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花茶感官审评

找到约79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加工试验:不同品种石斛花茶窨制工艺品质初探

石斛是兰科石斛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常用的名贵中药材之一,在我国有悠久的药用历史。石斛花是石斛属石斛草的花朵,富含柚皮苷、花色苷、石斛多糖、氨基酸、石斛碱等营养及活性成分,有清热、解郁、抗氧化、养胃、护肝、降糖降压等功效。石斛花具有广泛的用途,既可作为药物又可作为食材;在民间,石斛花可榨汁、烹饪,烘干后可制作成茶饮。

在云南普洱具有丰富的石斛资源,主要包括铁皮石斛、金钗石斛、球花石斛、鼓槌石斛等。石斛花的组成成分不仅与石斛茎成分相似,还富含K、Ca、Mg等常量元素及Fe、Mn等微量元素,并且水浸出物含量高,是保健花茶的理想原料。不同种类的石斛所含化学成分种类以及含量不同,造成了不同品种石斛在感官的差异。铁皮石斛是著名的传统中药材,也是我国产业化开发较成功的一味传统名贵中药材,铁皮石斛鲜花经烘干、压扁等工艺加工而成的铁皮石斛干花呈淡黄色,自然花姿,花瓣四周微微卷曲或压扁成型,有完整花态,香气清香持久且明显,滋味甘甜醇厚,汤色透亮无杂质,茶底花自然展开、柔软匀整。金钗石斛是药用石斛的主要品种之一,同时也是历版《中国药典》收载的石斛品种,金钗石斛鲜花经采摘、去杂、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金钗石斛干花,花瓣红白相间,顶缘呈淡紫色,花形完整,味微苦、回甘。球花石斛、鼓槌石斛也是药用石斛的品种之一,其最佳采收期主要是盛花期,其次是微花期,多糖和水浸出物含量较铁皮石斛花、杂交石斛花更高。球花石斛花的花苞片浅白色,唇瓣金黄色,干后不席卷,萼片与花瓣白色。鼓槌石斛的花比较厚,颜色为金黄色并稍带香气,味甘,性微温。

花茶窨制主要包括鲜花吐香和茶坯吸香的过程,使茶产品兼具茶的滋味醇厚和花的芳香浓郁,现今,对于花茶的窨制技术研究日益深入,以桂花、栀子花、金银花、桔柑花等为花源,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为茶坯的花茶窨制工艺研究也相继出现。随着人们对石斛研究的不断深入,石斛人工规模化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石斛花的产量也不断增多,虽然将其部分用于鲜食和杀青烘干储存,但大部分都被丢弃,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因此,为了促进石斛产业发展、产业链拓展以及更好地利用石斛花,将其与云南省特色、优势产业——茶产业结合,以普洱市种植的铁皮石斛花、鼓槌石斛花、球花石斛花、金钗石斛花为载体制成石斛花茶,将石斛花应用到普通食品加工领域,从而达到扩大市场的目的。

根据不同石斛花的香气特点以及不同茶坯的基底特性,研究利用花茶窨制技术将普洱市种植的铁皮石斛、金钗石斛、球花石斛、鼓槌石斛花与云南名茶佛香绿茶、月光白茶、滇红金针和紫娟红茶窨制研制石斛花茶,旨在丰富云南花茶种类,得到兼具良好功效和口感,受众广泛的石斛花茶产品,为石斛花茶产品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01

方法设计

1、实验材料

鲜花香源:购自云南新维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铁皮石斛鲜花

金钗石斛鲜花

鼓槌石斛鲜花

球花石斛鲜花

茶坯:佛香绿茶、紫娟红茶、滇红金针、月光白茶,均出自普洱明硕茶业有限公司,等级为一级。

2、试验方法

(1)石斛花香气释放规律初探

2021年4月初,采摘盛花期的4种石斛花,放置在20 ℃、30 ℃、35 ℃、室温(08:00~19:00,21~30 ℃;19:00~08:00,17~21 ℃)下,以上午8:00记为0时,分别在0、2、4、5、6、8、12、16、24、36 h下,观察石斛花的香气释放规律及鲜花状态,以此来预设4种石斛花茶窨制的温度和时间范围。

(2)石斛花茶的窨制工艺

·茶坯处理

茶坯的含水量在12%左右时有利于吸附香气,茉莉花新鲜度和茉莉花茶香气能得到提升。故在石斛花茶窨制前,对茶坯进行预处理,使其含水量达到12%左右。

·鲜花处理

选择盛开期颜色鲜亮、花朵饱满的石斛鲜花进行采摘,后将采摘的石斛花均匀薄摊于竹制簸箕上自然萎凋,使露水蒸发。

·配花量

配花量能直接影响花茶品质。为探索石斛花茶的最佳配花量,选用处理过的茶坯(佛香绿茶、紫娟红茶、滇红金针、月光白茶),设置3堆,每堆2 kg,分别按5:2、5:3、5:4的茶花配比与铁皮石斛鲜花、金钗石斛鲜花、鼓槌石斛鲜花、球花石斛鲜花均匀拌合。

·窨制时间

窨制时间是影响花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确保石斛花茶的窨制时间最合适,在堆厚20~30 cm、室温15~30 ℃下进行窨制,根据不同石斛花茶的香气释放规律及鲜花状态,设置如表1所示的不同窨制时间取样。

·窨制信息

在室温条件下,茶坯与石斛鲜花按质量5:2、5:3、5:4配比,以茶坯与石斛鲜花均匀拌合后记为0时,铁皮石斛佛香绿茶分别窨制6、12、14、18、20、24、36、48 h取样;金钗石斛紫娟红茶分别窨制8、12、16、20、24、28、36、44 h取样;鼓槌石斛滇红金针分别窨制12、16、20、24、28、36、48 h取样;球花石斛月光白茶分别窨制12、18、24、28、32 h取样,在70~80 ℃下烘干,具体窨制信息如表1所示。

干燥

将窨制好的坯料,不筛除石斛鲜花,用茶叶提香机在70~80 ℃下干燥。

(3)感官审评

根据GB/T 23776—2018《茶叶感官评审方法》的花茶评审方法进行感官审评。由5位高级评茶员,采用双杯审评法,同一茶样称取两份,第一杯只评香气,分两次冲泡,第一次冲泡3 min,审评鲜灵度,第二次冲泡5 min,审评香气浓度、纯度和持久度;第二杯专供评汤色、滋味、叶底。采用花茶审评因子评分系数进行赋分,评定茶叶品质。

02

试验结果

1、不同品种石斛花香气释放规律

不同品种石斛花香气释放特性各不相同,其香气释放规律与品种、环境温度密切相关。

铁皮石斛花香气是淡淡的花蜜香,香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金钗石斛花香气释放是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趋势;鼓槌石斛花香气释放规律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球花石斛花香气明显,香气释放规律随日平均气温的升高而增加,后逐渐降低。

观察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石斛花香气释放情况和生机状态发现,在室温条件下,石斛花香气释放情况良好,石斛花生机较好;在20 ℃条件下,由于温度过低,铁皮石斛生机好,但香气释放情况不佳;在30 ℃和35 ℃条件下,石斛花失水速度快,5 h后鲜花失水萎蔫,在此条件下不利于持久吐香。

综合评判,4种不同石斛花香气释放持久及鲜花状态维持较好的均为室温条件下,因此后续的窨制都在室温条件进行。

2、不同品种石斛花茶感官品质与窨制工艺的关系

(1)配花量对不同品种石斛花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在室温条件下,研究配花量对不同品种石斛花茶感官品质的影响,以不同品种不同配花量制成的石斛花茶感官审评得分,构建感官审评项目的风味轮廓图。

结果如图1所示,结果表明,铁皮石斛佛香绿茶配花量以5:2为最好,香高味醇,汤色黄绿明亮,感官评分总分最高为89.90分;金钗石斛紫娟红茶最佳配花量为5:2,香气纯正滋味醇厚,茶汤浅紫透亮,感官评分总分为86.37分;鼓槌石斛滇红金针配花量以5:3为最好;香浓味醇,汤色红明亮,感官评分总分为89.65分;球花石斛月光白茶最佳配花量为5:3,香气鲜灵味醇,汤色黄明亮,感官评分为91.87分。

配花量是影响花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若配花量过少,花茶香气较淡;配花量过多,花茶香气浓浊,花茶品质反而下降且成本增加。

综合分析不同品种石斛花茶风味品质轮廓图可知,同一品种不同配花量制成的石斛花茶其外形特征及内质因子中的叶底评分间差异不明显,香气和滋味评分的差异较为显著,说明配花量对花茶的香气和滋味影响较大,改善较为明显。

(2)窨制时间对不同品种石斛花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窨制时间是影响花茶窨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确保石斛花茶的最佳窨制时间,根据石斛鲜花吐香和茶坯吸香状况,在不同窨制时间分别取样审评样品的花香质量,结果如图2和表2所见。

窨制处理后的石斛花茶感官审评结果显示铁皮石斛佛香绿茶窨制时间在18~24 h较好,以20 h为最佳,所制花茶紧结多毫,色泽嫩绿,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浓郁,茶汤花香明显味鲜爽,感官审评得分最高为97.50分;金钗石斛紫娟红茶窨制时间在12~20 h较好,以16 h为最佳,所制的花茶条索紧实细匀,汤色清澈红亮,香高味醇,芽叶细嫩柔软,感官审评得分最高为96.30分;鼓槌石斛滇红金针在20~28 h较好,以24 h为最佳;条索细长挺直,金毫显,汤色红明亮,香高味鲜爽甘醇,芽叶细嫩红亮;球花石斛月光白茶在18~24 h较好,以18 h感官审评得分最高,为96.60分,其条索肥壮,茸毛多,汤色嫩黄明亮,兰香浓郁,滋味鲜爽甘醇,叶底嫩匀。

03

讨论

研究探索不同品种石斛花茶的香气释放规律表明:不同品种、不同环境条件下石斛花的香气释放规律有所区别,这与已报道的其他石斛花香气释放规律相一致。如颜沛沛等发现金钗石斛花香气释放量在9:00时最高,15:00时最低,其香气成分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是己醛;报春石斛花香气的释放日变化是先降低再逐渐升高,6:00最高,18:00最低。黄昕蕾等表明鼓槌石斛花在不同花期及盛花期一天中的不同时段挥发性成分和释放量都有明显区别;香气成分种类和释放量皆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均在14:00时达到最高。石斛花的香气是植物花朵释放的次生代谢产物,由各种挥发性香味组分共同作用形成。其花朵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相对含量近年来也逐渐被研究和测定。

文章通过不同品种石斛花茶的研制发现:窨制时间是影响石斛花茶品质的重要因素,试验表明不同品种石斛花茶的窨制时间长短比较集中,在16~24 h为宜。相对集中的窨制时间对大规模生产不同种类石斛花茶具有一定优势,它有利于石斛花茶品质控制和加工技术的推广。试验的研究不仅丰富了云南花茶种类,而且为石斛花茶产品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图片作者简介:

夏瑞萍

云南曲靖人,云南农业大学农业与种业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茶叶加工与品质控制。

通讯作者:

李梅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讲师,脱产在读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科技论文10篇;主持并完成多项科研项目;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以副主编出版专著《云南名特优茶》。

来源:中国茶叶加工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的特点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是对茶叶风味特征进行描述的专门指征用语,对提高茶叶品质评价准确化程度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现有的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国家标准伴随着中国制茶史的发展,凝聚了自唐朝以来茶书、民间语言的传统智慧,经过几代专家的不断修正与完善,是较为完整的茶叶感官术语库。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的特点:

1、立足专家语言和民间惯用语建立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来源广泛,评茶师、制茶者的专用语言,以及民间惯用语均可被收入其中。专家用语中,部分为审评专家在长期工作中总结归纳所得,部分来自于古代和茶叶感官评价有关的典籍,经数代审评专家不断的修订、补充,形成了完善的体系。民间惯用语来源于茶叶生产过程中茶农自发创造的茶叶品质描述用语,如糙米色、鱼子泡、泥鳅条、粽叶蒂、鳝鱼皮色、象牙色、三节色、铁板色等。在2017版国家标准中,民间惯用语呈增多趋势。

2、具有中国传统语言特色

茶叶作为中国的典型作物和饮品,其术语具有强烈的传统语言特色。大量用语来自于传统典籍和民间惯用语,文化属性强,构词具有美感。《茶经》、《品茶要录》、《大观茶论》、《茶录》等都是茶叶感官术语的来源,《茶录》以武夷茶为例,对茶之色提出评价标准:“茶色贵白…故有青、黄、紫、黑之异…黄白者…青白者,受水鲜明…”,其中各种颜色术语,如“白”、“青”、“黄”、“紫”、“黑”,描述汤色亮度的“鲜明”均被收入了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其次,术语构成遵循中国语法习惯,描述时大量使用程度副词,在其他国家的语言中较难找到对应词汇。

3、采用穷尽法汇总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T14487《茶叶感官审评术语》采用穷尽法收录术语,1993版、2008版和2017版中术语数量逐版增加。三版收入的术语数量分别是341个(含附录39个),432个(含附录36个)和441个(含附录39个)。这些术语涵盖了我国各个茶类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以及常用名词及虚词,基本做到了对传统术语的完整收集。

4、对感官审评术语进行规范化整理与分类

依据茶类和审评内容,GB/T14487对茶叶感官术语进行了细分,对标准主体部分(不包括附录)进行统计,1993版和2008版茶类划分为通用类、绿茶及花茶类、黄茶类、黑茶类、乌龙茶类、白茶类和红茶类,2017版将紧压茶单独划分自成一类。

GB/T14487对各茶类术语根据干茶外形、干茶色泽、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进行了进一步整理。从术语数量上看,通用术语数量在三版修订中逐次增加,1993版通用术语为90个,占术语总数的29.8%,2017版通用术语196个,占术语总数的48.8%。单独茶类术语数量呈下降趋势,说明有越来越多的单独茶类术语被划分为通用术语。

5、感官术语构词组成多样

术语学研究的对象属于语言范畴。解决术语学问题的方法应该从语言学中去寻找。对于术语规范化而言,制定术语集进行科技名词规范可从基元语素出发。基元语素是术语的最小概念单位,其构成的术语叫做单词(字)型术语,不具有内部结构,基元语素扩展后构成语素组,最终形成组合术语,组合术语具有内部结构。

对于茶叶感官审评术语,英语背景下,其基元语素是单词,例如sweet、bitter,而中文背景下,其基元语素往往是单一汉字,例如甜、苦。采用两个以上基元语素组词表示新的概念的术语被定义为词组型术语,此时术语和组成的基元语素具有不同的含义,例如锋苗、身骨,这类词多由民间惯用语演变而来,数量较少。一个理想的科技术语应当包含该学科具有的基元语素,使得术语的学科性语义表征更为具体,亦不会引起混淆。

对现有茶叶感官审评术语构词组成进行分析,可以分成名词、副词、形容词、动词4种类型的基元语素,大多数术语都是这4种基元语素的组合排列。茶叶感官科学繁复纷杂的术语背后是基元语素组成组合术语的过程。

对茶叶感官术语构成进行分析发现,基元语素组成组合术语存在以下8种情况:

Ⅰ型(平行双形型),两个形容词性基元语素组成不具有修饰关系的组合术语,如弯曲、圆实、粗大、鲜爽、甘醇、肥亮等,多见于干茶外形、香气、滋味和叶底术语中;

Ⅱ型(修饰双形型),两个形容词性基元语素组成具有修饰关系的组合术语,这个类型中第二个形容词名词化,第一个形容词修饰第二个名词化的形容词,多见于干茶色泽和汤色中,如黄绿、绿黄、红褐、褐红等,主色调被辅助色调修饰,黄绿、绿黄、红褐、褐红的主色调分别是绿、黄、褐和红,辅助色调分别是黄、绿、红和褐,但在实际应用时区分这些渐变色难度较大;

Ⅲ型(形名型),一个或一个以上形容词性基元语素和一个名词性基元语素构成的组合术语,如黄头、紧条、金毫、青张等,多见于干茶外形和叶底;

Ⅳ型(动名型),一个动词性基元语素和一个名词性基元语素构成的组合术语,如披毫、脱档、盘花、透素、烧心、落面等;

Ⅴ型(词组型),两个以上基元语素组词形成新的概念,和单个基元语素本身含义无关的术语,包括两个以上汉字构成的名词或两个以上汉字构成的形容词两种类型,如锋苗、身骨、鲜灵等,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使用;

Ⅵ型(参照物型),参照物名称和属性分类词(形、色、香、气、味、韵)构成的组合术语,如松烟香,板栗香、香蕉色、象牙色、桂圆汤味等;

Ⅶ型(多重组合术语型),名词性基元语素或词组型术语与形容词性、动词性基元语素或词组型术语组成的组合术语,如饼面银白、包心外露、纹理清晰、松紧适度、芽叶连枝、老嫩不匀等;

Ⅷ型(不规则型),其他不规则术语,通常较长,如饼面黄褐带细毫尖、冷后浑等。

文章的主要参考资料(来源):

张颖彬,刘栩,鲁成银.中国茶叶感官审评术语的形成与发展现状.茶叶科学,2019.

来源:茶科学,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的特点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是对茶叶风味特征进行描述的专门指征用语,对提高茶叶品质评价准确化程度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现有的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国家标准伴随着中国制茶史的发展,凝聚了自唐朝以来茶书、民间语言的传统智慧,经过几代专家的不断修正与完善,是较为完整的茶叶感官术语库。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的特点:

1、立足专家语言和民间惯用语建立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来源广泛,评茶师、制茶者的专用语言,以及民间惯用语均可被收入其中。专家用语中,部分为审评专家在长期工作中总结归纳所得,部分来自于古代和茶叶感官评价有关的典籍,经数代审评专家不断的修订、补充,形成了完善的体系。民间惯用语来源于茶叶生产过程中茶农自发创造的茶叶品质描述用语,如糙米色、鱼子泡、泥鳅条、粽叶蒂、鳝鱼皮色、象牙色、三节色、铁板色等。在2017版国家标准中,民间惯用语呈增多趋势。

2、具有中国传统语言特色

茶叶作为中国的典型作物和饮品,其术语具有强烈的传统语言特色。大量用语来自于传统典籍和民间惯用语,文化属性强,构词具有美感。《茶经》、《品茶要录》、《大观茶论》、《茶录》等都是茶叶感官术语的来源,《茶录》以武夷茶为例,对茶之色提出评价标准:“茶色贵白…故有青、黄、紫、黑之异…黄白者…青白者,受水鲜明…”,其中各种颜色术语,如“白”、“青”、“黄”、“紫”、“黑”,描述汤色亮度的“鲜明”均被收入了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其次,术语构成遵循中国语法习惯,描述时大量使用程度副词,在其他国家的语言中较难找到对应词汇。

3、采用穷尽法汇总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T 14487《茶叶感官审评术语》采用穷尽法收录术语,1993版、2008版和2017版中术语数量逐版增加。三版收入的术语数量分别是341个(含附录39个),432个(含附录36个)和441个(含附录39个)。这些术语涵盖了我国各个茶类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以及常用名词及虚词,基本做到了对传统术语的完整收集。

4、对感官审评术语进行规范化整理与分类

依据茶类和审评内容,GB/T 14487对茶叶感官术语进行了细分,对标准主体部分(不包括附录)进行统计,1993版和2008版茶类划分为通用类、绿茶及花茶类、黄茶类、黑茶类、乌龙茶类、白茶类和红茶类,2017版将紧压茶单独划分自成一类。

GB/T 14487对各茶类术语根据干茶外形、干茶色泽、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进行了进一步整理。从术语数量上看,通用术语数量在三版修订中逐次增加,1993版通用术语为90个,占术语总数的29.8%,2017版通用术语196个,占术语总数的48.8%。单独茶类术语数量呈下降趋势,说明有越来越多的单独茶类术语被划分为通用术语。

5、感官术语构词组成多样

术语学研究的对象属于语言范畴。解决术语学问题的方法应该从语言学中去寻找。对于术语规范化而言,制定术语集进行科技名词规范可从基元语素出发。基元语素是术语的最小概念单位,其构成的术语叫做单词(字)型术语,不具有内部结构,基元语素扩展后构成语素组,最终形成组合术语,组合术语具有内部结构。

对于茶叶感官审评术语,英语背景下,其基元语素是单词,例如sweet、bitter,而中文背景下,其基元语素往往是单一汉字,例如甜、苦。采用两个以上基元语素组词表示新的概念的术语被定义为词组型术语,此时术语和组成的基元语素具有不同的含义,例如锋苗、身骨,这类词多由民间惯用语演变而来,数量较少。一个理想的科技术语应当包含该学科具有的基元语素,使得术语的学科性语义表征更为具体,亦不会引起混淆。

对现有茶叶感官审评术语构词组成进行分析,可以分成名词、副词、形容词、动词4种类型的基元语素,大多数术语都是这4种基元语素的组合排列。茶叶感官科学繁复纷杂的术语背后是基元语素组成组合术语的过程。

对茶叶感官术语构成进行分析发现,基元语素组成组合术语存在以下8种情况:

Ⅰ型(平行双形型),两个形容词性基元语素组成不具有修饰关系的组合术语,如弯曲、圆实、粗大、鲜爽、甘醇、肥亮等,多见于干茶外形、香气、滋味和叶底术语中;

Ⅱ型(修饰双形型),两个形容词性基元语素组成具有修饰关系的组合术语,这个类型中第二个形容词名词化,第一个形容词修饰第二个名词化的形容词,多见于干茶色泽和汤色中,如黄绿、绿黄、红褐、褐红等,主色调被辅助色调修饰,黄绿、绿黄、红褐、褐红的主色调分别是绿、黄、褐和红,辅助色调分别是黄、绿、红和褐,但在实际应用时区分这些渐变色难度较大;

Ⅲ型(形名型),一个或一个以上形容词性基元语素和一个名词性基元语素构成的组合术语,如黄头、紧条、金毫、青张等,多见于干茶外形和叶底;

Ⅳ型(动名型),一个动词性基元语素和一个名词性基元语素构成的组合术语,如披毫、脱档、盘花、透素、烧心、落面等;

Ⅴ型(词组型),两个以上基元语素组词形成新的概念,和单个基元语素本身含义无关的术语,包括两个以上汉字构成的名词或两个以上汉字构成的形容词两种类型,如锋苗、身骨、鲜灵等,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使用;

Ⅵ型(参照物型),参照物名称和属性分类词(形、色、香、气、味、韵)构成的组合术语,如松烟香,板栗香、香蕉色、象牙色、桂圆汤味等;

Ⅶ型(多重组合术语型),名词性基元语素或词组型术语与形容词性、动词性基元语素或词组型术语组成的组合术语,如饼面银白、包心外露、纹理清晰、松紧适度、芽叶连枝、老嫩不匀等;

Ⅷ型(不规则型),其他不规则术语,通常较长,如饼面黄褐带细毫尖、冷后浑等。

来源:茶科学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78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