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皇家茶

找到约1,659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穿越千年的长安城“大唐皇家茶宴 ”

  10月11日上午,第六届中国西部茶产业博览会暨2018首届丝路陕茶文化节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开幕式前,由陕西省收藏家协会紫砂专业委员会"观汉雅集"大唐茶宴团带来的"大唐皇家茶宴"在展会上首演,一场代表长安城最高规格的皇家茶事—大唐皇家茶宴,穿越千年,雍容而至。

  大唐皇家茶宴缘起于一千多年前的大唐宫廷“清明茶宴”,那是唐代最高规格的茶事活动,其仪规由朝廷礼官主持,宴请的宾客为各国使节、王公贵族、有功之臣亲属等,仪仗壮声威,乐舞娱宾客,使用奢华精美的宫廷茶器,由茶博士携女官用煎茶法烹煮千里加急的第一等“急程茶”,皇帝与参与茶宴者共享,以显示君王追抚怀远、泽被天下的风范。

  本次大唐皇家茶宴首演用器甫一登场,即令现场观众发出啧啧赞叹之声,源自唐代的纯银鎏金茶器具一件已是璀璨夺目极致奢华,何况是一次性看到一整套,何况件件都是一比一的实器大小!这套器具的原版即为1987年5月在陕西省扶风县皇家佛教寺院法门寺的地宫中发掘出土的成套御用银质鎏金烹茶用具,系晚唐时期僖宗皇帝所使用,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规格最高、最珍贵的帝王御用金银茶器具,由唐茶研究基地、法门寺博物馆西安工作站—观汉雅集艺术馆复制成功,其形制功能与《茶经》记载高度符合,是唐代茶文化兴盛的重要佐证,更是大唐宫廷茶道的重要用具。

  经由陕西法门寺博物馆唐茶文化研究员李新玲书记、姜捷馆长及博物馆特聘研究员、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王苗先生长期的研究和探索,继成功复制宫廷金银茶器具后,根据唐代礼法及《茶经》记载,及与文史、资深妆造师深度研讨服饰造型,研究复原了著名的唐代宫廷“清明茶宴”,并在此次盛会上以“大唐皇家茶宴“之名隆重推出。

大唐皇家茶宴之示器

大唐皇家茶宴之定香

大唐皇家茶宴之炙烤茶饼

大唐皇家茶宴之碾罗茶末

大唐皇家茶宴之煮水投茶

大唐皇家茶宴之育华煎茶

大唐皇家茶宴之盛茶待分

大唐皇家茶宴之奉茶

大唐皇家茶宴之奉茶

大唐皇家茶宴之礼毕

  茶艺师身着唐装使用茶碾、茶臼、茶罗子、凤羽、釜、炉、茶盞、海棠碗、莲花瓣盏托等全套大唐皇家茶器,真实完整的还原了唐代皇家茶宴炙茶、臼茶、碾磨、过筛、烹茶、分茶、吃茶的全过程,完美的展示了大唐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

北京茶博会完美落幕,昔日皇家茶,今入百姓家

11月9日-11月12日,2023北京国际茶产业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召开,此次茶博会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深圳华巨集团共同主办,展览面积达35000㎡,设国际标准展位1600个,共有全国800余家茶全产业链品牌参展。雅茶集团受邀参展,让昔日皇家茶,今入百姓家。雅茶展馆内人头攒动,慕“茗”而来的市民、爱茶者络绎不绝,现场气氛热烈、交易火爆,展现了京津冀地区茶友对雅茶千年贡茶的喜爱。雅茶茶业,赞50

雅安是有文字记载的世界最早的人工植茶地,早在西汉时期,茶祖吴理真就在雅安境内的蒙顶山驯化野生茶树,开启人工植茶先河。

唐宋时期是蒙顶山茶的极盛时期,唐天宝元年蒙顶山茶被列为贡茶,沿袭至清末,拥有着长达1169年辉煌灿烂的贡茶史。

(故宫 “茶·世界——茶文化特展”)

(仙茶)

乾隆四年(1739年)前后,著名“茶皇”乾隆写下一首御制诗《烹雪叠旧作韵》,描写其在品尝蒙山茶后发出的赞叹和感悟,表现的是一个圣明天子的情怀和“石铛聊复煮蒙山”的逸兴,体现的是作为帝王的他对作为贡茶、仙茶的蒙山茶的由衷褒奖。今天的北京故宫博物院依旧收藏着清宫的蒙山茶和来自雅安的名山茶、仙茶、陪茶、菱角湾茶等贡茶。

与北京有着不解之缘的雅茶,在为期4天的茶博会上战果累累。雅茶展馆作为展会合作方的代表性企业,在整个展馆较为中心区域,门庭若市,座无虚席,日均销售额和销售总额均再创新高,其中雅茶的爆款318产品、流量款方玺提盒经过两次补货,仍被抢售一空。

此次参展同时也吸引了包括甘肃、河北、山西、海南、山东等省市自治区在内的50余位意向经销加盟客户前来寻求合作;此前已签订合作的哈尔滨经销商,看见如此场景,也是欣喜不已,表示:对雅茶的销售前景充满信心!

本次参展成果颇丰,对推进雅茶集团北京分公司建设和加强雅茶与华北地区茶商交流、合作起到了积极作用,进一步促进了雅茶产业在京津冀地区的快速发展,对北京茶市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预计在今年内开业的雅茶集团北京分公司打下了坚实基础。

来源:雅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又一个鲜为人知的皇家贡茶


普洱茶作为云南进贡皇家的贡品之一,从周朝已经有记载,到清朝时甚至设有专门的部门——普洱府治,来为朝廷选择最佳的茶叶进贡,并成为皇家专用茶。



如今,普洱茶名声大噪,曾经作为皇家贡茶的几个茶区更是炙手可热,比如易武、倚邦等等。但还有这样一个地方,曾经也是作为皇家贡茶的产地之一,而如今却销声匿迹了。





它就是碧溪的“须立贡茶”,之所以说它销声匿迹,是因为如今能够找到关于它的资料非常的少,且大多数爱茶人并不知道这里。


本期昆仑说茶就为各位茶虫从这些资料中,为大家梳理介绍一下这个鲜为人知的皇家贡茶地。


有关碧溪“须立贡茶”的口头传说有很多,但经过上百年的流传,其中故事可能已经与真实状况相差甚远,这其中比较可靠的一个版本为:


一百多年前的清朝年间,云南普洱府管辖他郎抚彝厅。他郎抚彝厅有个碧朔城,碧朔城南面有座须立山。须立山上有几百棵大叶子茶树。云雾缭绕着这个小小的茶园,阳光雨露滋润着这个小小的茶山。每日里香飘山野,芬芳醉人。





须立山中有个须立寨,寨里有个哈尼人,人们都喊他王老哥,他是这茶山的主人。王老哥年纪有四十开外,有个老伴叫姿娴。老俩口和睦相亲。王老哥身强力壮,是耕田种地的好手。他每日清晨起床,约着老伴先上茶山,呼吸早晨的新鲜空气,为茶树松土施肥除草,使茶树越长越壮,茶叶越摘越发芽。


当地彝、汉、哈尼寨人无不对王老哥熟悉,经常来他家串门,他满腔热情地泡茶招待。客人们临行,他毫不吝惜地抓一把一芽两至三叶的‘瓦雀嘴’春茶尖送他们请家人品尝,自己却只吃老茶叶子。



想喝茶而来他家串门的人越来越多,他从不拒绝。有人说:”王老哥种的茶,老人喝了长精神,牙约喝了添力气,孕妇喝了好生产,约迷喝了更俏丽,小孩喝了能快长,病人喝了除疾病。“


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王老哥的名声愈来愈大,一直传到了他郎抚彝厅,抚彝厅通判听了后,口水涎出了三尺长,便领着差人一大帮,坐着‘滑杆’浩浩荡荡地找到了王老哥的家门。



王老哥正在家里低头用功揉搓茶叶,听见门外喧哗声,抬头一看,原来是他郎官府豢养的一帮人马。王老哥不理不睬,继续揉搓他的茶。里长急了,凑近王老哥说:“他郎通判驾到,你还不起身迎接,还不快泡茶。在这儿装聋卖傻作甚?”


王老哥老伴姿娴是个机灵的婆娘,她生怕自己的汉子不吭不哈的态度惹是生非,招来横祸,便慌忙烧水泡茶。天天吃鸡鸭鱼蛋的通判啜了几口茶,顿觉甜进心窝,香进心坎,肥胖的身肢好象清掉了许多油腻,轻快多了。他边喝边赞赏道:”好茶,好茶,没有白跑一趟。“


通判得了须立产的茶,喜得合不拢嘴,乐得彻夜不眠,他想:这稀少的奇茶美味,奉敬上司普洱府尹,定有重赏。不几天,带着随从驮着茶叶到普洱府,孝敬顶头上司。


刚过把边江,这茶分外芳香,刚入普洱城,正在办理公案的普洱府尹,就闻到了沁人肺腑的芳香,也无心办理公案了,便嗅着香味刚到府门,只见他郎厅通判笑盈盈地走过来,后面还跟着马和吆马的随从和护兵。


府尹在通判的骡马身上闻了满鼻子喷香,顿觉精神振奋,询问:


“这马驮的是何物?”“是献给大人的须立茶”通判谄笑道。“打开来品尝一盅如何?”




通判即令马夫解开马驮将茶拿出来放在杯里,用滚烫的开水冲上,待一会儿,府尹慢慢地呷了一口,不禁叫绝:“好茶,真是稀有的好茶!”随着又说:“我到府多年,为何不知?”


“我也是闻夷人传说后,亲临产茶地,如数征了他来,立即启程赶着来奉献给您。”


他郎厅通判马驮须立茶献给普洱府尹,是为了讨好府尹,求升官发财。其实普洱府尹的心态也是一样,他对他郎厅通判送来的“须立茶”赞不绝口,心里谋着万里前程,于是不惜千辛万苦,路途遥远,日夜兼程把他郎厅的“须立茶”用马驮到云南巡抚衙门,向顶头上司献上了茶叶。


抚台呷着“须立茶“也不禁惊叹:“好茶,好茶,天下稀有的好茶!”决定自己进京城办事之时把这上好的“须立茶”献给皇上,达到谋取职高权重的官位目的。


“巡抚不日启程,凡过江河湖海,这他郎茶叶便会异常芳香。到了京城,正逢皇亲国戚举行盛宴。不用说,这普洱府里的他郎茶更是盛宴上的珍品。文武百官闻见这扑鼻喷香的好茶,都围拢来仔细过目,只见外形直细如针,毫尖显色如银,油滑光泽秀丽。


一位老臣正患高血压卧床不起,闻了茶叶芬芳,不禁立坐起来,将茶冲开饮后,只觉滋味鲜爽,汤绿叶翠,清香扑鼻,全身爽快,血压趋向正常,病情逐渐好转。


一位老将正患眼病,难看见天,难瞧见地。茶叶清香扑他的眼睛,双眼顿觉清晰;他喝了一口便觉全身舒畅,又用手把茶叶渣在眼眶里揩揩洗洗,眼睛立即出现一片光明。


这普洱茶真神!文臣武将们一致发出了赞誉声。皇帝耳闻目睹后,亲自品尝了能解毒除病的奇茶,把云南巡抚召到面前啧啧称赞说:


“朕尝了一盅你从云南普洱府弄的茶,真乃世间稀罕也。你想得周全,办得很好。”随着,皇帝吩咐太监拿出白银和绸缎给巡抚说:“这些银两、绸缎赏赐你们,每年送些这样的好茶来如何?”


岁月流逝,时光流转。当年给皇帝产贡茶须立山,还存在着弯腰驮背的三、四株老茶树,它早被解放了的茶农新培植的绿茵茵、翠生生、清汪汪的一片片茶园所代替了。


虽然这样的故事难免有编撰的成分在其中,但我们依然可以从当年留下的一些历史资料中找到一些“须立”贡茶的足迹:


据《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志》记载:“县内碧溪区须立所产的“须立茶”曾列为清代贡品。”


思茅市文物管理所原所长、文博副研究员黄桂枢先生在其著作《普洱茶文化大观》中也有这样的记述:“清代雍正年间以来,宫廷将普洱茶列为贡茶,视为朝廷进贡珍品。

清乾隆六十年(1795),定普洱府上贡茶4种:团茶、芽茶、茶膏和饼茶。作为贡茶的还有景谷民乐秧塔白茶,即‘白龙须贡茶’和墨江的‘须立贡茶’。”墨江的“须立贡茶”即是墨江县碧溪须立山上出产的一芽二、三叶的“瓦雀嘴”须立。


/须立贡茶古茶山地理位置/   须立贡茶古茶山位于墨江县联珠镇,海拔1400-1460米,常年平均气温16.9-18℃。年降水量1323-1435mm。土壤为赤红壤、红壤。须立贡茶在清代为皇家贡茶,联珠镇是茶马古道上著名驿站。

/须立贡茶古茶山茶山历史/   须立贡茶在清代为皇家贡茶,联珠镇是茶马古道上著名驿站。清代雍正年间以来,宫廷将普洱茶列为贡茶,视为朝廷进贡珍品。

清乾隆六十年(1795),定墨江的须立贡茶为普洱府上贡茶之一。须立贡茶即是墨江县碧溪须立山上出产的一芽二、三叶的“瓦雀嘴”须立茶。



/须立贡茶古茶山古树现状/   古茶山主要位于墨江县联珠镇的菜园、班中、碧胜、勇溪村,村民主要是哈尼族,茶山面积约643公顷,呈块状分布,代表品种有菜园村的大叶绿茶、碧胜村的须立贡茶等。

相比较而言菜园村茶园的管理比须立贡茶所在的碧胜村要好一些,长势更强。碧胜村的须立贡茶园内保存了一定树龄比较老的古树,是清代贡茶的原产地。


/须立贡茶古茶山口感特点/   须立贡茶古茶山属于哀牢山系的古树茶,这个茶区的古树茶杯底留香都不错,苦不显,带涩。哀牢山中段墨江须立贡茶香气厚重持久、汤水饱满,口感最好!   墨江须立贡茶香气厚重持久、汤水饱满、口感最好、比迷帝贡茶更有魅力;镇沅茶香气高、汤水较厚,新平茶香气厚重持久,汤水入口就甜、涩化得较快;北段景东、南涧一带茶香气高爽、有独特韵味。

大家对于历史的共同记忆,是由许多经过挑选和修饰后所留下来的材料构成的。其中,许多声音会被大家遗忘。因此,造就历史的不是记忆,而是遗忘。选择记住或遗忘哪段历史,意味着大家是站在何种立场上来看待历史和未来。


无论是主动地遗忘,还是被动地遗忘,这个过程都是塑造共同历史记忆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所以记住那些不该被遗忘的历史,抵抗失忆,是大家在面对历史时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


找到约1,612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找到约4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