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凤凰单从茶叶价格

找到约150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如何看待「凤凰单丛」与「武夷岩茶」


图:空空


说起这几年在茶市场上比较受捧的茶有哪些,想必大多数喝茶的人第一个会说白茶,的确,白茶市场先是福鼎白茶、而后政和白茶、还有云南的月光白等等,只要是白茶,都被喜爱白茶的茶客们追捧,甚至连不是白茶的安吉白茶(绿茶)都跟着受到了关注。这也让许多人觉得意外,一直默默无闻的白茶,怎么突然就火起来了呢。


任何一个事物能火起来,背后都有缘由,它不会无缘无故,就好比抖音上的某个几万几十万点赞的视频,一定有某个点让用户所感兴趣或喜欢才会被赞。茶也一样,如果说白茶的火是突如其来,那么离福鼎700公里外的潮州凤凰单丛则属于“慢热型”,它不像白茶之大热,近年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却同样不可忽视。比起前辈们,我接触凤凰单丛不算早,算起到现在也才八九年时间。当时凤凰单丛虽然不像现在这样被众人所熟知,但已小有名声,只不过放在整个茶叶市场里还属“小众茶”范畴,而如今的凤凰单丛显然可称得上真正意义的名茶。


图:空空


凤凰单丛是乌龙茶,属广东乌龙,以香高且丰富闻名,在四大乌龙里(广东乌龙、闽南乌龙、闽北乌龙、台湾乌龙),凤凰单丛与武夷岩茶一样,外形都是条形状,且制作工艺大致相同,所以很多茶客喜欢将二者进行比较。二者是否有比较的意义?这得看从哪方面来讨论,如果只是单纯比哪个好喝,那没法聊。


工艺,制作的流程基本一样,都是:采摘--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焙火。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发酵程度和焙火程度,凤凰单丛的发酵与焙火比武夷岩茶轻,这是树种以及内含物质不同的原因,所谓“看青做青,看茶焙茶”。


发酵轻不意味就会含有“青味”,凤凰单丛发酵同样讲做熟做透。而在焙火程度上,岩茶有分轻火、中火、足火;凤凰单丛一般只有轻火与中火,足火茶多见于陈茶。


同样是轻火、中火,凤凰单丛表现得会比武夷岩茶轻。举个例子,以焙茶温度来看,岩茶焙轻火,可能需要120~130度的火温,凤凰单丛焙轻火只需85~90度即可。中火的凤凰单丛,一般在100~110度左右的火温,而中火的岩茶则要更高温度。如果凤凰单丛的焙制温度达到岩茶那么高,容易把“苦水”焙出,整体滋味有所影响。所以什么茶适合焙什么火,要因品种特性来决定。


图:空空


制作成本,经常听到茶客说岩茶越来越喝不起了,价格连年上涨,茶叶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是青叶和制作成本高导致。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其实凤凰单丛的行情并不比岩茶低,甚至成本更高。假设同样100元的茶厂批发价,凤凰单丛要找到品质好且性价比高的茶,不容易。而岩茶100元,性价比高的好茶可选择多。为什么?因为凤凰单丛制作成本比岩茶高。


就说一个采摘,由于树种的原因,岩茶采摘已经可做到机械化,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还提高了效率。而凤凰单丛采摘目前依然是人工采摘为主,都知道人工成本比机械化高,一个采茶工人现在一天的工资在150元左右,最高有的在180元,还要包餐包接送。人工采摘的效率低,一个人一天可能就只能采二三十斤青叶,这还是算多的,若是采摘锯朵仔(杏仁香)这样的香型品种,一个人一天最多最多采六七斤的青叶。


光人工成本这一块分摊到茶叶总成本里头,就已经是岩茶不可比的,所以成本降不下来,生产效率低、加上市场热度等原因,导致了凤凰单丛最终价格虚高。当然,虚不虚高,我一人说了也不算,大家心里都有个秤。


图:空空


个人多年接触凤凰单丛与武夷岩茶的经历,有个很直观的感受是,虽然制作工序相同,但潮州凤凰山的茶农制茶总体比武夷山茶农更精细,凤凰单丛产量少,所以相对可以制得更细致,出精品率更高。但这并不能因此否定武夷岩茶的工艺,只要能够制出好茶,都应认可。


凤凰单丛与武夷岩茶,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无法左右它们会往什么方向发展,因为市场经济,是市场来决定。作为普通喝茶人,我们能够做的就是选择适合自己的茶,而不是盲目跟风。


End.

凤凰单丛茶产业链深调研之种植 :高山打造精细古茶园 中低山发展智慧茶园

阳春三月,潮州凤凰山上迎来了春茶开采期。山间的茶园茶香四溢,处处生机盎然,一株株吐露新芽的茶树整齐排列。采茶工穿梭其间,或挎着竹篮,或背着竹篓,娴熟地采摘着嫩绿的单丛新叶。

云雾漫凤凰。温亿中 摄

近日,潮州市召开凤凰单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题会议强调,要立足“好山好水好工夫”充分发挥凤凰单丛茶独特优势,高质量做强做大凤凰单丛茶产业。

凤凰单丛茶叶种植有何先发优势?未来又走向何方?

为了解凤凰单丛茶种植环节的发展现状,近日,笔者走进潮州凤凰山茶园,遍访茶农、行业专家,其未来发展方向逐渐清晰:因地制宜打造精细化高山古茶园,中低山发展智慧茶园、生态茶园,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效益。

当下

200年以上古茶树有4600多株

凤凰高山上,云雾缭绕,水汽氤氲。千米海拔之处的大庵古茶树园里,1000多亩成片古茶树藏匿其中。

高山银雾出好茶。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刘少群认为,恰是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培育出驰名中外的凤凰单丛茶。凤凰镇位于潮州市潮安区北部山区,地处北回归线,当地气候类型属亚热带海洋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且此处山脉恰好多以东西走向为主。“当南海的暖湿气流吹过来,促使气流爬坡,一个很长的雾气就此形成。加上酸性红壤和黄壤的土壤类型,极为适宜茶树生长。”刘少群说。

“制作一叶好茶,从种植到烘焙,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国家级一级评茶技师叶汉钟表示,一杯好品质单丛,原材料是基础。而茶树种植,决定茶叶品质的首要在生态环境。“海拔高度、土地朝向、土壤的状态、小气候等,以及茶树的品种,都是缺一不可的因素。”

同时,作为粤东地区的最高峰,凤凰山远离闹市,长期以来自然环境保持着原生态,珍稀古茶树资源丰富。

在茶农黄宝国的带领下,笔者漫步古茶树园,两侧的古茶树干上,可见绿色的苔藓和灰白的树皮斑驳分布,不少古茶树身上还配有一张“身份证”:编号03525;品种:夜来香;树龄约400年;树高3.4米;树冠4.7×6米;管理人黄四书……“树牌上还有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就能清楚了解这棵树的详细信息。”

“大庵宋种”树龄约有600年。董志豪 摄

继续穿梭后,映入眼帘的是一株树形高大、树姿开张的古茶树,也是当前凤凰山最具代表性的古茶树——“大庵宋种”。“目前树龄约有600年,一年就采春茶一次,大致在谷雨节气前后。”黄宝国说。

“在凤凰镇,茶叶栽培种植历史悠久。”据黄宝国介绍,凤凰单丛茶属乌龙茶类,现有80多个品系,有黄枝香、蜜兰香等十大香型,大庵宋种便是黄枝香型。自1952年土地改革时期交由其爷爷黄勇管理后,已得到祖孙三代人精心养护。

《潮州府志》也明确记载,自南宋末年至今,凤凰镇已有900多年的茶叶种植历史。目前,凤凰镇不仅是全国著名的产茶区之一,也是凤凰单丛茶的核心产区。在凤凰镇,包括凤西、凤溪和乌岽村在内的连片古茶树茶园,占地约1万亩。其中,树龄100年以上的古茶树1.5万多株,200年以上的古茶树4600多株,许多茶种的母树都出自这里。

虽有“靠山吃山”的先天优势,凤凰山中的人民依旧学会充分利用凤凰珍稀的名茶资源。广东南馥茶业公司董事长林伟周介绍,通过培育名优茶苗和嫁接名优茶方式,凤凰镇大力发展以蜜兰香、桂花香等十大香型为主的名优茶。1988年林伟周还设立了南馥茶业公司苗圃场繁育基地,至今已繁育数十类新品种,茶苗也达上千万株。“目前,凤凰名优茶占有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茶叶名优化’。”

不仅如此,促使凤凰单丛家喻户晓的,还有一批经验丰富的种植专家。在大庵古茶树园里,竖着一块潮州古茶树天牛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及技术集成与试验示范基地牌,项目研究汇集一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潮州市茶叶研究中心等专家,为该村提供相关技术支持。此外,潮州市还通过成立潮州单丛茶产业发展研究院,邀请陈宗懋、刘仲华两位院士任单丛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充实潮州凤凰单丛茶发展智库。

大庵古茶树园里,星罗棋布的“灭虫卫士”挡下害虫的侵袭。董志豪 摄

众多优势的累积与加持,培育出优质的凤凰单丛茶,也成就了凤凰单丛今日的辉煌。从2015年凤凰镇评为“广东名茶之乡”,到2017年被评为“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在历次全国名茶评比中,凤凰单丛被评为优质名茶,而因茶闻名的凤凰镇也是屡获殊荣,这无疑是凤凰单丛茶实力的最好诠释。

问题

茶叶种植受气候影响明显

据相关统计,全市茶叶种植面积23.6万亩,年产量2.67万吨,产值达64亿元。其中,拥有独特自然资源的潮安区凤凰镇茶园种植面积约7万亩,产值超10亿元,涉茶人口超过90%。

然而,这些散布在凤凰镇的单丛茶园,也面临着诸多难题与瓶颈。在推动凤凰单丛产业迈向现代化进程中,茶叶种植的气候影响尤为明显。

“茶树种植是不能缺水的,缺水一定会影响它的产量和质量。”黄宝国表示,凤凰茶叶种植同其他农作物一样,需要“靠天吃饭”,茶农一年到头需要时常跑到茶园里管理。近年来,每在1月至6月的时节,凤凰山上的茶树因遭遇持续干旱少雨天气而“饥渴难耐”。“尽管我们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但如果没有云层的话,这种自然灾害就会很棘手,只能依靠茶树自身的抗旱能力。”黄宝国称,2021年大庵村的茶叶产量总体减少20%,一些树势衰弱的茶树甚至因极端干旱天气而枯死。

对此刘少群表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完善。“现在智能化多在监测,虽然也已在进行控制实验,但目前无论是技术还是专家系统都还尚未成熟。”

“今年的气候好很多,雨水比较均匀,我们的茶叶质量会好很多。”谈及今年的春茶,黄宝国眉头舒展。他介绍,近段时间来,凤凰山上虽然气温骤降、温度偏低,但是由于降雨较多,并未出现霜冻,不仅滋养了茶树,还减少了茶园病虫危害,有利于春茶生长。

除受天气制约外,茶园管理仍需不断提升。曾几何时,随着茶叶市场形势一路向好,凤凰镇部分茶企和茶农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盲目扩大茶叶种植面积,无序、过度开垦山林地种植茶树,造成凤凰山物种多样性减少,影响茶叶的良性发展和整体品质。近年来,潮州市以立法形式,严厉打击破坏凤凰山区域生态环境的行为,有效遏制毁林种茶。

凤凰山里茶树多。董志豪 摄

尽管如此,凤凰单丛的种植已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凤凰镇等先发展区域的茶农已掌握标准化生产技术,茶叶质量较稳定,但部分茶农因过于看重产量,而忽略了对茶叶质量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同时后发展者因茶叶种植水平相对落后,且茶叶生产技术尚未成熟,多数茶农生产的茶叶质量水平偏低。”广东省潮州市茶叶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勤研究发现,当前仍有部分凤凰单丛茶园管理粗放,导致茶叶种植质量偏低。

陈勤表示,对于后发展地区,要重视茶农的种植生产指导与技术培训,推广茶园科学管理技术。针对先发展地区,要推广茶园提质增效栽培技术,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栽培措施提升茶叶质量。“例如实施化肥农药‘双减’措施,增施有机肥料,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达到提高茶叶质量水平的目的。”陈勤说。

凤凰单丛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然离不开注重绿色发展。刘少群表示,面对一些病虫害,茶农避免不了要借助农药来进行预防和补救。当前,潮州凤凰单丛种植走生态可持续发展路,仍需做好监管工作。

事实上,近年来,不乏一些茶叶种植存在农药过量残留相关报道,其中,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在其官网发布《2012茶叶农药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经对北京、成都、海口等地的茶叶产品抽查检验发现,多个知名品牌产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农药残留。而著名的毛尖茶叶主产区河南省信阳市,也有调查显示,价位在400到1000元的大山茶无农药残留,但在20到300元价格区间的小山茶,50%有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是影响茶叶质量的一大因素。特别是一些茶农为了最后的产量高,使用违禁农药或者农药剂量过高,造成在茶叶采摘的时候仍有一定的农药残留,乃至有可能严重超标。

不仅如此,在其他茶产区,也曾出现部分茶农使用的有机肥料不达标,重金属含量过高等问题。而长期使用不仅破坏土壤构造,使土壤金属含量过高,还影响到茶叶的重金属含量。

质量安全是茶产业的生命线,为守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潮州市各级相关部门可将其作为前车之鉴,继续严厉打击不合格茶园,推广病虫害科学防治。

未来

利用大数据实施智慧种植

针对凤西村和乌岽村等古茶树资源,该如何做好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陈勤认为需要精细保护。他介绍,古茶树的生长能力弱,在春茶采摘时应留叶1—2片,弱枝要打顶留养。对于较为衰弱的古茶树,可采取隔年采摘的方式恢复树势,非采摘年进行打顶留养。春茶采摘后喷药防治病虫害,保护留叶。“一些茶农往往过于重视开发利用而欠缺保护措施,使得部分古茶树树势衰弱,甚至死亡。”

陈勤希望能不断推广应用好古茶树保护技术,不断加强宣传与技术示范,让茶农充分认识古茶树资源的重要性,做好古茶树的精细保护基础后,合理开发利用。

古茶树身上配有一张“身份证”。董志豪 摄

“古茶树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贝,应该继续加大力度建立品种资源库。通过种子的培育,与无性繁育保留古茶树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在探讨古茶树的保护中,叶汉钟表示,在合理开发古茶树资源的同时,更要以科学的方式进行古茶树基因保护。“目前,潮州正以凤凰单丛茶和岭头单丛茶原产地潮安区凤凰镇和饶平县浮滨镇现存的古茶树为基础,建设古茶树保护资源库,但仍未形成一套系统性的基因保护资源库。”

此外,他建议对于低山单丛茶的种植,要借助信息数据采集技术,研发茶园病虫草害预警、监测和识别技术,利用大数据等新型技术手段,实施智慧茶园种植,实现茶树健康实时动态精准感知,从而有效防控病虫害,科学进行水肥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棋盘村正在向智慧茶园的方向迈出步伐,为凤凰单丛茶产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在棋盘村樱花茶园内,约200亩的“5G+智慧茶园”里,14个“智慧天眼”24小时站岗,不间断地观察和记录茶园情况;智能化喷灌设施遍布,可实现精准灌溉,提高生产效率。打开手机APP,手指滑动,就能实现720°视角实时查看茶园气象温湿度、光照、风速、水质、土壤等数据。


棋盘村樱花茶园。

与此同时,茶园1公里长的木栈道旁,约550棵樱花树与刚发出嫩芽的茶树相呼应,展现出一幅多彩美丽的茶园风光图。中山驻凤凰镇工作队队员、棋盘村第一书记林卓君表示,茶树套种樱花,目的既为了改善茶园土壤,促进茶叶长势,又在增加景致,守住美丽生态。

在林伟周的500多亩雷仔山生态茶园,同样能看到翠绿的茶树中间套种着紫薇、樱花、银杏、红枫、赤枫、玉兰等花木。林伟周称,茶园间种的花木自2012年便开始种植的,如今已显现出良好的效益,有利于茶园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这样防止水土流失,涵养了园区水分和湿度,提高了茶叶的品质,还美化环境,让茶园不再赤土裸露,看着漂亮很多。”

引导与推广茶农建设生态茶园也成大势所趋。按照“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主体结构,凤凰镇的茶农在茶园里多已布局茶树、灌木、良性杂草,辅以多种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通过人为协调多物种并存的良好生态环境,实现茶叶种植生产与自然环境有机统一。

观察

现代化高效种植势在必行

“绿叶子”已成“金叶子”,“小茶叶”托起大产业。一直以来,潮州因天时地利人和兼备,成就了凤凰单丛茶的独特性。连日来,笔者实地走访凤凰单丛种植农户、茶园管理者,拜访专家,过程中了解并看到了凤凰单丛茶仍存在着不少制约发展的种植因素,系统规模生产小、区域种植管理存在差异、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善,气候影响大……都是限制凤凰单丛茶种植环节高质量发展的因素。

如何解决好?不少专家与茶农表示现代化高效种植势在必行。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锻造长板、补齐短板、加固底板,在质量严把种植关,精细管养高山古茶,科技赋能打造“智慧茶园”,分类施策做好高山茶、低山茶。

当然,笔者也深刻感受到凤凰单丛茶种植的不断成熟。大庵古茶树园里,星罗棋布的“灭虫卫士”为古树挡下害虫的层层攻势;广东南馥茶叶有限公司的茶叶生产基地,“农眼”智能监测管理系统,可随时帮助茶农检测土壤、天气等;棋盘村樱花茶园的“5G+智慧茶园”,实现智能化精准喷灌,提高茶树干旱天气的存活率……凤凰镇探索践行,从科学管养、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升高山老茶园新产能,发挥凤凰单丛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示范作用,创新茶园管理标准规范化,保障生态效益的同时,提高茶园的亩产经济效益。

究其缘由,凤凰单丛历史底蕴深厚,生态得天独厚,好山好水好空气赋予独特灵气是一项重要条件外,其背后,是潮州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精心谋划部署的成果。近年来,潮州市施行《潮州市凤凰山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印发《潮州市千亿农业产业发展方案(2021-2025)》。与此同时,潮安区凤凰镇从多方面着手,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教育广大茶农树立整体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观。另一方面,还具体实施凤凰单丛种植种质资源保护行动、标准体系修订和推广行动、质量安全保护行动、示范性茶园建设行动等,促进茶叶种植高质量发展。

其背后,也是茶农管理意识在不断提升。无论是古茶树精细化种植,还是发展“智慧茶园”,抑或是走生态有机之路,都是在向提高茶叶种植质量的方向前进的步伐。此外,越来越多的茶农在依据世代相传的经验管理茶园中,打通思想壁垒,积极联合专业农业机构合作,以更加科学可持续的方式种植茶树。

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成为一张名片。过去凤凰单丛茶叶成为地方乡村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也会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在现代化产业路上、在乡村振兴路上,我们理应继续做好凤凰单丛茶叶这篇“大文章”,在种植上合力攻坚,提质增效,真正在提升绿水青山“颜值”中做大金山银山“价值”。

来源:南方+(策划:达海军采写:董志豪),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潮州率先探索立法保护古茶树,促进凤凰单丛茶产业健康发展

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被列入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单……近年来,潮州凤凰单丛茶飘香海内外,品牌知名度明显提升,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有统计数据显示,仅2021年一年,当地初制茶产值就超过64亿元。

潮州凤凰单丛茶飘香海内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南方日报 记者 石磊 摄


产业快速扩张的同时,作为单丛茶品牌之魂、产业之基的古茶树,保护情况却不容乐观。病虫害难以有效防治、茶农专业养护知识普遍欠缺、周边生态屡遭破坏等因素,给当地古茶树保护带来极大挑战。

在此背景下,潮州在省内率先探索为古茶树保护进行立法。9月5日,经过初审修改后,《潮州市古茶树保护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下称“条例”)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引发了当地对古茶树保护路径的广泛探讨。

图为树龄600多年的古茶树大庵宋种。南方日报 记者 黄敏璇 摄

茶农科学养护意识亟待提高

潮州是凤凰单丛茶原产地,种茶历史悠久,古茶树资源丰富。仅在主产区潮安区凤凰镇,现存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就有约1.5万株,两百年以上的古茶树4600多株。

近年来,随着知名度不断提升,凤凰单丛茶价格逐年走高,尤其一些珍贵香型的古茶树茶叶价格更是成倍攀升。在巨大经济利益驱动下,过度采摘古茶树等情况时有发生,加之缺乏科学管养知识,导致一些古茶树衰弱枯死。

潮州市茶叶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勤曾长期关注古茶树生长情况。他认为,管理者在采摘期间过度采摘、错误使用水泥修补树洞、培土过高影响树根呼吸以及在树下种植新茶树,一系列不当的管理措施是导致茶树枯死的主要原因。

在调研古茶树死亡原因的过程中,陈勤还发现,由于单丛茶古茶树具有“一树一香”的特点,不同古茶树产出的茶叶价格相差巨大。“这就导致一方面名贵古茶树虽受到茶农重视,但养护措施不科学造成死亡;另一方面,茶农对大多数经济价值不高的古茶树管理粗放,甚至只采不管,也加剧了古茶树的死亡。”

“而且,大多数茶农仍坚持使用传统经验进行栽培,对一些科学的施肥方法和新型农药认识不准确,加上生态遭破坏等因素,近年来潮州茶园病虫害已严重威胁珍稀古茶树的生长。”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研究员王兴民说。

科学栽培知识缺乏、病虫害加重、茶农重视程度不一……针对古茶树保护存在的种种困境,此前当地农业等部门试图通过组织农业专家进行技术培训指导等方式加以改善。

“我们与华南农业大学签订了3年的病虫害防治服务项目,加上潮州市茶叶科学研究中心等本地科研机构,免费为茶农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但所有保护措施的落地,都要先征求茶树所有者的意见,如果茶农不同意,我们也不能擅自开展研究和防治。”潮州市农业局种植科相关人员表示。

“例如病虫害防治,尽管有专家免费指导,但茶农的重视程度和防治意见不一样。而一个区域出现虫害,如果有的树防治、有的不防治,最终虫害依然会在区域内扩散,防治效果大打折扣。有效防治病虫害,就需要统防统治。”长期参与古茶树病虫害防治的凤凰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副主任柯卓凡也说。

“虽然有关部门大力推动,但部分茶农还没完全重视起来。”陈勤认为,通过立法明确保护范围、举措和责任,从而提升茶农科学养护的意识,是潮州古茶树保护的当务之急。

立法明确各方保护古茶树的责任义务

为加强古茶树保护管理,促进古茶树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潮州将古茶树保护条例作为今年的重点立法项目。

事实上,立法古茶树保护,在其他省份已有先例。譬如在全国古茶树资源丰富的云南省,有多个地市已作出探索,《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分别于2016年、2018年施行。此外,《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草案)》也于今年7月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

但同样是为古茶树保护立法,潮州的境况却有所不同。相比其他省份野生型古茶树占多数,潮州绝大部分古茶树则属于茶农的个人财产。这意味着,茶农个人合法权益的保护需在立法中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和体现。

在这一背景下,潮州因地制宜开启了古茶树保护立法的探索。

“条例起草过程中,我们注重从多部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性文件中寻找立法依据,确保制度设计、部门职责、保护管理措施、行政处罚等方面,不存在与上位法相抵触的情况。”潮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庄瑾瑜说,“根据相关法规,茶农拥有古茶树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但同时也有依法保护古茶树的责任,所有管理措施要合法,这一点是明确的。”

因此条例拟规定,古茶树所有权人为具体管护责任人。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由所有权人与经营权人约定管护责任,没有约定的,由经营权人承担管护责任。

然而,立法切实助推古茶树保护与开发的同时,如何保护好茶农合法权益?对立法者而言,这是不小的难题。

潮州市司法局立法科三级主任科员何妙云介绍,条例中保障茶农合法权益的原则贯穿全文。例如,拟规定为所有古茶树建立档案,进一步明确古茶树的所有权;古茶树认定过程中,茶农如有异议可向主管部门提出。此外,在鼓励企业与茶农合作开发古茶树的同时,条例也明确需遵循公平自愿原则。

在此基础上,条例拟提出,相关部门需采取措施帮助茶农科学管理茶树、更好行使经营权。例如,农业部门应根据需要组织专家无偿向茶农提供必要的养护知识培训、养护技术指导和服务。

“总而言之,在保障茶农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前提下,一方面为茶农进行栽培和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另一方面界定各方在保护古茶树方面的义务和责任,这是条例制定的两重目的和意义。”庄瑾瑜表示。

培训指导仍需科学性精细化

以立法规范古茶树保护,茶农还有更多期待。

茶农廖旭林发现,近些年在潮州古茶树茶园开展科研项目及技术培训的专家团队有不少。从普及科学管养知识的角度看,这本该是一件好事,但问题却逐渐浮现。

“我后来慢慢发现,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专家提供的指导意见不一样,例如施肥用药的种类、用量等。有些专家用其他茶区的方法来指导本地的茶农,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几次培训参加下来,廖旭林常就一个问题得到不同的指导意见,“不知道该听谁的”。

潮州市农业局种植科相关负责人也提起,曾有外地专家到古茶园现场指导时,建议茶农在古茶树下种植新茶树。但根据本地情况实践来看,让新茶树与古茶树争生长空间,是养护大忌。

专家指导出现混乱的同时,潮州单丛茶古茶树“一树一香”的特性,也为保护工作带来挑战。“潮州单丛茶古茶树分布范围广,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的古茶树,生长状况都不一样。”王兴民认为,解决办法是“一树一策”精细化保护,根据实际情况,为不同古茶树定制个性化方案。

如何更好地利用专家团队的力量,是潮州古茶树保护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对此,条例拟规定,设立潮州市古茶树保护专家委员会,为茶农提供技术培训等服务。

“设立潮州市古茶树保护专家委员会这一点,立法时无其他地方可参考,是潮州针对本地茶农科学养护知识欠缺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特色条款。”何妙云说。

廖旭林建议,应借此机会统一组织专家团队为茶农培训和指导。“就像医院的专家团队会诊,针对每位患者给出具体的治疗方案。”

王兴民也建议,应由政府层面从全国各地组织对单丛茶有研究的专家,共同研究单丛茶古茶树的保护措施,形成一套可落地的机制,更好地指导茶农进行科学管养。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栽培室副主任黎健龙曾为了制定《潮州单丛古茶树保护技术规程》,在潮州茶园开展了近两年的古茶树调查和研究。他也认为,潮州古茶树保护工作仍需进一步系统化组织和实施。

“在普及科学管养知识之外,还需重点提升各方的生态意识。”黎健龙说,此前当地茶园过度开发导致周围景观被破坏,影响了茶区的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由此造成近些年病虫害加剧。“这些都是系统性的问题,需要系统化解决。”他希望,通过立法,进一步推动法规及相关专业知识宣传,真正整体提升茶农的科学保护意识。

来源:南方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41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