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工业微波茶叶杀青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安徽省首台全数字化茶叶生产线进“绿月” 智能化改造

“这是一组岳西翠兰智能化、数字化大型生产设备,自动化数控完成萎凋(摊青)、热烘、微波杀青、集成化理条成型、回潮缓苏、焙干提香、风选、色选分级、包装等十几套工艺流程,从鲜叶进料到成品包装无需人工操作,设备一键启动,数字传输,方便又省工、省力、省心,干茶质量明显高于传统机械设备。”7月3日,在茶叶加工车间,来自浙江工业大学赵章风博士和几位专业工程师们正在用调试一台一台机组。安徽绿月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根全指着一排大型茶叶智能化加工设备介绍道,今年公司添置了这套大型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生产线,主要是提升企业整体生产能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岳西翠兰茶的品质。

安徽绿月茶业有限公司,坐落在岳西县菖蒲镇镇区,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金209万元,现有新厂房面积1500平方米,老厂房面积1100平方米,合计2600平方米,主要生产名茶----岳西翠兰、岳西绿月、岳西红茶等系列茶叶,兼营花茶、农副土特产品及野菊花安神保健枕系列产品。

该公司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省著名商标企业,安徽名牌产品企业、中国徽茶优秀企业、安徽省高新技术培育企业、中国茶叶百强企业等称号,安庆市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018年“绿月”牌岳西翠兰荣获安徽省第十二届茶叶博览会---金奖。为进一步扩大规模生产,提高公司的整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该公司于今年元月份投资100万元,购买了2组岳西翠兰及岳西绿月茶生产设备、2021年3月份该公司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与配合下,结合徽茶优势产业集群项目,在浙江茶机厂定制一组岳西翠兰智能化、数字化大型生产设备,设备总投资410万元,目前在安徽省属首台全数字化茶叶生产线,该设备于2021年5月29日初步安装主体结束,后续程序调控与数字化监控正在进行中。

该车间设备可实现互联互通,采用现场总线、以太网、物联网和分布式控制系统等信息技术和控制系统,建立车间级工业互联网,生产过程实时调度。生产设备运行状态实现实时监控,生产任务指挥调度实现可视化,关键设备能够自动调试修复;车间作业计划自动生成,生产制造过程中物料投放、产品产出数据实现自动采集、实时传送,并可根据产品生产计划基本实现实时调整,物料配送实现自动,生产过程广泛采用二维码、条形码、电子标签、移动扫描终端等自动识别技术设施,实现对物品流动的定位、跟踪、控制等功能,车间物流根据生产需要实现自动挑选、实时配送和自动输送,产品信息实现可追溯;在原辅料供应、生产管理、仓储物流等环节采用智能化技术设备实时记录产品信息,每个批次产品均可通过产品档案进行生产过程和使用物料的追溯。

据该公司负责人宋根全介绍,该智能化生产线设计每小时投岳西翠兰鲜叶120公斤,每小时产干茶岳西翠兰30公斤,日产干茶240公斤。每月按30天计算,可生产干茶3600公斤,全年按3个月计算,共计产干茶10800公斤,按每斤增值50元计算,共计增值108万元,经济效益非常明显。他表示,作为农业龙头企业,当充分发挥引领、带动、示范和促进作用,公司正加紧推进智能化车间建设,努力提升企业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牵引岳西茶叶产业真正提质增效,切实进一步提高农民增收幅度和集体经济增长,为乡村振兴贡献应有的力量。

菖蒲镇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菖蒲镇学史力行,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大力推动大数据智能化为现代农业赋能,逐步实施“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在条件成熟的龙头企业率先推进现代农业数字化智能化农业基地、农业单品种大数据等示范建设,积极开展茶叶、生猪等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扎实推进信息进村入户。

据了解,菖蒲镇在“四送一服”“访千企”“解十难”活动中,重点围绕“听民声、解民忧、纾民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梳理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给予解决,热心服务企业,助推高质量发展。在得知“绿月”公司的需求后,菖蒲镇党委、镇政府主动对接了岳西县农业农村局。该公司很快能实施智能化改造,用于购置设备投入的补助资金就是得益于有关安徽徽茶产业集群项目财政资金的支持。

来源:岳西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峨眉雪芽:传统茶叶的现代演绎

明前茶/品质佳

参照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清明之前采摘的茶叶被称为“明前茶”。由于品质佳好,数量稀少,自古就有“明前茶,贵如油”的说法。

雨水过后,随着气温的上升,峨眉山的茶园便陆续投入了繁忙的采摘季。为了呈现茶叶本真的滋味,新近采摘的茶叶摊晾后,需要尽快杀青后提香封装,也因此,清明前的这段时间显得尤其宝贵。

这里的工厂“静悄悄”

为了错开峨眉雪芽洪雅工厂一天之中繁忙的工期,天还没亮,我们便从成都出发。到峨眉山时,天才蒙蒙亮。从峨眉山高铁站到位于洪雅的工厂,车程还有接近1小时。即便如此,等我们到工厂时,时间还不到9点。这座庞大的白色厂房还在沉睡,我们的到来制造出了一丝声响,不过,一切很快便又复归沉静——直到进入厂房后我们才察觉,里面的世界其实早已经“悄然”运转起来。

趁着导览正式开始前的间隙,我们先简单了解了这座工厂的情况:一般来讲,茶叶的流水线制作,分为采摘、初制、精制三大阶段,位于洪雅的这座工厂,拥有日本进口的制茶生产线,主要负责茶叶的提香、分装与包装,是一座精制工厂。此外,峨眉雪芽在马边还有一座以初制为主的工厂。

“生产春茶这一个月,工厂都需要连续开工。”车间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今天(2022年3月10日)已经是工厂连续开工的第十天了,“昨天晚上接近12点大家才收工,现在生产线暂时还没启动,可以先去看看人工分拣。”

和一般的流水线车间不同,人工分拣所处的车间并没有任何机器。偌大的场地上,只有两三摆放着的不锈钢制大桌,这其中的5桌上堆满了茶叶,每桌有6到7位女工。据车间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茶叶已经经过机器筛选了一道,为了保证每片茶叶的饱满与完整,她们正在用镊子细心分拣茶叶中不达标的产品。除了镊子在桌子上的细微摩擦声,车间里并无任何响动,“这是一份需要细心的工作。”

正当我们在走廊里商讨下一步去哪个车间时,王国才出现了。1974年出生的他,已经和制茶打了32年交道,瘦削的身形与炯炯的目光,让他显得很是有精神。作为峨眉雪芽的首席制茶师与制茶工业变革的亲历者,他对这里的机器可谓如数家珍,几乎是兴致勃勃地带我们参观起来。

感受技术的“颠覆”

在接触到机器制茶前,王国才所接受的培训,还是传统的手工制茶方法,“一个车间里面全是锅。一人一口锅,一斤茶,自己操作。没有理论这些的。”回忆起自己初识机器制茶的场景,王国才依然历历在目,“我是在95年接触到机器的,那个时候我也算本地前几名的制茶师了,我们一批人被选上,一起去学习。”

机器对于制茶工艺带来的改变让王国才印象深刻。据他讲述,虽然这个世纪90年代的机器还停留在半机械、半手工状态,但对于茶叶品质的提升已经很明显:“总的来说,茶叶是更好看、更香了。”他以现在厂房里的提香机为例——这台日本引进的机器,目前在中国西南地区只有两台,其中一台就在这座工厂里——介绍了在“提香”环节上科技对茶叶品质带来的提升:“以前还是滚筒式的提香机,现在都是微波远红外提香机,更可以保留茶的香气。”

对于提香环节来说,科技带来的首先是制茶环境的可控性。传统手工的提香方法是在锅里煮,再到烘箱、烘柜、烘干机。实际上,有经验的制茶师会根据每天的温度、湿度、茶叶含水量等因素进行相应调整,而具体怎么调整,则“完全靠感觉”。至于现在,他指着提香机的屏幕,“参数都是设置好了的,工人在操作的时候,基本上只用按‘启动’和‘停机’。”高温提香后的茶叶,立马又会被传送带送去冷却,“锁住香味”,整个环节一气呵成。之后,生产出的茶叶会被送到负责分装的车间。

流水线式的作业,让茶叶的大规模量产也成为了可能。“以前晚上8点到早上8点,我能处理5斤茶叶。”一边说,王国才一边用手指比划出了一个数字“5”,他顿了一下,继续说道,“现在是好多斤?3000到5000斤!”这种效率,同样也体现在茶叶的分装环节。分装车间里的全自动除氧充氮包装机,目前“一天都处于开工状态”。工作人员介绍道,这里有4台机器在同时运作,1小时可以分装出5000袋,“市场对茶叶的需求比较大”;分装好的茶袋再经过包装、覆膜,整个精制的环节由此便告一段落。

“反差非常强烈。”谈到科技带来的改变,王国才如是说,“就说这十年以来,茶叶的完整度越来越高,产量也越来越高;茶叶的生产过程也越发智能化、流水化与清洁化。”当然,科技的更新迭代,并不意味着是对传统工艺的丢失,“再先进的技术,也是从传统过来的。一方面要学习更好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也要做到传统的传承。”

传承的背后是文化

告别了王国才之后,带着如何传承传统的疑问,我们又去了峨眉雪芽的有机茶园基地。

3月的初春,地处海拔1000多米的茶园里的茶叶才露尖尖角,这里临近峨眉山旅游景区,不远处便是万年寺。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峨眉雪芽有机茶基地原址为古黑水寺茶园。据传,黑水寺创建于晋代。唐人李善在《昭明文选》的注释中,对峨眉山的茶叶与黑水寺有过记载:“峨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今黑水寺后绝岩种茶,味佳而二年白一年绿,间出有常,不知地气所钟,何以互更。”

茶园的观景平台上,安放着一尊陆游的塑像,一旁的茶壶,提示着他与茶的关联。陆游嗜茶,仅茶诗就有320多首,是中国诗史上咏茶最多的诗人,对蒙顶和顾渚两种品种的茶叶描写极多。其中,顾渚茶产于浙江长兴县——“茶圣”陆羽曾在此撰写《茶经》。

“峨眉雪芽”名称的来由,与中年入蜀的陆游息息相关。在题为《同何元立、蔡肩吾至东丁院汲泉煮茶二首》的诗中,陆游盛赞了产自峨眉山的茶叶:“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在陆游看来,峨眉山的茶叶一点也不输用红囊“精美包装”起来的顾渚茶。

虽然是工作日的下午,我们还是在这里碰巧遇见了正在体验手工制茶的两位游客,她们戴着手套,正在锅里用手“翻炒”就近采摘的茶叶。看见我们手持单反相机,其中的一位游客,很快将自己的手机递给我们的摄影师,“你是专业的,麻烦来帮我们拍一下。”

从平台上回到屋内不久,我们有幸“蹭”到了经过工作人员进一步处理后的茶叶。在吞咽的时刻,我特意采用了王国才提到的品茗方法:用嘴巴包裹住茶汤,等到舌头充分感受到茶汤的滋味之后再咽下;待到茶汤咽下之后,再感受生津润喉后带来的回甜。

从采摘制作到冲泡入口,一片茶叶便这样完成了它的旅程。沉淀在杯底与回味在口中的,除了有关茶叶和滋味以外,更有关王国才在采访中强调的“文化”,“这些是有底蕴的东西。”

来源: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大变局中,中国拿出了这份世界礼

不久前,东京奥运会闭幕,尽管前期和过程多有波折,留下的回忆还是美好的。人们对奥运的这份不舍,源于“会”本身的意义——连接、相遇、相知。

海峡岸边的琴岛厦门,接过了东京的接力棒,拉开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的帷幕。这场经济与贸易的盛会,各国毕至,将世界再次连接。

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礼宾用茶是竹叶青,这是其继成为2020年迪拜世博会中国馆礼宾绿茶之后,再次代表中国茶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一杯茶,在一场经贸领域的盛会上,以国礼的形象登场。经济与文化就此交叠,成为了时代最贴切的隐喻。

过去四十多年,中国经济崛起的故事,已经无可争议。接下来文化出海、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大国形象愈发成为重要议题。

漫长的历史岁月,茶叶早已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见证与承载。兴许当下和未来,中国从经济到文化,全方位回到世界舞台中央,茶叶也会成为一把关键的钥匙,书写下新的历史。

与国际局势的波诡云谲相比,茶叶的源流相当平和、友好。

千百年前,古人已经陶冶出关于茶的文化:观其形、闻其香、赏其舞、品其味、选器皿、配茶点。如此的优雅让志同道合的人越来越多,于是有了茶话、茶诗、茶歌、茶舞。

南宋画家刘松年《撵茶图》文人喝茶会友

大家围坐在一起,伴着茶香言物言志,茶就变成了会友的绝佳载体。苏东坡就是茶叶的忠实粉丝,书写下“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的名篇佳作。

苏东坡的出生地四川,在茶叶生产方面有无可替代的风物优势。绝佳的地理禀赋造就好茶的同时,也助推了茶文化流传开来。

那时在宫廷,茶同样是重要主角,主题亦是友好与和气。唐代帝王以茶分赐臣僚的例子不胜枚举。宋朝更进一步,宋太宗造龙凤茶,以别庶饮。在延福宫举行的茶宴中,宋徽宗亲自注汤、点茶。

围绕茶叶生发的种种美好图景,成为一个传说,各国为之羡慕。于是顺着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海上丝绸之路,茶叶贸易兴盛不衰。

茶叶飘扬过海、穿越历史,无论时空如何变幻,它对中国的意义始终非凡。

最近几年,高层在多个重要外交场合将茶文化娓娓道来:在俄罗斯谈及“万里茶道”;在比利时发表“茶酒论”;在巴西论述“茶之友谊”……茶叙外交被赋予的使命越来越重。

中国乃礼仪之邦,国礼更是意味深长,选择什么茶作为世界礼,是一件值得慎重斟酌的大事。

事关外交的重大场合,竹叶青多次成为国家的选择——多次作为国际交往礼品赠送给国外领导人。俄罗斯总统普京、梅德韦杰夫、摩纳哥亲王等外国政要,都是通过竹叶青感受到的中国心意。

国际重大展会上,竹叶青同样是C位。都知道世博会是改变世界的经济盛会,就在去年,竹叶青一举成为“2020年迪拜世博会中国馆礼宾绿茶”,再次递出闪耀全球的“中国茶名片”。

不仅如此,竹叶青还曾作为中国唯一受邀品牌参加摩纳哥世界顶级奢侈品展TOPMARQUES,更是《全球十大高端名茶》榜中国唯一上榜品牌,2021年世界品牌大会唯一指定绿茶…

世界礼为什么是竹叶青?为了回答世界的好奇,今年5月21日国际茶日,来自法国、西班牙、摩洛哥三国的驻华外交官们汇聚在世界绿茶之源峨眉山脚下,走进中国高端绿茶代表企业竹叶青的生产基地,亲眼见证竹叶青的神奇。

西班牙驻华大使馆商务处官员吴列凯先生深切感受到:“将中国古老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巧妙结合,是竹叶青能够成为中国高端绿茶领导品牌的核心所在。”

这样的国礼茶礼天下,与古人当年以茶会友是如此心意相通。不过这次,我们以强大的文化自信,主动欢迎世界,用茶叶讲中国故事。

这样的国礼茶礼天下,才不负礼仪之邦与大国气度。

江南春说:“如果说,茶是中国名片,竹叶青就是中国的国礼之选。”

当一个商品变成礼品,它代表的价值自然超越了价格。可礼品想从商品中脱颖而出,当初并不是容易的事,因为我国的茶叶市场有特殊性。

想当年茶叶风靡西方,大量商品供不应求,茶叶市场逐渐成长壮大。现在市场更大了,无论国内还是国外。

可此前由于茶企对品牌的不重视,导致行业陷入有品类、无品牌的尴尬。

西湖龙井、金骏眉、普洱茶各领风骚,大家都知道是名茶。不过很可惜,这些都是品类、不是品牌。

在整个中国茶行业呼唤突围的时候,竹叶青率先扛起了国产茶品牌化与标准化的大旗。如今,竹叶青早已代表川茶走出了区域,成为了全国知名、享誉全球的中国高端绿茶领导品牌。

一杯高端绿茶,在成为绿茶之前,是在云雾之间生长的嫩芽。

绿茶讲究鲜,明前茶是一年中最新鲜、品质最高的茶。早在唐朝,就有制作“明前茶”为贡品的记载。古人还认为“雾芽吸尽香龙脂”,茶芽在云雾中吸收了“龙脂”,因此高山茶和茶芽亦是好茶的重要标准。

同时满足三大标准并不容易。比如江南名茶明前龙井和碧螺春是单芽和一芽一叶,却不是高山茶。

现代研究给了“高山云雾出好茶”更为科学的解释:茶的鲜爽口感来自于氨基酸,苦涩浓烈来自于茶多酚。高山茶受到云雾的影响,茶树接受光照时间短,强度低,漫射光多,有利于茶叶中氨基酸含量的增加;而茶树新梢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却会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的降低而减少。这一增一减,使得高山茶的鲜爽味倍增,浓涩味减轻,自然就口感鲜甜,不苦涩。

竹叶青创立并坚守着三大标准“高山、明前、茶芽”,恰似对应着天时、地利、人和。

其所在的峨眉山茶园位于海拔600到1500米之间的高山地区,湿润多雾,每年日照少于950小时,一年323天云雾笼罩。在清明前,同一茶园仅有3-5天时间适宜采摘竹叶青原料,以最大限度地锁住“鲜”和“嫩”。而“论道”级竹叶青,更是从1000颗茶芽中只能挑选出1克。

这些还只是第一步。众所周知,绿茶是所有茶中最难保存的。如何将明前高山绿茶的新鲜从茶园保持到茶客的杯中,堪称从古到今对绿茶的“终极拷问”。

竹叶青在采摘时用的是专用的茶芽透气盛装筐,用冷藏运输车第一时间送到工厂,大概只需30-40分钟的时间。之后的“杀青”过程只有1分半钟左右,是所有杀青工艺里最快速的。

同时,竹叶青投入上亿元打造业界领先绿茶精制生产线,建设全国最大名优绿茶保鲜库,制定38道加工工序、65项检测标准,并以除氧充氮、独立包装等确保其始终如一“峨眉之春的滋味”。

于是乎,竹叶青的独特香气让茶客们闻过不忘。嫩栗香扑鼻而来、馥郁而悠长,这种独特香气除了是峨眉高山产区形成的地域香,还归功于远红外微波提香工艺。

竹叶青还通过无数次尝试,实现了3%含水量。业内绿茶的含水量普遍在5%左右,就是竹叶青从5%到3%的一小步,造就了茶芽遇水直立、上下沉浮的姿态。

香气和形态呼应了东方意蕴,彰显大国气韵。可以说,竹叶青是在自然与科技双重加持下研发出的、“天人合一”的茶品。

通过千年的传播,世人早已相信茶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可中国茶的源远流长,远不止这些。尤其是绿茶,跟其它茶品类相比,还有一张王牌——健康。

“安全、好看、好喝、健康”,作为贵如金的明前高山绿茶,竹叶青以更高的营养价值被推至聚光灯下。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认为:竹叶青茶水浸出物含量高达42%,耐冲泡;茶多酚的含量非常适中,儿茶素的含量是11.8%,比例不高也不低,过高就会浓而涩,过低就会淡化,所以竹叶青茶多酚发挥了协同作用。人体的免疫力是健康的核心,喝竹叶青可以有效地延缓衰老,调节糖脂代谢,同时能够增强我们的免疫力。

眼下改变全球格局和人类命运的疫情还在继续。通过这次疫情,国人对健康需求有了更高的意识和迫切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竹叶青的健康价值,没有辜负时代,可以说是正当其时。

竹叶青国礼的价值、品牌的价值、品质的价值、蕴藏的健康的价值无一不让人感叹:这是一款真真正正全方位的“宝藏茶叶”。

现在距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已经过去106年。

对中国品牌而言,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是一个重要时刻,茅台出圈的传说正源于那时。从那以后,以茅台为代表的一批白酒品牌冉冉升起,逐渐夯实了酒这一中国文化名片。酒企成长、区域经济、国家形象,相得益彰。

106年后,有茶界茅台之称的竹叶青,扛起了行业的旗帜,托起大国品牌的梦想,一路前行。

从1851年万国工业博览到今天,各种经济贸易展会已经成为各国交流互鉴的盛会。即将盛大开幕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由中国商务部牵头主办,联合主办方囊括世界贸易组织(WTO)、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多个重量级国际组织,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最具影响力的投资类展览会。

20多年来,投洽会以“引进来”和“走出去”为主题,是中国目前唯一以促进双向投资为目的的国际投资促进活动。历届投洽会都是吸引各国外交政要、驻华使节参会的国际化舞台,包括拉脱维亚副总理、津巴布韦副总统、冰岛总统、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在内的外国政要都曾出席。投洽会不仅是中国的大事,更是世界的大事。

这把联通全球经济贸易与合作的“金钥匙”,同样备受商界精英、投资翘楚的关注。本次投洽会,预计会有800多个客商团组、5000多家企业,超过10万客商参展参会。这是一次世界的连接,也将打开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窗口。

在投洽会这样一场全球共襄的盛举上,茶,是最好的会友叙旧、研讨交流的饮品。竹叶青的中秋新品作为礼宾用茶,也将在大会上亮相,不负重任,让中国更好地和这个世界交谈。

这是一次产品的创新,同时也是一次文化的回归。对家与团圆的渴望,是人类共同的心愿,以礼相待,茶好月圆。

两千多年前,中国茶沿着古代丝绸之路走出国门,以独特魅力赢得各国人民青睐,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商品。

在过去,茶叶需要经历丝绸之路的万里颠簸,一路翻山越岭,走向世界。如今投洽会上,八方来客,群贤毕至,茶叶可以更自如并自信地展现在各国友人面前。这种变迁本身,就折射了时代与国家的发展。

这次投洽会对中国于世界的意义更为重大——这是一个在大变局下,展现中国经济机遇、共商发展的世界级平台。随着中国开放的步伐加快,“一带一路”交流活动和经济展会越来越多,这为竹叶青等茶品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亮相机会。竹叶青高端绿茶领导品牌形象也被众多国际友人所熟悉,中国茶在世界各地无疑得到了更好的认知和推广。

竹叶青成为世界礼的契机,既是中国向世界表达平和与友好的心意,亦是中国展示悠久文化的机会。而文化不仅是过去的瑰宝,同样也是当下的探索与经验。

国礼竹叶青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极其有代表性的品牌样本。它上承传统,此后的品牌打造、标准输出、文化出海、科技创新同样可圈可点。这种创新,本身也是中国当下积极探求的。

礼遇世界不止是一个荣耀的结果,更是一个希望的开始。

投洽会上,用一杯国礼茶,叩响世界对团聚与家园的共同心声,让世界爱上中国。而竹叶青更希望以一次次“世界礼”的登台,让世界一次又一次爱上中国。

为全世界打造一张共享互通的品茗桌,一直是中国茶人的梦想,也始终是竹叶青的梦想。

来源:智谷趋势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