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龙井工业集中区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听资深品牌推手讲述:如何通过互联网卖茶叶?

一次,抽空见了位90后读者,他在北方二线城市创业,刚好来深圳参展,挺有想法的,做了个互联网茶叶垂直平台,开发了一个类似京东的独立电商网站,2年烧了三百万,达到日均流量2000+,但是销量寥寥无几。

简单了解了他们的内部情况,我开玩笑地说,你们要是早认识我两年,这300万就可以帮你们省了。

因为,他们战略错了。对于互联网产品,决策这件事,比如是做大而全的平台,还是小而美的品牌,决定做哪个不做哪个,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比马上去做更重要。战略就是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要多花时间做决策分析,不要急于烧钱做平台做产品,方向错了,白做,方向对了,要做就做最好。


要如何做一个互联网+传统行业的战略分析呢?

首先看行业格局,其次看用户需求,再看竞争对手和内部资源。

茶叶是全球消费量第二的饮品,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叶是个非常特殊和传统品类,有地域品类却无品牌,比如我们说普洱,会说云南普洱,说红茶,会说正山小种,说黑茶, 会说安化黑茶,会说西湖龙井。茶叶很难标准化,每个品种的口感不一,体验不同。

传统的茶叶市场是怎么做的?

第一种是自建连锁零售终端,实体店,如八马茶叶。一种是通过商场专柜进行销售,自营品牌。第三是产品向快销转型,通过商超卖场终端销售。

然而,传统茶叶销售成本越来越高,市场需求趋于饱和,出现明显的供大于求状况,房租人力广告成本都不菲,利润微薄,没有稳定的客流难以持续经营。这个时候,许多O2O雨后春笋,将线上消费和线下体验结合,通过互联网卖茶的互联网+茶叶模式让许多创业者看到了希望。

打开淘宝,搜索茶叶,会出现超过80万件茶叶宝贝在销售中,2018年双十一当天,大益茶在淘宝的销量超9000多万,茶叶电商如火如荼,竞争激烈。


通过互联网卖茶到底可行吗?这里有个巨大的挑战,就是用户需求。

茶叶市场定价混乱,会做产品的,不会做品牌;懂品牌的,不会做产品;懂互联网的,不懂产业。

我也是喝茶多年的茶客,经常跟喝茶的人交流,茶叶自带社交属性,有极强的分享特质。

而我多在实体店买茶,先喝几杯不同品种的茶叶进行体验,再根据自己喜好选择,每次一喝可以坐一下午,和老板及其他茶客聊天,这些茶客多在35岁以上,我几乎不会选择在互联网买茶,因为无法体验,质量没有保障,哪些人会在互联网买茶?

22-35岁的年轻人会,因此,这也就是互联网茶叶最大的弊端,用户需求角度,茶叶主要消费人群之间的偏差,导致茶叶电商拓展中高端市场面临阻力。

前文这位读者的官方垂直交易平台,就面临这个问题,在资金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投入做平台,缺乏品牌背书,定位模糊,缺乏消费者体验环节,连交易安全、产品质量、配送等也没有独特优势,在淘宝交易至少有个交易保障,垂直电商平台,是很难做起来的,京东都是烧了多少亿,坚持多少年才盈利,这种品类,建议应用小而美策略操作。

而茶叶O2O,个人以为还是有机会的,即通过互联网打造品牌,将传统的品牌互联网化,通过微博、微信的社交分享功能完成种子用户积累,结合线下体验店,让消费者到线下实体店品饮体验,线上完成交易,提高服务体验,结合产品渠道和品质的优势,要做大品牌,则需要更全面的市场和战略支撑。


在中国,目前茶叶电商交易规模只占到了整个茶叶总产值的10%左右,未来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可以通过目前做的比较好的茶叶O2O项目来了解。

比如茶搜搜,是一家集合茶行业门户网站、电子商务平台、茶业营销系统和茶业资源运作的服务商。它在线上主要有茶搜搜网,线下则有茶搜搜报、茶博会、品茶会等,其O2O平台覆盖了一百多个城市,一千多家线下店。门户网开辟了商铺、市场、供应、求购、资讯、展会频道和社区交流平台,做茶业终端消费市场信息、资源的整合,并为茶企茶商提供线上和线下的多渠道推广,让茶企茶商获得潜在客户。

比如茶乐圈,一家提供茶叶O2O本地生活消费、品牌茶叶导购等的商务平台。其采用LBS定位技术,让茶友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身边的商家和好茶,同时支持商家导入国内各大商城平台店铺的数据,为自己的店铺増加一个稳定的入口,有效提升网商的曝光率。

还有MTea,一个采用“线下+线上+上门”三位一体的模式,旨在打造年轻人的茶叶O2O平台。它自建涉茶产业链,提供原产地有机、健康的多元化茶类产品,设立品牌茶销售体验店,并推出了首创的商务茶艺师上门服务。通过在全国各地的商务中心和写字楼集中区开设茶猫猫服务站的方式建立“上门泡茶、送茶上门”服务。用户在网上看好了商品,可直接去距离自己最近的线下体验店喝茶,也可在平台筛选合适的茶艺师,预约上门服务,按时间收费。非常有创意。

再比如最近火的小罐茶,我最初了解他们是在央视的一档节目,大手笔投入,卖的也贵,注重品牌的建设,品质有保障,喝起来口感如何?特别香。

包装精美,高逼格,切中了礼品属性,同时也解决了差异化的定位,他们提供帮助消费者找到适合自己茶叶的服务,将茶叶按照特殊功效区分,比如是瘦身,还是养生,喝茶养生的观念有很深的文化沉淀,消费升级,喝点好茶,健康又养生,这个定位比较能吸引年轻人的关注。


我身边很多网红、自媒体人也通过互联网卖茶叶,就在微信成交,生意都很好,平均每个月的利润十万+,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将自己打造某个领域的网红,比如是小众领域的写手、茶馆老板、旅行网红、豪车自驾群的意见领袖,都有大批粉丝追随,通过卖茶叶将粉丝价值最大化变现。

特别有个茶馆老板,做的很成功。他出书,关于茶叶方面的禅修书籍;每年去产茶地搞工业旅行,满世界找好的茶叶,众筹股权搞茶馆;混不同的高端人脉圈子;每月组织不同主题的茶友聚会,每月给会员寄小礼品;定位高端,甚至有明星找他买茶叶。而且他透露给我一个秘密,茶叶,手串,香是一家的,有时候他卖茶叶不赚钱,而是通过卖香卖手串盈利,他花在维护会员粉丝关系上的时间是非常多,做什么行业,就怕用心两个字。

当你有足够量的粉丝和影响力,卖什么已经不重要,谁在卖最重要。

在“互联网+”行动计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互联网+农业”这个大概念已成为大势所趋,各大品牌茶企也开始陆续入驻互联网市场,未来茶行业走向——“互联网+茶”或许成趋势。

本文作者:唐晓涵,品牌推手,深圳冲格新媒体创始人,伯虎影视创意总监,服务过多家上市公司/五百强/行业龙头。

以茶兴业 以茶富民——陕西安康富硒茶产业发展综述

2018年,“安康富硒茶”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9年,“安康富硒茶”成为全省唯一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2020年,“安康富硒茶”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二十强。

从枝头一片嫩叶,到全市一张“名片”。短短几年时间,安康富硒茶成功实现了从“小茶叶”到“大茶业”的靓丽转身。截至2019年底,全市茶园面积达100.8万亩,居全省第二,产量4.01万吨,占全省三分之一。茶产业面积、产量、产值分别较2013年增长78.1%、128.8%、181.7%。

亮眼成绩单背后,是全市上下持之以恒的聚焦与推动。近年来,安康市坚持走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把富硒茶产业作为全市生态健康产业和农业五大特色产业的首位产业来抓,持续聚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主体培育、品牌创建、科研创新,茶产业规模面积不断扩张,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品牌市场日趋完善,带贫益贫日益明显。

廓清方向,政策“大礼包”护航产业复兴

安康产茶历史悠久,“茶马互市”的好名声延续了千年,一度成为贡茶的重要选地,紫阳毛尖在清代就跻身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但近百年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安康茶叶并未显示出昔日的恢弘景象。

为扭转这一态势,推动全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安康市深入实施《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和《陕西省“十三五”茶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制定了《安康市茶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安康富硒茶创新行动计划》,专门成立了全省唯一一个地市级茶叶局,建立起“政府引领、园区承载、部门帮扶、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将安康富硒茶作为全市农业五大产业的首位产业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来打造。

在理顺机制的同时,市级财政每年捆绑安排项目资金1亿元,狠抓茶苗繁育、基地建设、加工营销、品牌整合、园区发展、科技创新。各县区也结合产业扶贫和茶产业发展实际,出台一系列支持措施。比如,平利县每年安排15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对新建及低改茶园、茶厂建设、出口营销等环节进行奖补;紫阳县财政筹措3000万元设立特色产业贷助力脱贫攻坚风险补偿金,为县域内包括茶叶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提供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的信贷服务。

按照“品种优良化、建设标准化、发展园区化、设施配套化”的思路,狠抓示范基地建设、茶叶园区建设和生态茶园建设,每年新建和低改茶园5万亩以上。现在,全市已建设茶产业省级现代农业园区9个、市级127个,茶产业园区数量占到全市园区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平利、紫阳、汉滨、岚皋四县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主导产业均为茶叶产业。

强化创新,科技硬支撑换来发展软实力

茶产业要振兴,当然不能仅靠行政推动,闯市场最终还是要拿产品说话,而好产品则来源于科技创新。市委、市政府深知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这从近年来大力推进的院地、校(院)企合作就可见一斑。

2015年市政府与安康学院成立了安康富硒茶研究院,2016年中国(安康)富硒产业研究院和安康富硒茶技术研究工程中心相继成立。同时,市上还成立了茶研所和茶叶站,并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肖斌担任市茶研所首席专家。

有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安康茶叶产业发展的底气越来越足。如今,由安康市研究制定的《天然富硒茶》成为行业标准,今年6月1日《安康富硒茶团体标准》也正式发布,对健全安康富硒茶标准体系、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升品牌价值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另外,与云南农大合作研究发现的“安康绿茶不伤胃、红茶好睡眠”,也打开了安康富硒保健茶开发思路。

据统计,近五年,全市争取中央、省、市立项涉茶科技项目4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25项,省级成果奖3项,市级科技成果10项。

为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安康市还不断加快茶叶新产品开发,在充分抓好春茶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夏秋茶综合利用率,提高茶叶产量,延伸产业链条。各县区及企业积极改进绿茶传统工艺,提高精细化程度,提升产品型态。紫阳县焕古庄园富硒茶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硒香茶”系列产品、白河县歌风春燕茶业有限公司开发的“兰花香”等系列产品都备受市场青睐;短短几年,安康红茶也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少变多的转变。紫阳县的企业就开发出了茶棒茶、“金桔茶”等多个系列的红茶产品;黑茶、白茶实现跨越发展。平利县茶企积极与咸阳市茯茶企业对接,黑毛茶生产步伐加快,紫阳县组织企业恢复创新“紫阳白茶”生产工艺,开发出系列产品。安康秦汉古茶发展有限公司与中茶所研发的安康秦汉古茶系列产品广受到业界好评和市场青睐。

选育好的茶树品种是茶叶产业稳固发展的根基,也是茶叶科研最为基础性的工作。近年来,安康市将良种繁育、茶树品种资源保护摆上重要位置,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有力提升了茶叶品质。安康市高级农艺师王衍成培育出的“陕茶1号”,成为全省第一个、全国第九个获国家登记的茶树良种,结束了陕西茶业发展完全依赖外省品种的历史。各县区在大力推广以陕茶1号、紫阳群体种为主的本地优良茶树品种的基础上,引进龙井43、福鼎大白、中茶108等适宜我市种植品种,以品种提升品质,以品质打造品牌,将我市打造成为陕西茶树良种繁育优势集中区。现在,全市已建成市级良种繁育示范园9个,县级良种繁育示范园20个,基本实现了产茶县区良种繁育体系全覆盖。

科技创新为茶叶企业的发展注入了蓬勃动力。安康市以经营主体“十百千万”培育工程和产业扶贫“千村千园”工程为抓手,不断强化专业村镇建设,加大龙头企业、合作社培育力度,进一步优化密切茶企与强村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进茶产业联合体建设,由点及面带动茶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市茶叶生产营销企业1820家,其中,生产加工厂856家,营销企业和电商网店964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4家,市级规模统计企业92家,SC认证企业179家,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全市已创建各级茶产业联合体16家,其中申报认定省级产业联合体6家。

擦亮品牌,“小茶叶”变身“金名片”

产业要发展,品牌是关键。过去,全市各县区、茶企各自为战,茶叶品牌众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形成市场影响力。

近年来,安康市委、市政府将品牌建设作为引领茶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大力开展安康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经过多方努力,2018年6月,“安康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审定注册,成为全市唯一一个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区域公用品牌。与此同时,市政府印发了《安康富硒茶品牌整合方案》,按照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管理、统一宣传推介、统一包装标识、统一营销模式的要求,充分整合资源,改变过去小而杂、单打独斗的局面。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51家企业申请使用“安康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使用企业124家,基本实现了SC认证企业公用品牌全覆盖。2019年,安康富硒茶成为全省唯一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的茶叶公用品牌,完成“安康富硒茶”中欧地理标志合作协定第二批清单推荐申报工作,为安康富硒茶商标国际化奠定了基础。今年5月,安康富硒茶首次参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便跻身全国二十强,位列陕西第一。

几年下来,品牌建设成效令人刮目:创建“中国驰名商标”2个、省级著名商标29个;先后获“国饮杯”“中绿杯”国家名茶大奖67项。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茶香也怕巷子深。为此,安康市不断加大安康富硒茶品牌宣传推介力度,精心策划了系列宣传展销、专场推介、项目招商、茶文化展演和名优茶评选等国内外宣传推介和茶事活动100余场次,市、县、区拍摄茶叶专题宣传片11部。2016年安康富硒茶科研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2020年首个“国际茶日”陕西主会场活动在安康市举办。

目前,安康茶企店面已覆盖全国25个省、81个市,在省内外建立安康富硒茶(富硒农产品)专卖店、商超专柜、代销点170个,电商销售企业达256家。尤其是平利县、高新区积极开拓国外茶叶出口市场,截止今年第三季度,全市茶叶出口额达1.04亿元,领跑全省茶行业,成为安康对外开放的“金名片”。

在品牌推动下,安康茶叶产业蓬勃发展,贫困群众也跟着受益。现在,全市有10县区108个镇办发展茶产业,覆盖315个贫困村、3.9万贫困户、12.3万贫困人口,实现贫困户均增收2650元。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安康茶产业还有更大的抱负等待实现。“十四五”时期,全市茶产业将持续不断“转方式、强品牌、增效益”,大力实施良种繁育、茶园基地、主体培育、园区建设、品牌创建、质量标准、科研创新、产销对接、人才培养、文旅融合等“十大工程”,推动安康富硒茶实现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全市茶园面积达130万亩,实现茶叶产量6万吨,安康富硒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300亿元。

注:内容来源中国茶叶,作者肖兵,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陕西安康富硒茶产业发展综述:以茶兴业,以茶富民

  2018年,“安康富硒茶”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9年,“安康富硒茶”成为全省唯一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2020年,“安康富硒茶”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二十强。

  从枝头一片嫩叶,到全市一张“名片”。短短几年时间,安康富硒茶成功实现了从“小茶叶”到“大茶业”的靓丽转身。截至2019年底,全市茶园面积达100.8万亩,居全省第二,产量4.01万吨,占全省三分之一。茶产业面积、产量、产值分别较2013年增长78.1%、128.8%、181.7%。

  亮眼成绩单背后,是全市上下持之以恒的聚焦与推动。近年来,安康市坚持走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把富硒茶产业作为全市生态健康产业和农业五大特色产业的首位产业来抓,持续聚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主体培育、品牌创建、科研创新,茶产业规模面积不断扩张,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品牌市场日趋完善,带贫益贫日益明显。

  廓清方向,政策“大礼包”护航产业复兴

  安康产茶历史悠久,“茶马互市”的好名声延续了千年,一度成为贡茶的重要选地,紫阳毛尖在清代就跻身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但近百年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安康茶叶并未显示出昔日的恢弘景象。

  为扭转这一态势,推动全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安康市深入实施《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和《陕西省“十三五”茶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制定了《安康市茶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安康富硒茶创新行动计划》,专门成立了全省唯一一个地市级茶叶局,建立起“政府引领、园区承载、部门帮扶、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将安康富硒茶作为全市农业五大产业的首位产业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来打造。

  在理顺机制的同时,市级财政每年捆绑安排项目资金1亿元,狠抓茶苗繁育、基地建设、加工营销、品牌整合、园区发展、科技创新。各县区也结合产业扶贫和茶产业发展实际,出台一系列支持措施。比如,平利县每年安排15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对新建及低改茶园、茶厂建设、出口营销等环节进行奖补;紫阳县财政筹措3000万元设立特色产业贷助力脱贫攻坚风险补偿金,为县域内包括茶叶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提供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的信贷服务。

  按照“品种优良化、建设标准化、发展园区化、设施配套化”的思路,狠抓示范基地建设、茶叶园区建设和生态茶园建设,每年新建和低改茶园5万亩以上。现在,全市已建设茶产业省级现代农业园区9个、市级127个,茶产业园区数量占到全市园区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平利、紫阳、汉滨、岚皋四县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主导产业均为茶叶产业。

  强化创新,科技硬支撑换来发展软实力

  茶产业要振兴,当然不能仅靠行政推动,闯市场最终还是要拿产品说话,而好产品则来源于科技创新。市委、市政府深知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这从近年来大力推进的院地、校(院)企合作就可见一斑。

  2015年市政府与安康学院成立了安康富硒茶研究院,2016年中国(安康)富硒产业研究院和安康富硒茶技术研究工程中心相继成立。同时,市上还成立了茶研所和茶叶站,并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肖斌担任市茶研所首席专家。

  有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安康茶叶产业发展的底气越来越足。如今,由安康市研究制定的《天然富硒茶》成为行业标准,今年6月1日《安康富硒茶团体标准》也正式发布,对健全安康富硒茶标准体系、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升品牌价值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另外,与云南农大合作研究发现的“安康绿茶不伤胃、红茶好睡眠”,也打开了安康富硒保健茶开发思路。

  据统计,近五年,全市争取中央、省、市立项涉茶科技项目4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25项,省级成果奖3项,市级科技成果10项。

  为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安康市还不断加快茶叶新产品开发,在充分抓好春茶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夏秋茶综合利用率,提高茶叶产量,延伸产业链条。各县区及企业积极改进绿茶传统工艺,提高精细化程度,提升产品型态。紫阳县焕古庄园富硒茶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硒香茶”系列产品、白河县歌风春燕茶业有限公司开发的“兰花香”等系列产品都备受市场青睐;短短几年,安康红茶也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少变多的转变。紫阳县的企业就开发出了茶棒茶、“金桔茶”等多个系列的红茶产品;黑茶、白茶实现跨越发展。平利县茶企积极与咸阳市茯茶企业对接,黑毛茶生产步伐加快,紫阳县组织企业恢复创新“紫阳白茶”生产工艺,开发出系列产品。安康秦汉古茶发展有限公司与中茶所研发的安康秦汉古茶系列产品广受到业界好评和市场青睐。

  选育好的茶树品种是茶叶产业稳固发展的根基,也是茶叶科研最为基础性的工作。近年来,安康市将良种繁育、茶树品种资源保护摆上重要位置,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有力提升了茶叶品质。安康市高级农艺师王衍成培育出的“陕茶1号”,成为全省第一个、全国第九个获国家登记的茶树良种,结束了陕西茶业发展完全依赖外省品种的历史。各县区在大力推广以陕茶1号、紫阳群体种为主的本地优良茶树品种的基础上,引进龙井43、福鼎大白、中茶108等适宜我市种植品种,以品种提升品质,以品质打造品牌,将我市打造成为陕西茶树良种繁育优势集中区。现在,全市已建成市级良种繁育示范园9个,县级良种繁育示范园20个,基本实现了产茶县区良种繁育体系全覆盖。

  科技创新为茶叶企业的发展注入了蓬勃动力。安康市以经营主体“十百千万”培育工程和产业扶贫“千村千园”工程为抓手,不断强化专业村镇建设,加大龙头企业、合作社培育力度,进一步优化密切茶企与强村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进茶产业联合体建设,由点及面带动茶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市茶叶生产营销企业1820家,其中,生产加工厂856家,营销企业和电商网店964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4家,市级规模统计企业92家,SC认证企业179家,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全市已创建各级茶产业联合体16家,其中申报认定省级产业联合体6家。

  擦亮品牌,“小茶叶”变身“金名片”

  产业要发展,品牌是关键。过去,全市各县区、茶企各自为战,茶叶品牌众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形成市场影响力。

  近年来,安康市委、市政府将品牌建设作为引领茶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大力开展安康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经过多方努力,2018年6月,“安康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审定注册,成为全市唯一一个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区域公用品牌。与此同时,市政府印发了《安康富硒茶品牌整合方案》,按照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管理、统一宣传推介、统一包装标识、统一营销模式的要求,充分整合资源,改变过去小而杂、单打独斗的局面。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51家企业申请使用“安康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使用企业124家,基本实现了SC认证企业公用品牌全覆盖。2019年,安康富硒茶成为全省唯一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的茶叶公用品牌,完成“安康富硒茶”中欧地理标志合作协定第二批清单推荐申报工作,为安康富硒茶商标国际化奠定了基础。今年5月,安康富硒茶首次参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便跻身全国二十强,位列陕西第一。

  几年下来,品牌建设成效令人刮目:创建“中国驰名商标”2个、省级著名商标29个;先后获“国饮杯”“中绿杯”国家名茶大奖67项。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茶香也怕巷子深。为此,安康市不断加大安康富硒茶品牌宣传推介力度,精心策划了系列宣传展销、专场推介、项目招商、茶文化展演和名优茶评选等国内外宣传推介和茶事活动100余场次,市、县、区拍摄茶叶专题宣传片11部。2016年安康富硒茶科研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2020年首个“国际茶日”陕西主会场活动在我市举办。

  目前,安康茶企店面已覆盖全国25个省、81个市,在省内外建立安康富硒茶(富硒农产品)专卖店、商超专柜、代销点170个,电商销售企业达256家。尤其是平利县、高新区积极开拓国外茶叶出口市场,截止今年第三季度,全市茶叶出口额达1.04亿元,领跑全省茶行业,成为安康对外开放的“金名片”。

  在品牌推动下,安康茶叶产业蓬勃发展,贫困群众也跟着受益。现在,全市有10县区108个镇办发展茶产业,覆盖315个贫困村、3.9万贫困户、12.3万贫困人口,实现贫困户均增收2650元。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安康茶产业还有更大的抱负等待实现。“十四五”时期,全市茶产业将持续不断“转方式、强品牌、增效益”,大力实施良种繁育、茶园基地、主体培育、园区建设、品牌创建、质量标准、科研创新、产销对接、人才培养、文旅融合等“十大工程”,推动安康富硒茶实现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全市茶园面积达130万亩,实现茶叶产量6万吨,安康富硒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300亿元。

  来源于:中国茶叶,作者:肖兵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