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野生黄精

找到约96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04华联野生砖、06生态野生班章王、08甲级早春圆茶,珍藏级明星普洱茶重磅上新!

今天上新的3款新品,都是珍藏级别的明星茶,仓储优异,品质也很难得。

一、2004年华联野生砖500g

第一款是2004年华联野生砖,由澳门华联公司定制,是1997年至2004年的华联砖系列里,仅有一款以勐海茶区野生茶料拼配而成的茶品。

2004年华联野生砖·藏品普洱珍藏

2004年华联野生砖·藏品普洱珍藏

澳门华联茶叶公司成立于1965年,是澳门茶叶行业的中流砥柱。1996年,香港茶商停止订制普洱茶,省公司积压了大量毛茶;经多方寻找销路,省公司深圳华分公司与澳门华联公司达成合作,华联青砖就此诞生。

我们“藏品普洱”珍藏的这款2004年华联野生砖,注意一下细节特征,茶纸正面的红色边框里,是“甲申”两个字,代表生产日期是2004年,是特定防伪标志。

2004年华联野生砖细节实拍·藏品普洱珍藏

2004年华联野生砖·藏品普洱珍藏

原件120砖/件,每两砖用笋壳包扎在一起,500克一砖的规格,拿在手上很有分量感。茶纸是光面油蜡脆纸,薄脆易裂。

茶砖的形式较大程度聚香,即使紧压成砖,撬开时,也能看到粗犷的叶底。野生茶条索壮硕肥大,叶形明显,叶质壮实,偶有梗条和黄片,砖面金芽交错点缀,干仓存放优异。  

2004年华联野生砖条索实拍·藏品普洱珍藏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华联砖的口感,入口瞬间惊艳!勐海茶的涩感迅速化开,生津回甘随之而来。茶气生猛的茶,往往水路粗糙,但这款华联砖,水路柔顺细腻,却又气韵强劲,喝起来很有力道,茶气十足,烟香、野蜜香贯穿整个汤感。

2004年华联野生砖茶汤·藏品普洱珍藏

这次上新,我们“藏品普洱”还特意推出了12克单泡装,非常适合大家作为学茶、品茶的教材,您可以感受一下好茶的烟香入汤、水路细腻、力道饱满,相信会是截然不同的品茶体验。

二、2008年大益甲级早春圆茶

2008年甲级早春圆茶380克,由勐海茶厂生产,沿承传统甲饼的理念,采用勐海早春茶菁制成。外形芽头肥壮,条索紧实,汤色橙红明亮,入口醇和甘甜,滋味浓稠,有春茶之韵,重现当年甲级印级茶风范。

2008年大益甲级早春圆茶·藏品普洱珍藏

2008年大益甲级早春圆茶·藏品普洱珍藏

甲级早春圆茶的选料,注重毛料条形的细嫩度、紧实度、匀整度,经多方精挑细选而成,因而称为“甲级原料”,是早春茶中的佼佼者。

2008年大益甲级早春圆茶条索·藏品普洱珍藏

2008年大益甲级早春圆茶条索·藏品普洱珍藏

801批次的甲级早春茶选料更精细,条索细嫩,金芽撒面,茶菁幼壮兼顾,叶片活力十足,突出的特色是甘甜纯净,甘甜度饱满持久,尾水甘甜,粘稠度好。

2008年大益甲级早春圆茶茶汤·藏品普洱珍藏

茶汤蜜黄透亮,杯口油圈明显,光下如流动花生油。初入口略有苦涩,很快化作生津,香甜协调出众。汤体浓稠爽滑,水厚,有质感,茶韵足,能感受到“春茶”的内涵韵味。

三、2006年生态野生班章王

首先说明,这款茶的版面虽然写了“纯正”班章茶,但不是老班章核心产区古树茶,班章茶区是个大产区。

2006年生态野生班章王·藏品普洱珍藏

2006年生态野生班章王·藏品普洱珍藏

这款06年生态野生班章王,是在2006年生产的,那时班章还不像现在这么热门,毛茶价格不高,茶饼里班章料更纯粹些,放到现在也是望尘莫及的优异底料,很适合茶友用作感受班章茶的入门。

2006年生态野生班章王条索·藏品普洱珍藏

2006年生态野生班章王条索·藏品普洱珍藏

野生班章茶条索粗壮,叶形粗大,丰富茶油溢出,茶饼乌润油光。茶汤入口有苦底,但苦是活的,化得快,苦尽甘来,班章茶独特的甜润让人着迷。

2006年生态野生班章王茶汤·藏品普洱珍藏

一大亮点是,野生班章茶已转出迷人的果香,那种经典勐海茶的香气,在口腔里扩张,口感饱满有张力。茶汤偏甜,耐泡度高,尾水甜而不腻,回味悠长。


“藤茶之乡”为何“来凤”?

藤茶,又叫青霜古藤茶、茅岩青霜茶、神仙茶、龙须茶,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湖南、贵州、湖北等地。在全国藤茶产业的版图中,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的藤茶种植面积超过8万亩,占全国藤茶种植总面积的60%,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藤茶第一县”。

8月中旬,记者来到这里调研“藤茶之乡”的情况,感受来凤的神秘魅力,窥探来凤藤茶的前世今生。

一只不到300岁的凤凰

到达来凤县的第一天,记者就扎进了县图书馆研读《来凤县志》。“来凤”名字美丽,却深藏在鄂西南崇山峻岭中,“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来凤又将如何在藤茶领域一飞冲天、一鸣惊人呢?

从清乾隆年间成书的来凤第一部方志中知道,位于武陵山腹地的这块神奇美丽土地,此前一直是土司的禁脔,清雍正年间才改土归流。于是乾隆皇帝在登基的那一年(1736 年)于此正式建县,并根据凤凰飞临的传说赐名“来凤”。或许,乾隆想用中华帝国新生的这只凤凰为自己的践祚增添祥瑞。今天来看,在动辄有数百年上千年建县历史的3000多个中国县城中,来凤委实属于小字辈。

来凤人可不想被人看成是太过年轻的菜鸟。来凤县藤茶产业发展局局长赵正茂告诉记者:来凤虽小却有很多第一。比如来凤是新中国第一个土家族自治县。一直到40年前的1983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来凤名字里的“土家族”才“让”出去。但全县33万多人口中,土家族、苗族、瑶族等 16 个少数民族占到61%以上。来凤还是中国第一个跨省经济协作示范区,是“中国原生态摆手舞之乡”“中国金丝桐油之乡”“中华诗词楹联之乡”……

有凤来仪 钟灵毓秀

在赵正茂眼里,来凤不仅不是菜鸟,还不是凡鸟。

他说,来凤地处北纬 30 度地带,这是地球上最适合植物繁茂生长、最具有神奇植物的地方,没有之一,不接受反驳。

但北纬30度地带不只有来凤一个县啊!记者用“激将法”。

赵正茂自豪地说:来凤县武陵山绵延、酉水河纵贯,山川雄奇、沃野平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山清水秀、植被似锦,非常宜居。此其一;来凤矿产资源丰富,被誉为“世界硒都”,地下埋藏着硒、煤、铁、铅、锌、紫砂陶土、重晶石、方解石等二十余种珍贵矿藏,是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此其二;有了这样优越的自然条件,因土而生、恃地而旺的特色农产品堪称物华天宝、钟灵毓秀,一是品种多,二是特色鲜明。来凤境内拥有 100 多种特色植物资源,盛产藤茶、生姜、黄精、杨梅、大头菜、桐油等。“来凤藤茶”“凤头姜”“金丝桐油”“杨梅”“黄精”,以及基于植物资源的“宝石花漆筷”“无铅富硒松花皮蛋”和文化遗产“西兰卡普”,这些来凤特产都是国家级地标产品。

“此其三。”赵正茂的语气:不服气我还有……

凤衔灵草 造福一方

“我服气!但又有些不解——来凤何以能成为‘藤茶之乡’呢?”

“这不是撞到我枪口上了吗?”赵正茂朴实的笑中带着一丢丢的狡黠。他说,“藤茶”最早在《诗经》就有记载,茶圣陆羽在《茶经》里命名为藤茶后,一直沿用至今。再后来,藤茶作为可食用的野菜出现在明初的《救荒本草》中,“救饥采叶煠熟换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明末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也有对藤茶的食用记载。可见凤衔灵草救民于饥荒,造福一方,不是虚言。

但北纬30度地带不只有来凤一个县啊!记者用“激将法”。

赵正茂自豪地说:来凤县武陵山绵延、酉水河纵贯,山川雄奇、沃野平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山清水秀、植被似锦,非常宜居。此其一;来凤矿产资源丰富,被誉为“世界硒都”,地下埋藏着硒、煤、铁、铅、锌、紫砂陶土、重晶石、方解石等二十余种珍贵矿藏,是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此其二;有了这样优越的自然条件,因土而生、恃地而旺的特色农产品堪称物华天宝、钟灵毓秀,一是品种多,二是特色鲜明。来凤境内拥有 100 多种特色植物资源,盛产藤茶、生姜、黄精、杨梅、大头菜、桐油等。“来凤藤茶”“凤头姜”“金丝桐油”“杨梅”“黄精”,以及基于植物资源的“宝石花漆筷”“无铅富硒松花皮蛋”和文化遗产“西兰卡普”,这些来凤特产都是国家级地标产品。

“此其三。”赵正茂的语气:不服气我还有……

凤衔灵草 造福一方

“我服气!但又有些不解——来凤何以能成为‘藤茶之乡’呢?”

“这不是撞到我枪口上了吗?”赵正茂朴实的笑中带着一丢丢的狡黠。他说,“藤茶”最早在《诗经》就有记载,茶圣陆羽在《茶经》里命名为藤茶后,一直沿用至今。再后来,藤茶作为可食用的野菜出现在明初的《救荒本草》中,“救饥采叶煠熟换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明末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也有对藤茶的食用记载。可见凤衔灵草救民于饥荒,造福一方,不是虚言。

据中国药科大学检测鉴定表明,藤茶富含黄酮、氨基酸、蛇葡萄素等成分,对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肝脏病变有很好的辅助效果。其中总黄酮是目前已知植物中含量最高的,被称为“黄酮之王”,故来凤民间有“三两黄金一两茶”的说法。至此人们才彻底揭开了藤茶神秘的面纱。

来凤有志 藤茶腾飞

上世纪50年代末,来凤县原大河区对野生藤茶进行资源调查、驯化,2003年“藤茶仿野生栽培与加工技术研究”通过成果鉴定,获恩施州科技进步三等奖。从此来凤进行大面积仿野生种植并开始在武陵山区推广。来凤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尚海为记者介绍了来凤藤茶20年来快速发展的历程和经验。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县委、县政府在发展藤茶产业、推动脱贫致富征途上,发挥了定盘星、领航员的重要作用。李尚海说,进入新世纪以来,来凤县立足县情实际,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特色产业发展,按照建基地、壮龙头、创品牌、重管理的总要求,推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2017 年,成立来凤县藤茶产业发展局,并与中国农科院联合成立“来凤藤茶产业研究院”。《富硒藤茶生产技术规程》恩施地方标准、农业农村部《藤茶生产技术规程》先后发布。细数来凤藤茶产业取得的发展成果,李尚海说,一是产业基地初具规模。目前,来凤8万多亩藤茶中有5.2万亩取得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879亩取得有机认证。二是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三是绿茶、红茶、藤茶三大茶系特色品牌已经形成。四是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20年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来凤茶产业,尤其是藤茶产业取得了突破性发展。目前全县茶园面积发展到13.65万亩,其中绿茶 5.02万亩、藤茶8.63万亩,涉及全县8个乡镇110个村,藤茶已成为来凤第一大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带动7万多人脱贫致富,是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全面衔接、推动老百姓增收的支柱产业。

来凤人胸怀大志,要把凤凰衔来人间的这棵仙草发展成为致富一方面百姓、造福八方民众的大产业。

小链接

“黄酮”和“黄体酮”完全不同

黄酮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癌等多种功效。黄体酮则是一种女性荷尔蒙,只存在于哺乳动物中,主要由卵巢分泌,具有促进子宫内膜增长和维持妊娠等作用。

两者的化学结构不同,作用机理也不同。因此黄体酮一般需要由医生开处方才能使用,而黄酮则可以通过食物或保健品摄入。

2023国际藤茶大会(中国·来凤)

2023 .8.31—9.2

2023国际藤茶大会(中国·来凤)

8月31日—9月2日

将在湖北来凤举办

主办方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

恩施州农业农村局

中共来凤县委

来凤县人民政府

来源:中农促茶产业分会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黄亚辉:科技精准帮扶柑普茶产业发展

  黄亚辉,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农业科技战略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茶树资源与育种研究、茶叶深加工研究。他先后主持国家级以及省部级重点项目50多项,发表中英文论文160余篇,并有《金秀野生大茶树》和《广东茶叶技术》两部专着出版。

  黄亚辉说,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我国茶叶生产快速发展,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成为世界第一大产茶国。但是,我国茶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差距明显,影响了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实施,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消费结构加快升级,脱贫攻坚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迎来难得的机遇。每一位茶叶从业人员应该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焦重点、突破难点,做强茶产业,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搜集茶树良种,好料才有好产品

  黄亚辉老家是湖南汨罗市的茶区,出生地就是一个茶厂。因此他从小就得以接触到很多茶叶知识,采茶、做茶都有参与。出于成长环境的熏陶,他从小就很喜欢茶这个行业。

  现在从事茶叶研究二三十年,黄亚辉觉得,茶叶这样一个中国几千年的传统饮料,也是世界三大饮料之首,市场潜力是非常巨大的。但要想对市场潜力进行充分开发,首先就要在发掘优良茶树资源上做更大的努力。

  优质的茶叶必须要有优异的茶树良种,而茶树良种的选育必须要有丰富多样的茶树种质资源。中国是茶的起源中心,茶树资源丰富多样,茶树良种选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根据古地质学资料表明,茶组植物应起源于第三纪早期至上白垩纪末(距今约七千万年至一亿年),当时地球气温较高,茶树可能遍布了我国的南北地区。经过第四纪冰川的洗礼,目前在我国云贵高原、秦岭以南、南岭山脉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域还生长着大量的野生茶树。野生茶树中蕴含着异常丰富的基因型,是各国茶学专家梦寐以求的珍稀研究材料,但它们多半在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之中,搜集难度非常之大。

  为调查收集优异野生茶树种质资源,黄亚辉及其团队的足迹遍布了我国西南及华南茶区的各个地区。云南勐海哈尼族老乡的火塘边、两广瑶胞开耕节的酒桌上以及海南黎族同胞的村寨中都留下了他们师生的欢声笑语。据黄亚辉回忆,2001年在云南勐海市老班章村,那时进村路特别不好,当地坐的车还是拖拉机,车子过一条小沟,他就被颠下来,眼看车对着他冲过来,幸好被一块大石头挡住了。在广西大瑶山,一次向导帮他们摘野果,吃完大家兴高采烈,有些大意。黄亚辉走前头,走了几步路,发现一条绿色的肉肉的草茎摆在前面,用竹棍一拨,原来是一条竹叶青!现在回想这些经历,黄亚辉觉得难忘且值得。

  在茶树良种方面,黄亚辉说,跑过了那么多个地方,还是觉得云南茶区是最好的选择。首先它种植面积非常的大。另外,云南现存古茶树资源总分布面积约为21.97万公顷,其中,野生种古茶树居群的分布面积约为17.71万公顷,栽培种古茶树(园)的分布面积约为4.26万公顷,这更是难能可贵的产业良种资源库。

  黄亚辉艰苦的付出最终赢得了丰硕成果:华南农大茶树资源圃共收集保存904份茶树资源,其中厚轴茶210份、秃房茶260份、大厂茶18份、大理茶108份、茶种植物308份。主要来自广东、云南、贵州、广西、海南、湖南、台湾及越南等地,高氨基酸43份、高EGCG资源38份、高茶多酚资源85份、高EGC资源2份、高咖啡碱资源21份、无(低)咖啡碱资源35份、苦茶资源42份、高香资源20份、高花香资源8份、红花资源3份、冬季生长型资源1份、特殊叶色资源10份。另外通过杂交和远缘杂交创制了F1代及其回交后代500余份。所有的这些,对于中国茶产业的研究与发展来说,都是无价的矿藏。

  把脉行业两痛点,陈皮生普是绝配

  黄亚辉一个中学同学在北京工作,一次托黄帮他买点好茶,推荐的几款绿茶、凤凰单枞都没有被选中,最后选中的发来照片一看是小青柑,说他妈妈喝了感觉很好。这事也让柑普茶进入了黄亚辉团队的研究视野。

  据黄亚辉介绍,1847年广东新会人罗天池辞官回乡,无意间发明柑普茶的制作方法。柑普茶是用柑皮和普洱茶两者再加工而成,具有普洱、陈皮双重保健功效,因而受到消费者青睐。柑普茶的中的陈皮与普洱在相互发酵与陈化的过程中完美融合、相得益彰。据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谭同学的调研,2016年起广东新会每年生产柑普茶达5000吨以上,至2019年柑普茶总产值已达100亿元。

  黄亚辉团队通过广泛的调研发现,当前柑普茶行业主要存在两大痛点:

  一是高温烘焙。当前新会柑普茶大部分采用高温烘干,一般为12小时左右,温度为70°C左右,优点是产品干燥快,但也由于温度高导致柑皮内的糖分焦化,同时挥发油也会随蒸汽散失,产品冲泡出来的只有焦糖味。更为重要的是,传统陈皮之所以具有众多的药用价值,主要因为在晒制过程中柑皮细胞中发生了许多深刻的生化变化,而这些生化变化的发生一方面需要酶类的参与,另一方面也需要比较长的变化时间。高温烘焙柑普茶首先因为高温破坏了酶类物质的活性,另外,短时间就已经干燥,生化反应也无法充分进行。因此,高温烘焙的柑普茶不但品质风味不佳,陈皮的药用价值也丧失殆尽。

  二是以低端普洱熟茶为主要原料。普洱熟茶是我国上世纪七十年代发明的一种普洱茶后发酵方法,特点是创造高温高湿条件让生茶快速转化,形成陈茶风味。用于加工熟普的一般为中低档普洱茶原料。微生物在云南熟普茶品质形成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是云南熟普茶品质形成的必要条件。而小青柑一般采用低档的普洱熟茶为原料,可能存在的口感风险和安全风险。因此,柑普茶市场价位一直偏低,一度热火朝天的"小青柑"产品近年来也渐趋冷落。

  基于以上所提到的问题,黄亚辉认为通过自然晾晒的方法仍然是保障陈皮质量最好的方式。而就原材料来说,除了采用优质的普洱熟茶之外,采用普洱生茶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黄亚辉介绍说,其实历史上,为了回收柑皮供制陈皮,广州及新会等地的水果摊都有"食柑回皮"的习惯:水果摊代顾客剥皮,以保征符合收购规格。新鲜柑皮经过晒干,就可卖给合作社,再经阴干至皮可以弯转而不断,白皮层不粘手为度,然后放于通风凉爽而干燥处储存。按照传统做法,陈皮的制作最讲究缓慢的晒干或阴干。在这样的加工过程中,陈皮细胞保持活跃状态,其中各种生化酶类一直在发挥作用,参与陈皮中各种各样的生化反应,形成陈皮特有的品质特征。而采用烘焙方法加工,陈皮中的酶类物质的活性在高温下迅速降低,许多生化反应无法完成,产品的香气及内含物质与真正的陈皮相差很远。因此,采用全生晒方法加工的柑普茶,其陈皮品质正宗。

  而就普洱茶原料方面,黄亚辉介绍到,基于以上所提到的问题,采用普洱生茶是最理想的选择。普洱生茶没有微生物风险,富含茶多酚等成分,对人体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降"三高"等功效。由于茶多酚呈苦涩味,陈化可以促使其转化为茶色素,降低苦涩味,习惯上,陈年普洱生茶更受青睐。而陈皮同样重视陈化,因此将陈皮与生普茶结合在一起,十分的巧妙且和谐。就味道、健康、产业等多方面考虑,都是合理的。所以,黄亚辉指出,这二者的结合是柑普茶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备注:上图非转载自《中华儿女》海外版)  

  全生晒柑普茶的加工原理及其功效

  为了弄清楚全生晒柑普茶的加工原理,近年来,黄亚辉团队与生产企业——广州市云鼎柑普茶业有限公司开展了紧密的科研合作。研究显示,经过近20天生晒后,柑普茶内部的茶多酚物质含量显着降低。这样,生晒柑普茶的苦涩味就会下降,而茶汤颜色也由黄绿变为橙黄。与此同时,来自柑皮的橙皮苷、川陈皮素、橘皮素与多甲氧基黄酮等4种黄酮类物质含量显着提高。这些黄酮类物质以及茶多酚、茶色素均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保健功效。

  团队采用GC-MS-MS技术对柑普茶叶的香气物质进行了分析。从全生晒柑普茶中鉴定出116种香气成分,经分析表明,柑普茶不仅保留了普洱生茶与柑皮的主要香气成分如柠檬烯、2-(甲氨基)-苯甲酸甲酯、萜品烯、芳樟醇、蒎烯、月桂烯等,同时,经过全生晒工艺,柑普茶还形成了一组特征香气成分,如4-松油醇、(Z)-香苇醇等。这些香气成分共同构成全生晒柑普茶独有的香气品质,同时也为其生理活性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黄亚辉还介绍到,癌症是一种发病率高,尚未得到有效治疗方法的顽疾。但通过研究表明,柑普茶对癌细胞中的HepG2和SGC-7901的抑制活性均显着强于普洱生茶。而作为茶多酚含量极高的普洱生茶,其抗癌活性早已得到许多研究者的证实。因此,全生晒柑普茶具有极高的抗癌保健作用。

  当代社会快速发展,人类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加大,精神方面的疾病也大幅上升。因此,黄亚辉团队还对生晒柑普茶在抗焦虑方面的潜在作用开展了研究。研究以小白鼠为对象,采用的是国际常用的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手段,以精神类药品氯米帕明为阳性药物。初步结果表明:生晒柑普茶水溶液能够缩短处理小鼠的不动时间,减少小鼠不动时间的效果和柑普茶存在剂量依赖关系。其中,高剂量组明显优于中、低剂量组,中剂量组的效果略优于低剂量组。说明全生晒柑普茶在未来具有调节情绪,抗焦虑方面的开发潜力。

  通过多年的茶叶研究与实践,黄亚辉致力于用科技手段精准帮扶柑普茶产业发展。他说,所有茶人都应该再接再厉,把中国茶产业真正发展壮大起来。如此,才能助力国人健康,才能助力中国茶文化走向伟大复兴!

  文章载于《中华儿女》海外版2020年3月号(中)总第703期 30-33页;

  国内统一刊号:CN11-2780/C;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5-2151;

  邮发代号:82-63

  备注:《中华儿女》是由共青团中央主管,全国青联主办

找到约9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