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关于茶的感悟

找到约324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好茶原是山魂魄

近日喝茶,忽得奇句:好茶原是山魂魄。

其实也不能说是偶得,喝茶喝的久了,渐渐没有什么关于茶的感悟了,到了只是喝茶的阶段。这句话的精髓早已深入我心了,只是在偶然的一刻我手写我口,我口映我心罢了。

以前,喝茶喝的少时,每喝上一道好茶都不能自拔,须有文字排遣一番,写了大量的关于茶的文章;等到自己有了固定的茶叶为伴,对每一种茶叶熟的不能再熟,也便无话了。就像恋爱一样,刚开始相谈甚欢,到后来两个人待得久了,自然无话,却已贴心。

我一个人独处的这几天,整日在冻顶乌龙、正山小种、普洱熟茶、普洱青饼、安溪正味铁观音之间切换,每次切换都无比丰富。冻顶乌龙产在阿里山,山顶云雾缭绕,我去时正是春末,一去方知阿里山青,却有三分之一是茶青;正山小种产自福建武夷山,磊磊之水往来山间;而云南茶更是产在云贵高原的山上,可谓山上之山,乔木大叶,最得山魂。

毫无疑问,真正好茶,皆产自高山,有的产自山峰,像冻顶乌龙,有的产自山谷,像正山小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谷越深,光照越短。无论产自山峰或者山谷的茶叶,都需要比平地上的植物更为漫长的生长期。这样长时间的酝酿生长,所产出的茶叶品质必定优良,从这个意义上,好茶原是山魂魄,此言不虚。

也由于这个原因,产自高山的茶会有自己独特的山场味。山场味是个什么东西?这大概是很抽象的一个概念,就如同铁观音的“观音韵”,普洱茶的“茶气”,“喉韵”一类的一种东西,是一种主观的描述,却又客观存在。以滇茶为例,喝云南茶,无论生的熟的,绿的红的,生普熟普,滇红滇绿,都渐渐对那个彩云之南的奇妙地方生出情感。喝云南茶时,立刻会有一种风味扑面而来,那高山密林,那乔木大叶,那玉龙雪山,那异族欢颜,云南茶带着一种张扬奔放的个性袭来,不禁令人心向往之,这种感觉,大约就是所谓山场香吧。

再以武夷茶为例,最得山魂的莫过于以大红袍和武夷水仙为代表的武夷岩茶。石是山之魂,岩为山之魄,岩茶的刚猛,岩茶的回甘无一不透着浓厚的武夷山场味。这韵味浓烈的像酒,一下子就把人带进那碧水丹山。真好茶也,真山魂魄也。

好茶也必用山水来泡。明代的宁王朱权在《茶谱》写道:“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田艺蘅在《煮泉小品》里这样解释:石,山骨也;流,水行也。山宣气以产万物,气宣则脉长,故曰:“山水上”。《博物志》也谈到石与泉的关系:“石者,金之根甲。石流精以生水,山泉者,引地气也。”

山水大约最能激发山茶的魂魄吧。

(摘自2012年第6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刘斌)

关于茶的美文:一道茶情

沉淀杯底的一抹茶叶,需要用水的滋润才能慢慢舒坦开,细细的品味茶香四溢,然而人生宛如一杯清茶。


  一杯清淡的水,俨然说是一杯白开水。少许放进几片茶叶之后,便生出了几丝绿意来,原先蜷缩干枯的叶片,在很短的时间里舒展开来。此时,清茶的芳香,加上浓浓的真情就这样散放出来。


  君子之交沁如茶,随君沉浮……


  

扶案沉思,曾读到过这样关于茶的美妙感觉:“茶汤入口、齿颊余香、潺潺过喉、馨香沁入心扉,令人回味无穷。”


  喝茶,品茶,悟茶之道,就像做人做事一样,朋友之间的友情一样淡淡清香。人生要泡杯好茶,不一定要有百年普洱、届前龙井,但一定要有足够的情味。朋友如茶,一句简单的问候表达无尽的牵挂,品茶的氛围需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安静,远离浮尘的喧嚣。喝之历久弥新,品之淡然,有茶一样的朋友,有朋友一样的茶。



  飘飘然,淡淡然,喝茶的时候给人的一种感悟,就是这样一种淡淡的回味,犹如岁月在脑海里慢慢的浮现,看似飘忽千里,却近在眼前。


  稍纵消逝,却留给自己的只是一种感悟。悟茶,悟情,悟人生。珍惜现在的一切,友情,爱情和亲情,也包括生活的点点滴滴,不要留下人走茶凉,茶色干涩,仰空长流泪的缺憾。



人生如茶,得失长存,“此事古难全”,邀茶对清风,这不仅仅只是优待相逢于路中的匆匆过客,更是珍惜人生旅途中的知己。


一道茶情,乃乎茶的随和与平常,小登大雅之堂而不娇淫、入茅棚草舍而无卑贱,由此洗浇人生旅途中的轻浮。


一道茶情,更是一道人生。

逐渐消失的高端茶生活。

一、

(古域临沧四小龙·大雪山 规格:200克/饼)

文章开始之前,我先提一个问题,消费者在购买高端茶时,最害怕,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

答案是无疑的,最害怕买到假茶。

所以为了使消费者相信高端茶高端,品牌商真的是绞尽脑汁,而其中以高端茶的品鉴最甚。

单论普洱茶山头古树茶的高端茶这一个品类的口感品鉴,基本山要从原料来源地、工艺到品鉴、品鉴又包括条索什么样、汤色怎样,口感怎样,叶底怎样,口感中又分泡解读,第一次开汤怎样,第二次开汤怎样……事无巨细。

当然,给消费者做足够的认知,这一点无可厚非,但高端茶这样来卖,其实就已经失去了高端茶的意义,或者说我们虽然在饮高端茶,其实是配不上高端茶的,这就是逐渐消失的高端茶生活。

二、

(古域临沧四小龙·大雪山 规格:200克/饼)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兴于唐而盛于宋,至明清百花齐放。从茶之为饮至百花齐放,这期间数千年的时间,关于茶的论述、词句数以万计。

而在所有的论述当中,尤其以高端茶的品鉴字数最少,而关于饮茶之精神、之境界、之雅趣论述者繁多。就算是茶圣陆羽在《茶经》之中,也极少提及高端茶的品鉴,在《茶经·八之出》当中罗列了著名的产茶之地,而关于茶的品鉴,也只有“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数字。

徽宗的《大观茶论》是北宋茶论的扛鼎之作,从地产、天时、采择等20个方面论茶,但关于高端茶的品鉴读完全篇亦觉模模糊糊;蔡襄的《茶录》中亦只有“味主甘滑”等论述,

反观关于茶的感悟、品饮的心境就多的不要不要的。卢仝的《七碗茶歌》全篇基本都在讲品玩茶之后的感受,品饮的心境;

不仅如此,文人雅士关于茶的描写,大都着眼于茶之趣、茶之感悟,因为在他们看来,茶之高端,高端的滋味才是基础,茶带给人高雅的趣味,高妙的心境才是最重要的。

三、

(古域贡茶坝歪 2018年头春制 规格 200克/饼)

但无论是雅趣、心境、品茶本身综合到一起就是一种高端的茶生活方式,那肯定会有人说,现在的高端茶生活方式是不是本末倒置了?

非也,其实是逐渐消失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泱泱大国,幅员辽阔,名山名茶本就层出不穷,各人对于高端口感的需求又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却是相通的:那就是对高端茶生活方式的追求。

明代陈继儒有一篇关于茶的小品文章,名《茶话》,这篇小品开篇这样说:

采茶欲精,藏茶欲燥,烹茶欲洁。

怎么理解呢?就是无论品饮的是什么茶,“精”、“燥”、“洁”等是不会改变的。小编认为还可以加上一句“感茶欲真”,也就是品茶之后真切的感受了。

四、

(古域临沧四小龙·忙肺  2018年初春制  规格:200克/饼)

古人云: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云南普洱茶产区中山头古树茶的产量本来就少,称得上高端的古茶山头,板着手指也能数过来,物以稀为贵,能品饮高端茶的人,应该算得上“仓廪实,衣食足”了吧,能购买高端茶自然是好事,但流光溢彩的高端茶,怎比得过缱绻精制的高端茶生活方式。

所以高端茶仅仅以满足单一的口腹之欲为主就失去了高端茶真正的价值。

事实上,古域扎根勐库精研小产区、高端茶以来,一直都在提倡一种“对话自然”的情怀,而为高端茶打造的,也是一种天然纯真的品饮心境。

我相信,爱茶之人,多是闲适旷达纯真之人,他们的闲适旷达,不是身处桃园的无忧无虑,而是饱经摧残,脸上却依旧有无法磨损的灿烂,风雨不改,仍旧有着不便的执着。

那些具备闲适精神的人,名利对于他们,亦或许很重要,但那是一种随时可以放下的包袱,放下包袱,就能收获一颗旷达明净的心,就舍得将自己放逐山水,于大自然共话情长。

当一个人在闲适旷达安静中通过内心去思考自己,生命就成了一种可以被解读的语言,这种状态下,可以让自己有所超越!

找到约313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