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喝茶方式的转变

找到约515条结果 (用时 0.016 秒)

从碗到杯,中国人的喝茶方式是怎么演变的?

       喝茶是中国人的习惯,经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喝茶已成为一种文化。

  自从茶叶被我们的祖先发现以后,对它的利用方式先后经历了咀嚼鲜叶、生煮羹饮、晒干收藏、蒸青做饼、炒青散茶等几个阶段的发展演化,才进展到如今“开水冲泡散茶”的饮用方式。

  今天跟随小编,了解中国的饮茶历史。

  饮茶方式的转变

  中国的饮茶历史大概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唐、宋和元明清。各个时期饮茶方式、方法,各有特点。

  吃茶 → 煮茶 → 泡茶

  古人最早饮茶的方式是口嚼生食,这是真“吃茶”。

  之后开始用火煮羹饮,把茶作为羹汤来饮用,或以茶作菜来食用。

  一直到唐代,茶才作为一种独立的饮品,甚至成为一门生活艺术。

  茶叶起源与发展

  神农时期:茶叶被发现

  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西周、东周:开始把茶叶当菜食

  当时烹调技艺日渐成熟,为中国茶艺技术提供了理论根据,同时也为中国茶艺文化特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秦汉时期:作为茗饮,调煮,羹饮

  (西汉)茶开始商业化,成都成为我国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东汉)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

  唐代:茶文化盛行

  受经济、文化的影响,唐代饮茶文化盛行。唐代饮茶开始讲究鉴茗、品水、观火、辨器。

  宋代:衍生点茶、斗茶、茶百戏

  上至皇室贵族,下至贩夫走卒,都以饮茶为生活时尚。茶成了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传播与推广。

  清代:中国茶风靡世界,独领世界茶市

  当时出口茶叶的只有中国,工艺以烘青和炒青为主,制作了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绿茶、白茶。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自唐代起人们是如何饮茶的。

  唐代喝茶方式

  煎茶 → 茶碗

  中唐以前,人们更喜欢“煎茶”。直接在一大口锅里煮,把茶叶焙干,碾碎,筛成粉末,撒到锅里,咕嘟嘟烧开。这锅茶汤很香,但也很苦,简直像药汤。为了减少苦味,或者说为了压制苦味,唐朝人会往茶汤加入葱、姜、花椒、橘子皮、薄荷叶等结果又把药汤变成了菜汤。再舀出,分到各个碗里。

  宋代喝茶方式

  点茶 → 建盏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唐代积淀下来的成果,在宋代得到了升华。“品香、斗茶、插花、挂画”,称为 “四大雅事”。

  唐宋时期的茶叶主要是做成茶饼形状的,称为“团茶”。其中龙凤团茶成为了当时最高级的奢侈茶品。

  龙凤团饼是指将新鲜采摘下来的茶叶经过蒸、捣、拍,用刻有龙凤图案的模具压制而成,使其表面带有龙凤纹饰纹案的团饼茶。这种龙凤团饼专门贡上,深受宫廷喜爱。

  与宫廷饮茶相适应的是当时市民饮茶之风,宋代饮茶已在社会各个阶层中普及,从王侯将相到文人墨客再到市井小民,人人爱茶,开封、临安两都更是茶肆、茶坊林立,客来敬茶的礼俗也已广为流传。

  客来敬茶,茶艺师教您如何奉茶!(点击蓝色文字,即可了解“客来敬茶”)

  宋代的“点茶”,不仅考验点茶技巧,更考验茶人的用心。用小勺把茶末分到几个碗里,冲入滚水,一边冲一边搅,快速搅动,让茶末跟滚水充分混合,这就叫“点茶”。点泡后,如果茶汤的颜色呈乳白色,茶汤表面泛起的“汤花”能够较长时间凝住杯盏内壁不动,这样才算点泡出一杯好茶。

  明代后喝茶方式

  散茶 → 壶、盏

  饮茶风尚发展到明代,发生了划时代意义的变革。

  太祖朱元璋有感于制作龙团凤饼劳民伤财,于是亲自下诏:“罢造龙团,惟芽茶以进。”这里所说的芽茶也就是我们现在用的散茶叶了。

  如今我们熟悉的黄茶、黑茶、白茶、红茶、青茶等茶类加工,都是因为废团改散,制茶工艺改良之后,才逐渐出现的。

  从此以后人们不必将茶先压成饼,再碾成末,而是直接在壶或盏中沏泡条形散茶。这样的饮茶方式使人们对茶的利用简单而方便了。

  在茶走进寻常人家的时候,对外传播的脚步也发生了变化。工业革命的到来,让整个世界走向近代化,生产技术提高、思想解放、贸易繁荣……发展几近成熟的茶,卷入到了历史的洪流之中,散播到了世界各地。

  欧洲人将它发展出了下午茶,日本发展出了日本茶道,斯里兰卡、印度、和肯尼亚等国家种起了红茶……茶,遍布到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因地制宜地变化着、进步着,走进当地人的生活。

  如今更是随着全球贸易,茶变成不同模样在世界流通着,以不同形式重新来到了中国人的面前,走进万家灯火之中。

  而你又在喝哪一款茶呢?

散户存茶,茶行业消费者主权的兴起

茶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货币化与货币化升级。

最近,我提出了茶界货币化的问题:稀缺资源货币化→盗版资源货币化→大名山资源货币化→原料仓技术品牌经济货币化→成品仓投资理财货币化。货币化,在不断升级,得新型货币化者得天下!

发行货币,需要锚。所以,我提出了“茶产业升级换锚论”,由资源锚到技术锚,再到新中产投资理财锚,这就中国茶产业发展的“锚”论。

构建全产业链服务金融,要深入理解三个锚:资源锚、技术锚、投资理财锚。即,全产业链服务金融:原料端资源锚+生产端技术锚+消费端投资理财锚。

在《精品仓:普洱茶新中产投资消费一体化的利器》一文中,我写道:

将精品普洱茶,做成新中产稳健型投资理财产品的标配,就是普洱茶下半场的最大商机!

精品中期茶,具有投资消费二重性。精品茶用较高收益的稳健型投资理财深度绑定海量新中产,而且是长期绑定(客户藏茶七八年,十多年,甚至二三十年,产品与品牌粘性超强,这无疑能帮助茶企茶商穿透经济大周期,收获巨大的投资时间复利)。这些新中产也要消费,其投资的精品中期茶,可以在其朋友圈中进行分享消费,也可委托中期茶交易平台进行销售,从而让新中产的散户藏茶,能通过专业交易平台变现。可收藏,可消费,可变现,这样一来,精品茶的新中产投资消费一体化,就形成了生态化的闭环商业模式,即投资驱动消费市场,成熟的二级交易市场,盘活新中产散户存茶之优质资产。

这篇文章,其实想说的是:散户存茶,茶行业消费者主权的兴起。

这里的散户,特指下游的小茶商与存茶的消费者。在前移动互联时代,小茶商与消费者上山的不多。因为交通不便利,信息不对称,上山过于辛苦,成本高,为进一小点货,直奔源头采购非常不经济,故散户以找品牌商、渠道商与茶叶批发市场进货为主。2013年之后,中国进入高铁时代,高速公路在县县通,智能手机也在普及,物流快递业与移动互联网将全国高速高效串联。由于连接方式的改变与便利性,下游的小商家与消费者,可以很方便地越过品牌商、渠道商与批发市场,直接对接源头的茶农、料头、小作坊与工厂。

这就是,2013年普洱茶界兴起的茶山游之时代背景。我将之称之为“散户上山的春天”。名优小产区的散户上山,获利最大的,无疑是茶农。散户上山,推动着茶农直销的兴起。在极端重视原料真假的名优小产区,产业绿茶化,茶农的原产地主权得到彰显。由此可见,散户是茶农、专业供应商、品牌商、专业渠道商之外,能决定市场交易方式与话语权转变的第五种力量。中国经济已进入了内需与服务业驱动的新阶段,厂商必须重视消费者主权崛起这一新趋势,在某种程度上品牌与平台,得散户者得天下……

散户上山,茶农直销兴起。其获利更多的,是茶农,而不是散户,这是名优小产区茶农主权的春天。但散户存茶,却意味着茶行业消费者主权的真正兴起!

我们知道,仓储是普洱茶的后期再加工。普洱茶有三次加工——初制、精制、仓储醇化。以小商家和消费者为主体的散户存茶,无疑参与了年份茶的生产过程。普洱茶的投资收藏,为什么不完全是炒作与虚拟经济,就是其有生产过程,将新茶通过时间与专业仓储加工成年份茶,其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带有金融属性的实体经济。这就是为什么投资普洱茶,获利丰厚,相对安全,能穿越经济大周期,抵抗市场风险的原因——其时间复利,是建立在时间的生产性与价值提升上。

明白了收藏普洱茶,是将半成品加工为成品,其有实际的价值凝固在年份茶中,而不仅是击鼓传花的套利割市场韭菜的游戏,就可以理解,散户参与存茶,其身份不仅仅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与投资者。年份茶存了一定年限,想变现,也就是卖茶,其就变成了掌握货源的销售商。对品牌与平台而言,卖茶的散户就是供应商,散户的家庭仓,或者存在第三方专业公共仓库的茶,就是年份茶货源地。对散户的朋友圈而言,其出货,就是朋友圈粉丝分享经济与微商。

概言之,散户存茶,集消费者、投资者、生产者、销售商、供应商、朋友圈专业IP、微商于一体,深度参与了普洱茶全产业链的价值塑造过程,其跟茶农与厂商不是简单生产者、销售者与消费者的关系,而是联系空前紧密,错综复杂的产业价值链深度联结的关系。从这种深度捆绑的关系上来理解,才会明白,我为什么说,品牌与平台,得散户者得天下!

为什么,如今的普洱茶市场有天量库存,而很难崩盘?是因为散户存茶的化整为零作用。

就地域而言,茶叶最大的库存在东莞。但就存茶群体而言,茶叶最大的库存是散户存茶。普洱茶投资收藏市场的相对安全性,一是其有年份茶仓储加工的实体根基支撑,二是库存不是高度中心化的,而是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

东莞号称藏茶之都,但其最大的专业茶仓才存4000吨,而且茶仓主人的茶只占一部分,许多仓储空间对外出租,藏的是别人的茶。这就可以看出,东莞是以散户存茶为主。东莞有许多专业大茶仓,但这些茶仓往往也藏别人的茶,相当于自有存茶与第三方公共仓相结合。东莞是全民藏茶,全民喝茶,号称整个城市有二十万张茶台,也就是每家一张茶桌,全民普茶。东莞的存茶,是多中心专业大仓库+上百家规模专业仓库+海量散户存茶之三级结构。其最大量的存茶是在散户手里。

这种三级结构是良性的,一是化整为零,海量散户能抗市场风险,没有集中抛售的市场雪崩压力。二是投资与消费一体化,全民喝茶,大量茶叶消耗掉。三是莞藏服务,南茶北调,利用全国经销网络分解东莞天量库存。

大数据存储,是分布式存储,普洱茶的存储也是分布式存储。全球每一台电脑,都承担了大数据的存储功能,这样就能极大节省存储空间,共享了海量电脑的冗余空间与时间,提升了存储效率。去中心化的全球分布式散户存茶,也是共享了海量小商与消费者的各种有效资源,并激活了其潜在的巨大市场能量,极大提升了产业效率,创造了普洱茶二级交易市场全新生态。

小乱避城,大乱避乡。此次新冠疫情会遏制全球化进程,使人们重视本土化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与散户经济大有可为。我估计,小农经济看云南,云南小农经济看山头茶。城里的新中产消费者可参与散户存茶。

本土化,其实就是产地化。中国新型农业的核心推动力,是原产地公用品牌。这就是,我为什么极力推“大名山”茶区开发模式的原因。大名山,是对原产地小农经济的系统集成。

这次中央一号文件,推家庭农场,释放了一个很关键的信号,蕴藏着新型小农经济的巨大商机。

从内心深处,我并不喜欢工业化大生产的东西,比较喜欢小散优的东西。此次疫情表明,高度集中化会带来高风险,大工业、大都市、城市带并不是人类文明的唯一出路。现代文明排斥小农经济、小作坊经济、小商小贩,是因为其缺乏规模效率,连接成本太大,整合的制度成本太高,故小本经营被视为“小散乱”。于是中心化的产业布局大行其道,品牌与资本享有商业主权,而农民、小厂、散户与消费者弱势。

近年来的信息技术革命,是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数据的,从移动互联,到5G互联、物联网与人工智能,让小散经济拥有了巨大的产业效率,通过组织、制度重构,其不再是小散乱,而升级为小散优。茶山的稀缺资源货币化,让茶农拥有了资源转化为资产的定价权,从而茶农第一次与品牌、资本平起平坐,拥有了茶山优质物业主权。而下游的小商家与消费者,通过持有优质库存茶叶,以散户存茶的形式,参与年份茶的资产定价,也拥有了消费端的主权……

真正的资产与消费平权时代到了,由少数人得利,到大多数人从中国投资消费一体化的进程中获利。这一历史进程,你抓住了吗?

文/白马非马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进击的袋泡茶,如何“泡”出千亿市场?

袋泡茶战场风云四起,谁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SAMA袋泡茶

图片来源:trendhunter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古至今,茶叶便占据着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商务场合、家庭聚餐、朋友闲聊……在无处不见的饮茶场景中,久而久之衍生出了一套极具历史底蕴的“茶文化”。

国人好品茶,除了茶本身的醇厚留甘令人回味,咖啡因自带的上瘾属性令人欲罢不能,还有它背后牵扯出的身份地位象征以及各种仪式和讲究。

然而时代的浪潮不断奔涌向前,随着经济发展带动消费升级,新一代中国消费者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开始愈发向往个性化主张与细分需求,更为强调对于本体愉悦的追求。

传统茶似乎越来越难打动年轻一代消费者了?

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就曾说过:“不是年轻人不懂中国茶,而是中国茶不懂年轻人!”

为了扭转逆势,顺应当代消费者对于茶认知的转变,中国茶市场大步迈入创新升级的新时期,各路玩家纷纷求新求变,努力在传统中孕育出新活力。

当中,作为中西结合的经典代表,曾经茶饮界的创新先锋,袋泡茶的表现又是如何呢?面对越来越多的创新茶品类紧追猛赶,袋泡茶又凭什么坚守疆土?

小小茶叶,大大市场

小小的茶叶,用其独特的魅力穿梭在历史的长河中,漂流至今。作为茶叶之乡,我国拥有源远流长的茶文化,饮茶氛围甚是浓烈。对于老茶客来说,喝茶不仅是满足舌尖味蕾的简单动作,更是中华文化的沉淀与精神的传承。

根据艾媒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有超过90%的消费者有饮茶经历,其中保持着每日喝茶习惯的消费者占47.5%,43.8%的消费者表示每周的喝茶频率会保持在两到三次。喝茶观念已经牢牢刻在中国人的DNA里了。

而中国三千年种茶史,培育出了不胜枚举的茶叶品类,中国名茶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安溪铁观音等享誉世界。同时,我国茶叶年产量也高居全球之首,据国际茶叶委员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茶叶产量达309万吨,占全球茶叶总产量的48.3%。

在此背景下,加上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茶叶消费市场注定规模庞大。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茶叶行业市场规模呈现连年增长的趋势,增幅基本维持在8%到11%之间,2021年市场规模达到2910.3亿元,预计2023年可达到3511.8亿元。

从整个产业链条上看,目前我国茶行业主要包括现制茶饮、即饮茶以及茶叶、袋泡茶及茶粉五大类。其中,袋泡茶的形式更受消费者喜爱,截止2021年中国茶叶消费群体规模为4.9亿人,其中选择袋泡茶的用户占比过半,达到51.0%。从年龄段来看,选择袋泡茶的用户超五成年龄在26-40岁之间。

由此可见,袋泡茶自身消费用户基数巨大,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快节奏生活方式的形成,加之茶叶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方便快捷的袋泡茶成为了年轻消费者们体验茶香的最佳选择。

另一方面,当前中国袋泡茶的年消费量占茶叶总消费量5%左右,但在欧美等国家,袋泡茶的年消费量占茶叶总消费量的80%以上,预计未来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居民茶饮习惯的改变以及饮茶场景的拓宽,未来中国袋泡茶市场的销售份额提升潜力巨大,拥有非常可观的市场前景。

茶叶巨头难抵时代洪流?东方茶叶飘扬而起

袋泡茶,又称“茶包”,是指以红茶、绿茶、花茶等为原材料,通过加工形成一定规格,用可过滤材料分装后即冲即饮的一种茶叶产品。按含物原料类型分类,袋泡茶可以分为原叶茶袋泡茶、保健型袋泡茶和混合型袋泡茶三种类型。

说起袋泡茶,那就不得不提行业老大哥-立顿。1992年,英国品牌立顿进入中国市场,用方便快捷的小茶包打破国人对传统喝茶方式的认知,让大家体会到不需经历繁琐泡茶步骤也能喝上一杯茶的方便感,成功进入消费者的视野。

自此,立顿以其明亮的黄色在中国袋泡茶市场上大展身手,为本土茶叶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给后来本土袋泡茶品牌的生长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然而在2012年以来,立顿深陷农残和重金属严重超标的食安风波之中,加上立顿茶包一直使用的茶叶原料多为ctc茶(指人工压碎Crush、撕裂Tear、揉卷Curl之后的茶粉末),这对于本就关注茶叶品质的老茶客来说,无异于传统茶叶中的边角料。因此,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立顿的茶包意味着廉价、质量不好。

随着新消费概念的形成,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只有价格优势的立顿逐渐失宠,无法再吸引曾经热爱立顿的中国年轻消费者了。

2021年11月19日,快消巨头联合利华正式宣布出售其全球查茶业务Ekaterra,包括立顿在内的34个品牌,由PE巨头CVC资本以45亿欧元(约327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

立顿的败走,无疑是为本土袋泡茶品牌留下了一片肥沃广阔的空白市场。于是乎,不少本土玩家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头,不断崛起,力图将“前浪”拍在沙滩上。

如今云水翻腾的袋泡茶市场竞争逐渐激烈,各种不同背景、不同属性的玩家纷纷下场,期待能在这一细分品类中大展拳脚。

目前,我国袋泡茶品牌大致分为以下五大类:

第一类是CHALI茶里、忆江南、茶小空、inWE因味等不断崛起的新锐袋泡茶品牌,主营袋泡茶产品,致力于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最传统、最正宗的中国茶;

第二类是天福茗茶、大益茶、八马茶业、中闽飘香及艺福堂等本土传统茶企,在坚持弘扬传统茶文化的同时,跨入袋泡茶领域继续发力;

第三类是同仁堂、胡庆余堂、雷允上和碧生源等滋补养生类品牌,推出了红豆薏米茶、山楂陈皮茶等祛湿、消食解腻的功能茶,成为袋泡茶市场独树一帜的存在;

第四类是以立顿、川宁、Whittard、TEAZEN等国外老牌茶饮品牌为代表的红茶、绿茶、花果茶等袋泡茶产品;

第五类是奈雪的茶、喜茶、茶颜悦色、蜜雪冰城等新式茶饮品牌,紧抓线下茶饮业务的同时,纷纷把目光投向了袋泡茶行业,开启跨界之旅。

但不得不说,本土品牌更懂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而在袋泡茶的江湖中,新锐品似乎更懂年轻人爱喝什么。根据艾媒金榜最新发布的《2022年中国袋泡茶品牌排行榜Top15》榜单中,本土品牌茶里和忆江南就占据了前三名的两个席位。

其中,成立于2013年的本土茶包品牌CHALI茶里,无疑是挑战茶叶巨头里最显眼的“后浪”。官方数据显示,目前CHALI茶里在全网拥有超千万的粉丝,八年累计销量突破9亿个袋泡茶包,连续5年霸榜天猫双11花草茶类目第一,成为国内袋泡茶市场新势力品牌的领头羊。

这个成立时间并不算长的品牌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立顿的碎叶茶包备受嫌弃之时,茶里敏锐地嗅到商机,以7103,即7家核心茶园基地、1个自建茶学研究室、0添加天然完整原叶加上3次冲泡口感依然纯正的产品理念为核心,推出了以原叶茶为主打的三角袋泡茶产品,迅速抢占市场。

同时紧紧抓牢消费品核心的三大点:产品、渠道和营销。在产品端不断进行产品创新,紧贴当下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丰富产品体系。在渠道方面,茶里采取全渠道布局模式,同时聚焦线上和线下、覆盖B端与C端,全方位触达消费者。

在品牌营销上,茶里以高质量内容对话消费者,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以茶会友,从而与消费者一起感受茶意。

CHALI茶里通过产品包装和口味创新,以及建立产品标准化,严格把控产品质量,从而摘掉袋泡茶身上低端、廉价、口感差的标签,重拾中国消费者对袋泡茶的信心。

除了以茶里为代表的新锐黑马敢为人先创造新传奇,来自新式茶饮的跨界玩家更是致力于将袋泡茶打造成第二增长曲线。

在新茶饮市场上掀起无数浪潮的茶饮巨头们,利用门店优势在店内的显眼位置推出新品类茶包,同时发展线上渠道。如作为长沙新式茶饮的头部品牌,茶颜悦色在门店扩张上小心翼翼,却非常大胆地进军袋泡茶市场,推出多款颇受欢迎的产品。

与茶叶品牌不同的是,新式茶饮在线下门店就积累了大批的忠实消费者。看到自己喜欢的茶饮推出新品类,大多数顾客都会抱着好奇包容的心态去尝试。同时茶饮品牌也会紧跟门店销售情况,蹭自己的热度去推新。

喜茶的绿妍、奈雪的金色山脉、茶颜悦色的桂花乌龙、蜜桃乌龙等袋泡茶产品,便来源于门店明星产品的茶基底。这些口味熟悉的袋泡茶成功吸引消费者进行尝试,并能根据品牌的冲泡步骤指导,选择冷泡或者热泡从而喝到风味合适的茶,同时还附赠品牌奶茶的自制方案,加入牛奶、水果等进行diy,让消费者在家就能喝到比门店价格更低、风味相似的健康自制茶饮。

尤其在茶颜悦色风靡全国但只在长沙、武汉等少量城市有门店的情况下,推出袋泡茶既能提高品牌辨识度,又能让更多的消费者有机会拔草,极大地提高消费者的购买率。

袋泡茶如何“泡”得更久?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不再只关注商品的价格,对品质和风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消费倾向也朝着更健康,更高质量的方向倾斜。在吸取了前车之鉴立顿碎茶包的经验教训后,国产袋泡茶品牌用原叶茶初步解除了消费者对茶叶品质的怀疑,但要想成为“常青树”,品牌们应该往哪些方面注入“养料”?

1、大健康趋势不可忽视

后疫情时代,人们越发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大多数人更加追求吃得健康,养生成为现阶段的新热点。

2023年,世界各地的消费者不仅在寻找健康的无添加食品饮料,也在积极寻求添加了营养成分或功能成分、能够促进健康的食品饮料。如今,他们需要更多带有健康标签的产品来帮助他们从各个方面改变生活方式,而饮料中的成分则尤其强调天然有机、可持续性,以及对身心影响具备针对性和可追溯性的。

为此,英国茶叶品牌AHMAD TEA就推出过一系列零糖零脂零卡的亚曼冷泡茶包,该产品含有柠檬香柠、蜜桃百香果、芒果荔枝等6种口味,口感清新不苦涩,备受消费者欢迎。

美国茶饮品牌Tazo曾推出一款名为Foragers Edition的系列,灵感来自北美四个不同的自然地区。该系列中的所有茶饮均源自自然草本植物,自由搭配组合制成,不含咖啡因,味道清爽独特。

据悉,杜松薄荷蜂蜜茶的灵感来源于落基山山脉,接骨木黑莓茶的甜味和酸味则来自新英格兰,而当中最为有趣的搭配是野苹果、金丝桃结合仙人掌。与传统草药茶包相比,它们为追求大自然味道的消费者提供了耳目一新的选择。每件产品的包装都色彩缤纷,且结合了灵感来源地的自然景色,使消费者在饮用时更有代入感。

2、瞄准功能区,直击精准人群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在消费市场中,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不尽相同,为此,品牌不妨从人群细分出发,针对男性、女性、儿童、老人、孕妇等不同人群,遵循千人千态的原则进行定制化功能产品的研究。

根据库润数据调研结果显示,约有41%的Z世代被睡眠问题所困扰。而除此之外,焦虑、烦躁、压力过大等各类健康问题层出不穷。

美国知名茶品牌Adagio Teas-正是瞄准有睡眠问题的人群,推出了无咖啡因茶系列,包括40 Winks、洋甘菊、Rooibos香草和薄荷4种口味。其中40 Winks有助于睡眠,而Rooibos香草则具有醇厚光滑的味道,洋甘菊和薄荷产品则有宁心安神、使人快速平静的作用。

而另外一个美国品牌Vitacup,则针对有维生素及瘦身需求的人群,推出了绿茶速溶包。该茶包由绿茶、抹茶和辣木组成,富含B族维生素、D3维生素、纤维、酮等营养物质,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同时促进健康消化,加速新陈代谢。

3、“颜值即正义”

“颜值即正义”的当下,“美貌”成为产品打动新一代消费者的“敲门砖”,包装成为影响消费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新消费浪潮中,产品包装设计已不再仅仅起到保护、保存作用,更是彰显产品调性,体现产品底蕴,宣扬产品价值的直观体现。好的包装能更好地将产品与“志同道合”的消费者进行精准配对。

同时,身处互联网+时代,新一代群体热衷于在社交平台上“随时随地记录美好生活”。优秀的包装设计能满足消费者的分享欲,通过“美好”包装体现消费者的“美好”品味、展现消费者的“美好”生活。

打开茶颜悦色超火的一款袋泡茶-栀晓茶的商品评价区,“包装可爱,适合送礼”“盲盒包装超有意思”“颜值很高”此类的评价映入眼帘。这款产品的包装做成了邮筒形状,每袋茶包有不同的卡片场景,火车票、电影票、演唱会门票……,喝完还可以把小卡片留存,另外还是盲盒设计,给足了购买者仪式感。

而源于云南的新中式茶饮品牌霸王茶姬,则不忘品牌初心,坚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搭上中国年轻人喜爱的国潮“顺风车”,推出了定制款川剧变脸袋泡茶礼盒—“十分有戏”。礼盒包装将川剧变脸与迪士尼经典卡通形象米奇米妮相结合,五种茶包分别对应京剧中生旦净末丑的角色,兼具中国风与西方特色,让消费者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唤醒童年回忆。

4、可持续发展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越发关注气候变化、臭氧层耗减、有毒废料、空气和水污染等全球环境问题,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越发迫切。

除了日常生活中对能源的节约利用,据FMCG Gurus调研发现,49%的全球消费者在过去的两年中改变了饮食习惯,以过上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对此,Waitrose旗下品牌Duchy推出了可堆肥茶包。根据该品牌的声明,Duchy茶包在使用完毕之后可以直接放入家庭堆肥箱中,用于家庭作物堆肥。该包装还具有减少墨水覆盖率的特点,最大程度地达到可降解效果,旨在确保消费者以更可持续的方式购物、饮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而来自英国多塞特郡的茶品牌Clipper Teas也在今年4月推出了一款符合公平贸易原则的有机茶包礼盒。

据悉,该套装用45个精心挑选的信封包裹着茶包产品,每一个信封都带有Clipper Teas专属的图案及色彩。此外,该礼盒中的茶包包括Organic Lemon and Ginger、Berry Burst、After Dinner Mints' tea bags、Cleanse with Benefits、Restoring Roots、Snore&Peace、Green Tea&Lemon7种风味,且均采用非转基因、未漂白、植物来源和可生物降解的成分制成。

5、回归本质,茶叶品质才是核心

在2021年Innova中国消费者调查中,81%受访者表示愿意购买高端产品。随着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中国消费者愿意为更好的营养、品质、原料、口感等买单。消费的目的也发生了变化,从普通的摄入食物逐渐转变为犒赏自己。Innova的调研显示,每四位受访者中,就有一位表示愿意购买更高端的食品饮料来犒劳自己。

由此可见,打铁还需自身硬。

不管袋泡茶市场的风向往哪吹,我们始终需要回归本质,关注茶叶本身,保证质量才能更有发言权。

比如茶小开推出的高端茶叶k10系列,其中的摇白-白茶选用的茶叶来自中国名茶之乡-福建松溪,采用传统白茶工艺,极大地保留了白茶原本的风味。

而来自日本的DEAN&DELUCA,则是将高品质的甘醇玉露茶“狩金”与香苦京都番茶混合而成。

该产品用冷水冲泡,可以慢慢带出茶的鲜味,抑制涩味,增加醇香,让消费者享受不同于温茶的清爽口感。如果用热水冲泡,则可以享受日本茶特有的苦味和鲜味,是一款无论热饮冷饮,四季皆宜的完美选择。

与此同时,产品在包装上也巧用心思,选用时尚可爱的银制茶叶罐中能充分彰显茶叶本身高品质的特性。

袋泡茶市场越来越火,在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局之后竞争也越发激烈,品牌需要立足于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从产品品质、风味、包装等方面持续创新,才能避免昙花一现,成为市场上屹立不倒的常青树。

相信在未来,中国袋泡茶领域能催生出自己的立顿,打破中国茶叶历来“有品类无品牌”的尴尬局面,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FBIF食品饮料创新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07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