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黄精茶

找到约1,226条结果 (用时 0.016 秒)

九华黄精茶,源于古法传承,2019上海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指定观众品鉴茶!

11月29日-12月2日

2019上海国际茶产业博览会

将在上海世博展览馆盛大开展

徽甄堂凭借其优异的品质

荣膺本次茶博会指定观众品鉴茶

展位号:179


安徽徽煌盛世集团公司是一家集九华黄精和云雾茶基地开发、茶叶种植、九华黄精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集团公司,公司经营涉及徽甄堂九华黄精系列——黄精茶、黄精果、黄精丸、黄精膏,茶叶品种——徽甄堂九华云雾茶绿茶、红茶、白茶、太平猴魁、黄金芽茶,以及旅游等茶文化相关联产业,致力打造成中国优秀的健康产品及绿色有机茶企业!



公司及旗下“徽甄堂”品牌布局于国内六大发展中心:安徽、上海、深圳、大连、哈尔滨。而徽煌盛世在各地开设的分公司,不仅是六大核心发展城市的运营中心,还是其周边省份地区文化传播和业务拓展的辐射中心。


公司在九华黄精健康产品及茶业同行中通过“SC”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并已申报有机产品认证、欧盟无公害食品认证、国家地理标志,确保公司产品符合世界质量标准。同时,公司开创全新的茶品标准,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放心健康产品,力创成为中国高端茶品领导者,九华黄精产品的研发者。



好茶,从源头开始


公司拥有千亩中国十大名茶源产地核心产区生态茶园,并分别在四大茶类的源产地核心产区拥有入股合作的大型数控自动化、清洁化生产加工基地,从源头管理实现有效的品质控制。



远却凡尘,独秀一方,九华之巅,创世茗茶!徽甄堂生态茶农业基地坐落在九华山的天台后山,方圆百里没有污染。这里土壤深厚而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为茶叶生长提供了很好的自然条件。茶园多分布在海拔900-1300米的崇山峻岭、万千峡谷之中,常年云雾缭绕,泉水叮咚,时至春季,万木峥嵘,百花齐放,更有兰花飘香千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最上等的高山云雾茶经历了青春的绽放、生命的萎悴、时间的历练、形态的转化,最终完成了生命的涅磐,成为徽甄堂精品高山云雾茶。造就了徽甄堂茶叶特异的内质,使之古今闻名,经久不衰。


好茶,源于精湛技艺

源于传承,民族技艺,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徽甄堂茗品沿袭百年徽茶尽善尽美的古法制茶技艺,并将这一古老神秘的制茶精髓沿用于徽甄堂系列茶品的精雕细琢之中,使茶品在色香味形各方面均彰显出卓越的品质,为朋友们呈现经典优质好茶。

优于创新,徽甄堂针对现代消费者对茶品的多元需求,徽甄堂在生产研发的道路上不断尝试,推陈出新。在沿袭古法制茶的同时,致力于茶工艺的优化创新和新品的研究于开发,成功开发出徽甄堂九华云雾毛峰、溪红、黄茶、白茶等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茶源产地,品质认证

古法技艺,卓越臻品

11月29日-12月2日

上海世博展览馆-179 

“黑茶之乡”安化探索黄精产业发展

“安化出好药、最好是黄精”。6月10日,安化黄精酒开发研讨会暨安化黄精酒品评大赛在安化举行,旨在通过加强交流探讨,探索制订安化黄精酒行业标准,规范黄精酒生产和销售行为,打造更好品质的黄精酒,进一步完善安化黄精产业链,做大做强安化黄精酒产业。


研讨会上,湖南农业大学教授谢红旗,武汉大学原教授、生物学博士贺志弘,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方志辉,国家级白酒评委、酿造专家姜汶采,分别针对黄精药用功能成分,中医药、功能食品的科学研究与产品开发,特色农产品加工,白酒酿造工艺和发展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专题讲座。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方志辉正在进行主题讲座。

当天参赛的黄精酒共15个产品,其中:酱香系列泡制酒产品4个、自酿米酒系列泡制酒产品4个、自酿谷酒泡制酒产品1个、自酿高梁酒泡制酒产品2个、两系糯高粱酒泡产品制酒4个。

专评委从色泽外观、气味滋味、杂质、风格等多个方面对参赛的黄精酒逐一进行品鉴,最佳品质奖1个、最佳风味奖3个、最佳口感奖11个。

其中,益阳市安化县多花黄精酒业有限公司凭借与湖南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研究员吕慧英博士团队合作,以省农科院培育的两系糯高粱为原料酿制的基酒泡制的黄精酒获得了最佳品质奖。

据方志辉介绍,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与益阳市安化县多花黄精酒业有限公司的合作由来已久,从两系糯高粱的培育和酿酒加工到转化为黄精酒的相关制作工艺,都进行了深入的合作和全力的支持。“作为农业科研机构,促进产学融合,推动科研成果在产业中发挥作用,是我们的责任。”

获奖企业领取证书。

安化黄精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安化目前已有黄精种植面积5万亩,是全国多花黄精种植最成功、面积最大的县。近年来,在安化县委、县政府的战略决策下,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安化黄精“国字号”品牌建设不断深化,安化黄精已先后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安化县获批“中国多花黄精之乡”。  

近年来,安化黄精在优良品质保障和市场高度认可下,发展势头强劲,迸发着勃勃生机,围绕安化黄精开发的黄精茶、黄精药膳、黄精酒等药食产品不断丰富。2019年“安化黄精”获评中国(湖南)中医药与健康产业博览会“百姓喜爱中医药健康产品”,2020年“安化黄精”产品获第22届中部农博会金奖。

来源:红网时刻(记者 王义正 通讯员 韩晓磊 张姣 黄志阳),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膳夫经手录·茶》释义

唐代巢县县令杨晔撰写的《膳夫经手录》,成书于大中十年(856年),原书四卷,今仅存一卷。《宋史·艺文志》所登四卷,与王尧臣崇文总目四卷手录本基本相同。两个版本可能都是收集转录而成的。其中只有“茶”的内容很详细,分产地、销区、品质优劣等内容,与《茶经》、《茶录》等有同样的考证和研究价值。

现存《膳夫经手录》全文近1500字,分豆类、蔬菜、禽、羊、鱼、肉类及水果、茶等,无目次,无标点。其中茶的文字最多,是全书重点。

所载全文源于《续修四库全书》,文中有个别缺字,以“”代表,为了保证全文的真实性,先录原文,加注标点符号,再作释译。《膳夫经手录·茶》原文如下:

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採其叶煮,是为茗粥。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以后盛矣。茗丝盐铁,管榷存焉。今江夏已东,淮海之南,皆有之。今略举其尤处,别为二品总焉。

新安茶,今蜀茶也,与蒙顶不远,但多而不精,地亦不下。故析而言之,猶可以首冠诸茶。春时,所在吃之皆好。及将至他处,水土不同,或滋味殊于出处。惟蜀茶南走百越,北临五湖,皆自固其芳香,滋味不变,由此尤可重之。自谷雨已后,岁取数百万斤,散落东下,其为功德也如此。

饶州浮梁茶,今关西山东、闾阎村落皆吃之。累日不食猶得,不得一日无茶也。其於济人,百倍於蜀茶,然味不长於蜀茶。

蕲州茶、鄂州茶、至德茶,以上三处出处者,并方斤厚片,自陈、蔡已北,幽、并已南,人皆尚之。其济生、收藏、榷税,又倍於浮梁矣。

衡州衡山,团饼而巨串,岁取十万。自潇湘达於五岭,皆仰给焉。其先春好者,在湘东皆味好,及至湖北,滋味悉变。然虽远自交趾之人,亦常食之,功亦不细。

潭州茶,阳团茶(粗、恶),渠江薄片茶(有油、苦硬)、江陵南木茶(凡下),施州方茶(苦、硬),己上四处,悉皆味短而韵卑。惟江陵、襄阳皆数十里食之,其他不足记也。

建州大团,状类紫笋,又若今日大膠片。每一轴十片余,将取之,必以刀刮,然后能破,味极苦,唯广陵、山阳两地,人好尚之,不知其所以然也,或曰疗头痛,未详(以上以多为贵)。

蒙顶(自此以降,言少而精者)。始,蜀茶得名蒙顶也,于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顶。是以蒙顶前后之人,竞栽茶以规厚利。不数十年间,遂斯安草市,岁出千万斤。虽非蒙顶,亦希颜之徒。今真蒙顶有鹰嘴、牙白茶,供堂亦未尝得其上者,其难得也如此。又尝见书品,论展陆笔工,以为无等,可居第一。蒙顶之列茶间,展陆之论,又不足论也。

湖(州)顾渚,湖南紫笋茶,自蒙顶之外,无出其右者。

峡州茱萸簝,得名近自长庆,稍稍重之,亦顾渚之流也。自是碧涧茶、明月茶、峡中香山茶,皆出其下。夷陵又近有小江源茶,虽所出至少,又胜于茱萸簝矣。

舒州天柱茶,虽不峻拔遒劲,亦甚甘香芳美,可重也。

岳州浥湖所出亦少,其好者,可企於茱萸簝。此种茶性有异,唯宜江水煎得,井水即赤色而无味。

蕲州、蕲水团黄、团薄饼,每斤(捆)至百余斤,率不甚麄弱。其有露消者,片尤小,而味甚美。

寿州霍山小团,其绝好者,上于汉美。所阙者,馨花颖脱。

睦州鸠坑茶,味薄,研膏绝胜霍山者。

福州正黄茶,不知在彼,味峭上下,及至岭北,与香山、明月为上下也。

崇州宜兴茶,多而不精,与鄂州团黄为列。

宣州鹤山茶,亦天柱之亚也。

东川昌明茶,与新安含膏,争其上下。

歙州、婺州、祁门、婺源方茶,制置精好,不杂木叶,自梁、宋、幽并间,人皆尚之。赋税所入,商贾所赍,数千里不绝于道路。其先春含膏亦在顾渚茶品之亚列,祁门所出方茶,川源制度略同,差小耳。

注释:

茶,在古代没有听说有饮食(茶)的事情。到晋、宋(南朝)[1]以后,吴人[2]采其叶煮食,称为茗粥。到唐代的开元(713-741)、天宝(742-756)之间,才稍稍有了饮茶之事。至德(756-758)、大历(766-779)的时候渐渐多了,建中(780-783)以后,就繁盛起来了。茶、丝、盐、铁,都实行管榷[3]即专卖制度。今江夏(今湖北武昌)以东,淮海(今秦淮河)以南,都产茶。现在简单列举重点如下,并不是茶的全部。

新安茶[4],现在的蜀茶,离蒙顶不远,但多而不精,产地生态好,从总体分析来说,还是可以说高于其他的茶。春茶季节,在产地吃时很好,但运到其他地方,因水和环境不同,其滋味与产地有区别。唯有蜀茶能销往各地,南边走到百越(今华东诸地),北边到达五湖(指地域宽阔),皆能保持固有的芳香,滋味不变,所以特别珍贵。自谷雨以后,每年有数百万斤,分别运往东边各地,这是为大家做的好事。

饶州浮梁茶(今江西饶州浮梁县),今关西(潼关以西)至山东(太行山以东),闾阎(乡里)村落皆吃之。可以多日不吃粮食,但不能一日不喝茶。当地人对这种茶的依赖性高于蜀茶,但是茶的滋味比不上蜀茶。

蕲州茶(指湖北蕲州蕲春蕲水所产团黄、饼茶)、鄂州茶(指湖北蒲圻、崇阳所产团黄)、至德茶(指安徽池州至德县所产饼茶),以上三处出产的茶,是方形的厚片饼茶。销售到陈(河南东至安徽一带)、蔡(河南上蔡地区)以北,幽(京津等地)、并(山西太原)以南。人人都喜欢,引为时尚。其济生(对身体的作用)、收藏、纳税,都成倍超过浮梁茶。

衡州衡山(指湖南衡阳、衡山等地)茶,团饼成巨串,年产十万斤。自潇湘(潇水、湘水地区)到五岭(泛指湘、赣、粤、桂等省区边境)都希望得到这些茶。其中有先春好茶,在湘东味道很好,到湖北就变味了,该茶虽然远销交趾(今越南),当地人都经常吃,但茶叶做工不是很精细。

潭州茶,阳团茶(今长沙、湘潭、益阳、株洲等地),茶粗质劣。渠江薄片茶(湖南新化县),有油、含苦梗。江陵南木茶(今湖北江陵县),品质偏下。施州方茶(今湖北恩施县),味苦、饼硬。以上四个地方的茶,都是味短,韵味不高。只有江陵、襄阳附近数十里范围才食用,其余可以不记载了。

建州大团茶(福建建州今建瓯),形状类似紫笋,又近似当时的大胶片,每一轴有十余片。要取食时,先用刀刮(削),然后才能弄碎。茶味极苦,只有广陵(今江苏扬州)、山阳(今淮安)两地比较喜欢。不知什么原因,有的说该茶能治头痛,详情不知。

蒙顶茶[5]当时的产量减少,但做得精致。最初,蜀茶出名也是因为蒙顶茶。元和年(806-820)以前,一束锦帛﹙捆起来的五匹帛﹚还交换不到一斤早春蒙顶茶(价格很高)。所以蒙顶附近的人都争先恐后地种茶,来获得丰厚的利益。没有数十年的时间,使当地农村市场上,每年出现千万斤(形容数量多)的销售。还有虽然不是真正的蒙顶茶,也还有人冒充蒙顶茶去销售。真正的蒙顶茶有鹰嘴、芽白茶(不研膏茶露芽饼茶),供堂[7],就是提供给当地官府,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其难得的情况就是这样。又经常见到书上评议、讨论陆羽的观点,认为不可比拟,没有可以与蒙顶茶同时并列第一的。蒙顶茶和其他茶排列起来比较,再看陆羽的观点,是不足以论的。

湖(州)顾渚、湖南紫笋茶,除了蒙顶茶之外,没有比它们更好的了。

峡州(今宜昌)茱萸簝茶,出名的时间较近,在长庆年间,即唐穆宗执政时(821-824),稍稍受到重视,属于顾渚茶一类。从此碧涧茶(湖北宜昌产)、明月茶(湖北宜昌明月峡产),峡中香山茶(四川夔州云安郡奉节产),名气都在茱萸簝之下。

夷陵(今湖北宜昌西北)最近还有小江源茶,虽然产量很少,名气又胜于茱萸簝茶。

舒州天柱茶(今安徽岳西县潜山),外形虽不峻拔好看,味道也甘香芳美,得到很大的信任。

岳州浥湖茶(今湖南岳阳)所产也少,其中好的可以与茱萸簝相比。这种茶比较特别,只适宜江水煎煮。用井水煎煮茶汤泛红,而且没有味。

蕲州、蕲水团黄、团薄饼(产于湖北蕲州蕲春,今稀水。《唐国史补》常鲁公使西蕃...赞普曰我此亦有...此蕲门者,即此茶)。每捆(原文“斤”有误)至百余斤,茶叶粗薄,只有畅销品,片特别小,而味很美。

寿山霍山小团(安徽寿州、霍山产,此茶同舒州、顾渚、蕲门、昌明、浥湖远运西蕃),其中最好的茶,上贡给朝廷。所缺者如奇异馨香脱颖。

睦州鸠坑茶(浙江睦州淳安县产),味薄,只有研膏类胜似霍山茶。

福州正黄茶,滋味厚薄有优劣之分,销至岭北即今蒙古、俄罗斯西北利亚及我国内蒙、黑龙江一带,与香山(四川奉节)、明月(湖北宜昌)茶相似。

崇州宜兴茶(宜兴属江苏常州府,此处称“崇州”有误),多而不精,与鄂州团黄(湖北鄂州蒲圻、崇阳产)并列。宜兴是地名,汉代称阳羡县,隋改称义兴,唐代同。宋代太平兴国初,因避太宗赵匡义之讳,改称宜兴。《膳夫经手录》是唐书,不应该出现宜兴地名,明显此条目为后人改加,有嫌贬低该茶之疑,而后又称与鄂州团黄(《茶述》列为第一流贡茶)并列,不好解释。

宣州鹤山茶(又称鸭山茶,安徽宣州宣城丫山产),位置次于天柱茶。

东川昌明茶(四川绵州昌明县,今江油县北兽目山产。白居易《春尽日》诗“渴尝一碗绿昌明”指此),品质可与新安含膏[8] 茶比上下。

歙州(今安徽歙县,新安江流域)、婺州(今浙江武义江、金华江流域诸县)、祁门(安徽)、婺源(江西)等地方产的茶,制作精细,不含杂质树叶,自梁(四川)、宋(江都南京)、幽(京兆长安)等地,人们都崇尚、喜欢。税赋收入、商人所赍[9] ,数千里道路上都可以看见。前边说的先春含膏茶,位置排在顾渚茶品的后边。祁门产的茶,和四川茶的渊源基本相同,差别不大。

体 会:

唐代是我国茶叶生产和茶文化发展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茶叶品名多,《茶经》也说:“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列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饮茶、品茶遍及全国,佛茶、禅茶、贡茶、礼茶也达到空前高度。茶书、诗歌、艺文不断涌现,琳琅满目。在学术上最有价值的文献首推《茶经》,但也有一定局限性。

《膳夫经手录》成于晚唐,有关茶叶的记载,从时间、空间而论,可以概括全唐面貌,内容丰富,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历史资料。

《膳夫经手录》对各地茶叶名品评价,总体上比较客观,特别对蒙顶茶少而精,情有独钟,评价甚高,超过了当时的官贡顾渚茶。综合其他文献,应该也不过份。反而陆羽《茶经》对四川茶的评价有些偏颇。

陆羽没有到过四川,他写《茶经》时蒙顶茶仅以“雅州芦山郡”之名上贡,尚未成名。“蒙顶茶号第一”时,陆羽已经逝世。《膳夫经手录》成于公元856年,在《茶经》(758年)成书约一百年以后,后世与前代的情况变化很大,作者应当是在《茶经》的基础上写成的。但文章开始说:“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此说不可苟同。

全书评价茶名时,特别强调本地与异地环境变化、人群差别,滋味不同,如衡州衡山茶……等,再有茱萸簝茶只能用江水,不能用井水,可见决定茶叶品质、口感,还有其他环境因素的重要性。

《膳夫经手录》从唐至今已经一千二百多年,有些茶品继承下来了,有些没有了,外形品质变化更大,历史上的评价有当时条件,不能作为现代茶叶品质标准。

茶叶古代史料考证困难很多,虽然有些茶的基本知识,而古汉语水平有限,误读、误解难免,仅供参考,恭候赐教。

注释:

1.晋宋:晋代-南北朝宋,即公元265-420年间。

2.吴人:俗称江苏曰吴,吴人即江苏之人。

3.管搉:搉与榷通假,管搉即专利。

4.新安茶:唐时雅州芦山有新安乡,邻近蒙顶。古代蒙山范围很大,邛崃天台山、芦山罗纯山包括雅安上、中、下里,雅安飞仙官帽山(又名漏阁山)、七盘山和名山蒙山都在其中。新安茶:属于大蒙山境内产品。

5.蒙顶:为了有别于其他蒙山,蒙顶仅指蒙山主峰周围,即今蒙顶山。“降”即以下,蒙顶茶少而精,与大蒙山新安茶有别。

6.希颜之徒:颜回字子渊,孔子弟子,天资聪睿,仁慈,德高望重,后世尊称“复圣”。“希颜之徒”指希望学习颜回之人,此处指学习仿造蒙顶制茶之人。

7.供堂:官府治事之地曰堂,“供堂”指上级官员。

8.新安含膏:唐代饼茶制造有研膏(压膏),即捣后榨去部分茶汁和不研膏(含膏)不榨去茶汁之分。新安含膏仿造蒙顶不压膏露芽茶制法,故名。

9.赍:音zi,通资钱财。

(发表在2012年第6期《吃茶去》杂志;作者:李家光)

找到约1,200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