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九制黄精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春山觅珍:披青戴甲——“长胡子”的古茶树

省城的文争老师说:春天来了,她想去看看大熊山里那些传说披青戴甲,会长胡子的战士了。而她所说的战士就是大熊山里古代蚩尤部落后裔莫猺人遗留至今100年到500年之间的古茶树了。

文老师是一名花道师,她在长沙有一家童粼文化工作室,既是四时清芬的花室又是传道授业的茶室。文老师到达大熊山的第一天我陪她参观了蚩尤屋场和我们湘熊茶业旗舰店,给她讲了茶祖蚩尤和酒神春姬的爱情古故事,也讲了猎神茶使张五郎为爱奋不顾身与急急私奔的故事,茶神孟公烧炭送茶愿天下共清凉的义举,关于大熊山的古老传说和梅山文化勇猛大义的精神内涵都引起了她的共鸣,于是第二天一早我们便开启了进山寻茶之旅。


我们从大熊山的西线出发,第一站便是一德桥,这是一座坐落于早溪之上的风雨桥,始建于乾隆壬午年(1762),横跨两岸田野两百多年曾为过往的商客乡民提供方便。一德桥是全木榫卯结构,全长24米宽五米,单跨式平梁木梁桥,屋檐为硬山顶样式。木桥两侧为条石墩,墩上为木质6层垫梁式结构,层层挑出以支撑木构桥面,桥面木廊柱上挑木枋,覆盖有小青瓦,内设栏杆,桥身两端有牌头,青砖墙面,外抹石灰,牌头有彩绘遗存,两端均有阴刻“一德桥”字样石刻。文老师十分好奇古代为啥会在小溪上建如此规模的风雨桥而不是直接建造木板桥或是石板桥,而这个问题便离不开大熊山的茶了。大熊山在宋代开化梅山之后,朝廷为了弥补江南茶区减产不足的窘困,便在梅山大量开发茶叶用于边疆茶马互市和与北方辽金西夏求和,大熊山作为蚩尤部落南迁退隐的茶乡腹地自然成为了重要产茶区,明清时代便在大熊山脚下建立了苏溪关茶税官厅,大熊山下的龙珠山也成为了黑砖茶和红砖茶的发源地。


明清时期为运输这些茶叶前往边境和境外的英俄,茶商们在大熊山中翻山越岭形成了纵横交错的茶马古道,水路并举,通过资江把大熊山的茶运往汉口北上,17世纪至20世纪近三个世纪形成了一条横跨亚欧、享誉世界的万里茶道,东线起点是武夷山,西线起点便是资江上游的新化大熊山。这些茶商为了方便运输茶叶和沿途吃住,便会在下山的锁钥之地修建风雨桥,他们联合当地的乡绅、士子、民众捐钱筑石,刻碑留言,弘扬功德。文老师继续追问旅途如此艰辛和漫长,他们是如何解决生活问题的。而这更是离不开风雨桥了,风雨桥顾名思义便是遮风躲雨之意,一般在风雨桥的一侧会建有茶亭,茶商们可以在风雨桥停脚歇息的时候也可以在茶亭吃饭住宿完成补给,守桥人或者守亭人都有相应的义田和沿途茶商的施舍维持生计,茶亭和风雨桥就相当于今天高速公路上的服务站。

同行的周老师也好奇地问长路漫漫难道就没有山贼打劫或者其他灾难?而这就更离不开风雨桥上的两位桥神了!风雨桥最中央一般会供奉有神位像,上面是关公或者水神杨泗将军,下面便是孟公,自古就流传一句话“关公坐桥庭”,意思就是关公会镇守此桥,古代茶商一路均是结伴而行,会结义共抗风险,因此关公成为了桥神也成为了诚信互助的精神信仰。有了“关公”护体的茶商,贼自然也就不攻自破。此外在水患凶险之处的风雨桥桥身上也会雕刻有镇桥兽,一般是蜈蚣与鸡,也有使用姜太公图式或者当地巫师如顺水桥的陈品端,总之有了桥神、茶神、镇水神兽、仙道的护佑,茶商一路便能顺风顺水,一路长虹。


同时修建一德桥的文人雅士也留下了他们的珍贵文字,让后人一览熊山风韵。桥尾留有一副名联:一雨镜天新绿水,德星遥映小红桥。这副嵌字联既有熊山风雨的山野诗意,又一语双关,功德与善良就如同星辰山水永显于世。光绪九年(1833)一位读书人方联翱写了《复修一德桥碑》,碑文载:大熊之麓余母族在焉,课读于斯者十余载,桥距书舍仅数十弓,每当晴柳碧阴,黄鹂声宛转,可听风雪漫空。于碑文主人而言这是一座连接故乡和母亲的桥,这座桥有诗书礼易文章、立言立德立功的出世使命,也有四季春秋的空明和隐逸山水田园的入世之念。


我们沿着明清时代形成的大熊山茶马古道继续策“马”奔腾,经过栗山界的石亭子和茶亭,石亭子是一座凉亭,有石桌和石凳供人休息,里面保留有有清代的功德碑和挡箭碑,至今仍有一段完整的石板路直接延伸到栗山界茶亭,茶亭八十年代还保留并有修复碑,记载了茶亭规则和守亭人的义务,是研究古代地方茶亭制度的活化石。经过短暂到上坡我们便来到了第二站高峰湖,这里是一处人工湖,前些年因为修建保护性水源地,所以在原来的田家垣古村筑坝蓄水修建了大熊山上第一个高峡平湖,而田家垣也在迁离原址修建了田家垣安置小区,安置区原来便是一片古茶园,如今仅沿湖保留有数亩古树茶,依稀守护着湖下旧乡并看护着山谷中新的家园。文老师说来到高峰湖所有的思绪都像田家垣瀑布的百米飞瀑一样,飞驰而下不见踪影,唯有青山碧水,纯净无瑕。周老师在湖边捧起湖水并畅饮起来,周老师很喜欢这汪清冽的翡翠,俯瞰起来就像是镶嵌在大熊山的一颗会呼吸的明珠,风云在此聚会,苍翠与宁静的事物在此幽思常驻。高峰湖此处可通往金竹茶亭进而可下龙珠山,金竹茶亭是大熊山茶马古道西南方向通往安化的重要枢纽,还保留有完整的砖木结构,并留有传世名联:金井烹香茗,好煮龙团三百片;竹声留过客,题揽熊山数万重。


我们继续过马家冲古茶市、天池坪便上到了海拔1200米以上的景区主游道,这里是老山界,是高峰湖工区区和礼中工区的分界线,也是南风区和北风区的分水岭,当地老百姓都盛赞礼中工区的茶好,有俗语:(礼中)好茶不过老山界。文老师询问为啥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其实大熊山区域位于雪峰山脉东南麓北段,资水环绕,冷暖气流持续交锋形成了南风灌顶的气候奇观,这里的茶也就有了阴坡和阳坡的差距,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差异,大熊山境内沟壑溪流纵横交错,山谷跌宕起伏,茶叶山场也就有了溪涧和坑谷两大特色,再者因为土壤、品种、小环境、工艺不同而形成了上百个特色茶叶山场,各有风味。礼中工区因毗邻安化茶叶流通市场较快也更早为世人所知,整个大熊山区域近五万亩古茶园所产茶叶品质,只是成名有早晚,有些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比如九龙工区的辣子坪古茶园、九分头古茶园、锡溪工区的猪脑冲古茶园、四季山古茶园等,其实各有千秋,滋味变化万千。大雪还没有完全融化,我们朝着刘家坑古茶园方向走去,一路上都是残雪裹挟着植被和溪涧,风化的页岩也跌落在公路上。在位于木子湾的一处古茶园我们停了下来,潺潺的溪水上还覆盖有皑皑白雪,清水穿雪而过,在小河谷也形成了巨大的雪堆,周老师在上面滑起了雪,30℃左右的坡度刚好一直能到上面的茶园,周老师一直惊呼雪中苍老的古树与自然风雪的磨合融洽此刻完美地呈现了出来,我们此刻也都为植物的韧性坚强而感动。


我们继续前行往刘家坑溪谷开去,我调侃周老师能不能过十道拐,因为我们即将从1000往下到五百米的河谷,直线下降500米,航拍的急弯有十道,周老师说没问题,当年也是从汶川现场活着回来的人,此刻文老师也有些又惊又喜,对刘家坑这片古茶园有着桃花源一样的憧憬,因为我告诉过她,刘家坑是一处小桥流水人家的溪谷,有花有茶,宁静无忧。我们穿过十多道弯后终于来到了接近溪谷的木房,见到了老茶人卿党福,他八十多岁擅长制作老红茶(百年老枞),以往我们都是在他家吃饭,他告诉我们儿子去了安化老婆家,我们只好先去河谷看古茶园。看到溪涧的那一刻文老师一直在拍拍拍,木房、河流、古茶树都是她梦寐以求的干净场景,她在茶园里奔跑,像在跳舞与一株株古老的茶树对话共语,她一直在拍摄视频分享给她的学员,对这片茶之桃源喜不自胜。我带她看了我们刘家坑近两百亩古茶园中两株最有代表性的古茶树,一株我们专门给它装了一个摄像头,它上“会长胡子”的全身披青的两百年古茶树,树有多高,胡子就有多高,其实它身上是一层青苔丝,古茶树生长一定年份后在湿气作用下,自然腐化的古茶树表面木质层上会有寄生物,青苔便借机附着生长形成长长的胡子。另外一株便是五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它是小叶品种,身上除了有青苔地衣还会有白色或者青色的菌朵,我们称之为“戴甲”,因为树龄越大,茶树表层变成了菌类物质天然的温床,这些青苔和菌朵也成就了百年老枞的“枞味”与“喉韵”。此外我们一百年以上的古茶树会有白色的地衣成圆圈状附着在茶树枝干上,三百年以上的古茶树枝干会有厚实的青苔区,四百年以上的古茶树会有蛇皮纹,表皮有部分脱落,如古琴流水纹。


文老师继续往前面的山谷走去,她在巨石上望着远处的群岚,她说:茶就是一杯山水,青山做画屏,溪水煎春茶,我们都可以借一杯茶和古人对话,直至最安静的夜月,与挚友共候芬芳。刘家坑古茶园有一块民国时期的修路碑,这也见证了万里茶道的长盛不衰,过去这里可以直通安化穿岩江至洞市、小淹,小淹便是资江繁荣的古茶市,两江总督陶澍便生葬于此,刘家坑的人也因此大都娶的是安化老婆,山里也流传一句话“安化的姑娘不如新化的嫂,新化的茶不如安化的草”,其实不管从婚姻还是商业贸易来说这都是民间两地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民间草茶兴起,新化茶大都以安化茶名义出口远销了。


大家从溪中取了一瓶水回去泡茶,我们便往回赶去看木子湾的小乔木古茶树。木子湾是一处高旷的平坡,这里背后便是八担米山原始森林,陈毅一家便在上面开了一家原始森林农家乐,他家是采药与狩猎世家,是传统的原住民“梅山”,翻山打猎,下河摸虾,采药炼丹都是看家本领,陈毅常常自己制作老红茶、黑毛茶和九制黄精,是一位地道的山民,靠山吃山,勤劳勇猛。木子湾古茶园上三米以上的古茶树惊讶到了文老师,她站到树下要求我拍一张她与茶树的合照,确实茶树主干都有胳膊大小,植物遒劲的力量让人的敬意油然而生。木子湾的海拔刚好是一千米,这里的茶园因为当北风,茶叶叶面略有冻伤,其实大熊山的茶农很早就有种茶制茶的智慧,他们一般选择在溪涧和山谷种茶,一路上去两边的植物会形成丰富的腐殖层,另外上游冲刷的肥沃砂土茶树可以主根深扎下去,溪涧坑谷昼夜温差大,茶叶的多糖合成自然也就高了。


最后我们便是去了解最后一个愿望:去熊山之巅喝一泡大熊山古树红茶,去熊山古寺许一个新年愿望。我们到了黄阳界便朝着山顶一路开去,在贞仙寺遗址我们在摊子上买了玉米和麻辣烫填肚子,在瑟瑟寒风中得到了温暖的眷顾。贞仙寺本是大熊山的金顶,与峨眉山金顶一样,是佛教圣地,相传这里是李氏、汪氏、张氏三位贞仙娘娘修仙的道场,至今还保留有“熊山古迹”的摩崖石刻,旁边有油盐洞遗址,是古时候乡民解除饥荒求生的宝地,贞仙寺历史上也因此一直香火兴盛,许多香客都会络绎不绝来此朝圣。熊山之巅是主峰之一的大熊峰,海拔1605米,仅次于最高峰九龙峰1622米,这里也被称作瞭望塔,古时作为防火和防战的通讯塔,现如今建有观景台。我们沿着游步道慢慢往上登顶,首先看到了“湖红之源”石碑,这是2022年新化被授予“湖红之源”而在新化三大山头树立的纪念碑,大熊山也是名副其实的湖红之源,因为在这里不远处的黄阳界古茶亭便发现了《继善亭序》,这是2022年方八另老师和我主持新化茶叶资源调查在大熊山开展地毯式田野调查发现的,碑是光绪十八年(1892)所立其中记载了:“盖中国出洋之物多者红茶,熊山茶品最佳,每三四月间采茶贩茶者辐辏于是,出其途之人摩肩叠迹……今则俄英诸国远在数万里,梯山航海,莫不来王,可谓盛矣。”


我们在山顶打开了都篮,拿出茶具一一摆好,文老师使用闷壶注水冲泡了大熊山古树红茶,茶汤在风中飘来花香,游客也都望向茶席,就这样在熊山之巅的凌风中喝上了一杯热气腾腾的古树茶,与苍穹对视,枕藉着历史,告别过往,重新开始对生活热烈滚烫的追求,像一棵大熊山古茶树一样,傲立苍穹,不屈不挠。我们返程时车胎爆了,三个人都没有换过备胎,所幸有一位大哥帮我们打开了千斤顶和螺丝,然后我们按照视频教程顺利换好了胎,我们还来得及感谢他也在匆忙之中下山了。也是冥冥之中好事多磨,我们又发现车上多了一个钉子,于是匆忙往山下赶去修车,路过熊山古寺也只是朝着关闭的大门拜了一下圣帝和财神,至于佛祖和观音,也为我们下次的寻茶之旅留下了契机。熊山古寺是明代便开山的古寺,是南岳圣帝飞升之地,也被称为圣地祖庭,寺庙保留有完整的江南禅宗塔墓群,以宝台禅师塔为主构成了莲踪圣迹,大熊山的禅茶便是从西泉寺发源在熊山古寺(古真堂)发扬光大,法脉绵延。


此次寻茶之旅从一德桥的浪漫起兴,在熊山古寺的仓促中顿止,如同在不完美的岁月中感受完美,这便是茶与禅的永恒智慧。

文争—湖南童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国家高级花艺师、中国插花花艺协会会员。她是生活美学的传播者,把爱与美好、希望与生态,通过花为介质,普撒在生活中。她将艺术的种子,让:美的种子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

来源:湖南省红茶产业发展促进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旅文体康”谱写富民强县新篇章

自2006年着力打造“安化黑茶”产业以来,安化已连续14年入选中国茶业百强县前十强,获评全国“三茶统筹”先行县,是全国黑茶知名品牌示范区。目前,安化拥有茶园面积36万亩,茶企210余家,从业人员达40余万人。2022年,该县实现茶叶加工量8.6万吨,综合产值238亿元,是湖南茶业综合产值唯一破百亿元的县(区)。

近年来,安化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资源禀赋,突出重点,打造亮点,不断挖掘特色资源,深度推进“茶”为基础、“旅”为媒介、“文”为内涵、“体”为活力、“康”为延伸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后发地区提供了可借鉴可参考的特色发展模式。

安化因茶置县,安化黑茶历史悠久,源于秦,兴于唐,盛于宋,被称为中国黑茶之乡。美茶颜、品茶点、走茶道、游茶园、食茶宴、赏茶戏、宿茶庄、忆茶事,是安化人民24小时健康茶生活的缩影。安化神奇秀丽,茶乡花海花开四季、黑茶小镇古今相融、茶马古道铃声悠扬、云台山钟灵毓秀、九龙池鬼斧神工,魅力之处不胜枚举。安化人文厚重,是梅山文化发祥地,湖湘名人陶澍、罗绕典、黄自元等生长于斯,自成风流、观照古今;青年毛泽东曾两次游历安化,调查民情,梅山大地留下伟人足迹。安化活力无限,龚智超、田卿、谌利军3位奥运冠军,唐九红、龚睿娜、黄穗、陈琳4位世界冠军从这里走向世界,创造了世界羽毛球史上的“安化现象”。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

山水新城。戴爱玲摄

2023年,安化县加快推进茶旅文体康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再造中国茶旅融合发展的“安化模式”,全力打造以“宿茶庄、忆茶事”为主题的安化24小时健康茶生活,把安化打造成为中国黑茶养生休闲度假胜地和全域旅游重要目的地。

“魅力茶乡”好韵味

黑茶只有安化有。茶产业是安化富民强县的支柱性产业,也是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的基础性产业。

2023年,安化黑茶产业发展又有新成绩。10月份,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3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安化黑茶名列其中。10月27日,2023湖南茶业科技创新论坛在安化隆重举行,发布安化黑茶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安化黑茶产业发展注入更多的科技元素。茶企纷纷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小黑砖、小金花等便携式黑茶,改变以往安化黑茶“傻大黑粗”的印象,饮用更方便;功能性黑茶桑香茯砖、糖适茯等,助力健康生活;利用黑茶提取物研发生产黑茶牙膏、黑茶面膜等洗护用品,走进人们日常生活。

安化一中文庙。陈时贤 摄

2023年,安化县茶产业实现综合产值252亿元,税收突破2亿元,获评“多彩茶乡—全国特色魅力茶乡”“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23年度三茶统筹融合发展县域”。“益企益品·走进中东”等海外展览活动,主办“黑茶缘·两岸情”湘台茶文化交流活动。安茶集团、八角茶业、华莱等企业与迪拜企业签订黑茶入驻协议。

2023年,安化县始终强化安化茶产业发展的组织与保障。坚持政府搭台、部门联动、行业引领、企业唱戏,齐心协力把“茶”这个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抓实抓好抓出成效。进一步强化县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县茶业协会、安化黑茶集团“三驾马车”的驱动作用。继续实施茶产业链建设,不断创新和健全产业链各项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

安化黑茶三馆一厅。

“最美山城”等你来

2023年,安化旅游产业亮点纷呈。全县出台了《“安化民宿”扶持办法》,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青云洞云上九歌景区于4月23日开始正式运营,并成功创建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天下茶道》文旅大戏于5月21日开始正式公演,9月29日安化县又一重磅景点——百花寨景区投入试营业。截至三季度,全县共接待游客933.0164万人次,同比增长66.74%;旅游综合收入达84.3342亿元,同比增长71.33%。其中A级景区接待游客约为125.2万人次,营业收入达6137万元。

2023安化黑茶开园节暨第六季中国《最美茶艺师》启动仪式在茶乡花海生态文化体验园盛大举行。成功举办2023年湖南省(秋季)乡村文化旅游节暨湖南省秋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举办2023中国湖南安化黑茶杯UTV擂台赛,邀请并授权11名“村长”(名誉村长)开展抖音平台直播,推介家乡美景,发布景区优惠政策、带货安化本土商品。中秋国庆双节期间,直播销售收入超30万元,观看人次超2700万人次。

聚力推动安化黑茶文化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茶马古道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安化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长江自然生态之旅国家级旅游线路,“茶香萦怀”主题茶海飘香之旅入选“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指导雪峰湖凤凰岛民宿聚集区、茶乡花海乡村振兴示范区露营基地、探秘万里茶道旅游廊道创成“湖南省乡村旅游‘四个一百’工程建设培育名单”,叶子湾生态旅游度假村、皇茶生态康养庄园创成省五星级旅游民宿,斯途·凤凰屿创成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点,中茶安化第一茶厂创成省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神韵安化”底蕴浓

2023年,安化县持续促推文化产业发展。以黑茶文化、梅山文化、羽毛球文化、陶澍文化等为品牌依托,打造以梅山文化产业、特色旅游文化产业为主导的文化产业链条,涵盖演艺、影视、音像、文化娱乐、文化旅游、网络文化、图书报刊、出版印刷、广告、艺术培训、文物、体育和工艺美术等产业门类。目前全县有文化企业451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0家,截至2023年三季度,实现总营业收入7207.8万元。

持续加强文化艺术创作。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结合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工作进行文化艺术创作,编排了音乐舞蹈快板节目《乡村振兴看安化》,在益阳市“百团百角唱新歌”文艺创作活动竞选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县文化馆持续开展瑜伽、曲艺、管乐、书法、合唱艺术、广场舞等免费培训,成功创作了歌曲《起航我们一起扬帆远航》《大苍岭上披锦绣》,编排了表演唱《摸秋》和现代花鼓戏《责任》等优秀曲目。

今年,安化县共组织开展“欢乐潇湘·神韵安化”月月乐群众文体活动12场次,戏曲进乡村活动138余场次,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5000余场,累计受益观众约40万人次,进一步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茶艺表演。戴爱玲 摄

“冠军摇篮”焕活力

10月1日晚,在杭州亚运会举重男子67公斤级决赛中,安化伢子谌利军以抓举150公斤、挺举180公斤,总成绩330公斤夺得金牌,其中,抓举和总成绩打破亚运会纪录。至此,谌利军成就大满贯,为安化体育事业发展又注入一剂强心针。

2023年,安化县坚持以“体育强县”为目标,全面激活群众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情,普及推广各类体育主题赛事活动。成功承办全国少年羽毛球(南区)冬令营活动,成功举办2023年湖南省第三届社区趣味运动会(安化县赛区)活动、第二届中年男子篮球邀请赛、第四届平安杯男子篮球赛、2023全国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赛(南方赛区)、安化县邮政杯广场舞比赛等大型活动,组织安化籍运动员参与了益阳市第二十三届大众运动会等多项赛事取得良好成绩。

安化县还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持续铺开公共体育服务覆盖,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严格根据现有体育场地情况统筹各地器材铺设计划,建立健全体育器材、体育场地管理机制。对县域内公共体育服务基础设施进行了摸底排查行动,对城区体育广场体育器械进行了维护修复,对乡村发放44套体育器材。

烟溪兵工厂。(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安化县委宣传部提供)

“药食同源”可养生

黑茶产业赋能文旅康养,文旅康养反哺黑茶产业。近年来,安化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2023年,安化县全面夯实产业基础。完成2023年促进黄精产业发展扶持项目评审,其中黄精种植基地项目120个,面积14471亩;趁鲜切制加工厂建设项目5个;基础设施配套项目4个;种苗繁育基地项目2个;品牌形象建设项目2个。在首届“安化黄精”丰收节上完成项目签约5个,签约金额达10亿元以上。全县制定团体标准《安化黄精林下种植技术规范》《九制安化黄精加工技术规程》,“安化黄精”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授权使用企业29家,“安化黄精”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备案企业24家。

加快科创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助力。联合组建安化多花黄精加工技术及其产品开发实验室,为企业提供安化多花黄精检测和分析服务。湖南博瑞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专家工作站开发出博阳黄精鹿参肽、免疫蛋白黄精膏、黄精咖啡(固体饮料)等一系列黄精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化黄精九制传统技艺传习所、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科普基地相继落户安化中医药文化馆。诚丰生态庄园完成仿古学生宿舍建设和湘中药库博物馆主体建设,成为全省最大、最优、最全的中药材学生教育实践基地。银鸿农业、成大生物联合科研院所成功申报市级专家工作站。

茶乡花海。周德淑 摄

龚伟 谭云鹤

来源:华声在线,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实施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 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益阳安化县位于湘中偏北,资水中游,雪峰山脉腹地,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108万人口,为湖南省第三大县,集山区、林区、库区和革命老区于一体,是全世界冰碛岩最集中地区。地处北纬28°黄金产茶带内,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严寒期短。

安化茶旅文体康资源十分丰富。2006年以来,安化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资源禀赋,突出重点,打造亮点,不断挖掘特色资源,深度推进“茶”为基础、“旅”为媒介、“文”为内涵、“体”为活力、“康”为延伸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后发地区提供了可借鉴可参考的特色发展模式。

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资源丰富

一是梅山古邑。安化历史悠久,境内旧石器遗址显示距今1.5万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是中华人文始祖蚩尤的重要活动区域,是早期苗族瑶族重要迁徙地和聚居地,为古梅山之域,长期为秘境,《宋史》记载:“梅山峒蛮,旧不与中国”,是湖湘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梅山文化的发源地和核心区域。宋神宗熙宁(1072年)置县,取“归安德化”之义。拥有清代名臣两江总督陶澍、书法大家黄自元、云贵总督罗绕典等历史名人故里。

二是革命老区。安化人民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毛泽东同志三赞安化农民运动并两次到安化实地考察,根据毛泽东指示组建了安化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安化支部。大革命时期全县工农自卫武装达8万多人。红军长征在安化历时15天,往返行程1000多公里,一路打击恶霸劣绅帮助贫苦农民,在安化播撒了革命火种,涌现出一盏马灯、一座浮桥等感人故事,沿途100多人参加了贺龙、肖克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许多人为新中国诞生献出了宝贵生命。

三是文化大县。安化是千年古县文化积淀深厚。拥有南方茶马古道和茶商文化活化石唐市、黄沙坪等诸多古街古巷,多处遗迹为万里茶道申遗预选地,有国家级传统村落13处。风雨桥、木质古民居和古茶亭数量位于湖南省前列。全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点192处,其中国保文物4处,省保文物12处。有全国唯一黑茶博物馆,有馆藏文物6286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458件。安化黑茶被列入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梅山剪纸、梅山传说、江南傩戏、清塘山歌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腊肉、擂茶、水酒、药膳等安化特色美食芳香四溢,让人流连忘返。

四是资源宝库。安化被誉为“中国黑茶之乡”“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厚朴之乡”“中国多花黄精之乡”“湘中药库”“有色金属之乡”“新型能源大县”。林地面积全县有林地面积609万亩,森林覆盖率76%,盛产茶叶、竹木、水果、药材、名优鱼等优质产品。有中药资源263科1277种,列入国家药典248种,黄精、玉竹、厚朴、杜仲等享誉全国。拥有世界最大冰碛岩层,占全球总量85%以上。境内有锑钨金钒等矿种52种。水电装机总容量125万千瓦,华中地区最大抽水蓄能电站正在建设中,形成水电、风电、光伏发电、抽水蓄能发电并举的清洁能源体系。

五是冠军摇篮。安化人民有热爱运动的传统,羽毛球、武术、龙舟等体育项目群众基础深厚,建有专门羽毛球学校和武术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体育人才,为国家省市专业队输送了100多名优秀运动员,多人担任国家级省级专业教练。羽毛球和举重这两个项目在全国和全世界有重大影响,有龚智超、田卿、谌利军、唐九红、龚睿那、黄穗等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安化籍运动员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共获得60多项冠军,奥运史上湖南有14位运动员获得19枚金牌,其中安化3人获得3枚金牌,安化由此被誉为“世界冠军摇篮”。

六是茶叶之乡。好山好水出好茶,安化独特的气候土壤水质使安化茶叶品质优良,安化茶叶平均硒含量是世界茶叶平均值的7倍。安化是中国黑茶家族中许多产品发源地和唯一生产地,黑茶文化源远流长,唐代“渠江薄片”颇负盛名,明朝起被定为“官茶”,清朝作为贡品珍藏故宫。 " 安化千两茶 "长期以来安化黑茶通过万里茶道销往世界各地。安化茶人创制了千两茶以及“三尖”“三砖”等世界独一无二的黑茶珍品,千两茶外形古朴大器、制造工艺特殊享有“中国茶文化化身”和“世界茶王”盛誉,制作技艺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安化黑茶”获评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安化红茶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绿茶“安化松针”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七是旅游胜地。安化生态资源良好,人文民俗灿烂,红色底蕴深厚,良好的空气、水质、气温使安化成为旅游度假康养绝佳胜地。境内奇山怪石、异洞幽水、原始森林比比皆是,拥有“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云台山国家石漠化公园、湘中第一高峰”多张经典旅游名片。依山而建、临水而居的古朴村落处处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丰富多彩的梅山民俗和独特的安化美食与茶饮使人回味无穷。地道安化中医药康养博大精深、流传千年,具有保健养生、排毒养颜、治病疗养的作用。毛泽东游学之路,红军桥、红军战壕等革命遗址,一盏马灯、一把大刀、一座浮桥、四十条军裤等红军故事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一)发展势头强劲

一是茶叶产业引领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2006年以来安化把黑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支柱产业打造,在湘茶方阵和全国茶界中异军突起。全县茶园面积发展到36万亩、茶企200余家,茶叶加工量8.6万吨,综合产值由6亿元增加到238亿元。安化黑茶千两茶、茯砖茶制作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唯一的院士工作站落户安化。安化获评“十三五”中国茶产业发展十强县,连续十四年入选中国茶业十强县。安化茶产业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无缝对接,全县15万多贫困人口中有10万人因茶脱贫,打造了产业脱贫的“安化模式”,安化茶叶演绎了“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传奇。

二是旅游产业加速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安化县成功创建国家4A景区2处,国家级3A景区3处、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5处、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处,湖南省星级乡村旅游区(点)20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处、省级特色文旅小镇1处、大湘西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节点景区和景点集群5个。2022年接待游客910万人次,国内首个黑茶文化大型舞台剧《天下茶道》首演成功,“安化黑茶馆”“安化黑茶文化艺术馆”对外开放。安化黑茶文化旅游度假区创建成功,获评“湖南省旅游强县”“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胜地”,成功举办湖南(春季)乡村文化旅游节、湖南红色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会。

三是文化产业赋魂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红色文化、黑茶文化和梅山文化,建成红色安化档案馆。千两茶制作技艺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排《黑茶印象》《千两茶号子》等茶戏茶剧,在全国各地演出2000余场次;实施梅山文化“七个一”工程打造梅山文化系列丛书、“梅山茶韵”特色小戏、“梅王宴”、梅山民俗文化博物馆等。挖掘安化特色推出“梅山文脉”“安化礼物”“梅山剪纸”“张五郎塑像”等系列文创产品,一批文创企业迅速崛起。

四是体育产业激活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安化县围绕打造“冠军之乡”推进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和全民健身。五年来通过举办第十五届中国中学生羽毛球锦标赛、汽车场地越野争霸赛等大型赛事吸引人员10万余人。建设全省首家“汽车自驾运动营地”赛车运动主题公园,吸引游客18万余人。公共体育设施遍布城乡,县体育馆全年免费对外开放,安化羽毛球学校被确定为全国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目前省级以上专业队有安化运动员4人、省级以上体校有安化学员5人,13名安化残疾人运动员参加省残运会斩获9金。

五是康养产业延伸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安化县现有中药材种植面积30.8万亩,年出产中药材10.2万吨,从业人员10万多人,中药材企业(合作社)400余家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2022年全县中医药综合产值31.3亿元。打造以安化黄精为主的“安五味”品牌,黄精种植面积8.2万亩,年产黄精1.1万吨,综合产值8.5亿元。中国多花黄精种苗繁育中心完成一期基础建设,“安化黄精九制传统技艺”入选市级非遗,“安化药膳”获央视专题推荐。多个茶旅康养、文旅康养、体旅康养项目有序推进。

(二)融合发展模式多样

一是示范带动融合模式。打造“品茶赏花、避暑漂流、登高赏叶、浴泉康体”为主题全国茶旅文体康示范区。串点成线形成示范带动,全面建设雪峰湖、茶马古道、芙蓉山等茶旅康养区。雪峰湖景区突出茶与水、茶与空气“氧吧”的主基调。茶马古道突出安化黑茶厚重历史文化与自然优美环境特色。芙蓉山茶与花完美搭配,实现四季花海、茶香四溢的大美形态。

二是特色主题融合模式。大力挖掘和注入文化元素,突出黑茶文化、梅山文化、生态文化、康养文化、红色文化、冠军文化建设丰富载体,形成了以黑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黑茶博物馆,以梅山文化为核心的梅山生态园,以生态文化为核心的茶乡花海生态园,以康养文化为核心的安化中医康养综合体,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安化陈列馆,以冠军文化为核心的安化羽毛球学校等茶旅文体康融合特色主题集群。

三是项目建设融合模式。全方位提升茶旅文体康配套设施和功能性设施水平。持续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升级和功能性项目优势互补,不断增强城市高品质承载力和高水平吸引力。建设黑茶特色小镇,规划以黑茶产业为主体的产业园片,以商业旅游为特色的县城滨江片,以黑茶历史文化为特色的黄沙坪酉州片,以中药材种植、健康养生为特色的槎溪片,集茶旅文体康五大产业融合一体,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方式进行运营。充分利用装机规模全国第二的安化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拉动作用推进东接东融,加快长吉高速(安化段)建设,融入省会一个半小时都市圈,增强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动能。

推进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主要做法

(一)顶层设计促融合

一是完善发展规划。全面摸清全县茶旅文体康资源家底,把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编制《安化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4—2030)》《茶产业发展规划》《安化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等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系列规划,通过构建“旅游+茶业”新业态,坚持“药、食、健”产业整体发展方向,在资金投入、基地建设、品牌培育等方面加强整体设计,实现资源优化组合、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明确发展思路。按照“做强茶旅文体康,带富百姓壮大县域经济”的理念,明确县域核心优质资源为“山、水、茶、人”,确定“以茶为基础、旅为媒介、文为内涵、体为活力、康为延伸,做深‘茶产业链’、做响‘生态旅游’、做精‘特色文化’、做活‘体育产业’、做好‘康养文章’,推进安化县茶旅文体康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踏石留印、久久为功,在战略定位、项目建设、产业体系、公共服务、市场营销等所有规划中全部融入茶旅文体康元素,打造特色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三是强化发展支撑。成立由县领导担任链长的产业链条,实行“链长+专家+部门+企业”的产业模式。成立县茶旅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茶叶协会、中药材协会、梅山文化研究会、旅游协会等机构服务茶旅文体康发展。组建安化黑茶集团,承担全县茶产业发展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举办文旅大会、茶产业发展大会、黄精产业大会推进产业发展。出台《关于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的意见》《安化县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试行)》《安化县贯彻落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安化县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实施意见》《安化县促进黄精产业发展扶持办法(2021-2023)》等多个政策性文件。县财政将茶旅文体康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纳入常年预算项目,在厂房建设、公共品牌培育、技术提质升级、农机补贴、农业保险、融资贷款等方面给予扶持。把推进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工作纳入对单位和干部的绩效考核,对成效突出干部优先提拔重用。

(二)平台建设促融合

一是加快园区建设。集中力量打造茶旅文体康特色乡镇、茶旅文体康特色片区、茶旅文体康特色景区。成功创建安化黑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2大中心6大平台,形成现代智慧产业模式。着力打造以产业集群为依托、产业链条完整、文化体验独特、各产业深度融合的黑茶特色小镇。规划建设面积900公顷的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已有多家知名企业入驻。玉溪新城、凤凰新区、紫薇谷新区三个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示范区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二是完善品质体系。按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要求,实施品牌战略,建立地标管理体系,加强“安化黑茶”“安化黄精”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大力发展茶旅、药旅相结合的林下经济,加大低质低效茶园药园改造力度。推进茶园药园水肥一体化工程建设,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建立产地溯源体系,制定投入品管理办法,引导种植基地接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鼓励和支持绿色、有机生态茶园和生态药园建设和认证。鼓励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采用订单生产和股权合作等方式与龙头企业合作建设一批标准化茶园基地、药园基地。

三是支持龙头带动。安化黑茶特色小镇以“安化黑茶”为核心主题,突出黑茶文化与梅山文化特色,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茶旅文融合、产城融合”的茶产业链条完整、茶文化体验独特的一流特色小镇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出台《安化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坚持外引内育两手抓,推进茶旅文体康产业项目调度机制,强化土地、资金、资源环境等要素保障的支撑力度,推进结构优化升级,形成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格局。

(三)创新发展促融合

一是营销创新。多层次全方位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成果共享”的茶旅文体康产业融合发展大格局。用新发展模式推动茶旅文康体一体化,打造公共品牌带动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模式——天下黑茶,神韵安化;安化黑茶,无可tea代。打造核心景区带动茶旅文融合发展模式——茶乡花海生态体验园。打造产业链带动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模式——生态茶廊。打造综合公司带动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模式——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经营实体带动农户增收机制。在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远方的家》《北纬300中国行》等媒体播放安化茶旅文体康相关纪录片,拍摄播放《菊花醉》《古道茶乡》等反映安化茶旅文体康的电视剧,与贵州茅台、醴陵陶瓷、罗马尼亚红酒知名品牌联袂开展活动,举办红色文化旅游节、黑茶文化节、文旅发展大会、茶叶开园节、最美茶艺师评选等节会活动。邀请名家来安化采风,创作《你来得正是时候》《安化黑茶传天下》《千两茶踩茶号子》等广为流传的优秀原创歌曲。在机场、高铁列车、高速公路沿线设置安化茶旅文体康广告,与餐饮大咖合作推广餐饮茶合作店,在大城市商圈等地投放易泡智慧茶饮机,组织企业和运动员参加各类茶博会、中医药展、文旅大会、运动会。实施线上“全网计划”,倡导人人都是主播的售货模式,加大产品网上销售力度。

二是科技创新。成立院士工作站、安化黑茶研究院、安化中药材专家服务团,与多家省级以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卫星遥感等数字化、智能化“新基建”广泛应用到黑茶产业链和中药材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5%以上,有效实现了科技成果和黑茶产业、中医药产业的深度融合与转化。依托科技加强产品创新延长产业链,开发出茶牙膏、茶饮料、茶面膜、黄精酒、黄精压片糖果等新产品。

三是环境创新。安化县积极营造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的环境,在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动员全县人民深入到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的伟大实践中。通过微视频、书法、摄影、诗歌、歌曲、舞蹈、梅山剪纸、梅山山歌、弹词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茶旅文体康知识,重点抓好茶旅文体康展示“八个一”,即“一基地、一公园、一中心、一学校、一示范企业、一云平台、一作品集、一宣传片”。将茶旅文体康知识列入干部培训和中小学生课外读物内容。安化黑茶学校将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知识融入文化学习和技能培训全过程。

(四)聚焦人才促融合

一是培养本土人才。设置安化黑茶学校,学校规模六千余人,每年可为县内提供茶旅文体康各类人才两千余人。开展“5133”高层次人才引进,每年引进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的急需专业人才充实到产业一线,经过两到三年历练后便成了县内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的中间力量。举办神韵安化宣传员培训班,集中优秀中青年干部统一学习安化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成效。开展对茶农药农培训力度,年培训茶农10000人以上、药农3000人以上,培育出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

二是吸引能人返乡。安化县扎实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工作,5年来共引进项目156个,总投资650亿元,为安化县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安化三大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标志性项目均由返乡能人创办:冷市镇人黄朗云创立安化茶香花海生态体验园,仙溪镇人张青娥成功打造列入湖南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中国梅山文化园,滔溪镇人姚社初兴建百花寨茶旅文体康一体化开发项目。

三是借力帮扶人才。充分利用省直宣传(文资)系统7支驻安化帮扶工作队人才荟萃思维活跃的优势,全力打造“文化+”等8个实践案例,投资近2亿元助推茶旅文体康全矩阵宣传等26个帮扶项目,成效显著。

来源:红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