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建设茶园

找到约13,733条结果 (用时 0.031 秒)

长洲区:高标准建设茶园 多产业融合发展,梧州市推进六堡茶生态茶园建设大会战系列报道之七

冬日暖阳种茶忙。12月13日上午,在长洲区摩天茶海项目苗圃基地里,工人们有的忙着给新平整好的苗圃架起遮阳网,有的将一株株茶苗短穗插进苗床……随着市六堡茶生态茶园建设大会战拉开序幕,长洲区全面加快茶园建园工作进度,迅速掀起冬季种茶建园的热潮。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长洲区规划新建茶园约2.5万亩,建设70亩苗圃基地。今冬明春,该区计划完成新建茶园3200亩,总计需要茶苗约960万株。副市长、长洲区委书记李广勇表示,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战略部署,长洲区将乘势而上,主动参与,积极谋划,在现状格局基础上拓展和优化,全力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

长洲区推进茶园建设。图片来源:活力长洲

目前,长洲区已成立了六堡茶产业发展指挥部,整合财政资金900万元投入茶产业建设。同时,该区制定了“十四五”茶园发展规划,通过扩大茶园面积、选育优良茶苗、高效绿色生产、提升加工水平、培育茶叶市场、促进茶旅融合,带动茶产业提质增效、茶农持续增收,把茶产业打造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截至目前,长洲区已完成种植1000亩,培育茶苗约120万株,茶叶种植面积共6150亩。今冬明春,该区将继续新增苗圃70亩,建成后能满足每年新建茶园3000亩以上的茶苗需求。

据长洲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洲区正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培育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等方式,引导鼓励合作社、种植大户、一般农户等参与六堡茶种植,全面推进辐射茶园建设。同时,长洲区将在土地流转、林木采伐指标等涉及茶产业发展的审批工作上开通绿色通道,并着力提高长洲区茶业技术人员和茶农的专业水平,全力保障茶园建设顺利推进,力争到2025年,茶园总面积达3.1万亩以上,茶产业综合产值达5亿元以上。

李广勇表示,下一步,长洲区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发展茶产业的过程中注重突出茶文旅融合发展,在高标准建设茶园的基础上,有机融入六堡茶文化展示体验、科普教育、茶园体育运动、休闲观光等文化、休闲、旅游项目,实现多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茶产业新业态,有效拓宽长洲区茶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来源:梧州日报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从“中茶龙冠”看如何建设管理生态低碳茶园

茶叶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和传统文化符号,其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尤为重要。作为龙井茶行业的领军企业,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合资的国有制企业——杭州龙冠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茶龙冠)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在公司淳安千岛湖和杭州西湖基地分别开展了生态低碳茶园建设实践。

公司在西湖风景名胜区自主管理20多hm²西湖龙井生产示范茶园和5000多m²加工示范茶厂;在淳安千岛湖有20多hm²自有茶园,并辐射周边300多hm²茶园基地。生态低碳茶园的认证,为龙井茶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相互融合和促进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对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本期梳理总结了中茶龙冠在茶园施肥、修剪、绿色防控和茶叶加工等方面探索建立生态低碳茶管理体系的经验做法,并简要分析建设成效,以期为茶叶生产的绿色转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生态低碳茶园建设方案

依据相关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公司《生态低碳茶园建设方案》。主要控制技术指标如下:生态用地面积不小于总面积的10%;茶园四周或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区域用于植树造林,主要道路、沟渠两边种植行道树,每公顷50棵以上;施用氮肥(折合纯氮)总量控制在225 kg/hm²以下,并有不少于30%来自有机肥;钾肥用量(折合 K₂O)控制在45 kg/hm²以下;磷肥用量(折合P₂O₅)控制在45 kg/hm²以下。使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年化学防治次数不超过2次。旨在通过生态低碳茶园建设,提高茶叶产量,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提高茶叶品质,促进茶业提质增效发展和茶农持续增收,助力国家“双碳”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

二、建立生态低碳茶园管理标准体系

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中茶龙冠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技术力量,测定茶园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根据土壤中磷含量,调整磷肥的施用量,龙冠自有茶园每年施用复合肥1轮次,由原有氮磷钾(15∶15∶15)复合肥调整为现在的氮磷钾(20∶5∶20)复合肥,减少磷肥施用比例,在满足茶树正常生长的同时,减少茶树秋季的开花结果。茶园每年施用复合肥的时间在4月中下旬,春茶季结束茶树修剪后立即进行施肥,满足茶树枝条复壮的养分需求,按照600 kg/hm²的标准开沟施肥,开沟深度15~20 cm。针对性施用肥料,可以减少不合理的施肥行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保护环境的同时还提高了茶叶品质。

2. 有机肥代替技术

有机肥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促进茶树根系吸收养分,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中茶龙冠茶园基地多年来一直坚持施用有机肥(菜籽饼肥),为保证菜籽饼的质量,会对每批次的菜籽饼进行送检。经过多年的检测结果对比,菜籽饼肥有机质含量可达到60%~70%,高于普通腐熟类有机肥(有机质含量30%~40%)。

茶园基地每年10月中上旬开始施用有机肥,按照4 500 kg/hm²的标准开沟施肥,开沟深度30 cm以上。除了有机肥种类和施肥质量,科学规划施肥的时间节点也非常重要。以杭州地区为列,10月,茶树地上部分生长停止,地下部分根系生长开始,如提早施肥会造成茶芽萌发,侧枝生长,直接影响来年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浪费养分;如果延迟到10月以后施肥,则不能及时为茶树根系生长提供养分,减少养分积累。中茶龙冠一直坚持严控有机肥品质,严守施肥节点,这是保持茶树生长旺盛,茶叶品质高、产量稳定的主要原因。中茶龙冠在自有茶园坚持使用有机肥的同时,还积极推广和带动周边农户和合作基地,逐步提高有机肥的施用比例,甚至用有机肥取代化肥。

3. 创新茶树生态栽培管理技术

针对中茶龙冠茶园基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探索和建立了整套适合本地区龙井茶园的生态栽培管理模式,总结归纳了龙井茶最适宜的修剪模式和时间节点。茶树修剪优化方案解决了影响茶叶品质和产量的秋季开花和分枝问题,同时减少了病虫害发生,修剪枝条回田也减少了草害,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茶园整体效益提高15%左右。中茶龙冠茶园基地属于成龄茶园,每年修剪2~3次。

第一次修剪,4月中下旬,重修剪,离地40~60 cm,采用机器和人工协同进行。第一次修剪要在茶季结束后立即进行,重修剪主要作用是复壮枝条,粗壮的生产枝条是第二年鲜叶品质的保证。修剪后及时补充养分,并对茶园进行深翻,深度在30 cm以上。茶树枝条还田处理,腐熟后为茶树提供养分,还可以达到疏松土壤、提高土壤的透气性、提高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减少虫卵等综合效果。

第二次修剪,7月中下旬,轻修剪,离地70~80 cm,采用机器和人工协同进行。主要目的是增加枝条密度,控制第二年的采摘高度,足够的枝条密度是产量的保障,适合的采摘高度是鲜叶采摘效率的保证。本次修剪应避开高温干旱时期,在高温来临之前完成修剪。修剪作业,安排早晚进行,中午高温期间不得作业。

第三次修剪,11月初,打顶修剪,修剪对象为部分龙井43茶园和中茶108茶园,控制嫩梢长度(木质化部分)在5 cm左右。主要目的是保证枝条顺利越冬,把低温霜冻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促进第二年茶芽萌发早,发芽匀齐。

4. 集成茶园绿色防控技术

公司还设立了陈宗懋院士专家团队服务站——绿色防控示范基地,通过系统研究茶园中主要害虫和优势天敌昆虫现状,引进绿色防控技术设备,达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茶园绿色防控效果,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环境友好型可降解诱虫色板,防治茶小绿叶蝉、茶园粉虱等害虫,在有效诱捕害虫的同时,可降低对益虫的误杀,提高益虫的种群数量;可降解,对环境无污染。天敌友好型LED杀虫灯,防治鳞翅目害虫,以尺蠖、茶毛虫等成虫为主,安装简单,使用年限长,每盏灯可以使用5~8年,可以达到诱杀害虫保护益虫的效果,对于生态环境系统的恢复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茶树害虫性诱捕器,防治尺蠖、茶毛虫等成虫,作业简单,诱捕效果好。

5. 现代化防灾减灾技术

中茶龙冠引入现代化的防灾减灾设备,转变传统农业“靠天吃饭”局面。杭州西湖基地首次引进茶园防霜风扇,而后推广到千岛湖茶园基地,相较传统的茶园防冻技术具有显著效果,扣除购买和使用成本,每台茶园防霜风扇系统平均每年可减灾增收3万元/hm²左右。在杭州基地示范茶园建设现代化的茶园微喷系统,根据环境温湿度和天气情况,自动控制微喷系统的运行,大大降低管理成本和人员成本;夏季高温干旱时,同区域茶园抗旱用水可以节约20%以上。

6. 生态低碳茶加工技术

为了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引进先进设备,在整个生产环节,使用清洁电力能源,降低能耗。在摊青环节建立智能温控系统,保证摊青质量的同时,减少能源的消耗;在茶叶炒制环节,以千岛湖加工车间为试点,开发电炒锅智能温控显示系统,辅助炒茶师傅控制茶叶的炒制过程和时间,不但有效提高茶叶品质和炒制效率,同时更好地控制能源的消耗。

为提高茶叶加工效率,优化解决纯手工龙井茶加工效率低,纯机器加工品质低的突出矛盾,中茶龙冠根据多年的生产经验,提出并制定杭州地方标准《龙井茶机械手工组合操作规程》(DB 3301/T1085—2017)。应用该规程,在保证龙井茶加工品质的同时,提高加工效率30%以上。茶叶加工过程是茶叶生产过程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占比最大的一个环节,生态低碳加工技术在保证茶叶品质的同时,将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降至最低,实现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低碳茶园智慧管理平台建设

中茶龙冠将传统的茶园农艺管理措施与物联网技术结合,搭建了生态低碳茶园智慧管理平台,从茶园的管理与区域划分、物联设备的可视化展示、飞防公司的统一管理、无人机工作智能监管、数据分析可视化、数据对接规范和标准化等方面,有效提升茶园的整体管理、智能监管、安全防控、数据分析水平。

通过系统进行气象因子、土壤墒情、养分和虫情测报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并将监测数据上传到后台进行统计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茶园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方案,实现茶园精准防治、节本增效和生态低碳目标。生态低碳茶园智慧管理需从茶树种植源头抓起,收集生长数据、采收数据、质检情况、加工包装情况等,通过农产品追溯系统进行整合,最终通过二维码将追溯信息展示给消费者,从而实现管理的信息化,确保区域茶叶品质可追溯,并提升中茶龙冠的品牌形象和价值。

四、建设生态低碳茶园能取得什么成效?

1. 经济效益

通过全面系统应用绿色低碳生产技术,降低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提高茶叶产品的品质和安全,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认可和销售收益。此外,建设生态低碳茶园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提升了茶叶种植效率,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收入,实现单产增收15%以上。通过生态低碳茶认证,成功打造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生态低碳茶品牌,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同时,参与生态低碳茶认证也促进了企业的管理、技术创新和品牌形象的提升,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 生态效益

通过生态低碳茶园建设,茶园年CO₂固定量为6.4 t/hm²,茶园周边植树种草等固碳措施可实现年CO₂固定量约为2.5 t/hm²。因此,茶园生态系统每年CO₂固定量达到8.9 t/hm²,进而实现茶园生态系统固碳减排的生态效益。生态低碳茶园建设因避免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从而防止土壤板结、盐碱化等问题的发生,维护土壤的健康状态。生态低碳茶园的生态系统为各种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从而促进生物多样性,这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态,减少因某种生物数量过多或过少而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的负面影响。

3. 可持续发展效益

通过茶园绿色防控措施的持续实施,茶园害虫的防治从传统的化学药物防治转变为生态防治,有效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益虫的种群数量正在逐步回升,生态环境正日益优化。龙冠茶园2年内未发生茶园虫害大爆发。中茶龙冠生态低碳茶园的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化学农药投入成本下降30%。人工作业频次由4次/年降为2次/年,人工成本下降35%。加工能源消耗降低8%以上,最终茶叶生产成本降低10%左右,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中茶龙冠在茶行业的竞争力。

五、未来工作重点

1. 继续完善生态低碳茶园标准体系建设

中茶龙冠将不断完善生态低碳茶园的标准体系建设,针对不同的地理、气候和土壤条件,以及不同类型的茶园,制定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更适合龙冠茶园基地的生态低碳茶园标准,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

2. 不断提升新技术和新设备在生态低碳茶园中的应用水平

公司借助陈宗懋院士专家团队服务站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科技服务平台,不断提升新技术和新设备在生态低碳茶园中的应用水平,不断创新茶园管理技术和茶园绿色防控水平,不断提升生态低碳茶园的建设水平。

3. 加快生态低碳茶园技术示范与推广

公司将不断打造生态低碳茶产品,通过培训、视频、图片等宣传生态低碳生产意识和消费意识,推动茶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打造高标准示范园,并发挥示范作用,以淳安千岛湖20 hm²自有基地茶园为中心,辐射周边300多hm²茶园基地。建设高标准的生态低碳茶园技术示范园,辐射周边茶园,引导周边茶农参观学习,提高茶叶生产效率和茶叶品质,推进生态低碳茶园理念的快速普及。

本文节选自《中国茶叶》2023年第7期,P9-14,《生态低碳茶园建设管理体系探索实践——以杭州龙冠实业有限公司生态低碳茶园建设实践为例》,作者:赵玉宝,孙业良*,胡强*,高红兵,倪生峰。

来源:中国茶叶加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丘陵地区标准化茶园建设浅见

宜宾市翠屏区是典型的丘陵地区,随着我国粮食功能保护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茶产业发展用地严重受限,利用丘陵地区的大量宜茶荒山和残次林地建设标准化茶园,是解决茶林、粮经用地矛盾的有效途径。

协调解决茶林用地冲突

在不占用生态林、退耕还林地和成片林地的基础上,对零星树木砍伐前办理好砍伐手续,做到依法砍伐,将荒山改造后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使荒山变金山银山,增加农民收入、增加绿化面积、提高林地利用率。

科学选择园地

根据宜宾市近10年利用坡地建设茶园的经验,在坡度45°以下、土层深度50 cm以上的坡地均可进行坡改梯建设茶园。这样既能扩大茶园建设的用地空间,又能提高宜茶荒山和残次林地的利用率,为茶园建设提供大量可利用土地。

按标准建设茶园

1. 等高等宽建设台面

坡地改造标准化茶园应按照环山水平等高建设,在台面处理上尽量做到等宽或相对等宽。

2. 台面宽度适度

为了方便园地改造时宜机作业和建成后茶园机械化作业,台面宽度尽量为2 m或2 m的倍数。

3. 控制梯台高度

为了保证茶园建成后更加美观,使茶园建设景观化,为以后茶旅融合发展奠定基础,梯台高

度控制在1.8 m以内并同坡面等高。

4. 做好固坡护坡

为了防止水土流失,要做到背沟与排水沟的联接,防止因排水不畅造成梯台垮塌,对部分高

填方的地方可用木桩或竹桩进行护坡,建成后短期采用遮阳网覆盖护坡,长期采用在坡壁种草进行固坡。

控制种植密度

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宜宾市茶园每公顷栽45000~52500株较为合理,既能保证茶园前期产量,又为后期机械化作业和病虫害防控奠定基础。具体定植方式采用2 m厢面双行单株种植,小行距40 cm,株距20 cm。

把好茶苗定植和栽后管理技术关

在茶苗定植时,一是掌握好栽种深度,防止过深或过浅,以土壤盖过根颈为宜,栽植时一定要将土碾细压实;二是栽好后必须灌足定根水,使茶树根系与土壤良好接触,利于根系生长;三是在定植时采用地膜覆盖,以保持土壤水分,防止杂草生长,提高地温促进茶树根系生长。

茶苗栽植完成后的重点工作是防止土壤失水导致茶苗死亡。一是冬季定植后至第二年4月底主要任务是根据天气抗旱保苗,到5月初茶树新根生长后可以配施 3%~5%尿素或沼液;二是在定植第一年应根据杂草长势适时适度除草。既要防止杂草生长旺盛出现草害,又需防止过度除草损伤茶苗根系导致死苗。茶园杂草只要不影响茶树生长可以不除,防止除草时损伤茶树根系,茶园内有一定数量的杂草还可为茶树提供遮阳,防止茶苗因太阳曝晒失水死亡。

配套种植生态林

茶园建设完成后,为了提高植物多样性,防控病虫害和保护生态环境,增加茶园综合效益,可在茶园内按行距6 m、株距6 m配套种植乔木型生态树,即“茶+林”模式,布局上可采用在茶园间作林木树种或采用2~3行茶树1行林木的套作模式,树种的选择要考虑茶林共生、生长互促,也可以结合茶旅游,选择如“茶+桂花树”“茶+银杏树”等,也可以在保证茶园用药安全前提下间(套)作李、梨等经济作物,既解决了茶林用地矛盾冲突,又能提高茶园绿色防控病虫害效果,还能增加茶园综合收益。

(具体内容详见《中国茶叶》2020年第12期,P62-63,78,《丘陵地区标准化茶园建设浅见》,作者:罗清

作者简介

罗清,宜宾农校茶叶专业毕业,就职于宜宾市翠屏区农业农村局茶叶站,历任工作员、副站长、站长,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茶叶生产技术指导工作,特别专长于丘陵地区标准化建设、茶树栽培管理、茶园病虫害防治方面等方面。

来源:中国茶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3,638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9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