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祁门:竖起祁门茶业的一面“红旗”

说起安徽省祁门县,对茶有一定了解的人都会立刻想到“祁门红茶”。是的,祁门县是安徽省重要茶产区,也被誉为“中国红茶之乡”。对于祁门的茶农而言,这里有一面带领着他们完成脱贫攻坚、实现增收致富的“红旗”——无性系早生茶树新品种“红旗1号”。

用安徽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祁门县箬坑乡红旗村党支部书记吴华清的话说,祁门县100多个村庄中,不知道“红旗村”的大有人在,但提到用红旗村命名的茶树新品种“红旗1号”,基本是妇孺皆知。

由于早生茶树品种在量上的丰富性、个体的差异性、存在的广泛性,决定了早生茶树品种家族必是良莠不齐、千差万别的。祁门县早生茶树良种选育在政府、科研机构、茶农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唯早是选”到“早中选优”的科学转型。“红旗1号”就是从祁门本土褚叶种群中选育出的无性系早生茶树新品种。

作为“早中选优,优中选早”的代表性茶树新品种,“红旗1号”自商业化育苗以来,经栽培实践、生产实验、市场检验,已被证明是早生茶树品种家族中的佼佼者,成为各地高效茶园建设的首选用苗。2016年12月3日,“红旗1号”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成为省级茶树良种(学名:安徽4号)。

吴华清还从参与“红旗1号”品种研究选育实验的安徽省农科院茶科所研究员王文杰处了解到,该茶树品种具有萌芽早、产量高、芽头壮、颜色鲜、持嫩性强等特点,市场美誉度较高。

“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红旗村为社会发展作出了什么贡献,我想,一定是‘红旗1号’种植在产业扶贫中,作为一种路径和杠杆,发挥了难得的酵母作用。”吴华清自豪地说。

经过多年发展,祁门县已建成“红旗1号”茶园面积3万余亩,成年茶园亩效益达5000元以上,祁门全县早茶一产产值近2个亿,快速鼓起了茶农的钱袋子。

“我们家主要供应红旗1号、红旗2号、平地早系列的早生茶苗,去年大概销售出去了100万株。”作为红旗村的茶苗培育大户之一,吴永德从2008年起,就和父亲租种了隔壁箬坑村的约1公顷流转土地,经营家庭农场,专门从事优质茶苗栽培。这不仅让吴永德有了稳定收入,还使他颇有成就感:“茶苗除了销往周边村落,还销往石台、东至等地,甚至还有江西省的客商联系我订购呢。”

在吴永德等一批致富“领头雁”的带领下,一批有劳动力且对茶苗种植有兴趣的贫困户纷纷选择流转土地进行茶苗种植。

茶苗种植面积扩大了,村民们收入增加了,大伙生产茶叶积极性空前高涨。据统计,红旗村年种植茶苗面积400余亩,出圃“红旗1号”系列优质茶苗近5000万株,满足了省内各茶区无性系高效茶园建设刚需用苗,加速了茶树品种结构调整步伐,推动了茶园的转型升级,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茶叶生产力的发展。

吴华清介绍说,2019年,红旗村茶叶一产产值超过1300万元,人均茶叶纯收入过万元,率先实现祁门县委县政府“祁红产业振兴2111计划”中提出的“人均茶叶收入1万元”的目标。

“你可能想不到红旗村以前的日子有多贫苦,它曾是祁门县最贫困的村之一。”吴华清告诉记者,红旗村地处牯牛降与仙寓山群山怀抱之中,曾由于区位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发展受到严重阻碍,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8户149人,贫困发生率12.1%。

而如今,红旗村成为“安徽省早茶之乡”,立足祁门红茶传统优势核心区的资源优势,围绕主导产业茶业,谱写了深山区贫困村高质量脱贫的新篇章。


《人民政协报》(2022年09月16日第11版)

本报记者 李冰洁

来源:人民政协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