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率先探索立法保护古茶树,促进凤凰单丛茶产业健康发展

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被列入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单……近年来,潮州凤凰单丛茶飘香海内外,品牌知名度明显提升,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有统计数据显示,仅2021年一年,当地初制茶产值就超过64亿元。

潮州凤凰单丛茶飘香海内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南方日报 记者 石磊 摄


产业快速扩张的同时,作为单丛茶品牌之魂、产业之基的古茶树,保护情况却不容乐观。病虫害难以有效防治、茶农专业养护知识普遍欠缺、周边生态屡遭破坏等因素,给当地古茶树保护带来极大挑战。

在此背景下,潮州在省内率先探索为古茶树保护进行立法。9月5日,经过初审修改后,《潮州市古茶树保护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下称“条例”)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引发了当地对古茶树保护路径的广泛探讨。

图为树龄600多年的古茶树大庵宋种。南方日报 记者 黄敏璇 摄

茶农科学养护意识亟待提高

潮州是凤凰单丛茶原产地,种茶历史悠久,古茶树资源丰富。仅在主产区潮安区凤凰镇,现存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就有约1.5万株,两百年以上的古茶树4600多株。

近年来,随着知名度不断提升,凤凰单丛茶价格逐年走高,尤其一些珍贵香型的古茶树茶叶价格更是成倍攀升。在巨大经济利益驱动下,过度采摘古茶树等情况时有发生,加之缺乏科学管养知识,导致一些古茶树衰弱枯死。

潮州市茶叶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勤曾长期关注古茶树生长情况。他认为,管理者在采摘期间过度采摘、错误使用水泥修补树洞、培土过高影响树根呼吸以及在树下种植新茶树,一系列不当的管理措施是导致茶树枯死的主要原因。

在调研古茶树死亡原因的过程中,陈勤还发现,由于单丛茶古茶树具有“一树一香”的特点,不同古茶树产出的茶叶价格相差巨大。“这就导致一方面名贵古茶树虽受到茶农重视,但养护措施不科学造成死亡;另一方面,茶农对大多数经济价值不高的古茶树管理粗放,甚至只采不管,也加剧了古茶树的死亡。”

“而且,大多数茶农仍坚持使用传统经验进行栽培,对一些科学的施肥方法和新型农药认识不准确,加上生态遭破坏等因素,近年来潮州茶园病虫害已严重威胁珍稀古茶树的生长。”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研究员王兴民说。

科学栽培知识缺乏、病虫害加重、茶农重视程度不一……针对古茶树保护存在的种种困境,此前当地农业等部门试图通过组织农业专家进行技术培训指导等方式加以改善。

“我们与华南农业大学签订了3年的病虫害防治服务项目,加上潮州市茶叶科学研究中心等本地科研机构,免费为茶农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但所有保护措施的落地,都要先征求茶树所有者的意见,如果茶农不同意,我们也不能擅自开展研究和防治。”潮州市农业局种植科相关人员表示。

“例如病虫害防治,尽管有专家免费指导,但茶农的重视程度和防治意见不一样。而一个区域出现虫害,如果有的树防治、有的不防治,最终虫害依然会在区域内扩散,防治效果大打折扣。有效防治病虫害,就需要统防统治。”长期参与古茶树病虫害防治的凤凰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副主任柯卓凡也说。

“虽然有关部门大力推动,但部分茶农还没完全重视起来。”陈勤认为,通过立法明确保护范围、举措和责任,从而提升茶农科学养护的意识,是潮州古茶树保护的当务之急。

立法明确各方保护古茶树的责任义务

为加强古茶树保护管理,促进古茶树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潮州将古茶树保护条例作为今年的重点立法项目。

事实上,立法古茶树保护,在其他省份已有先例。譬如在全国古茶树资源丰富的云南省,有多个地市已作出探索,《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分别于2016年、2018年施行。此外,《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草案)》也于今年7月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

但同样是为古茶树保护立法,潮州的境况却有所不同。相比其他省份野生型古茶树占多数,潮州绝大部分古茶树则属于茶农的个人财产。这意味着,茶农个人合法权益的保护需在立法中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和体现。

在这一背景下,潮州因地制宜开启了古茶树保护立法的探索。

“条例起草过程中,我们注重从多部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性文件中寻找立法依据,确保制度设计、部门职责、保护管理措施、行政处罚等方面,不存在与上位法相抵触的情况。”潮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庄瑾瑜说,“根据相关法规,茶农拥有古茶树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但同时也有依法保护古茶树的责任,所有管理措施要合法,这一点是明确的。”

因此条例拟规定,古茶树所有权人为具体管护责任人。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由所有权人与经营权人约定管护责任,没有约定的,由经营权人承担管护责任。

然而,立法切实助推古茶树保护与开发的同时,如何保护好茶农合法权益?对立法者而言,这是不小的难题。

潮州市司法局立法科三级主任科员何妙云介绍,条例中保障茶农合法权益的原则贯穿全文。例如,拟规定为所有古茶树建立档案,进一步明确古茶树的所有权;古茶树认定过程中,茶农如有异议可向主管部门提出。此外,在鼓励企业与茶农合作开发古茶树的同时,条例也明确需遵循公平自愿原则。

在此基础上,条例拟提出,相关部门需采取措施帮助茶农科学管理茶树、更好行使经营权。例如,农业部门应根据需要组织专家无偿向茶农提供必要的养护知识培训、养护技术指导和服务。

“总而言之,在保障茶农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前提下,一方面为茶农进行栽培和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另一方面界定各方在保护古茶树方面的义务和责任,这是条例制定的两重目的和意义。”庄瑾瑜表示。

培训指导仍需科学性精细化

以立法规范古茶树保护,茶农还有更多期待。

茶农廖旭林发现,近些年在潮州古茶树茶园开展科研项目及技术培训的专家团队有不少。从普及科学管养知识的角度看,这本该是一件好事,但问题却逐渐浮现。

“我后来慢慢发现,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专家提供的指导意见不一样,例如施肥用药的种类、用量等。有些专家用其他茶区的方法来指导本地的茶农,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几次培训参加下来,廖旭林常就一个问题得到不同的指导意见,“不知道该听谁的”。

潮州市农业局种植科相关负责人也提起,曾有外地专家到古茶园现场指导时,建议茶农在古茶树下种植新茶树。但根据本地情况实践来看,让新茶树与古茶树争生长空间,是养护大忌。

专家指导出现混乱的同时,潮州单丛茶古茶树“一树一香”的特性,也为保护工作带来挑战。“潮州单丛茶古茶树分布范围广,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的古茶树,生长状况都不一样。”王兴民认为,解决办法是“一树一策”精细化保护,根据实际情况,为不同古茶树定制个性化方案。

如何更好地利用专家团队的力量,是潮州古茶树保护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对此,条例拟规定,设立潮州市古茶树保护专家委员会,为茶农提供技术培训等服务。

“设立潮州市古茶树保护专家委员会这一点,立法时无其他地方可参考,是潮州针对本地茶农科学养护知识欠缺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特色条款。”何妙云说。

廖旭林建议,应借此机会统一组织专家团队为茶农培训和指导。“就像医院的专家团队会诊,针对每位患者给出具体的治疗方案。”

王兴民也建议,应由政府层面从全国各地组织对单丛茶有研究的专家,共同研究单丛茶古茶树的保护措施,形成一套可落地的机制,更好地指导茶农进行科学管养。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栽培室副主任黎健龙曾为了制定《潮州单丛古茶树保护技术规程》,在潮州茶园开展了近两年的古茶树调查和研究。他也认为,潮州古茶树保护工作仍需进一步系统化组织和实施。

“在普及科学管养知识之外,还需重点提升各方的生态意识。”黎健龙说,此前当地茶园过度开发导致周围景观被破坏,影响了茶区的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由此造成近些年病虫害加剧。“这些都是系统性的问题,需要系统化解决。”他希望,通过立法,进一步推动法规及相关专业知识宣传,真正整体提升茶农的科学保护意识。

来源:南方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