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黄精种子

找到约38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春山觅珍:披青戴甲——“长胡子”的古茶树

省城的文争老师说:春天来了,她想去看看大熊山里那些传说披青戴甲,会长胡子的战士了。而她所说的战士就是大熊山里古代蚩尤部落后裔莫猺人遗留至今100年到500年之间的古茶树了。

文老师是一名花道师,她在长沙有一家童粼文化工作室,既是四时清芬的花室又是传道授业的茶室。文老师到达大熊山的第一天我陪她参观了蚩尤屋场和我们湘熊茶业旗舰店,给她讲了茶祖蚩尤和酒神春姬的爱情古故事,也讲了猎神茶使张五郎为爱奋不顾身与急急私奔的故事,茶神孟公烧炭送茶愿天下共清凉的义举,关于大熊山的古老传说和梅山文化勇猛大义的精神内涵都引起了她的共鸣,于是第二天一早我们便开启了进山寻茶之旅。


我们从大熊山的西线出发,第一站便是一德桥,这是一座坐落于早溪之上的风雨桥,始建于乾隆壬午年(1762),横跨两岸田野两百多年曾为过往的商客乡民提供方便。一德桥是全木榫卯结构,全长24米宽五米,单跨式平梁木梁桥,屋檐为硬山顶样式。木桥两侧为条石墩,墩上为木质6层垫梁式结构,层层挑出以支撑木构桥面,桥面木廊柱上挑木枋,覆盖有小青瓦,内设栏杆,桥身两端有牌头,青砖墙面,外抹石灰,牌头有彩绘遗存,两端均有阴刻“一德桥”字样石刻。文老师十分好奇古代为啥会在小溪上建如此规模的风雨桥而不是直接建造木板桥或是石板桥,而这个问题便离不开大熊山的茶了。大熊山在宋代开化梅山之后,朝廷为了弥补江南茶区减产不足的窘困,便在梅山大量开发茶叶用于边疆茶马互市和与北方辽金西夏求和,大熊山作为蚩尤部落南迁退隐的茶乡腹地自然成为了重要产茶区,明清时代便在大熊山脚下建立了苏溪关茶税官厅,大熊山下的龙珠山也成为了黑砖茶和红砖茶的发源地。


明清时期为运输这些茶叶前往边境和境外的英俄,茶商们在大熊山中翻山越岭形成了纵横交错的茶马古道,水路并举,通过资江把大熊山的茶运往汉口北上,17世纪至20世纪近三个世纪形成了一条横跨亚欧、享誉世界的万里茶道,东线起点是武夷山,西线起点便是资江上游的新化大熊山。这些茶商为了方便运输茶叶和沿途吃住,便会在下山的锁钥之地修建风雨桥,他们联合当地的乡绅、士子、民众捐钱筑石,刻碑留言,弘扬功德。文老师继续追问旅途如此艰辛和漫长,他们是如何解决生活问题的。而这更是离不开风雨桥了,风雨桥顾名思义便是遮风躲雨之意,一般在风雨桥的一侧会建有茶亭,茶商们可以在风雨桥停脚歇息的时候也可以在茶亭吃饭住宿完成补给,守桥人或者守亭人都有相应的义田和沿途茶商的施舍维持生计,茶亭和风雨桥就相当于今天高速公路上的服务站。

同行的周老师也好奇地问长路漫漫难道就没有山贼打劫或者其他灾难?而这就更离不开风雨桥上的两位桥神了!风雨桥最中央一般会供奉有神位像,上面是关公或者水神杨泗将军,下面便是孟公,自古就流传一句话“关公坐桥庭”,意思就是关公会镇守此桥,古代茶商一路均是结伴而行,会结义共抗风险,因此关公成为了桥神也成为了诚信互助的精神信仰。有了“关公”护体的茶商,贼自然也就不攻自破。此外在水患凶险之处的风雨桥桥身上也会雕刻有镇桥兽,一般是蜈蚣与鸡,也有使用姜太公图式或者当地巫师如顺水桥的陈品端,总之有了桥神、茶神、镇水神兽、仙道的护佑,茶商一路便能顺风顺水,一路长虹。


同时修建一德桥的文人雅士也留下了他们的珍贵文字,让后人一览熊山风韵。桥尾留有一副名联:一雨镜天新绿水,德星遥映小红桥。这副嵌字联既有熊山风雨的山野诗意,又一语双关,功德与善良就如同星辰山水永显于世。光绪九年(1833)一位读书人方联翱写了《复修一德桥碑》,碑文载:大熊之麓余母族在焉,课读于斯者十余载,桥距书舍仅数十弓,每当晴柳碧阴,黄鹂声宛转,可听风雪漫空。于碑文主人而言这是一座连接故乡和母亲的桥,这座桥有诗书礼易文章、立言立德立功的出世使命,也有四季春秋的空明和隐逸山水田园的入世之念。


我们沿着明清时代形成的大熊山茶马古道继续策“马”奔腾,经过栗山界的石亭子和茶亭,石亭子是一座凉亭,有石桌和石凳供人休息,里面保留有有清代的功德碑和挡箭碑,至今仍有一段完整的石板路直接延伸到栗山界茶亭,茶亭八十年代还保留并有修复碑,记载了茶亭规则和守亭人的义务,是研究古代地方茶亭制度的活化石。经过短暂到上坡我们便来到了第二站高峰湖,这里是一处人工湖,前些年因为修建保护性水源地,所以在原来的田家垣古村筑坝蓄水修建了大熊山上第一个高峡平湖,而田家垣也在迁离原址修建了田家垣安置小区,安置区原来便是一片古茶园,如今仅沿湖保留有数亩古树茶,依稀守护着湖下旧乡并看护着山谷中新的家园。文老师说来到高峰湖所有的思绪都像田家垣瀑布的百米飞瀑一样,飞驰而下不见踪影,唯有青山碧水,纯净无瑕。周老师在湖边捧起湖水并畅饮起来,周老师很喜欢这汪清冽的翡翠,俯瞰起来就像是镶嵌在大熊山的一颗会呼吸的明珠,风云在此聚会,苍翠与宁静的事物在此幽思常驻。高峰湖此处可通往金竹茶亭进而可下龙珠山,金竹茶亭是大熊山茶马古道西南方向通往安化的重要枢纽,还保留有完整的砖木结构,并留有传世名联:金井烹香茗,好煮龙团三百片;竹声留过客,题揽熊山数万重。


我们继续过马家冲古茶市、天池坪便上到了海拔1200米以上的景区主游道,这里是老山界,是高峰湖工区区和礼中工区的分界线,也是南风区和北风区的分水岭,当地老百姓都盛赞礼中工区的茶好,有俗语:(礼中)好茶不过老山界。文老师询问为啥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其实大熊山区域位于雪峰山脉东南麓北段,资水环绕,冷暖气流持续交锋形成了南风灌顶的气候奇观,这里的茶也就有了阴坡和阳坡的差距,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差异,大熊山境内沟壑溪流纵横交错,山谷跌宕起伏,茶叶山场也就有了溪涧和坑谷两大特色,再者因为土壤、品种、小环境、工艺不同而形成了上百个特色茶叶山场,各有风味。礼中工区因毗邻安化茶叶流通市场较快也更早为世人所知,整个大熊山区域近五万亩古茶园所产茶叶品质,只是成名有早晚,有些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比如九龙工区的辣子坪古茶园、九分头古茶园、锡溪工区的猪脑冲古茶园、四季山古茶园等,其实各有千秋,滋味变化万千。大雪还没有完全融化,我们朝着刘家坑古茶园方向走去,一路上都是残雪裹挟着植被和溪涧,风化的页岩也跌落在公路上。在位于木子湾的一处古茶园我们停了下来,潺潺的溪水上还覆盖有皑皑白雪,清水穿雪而过,在小河谷也形成了巨大的雪堆,周老师在上面滑起了雪,30℃左右的坡度刚好一直能到上面的茶园,周老师一直惊呼雪中苍老的古树与自然风雪的磨合融洽此刻完美地呈现了出来,我们此刻也都为植物的韧性坚强而感动。


我们继续前行往刘家坑溪谷开去,我调侃周老师能不能过十道拐,因为我们即将从1000往下到五百米的河谷,直线下降500米,航拍的急弯有十道,周老师说没问题,当年也是从汶川现场活着回来的人,此刻文老师也有些又惊又喜,对刘家坑这片古茶园有着桃花源一样的憧憬,因为我告诉过她,刘家坑是一处小桥流水人家的溪谷,有花有茶,宁静无忧。我们穿过十多道弯后终于来到了接近溪谷的木房,见到了老茶人卿党福,他八十多岁擅长制作老红茶(百年老枞),以往我们都是在他家吃饭,他告诉我们儿子去了安化老婆家,我们只好先去河谷看古茶园。看到溪涧的那一刻文老师一直在拍拍拍,木房、河流、古茶树都是她梦寐以求的干净场景,她在茶园里奔跑,像在跳舞与一株株古老的茶树对话共语,她一直在拍摄视频分享给她的学员,对这片茶之桃源喜不自胜。我带她看了我们刘家坑近两百亩古茶园中两株最有代表性的古茶树,一株我们专门给它装了一个摄像头,它上“会长胡子”的全身披青的两百年古茶树,树有多高,胡子就有多高,其实它身上是一层青苔丝,古茶树生长一定年份后在湿气作用下,自然腐化的古茶树表面木质层上会有寄生物,青苔便借机附着生长形成长长的胡子。另外一株便是五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它是小叶品种,身上除了有青苔地衣还会有白色或者青色的菌朵,我们称之为“戴甲”,因为树龄越大,茶树表层变成了菌类物质天然的温床,这些青苔和菌朵也成就了百年老枞的“枞味”与“喉韵”。此外我们一百年以上的古茶树会有白色的地衣成圆圈状附着在茶树枝干上,三百年以上的古茶树枝干会有厚实的青苔区,四百年以上的古茶树会有蛇皮纹,表皮有部分脱落,如古琴流水纹。


文老师继续往前面的山谷走去,她在巨石上望着远处的群岚,她说:茶就是一杯山水,青山做画屏,溪水煎春茶,我们都可以借一杯茶和古人对话,直至最安静的夜月,与挚友共候芬芳。刘家坑古茶园有一块民国时期的修路碑,这也见证了万里茶道的长盛不衰,过去这里可以直通安化穿岩江至洞市、小淹,小淹便是资江繁荣的古茶市,两江总督陶澍便生葬于此,刘家坑的人也因此大都娶的是安化老婆,山里也流传一句话“安化的姑娘不如新化的嫂,新化的茶不如安化的草”,其实不管从婚姻还是商业贸易来说这都是民间两地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民间草茶兴起,新化茶大都以安化茶名义出口远销了。


大家从溪中取了一瓶水回去泡茶,我们便往回赶去看木子湾的小乔木古茶树。木子湾是一处高旷的平坡,这里背后便是八担米山原始森林,陈毅一家便在上面开了一家原始森林农家乐,他家是采药与狩猎世家,是传统的原住民“梅山”,翻山打猎,下河摸虾,采药炼丹都是看家本领,陈毅常常自己制作老红茶、黑毛茶和九制黄精,是一位地道的山民,靠山吃山,勤劳勇猛。木子湾古茶园上三米以上的古茶树惊讶到了文老师,她站到树下要求我拍一张她与茶树的合照,确实茶树主干都有胳膊大小,植物遒劲的力量让人的敬意油然而生。木子湾的海拔刚好是一千米,这里的茶园因为当北风,茶叶叶面略有冻伤,其实大熊山的茶农很早就有种茶制茶的智慧,他们一般选择在溪涧和山谷种茶,一路上去两边的植物会形成丰富的腐殖层,另外上游冲刷的肥沃砂土茶树可以主根深扎下去,溪涧坑谷昼夜温差大,茶叶的多糖合成自然也就高了。


最后我们便是去了解最后一个愿望:去熊山之巅喝一泡大熊山古树红茶,去熊山古寺许一个新年愿望。我们到了黄阳界便朝着山顶一路开去,在贞仙寺遗址我们在摊子上买了玉米和麻辣烫填肚子,在瑟瑟寒风中得到了温暖的眷顾。贞仙寺本是大熊山的金顶,与峨眉山金顶一样,是佛教圣地,相传这里是李氏、汪氏、张氏三位贞仙娘娘修仙的道场,至今还保留有“熊山古迹”的摩崖石刻,旁边有油盐洞遗址,是古时候乡民解除饥荒求生的宝地,贞仙寺历史上也因此一直香火兴盛,许多香客都会络绎不绝来此朝圣。熊山之巅是主峰之一的大熊峰,海拔1605米,仅次于最高峰九龙峰1622米,这里也被称作瞭望塔,古时作为防火和防战的通讯塔,现如今建有观景台。我们沿着游步道慢慢往上登顶,首先看到了“湖红之源”石碑,这是2022年新化被授予“湖红之源”而在新化三大山头树立的纪念碑,大熊山也是名副其实的湖红之源,因为在这里不远处的黄阳界古茶亭便发现了《继善亭序》,这是2022年方八另老师和我主持新化茶叶资源调查在大熊山开展地毯式田野调查发现的,碑是光绪十八年(1892)所立其中记载了:“盖中国出洋之物多者红茶,熊山茶品最佳,每三四月间采茶贩茶者辐辏于是,出其途之人摩肩叠迹……今则俄英诸国远在数万里,梯山航海,莫不来王,可谓盛矣。”


我们在山顶打开了都篮,拿出茶具一一摆好,文老师使用闷壶注水冲泡了大熊山古树红茶,茶汤在风中飘来花香,游客也都望向茶席,就这样在熊山之巅的凌风中喝上了一杯热气腾腾的古树茶,与苍穹对视,枕藉着历史,告别过往,重新开始对生活热烈滚烫的追求,像一棵大熊山古茶树一样,傲立苍穹,不屈不挠。我们返程时车胎爆了,三个人都没有换过备胎,所幸有一位大哥帮我们打开了千斤顶和螺丝,然后我们按照视频教程顺利换好了胎,我们还来得及感谢他也在匆忙之中下山了。也是冥冥之中好事多磨,我们又发现车上多了一个钉子,于是匆忙往山下赶去修车,路过熊山古寺也只是朝着关闭的大门拜了一下圣帝和财神,至于佛祖和观音,也为我们下次的寻茶之旅留下了契机。熊山古寺是明代便开山的古寺,是南岳圣帝飞升之地,也被称为圣地祖庭,寺庙保留有完整的江南禅宗塔墓群,以宝台禅师塔为主构成了莲踪圣迹,大熊山的禅茶便是从西泉寺发源在熊山古寺(古真堂)发扬光大,法脉绵延。


此次寻茶之旅从一德桥的浪漫起兴,在熊山古寺的仓促中顿止,如同在不完美的岁月中感受完美,这便是茶与禅的永恒智慧。

文争—湖南童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国家高级花艺师、中国插花花艺协会会员。她是生活美学的传播者,把爱与美好、希望与生态,通过花为介质,普撒在生活中。她将艺术的种子,让:美的种子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

来源:湖南省红茶产业发展促进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四川农业大学杜晓教授:精耕茶产业,做好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人物简介:杜晓,男,1963年生,无党派人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主要从事茶叶品质控制及质量安全监测研究工作。现任四川省高校茶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四川精制茶学研究院院长、四川农业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荣获四川省同心专家服务先进个人、四川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个人、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四川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茶的香气里,明明写满了一片叶子整整一生的苦难,却呈现出了令人宽慰的芬芳与甘甜。”这是茶叶华丽蜕变的生动诠释,也是无党派人士、茶叶评审加工专家杜晓教授四十年如一日的真实写照。

他是一位饱受茶农喜爱的茶学专家,也是一位深受学生欢迎的茶学教师。作为四川农业大学知联会会长、同心服务团骨干专家、一名老科技特派员,杜晓自1984年从四川农学院毕业后,用将近40年时间,致力于做好一件事,那就是不断帮助茶企茶农提高茶叶品质,凭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精神,他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精耕茶产业,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

2023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其中一个点位便是北川石椅村,当地通过结合羌民俗体验、茶文化研学等旅游项目,蹚出了一条文旅兴村之路。总书记听完介绍后,特别询问了北川特产-苔子茶的生产情况,苔子茶也因此“一炮而红”。

随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并以苔子茶为媒,相继举办了首届浙川茶产业融合发展大会暨绵阳·北川第十届羌茶节,为北川带来了21亿元的乡村振兴“大订单”。而苔子茶走红的背后,与杜晓团队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北川有着1300多年的种茶制茶历史,以古茶树群生的方式分布在高山峡谷之间,因受昼夜温差大、云雾多等自然条件影响,使得北川苔子茶具有香高、味浓、耐泡等优点。由于地处大山,交通不便,直到改革开放前,都是靠着茶农肩扛手提和马帮往外送。2008年汶川地震,更使原本就分散、低效的茶叶种植雪上加霜,茶农收入难有起色。

杜晓一直笃信高山出好茶,但近年来茶叶种植海拔越来越低,不仅侵占了大量粮田,茶叶品质也大幅下降,当他看到大量撂荒的高山土地,以及苔子茶被随意散卖贱卖的时候,杜晓经常扼腕痛惜。为助力北川走出一条以茶兴业、以茶富民的乡村振兴新路子,自2000年初,杜晓便开始扎根北川,与当地共建北川苔子茶古树茶研究博士工作站,带领团队跑遍了北川县所有乡镇,不断为当地茶产业发展把脉支招。

由于早期的北川制茶工艺属于粗放型,也没有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所以茶农每批次做出来的茶叶品质高低不同、产量极不稳定,这样既不能满足大品牌需要,也难以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杜晓深谙培育一个市场认可度高的品牌和建立一套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质量体系,是推动北川苔子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服务之初他就牢牢抓住“品牌”和“体系”这两大抓手,一边通过集成创新将原有产品升级换代,一边紧锣密鼓地制定符合当地的产品质量体系。

如今,在杜晓及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北川苔子茶由过去绿茶扩展到现在拥有花茶、红茶、黄茶、黑茶、乌龙茶等种类,同时也打造出了旗羌、雀舌、露毫、贡熙、毛尖、雪芽等三十多种品目,有力打响了“生态好茶、小众高端、特色优质”的国家地理茶标志。由其牵头制定的《北川苔子茶“绿茶+红茶”》团体标准、《地理标志产品北川苔子茶》绵阳地方标准也于今年初正式发布,标准从产品分类、实物茶样、感官品质、储运保鲜等关键环节进行了明确规定,进而形成强烈的品牌效应和稳固的消费市场。

“一个茶农制茶手艺好不算什么,整个行业都有好工艺才能真正致富。”在开展地方服务时,杜晓总是另辟蹊径,主动加强与当地茶叶产业协会合作,通过协会带动茶企、茶农,从而实现以点带面的辐射引领作用。正是在杜晓的帮助下,家庭种植农场的赵丹从前只能卖几十元一斤的大宗茶,如今开始有能力供应几百乃至上千元一斤的品质茶,繁忙的时候还得请人帮忙,才能满足接踵而至的购茶订单,而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


弘扬茶文化,做好文化传承这项大工程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六大茶类的国家。杜晓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在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那就是要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茶文化。

上世纪90年代末,杜晓在日本求学时,他的老师承担了一个如何让天然产物提高附加价值的研究课题,前期一直由一名日本博士后负责,但三年都没做出结果。正当老师焦头烂额时,他想到了杜晓,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老师问杜晓敢不敢做?面对这个“高难度”课题,杜晓没有拒绝,而是给出了“一定能做出来”的肯定答复。

“想要研究一种物质的分子结构必须先得到纯物质,再加上茶是发源于我国,日本人都可以做得这么好,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行?”凭着刻进骨子里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杜晓坚定必胜信念、全力攻坚克难,每天工作12个小时,连续蒸发有机溶剂20公斤。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以及依托早期在国内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他不到一年便成功完成了课题,成功分离出18个倍半萜类成分,并鉴定揭示了其化学结构式,其中3个为世界上首次发现并报道的新化合物。杜晓取得的这一成绩,让日本老师及同学不由得刮目相看,那一刻,他深深感受到了中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力量源泉。

进入新世纪后,杜晓萌发了恢复川红工夫茶的想法。谈及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他坦言那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川红工夫茶又名四川红茶,是中国在世界上知名的三大红茶之一。由于缺少代表性品牌,川红功夫茶逐渐衰落到停产数年。杜晓深知如果不抓紧开展抢救性恢复和生产工作,川红功夫茶可能将永远退出历史舞台,而这必将是四川茶产业及茶文化的一大损失。

于是杜晓采取了“以技术创新引领产品创新、以名优产品引领市场消费、以国际品牌开拓国内市场”的研发战略思路和技术路线,开展了川红名优红茶加工继承与产品创新的研究工作,抢救性地继承、恢复和创新川红功夫茶。从2005年开始,艰难的试生产过程开始了,一次次尝试与摸索终于赢来成效;2010年,试验开始成功带动川红工夫恢复生产;2014年,川红工夫红茶制作技艺成功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四川红茶总产量突破百万斤;2020年,川红工夫品牌“宜枝独秀”进入大众视野……几乎要在历史中消失的川红工夫茶产业,奇迹般地复苏了。

培养茶人才,做好教书育人这件良心活

“教书育人是一件大事,是一件良心活,要做就要做好。”这是杜晓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早在上世纪80-90年代,杜晓就跟随茶学系的老教师施家璠、陈瑜进、王宗尧等深入雷波、高县、荣县等地开展科研和技术服务,尽管当时的吃、住、行条件异常艰苦,但前辈们爱岗敬业、不畏艰难的精神深深影响了杜晓。他暗下决心,要把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继续发扬传承下去,在往后的40年教学工作中,他都始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断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

对于时间,杜晓始终抱着“要不到就抢”的信念。除了外出开展科技服务外,平日里杜晓待得最多的就是办公室和实验室,通常他是最早来办公的人,往往又是最晚下班的人,即使周末也不例外。长此以往,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学生们也深受感染,养成了常泡实验室的习惯。他的学生们常常笑着说:“进入杜老师的实验室有一种不同的感觉,最开始是实在不想来,接着是不得不来,再后来就是主动要来,最后就是走了还想来。”

为了推动学生深入做好茶学方面的研究,杜晓不仅要求学生学精学透专业课本知识,也要求他们广泛涉猎与茶学相关的经济、管理等知识。他有两个不成文的教学习惯,就是检查纸质档的学生报告和两周一次的学生工作检查,因为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修改的痕迹,帮助学生去理解,也能适当增加学习压力,促使其主动完成学习任务。

“杜老师就是一个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儿女对待的人,为我们掏心掏肺。”研究生王婷婷深有感触地说道。杜晓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多次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等活动,也经常带领学生参加茶艺表演等课外实践,当遇到困难时,杜晓往往“袖手旁观”,不会出手相救,而是要求大家开动脑筋解决难题。刚开始学生们还不太理解,后来逐渐才认识到这是杜老师的良苦用心,这样不仅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还培养了团队之间的协作能力。

他也有意识地培养锻炼学生团队,常年带着博士、硕士驻点在各地茶园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良性循环,同时也达到帮助基层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提升生产技术水平的双重目的。生活中,杜晓更是给予了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不仅在学习与科研上给予辛勤指导,也在工作与情感中给予关怀照顾,甚至自掏腰包支持学生完成研究课题。

回首过往,在精耕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培养茶人才这篇大文章上,杜晓已经走过了40个年头,如今他的学生大多供职于科研院所和茶学研发机构,正循着他的脚步继续前行。展望未来,他也相信在一代代茶人的接续奋斗下,茶产业一定可以在乡村振兴中更加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来源:同心人物,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专家齐聚 共谋发展!“三茶”统筹发展座谈交流会精华回顾,速看!

3月21日,“三茶”统筹发展座谈交流会于武夷山悦华酒店华庭厅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主办,旨在推动南平市与全国各地交流互鉴践行“三茶”统筹发展理念的经验做法,奋力谱写中国“三茶”统筹发展新篇章。大会围绕“三茶统筹 融合发展”的主题,依次举办了“三茶”统筹发展座谈交流会以及茶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座谈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领导、茶产业专家、茶业品牌代表、各县域茶农代表以及知名企业家等齐聚一堂,以“三茶”统筹为指引,通过地域交流互鉴获得启发,共同商讨茶文化发展、茶产业升级、茶科技创新之策,助推中国茶产业在守正创新中焕发崭新活力。

出席嘉宾

“三茶”统筹发展座谈交流会乔传秀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浙江省政协原主席

刘仲华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

夏 涛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安徽农业大学原校长

林钟乐 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会长、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

唐 珂 农业农村部社会事业促进司司长

龙 熹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二级巡视员

张仲灿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共浙江省杭州市委原副书记

林健东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原厅长

王岳飞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

尹 祎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肖 斌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二级教授

肖小余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供销社党组副书记、监事会主任

林楚生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茶文化研究院院长

宛晓春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侯国云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茶文化协会原会长

姜仁华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

姚静波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专职副会长

姬霞敏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茶叶商会创会会长

宁 钢 景德镇陶瓷大学原校长

陈道清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林 建 南平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林 斌 南平市政协主席

陈善平 南平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

余 洲 武夷山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茶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座谈会乔传秀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浙江省政协原主席

刘仲华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

王建满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浙江省人民政府原党组副书记、副省长

夏 涛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安徽农业大学原校长

唐 珂 农业农村部社会事业促进司司长

张仲灿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共浙江省杭州市委原副书记

林健东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原厅长

王岳飞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

尹 祎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肖 斌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二级教授

肖小余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供销社党组副书记、监事会主任

林楚生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茶文化研究院院长

侯国云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茶文化协会原会长

姜仁华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

姬霞敏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茶叶商会创会会长

宁 钢 景德镇陶瓷大学原校长

陈道清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陈善平 南平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

兰林和 南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刘国英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

叶 灿 武夷茶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黄文浪 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文化高等研究院教授

叶江华 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副院长

苏永春 南平市武夷山水瓷器有限公司董事长

尹军峰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茶叶深加工及多元化利用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

杨敏春 浙江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中医学博士

01

“三茶”统筹发展座谈交流会

主持人 王建满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浙江省人民政府原党组副书记、副省长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三茶”统筹发展理念提出的三周年。今天,在三周年之际,我们在这里举办“三茶”统筹发展座谈交流会,对于做深做实“三茶”统筹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衷心地期望各位嘉宾交流分享经验、发表真知灼见,共同谱写“三茶”统筹发展的新篇章。

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会长、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

这三年,福建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以弘扬茶文化为引领,以做强茶产业为目标,以提升茶科技为支撑,以数字化为突破口,全方位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福建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超1700亿,“三茶”统筹发展硕果累累。

唐 珂

农业农村部社会事业促进司司长

南平市作为全国著名的茶区,六大茶类中有三大类发源于此,被誉为红茶鼻祖、乌龙茶故乡、白茶发源地和万里茶道起点。南平市历届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奋力创建全国“三茶”统筹发展先行区,取得了积极成效,在我部评选的绿色发展的100多个城市当中排名第一。

交流发言余 洲

武夷山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三年以来,我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认真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茶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主要做法是“一体两翼,提升三力”:“一体两翼”是指文化赋魂、科技赋能,共同服务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三力”是指提升茶文化的影响力、茶产业的竞争力、茶科技的支撑力。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产茶县同仁们的先进经验、有效做法,结合我市实际,理清工作思路,补齐自身短板,以新质生产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吴贻国

福建省福鼎市赤溪村支部书记

福鼎市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给赤溪村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广大村民都因这一片叶子,实现了增收致富!赤溪村的主要做法是:一、对接龙头企业,带动群众增收。引进茶业龙头企业,通过在赤溪建设茶厂或茶企联合体的形式,为村民提供就业以及帮助村民解决茶青就地销售问题。二、加强监督管控,保障茶叶安全。三、注重茶文旅融合,拓展增收渠道。2023年旅游人数27万人次,旅游收入1945 多万元。

马士成

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委副书记

苍梧县依托原产地和核心产区的资源优势,成为中国茶叶界的一匹黑马。我们的做法主要是:首先是政治领航,高举“三茶”统筹“指南针”。始终将总书记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根本遵循,搭建茶文化、茶产业与茶科技“一体两翼”格局。其次是实干为基,用好“三茶”统筹“主引擎”。聚焦文化融通,提振品牌效应;聚焦科技赋能,创新产业升级;聚焦金融助力,厚植产业支撑;聚焦互惠共赢,践行为民初心。最后是共享成果,筑牢“三茶”统筹“压舱石”。

柯 斧

陕西省安康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安康市聚焦加快推动安康富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抓好“五个一”:一是组建“一套专班”。成立安康富硒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全省唯一一个地市级茶叶局。二是开发“一个良品”。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全省首个、全国第九个获国家登记的茶树良种“陕茶1号”。三是推行“一套标准”。制定《安康富硒茶系列标准》,发了安康富硒茶团体标准。四是打造“一个品牌”。“安康富硒茶”注册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是安康开放发展的“金名片”。五是推行“一体融合”。形成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多点开花,茶饮品、茶食品、茶化妆品等产销两旺的良好局面。

陈 建

杭州西湖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近年来,龙坞茶镇以打造“中国第一茶镇”为目标,坚持做好“三茶”统筹发展这篇大文章。三点做法和大家共享:一是产业富镇,全力打造国际茶产业策源地。二是文化兴镇,全力打造世界茶文化博览地。三是科技强镇,全力打造茶产品创新试验场。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三茶”统筹发展文章,促进茶文数旅一体化融合发展。一是打造品牌活动矩阵,为西湖茶文化传播提供展示窗口。二是融合茶+文旅,为西湖龙井茶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三是引入人才资源,为西湖龙井茶创新发展提供科技平台。

袁 勇

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公司以科技和文化赋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现将主要做法及成效汇报:一、深化产学研合作,以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升级:提高茶叶品质、丰富茶叶品类、保障质量安全、挖掘茶叶功能。 二、推进茶文旅一体化,以茶文化发展促进产业融合:传播茶科技、丰富茶内涵、提升茶价值、赋能茶品牌、促进茶消费。三、落实“三茶”统筹,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通过发展茶科技传播茶文化、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

姜仁华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

20年来,我们始终牢记嘱托,自立自强,勇攀高峰,为科技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研究所力量。下面,我主要就总书记要求的四个抓好做交流发言。一、抓好新品种选育和良种推广:农业现代化,种子是要害。二、抓好标准化生产和安全质量:推动茶产业标准化生产、确保茶叶质量安全是科技支撑的重要内容。三、抓好精深加工和营销网络建设: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研发更丰富茶产品。四、抓好茶文化的发掘和相关产业的拓展:建成国内第一个茶叶全产业链大数据中心并定期发布中国茶产业“杭州指数”。

徐纪苗

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在“三茶”统筹发展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这也是一次难得的让各位嘉宾为我们把脉的机:一是“三茶”统筹发展理念为茶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只有统筹抓好三者,才能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做好“三茶”这篇大文章,推动茶产业全链条、全要素、全环节发展。遵循四大原则:一是产业强基;二是深耕革新;三是振兴共富;四是茶旅繁荣。三、展望未来,砥砺前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一片叶子的力量。

领导讲话乔传秀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浙江省政协原主席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茶”统筹发展重要理念,要做到“五者”:切实当好“三茶”统筹发展重要理念的忠实维护者、积极宣传者、用心研究者、赤诚践行者、全力推动者。

在助推习近平总书记“三茶”统筹发展重要理念的贯彻落实中,特别要关注了解学习借鉴各地党政和涉茶茶科研院所、茶企茶农的创新精神、创新举措、创新成果、创新实践。

02

茶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座谈会

会议阶段一

主持人魏敦盛

南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领导致辞 陈善平

南平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

三年来,我们牢记嘱托,坚持文化赋魂,讲好茶故事,传播茶声音:在保护传承上,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宣传推广上,借助武夷岩茶、茶百戏等14次助力国家重大外交活动的市场效应,大力推进茶产业交流合作。在创新发展上,推出茶宴茶膳、茶香疗愈、“山盟海誓”茶文旅等创新产品,形成住有茶树、吃有茶宴、行有茶径、泡有茶汤、赏有茶戏、学有茶艺的茶文旅融合体系。

王建满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浙江省人民政府原党组副书记、副省长

近年来,南平市始终牢记习总书记重要嘱托,加快“三茶”统筹发展的步伐,坚持文化引领,着力提升茶叶公用品牌的带动力、影响力。坚持产业振兴,推动茶产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和竞争力,让茶业成为了富裕一方百姓的金业。坚持科技赋能,持续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全力实施补链延链强链的措施,让茶科技融入万众茶山,成为助力茶经济、茶产业比翼齐飞的新引擎。

白皮书发布

刘仲华

《武夷山红茶(正山小种)品质特征与健康养生功能白皮书》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

受武夷山市委托,我们团队对产自武夷山的红茶样品,包括4大类,正山小种、小种红茶、奇红、烟小种它们不同的等级,采用现代最先进的方法系统分析了武夷红茶的香气成分和滋味成分,揭示了武夷红茶的品质化学特征。采用动物模型、细胞模型、基因模型开展了武夷红茶的健康养生功能研究,从分子水平揭示了武夷红茶具有延缓衰老、调节糖脂代谢、调节机体免疫力等生物活性。

会议阶段二

南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交流发言

王岳飞

创新人才培养 传承非遗华彩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

怎么样激发茶非遗的传承活力,这里有四点:第一是加强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要做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优化传承人才队伍,支持各地师徒传承,院校学习并重的双轨制培养传承人才;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参与学术研讨、技艺交流、进修培训进校园等活动,支持各地开展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的评估。第二是巩固代际传承,主要是师徒、导师和学生和企业,设立茶非遗的奖学金。第三是提升传承人群实践能力,搞一些大赛。第四是推进普及教育,这是激发茶非遗传承活力的四个方面。

刘国英

弘扬武夷岩茶的传统制作技艺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

武夷岩茶,整个工艺从采摘开始,跟其他茶类不大一样,采得比较成熟,小开面,叫做开面采。第二道工艺是萎凋,俗话叫做捣青,专业术语叫做萎凋。第三道工艺是做青,包括晾青和摇青交替进行,同时也包括发酵这样一个工艺融合在一起。接下去才是初炒、初揉、复炒、复揉,以前的传统技艺叫做双炒、双揉。然后是初焙,还没有烘干之前,初焙完之后进行初剪,这是传统的工艺。

叶 灿

如何弘扬和传承武夷茶技艺

武夷茶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整个茶文化传播可分为五个方面:一是文化传播:既是文化传播,也是文字传播。二是口头传播:也就是口头传播,这是我觉得最快速、最有效的传播方式。三是实践传播:武夷山水一壶茶,沉浸式的体验加感受,这样的实践传播,武夷山是独一无二的。四是媒体传播:新媒体、新渠道,抖音、互联网、小红书、知乎等平台具有无限的力量。五是薪火相传的薪传。武夷茶文化传播当中,我们能够有底气成为根性来自于薪火相传非遗的技艺。

宁 钢

茶与器的关系

景德镇陶瓷大学原校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花神杯那么小的12个杯子卖到1.3亿,这是什么概念?这就是文化的概念。所以我们在茶具设计,特别是现代生活、现代人的审美、现代设计,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高度统一。要体现现代人的精神,又要体现现代文明的面貌和民族、时代、地域等文化特色。所以我们要力求形而上的人文精神和形而下的陶瓷艺术完美融合,以此来书写家国情怀,来传递数千年陶瓷文化的当代精髓。

黄文浪

当代茶器具设计创新应关注大时代的新文化内涵

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文化高等研究院教授

现在是一个多元发展的时代,文化觉醒已成为了当下时尚。我们已不再满足于你设计什么、生产什么,我用什么;现代设计早已是因人而异、私人定制、个体品位至上这个性化的需求。随着茶文化的不断普及,人们对茶器具的品质要求会越来越讲究,对茶器具文化内涵也会越来越挑剔,我们必须好好把握时代的脉络,敏锐捕捉新时代的审美需求,以勇于探索的劲头去满足人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新期待。

叶江华

中国茶器演变与武夷茶器具标准

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副院长

茶具除了外饰材质、烧制计划这种器形,现在已经几乎定型了,我国茶具经过多方面的发展,种类有茶炉、茶壶、茶碗、茶盏、茶杯等专用的茶具,从茶具材料质地来看,有陶器的、瓷器的、金器的、玉器的、石器的等等,到了现代,科技的进步就使得茶具的种类更多,样式更新、质量也更好,我们现在更多见到的是盖碗,分为三界,上为盖、中为碗、下为托,也称为“三才杯”,因为造型独特、制作精巧,现在很流行、广泛在使用。

苏永春

共享武夷山水,共创国际名瓷之城

南平实业集团副总经理、南平市武夷山水瓷器有限公司董事长

未来我们将紧紧围绕推进标准茶器具、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推进产品标准化、产业集群化、市场全球化,快速形成南平茶瓷融合独特优势,持续开拓海内外市场、高效增值,全面提升南平茶产业核心竞争力、国际名瓷之城初具雏形。2024年推进“武夷山水”茶器具标准,深化“武夷山水”标准茶器具产业,进一步传承、活化南平七大古窑口的非遗、制瓷资源,形成收藏瓷、艺术瓷、文化瓷、生活瓷的多元品类及多元产业。

尹军峰

南平特色休闲食品与南平主产茶类适配性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茶叶深加工及多元化利用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

白茶用清甜小食,莲子、锥栗这种比较甜;红茶是清甜的小食和油甜的小食都可以。它有两种,一种如果要感觉协调为主,清爽的,那就是清甜小食;如果要解腻、减甜,协调苦涩的茶感,用油甜小食,岩茶也是基本差不多。后期主要想做茶跟营养食品适配,在这个基础上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对于南平市所有我们筛选出来的茶食进一步进行改良和设计,然后做出团体的标准进行推广,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把我们这个产业做大,助推乡村振兴。

杨敏春

茶食搭配,南平风味

浙江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中医学博士

如果我们做的时候把灵芝的安神功效能够与茶点结合,相对来说也是很好的平衡。而且灵芝大家对它认同度非常高,认为它可以抗肿瘤、调味免疫,还有安神的作用,所以这个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调整。黄精是道家养生之圣品,有补脾、益肾、润肺、补气养阴、稳定血糖等等非常多的作用。浦城桂花,在浙江杭州,大家对桂花有很好的认知或者使用,对我们来说桂花是百搭的,可以养颜、和胃、清口气、调节月经,还有一点点化痰的作用,所以桂花,尤其像这样的名花应该很好的去使用。

“三茶”统筹发展座谈交流会的召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南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的有力行动。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嘱托,统筹做好茶文化弘扬、茶产业发展、茶科技创新这篇大文章,着力推动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陕茶网

图文来源:华巨臣茶博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7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