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干泡法煮茶

找到约997条结果 (用时 0.044 秒)

干泡法—找到中式茶席之美

干泡法大道至简

对于爱茶之人而言,茶喝到一定程度之后,喝茶便不单单是为了解渴,每次泡茶都将成为一种享受,一种艺术。


以往,在专业茶人的桌面之上,茶水横流,水汽淋淋,其行云流水般的茶技惹人生羡。而如今,想要冲泡出想要的那口茶香,可以安静、简约地进行,因为清心雅致的干泡法正当时。



干泡



介绍干泡法,就不得不先说一下什么是湿泡法?所谓的湿泡法,就是通常我们使用茶盘,并将茶叶废水倒入茶盘中的一般泡法。而干泡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干泡台进行泡茶,

“干泡法”是极简主义的衍生品,泡茶一般不使用茶盘,而将废弃茶水及茶渣直接倾倒于垃圾桶或是水洗内。省却了厚桌石盘,不见了淋漓水汽,既能保持桌面始终清爽整洁,还可以随心更换竹席和茶巾的款式,增添了不少布置茶席的乐趣。


湿泡

—————————————————干泡



来 源



所谓干泡,就是没有一个可以漏水的茶盘的泡茶过程。废水和茶渣都倒在一个专门的器皿中,以保证整个茶席干净清爽。这种器皿叫做“滓方”,日本叫做“建水”。



滓方是干泡台不可缺少的器具


其实,在中国茶道的历史上,无论唐的煎茶法,宋的点茶,明清的散茶冲泡,甚至民国,均无湿泡茶盘的出现。


宋代刘松年《撵茶图》中,描述了一个标准的茶会的场景:



宋·刘松年《撵茶图》


这可能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张关于“茶道”的画了。可以看到,茶炉、茶碾、茶壶、茶盏一应俱全。文艺的宋朝人,一边进行文学创作,一边品茶。


明代朱元璋废了团茶,唐代的煎茶和宋代的点茶,被简洁的瀹(yue)泡法取代。瀹泡法即直接冲泡散茶的方法,与今人泡茶法相似。


在陈洪绶的《品茶图》中,煮茶器、泡茶器、品茶器已经明确的分开:



·陈洪绶《品茶图》


明代以更加开放自由的心态,崇尚清韵,追求意境,人们并于庭院、竹荫、蕉石前,插花、煮水、烹茶、焚香,更加注重空间的审美与趣味。


干泡法传承了中国传统的茶道美学,增添了泡茶的自由度,一万个人可以有一万种茶席的可能性,也就有了一万种喝茶的趣味。



在中国工夫茶艺是几乎唯一没有被历史中断的茶艺,所以现在好多茶的冲泡方法和茶艺形式,最初大都来源或借鉴了工夫茶艺。潮汕工夫茶的壶承,就是干泡台的来源。


简洁美



干泡法特点



简洁大方,茶桌干净利索,清新干爽。

布置素雅,方便携带,室内户外,溪畔山间,皆可成席。茶兴浓时,席地而坐,随手把茗,茶与器皆出于自然,又复归于自然,天人合一。

简单别样美



干泡法器具


干泡法的器具及其简单,最简单的只需要一块茶巾、一张布垫、一壶一杯即可。




当然如果在室内干泡,干泡法应该以下最基础的器具:


干泡器具壶承一个,或者干泡台


茶壶或盖碗一个(紫砂壶或者盖碗皆可)

茶巾布一块

公道杯一个

滤网一个

煮水器一个

茶杯若干个

水盂一个

水方一个



以上是作为干泡法最基础必备的茶器,除此之外,还可以添加如茶则、花器、茶仓、赏茶盒、杯垫、茶拨等茶道用具。



干泡技法


干泡法更讲究的是心境,以及个人状态的好坏,所以所以必须要注意力集中,身心要自然舒适,如果不集中或者不自然很容易把水滴的到处都是。

下面来欣赏一下优美的干泡盖碗茶艺吧~




干泡茶道与儒释道一脉相承,与插花艺术融为一体,更符合“和、寂、清、静”的茶道美学,同时与新中式风格齐头并进,成为家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淡泡浓闷各相宜——熟普的“泡、闷、煮”

”  天  同  饮  |  “”  目  一  新


闲煮一壶老熟,是一份享受。正如此刻,经文火煎煮15分钟的90年代老茶头,茶香随着袅袅升起的雾气,弥漫于逸品茶室,馋煞席中人。在出汤前,我特地端起茶壶,让几位茶友挨个凑近闻香,与大家分享通过“闻香识火候”来判断是否煮到恰到好处的方法。这90年代老茶头内质丰富,且是云南干仓仓储,煮出来茶汤粘稠、醇净甜润而又带着迷人果香,一杯下喉,就征服了几位茶友。关于熟普的话匣拉得更开了,大家聊起了自己平时的冲泡心得。


90年代老茶头将近品毕时,茶友万吨货轮哥说不大喝得出同是2006年的两款熟普小金砖和少年归来的区别。因而我们随即采用小投茶量闷泡法来对比这两款茶(为把控时间计,因为还有两道茶要品)。用180cc的紫砂壶,投茶5g,闷泡约1分钟,每道熟普闷3泡。品完第一款熟普,再闷泡第二款熟普。相较之下,便能直观地喝出两款熟普的区别:小金砖年份感凸显、协调性好,而少年归来因为是轻发酵,甘甜中带着几分活力,相似之处是两款熟普口感都干净爽朗、甜润生津。


这第二、第三道茶,我们用到了闷泡的方法;而第一道茶90年代老茶头,我们用了煮的方法,使用了电热炉配潮州白泥陶壶来煮。这主要是因茶制宜,也即是“识茶性,定泡法,选茶器”。


泡品是相辅相成的。我们知道,老茶头不容易出味,陈茶也往往需要高温冲泡。如果拿盖碗来泡这道90年代老茶头,那将会大打折扣,起码得用厚胎紫砂壶(厚胎利于壶内保持高温的时间相对较长)高温冲泡。正确冲泡,是客观品评的基础。大众茶友中也有一些茶友是因为没有泡好熟普而造成对熟普的认识比较片面。


当然,日常冲泡熟普,还是以紫砂壶冲泡为主,品试年份较浅的熟普或试茶时也常用盖碗。有趣的是,逸品茶友会的茶友更喜欢用一种特别的泡法——保温壶闷泡法,简单粗暴却实用,一壶一杯,走到哪喝到哪,不管多忙伸手一倒就有茶喝,在上班时间及差旅之时都是不错的泡法。一些优质陈年熟普,用这种闷泡方式往往还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汤氲漂亮,茶汤粘稠,茶水融合度高,比紫砂壶冲泡的要好喝得多。但应该注意的是,闷到最佳口感时应及时打开出水孔透气,避免过度闷泡产生“熟汤味”。


“我最美的体验,就是保温壶闷泡。凌晨十二点准备上岗值班,因为刚刚睡醒不久,身心放松,心无杂念。喝一口闷泡的小金砖熟普,心头一叹:简单,满足!多希望这一刻美好停留。引用陈奕迅《喜欢一个人》中的歌词:分享快乐,如鲜花继续透香!”有一晚,茶友小飞龙在茶友群如是分享。


每一款熟普,总有一种最适合它的冲泡方式。当然,于每一位茶友来说,泡出自己最喜欢的那口茶汤,就是最好的泡法。


茶友波总擅长泡“鸡尾茶”,他喜欢尝试用不同年份、各有特点的熟普进行拼配,来煮出协调性更好的茶汤。他说,往小里说,这是泡“鸡尾茶”,往大处讲,这是资源整合,商业思维跃然茶席之间。


茶友盆栽哥日常总和花草打交道,他说:每天上班,浇灌完花花草草,喜欢泡一壶熟普,醒醒肠胃和思路,再回到工作中。上午用紫砂,一人喝,500ml左右;下午用上午还没泡透的茶再煮500ml,这样一天就过了。简单的言语,透着他对熟普的偏爱,让人遐思向往他徜徉在盆栽与茶之间是何等的愉悦。


茶友会活跃分子五金哥最喜欢用120cc的朱泥小壶,一个人闲泡那卡老树熟普,在冲泡时淋壶提温以提高茶水融合度,兼顾养壶,在把玩之间放松自我,厘清头绪,激发思维,每每总有所得,时不时还给茶友们分享他独品而悟的“鸡汤式”茶评。这让我想起了好茶的“三契合”标准——与感官体验的愉悦契合,与身体感受的愉悦契合,与精神触动的愉悦契合。


优质的熟普,却是泡、闷、煮总相宜。因为内质好,呈味、呈感物质多以呈现愉悦的滋味、口感为主,这等好茶,遇上了便是福分。

普洱熟茶怎么冲泡会更好喝?

  普洱熟茶是很多茶友的最爱,但由于冲泡方法不当经常会造成明明茶叶品质不错,茶汤却不是十分好喝,今天来分享一下一点熟普的冲泡技巧。

  闷泡法:每次倒出茶汤时都留根(也叫汤底),或出六留四,或出五留五。之所以选择这种方法是因为熟普的口感和韵味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留根不影响每泡的味道,反而能浸出它的醇香。

  煮茶法:煮茶的工具多陶炉或以酒精加温烧煮,加上一把紫沙制的茶海即可。用这种方法多半是遇上一饼好熟普,泡到茶汤已淡,但仍不舍丢弃,继而煮之续其茶香。既然会喝茶,能喝好茶被视为“清福”,那煮茶实为惜福了。

  留根闷泡法:留根是指洗茶后,将泡开的茶汤留在茶壶里一部分,不把茶汤倒干。一般采取留四出六或留半出半方法。每次出茶后再以开水添满茶壶,直到最后茶味变淡。闷泡是指闷茶时间相对较长,既能调节从始至终的茶汤滋味,更能达到茶熟香温的境界。

  普洱茶的冲泡方式:

  一,冲泡普洱茶首先要选好茶具。新手、新茶建议用功夫茶具或盖碗茶具冲泡,较为简单方便。如果是4年以上的普洱茶,可选用紫陶或紫砂壶。紫砂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泡茶不走味,能较好地保存普洱茶的香气和滋味。建议选择身圆、壁厚、砂粗、出水流畅的紫砂壶。

  二,冲泡普洱茶时,投茶量要根据茶壶的容积大小和个人口味来定。一般3-5人,投茶6-9克,6-10人,投茶10-13克,可按具体人数斟情增减;若爱喝浓茶的可以适当多投一些,茶与水的比例在1:40左右。

  三,冲泡普洱茶时,水温也是影响普洱茶香气、滋味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以100℃的沸水冲泡普洱茶。保暖不好的茶壶,每次冲泡前要重新沸腾下开水,使其保持在100℃左右,才能把普洱茶丰富的内涵物质浸泡出来。

  四,普洱茶冲泡前一般要洗茶、温茶,可进行2至3次,因为普洱茶长期储藏,难免落上尘埃,洗茶不仅可以去其杂味,清洁茶叶,还能起到温茶、醒茶的作用。但洗茶的速度一定要快,以免影响茶汤滋味。

  普洱茶冲泡前五泡5-7秒,六泡后7-10秒,10泡后可适度延长时间,以保持茶品口感恒定。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冲泡时间可以慢慢延长,但具体冲泡时间还是要视茶汤的浓淡度灵活把握,有的普洱茶出汤慢,需泡2至3泡后才见馥郁芳香的茶汤。

  普洱茶比一般茶叶耐泡,一般可以连续10至20次以上,直到汤味很淡为止。尽量滤干茶汤,下一次要喝时再加水冲泡,不要长时间浸泡,以免影响茶汤的色泽、香气和滋味。暂时不喝时,应滤干茶汤,打开壶盖。

找到约990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