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福建福鼎平毫

找到约46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福建福鼎——中国白茶的发源地

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

中国好山水,福鼎好白茶

欢迎您加入八闽清音,让我们共同诉说,一起分享"茶不仅仅是一片树叶的故事",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八闽清音”添加关注

 

茶为中华国饮,也是中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元素符号和载体之一。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是中国最古老、最天然而富有保健功效的茶类,被称为六大茶类中的珍品“贵族”。白茶的主要产地在于福建省,其中福鼎为其主要产区。

白茶主要产区这么多,那白茶原产地到底在哪里?

很多历史文献和现实资料显示,白茶原产地在福建福鼎,福鼎太姥山野生古茶园和古茶树的存在,进一步物证了福鼎太姥山是“白茶山”。

古白茶发源于福鼎太姥山

一、白茶是最初制成的茶。

关于白茶的历史究竟起于何时?茶学界有些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白茶始于神农尝百草时期。上古时代尚无制茶法,人们运用的自然晾青的茶叶“萎凋”工序,就是一种古老的制草药方法。由此可见,最早的茶按制造方式来看应该是白茶,或者说这是中国茶叶史上“古代白茶”的诞生史。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杨文辉认为白茶在4000多年前就已有之,比绿茶诞生还要早2000多年。理由是先人用采摘的茶叶最初作药用,由于茶树萌发新芽有季节性,为了随时都能喝到茶叶,便将采集的幼嫩茶叶晒干收藏起来,干晒的方法属于白茶制法的范畴,这是茶叶加工的开端。因此,杨文辉认为白茶应始于神农尝百草时期。史书中曾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尝百草遇毒时,正是从茶树上摘下鲜叶咀嚼而解毒,从而认识了茶的药用价值。从此之后,人们开始采摘茶树上的鲜叶,自然晾干收藏。茶学界专家陈椽教授同样认为“如现时制白茶,可以说是制茶起源时期。”

白茶是六大类茶中最先被制成的茶,古人在周朝就采取了“晒干或阴干”这种与制作现代白茶相类似的方式对茶叶进行简单加工,保存茶叶以备祭祀、治病、静修、品饮等不时之需,我们称之为古白茶。

二、太姥山自古有白茶。

无独有偶,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荼而解”相呼应,福鼎太姥山地区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一个相类似的神话传说:

说尧时有一老母,居才山(今太姥山)种蓝,见山下麻疹流行,并将茶的芽芯晒干用于救治麻疹,这便是白茶的最初雏形。蓝姑用茶治病救人,由此感动上苍,羽化成仙,后人尊其为“太姥娘娘”,并向她学习种茶。用白茶治疗小儿麻疹、无名高烧、牙痛、咽喉痛的习俗,至今还在民间流传,而且疗效显著。

剥去传说的神话外壳,并从中寻找与传说相合拍的现实证据,不难印证传说的真实性,从而获得传说所承载的太姥山先民在生产生活方面的真实信息。

几年前,福建省考古专家对福鼎店下马栏山和白琳考古发现,太姥山一带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古人类活动,后人也考证出太姥娘娘其实就是神话了的母系氏族年代闽越地区部落联盟首领,或者说是当时古人类集群的代表性人物。

之后,随着绿茶等其它种类的茶品出现,原始的古白茶便不再是主流茶饮,渐渐地淡出历史舞台。幸亏,那些隐身崇山峻岭中的太姥山原著民们,默默地将这种原始的茶叶加工方式保存了下来,并延续了千百年。到了明朝,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赞道:“芽茶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尤为可爱”。 后来,明代闻龙在《茶笺》(1630年)进一步追述“田子以生晒不炒不揉者为佳,亦未之试耳”。这种“不炒不揉的制茶方法”,正是当今白茶制法的特点,即将“取芽”、“生晒”、“不炒不揉”融为一体。


 

三、历史文献、现实资料和专家考证进一步印证古白茶源于福建福鼎。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茶经》中记载:“永嘉东南三百里有白茶山。”著名茶学专家、我国茶叶教育体系奠基人之一的陈椽教授在《茶业通史》中指出:永嘉(今温州)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茶经》所载永嘉南三百里是今天的福建省福鼎市(唐时为长溪县辖区)。

大约到了明朝,太姥山古白茶开始走出山门,有人还给它取了个很贴切、很雅致的名字,叫“绿雪芽”,并很快在名茶丛中占据一席之地,这就是明《广舆记》所说的“福宁州太姥山出名茶,名绿雪芽”。明代谢肇淛在《太姥山志》有“太姥山人结茅为舍,种茶为生”的记载,文章里还有多处提到太姥山产茶。明陈仲溱在其文章中也描写了看到有人在太姥山古道上卖茶,可见此时的太姥山区不但广泛种茶,而且开始出售。明末清初时,太姥绿雪芽白茶声名更盛,清初周亮工《闽小记》、郭柏苍《闽产录异》、吴振臣《闽游偶记》、邱古园《太姥山指掌》等文献中都有关于“绿雪芽茶”的记载。此时的太姥山古白茶堪为奇珍,常人难得亲近,难怪清代汪懋麟诗叹:“贻我绿雪芽,重比南山贾”。

清傅维祖《太姥山寺产印册》对太姥山寺院茶园进行登记,明林祖恕、林爱民和清王孙恭、谢金銮等游太姥山时,曾将太姥山山茶烹煮着喝,这也与白茶出水较慢的茶性相一致。民国卓剑舟《太姥山全志》也有诗云:“闻道郑渔仲,品泉兰水涯,可曾到此洞,一试绿雪芽”之句,郑渔仲即宋朝史学家莆田人郑樵,从诗中可以看出卓剑舟认为宋朝的郑樵曾品饮过“绿雪芽”白茶。可见,当时太姥山茶种植和精加工的历史不会晚于明朝,其上品就是被世人视为珍品的绿雪芽。

但绿雪芽是不是白茶呢?其实前人就已经告诉我们了。

清邱古园《太姥山指掌》记载,太姥山平岗,有十余家人种茶,“最上者太姥白,即《三山志》绿雪芽茶是也”;清初学者周亮工的《闽小记》中记载:“太姥山古有绿雪芽”;卓剑舟著《太姥山全志》时就已考证出:“绿雪芽,今呼白毫。香色俱绝,而犹以鸿雪洞产者为最。性寒凉,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

另外,太姥山一片瓦寺(鸿雪洞旁)的僧人至今仍沿用古法制作绿雪芽,还每年架梯到鸿雪洞顶采摘野生茶树的芽,晾晒成茶后待客,成品如白毫银针。

由此,我们不难断定,古人所说的绿雪芽茶,就是今之白毫银针的前身,为太姥山古白茶之上品。

2008年,在首届中国白茶文化节高峰论坛上,姚国坤、鲁成银、俞其坤、俞益武、尹军峰、陈荣冰和袁弟顺等七位国内著名茶叶专家,通过对福鼎太姥山、点头、白琳等白茶原产地认真细致地考察和深入研讨,形成了《福鼎白茶共识》。《共识》指出,白茶源于福鼎,文化丰厚。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栽培历史悠久,福鼎是白茶之王——白毫银针的发祥地,福鼎太姥山就是陆羽所述的“白茶山”。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原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院研究员姚国坤教授多次考察福鼎茶区。他认为,福鼎白茶之祖至少有1200年以上历史,如果再将它与古老而又多样的区域文化和民俗(如畲族)饮茶法,以及隐藏在深山谷地的饮茶风情,还有太姥山道教和佛教文化结合起来,福鼎是当时人们探知仙山、名境(生态)和佳茗的共存之地。

据央视报道,2009年考古工作者在曾经创建了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吕氏家庭墓的发掘中,发现了距今一千多年前的茶叶,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些千年以前的茶叶还是茶叶中少之又少的极品白茶。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张蕴讲述了西安吕氏家族墓惊现“千年白茶”的过程,并证实其为福鼎生产的白茶。

四、太姥山野生古茶园和古茶树的存在,进一步物证了太姥山是“白茶山”。

在唐宋时期,太姥山共有36个寺院,每个寺院都种植茶树。现代考古发现,太姥山的白箬庵(今称天门寺)旁边500米处,有十多亩的古茶园,并且园中还保存了年代久远的古茶树群落。

1957年福建茶树良种普查时,茶树育种专家郭元超、詹梓金和科技人员周玉璠等调查组,对福鼎太姥山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太姥山区有高大野生古茶树群落的存在,树龄均在百年以上,这些茶树的嫩芽满披白毫,这正是生产白茶的茶树良种。其中有一棵野生满披白毫的古茶树,据植物专家推断,树龄至少200多年,而且这棵著名的野生古茶树恰恰生长在传说中太姥娘娘修炼的道场一片瓦景区鸿雪洞附近,至今还生机勃然。这就是被命名为“绿雪芽”的福鼎白茶古茶树,也就是传说中太姥娘娘采摘叶子用于治病救人的那棵植物,现已被福建省绿化委列入“古树名木”保护目录,是真正意义的白茶生产历史见证的“活化石”。如今,在太姥山麓的许许多多的山头里都可以见到野生茶树的踪迹。无论是传说,还是实证,太姥山麓的大白茶古茶树自古就存在,这进一步物证了古白茶发源于福鼎太姥山,太姥山是“白茶山”。

 

现代白茶始创于福鼎太姥山

一、白毫银针的原产地来自福鼎。

白毫银针是白茶中精品,古有“茶叶女王”之称。由于制成后的形状酷似银针,茶芽满披白毫,所以被人们称之为“白毫银针”。

清嘉庆初年(1796年),福鼎茶人看到白茶的潜在商机,特意向太姥山人学习古白茶制作工艺,采用本地“菜茶”制成“土针”。茶叶专家张堂恒在《中国制茶工艺》中明确提出:清嘉庆元年(1796年),福鼎茶农采摘普通茶树品种的芽毫创制白毫银针,茶业界公认此为现代白茶诞生的标志。


清咸丰六年(1857年),一孝子据说是得到太姥娘娘显灵指点,在太姥山鸿雪洞绿雪芽古茶树底下找到一株带有白毫的小茶苗,将其移植到山下并繁衍开来。这段历史在民国卓剑舟《太姥山全志》之《说创垒丛话》载:“陈焕,竹林头人,光绪间孝子,家贫。一日,诣太姥祈梦,姥示种绿雪芽可自给。焕因将山中茶树移植,初年仅采四五斤,以茶品奇,价与金埒,焕家卒小康。自是,种者日多。至民国元年,全县产量达十万余斤。”

用菜茶的壮芽作为原材料制作白毫银针后,福鼎人又发现菜茶制作的银针不如带有白毫的茶树品种制作的银针,于是采用满披白毫的茶树品种制作白毫银针。福鼎茶人又用这种大白茶树的芽制成了新的白毫银针,俗称“大白”,这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白茶。

现在,那株从太姥山中移植下来的绿雪芽小茶苗,已繁衍成大名鼎鼎的中国茶树良种对照种“华茶一号”——福鼎大白茶,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就被推广到十多个省份,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茶树良种。

《中国茶树品种志》把“福鼎大白茶”列在77个国家审(认)定品种的第一位,其论述是这样:“福鼎大白茶又名白毛茶,简称福大。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二倍体。产地及分布:原产福鼎市点头镇柏柳村。……制白茶,芽壮色白,香鲜味醇,是制白毫银针、白牡丹的原料。”

二、茶界泰斗张天福《关于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确认白茶首先由福鼎创制。

茶界泰斗张天福在1963年撰写的《关于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文中记载:“白茶由福鼎创制,当时银针采自菜茶(闽东北的原生茶树种)树上鲜叶。福鼎大白茶品种原产于太姥山,古老茶名绿雪芽约在1857年加以繁殖后,于1865年开始以大白茶芽制成银针,便称大白。对采自菜茶者则称土针或小白。……(政和县)约在1880年铁山大白茶加以繁殖后,于1889年开始制银针,至1922年才制造白牡丹。白牡丹原创制于瓯宁水吉(今属建阳),何时开始尚待考证,似在福鼎制白茶之后与政和制白茶之前。至于水吉采制的另一品种水仙白,是近几十年(二十世纪初期)的事。可以说,白茶制造历史先由福鼎开始,以后转到水吉,再传到政和。以制茶种类说,先有小白,后有大白,再有水仙白。”从该文中我们明显看出白茶首先由福鼎创制,福鼎为白茶的原产地和主要产区。

三、福鼎白茶外贸历史悠久进一步证明福鼎是白茶原产地。

在2011年西泠印社春拍场上,有数件民国四年即1915年参展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精茶”原装登场,1915年英文印鉴宛然尤在,其中福建的马玉记白茶荣获当年巴拿马万国会的金牌奖章,此款参展茶采用精选芽尖制成,虽时光流逝百年其茶身白毫依然清晰可见。据福鼎点头柏柳村梅伯珍(即梅筱溪)在民国时期所写的《筱溪陈情书》记载,福建马玉记白茶正是由梅筱溪提供的。对于福鼎白茶当年受欢迎的盛况,民国时期福鼎本地文人卓剑舟在所著《太姥山全志》简明而精确地作了描述:“运售国外,价与金埒”。

其实,福鼎白茶外贸历史悠久。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清政府在福鼎沙埕港设立了贸易口岸,向国外出口茶叶。而嘉庆初年,福鼎白茶名优品种的“白毫银针”已走进英国皇家,并视为世界名茶为英国女王所酷爱。到了清末民初,在欧亚地区,福鼎白茶的出口国家和地区就已经达到了39个。


白茶从明清时代到至今还是我国重要的出口特种茶。过去出口商为了降低成本,获取更多利润空间,都收购政和等产地白茶与福鼎白茶进行拼配,把福鼎白茶当成“味精”使用,因为福鼎白茶色白而灰绿,毫香显露,滋味甘甜,功能性成分丰富,深受国外饮茶人喜爱。现今在欧美的商场上,所见中国白茶都标明产地都是“福鼎”。全球咖啡连锁大亨星巴克高调推出的星巴克白牡丹茶就是采用福鼎白茶的原料。2011年4月,英国为庆祝威廉王子与王妃凯特于四月二十九日举行的世纪婚礼,已经有300年历史的TWININGS唐宁茶就特别以福鼎白茶作为主要配方,推出限量版皇家婚礼纪念茶款,为威廉王子大婚献上祝贺之意。而在东南亚和欧美地区,白茶已风靡多年,喝白茶成为一种时尚。这从当代茶圣吴觉农孙女、美籍华人吴宁的《福鼎白毫银针在美国》一文可以得到印证,文中写道:“(在超市里),我发现其中白毫银针的瓶子往往是空的。店里售货员说,散茶里就这种茶卖得最快,常常都要添加。更令我吃惊的是,店里卖茶的人好像对白毫银针都很熟悉,能头头是道地讲出白茶对健康的好处来。福鼎白茶耐存、易泡,口感醇厚柔和,保健功能独特,深受人们的喜爱。”

四、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是公认为的制作白茶最优质原料。

植物学告诉我们一个物种的形式必须历经漫长的历史时空。茶树品种也不能例外。

学过白茶知识或品过白茶的人都明白,福鼎产的白茶具有:毫色银白,“绿妆素裹”之美感,且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尝,滋昧鲜醇可口,尤其是白毫银针,全是披满白色茸毛的芽尖,形状挺直如针,在众多的茶叶中,外形最优美,令人喜爱。汤色杏黄,鲜醇爽口,饮后令人回味无穷等特色,是其它地方所产白茶无可比拟的。究其原因,一是品种,二是工艺。就品种而言,因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的故乡就在福鼎。在1984年国家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首批国家级茶树良种时,分别把“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列在77个国家审(认)定品种的第一位和第二位,并且把福鼎大白茶列为国家茶树良种的对照种。福鼎的茶树两大良种均发现于太姥山。

 

五、福鼎是国家林业局唯一授予的“中国白茶之乡”。

 

2006年,国家林业局经多次派专家实地调查取证。经审定,授予福鼎市为“中国白茶之乡”荣誉称号。这是国家林业局在全国范围内唯一以政府名义命名的白茶之乡,其权威性不容置疑。

其后,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原会长刘枫先生也多次考察福鼎茶区,他认为福鼎为白茶原产地名副其实,并亲自为福鼎和点头柏柳村题写了“中国白茶之乡”和“中国白茶第一村”。

2011年5,国务院以国发〔2011〕14号文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福鼎白茶”作为第八类传统技艺——白茶制作技艺唯一代表,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种种资料表明,福鼎以茶著名,尤以白茶称道,产茶历史悠久,茶史遗存丰富,一些古籍记载和论述无不彰显着福鼎白茶的悠久历史文化积淀和其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其中,无论是史料记载还是当地田野调查,都印证了茶业界普遍认为的“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这个论断。白茶原产地在福建福鼎,福建福鼎是中国白茶的发源地无可厚非。

---------------------------------------------------------------------------

来源:《茶讯》

作者:蔡良绥、伍世泉、青山、白杨

==================================

解读华茶二号——福鼎大毫茶!

华茶2号是福鼎大毫茶。

《中国茶业大辞典》载:“福鼎大毫茶……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良种,编号为‘华茶2号(GSCT2)’。”

《中国茶树品种志》描述:“福鼎大毫茶简称大毫,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二倍体。产地及分布:原产福鼎市点头镇汪家洋村。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GS13002——1985。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5%、茶多酚25.7%、儿茶素总量18.4%、咖啡因4.3%。……制白茶,外形肥壮,白毫密披,色白如银,香鲜爽,味醇和,是制白毫银针、福建雪芽、白牡丹的原料。”

  

福鼎茶农把福鼎大毫茶称为大号茶,大毫茶,意思是芽大、叶片大且厚,毫粗壮,产量高,品质又好。500克大毫茶的白毫银针芽头在19000至20000个之间,福鼎大毫茶一芽三叶百芽重104克,而福鼎大白茶只有63克。

为什么福鼎的茶农喜欢种植福鼎大毫茶呢?

清明前后的头春茶,福鼎大毫茶发芽早,采摘一茬后,过两三天又有茶芽萌发。生长的芽头肥壮,挺直如针,遍披白毫,色白如银,芽茸毛厚,色白富光泽;出产早,产量高,芽头粗壮,一芽一叶二叶品质好,茶园管理不复杂。

最重要的是福鼎大毫茶的芽头茸毛既粗且壮,白毫挺直,茸毛含有一些特别物质,经过福鼎白茶加工工艺制成成品茶后,毫香蜜韵,同时还有花香、果香味。

袁弟顺教授在《中国白茶》是这样描述福鼎大毫茶的白毫:“白毫是构成白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但赋予白茶优美的外形,也赋予白茶毫香与毫味。白毫内含物丰富,其氨基酸含量高于茶身,是白茶茶汤浓度与香气的基础物质之一。”

许多茶人说:福鼎大毫茶就是天生做福鼎白茶用的,尤其是制作白毫银针和白牡丹。20世纪70年代前,福鼎境内福鼎大白茶种植面积大大超过福鼎大毫茶,如今刚好相反,现在福鼎可采摘茶园里80%是福鼎大毫茶的树种,因此制作白茶的原材料大部分来自福鼎大毫茶(华茶2号)的芽叶。

据福鼎茶叶短穗扦插发明人之一的郑秀娥回忆,福鼎大毫茶是在选择插穗母树(当时主要用福鼎大白茶)时发现其具有优良品质,以后就不断繁殖扩大,成为高产优质良种。

福鼎大毫茶1958年经茶树专家们鉴定后也开始向全国推广,据福鼎茶人陈方田老人回忆,他把福鼎大毫茶茶苗推广到安徽、浙江、江西、江苏等地,并在当地种植加工,但移种后生长出来的茶叶的品质、芽毫粗壮度,以及制作后的成品茶远远不如福鼎本地所产,正印证了“淮南之橘,淮北为枳”的典故。近年来有人把福鼎大毫茶移种至云南的楚雄和贵州等地,结果不是不能成活,就是移植后性转差异大,这自然与气候、土壤、环境等有关。

  

图片△福鼎大白茶(左)—福鼎大毫茶(右)

下面对福鼎大白茶与福鼎大毫茶的异同点做个简要的比较。

共同点:都是无性系,小乔木型,早生种,二倍体。福鼎大白茶与福鼎大毫茶是无性系,能保证性状优良品质遗传。小乔木型是指基部主干明显。早生种春茶一芽三叶期活动积温<400℃,一般发芽期在每年3月。二倍体是遗传学名词,指两者都能开花结果,繁衍后代。

不同点:福鼎大白茶是中叶类,一般叶长7—10厘米,叶宽3—4厘米。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主干较明显,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绿,叶面隆起,有光泽,叶缘平,叶身平,叶尖钝尖,叶齿锐且较密,叶质较厚软,芽叶黄绿色,茸毛特多。福鼎大毫茶是大叶类,一般叶长10.1—14厘米,叶宽4.1—5厘米。植株高大,树姿较直立,主干显,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或下垂状着生。叶椭圆或近长椭圆形,叶色绿,富光泽,叶面隆起,叶缘微波,叶身稍内折,叶尖渐尖,叶齿锐浅、较密,叶质厚脆,芽叶黄绿色,茸毛特多。


全文摘自:《解读福鼎白茶》

来源:福鼎市茶文化研究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福鼎白茶与政和白茶的区别

福建白茶产区主要是福鼎和政和两地,福鼎白茶、政和白茶虽同属六大茶类中的白茶,却各有特色。

福鼎白茶

是指在福鼎市行政区域内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下,选用适宜的茶树品种进行繁育和栽培,用独特的萎凋、干燥等加工工艺制作而成。

政和白茶

是指在政和县行政区域内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选用适制白茶的茶树品种的鲜叶为原料,按照不杀青、不揉捻的独特加工工艺制作而成。

我们可从历史、产地、品种、工艺、品质等方面,对二者进行区别。

1

历史

福鼎是白茶原产地,历史更悠久。茶界泰斗张天福在《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一文中提到:“白茶首先由福鼎创制,当时银针采自菜茶。

约1857年,福鼎发现福鼎大白茶,1885年开始以大白茶的单芽制作白毫银针,称为大白,采自菜茶的则称为土针或小白。

1880年政和发现政和大白茶,1889年开始制白毫银针。”可见,福鼎采制白茶的时间先于政和。

2

产地

福鼎白茶原产地为福鼎市,福鼎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介于北纬26°52′~27°26′,东经119°55′~120°43′之间,依山傍海,气候温和,茶山海拔大多在500~800米,乃至1000米,太姥山即分布于境内东北部。福鼎白茶的主产区为磻溪、管阳、点头和白琳等乡镇。“福鼎白茶”于2009年5月4日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政和白茶原产地为政和县,政和县位于福建北部,介于北纬27°03′~27°32′,东经118°33′~119°17′之间,大部分为山区丘陵地带,海拔多在400~1000米,最高峰达1300余米。政和白茶主产区为石屯、东平两个乡镇。“政和白茶”于2007年3月20日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3

福鼎白茶品种

福鼎白茶与政和白茶在白茶制茶品种的选择不同,由于茶树品种特性的不同,所制成白茶的品质存在明显差异。福鼎白茶主要选用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茶树鲜叶为原料。

福鼎大白茶,中叶类,二倍体,早生种,叶椭圆形,叶色绿,叶面隆起,叶缘平。叶尖钝尖。芽叶黄绿色,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63g。1985年被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GS13001-1985。春茶一芽二叶干茶,氨基酸4.3%、茶多酚16.2%、儿茶素总量11.4%、咖啡碱4.4%、酚氨比3.77。

福鼎大毫茶,大叶类,二倍体,早生种,叶椭圆或近长椭圆形,叶色绿,叶缘微波,叶尖渐尖。芽叶黄绿色,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04g。1985年被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GS13002-1985。春茶一芽二叶干茶,氨基酸3.5%、茶多酚25.7%、儿茶素总量18.4%、咖啡碱4.3%、酚氨比7.34。

4

政和白茶品种

政和白茶主要选用政和大白茶和福安大白茶茶树鲜叶为原料。

政和大白茶,大叶类,混倍体,晚生种,叶椭圆形,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叶缘微波,叶尖渐尖。芽叶黄绿带微紫色,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23g。1985年被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GS13005-1985。春茶一芽二叶干茶,氨基酸2.4%、茶多酚24.9%、儿茶素总量12.1%、咖啡碱4.0%、酚氨比10.38。

福安大白茶,大叶类,二倍体,早生种,叶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叶面平,叶缘平,叶尖渐尖。芽叶黄绿色,茸毛较多,一芽三叶百芽重98g。1985年被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GS13003-1985。春茶一芽二叶干茶,氨基酸1.8%、茶多酚28.2%、儿茶素总量12.7%、咖啡碱3.8%、酚氨比15.67。

5

福鼎白茶工艺

白茶的加工工艺主要是萎凋和干燥。由于福鼎白茶和政和白茶在萎凋和干燥的方式以及技术参数控制的不同,造成了二者成品品质的差异。

福鼎白茶的萎凋方式有自然萎凋、加温萎凋和复式萎凋,萎凋时间一般达36小时以上。萎凋适度后,采用低温烘焙。

6

政和白茶工艺

政和白茶正常天气采用全阴干,即鲜叶采摘后薄摊室内或弱光下萎凋,萎凋至七八成干后,置强光下晒至足干,或用较高的温度烘干。

7

福鼎白茶品质

福鼎白茶白毫银针外形挺直似针,芽头肥壮,满披白毫,色泽鲜亮,呈现银白色,汤色浅杏黄、清澈透亮,滋味甘甜清爽,具毫香蜜韵。白牡丹,外形自然舒展,色泽呈灰绿色;内质香气鲜爽,毫香鲜甜,汤色呈浅黄色,清澈透亮,滋味清甜醇爽,富有毫味。

8

政和白茶品质

政和白茶白毫银针外形挺直似针,芽头稍细长,毫略薄,色泽银灰,光泽度不如福鼎银针,滋味醇厚,香气芬芳。白牡丹外形呈深灰绿色,叶背多银白色茸毛,身骨较重实,汤色橙黄清澈、滋味清甜鲜醇,品种香较显,常常带火工香。

结语

因此,由于气候环境等差异,福鼎白茶、政和白茶各有特色。福鼎白茶胜在有灵气,更鲜活,光泽度好,茸毛多,滋味清爽甘甜。政和白茶则是胜在香气高、汤浓厚。

来源:东南多奇,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6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