喝出六堡茶的真味与特色,乃至于从独具特色的六堡茶文化中发掘一些适合六堡茶的品饮方式和器具,还需从本土原有的泡饮方法入手加以研究和传承,普洱茶极具特色的“烤茶”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例子。比如说,用一个白瓷小茶碗(或青花)喝六堡茶,比用喝铁观音一样的薄胎瓷杯更好,用土陶所制的大茶壶泡饮老茶婆,也别有一番风味。其他使用的茶器包括茶滤、茶壶等,都可以探索出独具本土的特色的冲泡。

  正确醒茶是第一步

  一般而言,六堡茶前一两泡,必须先醒茶,也有茶友称之为洗茶的,一是为了洗去杂味(堆、仓之杂味)。

  从明代《茶谱》所载:“洗茶: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叶,去其污垢、冷气,烹之则美。”这句话很值得分析,说到了‘洗茶’的点子上,笔者发现,这个关键点被很多现代茶人忽略了。

  古人用字很讲究也很精确:“热汤”与“沸汤”明显的差别啊,我们现在用沸汤来洗茶,甚至反复洗确实是不正确的。一开始,我们的古人就提出是热水洗,而不是沸水洗了。其作用是“去其污垢、冷气”,这里“污垢”就不多说了,中国茶叶学会的刘仲华教授认为洗茶不单是洗涤尘沙等附着物,还有除去部分易溶于热水的农残物和重金属物质的作用。而去“冷气”则是指其另一种作用,有“润茶、醒茶”之用,主要是为了下一步泡茶时,可更好地体现茶的香气和滋味。

  这个“温茶润茶”的步骤可以理解为“去掉茶叶中的阴湿之气”。因茶叶有很强的吸湿性、吸收异味性,内含多种“亲水”物质,故在贮放过程中极易吸收潮气和异味。通过洗茶时的热水浇淋,可去掉茶叶中的湿气、冷气和附着表面的少许杂味。有心的茶友不妨尝试尝一下洗茶的茶汤,是不太好喝的,而且味道显得不如后面几道茶汤味道“纯正”,所以也不必担心洗茶把茶中的精华都洗去了。是以有学者呼吁“不洗茶”,倒大可不必,最关键是要正确洗茶。

  根据有关实验,茶的香气成分以及一些对有益人体的成分,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在第一次加水后3秒即开始大量溶入热水中,若“洗茶”超过3秒钟,这些茶的有效成分就会开始大量损失。因此我们洗茶时,热水注入后应尽快将水倒去,不应浸泡过长时间,最好控制在3秒之内为宜。

  冲泡的水要足够开

  泡茶,特别是六堡茶,对水温要求很高,要求“水必须大开”。以开水冲泡。个人经验,冲泡好六堡茶,高水温冲泡是个关键。

  潮汕人将水开分为一沸、二沸、三沸三个阶段。开始冒水泡的时候太稚,温度不够,不宜泡茶,叫做婴儿沸,长时间开的水叫做百寿汤不宜泡茶(注:这里指连续煮开,与平日随手泡“煮沸即停”不同,但也不宜长时间烧煮);一沸,我们梧州称之为“虾眼水”;二沸,气串冲上来水面来,水面浮珠。三沸,当水涌起刚刚顶水壶盖,水刚刚冒出大花的时候就是最合适泡茶的汤,这样的汤才能泡出茶最佳颜色和味道。

  保持足够高水温冲泡六堡茶,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提高泡茶技巧,就水温要足够“开”这点,就会使你发现原来自己的茶可以这么优秀。

  调整时间控制茶汤浓淡

  了解并熟悉六堡茶茶性,并确定合适的置茶量,通过控制冲泡时间、出水快慢,合适调节每泡茶的浓淡。这个是至为关键的。六堡茶由于有沤堆工艺,经后发酵后,茶的内含物极易溶解于水,如掌握不好出水时间,很容易泡浓了,泡苦了,就真的如喝中药了。

  有茶友按经验说,六堡茶是三泡之后才好喝,估计也是这个冲泡浓淡相宜问题。一般而言,女士或初喝六堡茶的茶友,一开始不要喝太浓。而六堡农家茶,特别是新茶,苦涩而回甘,置茶量不应太多,快冲快出。而农家的老茶婆、中茶之类,不太容易“出味”,则宜久泡,甚至可以煮茶了。

  每泡茶须沥尽茶汤

  笔者有个泡茶小技巧:每泡务须尽量沥尽茶汤,不留余茶在盖碗或壶里,这样可以让每泡倒出的茶汤更为鲜活。这样的泡茶习惯,第一可以避免剩余的茶汤留在壶里久泡,过浓,直接影响下一泡的茶色茶味,第二可以避免剩余茶汤把下一道冲进的开水水温降低,影响冲泡温度。

  笔者曾与茶友探讨过,为什么一个六堡茶有时候泡饮觉得有点苦,有时候却不苦,估计,跟冲泡的手法有一定的关系。有时候,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往往决定成败。做事如此,泡茶也当如此。

  老茶更须讲究茶滤

  有时候泡茶,为了简便,也比较随意。有时候,没有使用茶滤。不过,后来发现有些六堡茶,用茶滤是必须的。如一些陈年的六堡农家茶。

  由于一些有一定年份的农家老茶存放时间久,会带有很多微尘,甚至于十泡八泡之后都依然很多。这时候,需要那种近年推出据说是蚕丝超密的茶滤才有效,而对一些珍贵而尘多的老茶,我往往采用咖啡滤纸进行过滤的。

  而茶滤还有一个泡茶的作用,就是用来泡饮农家特色的“虫屎茶”。“虫屎茶”很易溶于水,直接放盖碗一下子会变得很浓。一般将适量的虫屎茶放入茶滤中,直接冲水,出来的茶已经比较适合了。如果觉得不够,可以将茶滤在茶海中适当浸泡,即可起到调节浓淡的效果。

  六堡茶热饮才有韵味

  对于厂家茶(即经过沤堆发酵的)六堡茶,一般经验而言,不适合冷喝,即当茶汤凉到一定温度时,茶汤会显得偏苦(特别是几年内的新茶),口感会变得很差。

  按茶友们的经验,一般茶汤大约要高于45℃,甚至更高,入嘴应稍觉轻微烫,但又以不太烫为前提。如果茶汤太烫,口腔中味觉细胞受强烈刺激而麻木,会影响正常茶汤评味。太低温度的茶汤,溶解度降低,茶汤中的部分物质析出,从而影响到茶汤的口感。

  六堡茶一般而言,不宜冷喝。但又不绝对,一些经过一定时间存放的,或经过闷泡不再苦涩的六堡农家茶例外。

  在盛夏,喝口清凉爽口的农家茶,却又是别有一番风味。

  最后,有一点要提醒茶友们,煮茶是六堡茶的一项很独特的泡饮方式,但最好不用铁壶而用陶器煮茶,因为用铁壶煮茶的话,煮出的茶汤色黑发暗,会极大影响到茶汤的品质。

  来源于:广西六堡茶网

  彭庆中(三口居士)/文(转载请注明作者)

找到约107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