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检测结果

找到约1,016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基于紫外可见光谱的红茶水浸出物含量快速检测

红茶是国际茶叶贸易中流通量和消费量最大的茶产品,在国际茶叶贸易中占据主体地位。红茶中水浸出物是衡量茶汤内含物质丰富程度的重要指标,对其含量的检测是评价红茶质量优劣的重要依据之一。近年来,随着红茶加工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伴随着产量增加的同时,存在质量良莠不齐的隐患。传统的红茶产品品质评价主要通过制茶师傅“看茶做茶”的方式进行把控,缺乏现代化的茶叶品质检测手段,难以实现茶叶品质关键成分含量的快速、客观检测。目前,茶叶交易市场上红茶产品质量较为混乱,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这给茶叶公平交易和保障消费者权益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亟需建立红茶质量的快速检测方法,以提升我国茶叶品质的数字化检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

红茶品质分析方法主要是感官评审法和理化检测法。感官评审通过视、嗅、味等感觉器官探知茶的色、香、味、形等质量特征,通过评茶人员的感官质量得分来进行评价。检测结果易受评审小组成员的感官敏感程度、审美观念、生理、心理、实践经验等因素的影响,主观性相对较强。茶叶理化检测法主要以国家、地方、行业等标准为参考,检测其主要品质成分含量来评价茶叶品质,该法通常需要借助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分光光度计等仪器条件实现。一般来说,理化分析结果较为准确,但实验过程较长,样品一般需要前处理,且较为复杂,无法实现多样本组分含量的快速检测。因此,研究和开发一种既准确、稳健,又快速、便捷,能适应加工、质检等环节的红茶质量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利用近红外光谱和高光谱等技术对茶叶主要品质成分进行无损快速检测的研究报道较多。然而由于近红外光谱和高光谱的仪器成本高,不利于实际的应用推广,价格低廉的紫外可见光谱有望成为茶叶质量快速检测技术开发与仪器推广的突破口。但是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快速检测红茶水浸出物含量仍鲜有文献报道。文章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对国内主要红茶产区(安徽、福建、云南等省份)红茶产品的水浸出物含量进行分析,建立红茶水浸出物含量的定量预测模型,以期为茶叶品质智能检测提供新途径。

01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实验所使用的材料为2022年秋季的红茶样品共计50个。其中,安徽红茶样品(祥源茶业股份有限公司)16个、云南红茶样品(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16个、福建红茶样品(福建正山堂茶业有限责任公司)18个。所选用样品为我国主要红茶产区的茶产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用粉碎机将红茶样品粉碎,使其粒径大小、均匀度一致。并将所有样品装入自封袋中密封,放在干燥器内,用于进一步的分析。

2、水浸出物含量的测定

红茶样本中水浸出物的含量测定参照GB/T 8305—2013《茶 水浸出物测定》方法执行。每个样本的水浸出物含量检测均重复三次实验,取三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分析值,供后续建模使用。

3、样品紫外可见光谱采集

取1 g茶样加150 mL的沸蒸馏水,在标准审评杯中冲泡5 min,再取其茶汤1 mL定容在25 mL容量瓶中,作为待测溶液,供后续光谱采集使用。利用日本岛津UV-2700i型紫外可见光谱仪采集待测溶液在200~900 nm内的紫外可见光谱信息,并将谱图信息转化为波长点,用于后续的模型建立。

4、回归系数法

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RC)法是常见的光谱特征波长选择方法之一,该法探讨了变量间的相互关系。由一组或多组因变量,求出回归函数,并拟合各变量间的统计关联度。该函数能近似地反映自变量和因数的关系,即为回归函数。利用RC法对光谱特征进行筛选的具体步骤如下:

1)利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 PLS)法建立校正集样本回归函数模型,得到每个波长变量对应的RC值,并将其按照降序排列;

2)选择样本波长与RC关系的波谱图上的拐点值(即波形的RC最大/最小值)作为特征波长子集进行PLS法交叉检验,计算得到所有子集所建交互验证模型的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ross validation, RMSECV),并逐一剔除变量子集中模型预测能力低的变量,最终优化得到最佳波长。

5、PLS法

PLS算法在食品、农产品快速无损检测领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该技术对原始谱图进行主成分分析,描述自变量矩阵X和因变量矩阵Y的信息,有效避免主成分分析中相关有用信息的丢失,并对重叠的光谱峰进行偏差校正,有助于消除光谱峰值的非线性,极大地提高了光谱数据诊断的准确性。研究采用PLS法建立红茶水浸出物的定量分析模型。

6、模型评价

为评判所建红茶水浸出物含量预测模型性能的优劣,研究采用如下参数为模型评价指标:模型的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RMSECV、预测集中的预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 of prediction, RMSEP)以及偏差(Bias)。其中,R的大小反映了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密切程度。RMSECV值和RMSEP值反映了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偏离程度。一般来说,R越大,RMSECV和RMSEP越小,模型的性能越好。模型评价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研究中,RC波长选择算法和PLS建模算法均通过MATLAB 2019b软件实现。

02

结果与分析

1、样品集的划分

实验将所有50份样品划分成两个样品集,即校正样品集和预测样品集。校正集与预测集样品划分方法如下:按照2∶1的比例,将红茶样品随机顺次划分到校正样本集与预测样本集中。得到33份样品作为校正集,用于建立定量模型,余下的17份样品作为预测集,用来验证模型的稳健性。所有50份红茶样品经光谱采集后,按国家标准方法测得其水浸出物含量,得到校正集和预测集样本中水浸出物含量变幅分别为37.54%~42.78%和37.89%~42.23%。可知,校正集样品的水浸出物含量范围涵盖了预测集样品相应含量的变化范围,样品集的划分是合理的。

2、光谱分析

50个红茶样品紫外可见原始光谱如图1所示。在200~400 nm区域的光谱信息较为丰富,为样本光谱有效信息的集中区域,存在较强的吸收。在波长280 nm和波长300 nm附近有明显的吸收峰,在400~900 nm区间光谱走势开始趋于平缓。但由于光谱的区间范围较大,涵盖701个波长,其中的某些波长可能与样品水浸出物的定量模型开发无关。因此,在建立模型前,有必要优选特征波长,以简化模型,提高预测模型的精准度。

3、特征光谱的选择

采用回归系数法对样本紫外可见原始光谱进行特征波长筛选,其筛选结果如图2所示。结果显示,采用回归系数算法对红茶紫外可见原始光谱数据进行特征波段的优化,最终优选出以下九个特征波长,即205 nm、208 nm、219 nm、262 nm、299 nm、351 nm、546 nm、851 nm和856 nm,作为红茶样品水浸出物含量的紫外可见光谱最优特征波长,用于后续的PLS定量模型构建。

4、PLS模型的建立

(1)主成分因子的确定

通常来说,主成分因子数(Principal Component, PC)的选择对模型性能的优劣有重要影响。优选的PC太少,可能会导致提取的光谱信息太少,弱化模型的可靠性。采纳的PC太多,可能使模型引入无用的信息,造成过拟合,从而降低模型的稳定性。研究选择最小的RMSECV值作为模型所需的最佳PC。图3a为红茶样品中水浸出物模型采纳的PC与相应的RMSECV值的关系图。从图3a可以看出,RMSECV值随PC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当PC为6时,RMSECV处于最低值,此时的PC为最佳的优化结果。图3b是采用RC法对特征波长进行筛选后PC与相应RMSECV的关系图。可以看出,当PC=6时,RMSECV值最低。

(2)模型建立

采用The Unscramber X 10.4软件中的PLS算法在200~900 nm范围对原始光谱进行分段优化分析建模,建立的水浸出物含量的紫外可见光谱定量分析模型,其性能如表1所示。基于原始光谱的校正集PLS模型的R为0.9351,RMSECV为2.500,基于原始光谱的预测集中PLS模型的R为0.9371,RMSEP为1.3009。模型性能一般,可能是由于样品量较少导致模型预测结果准确度不够高。

在RC法对特征波段进行优化后,校正集中PLS模型的R为0.9629,RMSECV为1.9886,预测集中PLS模型的R为0.9668,RMSEP为0.9278。可见,经过特征波长筛选后红茶水浸出物的校正集和预测集定量模型的R均有所增大,RMSECV、RMSEP均有所降低。此外,偏差(bias)可以用于衡量回归模型输出的测定值与国家标准方法实测值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1结果显示,基于RC法优化特征波长建立的PLS预测模型的Bias值仅为0.5075。可见,模型预测值与传统法测定值间的差异较小。这表明,优化后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在简化模型复杂性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其预测准确度。

(3)模型验证

为了评估RC-PLS模型的实际预测效果,利用外部验证的方式对17个预测集样品中的水浸出物含量进行预测与验证,预测统计结果见表2和图4。水浸出物含量预测模型的R大于0.96,表明测量值与预测值间的相关性好。RMSEP值低于1%,表明模型预测能力良好,可用于流通中样品的质量控制。利用配对双边t-检验法对预测数据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表2)结果显示,水浸出物含量的p值大于0.05。显著性水平大于0.05时,紫外可见光谱法与理化检测法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两种方法间不存在系统误差。可见紫外可见光谱法快速检测红茶水浸出物含量是可行的。

03

讨论

研究构建了基于紫外可见光谱结合RC特征波长选择和PLS算法的红茶水浸出物含量的快速检测模型。通过RC法优选出同红茶样品水浸出物含量相关的特征波长,最终得到9个特征波段(205 nm、208 nm、219 nm、262 nm、299 nm、351 nm、546 nm、851 nm和856 nm)。建立的RC-PLS模型同基于原始光谱所建的PLS模型相比,其性能更优。在预测集中的RC-PLS模型R为0.9668,RMSEP为0.9278。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能够实现红茶水浸出物含量的快速检测,为红茶质量的数字化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虽然,紫外可见光谱法对食品、农产品质量成分快速检测是可行的,但该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本研究中,使用的紫外可见光谱仪仅能对液态样品的谱图信息进行采集,且对样品的浓度有一定要求。一般来说,低浓度的样本溶液更适合使用该法进行检测。此外,相比固态样本,液态样本的光谱采集质量会受到溶剂的干扰,对测定的准确度和灵敏度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从实验结果的精确性看,针对粉末样本的光谱采集得到的信息准确性和全面性更好。针对液态样本而言,紫外可见光谱仪操作简便、价格低廉,适用于中小企业技术人员对产品的品控和检验。

当前,快速检测技术在茶叶种植、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实际应用仍处于初期阶段,尚有不少可挖掘的研究问题,现对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如下概述: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发可用于茶叶品质分析的通用型的模型数据库,提升数据库的利用效率和适用范围,避免同一指标或应用点的多个模型低水平重复开发。

(2)市场上流通的快速检测设备普遍售价较高,普通用户难以承受,大规模推广依旧困难。对于茶叶领域而言,无需追求大而全的仪器,转而发展小而精的微型仪器,最大限度地降低仪器体积及生产成本,提升国产设备的竞争力。

(3)以云平台为核心的实时精准计算控制平台,能够实现数据实时反馈至多台设备共享中心。在未来,构建物联网大数据的云端平台将是快速检测技术在茶叶质量控制应用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简介:

吴瑞

淮南师范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读本科生,从事食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2篇。

通讯作者:

任广鑫

淮南师范学院食品工程系讲师,博士,从事食品质量安全快速无损检测技术与装备开发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科研论文25篇,其中SCI收录17篇;主持质量工程项目1项。

来源:中国茶叶加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信茂堂产品检测报告

  

  品名:信茂堂战国七雄(生)

  生产商:云南勐海勐混信茂堂茶厂

  出品:云南信茂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检测单位:云南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检测结果:合格

  

  品名:信茂堂战国七雄(熟)

  生产商:云南勐海勐混信茂堂茶厂

  出品:云南信茂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检测单位:云南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检测结果:合格

  

  品名:信茂堂驸马茶(熟)

  生产商:云南勐海勐混信茂堂茶厂

  出品:云南信茂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检测单位:云南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检测结果:合格

  

  品名:信茂堂老曼娥(生)

  生产商:云南勐海勐混信茂堂茶厂

  出品:云南信茂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检测单位:云南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检测结果:合格


  品名:信茂堂那卡(生)

  生产商:云南勐海勐混信茂堂茶厂

  出品:云南信茂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检测单位:云南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检测结果:合格

  

  品名:信茂堂铜箐河(生)

  生产商:云南勐海勐混信茂堂茶厂

  出品:云南信茂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检测单位:云南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检测结果:合格

  

  品名:信茂堂大雪山(生)

  生产商:云南勐海勐混信茂堂茶厂

  出品:云南信茂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检测单位:云南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检测结果:合格

  

  品名:信茂堂景迈庄园(生)

  生产商:云南勐海勐混信茂堂茶厂

  出品:云南信茂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检测单位:云南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检测结果:合格

  

  品名:信茂堂勐海金饼

  生产商:云南勐海勐混信茂堂茶厂

  出品:云南信茂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检测单位:云南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检测结果:合格

  以下为驸马茶检测报告附页

  

陈宗懋院士:为什么推动以茶汤检测标准取代其干茶检测标准​

中国工程院院士、茶学专家 陈宗懋

农药残留问题是从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50年代我大学毕业后刚到茶叶研究所没多久,有一次领导派我去广州拿一个农残超标的样品,那是最早发现农残超标。当时的超标农药是我国茶叶正在使用的DDT和六六六,标准是零点几PPM,但检测出的量却为几十PPM,也就是说农残超标了几十倍。样品拿回来之后,我们就开始进行农药残留方面的研究。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已将农药残留作为包括茶叶在内的整个食品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标准。农药残留如果超标,将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所以必须要加以控制。农药残留标准日益严苛是科学进步技术发展的表现,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随着科学技术的日趋进步,农药频繁更换,从最初的两三种农药,到后来几十种农药同时使用,农药残留问题越发突出。

科学越发达,标准就越多、越严。截至2018年,欧盟有1138个标准,日本有800多个标准,而我国是48个标准。表面数字不能说明所有问题,而且并非标准越多就一定越科学。比如:我国针对每一种农药都做过严格的实验,都切实在田间使用过,并且是根据实际的实验数据谨慎制定的下一个标准。那欧盟和日本是怎么制定标准呢?简单来说就是世界上出来一种农药,他们便跟着补上一个标准,而这种标准的认证往往是感性的:看看这个农药毒性有多大,毒性大就定严一些,毒性小就定宽一些,并没有通过切实的实验来考虑它在田间是如何分布的,也没有考虑在茶叶里究竟会残留多久。



现在的标准分两类,一类像我国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是实验后定的;另一类像欧盟标准,看似严格,实际上是“不科学的严格”。我曾多次当面质问他们的标准是否通过实验论证?问他们是否知道农药降解的速率,以及农药是存于茶叶表面还是茶叶内部?当被我问及这些时,对方总是很沉默。

“十二五”期间的研究,让我们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我们将全国十几个重点产茶省的六大类茶叶尽可能有代表性地收取样本,并对收集来的几万个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农药残留得很是严重,特别是几种农药的检出率非常高,可以到40%80%。也就是说有些农药在十个样品里就有七八个可以检测出来。这里的检出率不同于超标率,就是不管含量高低,能检测出来就作数。


我们想到一个问题:茶叶不像牛肉、羊肉会被我们吃进肚子里,茶叶与其他食品究竟不同,我们并非吃茶而是喝茶汤。因此我们就把这些样品泡成茶汤,检测茶汤里的农药残留,发现农药种类不一样,得出的结果也不一样——如果农药残留的水溶解度很高,那泡茶的时候茶叶里的农药就溶到水里去了;如果水溶解度不高,即使泡在水里也溶解不出来,仍在茶叶里。因此,有的农药残留量可能不高,但对身体可能危险性很大,因为它的水溶解性很强;有的残留量虽然不低,但它的水溶性很弱,就不会影响茶汤的安全。这就是说,不考虑水溶性的农残标准、以干茶来订的标准,是不科学的标准。过去,不管国内还是国外,制定标准都是以干茶为依据的,这样会过度高估了一些农药的风险性,同时低估了另外一些。

比如吡虫啉、啶虫咪或者乐果,都是水溶性农药,按照评茶时3克茶叶150毫升水泡三次的方法,三次出汤加起来可能就析出了90%以上的农药残留,也就是说,绝大多数都在水中被人喝下去了,这很可怕。但如果是脂溶性农药,不管泡多少次加起来只有1%3% 的析出量,不管干茶上有多少残留,茶汤都很安全。如果不区分水溶性和脂溶性农药,盲目为其制定同一标准,茶汤的实际农药含量就可能相差几十上百倍,其效果可想而知,这种标准的制定防范也是不科学的。

因此我们提出,今后制定农残标准要以茶汤的结果为基准,并将相关的实验报告提交给了CCPR(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报告在2015年的大会上获得正式通过。此后,欧盟等相关机构的标准都是按此执行,后来我们陆续修改了6个标准,这些标准的数值与之前大概相差了100-1500倍,这是我们多年来所做的贡献最大的一项改革和创新。

如果不是听陈院士的讲解,我们一般消费者是很难了解到,原来茶叶的农残检测中还包含了这么多的关窍与奥妙。不过,对于九龙天乡的茶来说,就并不存在这种让整个中国茶行业都伤透脑筋的“农残困扰”。2015年,九龙天乡通过了瑞士SGS467项农残检测,这也是九龙天乡最值得骄傲的事——SGS认证是国际公认的最为严格的农残检测标准,国内用于出口的茶叶常以SGS检测为基准,而467这个数字是SGS目前能够检测的最高项数。此前中国从未有茶企业刊登通过全部467项检测结果。九龙天乡的检测结果则近乎完美:所有467项农残检测结果中,只有5项指标数值不为0,但也均未超SGS的标限,其余462项指标全部未检出。这几乎可以说是九龙天乡创造的中国茶叶品牌甚至是中国农产品企业的一项纪录。不由令人感叹,只有在藏区这样一块与世无染的净土,才能生长出如此干净的茶树,也才有可能做出如此生态健康的好茶。

SGS是 Societe Generale de Surveillance S.A. 的简称,译为“通用公证行”。它创建于1878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资格最老的民间第三方从事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鉴定的跨国公司。总部设在日内瓦,在世界各地设有1800多家分支机构和专业实验室和 590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在142个国家开展产品质检、监控和保证活动。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瑞士通用公证行与中国标准技术开发公司共同投资建立的公司。自1991年成立至今,通标公司建立了材料实验室、玩具实验室、杂货实验室、EMC实验室、电器安全实验室、纺织品实验室、食品实验室、石油化工产品实验室 、矿产品实验室、羊绒纤维实验室、农产品实验室及生命科学实验室;并设有工业部和消费品部、国际认证服务部、矿产品部、石化部、农产品部、GIS部、汽车部、环境部和贸易保障部等业务部门;在中国拥有超过13000多名训练有素、高水平的专业人员。

找到约999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