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江西省出什么茶

找到约56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十八世纪畅销海外的Bohea到底是什么茶?

十八世纪由中国福建远销海外的武夷茶的英文名为Bohea,但在英语世界里,它明显是个外来词。即使是在18世纪进口和消费中国茶叶最多的英国,很多英国人至今也并不知道Bohea到底指的是什么。

 

Bohea一般解释为闽南语“武夷”的发音的音译。因为那时中国出口欧洲的茶叶大多为红茶,因此一般翻译为武夷红茶。然而笔者通过将英文文献中对Bohea的描述结合中国茶叶加工技术的发展史进行分析,佐以武夷山当地茶农的口述和实地田野考察,发现要弄明白17-19世纪中国畅销海外的Bohea到底是什么茶远非一句“红茶”那么简单。

 

18世纪的茶叶罐,  英格兰斯塔福德郡

 

Bohea是闽南语“武夷”一词的发音。其实仅仅是这个发音就有些不同寻常的意思:因为武夷山在闽北,位于福建省与江西省的交界处,而这个流传于全世界的发音却是闽南人贡献的。这其实也反应了当时闽南商人大量涌入武夷山区贩茶的影响。

 

武夷山一直以来就并非一个封闭的社区,今天当地人依然说三种方言:一是当地的“武夷山话”;一是住在桐木自然保护区靠近江西界的人很自然说的是江西(铅山)话;一是至今当地不少闽南移民的后代依然讲闽南语。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政府收复台湾之后解除了海禁政策,厦门成为了当时对外国人开放的四个港口之一。外国商人由此从厦门收购茶叶并转运到西方,自然也就拣了厦门当地话(闽南语)把“武夷”茶叫做Bohea

 

 

Bohea为“武夷”的音译是清楚明白的,然而结合中国茶叶加工技术的发展以及武夷山当地的制茶史,Bohea在某一个时期具体指的是乌龙茶、红茶还是华茶的统称却是值得推敲的—这就好比一个“能指”和“所指”的关系。

 

现在人们如果看到1719世纪的一些关于茶叶贸易的资料、广告或者招贴画,比如荷兰东印度公司(VOC)与英国东印度公司(BEIC)的一些进货清单,或是敦伦一些茶叶广告中频繁出现的Bohea一词,大概都会疑惑当时如此受到欧洲人欢迎的Bohea到底是什么茶?

 

 

当然,一般对华茶历史略有了解的人都会认为这是指的红茶无疑,谁都知道英国人最喜欢喝红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红茶进入英国前,英国人最开始向中国进口的其实是绿茶。苏格兰医师Thomas Short 曾记载到“Bohea到达欧洲以后,逐渐将绿茶取而代之。”吴觉农在《茶经述评》中解释Bohea为中国福建武夷山所产的茶,通常用于最好的中国红茶(China Black Tea),以后用于较次的中国红茶,现在用于含梗的粗老爪哇(Java Tea),在十八世纪,此名也用于茶叶饮料。可见,Bohea的内涵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空转换也随之改变。

 

18世纪英国茶叶罐

 

Bohea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方世界是在1696年出版的John Ovington的作品《苏兰特航行记》(Voyage to Surat)中。Ovington 是受雇于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苏兰特的一名传教士,在这本书中他把茶叶分为三类:Bing(瓜片), Singlo(松萝)和Bohea(武夷)。前两种都是绿茶,只有Bohea他形容需要超乎寻常的烘烤(roast),这使得茶叶呈现黑色,并且浸泡出来的茶汤呈红色。

 

18世纪早期,BoheaSinglo(松萝)Imperial(大珠茶)为英国主要向中国进口的三大茶类之一,Samuel Johnson在他的词典中将Bohea定义为“一种特别的茶,比绿茶有更深的颜色和更涩的口味”。当这种武夷茶到达欧洲和美洲时,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负责人很快就发现其比绿茶更具有的优越性——更持久耐泡。松萝茶和瓜片茶只能泡来喝,而武夷茶强烈的芬芳却相当持久,可以反复加热甚至煮来喝。

 

在这茶叶消费仍然较为奢侈的18世纪早期而言,无疑是很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因此,Bohea最早进入欧洲时是产自武夷山的一种发酵程度较高的高级茶叶,售价较一般茶叶更高。

 

John Ovington's Tea Essay

 

海外市场对Bohea的热捧,使得中国国内其他茶产区纷纷效法武夷山生产红茶且冒充Bohea。由于一些小的经营商和顾客们缺乏经验的劣势,难以辨别茶叶的质量优劣,伦敦的一些茶叶批发商就以较低价格购进其他地方生产的一般红茶冒充Bohea。因此Bohea后来在欧洲市场逐渐变得鱼龙混杂,其内涵逐步扩大为所有的发酵红茶,甚至在18世纪中期以后成为华茶的统称。

 

而在美国消费市场,Bohea泛指一种卷曲的来自中国的散茶,通常由橙香白毫(orange pekoe)、白毫( pekoe)和小种(souchong)等几种红茶拼配而成,这种拼配红茶在美国殖民地大受欢迎,以至于Bohea一词在美国也逐渐演变为茶及茶饮的俗称。

 

油画《两位女士与军官》,1715年,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

 

如果仅从西方文献来看,Bohea一开始指的是红茶似乎是较明显的,然而这却忽略了武夷山当地的制茶发展史。今天的武夷山兼有“世界红茶的发源地”以及“乌龙茶的发源地”双重桂冠,相应的“武夷茶”也包括两种茶:一是产于武夷山上游桐木自然保护区的正山小种红茶(Lapsang Souchong),一是产于九曲溪下游风景名胜区内的武夷岩茶(Wuyi Rock Tea)。

 

并且由于红茶与岩茶干茶外形都呈现乌黑,泡出来的茶汤都呈现红色,甚至连加工方式都差不多,因此其实从文献记载很难判断究竟是岩茶还是红茶。因此,也有一些西方学者,比如Markman Ellis就在《茶叶帝国》一书中提到最早到达欧洲的Bohea应该是乌龙茶。

 

content

 

今天,Bohea一词几乎只有在涉及到17-19世纪的茶叶贸易的资料和一些古董茶叶罐上才会看到。当人们在英语世界中提到武夷红茶时,Lapsang Souchong逐渐取代Bohea成为正山小种的英文名。但是与Bohea略有不同的是,Lapsang Souchong特别强调了正山小种用松木熏烤的烟熏味。关于Souchong是“小种”的粤语音译这一点,目前并没有太多争议,争议在于“正山”是如何成为Lapsang的,因为二者在发音上实在相距甚远。一种说法为Lapsang源于福州话的音译。从1853年开始,武夷红茶通过福州港运至欧洲。

 

在福州方言中,“松”发Le的音,以松材熏焙过则发LeXun的音,LapsangLeXun的谐音,按照字面翻译过来应为松烟熏过的小种茶。“小种”一词在不同语境中也有不同所指,比如在印度和锡兰的茶叶采摘标准分级体系中,小种(Souchong)指的是芽头之下次于“白毫”(Pekoe)的采摘等级,而Bohea则是最次的接近茶梗的粗老叶。

 

“小种”在作为红茶的一种品种时首次被记载是在《清代通史》中:“明末崇祯十三年(1640),红茶(有工夫茶、武夷茶、小种茶、白毫等)始由荷兰转至英国。”但历史文献中未见有“正山小种”连在一起的记载。

 

现在大家普遍接受将“正山”界定为一个地域范围,当地政府特别强调以桐木自然保护区内为“正山”,以区别于周边地区所产的“外山茶”。但略微讽刺的是,整个武夷山区或者桐木,历史上并没有一个叫做“正山”的地方,或者与Lapsang发音谐音的地方。这一概念是直到2010年,正山小种才通过注册地理标志商标界定了一个官方的“正山”范围。

 

 大约制造于1760-1770之间的茶叶罐,  英格兰斯塔福德郡

 

正山小种关键性的“烟熏”工艺出现在武夷山地区是较为晚近的。当地广泛流传的关于正山小种来历的传说中将其背景年代设定在明代,这大概是受到《清代通史》记载的影响。然而就笔者在武夷山桐木地区的田野考察来看,桐木现存的最早的青楼(红茶烟熏工艺必需的茶叶加工车间)并没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另据以前星村国营茶厂的某老员工声称,在民国之前武夷山都没有红茶的烟熏工艺。

 

事实上,今天为大家所熟知的按照茶叶发酵程度分类的六大茶类分类法是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才逐渐确立的,18世纪的中国茶叶分类仅有绿茶与红茶两大类:不发酵的为绿茶,发酵的为红茶。武夷山当地具有多年制茶经验的茶师更倾向于认为,在当时加工出口欧洲的茶叶时,工艺上并没有乌龙茶和红茶的区分,只有发酵上的轻重之别。

 

乌龙茶

 

因为红茶和乌龙茶无论是从加工工艺(揉捻+烟熏/炭焙)、外形色泽和汤色都极为相似,直到今天国内的一些消费者依然分不清楚。可以肯定的是当时出口国外的Bohea相对于不发酵的绿茶是一种新发明的发酵茶,有的发酵得轻一些的接近乌龙茶,发酵程度重一些的更接近红茶。

 

当地的制茶工人后来又在稳定发酵程度的技术上不断摸索,逐渐发展出了红茶和乌龙茶两套制茶体系。而随着红茶烟熏工艺逐渐固定下来,Lapsang Souchong也逐渐取代了Bohea成为武夷红茶在国际市场上的英译名。

  

作者:肖坤冰,文化人类学博士,茶文化研究者

几百年前,你的家乡喝什么茶?

明 丁云鹏 玉川煮茶图轴(局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茶叶的国家。

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药用,到春秋以来茗粥、茗菜的羹饮、食用,直到唐代,茶之为饮蔚然成风,“天下益知饮茶矣”……数千年来,我们在茶的培育、采制、品饮、应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关于贡茶文化最早的文字记载,则是晋代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灭商后,巴蜀部落以“香茗”纳贡。至唐代,贡茶制度最终形成,自此历代相沿。全国各地的优质茶叶通过严苛筛选,精心加工制成贡茶,是历代茶叶最高水平的代表。

清代是中国古代贡茶文化发展的顶峰。古籍资料、清宫记档及故宫院藏的四百余件茶文物,让我们能够一览千百年来茶叶产区、品类变化,遍寻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地方名茶。

由北向南,沿着这份故宫“茶地图”

看看你的家乡喝的是什么茶?

安 徽

徽茶名目繁多,所载有开火茶、苦茶、雀舌、莲心、金芽、北源茶、紫霞茶、翠云茶、雅山茶、片茶、仙芝、嫩蕊、金地茶、茗地源茶、仙人掌茶,以及梅花片、兰花头、松萝茶等。产地中,又以明代即开始贡茶的六安州最为著名。

清 银针茶

产地:原安徽六安州及所属霍山县

(今安徽省六安市及所辖霍山县)

清 梅片贡茶

产地:原安徽六安州及所属霍山县

(今安徽省六安市及所辖霍山县)

乾隆四十一年(1776)纂修的《霍山县志》中载,“本山货属,以茶为冠。其品之最上者,曰银针,次曰雀舌,又次曰梅花片。”

银针取枝顶一枪,雀舌取枝顶二叶微展者,梅花片则是选择最嫩的茶叶。这几类茶叶一直是重要的贡茶品类。

江 苏

江苏自古就是产茶大省。常州府的阳羡茶,苏州府的虎丘山、洞庭山茶,扬州府的蜀冈茶,江宁府的天阙山茶,松江府的兰笋山茶,都是茶中精品。

清 阳羡茶

产地:原江苏常州府宜兴县或荆溪县

(今江苏省宜兴市)

“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阳羡茶于唐代即已充贡,极见推重,当为苏茶第一。明代许次纾《茶疏》称,“江南之茶,唐人首称阳羡,宋人最重建州。于今贡茶,两地独多。”

清 碧螺春

产地:原江苏苏州府洞庭东山碧螺峰

(今江苏省苏州市区)

碧螺春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传统名茶。根据清代王应奎《柳南续笔》记载,碧螺春茶原以吴中方言俗称“吓杀人香”,康熙帝巡幸太湖时“以其名不雅,题之曰碧螺春”。

浙 江

浙江,是中国茶文化中又一不可或缺的地标。茶圣陆羽曾长期居于湖州苕溪,在此完成著作《茶经》,传世不朽。

浙江自古为茶叶大省,佳品极多,享有盛誉。除名满天下的紫笋、龙井外,更有《茶史》中所言,“如天台之雁荡,括苍之大盘,东旸之金华,绍兴之日铸,钱塘之天竺、灵隐,临安之径山、天目,皆表表有名。”

浙江贡茶盛于唐朝。《茶经》云,“浙西以顾渚茶为上。唐时充贡,岁清明日抵京。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故称紫笋。”到了清代,龙井茶则异军突起,后来居上。

清 龙井茶

产地:原浙江杭州府钱塘县

(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龙井茶,是我国著名的茶叶品类之一。闻名遐迩的“雨前龙井”,于谷雨前采摘制作,其味无穷。清代每年都会有大量的龙井茶进入宫廷,乾隆帝也有数十首关于龙井茶的诗歌存世。

除龙井外,清宫旧藏还可见灵山茗茶、人参茶膏等品种。产自浙江的黄茶,还是清宫制作奶茶的主要原料之一。《大清会典》记载,康熙时期,浙江布政司每年进贡黄茶达一百二十篓。

江 西

江西地处华东南地区,土气适宜,产茶之地甚多。明代江西产茶之地至少有南昌、饶州、南康、九江、吉安五府,清代贡茶产区更是有十府一州之多。

安远茶

产地:原江西赣州府安远县

(今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

安远县贡茶始于雍正年间。据《安远县志》记载,安远主要的产茶区域为古亨山和九龙嶂。九龙嶂“山巅云雾蒸腾,观其聚散,以验晴雨……梵剎清幽。晒禾坪数亩地,雨液露膏,滋润独厚”。环境条件优异,才能产此好茶。

福 建

福建茶叶向为世人所重,而建宁茶甚至名甲天下。上文中,在《茶疏》记载里与江苏阳羡茶齐名的“建州茶”即产于此。清代刘源长《茶史》也称,“历代贡茶,皆以建宁为上……福茶固甲于天下也。”

清 武夷茶

产地:福建武夷山

(今福建省武夷山地区)

武夷茶出建宁府崇安县,亦属建州茶系列。在清代,有多种武夷茶入贡,包括武夷茶、小种花香、岩顶花香茶、天柱花香茶、工夫花香茶、莲心茶、莲心尖茶、松萝茶等。

清《福建通志》记载,“茶:七县皆出,而龙凤、武夷二山所出者尤号绝品。”

清 岩顶花香茶

产地:福建武夷山

(今福建省武夷山地区)

岩顶花香之所以称“岩顶”,是由于武夷山山顶土质稀少。

清乾隆 三味茶

产地:福建武夷山区

(今福建省武夷山地区)

中国古代茶书典籍中,茶之“三味”曾多次被提及,且三味的概念并不尽相同。这罐三味茶于乾隆六十年来到紫禁城,据考证应产自武夷山区。

从黄签上的文字可以看到,此罐的三味是指“酸、涩、甜”。

清 乌龙茶

产地:福建武夷山

(今福建省武夷山地区)

这盒名为“宝国乌龙”的贡茶,由广东地区的商号“绿华轩”采购自福建武夷山地区,再辗转来到清宫。

茶叶盒上的广告写道,“本号自到武彝选办名岩奇种……贵客赐顾,请认招牌为记,铺在粤东省城太平门外十三行,北向开张。”

陕 西

陕西产茶历史较晚。按《陕西通志》,“宣和元年,邠州通判张益谦奏:陕西非产茶地。”可见至少在宋代,陕西尚不产茶。到了清代,陕西全省贡茶之府州,也唯有兴安及汉中二府。

清 吉利茶

产地:原陕西同州府大荔县

(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

吉利茶又叫做“蒺藜茶”,为陕西重要的贡茶品类。这种茶实际原料应为蒺藜,取其谐音美好而命名,为非茶之茶。有资料显示,吉利茶是用蒺藜果实晒干微炒制成的。

湖 北

在清代,湖北茶叶产地分布较为广泛,全省十府皆有州县产茶。其中,又以武昌府通山县最为著名,有坡山凤髓、桃花绝品、仙人掌茶等名茶。

清 通山茶

产地:原湖北武昌府通山县

(今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

通山茶为湖北传统贡茶。根据《通山县志》记载,当地茶“有红黑二品,随人自为。”

湖 南

湖南产茶历史较早,且五代时即有贡茶记载,岁贡额量已达二十五万斤。宋代以后课额更多,按《宋史·食货志》载,“总为岁课荆湖二百四十七万余斤”。

湘茶产地分布也十分广泛,《本草纲目》中提到“楚之茶,则有……湖南之白露、长沙之铁色、岳州之巴陵、辰州之溆浦、湖南之宝庆、茶陵”;清代时,全省九府四州皆有产出。

清 花卷茶

产地:原湖南长沙府安化县

(今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

“花卷茶”为安化黑茶一类,始于道光,因使用篾篓包装外表呈花格装而得名。起初,人们做成这种树形紧压茶是为了方便运输,后来倒逐渐形成了品牌。

这份花卷茶外表形似树干,非常紧实。前人曾在上面贴有“树形普洱共两块每块重十斤”的字样,经研究,此茶为安化黑茶而非普洱茶,因此名称改为“花卷茶”。

四 川

四川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产茶、贡茶区域之一。唐代的蜀州、邛州、雅州、绵州等地,都是当时著名的贡茶产区;到了清代,四川贡茶有了仙茶、陪茶、菱角湾茶、春茗茶、观音茶、名山茶、青城芽茶、砖茶、锅焙茶等众多品种。

此外,清代四川产茶量极高,茶叶贸易也十分发达,其中尤以川藏茶马贸易最为著名。

清 仙茶

产地:四川雅州府名山县蒙顶上清峰甘露井侧

(今属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

光绪时名山县令赵懿在《蒙顶茶说》中写道,“名山之茶美于蒙,蒙顶又美之,上清峰茶园七株又美之。世传甘露慧禅师手所植也。”

关于仙茶的外观及味道,赵懿详细描述为“其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

清 菱角湾茶

产地:原四川雅州府名山县蒙顶山菱角峰

(今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

清 蒙山茶

产地:原四川雅州府名山县蒙顶上清峰

(今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

值得一提的是,与四川蒙山茶同为贡茶的,还有产自山东的“蒙茶”。据《茶疏》中所记,蒙茶“来自山东者,乃蒙阴山石苔,全无茶气,但微甜耳。”山东同样是清代贡茶省份之一,据资料记载,所出品类以蒙茶为主。

贵 州

贵州茶种类繁多,据记载,大致有石阡茶、湄潭眉尖茶、东山茶、坡柳茶、珠兰茶、安顺茶、高树茶、晏茶、丛茶、毛尖、苦茶、老鹰茶、苦丁茶、女儿茶、甜茶等品类名目。

贵州茶叶品质上佳。据《贵州通志》记载,“诸处产茶,色味颇佳”,其中“贵定云雾山产最有名。惜产量太少,得之极不易”,而安顺茶“香味尤盛,滇商往往来购去,改充普洱饼茶。”

清 贵定芽茶

产地:原贵州贵阳府贵定县

(今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

在清代,贵定芽茶和龙里芽茶也是当地主要的贡茶品类。这罐贵定芽茶重十五两,属于炒青类绿茶。

云 南

梳理名茶种类,不得不提云南普洱。按古籍记载,其实早在唐代,西蕃人即已饮用普洱茶,只是由于地理悬隔,宋代之前普洱茶尚不为中原所知。

普洱茶主要产区为六茶山。清代阮福在《普洱茶记》中记载,具体的普洱贡茶品类有八色,即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有瓶盛芽茶、蕊茶,匣盛茶膏。

清 最大型普洱茶团

产地:原云南普洱府思茅厅六茶山

(今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

清 普洱蕊茶

产地:原云南普洱府思茅厅六茶山

(今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

中国茶叶名称中,名为“蕊茶”“芽茶”的茶品有很多,多指细嫩的茶芽或茶叶。经过比对,可以认定图中蕊茶属于普洱茶。

清 普洱茶膏

产地:原云南普洱府思茅厅六茶山

(今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

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普洱茶膏,色泽如漆,膏体平滑细腻,造型上呈四方倭角形,上表面中心为团寿字,四角隅以蝙蝠纹装饰。

根据《本草纲目拾遗》,普洱茶膏不仅是一种饮品,还可作养生良药,“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噙口,过夜即愈,受暑,擦破皮血者,搽研敷之即愈”。

图片

在祖国各地的众多茶品种类中,你是否找到了家乡的味道?

今天,我们早已习惯在闲暇时一品香茗。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享受来自天南海北的特色名茶。

茶香虽各异,但独属于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总是相通。随着“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正式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中国茶文化历史探究的不断深入,也将为现代茶产业的工艺和标准等提供指引,让茶文化在新的时代得以更好地传承发扬。

家乡的一缕茶香,清馥隽永、余味悠长,飘向更远方!

你最爱家乡的哪种茶?

又有哪些品茶故事与大家分享?

来源:故宫博物院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你的地区适合种什么茶?——茶树良种大全

  

   什么是茶树良种?


    茶树良种是指在适宜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和加工技术,能够生长出高产、优质茶叶产品的品种。简单来说,就是经过人工栽培、选育出的新品种。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栽培的茶树品种有600多个。其中, 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茶树良种有76个,它们多数为新选育品种,少数为农家品种。现将国家级良种分别简述如下。


(1)祁门种

    祁门种,又名祁门槠叶种,原产安徽祁门县,现今各茶区均有栽培。所制红茶,条索紧细, 色泽乌润,回味隽永,有果香味,是制“祁红”的当家品种。所制绿茶,滋味鲜醇,香气高爽。适宜在长江南北红、绿茶区种植。


(2)黄山种

    黄山种,原产安徽省黄山市黄山一带,现山东省有较大面积种植。适制绿茶,所制黄山毛峰,白毫显露,色泽翠绿,香气清鲜。有较强抗寒性,适宜在江北茶区栽培。


(3)安徽1号

    安徽1号在江苏、江西、河南等省有引种。制成红茶,香高味浓。制成绿茶,滋味醇厚,香气清高。适宜于长江南北红、绿茶兼制区推广。

(4)安徽3号

    安徽3号,为无性系殖系,属灌木,大叶,中生种。在江西、河南等省有引种。制功夫红茶,具有“祁红”风格。制绿茶,醇厚爽口,富含嫩香。适宜在长江南北红、绿兼制区推广种植。


(5)安徽7号

    安徽3号,为无性系殖系,属灌木,大叶,中生种。在江西、河南等省有引种。适合制绿茶,条索紧细,绿润显毫,有兰花香。且滋味鲜醇。可在长江南北绿茶产区推广引种。


(6)皖农95

    皖农95,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早生种。在湖南、浙江等省有引种。适合制红茶或绿茶,品质均优。适宜在江南红、绿茶兼制区推广引种。


(7)杨树林783

    杨树林783,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大叶,中生种。在福建、四川等省有引种。


(8)福鼎大白茶

    福鼎大白茶,又名福鼎白毫,原产福建省福鼎县柏柳乡。在浙江、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等省均有引种。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早生种。制绿茶,品质优,有板栗香。若制成毛峰类名茶,品质更佳;制红茶,品质亦佳,有甜香;也可制白茶。适宜在长江以南绿茶或白茶产地推广种植。


(9)福鼎大毫茶

    福鼎大毫茶,原产福建省福鼎县汪家洋村。该品种在福建推广外,在江苏、浙江、江西、四川、湖北等省均有引种。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早生种。所制红茶、绿茶和白茶,品质俱优。适宜于在长江以南红茶、绿茶或白茶生产区推广种植。


(10)福安大白茶

    福安大白茶,又名高岭大白茶,原产于福建省福安县穆阳乡高岭村。主要分布于福建的闽东产茶区。现今,在广西、四川、湖南、浙江、贵州、湖北、江苏、安徽、江西等省、区均有种植。


(11)政和大白茶

    政和大白茶,简称政大,原产于福建省政和县铁山乡。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晚生种。在福建闽北种植较多。现今,在浙江、安徽、江西、江苏、湖南、四川、广东等省亦有引种。


(12)毛蟹

    毛蟹,又名茗花,原产于福建省安溪县虎邱乡福美村。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在广东、江西、湖南、湖北、浙江等省亦有引种。


(13)梅占

    梅占,又名大叶梅占,原产福建省安溪县卢田乡三洋村,主要分布在福建产茶区,在广东、江西、安徽、浙江、广西、湖南、湖北等省、区亦有引种。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中生种。适合制红茶、绿茶,也可制乌龙茶。适宜在长江以南产茶区推广种植。


(14)铁观音

    铁观音,又名红心观音、红样观音,原产福建省安溪县尧阳乡松岩村,主要分布在福建产茶区,广东省乌龙茶产区也有引种。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晚生种。适制乌龙茶,品质特优,滋味醇厚甘鲜,回甜悠长,香气高强,具有“观音韵味”。


(15)黄棪

    黄棪,又名黄金桂,原产福建省安溪县虎邱乡罗岩村,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乌龙茶产茶区。现今,在广东、江西、浙江等省也有引种。为小乔木,中叶,早生种。适制乌龙茶,香气特高,滋味回甘,有“透天香”之称。此外,也可制成绿茶或红茶。适宜在长江以南乌龙茶产区推广种植。


(16)福建水仙

    福建水仙,又名水吉水仙、武夷水仙。原产于福建省建阳县小湖乡大湖村。在福建茶区都有栽培。此外,广东的饶平、台湾的新竹和台北、浙江的龙泉等地亦有栽培。


(17)本山

    本山,有长叶本山和圆叶本山之分,原产于福建省安溪县的西坪和尧阳一带,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中部和南部的乌龙茶产区。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晚生种。适合制乌龙茶。


(18)大叶乌龙

    大叶乌龙,又名大脚乌、大叶乌,原产于福建省安溪县长坑和兰田一带,在福建茶区均有栽培,广东、江西等省亦有引种。


(19)福云6号

    福云6号, 无性繁殖系, 属小乔木,大叶,特早生种。在福建产茶区有大面积种植,浙江、安徽、广西、湖南、湖北、江苏、贵州、江西等省、区亦有较多种植。适合制红茶和绿茶:所制红茶,条索细,显毫,色泽乌润,汤色红亮。所制绿茶,有峰苗,汤色晶莹,香高味浓,是制毛峰类名茶的好原料。适宜在长江以南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20)福云7号

    福云7号,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中生种。由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种自然杂交后代,经系统选育而成。目前,福建各茶区均有栽培,浙江,湖南,贵州、四川等省亦有引种。适合制红茶和绿茶;所制功夫红茶条索壮实,色泽吴润,汤色红艳,有“滇红”风格;所制烘青绿茶,条索壮实显毫,汤色黄绿明亮。适宜江南地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21)福云10号

    福云10号,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早生种。由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种自然杂交后代,经系统选育而成。已在福建产茶区大面积种植,湖南、四川、浙江、贵州、云南等省也有引种。所制功夫红茶,色泽乌润显毫,滋味浓醇,汤色红亮;所制烘青绿茶,白毫显露,滋味甘醇,汤色绿中带黄,香气馥郁。适宜在中南和西南地区的红茶或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22)八仙茶

    八仙茶,原产福建省诏安县西潭乡八仙村。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早生种。在福建省茶区种植较广。适制乌龙茶,香气高锐,滋味浓郁,品质上乘。


(23)凤凰水仙

    凤凰水仙,又名饶平水仙、广东水仙,原产广东省潮安县凤凰山。现今,在湖南、浙江、江西等省亦有引种。为有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早生种。


(24)乐昌白毛茶

    乐昌白毛茶,原产广东省乐昌县,目前在广东的不少产茶县均有种植。适宜在长江以南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25)英红1号

    英红1号,为无性繁殖系,属乔木,大叶,早生种。除广东产茶区种植外,在福建、湖南等省亦有引种。适宜制红碎茶,色泽褐红,香气高锐,滋味浓爽,汤色红艳。但抗寒性不强,适宜在华南地区的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26)凌云白毛茶

    凌云白毛茶,又名凌乐白毛茶,原产广西省凌云、乐业、田林、百色等县、市。在广西分布较广,在滇东地区亦有引种。


(27)桂红3号

    桂红3号,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晚生种。除广西外,还在广东、福建等省有引种。适制红碎茶,滋味浓强,有特殊香气。适宜在华南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28)桂红4号

    桂红4号,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晚生种。除广西有种植外,广东、福建也有引种。用它所制的红碎茶,滋味浓强,有花香。亦可制乌龙茶。适宜在华南地区的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29)湄潭苔茶

    湄潭苔茶,又名苔子茶,原产贵州省湄潭县。除贵州有种植外,四川、重庆、安徽、浙江、湖南、陕西等省、市的产茶区亦有引种。为有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适制绿茶,滋味醇爽。适宜在贵州,以及江南茶区推广种植。


(30)黔湄419

    黔湄419,又名抗春迟,主要种植在贵州产茶区。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晚生种。适制红茶,汤色红艳,香气持久,滋味浓厚。适宜在西南地区的红茶产区种植推广。


(31)黔湄502

    黔湄502,又名南北红,主要种植在贵州产茶区,在四川茶区亦有少量种植。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中生种。所制红茶,香气持久,滋味鲜爽,汤色红浓;制成绿茶,芽毫显露滋味浓厚,香气清新。适宜在西南地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32)黔湄601

    黔湄601,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型,大叶,中生种。除贵州茶区种植外,在四川、广西等省、区亦有引种。所制红碎茶,外形显毫,滋味浓强,品质优良。适宜在西南地区的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33)黔湄701

    黔湄701,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中生种。除贵州产区种植外,广西、四川等省、区亦有引种。适制红碎茶,嫩香持久,浓强鲜爽。适宜在西南地区的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34)海南大叶种

    海南大叶种,原产海南省五指山一带。主要分布在海南茶区。为有性繁殖系,属乔木,大叶,早生种。适制红碎茶,滋味浓强,惟欠显毫。适宜在海南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35)信阳10号

    信阳10号,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除河南茶区种植外,湖南、湖北等省亦有少量种植。适制绿茶,尤适制毛尖类名绿茶,抗寒性强,适宜在长江以北,以及高海拔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36)宜昌大叶茶

宜昌大叶茶,原产湖北省宜昌市长江西陵峡两侧,是湖北省西部茶区的主要栽培品种。


(37)云台山种

    云台山种,又名云台山大叶种、安化种。原产湖南省安化县,已引种全国10多个产茶省、区。为有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适制工夫红茶和绿茶。抗寒性较强,适合在长江南北红、绿茶产茶区推广种植。


(38)槠叶齐

    槠叶齐,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除湖南茶区种植外,安徽、湖北等省亦有引种。所制红茶,条紧色润,香气纯正持久;所制绿茶,隐毫显露,色泽翠润,香高味醇,是名绿茶“高桥银锋”的当家品种。适宜在江南茶区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39)槠叶齐12号

    槠叶齐12号,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除湖南茶区种植外,安徽、河南、湖北、安徽等省亦有引种。所制红碎茶,品质上乘;所制绿茶,有板栗香。适宜在江北茶区和江南茶区的红、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40)高芽齐

    高芽齐,又名槠叶齐9,除湖南茶区种植外,河南、湖北、安徽等省的产茶区亦有引种。


(41)尖波黄13

    尖波黄13,为无性系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除湖南茶区种植外,湖北、河南、安徽等省的产茶区亦有引种。


(42)宜兴种

    宜兴种,原产江苏省宜兴市,主要分布苏南地区的产茶区。为有性繁殖系,属灌木,小叶,中生种。适制绿茶,品质较优。抗寒性强,适应性广,可在江北茶区和江南茶区的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43)锡茶5号

    锡茶5号, 为无性繁殖系, 属灌木,大叶,中生种。除苏南茶区种植外,安徽、湖南等省已有少量栽培。所制绿茶,滋味醇爽,香气鲜纯,是名绿茶“无锡毫茶”的当家品种。适宜在江南茶区的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44)锡茶11号

    锡茶11号,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中生种。除苏南茶区种植外,安徽、湖南等省的产区亦有引种。所制红茶,色泽油润,滋味浓鲜;制成绿茶,香气鲜郁,条紧显毫。适宜在江南茶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45)宁州种

    宁州种,原产江西省修水县,主要分布在江西茶区。


(46)大面白

    大面白,原产江西省上饶县上沪乡洪水坑。除江西茶区种植外,安徽、湖南、浙江等省产茶区亦有栽培。


(47)上梅洲种

    上梅洲种,原产江西省婺源县梅林乡上梅洲村。除江西茶区有种植外,湖南、浙江等省亦有引种。


(48)宁州2号

    宁州2号,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主要分布在江西产茶区。


(49)紫阳种

    紫阳种,原产陕西省紫阳县,主要分布在陕南茶区。为有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适制绿茶,品质优良。也是名绿茶“紫阳毛尖”、“秦巴雾毫”的优质原料。适宜在江北茶区的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50)早白尖

    早白尖,又名早白颠,原产四川省筠连县,主要分布在四川茶区,现在浙江、福建、湖南等省亦有引种。


(51)蜀永1号

    蜀永1号,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中生种。 主要分布在四川茶区,在广西、湖南、贵州等省、区产茶区,亦有少量引种。所制红碎茶,浓香持久,滋味甘鲜,汤色红艳,品质上乘。适宜在西南地区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52)蜀永2号

    蜀永2号,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中生种。 主要分布在四川茶区,在湖南、广西、贵州等省、区产茶区,亦有少量引种。适制红碎茶,具有香气浓而持久,滋味浓酽而爽,汤色红艳明亮等特点。适宜在西南地区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53)蜀永3号

    蜀永3号,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早生种。 除四川茶区种植外,贵州、广西等省、区产茶区也有少量引种。适制红碎茶,滋味强爽,品质优良。适宜在西南、华南地区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54)蜀永307

    蜀永307号,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中生种。 主要分布在四川茶区,贵州、广西等省、区产茶区,亦有少量引种。适制红茶和绿茶,外形、内质,均为优良。唯抗寒性较弱,适宜在西南地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55)蜀永401

    蜀永401号,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中生种。 主要分布在四川茶区,贵州、广西等省、区产茶区,也有少量引种。制作的绿茶,有嫩栗香;制作的红碎茶,品质亦优良。适宜在华南茶区的绿茶、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56)蜀永703

    蜀永703号,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早生种。 主要分布在四川茶区,贵州、广西等省、区产茶区,也有少量引种。适宜制红茶和绿茶。制作的红碎茶,滋味浓爽,品质优良;制作的绿茶,品质亦属上乘。适宜在华南茶区、西南茶区的绿茶、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57)蜀永808

    蜀永808,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晚生种。 主要分布在四川茶区,贵州、广西等省、区产茶区,也有少量引种。制作的红茶和绿茶,香气高锐,品质上乘。适宜在西南茶区、华南茶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58)蜀永906

    蜀永906,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中生种。 主要分布在四川茶区,贵州、广西等省、区产茶区,也有少量引种。适合制作红茶和绿茶。制作的红茶和绿茶,品质上乘;制成的绿茶,滋味醇厚,品质亦佳。适宜在华南茶区、西南茶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59)勐库大叶茶

    勐库大叶茶,原产云南省双江县勐库乡。主要分布在滇南、滇西茶区。现今,在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的产茶区,也有大面积引种。为有性繁殖系,属乔木,大叶,早生种。


(60)凤庆大叶茶

    凤庆大叶茶,原产云南省凤庆县大寺、凤山等乡。主要分布在滇西茶区,现在广东、广西、四川、福建等省、区已有大面积引种。


(61)勐海大叶茶

    勐海大叶茶,原产云南省勐海县格朗河乡南糯山。主要分布在滇南茶区,现在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的产茶区亦有引种。为有性繁殖系,属乔木,大叶,早生种。


(62)云抗10

    云抗10,为无性繁殖系,属乔木,大叶,早生种。已在云南茶区推广。所制红碎茶,香气持久,有兰花香,滋味浓鲜。制成的滇绿茶,白毫显露,滋味浓厚。抗寒性弱,适宜在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的红、绿茶产区推广种植,并注意防冻。


(63)云抗14

    云抗14号,为无性繁殖系,属乔木,大叶,中生种。已在云南茶区推广。适制红碎茶、绿茶和普洱茶,无论内质,还是外形,均属上乘之列。唯抗寒性弱,适宜在云南、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并注意防冻。


(64)鸠坑种

    鸠坑种,原产浙江省淳安县鸠坑乡,主要分布在浙西茶区,现除浙江外,已在湖南、江苏、云南、安徽、甘肃、四川、湖北等省产茶区引种。为有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


(65)龙井43

    龙井43,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特早生种。已在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14个产茶省、区种植。适制绿茶,制成的“西湖龙井”,外形扁平光直,色泽嫩绿,清香持久,滋味鲜爽,汤色清绿。适宜在江北茶区、江南茶区的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66)龙井长叶

    龙井长叶,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早生种。除浙江外,已在安徽、河南、江苏等产茶区种植。适制绿茶,香高味醇,品质优良,亦是制作“西湖龙井”的上乘原料。适宜江北茶区、江南茶区的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67)寒绿

    寒绿,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早生种,是由格鲁吉亚8号后代中,经系统育种而成。适制绿茶,品质优良。适宜在江南茶区的绿茶产区推广种植。江北茶区种植,要注意苗期防冻。


(68)菊花春

    菊花春,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早生种。它由云南大叶种与平阳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经系统选育而成。已在浙江、江苏、安徽、四川、江西等省产茶区种植。适合制红茶和绿茶,品质均属上乘。适宜在江南茶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69)碧云

    碧云,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中生种。它由平阳群体种和云南大叶种的自然杂交后代,经系统选育而成。已在浙江、湖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产茶区种植。适制绿茶,尤适制毛峰类绿茶,具有条索紧细,色泽翠绿,香气高爽,滋味鲜醇的特点。适宜在江南茶区、江北茶区的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70)迎霜

    迎霜,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早生种。它由福鼎大白茶和云南大叶种自然杂交后代,经系统选育而成,已在浙江、安徽、江苏、河南等近10个省、区的产茶区种植。适制红茶、绿茶,外形、内质,均属优良。适宜在江南茶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71)劲峰

    劲峰,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早生种。已在浙江、广西、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等近10个省、区的产茶区种植。所制炒青绿茶,条索肥壮紧实,绿润显毫,香高持久,滋味鲜浓,是制毛峰类绿茶优质原料。制成工夫红茶,外形紧细,乌润有毫,香郁味甘。制成红碎茶,品质亦优良。适宜在江南茶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72)翠峰

    翠峰,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生,中叶。它由福鼎大白茶和云南大叶种的自然杂交后代,经单株选育而成。已在浙江、安徽、湖北、江苏、江西、河南、贵州、广西等省、区的产茶区推广。所制绿茶,条索细紧,色泽绿润,白毫显露,香高味爽,是制名优绿茶毛峰的上等原料。适宜在江南茶区的绿茶区推广种植。


(73)青峰

    青峰,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中生种。在浙江茶区有种植。所制绿茶,品质优良。适宜在长江以南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74)浙农12

    浙农12,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中生种。已在浙江、安徽、湖南、广西、陕西、贵州、江西、江苏等省、区的产茶区引种。所制红碎茶,香高味浓,叶底红亮,品质上乘。所制绿茶,外形绿翠多毫,香高持久,滋味鲜浓,是制名优绿茶毛峰的优质原料。适宜在江南茶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75)浙农113

    浙农113,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中生种。已在浙江茶区推广。适制绿茶,条索纤细,白毫显明,色泽绿润,清香持久,滋味浓鲜,品质特优,也是制毛尖类名优绿茶的上等原料。适宜在长江南北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76)白毫早

    白毫早,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早生种。除海南外,已在湖北、安徽、河南等省引种推广。适制绿茶,尤其适制毛尖类高档绿茶。抗寒性强。可在长江南、北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关于科维乐


    科维乐通过多方探索实践,推出了“智能云茶追溯系统”,依托于微软云平台,从茶叶生产的上游、中游、下游和行业标准及规范入手,全面溯源,实现茶叶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追溯。同时,针对茶农、茶企、茶商、消费者和藏家,分类设计溯源线路,量身定做符合实际的追溯方式,为打造透明安全的云茶市场服务,助推“千亿云茶”产业朝着规范化、体系化发展。

找到约55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