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山新秩序:产权时代的小树茶园建设逻辑

杨子笠

戏说则道曼松商标维权的“真实意图”

曼松品牌的本质是公共品牌,能最终给曼松公共品牌定性的其实是政府。企业维权,只能局部打假,部分垄断,要具备权威维权与完全垄断,肯定要搞公共品牌。则道维权事件,只是则道想主导曼松公共品牌游戏规则的筹码而已,表面上是曼松茶农躺着中枪,其实将来很有可能在政府引导下以“则道+曼松茶农”为基础,打造曼松公共品牌,并成立类似西湖龙井管理协会之类的组织,进行公共品牌统一管理,搞全国打假维权。其他茶企也可以做曼松茶,但必须向垄断起来的合法渠道购买高价原料……

所以我们没必要担心曼松茶农的前途,要担心的是你不是则道,也不是曼松茶农……

曼松贡茶,跟古树没必然联系,小树为什么不能是曼松贡茶?既有小树的巨大数量,又能垄断,我只能说则道与曼松茶农在开普洱茶银行。

当然要做到这些,难度很大,本文谈的是一种理想状态。

声明一点,则道维权的真实意图,只有则道自己清楚,我作为吃瓜群众做个猜想而已,所以是戏说!

茶山产权的里程碑事件?

下面要谈,则道曼松商标维权事件与中国茶业的产权时代。

商标之争的背后,其实是产权之争,则道曼松事件要放在中国产权意识勃兴之大时代背景来看,在“保护产权,共谋发展”的新型治理结构下,中国茶业将进入产权时代。许多茶企不敢重金布局上游茶山,其实是困绕于两个问题,一是产权问题不清晰,二是投资回报问题。如果这两个问题能有效解决,相信许多茶企、茶农与茶商,不再是仅仅割古树茶的存量韭菜,更愿意投身山头小树茶园之增量市场建设

许多人认为则道维权扩大打击范围,吃相难看,连曼松茶农也躺着中枪,而小树茶卖高价是忽悠人的不厚道行为。我们可以站在道义高度指责则道,但我们要清楚的是,则道在曼松投了那么多钱,熬了那么长时间,做了褒贬不一的许多事,其维权后面有产权的合理要求在支撑。也许则道的诉求有点过份,让整个行业不舒服,但我们可以建立多方博弈的游戏规则,通过多轮博弈谈判建立曼松公共品牌产权共享格局,并形成契约,从而让曼松事件成为云南茶山产权建设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做大优质小树茶的增量是王道

第二说下曼松小树问题。一说古茶山,好像做古树才是王道。古茶山哪有那么多古树,古茶园是几世同堂好不好,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一两百年,几百年,不同年龄段的茶树都有,才是古茶园。古茶园的古树都不多,何况不是古茶园,由此可见古茶树之稀少。大家上古茶山,都做古树,也就意味着云南茶产业被古树茶绑架,假古树茶满天飞。许多人指责港台茶商卖假老茶,但整个行业都在卖天量古树茶又怎么说?

老班章、冰岛、曼松的小树茶上千元,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一公斤,其实也是茶山的标志性事件,好茶贵茶不唯古树,小树也存在价值与价格的上升通道。以后越来越多的人会自豪地说,我卖的就是小树,几千元一公斤,你爱买不买,就这个价。

这说的是一线名山小树,二三线可以少点,一百多,几百元,上千元,溢价空间其实也是蛮大的。

新时期茶山开发最大的红利:古树茶园的溢出效应

有了“高山生态小树茶,尤其是一二线名山小树茶,也有高附加值”这个认知基础,就可以谈投入产出问题。

我将用发展经济学的“虹吸现象”与“溢出效应”来谈茶山开发的核心逻辑。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比如广东会对周边省份产生虹吸现象,“东南西北中,南下到广东”就是2008年之前虹吸现象的写照。各种资源要素向珠三角汇聚,造成了“中部塌陷”现象,湖南、湖北、河南、江西诸省被广东抽空,何谈发展。2008年以降,虹吸饱满的珠三角产业开始向外部大规模转移,这就是溢出效益,中部诸省为什么这些年发展快,其实享受了溢出效益之巨大红利。

设若,古树茶是珠三角,高山生态小树茶是中部诸省,先虹吸再溢出,2018可否定为优质小树茶享受溢出效应的元年?高品质小树茶被溢价了,何必要一定冒充古树茶呢?搞高山小树茶园建设其实挺好的!

我没说则道对,我谈的是多方博弈与产权治理,诸君千万别会错意!

文/白马非马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