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简单茶叶一百问

找到约253条结果 (用时 0.017 秒)

老山猫的茶叶江湖——茶农那些事

今天说点什么呢。我们说说茶农的那些事儿吧。

在我们的印象里,我们总觉得农民是一个淳朴的群体,朴实善良是他们的标签。但是时代在变化,茶农也在变化,在经济的影响下,他们似乎已经没有那么淳朴善良了。

今年我去云南某个知名茶山里,正在收茶的时候,路上碰到一家人在茶树上采茶,一看,都是大树,就问;“你们在这里采了几棵树了?” 回答说;“我们才上来,就采了这棵树,还没下来呢。”我一看,这树不错,茶不错,抬头跟他们说;“你们接着采,不要下来哈。我先去转一圈回来收你们的茶。”接着同他们把茶青价格说好,就到别处看茶青去了。

等我回来的时候,他们果然都还在树上。我们把塑料布铺在地上,让他们把背篓里的茶倒出来看看。倒出来看,看到采摘的标准还不错,就安排称重,我们按照预订的价格把钱付了走人

到了粗制所,在制作的时候就发现问题了。原来这几个家伙在采摘的时候,把好的嫩枝嫩叶放在了背篓底部,把一些乱采的粗枝大杆放在面上,往外一倒的时候,嫩叶就在上面,把那些粗杆遮住了,完全没办法进行后面的操作,导致我们损失了不少钱。

现在的茶农已不再是原先印象中的淳朴,现在的他们有着中国式农民的狡黠。工作人员都很气愤,说要不要去找他们算账,我想了一下,还是算了。为什么呢,其实这东西,就叫报应。为什么叫报应呢,十多二十年前,当茶叶不值钱的时候,收茶的人还不是天天在算计这些茶农,茶农背着茶下山来卖,他们就是不收,等到太阳快下山了,茶农没钱吃饭了才低价的跟他们收这些茶。那时候茶农非常的穷。我们所知道的名山名寨一样的穷。

我当年知道班章村的一个茶农,他当时就是他母亲坐在床上把他生下来的,因为当时没有钱去县里,甚至镇里找人接生。十五块钱的医药费都拿不出来的情况下把他生下来的。是这些年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倾斜让茶农先富起来,而且也是当初他们顶着政策的压力把这些古树,老树保护了下来,当然,基本原因还是因为他们自己懒,不愿意执行政府的要求。但正是因为他们把这些树保护了下来,所以现在是老天赏他们这碗饭吃,让他们发家致富,我们无话可说。但是在经济浪潮下他们卖茶的不成型,也是让我们这些做茶行业的人很头痛。

茶农那些事

我曾经在家乡贵州也承包了一片茶山,包山种茶。在我们贵州有样东西是特别的缺乏,就是劳动力。劳动力大量的流失,每到产茶季的时候,采茶工非常难招,而且价格很贵。于是整个寨子的农民有组织有计划的利用这点来和包山者周旋熬价。

在刚过完年,初一到十五之间,村长就会给我打电话了:“老板啊,你看马上就要采茶了,你是不是能下来请大家吃顿饭,我们商量下采茶工的问题,也和大家联络一下感情。”这个时候我就只能问;“一头猪好多钱?买一头,杀了请全寨子的人来吃。“村长还很贴心的跟我说:”也不要在别的地方去搞了,就买头猪到我家来做,请全寨子的人到我家来吃。这样又热闹,我还能帮你说点话。“”好,村长你安排。“到那天我去寨子里,一看,来的人多,一头猪不够,好好好,再杀一头。大家吃得很欢快,纷纷表态”老板,今年采茶没问题,我们支持你。“当天讲好来一百个人上山采茶。

结果到第二天开园,到茶山上一看,零零星星只有几个人。这个时候你就着急了,春茶不等人啊,过一天这个品质就不一样了。赶紧打电话给村长”村长,你搞什么鬼,不是说好今天上山嘛?“”老板,不好意思,隔壁王老板请客,全寨子的人都去了。明天,明天一定来。“第二天一看,怎么还是没有什么人,村长又说了:”你不知道,张老板又请客,我们全寨子的人都去张老板那吃饭去了。明天一定去,保证不耽误你的事。“第二天又看,来了五个人,又打电话给村长,”村长,今天又是什么事情。“”你不晓得,王老板涨了一块钱采青费,你看这个事情。。。“ ”不要说了,我给你涨两块。“是每斤涨价啊,这个不是小数啊。

 

第二天好容易来了几十个人,我这头还没松口气,第三天又没人了,你问他怎么又没人了,村长说:“老板不好意思,张老板又给我们提了十块钱的价,大家都跑到张老板那里去了。”“。。。不要讲了,我涨十五块。”就这样熬你,这样的结果就是成本越来越高。这个都还算是我们可以忍受的事情,还有些事是我们更无法忍受的。比如说江浙一带的茶商过来收茶,看到我们这片茶山,跟茶农说:“你这茶叶种得不错啊,把你这茶叶卖给我吧。”“不行不行,这是某某老板包了的茶山。茶叶都是他的,我们不能卖,自己卖了不行。”这些江浙茶商就会教茶农“你傻啊,他又不是天天守着。你采一点给我们,他又不知道。他出多少价嘛?我们翻倍给。你悄悄采点给我们。”而实际上,这个时候是我们让茶树进行休整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再去采就会影响下一轮的采摘,茶叶的品质就会大大的受到影响。

就这样坚持包了两三年后,我们终于决定放弃了,承包费也不要了,茶山也不要了,你们爱给谁给谁,我们不要了。而像我这样的茶叶生产者,是绝不在少数,我身边的同行几乎都被这样坑过,以致于现在大家为什么不愿意去包茶山,而更多的是愿意去和茶农合作或者是直接购买茶青的方式。我们劳不起这个神也耽误不起这个时间。

今天有个老哥子也在和我聊,他一直都在喝某某名茶,他发现在生产工艺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茶叶的品质越来越低,他很疑惑,问我为什么会这样。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现在的茶农,他基本上不用生产,特别是在这样比较有名的核心产区,他已经不用生产茶了,只需直接卖茶青就够了。茶青从几十块钱一斤已经炒到了两三百块钱一斤,他根本不需要去生产。两三百块钱的茶青是个什么概念,也就是我们做一斤雪芽或者做一斤毛尖下来,茶青成本就要在一千以上。所以如果他炒茶技术不过关,他的茶还不一定能卖到这么高的价,他直接卖茶青就已经超过这个价钱了。对于他来说,茶叶嘛,就是采嘛,茶叶多卖一斤就多出两三百钱,对他来说就是个人工问题。所以问题很简单,茶叶不够,我多施肥呀,在你看不到的时候我多洒两包尿素下去。反正只要你看起来像那个样子就行了,你也不会随时都来检查。而洒尿素算好的,在一些茶区,茶农还大量使用催芽素等植物激素去让茶树发更多的芽,生产得更快。叶面肥,催芽素不停的喷洒使用,比例越用越高,浓度越用越大。为什么,就是单纯从市场角度来讲,完全的逐利已经影响到了茶农的价格判断,他们已经不再考虑品质,茶青你只要看着过得去就行,因为茶叶不是他们卖的。

这对于我们来说,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什么恶性循环呢,就是好茶越来越少,越来越难得,在越难得的情况下,我们就只能用更高的价格更高的代价去寻觅一个好茶,于是茶青的价格不断的上涨,茶青上涨的结果就使茶农在他的利益考量上让茶青产量更大,于是就更加利用各种手段增加产量,茶青产量是上去了,茶青品质反而下来了。于是在精品茶,名优茶上形成了一个死循环,这是需要很长时间去诱导的。为什么呢,所有人都忘了,精品茶也好,名估茶也好,高端茶也好,它一定是需要成本去支撑的,它一定是一个小众的东西,它一定不是可以大量生产的东西。我们现在对这些茶叶追求规模,追求产量,这是个不可能的事情。这只能是商品茶的情况下,而精品茶,好茶,它一定是不可能形成大规模产量的。从茶园管理的角度上讲,精品茶和名优茶也不具备大规模生产的条件,因为你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太过巨大。大规模的生产并不可能降低成本,反而会把成本拉高。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在做茶的时候,要考虑到所针对的客户是个什么样的群体,如果走的就是大众商品茶,这个是必须有产量的,没有产量就没有价格优势。而做高端茶,精品茶,就不要去追求产量了,而是在品质上多下功夫。但是从品质上下功夫一定是从根源上来着手的,最关键的就是茶园管理。而在这过程中,我们是需要对茶农进行教育和引导的,你不能不让茶农挣钱,而是要让他知道科学的管理,按照标准去做,依然能挣钱,而且还可以挣更多的钱,他们才愿意这么去做。而我在与自己合作的茶农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把绝大部分的利润让给他们,让他们富起来,他们现在比我富,又买房子又买地的,一个个像土财主一样。这个没关系,关键他们愿意听我的话,愿意按我的要求管理茶园。你千万不要想茶农会在价格上让步,这个是绝对不会的,你可以在他家可以白吃白喝白住很长时间,但是在买茶这个事情上,他是一分钱不会让你的。

对于他来说这是两个概念。这就是中国农民的纯朴和狡黠的一种形式。

在这个事情上,我还更愿意接受这样的方式,价格清晰,价格贵就贵点,但同时我们又保持了友谊和交往。其实在工作和生活上,他们比我们分得清楚。

而且我也不太相信,做为茶叶爱好者的你们跑到茶山上去能买到便宜的茶。茶农在茶山上生产茶叶,拿到城里卖,可以卖更高的价,我为什么要以低价卖给你。但是为什么你去买茶会有价格差距呢,为什么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在茶山上买到了价格比市场低的好茶呢。其实任何一个生产厂都有一个等级划分的,但是你到了那个场景,看到了美丽的田园风光,看到了茶业实际生产情况,你首先心理上就受到了环境的左右,在这个时候随便拿点好茶给你喝你都会觉得这茶太好喝了。问多少钱一斤,回答八百块钱斤,就在旁边那个袋子里。但是很可能茶青品质就是不一样的,很可能品种就是不一样的。茶农让你喝的是本地台茶种的,卖你八百一斤的很可能是推广种。这完全是两个价格,差距很大。甚至给你尝的是独芽的,实际卖你的是一芽一叶,从干茶上你一样的分不出来,你觉得你占了便宜,实际茶农一点不亏。

原来某个单位从来不在我店里买茶,都是等春茶季直接跑到我茶山加工所来拿茶,每次都说一定要最好的那款茶,我也每次拍胸脯说没问题。但是他给的价格低啊,价格低我怎么办呢,我只能给他那个价格的。高端茶我都放在里间,每次他来我都让他看外间的茶。你要知道,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做亏本的生意,我本来批发价一千五一斤的,我凭什么八百块卖给你,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当然,也有朋友跑到茶山上来跟我买这样茶那样茶的,要求一个低价的时候,我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只能说送你二两茶,我不收你钱了。我开不了这个口,我开口说多少多少钱,你会觉得我骗你。包括我到其他茶山上去的时候,我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我也会期待一个低价格,但是你要知道茶的价格算得出来的,茶青什么价,生产花了多少,一算就知道了,你报不出一个很低的价格。

茶叶的损耗本来就大。我每年生产下来损耗在9%,甚至12%,那这些损耗一样也要算进成本。当然现在茶农也狡猾了,和城里的茶商合作一个套路,忽悠人上山去旅游,吃农家饭,顺便买点茶,一个人花了几百上千的旅游费后还买了不少茶。而这些茶的好坏,你根本没有办法进行验证,因为大部分消费者要的是一个气氛,一个感觉,他不具备区分品种和等级的专业知识,没有能力去判断茶叶值不值这个价。我在这里并不是说消费怎么样怎么样,而是想说大家都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做茶是做良心,该做的不该做的心里要有个数。而我在这里也劝消费者,你到茶山上去看看,真正在产茶区采茶的大量是弱劳动力,强劳动力都出去打工的打工,进城的进城,农村空心化是非常严重。穿着漂亮衣衫的采茶女那是风光“骗”。

在我的茶园里甚至有九十多岁的老妈妈,走路都颤颤巍巍的,她们一天下来也就是一斤或两斤不到的茶青,我是没办法开口和她们讲这个价格的,你要是能开口你就去讲。我们每次做手工茶,一个星期之内七八个人不喝眠不休,白天晚上的轮流做茶,白天上茶山,晚上做茶,一个星期能休息一次,下个星期又开始。就这样做完整个春季。吃饭都成问题,因为劳动力太过缺乏,所以要把每个劳动力都留在车间里,就这样的情况下,你让我去压低他们的工钱,我真的做不到。所以我希望消费者能珍惜你遇到的每一泡好茶,因为真的很不容易,很不容易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茶课堂】四招鉴别百年味 古树红茶任你挑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选择红茶的茶友变得越来越多。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红茶中的古树红茶,顺便教大家应该如何挑选鉴别。

古树红茶属于滇红工夫的一种,品质与滇红工夫类似。香气鲜纯天然,有果蜜香,茶汤橙红透亮,红艳剔透。

挑选古树红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问树龄,普通滇红一般是台地茶园或有机茶园为原料加工的,树龄几年到几十年不等。古树红茶则必须选用300年以上原生态古树树叶作为原料加工。

其次是看外观,普通的滇红身形比较细,而古树红茶的茶叶都是成条状的,茶叶比较肥硕,茶毫比较明显。

再来是尝味道,普通的红茶味薄,入嘴后回甜比较慢。古树红茶味厚,香气浓郁,回甜感觉特别明显,喉咙还会感觉很舒服。

最后是看叶底和耐泡度。都说滇红耐泡,不过到第8、9泡的时候,基本没茶味了。而古树红茶能泡十余次,并且香气依旧、口感甜醇。古树红茶的叶底摸上去手感软,光滑不粗糙,韧性较好,叶背茸毛比较稀,叶底冷嗅依旧有香气。

(编辑:巧霏)

来源:北京茶博会    北京茶世界

声明:《北京茶世界》自媒体公众平台,自2017年5月1日问世以来,立足北京,面向国内外,主要为茶界与消费者之间提供茶界信息与文化知识传播、品牌宣传推广、各种资源对接、发展与活动策划等多种业界和跨界以及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所有信息以及其他内容,只供大家借鉴参考。

双十一茶记:永春 闽南小城深藏老茶树的时光隧道

永春茶记

 

十月中旬又一次到永春,被这里的老茶树迷住了。

 

这座小城,南接安溪,北通德化,位于晋江上游东溪山峦重叠之地。名声不大,物产丰饶,有茶、有桃溪老醋、有永春漆篮,还有炖汤鲜美的白鸭。清代咸丰年间,人口二十九万,到解放初期统计只有十万,期间下南洋者占了多数。永春因而成为侨乡,上世纪初华侨回乡建造的堂皇大厝,比比皆是。亦有不少投资兴建茶场、种植园,由安溪引进的佛手茶,由建阳水吉引进的水仙茶,成了种植业大发展时代的主力品种。解放后,大批华侨备安置于永春,成立的华侨茶果场,各生产队也开辟茶园。迁延至今,在这里留下数量惊人的老茶树,却不甚为外界所知。

 

印石山上基径近半米的水仙老树

 

我们来拜访的刘老师,就是被老茶树吸引到永春来的。多年来他都在某著名学府教授汉语言文学,本来和茶并不搭界。只因嗜茶如命,从茶客变成制茶人。年轻时,熟识茶农会把最好的安溪传统铁观音送到家里。及至铁观音风气转向“轻做”,找不到好观音,他转向武夷正岩山场,收了不少好岩茶。再后来,岩茶的价格越来越高,刘老师意识到要喝安全的好茶,还得自己有基地。因缘巧合,他发现永春虽然紧邻安溪,水系和山林生态完好,不曾过度开发,林莽之中更有许多会让爱茶人眼睛发亮的老茶树,等候知音

 

通向百年老枞的蕨海 

 

远处山顶是“闽星”时代的百年老枞茶园

 

虎巷老枞水仙

 

虎巷老枞佛手

 

永春茶,绕不开北硿。1911年,华侨颜穆闻回乡投资“北硿种植公司”,种植茶叶、水果、油茶。1917年,马来亚华侨李辉芳、李载起、郑文炳等集资创办“华兴种植实业有限公司”,在北硿山太平虎巷(因曾有老虎出没而得名)开垦荒山,次年种植佛手、水仙茶苗7万多株。华兴,就是中华复兴的意思。后来,觉得名字太大,开发虎巷山顶的茶园时,改名闽兴,后人误读成为闽星。出品的佛手、水仙茶,在南洋很受欢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硿安置了数千名归侨,成立了后来在闽南茶史上风光一时的北硿华侨茶果场,“闽南水仙”、“虎巷佛手”在东南亚名声很响。1984年,闽南水仙获得国家金奖第一名。然而进入九十年代,北硿华侨茶果场因经营不善名存实亡,闽南乌龙也变成轻发酵风格铁观音一统天下。佛手开始模仿铁观音工艺,闽南水仙身价沦落,被低价收购到闽北冒充岩茶出售。闽南水仙、永春佛手,可考的起源都不在永春,历经百年,自成一派也曾辉煌,却又陡然步入萧条,奈何奈何。2007年,刘老师根据史籍记载找到华兴、闽星时代的老茶园,必须挥动柴刀开路,才能走到湮没在巨瀑般蕨海和野草中的茶树跟前。拨开入口处的茅草,刹那之间,数万棵老水仙交织搭成的树廊出现在眼前,穿行廊下,顿觉人之小,树之大,叹为观止。身畔虬枝如网,青苔遍布,走到尽头光亮处探身,山崖下正是青碧的龙门滩水库。那一刻他的狂喜和惊叹,想必比我们初见这神奇的时光隧道,还要强烈得多。

 

百年老枞水仙的时光隧道

 

"凡是杂草丛生的就是我的茶山"

 

“喏,那些看过去长满野草的茶园,都是我的。”顺着刘老师指的方向看去,不仔细辨认,几乎看不出对面山顶还有茶园。在荒草丛中找到这片古老荒废的茶园后,刘老师创办了天饮茶业,修通道路,去除杂木杂草,重新开发茶园。第一年做 “开山茶”,茶树攒足了几十年的气力,内质浑厚,气韵十足。十一年来,几乎每个周末,上完这周的课,刘老师和夫人都会开车来到永春,寻访荒废的老茶园,逐渐包下北硿华侨茶果场旧有茶园、天马山、高安等地茶山上千亩,树龄从五六十年到上百年。他管理茶园的原则很简单,保留原有阔叶林生态,每年只做必要的人工锄草、松土,让茶树接受落叶和绿肥的滋养,自然生长。水仙不加修剪,会长成几米的高枞。而佛手茶树婆娑批拂,枝条横张不往高处伸展,这个季节,草尖比茶树还高,山坡陡峭难以站立。可想而知,仅仅是人工除草,就得花多大气力。正因如此,不同山场气息得以在茶汤中保留,比如闽星的野气,和天马山的森林木香。

 

刘老师现在是永春“六大茶山”的主人

北硿时代的老茶园坡度陡峭,每年人工锄草采茶的成本就难以统计

波浪面,枝条批张,叶大如掌,是为佛手

 

刘老师在简朴的茶室给我们泡茶,闽南水仙茶汤散发出熟蜜香与花香,佛手微酸微苦而在舌面缭绕的芸香,沉厚的杯底香,都让我们的印象刷新。这些茶发酵透,保留条索,焙火细密,力道沉稳,和市面常见的清香闽南乌龙风格截然不同。而与武夷岩茶比较,岩骨固有所不及,茶汤中蕴含的香气,还要胜出一筹。两个半天下来,只喝到刘老师做的茶冰山一角。这些年来,凤凰单丛的师傅,安溪师傅、武夷山师傅和永春本地师傅,刘老师都请来,让大家按自己的理解制作。水仙、佛手,不但做乌龙,也拿来试验白茶、红茶。茶园中保留生产队时期的肉桂、毛蟹,也各尽其妙,做出独特风味。茶片被压成漳平水仙式的方块茶饼,甘醇平和。远在云南临沧,刘老师还有片古树普洱。他说,一百来种茶,总是有的。十一年来大部分都存进仓库,观察它们的转化,更是乐趣所在。最大的愿望,则是建一座茶主题博物馆。

 

 

包下虎巷百年老茶园的第二年,刘老师去印尼参加学术交流,一位老华侨问他:“刘先生,你从福建来,有没有听说过一种虎巷水仙茶?很久没见过啦。” 他心中感慨,答道:“您问对人啦,虎巷茶,现在我来做下去!”

 

刘老师的四种永春茶

(还有很多品种会陆续学习分享)

 

 

民国百年老枞闽南水仙/百年老枞佛手

 

均出自虎巷山顶的闽星时代百年茶园,比我们造访的“百年水仙时光隧道”海拔还要高出三四百米。环抱于山顶树林中,不采茶的季节小路会被荒草埋没。老树发芽率低,一年一采,十数万棵,产量总共仅得三四百斤。采摘相对偏嫩,叶底柔嫩,发酵典型绿叶红镶边。百年老枞水仙蕴含熟蜜水香、木质香、多重复合花香。茶汤甘滑醇厚,挂杯香浓郁。百年老枞佛手微酸且微苦,而后弥散出迷人的熟果香,生津迅速,佛手茶特有的挥发性“香橼韵”萦绕舌面,杯盖微凉后竟有隐隐桂香。冲泡得法,两款都可持续十余泡无虞。闽星也是刘老师茶山中野性最重的,今年春天的茶,茶气十分刚猛,头几道尤其强悍,建议不要空腹品尝。价格不菲,但以年份论,又远低于武夷岩茶中同龄百年老枞。火工精细,可以久存。

 

01

 

百年老枞闽南水仙

8克一泡,一盒8泡64克

 

 

02

 

百年老枞佛手

8克一泡,一盒8泡64克

 

 

03

 

天马山老枞闽南水仙

离开永春时看到天际线处一座锥形大山,高亘雄伟,头顶浓云。地图显示就是刘老师没时间带我们去的天马山。海拔千米处原始森林环抱一片生产队时期的老茶园,树龄六十年左右。水仙为主,也有佛手和罕见的大树毛蟹。干茶可以闻到火炙果木时干干甜甜的气息,刘老师说,森林带来的木质味,正是天马山的山场特征。茶汤甜、醇、滑,花香儒雅,舌面生津感明显。内质则不如百年老枞浑厚。体会闽南水仙特征,是不错的选择。

 

8克一泡,一盒10泡80克

 

 

虎巷老枞佛手

虎巷山中野放管理的北硿华侨茶果场时代佛手,树龄五六十年。传统工艺做青通透,永春佛手明朗的果香,挥发性香橼韵展露无遗。茶汤浑厚雄健,微酸。和百年老枞佛手同出一脉,只是年纪轻一点,力道也轻一点。传统佛手茶的代表作。

 

8克一泡,一盒10泡80克

 

 

另外做了40套 “永春茶记 合辑”

以上每种茶各4泡,128克。

 

找到约240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