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2015花茶批发花茶批发价格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茶产区开拓河北茶叶市场,这份报告不可错过!

2022年,河北省茶叶流通协会组织工作人员,历时半年完成了《2022年河北省茶叶流通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于日前发布。这是河北省茶业历史上首次发布的关于河北茶叶流通市场的专业报告。

《报告》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了解等形式,从茶叶市场环境、茶叶流通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对河北省近年来的茶叶市场进行了摸底总结。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注意到,河北省是华北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省份和北方地区茶叶消费传统省份,《报告》为茶叶产区企业开拓河北市场提供了丰富信息,具有重要价值。

河北省茶叶流通协会授权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独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前 言

河北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总面积18.88万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6月,河北省下辖11个地级市,共有49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91个县、6个自治县。

为了更好地服务河北省茶产业发展大局,需要厘清河北省茶叶流通领域发展现状,探寻河北省茶经济发展趋势,为茶叶产区企业开拓河北市场提供信息支持,2022年下半年,河北省茶叶流通协会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河北省茶叶流通领域现状调查”,以期全面了解河北省茶叶市场行情、茶商经营状况、茶饮流行趋势及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及时发现问题,寻求解决办法,推动全省茶叶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本次调查主要面对河北省域内的茶叶批发、零售、生产、茶馆、新式茶饮等多形态的茶叶经营者,主要就经营者基本情况、经营门类、模式、规模及经营中遇到的问题等方面展开调查。

本次调查依托河北省茶叶流通协会广大会员、各地市联络站组成调查组,采用线下或线上问卷、走访问询等调查方式完成《报告》。

河北省茶叶市场环境

1.河北省经济环境。河北省是全国茶叶重要的消费区之一,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河北省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茶叶也因此走进了更多寻常百姓的生活。

目前,茶产业已经成为河北经济发展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全省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依托全省天然优质的储运环境和发达的物流体系,河北正逐渐成为全国茶叶“南茶北销”的重要集散地,茶叶流通领域日渐发展繁荣。

2021年,河北省生产总值实现40391.3亿元,比2020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30.3亿元,同比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16364.2亿元,同比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19996.7亿元,同比增长7.7%。三类产业比例为10.0:40.5:49.5。全省人均生产总值为54172元,比2020年增长6.5%。

2.河北省政策环境。目前,河北省正在加快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推动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发展新型商业业态。

鼓励大型实体商店向智能化、多样化商务服务综合体转型,支持商贸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递企业和各类电子商务企业组建商贸流通联合体。

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培育国家物流枢纽,完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航空物流枢纽功能,做大做强廊坊、石家庄、保定国家快递枢纽。

推进城市社区和村镇终端集货配送网络设施、农产品冷储冷运体系建设,实施快递“进村进厂出海”工程。

3.河北省茶叶生产环境。大部分茶行业工作者认为河北省不产茶,事实上,河北省也产“龙井茶”,年产量1000余斤。石家庄市灵寿县南营乡东寺岭村产的五岳山茶,也称“太行龙井”,在河北省有一定的名气。五岳山茶种植面积300亩左右,灌溉用的是山泉水,喝起来口感醇厚,富含硒、钾、钙等人体必需元素,在河北市场颇受青睐。五岳山茶在邢台市和保定市的部分山区也有种植。

此外,河北省也生产代饮茶,即非茶之茶,如连翘茶、香菊茶、三坡茶、金莲花茶、鸟接茶等。而金莲花茶在河北民间素有“宁品三朵花,不饮二两茶”之说,被誉为“塞外龙井”。

2021—2022年河北省茶叶流通现状

1.河北省涉茶企业状况。目前,全省茶叶流通领域的产业规模巨大,已经发展成为全省工商业不容小觑的产业板块。全省共注册涉茶企业43000多家,其中,个体工商户24000多家,公司19000多家;以及各类社会组织、非盈利性机构。在全省涉茶企业中,企业注册资金规模在10万元以下21300多家;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企业13256家。

2.河北省茶叶专业市场情况。2022年,河北社会茶叶销售总量约18.9万吨。河北省茶叶专业市场批发零售中,批发占比68%、零售占比32%。分茶类看,六大茶类结构占比:绿茶30%、白茶27%、黑茶(含普洱茶)23%、红茶10%、乌龙茶9%、黄茶1%。再加工茶类中,茉莉花花茶占75%,其他茶类占25%。

3.河北省茶叶消费价格结构。从消费档次看,城市和农村略有不同。城市消费中,200元以上的中高档茶占城市茶叶消费总量的20%,200元以下的中低档茶占80%。农村消费中,两者的比重分别为10%和90%。

4.河北省茶叶消费品牌认知情况。河北茶叶市场畅销公共品牌是茉莉花茶、福鼎白茶、云南普洱茶、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安化黑茶、武夷山岩茶、云南滇红、安吉白茶、信阳毛尖。

按照开店数量排名,河北茶叶市场畅销企业品牌是天福、八马、大益、中茶、岁月知味、陈升号、品品香、湘益、白沙溪、六妙、华祥苑、正山堂、三鹤。

河北省茶叶行业从业人员现状

一是中青年人成为经营主力。本次调查发现,河北省从事茶叶经营的茶商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80后”“90后”占比达到45%。其中,“80后”是市场经营的中坚力量,“90后”茶商占据20%。“70后”茶商占36%。行业从业人员整体呈现出蓬勃的活力。

二是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有显著提升。河北省茶叶流通领域经营者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60%。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15%。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以及社会各阶层对文化自信的广泛倡导,茶行业作为一个充满机遇的行业,吸引了大批人才涌入,为全省茶叶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的更新升级,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河北省茶叶流通市场存在的问题

1.疫情大考,迫切需要调整营销模式。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过去3年来,受新冠疫情持续影响,门店客流量大幅度减少,且这种状态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都难以得到有效缓解。

另一方面,疫情阻挡了圈外商家进入茶产业的步伐。疫情期间,河北省新增茶企数量大幅度减少。2021年,全省新注册茶企锐减,仅有3198家,不足2019年的三分之一。

2.本土品牌力量有待加强。在市场经济下,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品牌是企业和商品的灵魂。茶产业要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整合资源和力量,大力推进本省消费茶品牌建设。从调查中发现,河北省本省消费品牌总体水平与消费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现有茶叶品牌呈现出“外强冀弱”的局势,即外来品牌在全省遍地开花,而本省成长的品牌“小而散”问题愈发突出。

门店经营往往以产地品牌为主,以传统夫妻店、单人店为主要经营模式,对本省茶品牌的推广意识欠缺,手段不强,缺乏全面、实质、有效的品牌宣传方式。

本省自有茶品牌影响力不足,话语权不强,市场占有率不高。较低的入行门槛、无序化的竞争与冲突,使行业加重内卷,也为本省品牌经营破圈带来了较高难度。

3.涉茶人才专业能力有待提升。在数字化、云科技快速发展之际,茶产业如何乘此东风、扬帆四海,是当下茶叶流通领域面临的命题。茶属于情感消费,需要切身体验。线下门店的客流量锐减是短期内难以逆转的趋势,如何才能线上线下相结合、智慧蝶变,需要新营销模式的赋能,为全省茶产业发展增添新动力。

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往的产销信息不对称性正在逐渐消弭。这就要求涉茶经营者必须具备专业、系统、全面的实力,否则难以“征服”越来越专业的消费者。

4.茶叶物流建设与茶叶主销区不匹配。河北省作为全国茶叶流通的重要枢纽,也是“南茶北销”的主要市场之一,具有突出的销区属性。但是全省物流建设还未完善,物流不能及时跟进,个别地区未能打破“最后一公里”制约。

河北省茶叶流通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1.茶叶更趋品牌化。作为华北地区人口最多、具有饮茶传统的省份,河北省拥有较好的茶叶消费基础。受限于河北省人均收入水平低的因素,2015年之前,河北省茶叶消费多以散茶为主。近年来,国内部分知名茶叶品牌在河北开设专卖店或加盟连锁店,消费者对茶叶品牌的认可度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茶叶经营者开始经营品牌茶,河北省茶叶流通市场将呈现出显著的品牌化发展趋势,在各个茶叶品类或综合服务中都会出现一批优秀的品牌。

2.专业市场零售化。河北省茶叶专业市场除廊坊市、承德市外,其余9个地市均有茶叶专业市场,最少的地市有2个专业市场,最多的地市有17个专业市场,这些市场大多建成于2000年—2010年。河北省茶叶专业市场过去主要以茶城为主,街边和社区门店零散分布,最近几年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化整为零”发展趋势。作为传统茶叶线下销售渠道,茶叶专业市场一直以来在流通环节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交通和电商不发达的年代,批发市场是中小茶叶经营户进行茶叶批发的主要渠道。随着交通运输和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高度发达,茶叶批发实现了产地直购,专业市场的批发功能基本丧失,主要以零售为主。零售中,其主要客源来自老客户的信任和复购。疫情暴发以来的3年,疫情对各地茶叶批发市场的人流量和销售额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更加快了专业市场批发功能的丧失。

3.人才队伍专业化。作为中国北方的重要销区,河北省在茶文化、茶叶专业领域的人才尤显缺乏。河北省高校、高职院校、中职院校均没有开办过茶艺、评茶专业。与其他省份相比,河北省在茶叶技能、茶文化方面的社会类培训机构也较少,茶文化氛围严重不足。大部分茶叶经营者的专业知识凭借经验积累、碎片化地学习。随着消费者知识水平、专业水平的提升,已经出现了难以应对的现象。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以及社会各阶层对文化自信的广泛倡导,茶行业作为一个充满机遇的行业,吸引了各行各业的人才涌入,从事茶叶经营的茶商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为河北省茶叶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的更新升级,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河北省茶行业人才队伍也正在向专业化方向转变。

为全面提升河北茶行业者的整体专业水平,系统化对茶专业知识进行学习提升,河北省茶叶流通协会将联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对河北省茶叶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认证。未来,协会还将在营销策略、电商直播、活动策划等茶叶经营者亟需的知识方面开展培训,全面提高茶叶从业人员专业素养。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茉莉花茶在希腊受好评,出口市场良好。国内市场品质化消费需求凸显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提升中国茶在世界的影响力,促进经济互融、人文互通。2018年9月中旬,福建省农业厅、福建日报社协福建特色茶龙头企业走进希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进行为期10天的“闽茶海丝行”活动。“闽茶海丝行”在希腊雅典拉开帷幕,期间,茉莉花茶收到希腊人民的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

茉莉花是希腊的国花,在希腊广泛种植,希腊的市场对于中国茉莉花茶而言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茉莉花茶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再加工茶,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官方数据显示,截止目前,中国茉莉花种植面积近18.5万亩,生产总量约为9.9万吨,总产值达到106.6亿元。

通过近十年中国花茶出口数据,可以发现:茉莉花茶的出口数量徘徊于5800-7400吨之间;2010年-2013年处于顶峰阶段,2013年以后出口数量逐渐减少,2017年实现止跌回升,但仍比2008年减少了8%。而在出口金额上,则始终呈逐渐增长态势;2017年茉莉花茶出口金额比2008年增长了48%,出口金额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出口单价的提升。十年来,受原材料、人工费用持续攀升及人民币升值因素影响,中国花茶的出口平均单价呈稳步上升趋势,仅在2016年比增略有回落;至2017年,茉莉花茶出口单价相较2008年已上升61%。

Δ数据由中国茶叶有限公司提供

Δ数据由中国茶叶有限公司提供

Δ数据由中国茶叶有限公司提供

福建福州、广西横县、四川犍为和云南元江是中国茉莉花及茉莉花茶的四大主产区。

 福州

福州是我国最早开始制作茉莉花茶的产区。鼎盛时期,福州的茉莉花种植面积一度高达10万余亩,与茉莉花有关的从业人员达20万人以上,占当时人口的20%,甚至曾有过“一担茉莉一钱金”的荣光。目前,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面积1.8万亩,产量0.9万吨,产值2.4亿元。

 据了解,国内农产品出口普遍价格偏低,而福州茉莉花茶在港澳及海外市场均有好的口碑。在国内所有茉莉花茶品种中,福州茉莉花茶的出口单价最高,其中福州产的茉莉银毫出口单价为60美元/公斤,茉莉龙珠(三春)为60美元/公斤,出口前景良好。

横县

横县的茉莉花种植历史早于福州,但茉莉花茶的发展历史却不如福州来得久远。横县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茉莉花茶茶业,至今,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茉莉花生产基地、花茶加工基地和全国最大的花茶批发、交易集散地,并在2015年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世界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生产中心”的称号。目前,横县茉莉花种植面积达10.5万亩,鲜花产量8.5万吨,销售收入17亿元。茉莉鲜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量60%以上。

2018横县茉莉花茶和横县茉莉花品牌价值分别以排名第28位和第63位、品牌强度843和915、品牌价值145.47亿元和51.98亿元,双双强势上榜。

 犍为

2018年四川犍为茉莉花种植面积为8.3万亩,产量达1.35万吨,总产值3.24亿元,鲜花均价约为23.57元/公斤,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25.2万亩。

 元江

云南元江县2017年茉莉花种植面积为0.76万亩,鲜花产量0.46万吨,产值1.002亿元。

我国的茉莉花茶主力为广西横县和福建福州,四川犍为、云南元江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则是品牌企业较少。两地的茉莉花生产因流通渠道不畅,茉莉花茶的产销主要依赖代理加工,自身品牌建设、深加工开发、产业延伸都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从销售情况来看,虽然近几年济南市场上的花茶占比持续下降,但固有消费群体没有发生太大改变,花茶仍然是北方地区的主销品种。上世纪80-90年代,茉莉花是东北的畅销饮品,90%以上的消费人群都在喝茉莉花茶。作为北方销区代表,茉莉花茶是北京百姓的口粮茶。2017年,北京老字号茶企累计销售花茶约3000吨,同比增长10%,继续呈逐年上升趋势;销售均价在400—600元/公斤。通过在北京马连道市场的抽样调查并推算,马连道茉莉花茶销售企业2017年销售花茶约2000吨,与上一年持平,销售均价160—400元/公斤。

作为北京茉莉花茶的老字号品牌“张一元”,2017年,茉莉花茶产销量稳中有增,销量递增3.8%,销售额递增14%,其标志性产品“茉莉龙毫”单品,全渠道供实现销量30万罐,销售额6000万元。张一元将消费重新整理为极品、高端、中高端、中端、中低端、低端,六个层级。低端产品销售以年均9.58%的速度下降,中端以上产品却是以年均两位数的增幅攀升,特别是高端和极品两个档次的产品,实现了年均20%以上的增幅,产品的品质化升级愈加凸显百姓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另一老字号品牌“北京吴裕泰”在2017年整体销售额逐年递增,茉莉花茶产品的销售占比也同样提升。2014年,茉莉花茶销售占比达到52.8%;2017年,销售占比上升到了58.1%。其中,茉莉花茶散茶销额较2016年同比增长6%,但是销量却由2016年的209万斤减少到2017年的208万斤。伴随消费水平的提高,吴裕泰每年花茶散茶的平均零售价明显提升。自2014年起,每年增长10元,由2014年的140元/斤,增为2017年的174元/斤。从2014年到2017年,低档花茶的销售占比逐年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中档价格的茉莉花茶,而2017年,更为明显的变化是高档茉莉花茶的占比进一步扩大,已达到11%。

由此可以看出,百元以下花茶销量在持续下降,中高档花茶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品种。随着消费升级浪潮的到来,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正在逐步向品质化方向推进。在面临机遇与挑战的同时,茶企应深挖茉莉花茶的文化内涵,按照“优质优价”的市场规律,逐步提高茉莉花茶价格水平,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积极拓展新兴市场等举措,加大茉莉花茶的影响力。

撰文 / 余洁云

编辑 / 曾金莲

责编 / 萧 萧

 

2021河南省茶叶流通领域市场调查报告(一)

河南省是久负盛名的茶乡,茶文化历史渊源绵长。90年代以来,随着河南省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茶叶已全品类、多形式的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目前,茶产业已经成为河南省经济发展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截至2020年底,全省茶园面积240余万亩,比2019年增长17.59%;茶叶总产量8.1万吨,比2019年增长7.6%;实现产值137.4亿元,比2019年增长12.29%;茶叶出口7425吨,创汇5300余万美元;茶叶从业人员达135万之众,2020年全省涉茶产业产值约300亿元,全省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加之全省依托天然优质的储运环境和发达的物流体系,正逐渐成为全国茶叶“南茶北销”的重要集散地,茶叶流通领域市场发展繁荣,仅郑州地区就有二十多家茶叶集中交易市场,省内各地市茶叶经济也有长足的发展。

2019年底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发展踩下急刹车,在持续两年的“全民抗疫”中,全省茶产业发展遭遇了空前挑战。在疫情的影响下,省内诸多茶叶集中交易市场和门店封闭带来的租金压力;疫情防控新常态下的门店客流下降;仓储、物流、用工等成本的增长;疫情反复造成的市场保守情绪;线上直播等新型营销业态的发展困惑等都对省内茶叶流通领域的发展带来巨大冲击。

2021年是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的开头之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明确当前茶产业的现状、形势与目标。在这种形势下,河南省茶叶商会为了更好的服务我省茶产业发展大局,理清全省茶叶流通领域发展现状,探寻全省茶经济发展趋势,近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河南省茶叶流通领域现状调查”,以期发现全省茶商经营状况、面临的困难和诉求,及时发现突出问题,引领寻找解决方法,探寻全省居民茶饮流行趋势,共同推动全省茶叶流通领域健康发展。

本次调查主要面对河南省域内的茶叶批发、零售、茶馆、新式茶饮等多形态的茶叶经营者,主要就经营者基本情况、经营门类、模式、规模及经营中遇到的问题等方面展开调查。

本次调查依托河南省茶叶商会广大会员、各地市联络站志愿者组成调查小组,采用线下问卷、线上问卷、独立咨询等方式,共收到有效调查抽样问卷1866份,符合统计学上研究结果对样本数量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写《河南省茶叶流通领域市场调查报告(2021)》,盘点河南省茶叶流通领域发展状况,总结存在的问题与弊端,展望发展趋势并提出建议,旨在促进河南省茶叶流通领域更好的发展。

概述

目前全省茶叶流通领域的产业规模巨大,已经发展成为全省工商业不容小觑的业态。全省共注册涉茶企业49698家,其中,个体工商户28558家,占57.46%;公司21140家,占42.54%。在全省涉茶企业中,企业注册资金规模在10万元以下22799家,占比45.87%;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企业16472家,占比33.14%。

2020年河南省涉茶企业注册数量前七名城市

全省涉茶企业按照注册数量排名,2000家以上的地市依次为:信阳14086家、郑州8882家、南阳4941家、平顶山3906家、洛阳3220家、周口2392家、商丘2116家。信阳是河南省主要产茶区,茶企数量在全省占绝对优势。其余地市与河南省去年GDP排名前五名依次为:郑州市、洛阳市、南阳市、许昌市、周口市呈现出高度一致性,同时与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中河南省常住人口排名前五名依次为:郑州市、南阳市、周口市、商丘市、洛阳市,高度吻合。

全省及涉茶企业前五名城市发展比对图

按照发展速度来看,全省涉茶企业成立于2001-2010年的有2285家;到2015年有19012家;2016年-2020年35026家,其中2019年成立 9942家,2020年成立9656家。以茶企数量前5名的城市为例,2015年,信阳5000家、郑州3592家、南阳1829家、平顶山1747家、洛阳1456家;到2020年,这5个城市的企业数量分别达到14086家、8882家、4941家、3906家、3220家。由调查数据看,2010年—2015年间,全省涉茶企业进入发展快车道,2016年—2020年间,全省涉茶企业发展迅猛,势头强劲。

省会郑州市,在涉茶8882家企业中,个体工商经营占比54.3%。公司占比45.7%。企业经营注册资金规模以10万元以下为主,占比51.9%;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比也达到36.4%。主要经营场所集中在金水区、管城回族区和二七区。投资者对茶行业前景看好,仅2019 年和2020年,年均新增注册茶企就达2127家。

主要经营业态与特征

2.1茶城店和社区店相呼应

调查发现,拥有多家连锁经营门店的商家较少,占比20.43%,有79.57%的经营者只有一家门店;门店面积普遍不大,57.39%的经营者门店面积在100平米以下;且门店员工数量少,有48.67%的门店没有聘用员工,聘用员工在3人以上的只有10.85%;门店月交易额在10万元以下占据主导地位,占比88.44%。

由此可见全省茶叶经营形态,呈现出典型的“小店经济”模式。2020年7月,商务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小店经济推进行动的通知》,指出“小店经济是一个城市总体经济的毛细血管,承载着城市经济活动的动力,同时也是驱动城市经济多元化及创新的重要机制。”全省茶店经营呈现的小店经济模式,不仅繁荣了饮茶文化,为茶友提供休闲娱乐空间,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为全省茶产业发展提升了活力,对促进就业贡献了力量,以郑州为例,8千多家涉茶企业,直接带动就业10.1万余人。

2.3零售与批发并重

从调查数据来看,在茶叶营销路径方面呈现出零售和批发(包含团购)占比平分秋色。有57.94%的门店零售占比已经超过批发,这些门店除少部分在集中交易市场外,大多分布在街边或社区中,服务辐射一定区域,经营代理一个或多个茶叶品牌,通过搭载创意空间、美学、餐饮等对客户进行多方位服务。

其中42.06%的门店依然以批发经营为主,这些门店主要分布在茶城等集中交易市场,一般经营时间较长,具有较强的供应链和产地资源,有着较为固定的批发客户和渠道,其中也不乏品牌总代理和运营商。

经营茶叶品类

3.1绿茶销售的领头位置突出

绿茶是河南省地区的传统优势茗茶,虽然近年来销量稍有下降,但是仍然以48.37%的销售占比独占鳌头。以信阳毛尖、西湖龙井、安吉白茶等为代表的名优绿茶,凭借着丰富的品类和产品结构,以及广泛的群众认知度,在省内茶叶流通的领头地位突出。

信阳毛尖作为我国传统名优绿茶,在全省结构占比较大,销量与消费者认知都占据主导地位,是全省茶叶流通领域当之无愧的“一把手”。近年来也呈现较为突出的品牌化趋势,以文新茶叶、新林玉露、蓝天等为代表的一批本土品牌,经过精细的运营和广泛的推介宣传,逐步推动信阳毛尖走出河南,走向全国。

3.2黑茶依然广受青睐

调查显示,黑茶以15.54%的销售占比位居第二。以普洱茶为代表的黑茶因为丰富的口感变化、可长期存放和越陈越香的收藏属性,在河南省市场认可度较高。

河南省全年气候相对南方干燥,四季分明,比较适合黑茶类的长期存贮和转化;加之河南省位居中原,物流发达,交通便利,吸引众多知名茶企先后在河南设立“中原茶仓”或运营中心,进一步稳固了黑茶在河南茶叶消费市场的地位。

3.3白茶销量逐年上升

调查显示,河南省白茶销量以14.26%占据第三位,明显高于全国白茶销售占六大茶类销售2.8%的占比,并且呈现出较为显著的连续增长势头。分析认为,从2015年,河南省茶叶商会主办“河南省首届白茶会”以来,白茶凭借着其鲜甜适口的产品特征,“越陈越好”的收藏属性,受到了新老茶友的喜好,历经全省四届白茶会、多次白茶斗茶赛、白茶私享会等持续传播和推广,白茶逐步走进河南省茶叶消费者的茶台。

3.4红茶发展平稳

调查显示,红茶以10.45%的销售占比位居第四。红茶作为多数北方茶友的“引路茶”,滋味香甜,品质特征显著,一直都有较好的销售。近年来,以祁红、滇红、小种为代表的红茶,较为注重区域品牌的发展和保护,发展势头平稳。

3.5乌龙茶发展稳中有进

乌龙茶在本次调查中销售占比8.44%,虽然略低于全国乌龙茶销售占六大茶类销售10%的占比,但是以铁观音、武夷岩茶、单丛茶、台湾乌龙等为代表的名优茶品,在全省仍有稳定的消费群体,市场销售良好,并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品牌带动效应。

3.6其他茶类发展有序

在调查中其它茶类包括黄茶、花草茶及代用保健茶等占比2.94%。随着消费水平的逐年提升,传统散装花茶的市场日渐萎缩,花草茶经营正向品牌化、集约化发展,并初见成效,一批本土花草茶品牌受到茶友关注。近两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以新会陈皮为主要代表的代用茶受到市场追捧,价格也是水涨船高,随着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市场发展潜力很大。

04

品牌经营状况

全省流通领域经营品牌有较为显著提高,各个茶类百花齐放,品牌效应突出。从绿茶来看,文新、仰天雪绿等省内知名本土品牌占据领头地位,狮峰、宋茗等名优绿茶品牌也在前列;普洱茶品牌更是争奇斗艳,大益、中茶、勐库戎氏、斗记等品牌都受到消费者喜欢;白茶品牌近几年异军突起,品品香、绿雪芽、方守龙、誉达等品牌受到关注;红茶品牌地域性质较为突出,正山堂、祥源等品牌发力势头迅猛;乌龙茶品牌建设较为完善,曦瓜、武夷星、老记、岩上等品牌都有一批忠实的消费者。

值得说明的是,调研发现,全省本土茶叶品牌正逐步发展,品牌影响力日渐增强。如文新、嘉木饮等产销一体化建设已见成效,甘甘、明君子等新锐品牌异军突起,百年品牌王大昌也焕发新颜。

05

电商产业发展

5.1茶类电商产业发展状况

2020年全国茶叶电商规模280亿元,量价齐升,电商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常态。但从调查数据来看,我省茶叶销售的电商发展依然不足,从未开通任何电商销售平台的商家占50.21%,仅有30.1%的商家开通微信电商,开通淘宝、天猫、京东、抖音等主流电商平台的商家不足20%。从业者普遍认为:这与茶产品属情感消费、体验消费有着必然联系。

5.2直播电商线下遇冷

今年双十一在抖音的“双11好物节”期间,八马茶业直播间销售额突破千万,直播间观看人次累计超200万。由此可见,茶叶品类在直播电商中大有可为。

在本次调查数据中,我省87.94%的茶商没有开通直播销售,仅有12.06%的商家有过直播经营,但是直播频次不高。

本组数据显示全省茶叶商家开展直播销售仍有很大发展空间,时代呼唤茶商搭上数字经济列车,打造“线上+线下”的复合经营新模式。

行业从业人员现状

6.1中青年茶人成经营主力

本次调查发现,全省从事茶叶经营的茶商展现出年轻化趋势,80后、90后占据半壁江山,占比达到53.48%,其中90后茶人占据四分之一,80后是市场经营者的中坚力量。70后茶商占36.02%。整体行业从业人员呈现出蓬勃的活力。

6.2行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情况

调查显示,我省茶行业流通领域经营者受教育程度有显著提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经营者占主导地位,占66.57%,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17.9%。近年随着消费升级以及社会各阶层对文化自信的广泛倡导,茶行业作为一个充满机遇的行业,吸引了大批人才涌入,为全省茶叶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的更新升级,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前景预期与需求

7.1总体经营受到疫情影响,但依然大有前景

从调查数据看,大多数经营者对茶行业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有49.8%的经营者认为在疫情影响下,销售仍保持与往年持平;22.98%的从业者对未来充满希望,认为上升空间巨大;有23.38%的经营者对未来发展表示担忧;仅有3.84%经营者表示难以维持。

总体来看,调查对象广泛认为茶行业是健康朝阳产业,在近几年的文化自信、健康为上和国潮热的浪潮下,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茶叶流通领域要跟上形势,从产品形态、专业技能、营销推广、更优体验等多个维度升级,主动贴近消费者,才能增强行业活力。

7.2主要需求

调查显示,全省茶叶流通领域经营者对宣传方式、营销策略、直播方案、活动策划、专业培训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需求。这反映出广大经营者对目前产业发展的困惑,以及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的愿望。

来源:河南省茶叶商会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