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大红袍武夷岩茶多少钱

找到约23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茶圈苦天价茶久矣,武夷岩茶天价茶,终于要跌下神坛?

《1》

近期岩茶圈在奔走相告:武夷岩茶的天价茶,仿佛要到头了。

去年年底,武夷山茶业同业公会,发布了公开信。

里面提出三点倡议:第一反对价格虚高,第二反对过度包装,第三反对恶俗花名。

且在反对价格虚高中,明确有规定,对于价格超过10万元的,应该主动向市场管理部门报备,所谓的“非卖品”上市销售要开始自查。

第一时间觉得,真是大快人心,茶圈苦天价茶久矣!

这份公开信一出,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短短不到半个月,就让很多所谓的“天价茶”纷纷调价与打折,让定价低于10万元,不踩红线。

这场原本在行业内掀起的天价茶调价暗潮,随着某品牌公关的道歉信公开,传播力彻底生成海啸,席卷茶界。

很多茶客在一边拍手称好,一边心想:武夷岩茶是不是要降价了?

也有人在质疑,天底下有谁会后悔赚钱赚太多?像郭导迟到15年的“剽窃门”事件的道歉,只会让人坚定一点:别相信鳄鱼的眼泪!

正当大家还在默默吃瓜时,有人跳出来抢热点,优越感地满满发表歪理:“天价茶自有它的锚定对象,反正不是卖给你们这些底层蝼蚁的,嫌贵你就别喝。”

点开这个人的主页,看了眼他的带货内容。

一个公道杯标价8000,3泡小众山场的岩茶均价过千,啧啧啧,这标价这么贪,没有一点性价比,难怪要站出来说这番胡话。

人心不足蛇吞象,做人,不能太贪。

《2》

天价茶的狂欢背后不能忘记一点现实,据官方数据统计,国内有6亿人口月均收入仅1000元。

摘掉滤镜再从现实层面去看天价茶,简直一地鸡毛。

每斤标价过10万、甚至几十万的天价茶,99.9%的普罗大众都喝不起,这是现实。

但剩下来0.01%的这部分,净收入处于顶层的群体,他们就一定热衷天价茶?

NO,这是什么强盗逻辑?!

有钱人都是人傻钱多;霸道总裁会爱上单纯女员工;开千万级豪车的人,喝茶标配就是天价茶?

这年头还在抱有这样想法的人,只能说很傻很天真。

毕竟,穿五万元华服,喝两百元公务茶的有钱人,你也管不着。

对于此,身边有位土豪朋友,倒是说得很通透:“我不怕武夷岩茶卖得贵,就怕贵了还不一定对,花了好几万的价钱买牛肉,最终能不能喝到真货,自己心里也没准。”

有钱茶客买茶不怕出高价,就怕出冤枉钱。顺着这样的买茶思维,再去看个别岩茶产品的定价,瞬间神思清明。

这股岩茶版的整风,如果再认真敲打下去,那些标价虚高的肉桂水仙大红袍们,到底还能挤出多少水分?

接下来的这场大戏,方才值得拭目以待,好好去围观!

《3》

天价岩茶,不等于高品质茶。

天价茶背后主张的概念,无非是稀缺性。往白了说,就是某某茶你在别处根本买不到,喝不着,我就标这么贵,看你要不要为好奇心买单?

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所谓的单株茶。

用特定的单株茶树鲜叶,直接加工,做出风味不走寻常路的产品。标榜的概念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除此以外,再无别家。

单株茶的特性,注定它只能迎合小众玩家的求“奇特稀缺”性心理。概念与噱头都有了,考虑到背后的成本,单株茶的标价当然不会便宜。

不过这些单株茶,山场未必是顶尖,工艺也未必会出彩,且每年的风味不稳定,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品质不一定拔尖,风味未必会出色,但价格一定会贵。

喝茶为了求奇求特求一时新鲜,注定不是长久。回到现实逻辑看,一分钱,一分货,花高价买品质对等的茶,才是大多数人的正常喝茶心理。

部分有意无意搞饥饿营销的天价茶,量不多,寥寥无几。按实验对比看,连样本数据都不能支撑。这类型的茶,它们的品质是好是坏,注定没法断定。

高价不等于高质,这已是现实。

另外,当达到一定的价格尺度后,一款茶的身价再往上标,品质差距就越来越小。

花几百块买公务茶与办公茶,比起9.9一大袋包邮的三无产品,优势是“至少还能喝”。

从可靠渠道购入的,标价大几千的正岩肉桂,优点是能尝到“岩骨花香,知道正岩好茶到底是什么风味”。

再往上,价格再高一些,在合理的预期内,买一两泡牛栏坑肉桂、慧苑老丛水仙等顶级岩茶,尝尝鲜。

最后面,突然间出现标价几十万一斤的天价茶,问题就来了。这些贵到没朋友的天价茶,价格比起普通的正岩肉桂水仙多出N倍,难不成它的风味也会好喝上数百倍,喝一口直接销魂?

很显然,这样的逻辑显然是,此路不通!

《4》

武夷岩茶的天价茶,为什么会存在?

明明真实存在多年,定价又不合理,背后究竟是为何?

其一,天价茶能吸引眼球。

最近这些年,岩茶圈里年年都在流传一份“天价茶名单”。虽然,绝大部分茶客在看到它们的价格时,心里都会骂,凭啥这么贵?

因高价带来的敏感性,但凡是上榜天价茶名单的岩茶,天生自带“黑红”属性。骂的人有很多,但没关系啊,至少能赚足眼球,吸引流量,顺带还能割一波韭菜,何乐而不为?这么好的宣传机会,不蹭白不蹭啊!

但这种以天价博人眼球,以价格不以口碑博出位的套路,注定不能带来长久的品牌效益。

从这些年岩茶市场的逐渐洗牌,就能看出端倪。

其二,天价茶能满足部分需求。

天价茶的立足点,是名气。

有了名气,就不愁消费群体。

说白了,只要消费者能认可,或者被洗脑,**茶向来就是这么贵。那么它就拥有极强的防御壁垒。

比如,市面上的假牛栏坑肉桂,能环绕地球赤道一整圈。但只要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概率,能找到真货,就足以支撑这一高名气的产品。

并且,珍贵且稀罕的牛栏坑肉桂,一旦有了可靠渠道,有了明码标价后,它就远不止是普通的商品,而更像一种社交货币。

现在这个社会,王五请赵六吃一桌菜,饭菜值多少钱,看不出来。但换成请客喝一泡“牛肉”,大家就能心照不宣了。

像牛栏坑肉桂这类的顶级岩茶,之所以这么贵,除了稀罕产量少外,高名气才是支撑“牛肉”身价的关键。

卖得贵的岩茶,背后有它的合理定位区间。

但飞涨到天价,传得神乎其神,就不应该了!

《5》

喝茶,本是件寻常的事。

奢靡之风,不值得倡导。

不然,将一众茶客的喝茶方向带偏。

让大众在意天价茶的价格高,而非品质好。让大家都陷入虚无的价格自嗨里,并不能长远。

用投机的心态,营销天价茶,注定没有未来!

来源:小陈茶事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星球测评 | 何为岩韵?怎么买到高性价比岩茶?



上期我们从“挑选男朋友”的角度向朋友们分享了“水、肉、大”的岩骨花香的“基本身份特征”——

比如原生家庭:树种

性格:滋味

特长:产量高,名声大

加分项:醇不过水仙,香不过肉桂,送礼不过大红袍!


这期我们来探讨一下啥是岩韵,这似乎是一个很中国式的审美问题,其实也不尽然。

“韵”“气”都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审美名词,正气、义气(广州小伙伴过冬基本靠“一身正气儿”)这个"气"如何理解,茶叶中的"茶气"是啥玩意儿,咱们下回再细聊。这期,就先说说“韵”,所谓“岩茶的岩韵”到底是什么意思?


先回忆一下,在你的字典里,何为韵?

很奇怪,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很多人对茶,有一种水很深、很玄的误解呢?

同样一个常见字,比如,你放到聆听一首音乐、品尝一款美食、欣赏一种艺术,你不会吐槽,为啥这个"韵"字前面加一个茶,大家就觉得茶人在故弄玄虚了呢?

说回"韵",我们恐怕从小学就会开始接触到,比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是音乐的韵,“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是诗词歌赋的韵,还可以用来形容舞蹈、摄影、美术甚至是建筑,当代世界著名小提琴家谢林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尤其是建筑,它的韵律美表现在重复上,是一种间距、形状等有逻辑的“搭建”,就好像一组完美的五线谱。

我们会为一首歌潸然泪下、会为一幅画驻足、会深深的记住小蛮腰(广州塔)的样子,会觉得它们很"有韵味",你感受到这些美好事物背后的共通点了吗?

对,这就是

因为它们都会给你留下“记忆点”,以它们各自独特的方式。

当你再次听到这首歌、看到这幅画,你会有联想,甚至有“回到从前”的错觉。

这就是韵的体现方式,有喜有悲,是一种精神世界的共鸣。

如果说“味”只是感性世界里的那些一般性的感官体验,那么,对于那些特别深刻、美妙而持久的体会,我们便可称之为“韵”。

所以,一款好茶,就和一道怀石料理、一首经典歌舞、一部经典电影、一幅经典绘画一样。。。。。。当茶汤在口腔回荡,直接刺激你的口鼻,当然也会有让人油然而生美好感觉的"韵"。

那么,回到具体的岩茶,其中所指"岩韵"又是什么呢?

当我们在"韵"字前面加一个岩字,这又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何为岩韵?


喝茶大都是愉悦的,因为茶叶中的氨基酸会刺激我们大脑释放多巴胺,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有的人说喝茶有“恋爱的感觉”了。而茶的韵味,就好比我们听了一首动听的旋律,听完还会回味,茶汤也是。

最重要的感觉就是,当你喝到一款有韵味的茶,它会让你安静下来、停下来、吸引你的注意力,所以“岩韵”首先说的就是这款茶对你很有吸引力,你很喜欢。

所以,好茶就像一首好歌、一部好电影、一篇好文章,能唤起人的好心情。

那武夷山的岩茶之韵,又有怎样的风味特征呢?

如果你去过武夷山国家5A级名胜风景区,看着眼前一座座山峰俊秀,置身氧气森林无敌胜景,你会很自然的产生"美好如斯"的感叹。

生于斯、长于斯的武夷岩茶,正是合了这"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茶"的特点。

正岩茶特色——甜——氨基酸含量高

这与武夷山独有的生态环境有关,来来来,我们先看图~

丹霞地貌,奇峰突兀。武夷山的山体属沉积岩,相对疏松,镁、铁、锌、钾等矿物质丰富,生长在这么有营养的环境下,茶叶的内涵物质当然丰富啦,香气滋味那是棒棒哒;

光照以漫射光为主。丛林植被茂盛,直射光少漫射光多,坑、涧地处低,光照不会太强,而有些人以浓、强度判别是否为正岩茶,是有偏颇的。正岩茶有浓强度高的,但浓强度高的不一定就是正岩茶,这点很重要,要记住哦~

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沉淀,这个道理你肯定懂,想想为啥吐鲁番的葡萄为什么那么甜;

水雾丰富,雨后湿润的空气被锁在山涧的小环境里,不易散去,负氧离子丰富,氨基酸含量高。其中,奇丹的氨基酸含量最高可达16%(绿茶的氨基酸含量通常在8%-9%),这个数据一出来令很多专家惊叹呢~

韵——全方位的感觉

这里的觉不只是味觉,还包括嗅觉、体感、精神层面享受记忆


如何体会岩韵?

啜吸法品饮茶汤,慢咽(正如清代袁枚所说的“不忍遽咽”)。喝茶时,一边吞咽一边呼气,体验喉部清凉、润甜的舒适感,茶香从口腔连接到鼻腔直至头顶,似通窍之感(像是吃了淡淡的薄荷糖),齿颊留香。

袁枚,清代文学家、评论家、诗人、美食家。他之于武夷岩茶品饮之道的最大贡献在于:以美食家的角度品评茶味,并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茶诗文。

乾隆四年,70岁的袁枚来到武夷山,游览了幔亭峰天游寺,在《随园食单》中的茶酒单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以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

“我震其名愈加意,细咽欲寻味外味。杯中已竭香未消,舌上徐停甘果至。叹息人间至味存,但教鲁莽便失真。卢仝七碗笼头吃,不是茶中解事人。”在他看来,岩茶之味是茶中的人间至味。


如何选择性价比高的岩茶?

根据小伙伴们的行为习惯,我们做了两种攻略:


自主学习型:适合有时间,求知欲更强的朋友


1.多读一些岩茶书籍(如《武夷岩茶百问百答》),了解科学、正确的岩茶知识,学会区分不当言论;网络上的不当言论有很多哦,比如:武夷山海拔越高的茶越好;焙火越重茶汤越浑浊;焙火越重品质越高。

2.多喝、多买、多入坑(交学费),喝茶用脑,实践出真知(嗯,喝懂茶真得靠智商)


喝茶时注意四点:

①看干茶、闻干茶

看干茶:干茶粗壮、紧结、乌润。如果有黄片(粗老大叶)干茶会比较松散、不成型。

闻干茶:干净、无异味

②看汤色:干净、透亮,即便用“破坏性”方法进行冲泡(100℃水闷泡1-3分钟),也只是颜色加深,茶汤依旧透亮。

③观察身体感受:茶汤喝下去的舒适感,香气、滋味是否令你愉悦。不好的茶身体会有排斥的反应,难以下咽,不想再喝。



④看叶底:鲜活、油亮、肥厚柔软有弹性

你学会了吗?

被动学习型:适合“拿来主义”,有啥喝啥的人群


这类朋友可以多看以“客观、真实、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的测评类文章、视频,比如茶叶星球(没错,这是广告,哈哈);或者选择则专家推荐,优中选优,少入坑。


价格入门:多少钱一斤起步?

品质过关的岩茶是有基础价格的,因为岩茶的产量少,你知道吗?正岩茶只有72平方公里~(内心苦涩,不知喝了多少A货正岩茶o(﹏)o)

而且岩茶的制作成本很高,比如,茶园养护成本、人工采摘、人工挑拣的成本,而且岩茶需要反复焙火,制作工期长(6个月),制茶经验丰富的师傅费用也高,这些环节都表明了岩茶不可能便宜!!!

ememmmm,入门级岩茶起码是400/斤起

另外,喝茶也是一个晋级的过程,就像打小怪兽一样,随着经验的积累,你对茶叶等级会有更高、更深的认识,最终打爆大BOSS。

重点来啦:所有的茶都可以用“破坏性”(审评)冲泡方法来判别,多数时候都不会吃亏,因为我们的味觉、身体不会欺骗我们!

“破坏性”(审评)冲泡方法:高温+坐杯(100℃闷泡1-3分钟)


为啥岩茶这么好喝?有啥秘诀吗?

为啥?因为制作工艺呗~大师和大厨一样,工夫很重要!岩茶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制作工艺:做青、焙火

做青:这是非常漫长的过程,根据茶叶的状态做青数次,从下午6点左右到第二天凌晨3、4点。我喜欢把乌龙茶叫做“熬夜茶”,制茶真的是熬心血,每到茶季,制茶师傅们的生物钟都混乱了,好辛苦。

什么是做青嘞?它有两个工序:碰青晾青,并且交替进行。碰青——茶叶相互碰撞的过程中,茶叶外缘的细胞壁破损,形成绿叶红镶边的状态,芳香物质不断释放、变化的过程;碰完之后晾一会,让受损的地方“自我修复”一下(主脉的水分流向叶缘,补给受损地方,重新舒展)。

是不是有点像我们的人生?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

焙火:更是漫长的过程,岩茶要至少三道焙火,从4、5月到10月,半年的时间,根据茶叶的状态进行焙火(焙火越重、存放时间越长,茶叶越黑)。但并非越黑越好,要做到“焙熟、焙透、不伤茶”,让茶叶始终保持活性,吐纳呼吸。(焙火是啥?请看下面的“茶叶星球の秒懂百科”)

另外,根据岩茶的制作工艺,要在秋冬季才能喝到当年的新茶。有些茶焙火重,需要放置1个月,退火后再喝滋味更佳。所以,岩茶不像绿茶,追求“绝对新鲜”。

PS:岩茶油润度好并非高品质岩茶的重要标准,有些茶需要放置一段时间,其油润度才会慢慢展现出来。


茶叶星球の秒懂百科

①岩茶客们常聊到的「蛤蟆背」是什么?

焙茶的时候,火温和时间达到一定程度,茶叶受热膨胀鼓起来,表皮和叶肉分离形成的气泡点,如蛤蟆的背部一样,这个就被人俗称“蛤蟆背”。But,这个不能作为评价岩茶品质的标准。

你听说过铁观音的“蜻蜓头”吗?未来某期告诉你~

“焙火”是啥?

你是不是以为把茶叶放在火里“烧烤”?NoNoNo!

焙火类似于烘焙蛋糕、咖啡豆(有些重焙火的岩茶闻起来与咖啡熟豆相似,就是这个原因啦~属于“火攻香”),主要目的是把茶叶里的水分、青气蒸发掉,干燥是所有茶叶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焙火是干燥的一种方法),只有水分达到一定标准后(通常是6%以下)才可以长期贮存。传统的烘焙(碳焙)是把茶叶放在焙篓上,下面用炭火的热量慢慢烘干茶叶,有点像广东人煲靓汤“文火慢炖”

岩茶的焙火非常讲究,其他茶叶焙火1-2次,而岩茶焙火至少3次,甚至5、6次,从四五月份采摘鲜叶,到最后一次焙火,要经历6个月之久,做到“焙熟、焙透、不伤茶”,让茶叶始终保持活性,吐纳呼吸。

焙火工序非常考验制茶师傅的技艺和经验,这就是上一篇文章开篇讲到,为啥传承技艺那么重要,为啥有那么多非遗传承人了。


②为什么没有老丛肉桂?

答:肉桂是近几十年的优良品种(有好种、好养、好活、产量高、抗病性强等特性),最老的肉桂有50余年。而水仙是老树种,有百余年,所以称为百年老枞。通常80岁以上称为“老枞”,不到80岁但树龄比较高的叫做“高枞”。



下期预告


写在后面的话

茶为国饮,什么是国饮?老百姓喝得起,可以天天喝、门槛低、味道好、对身体好的才能称为国饮。但很多人不喝茶,为什么?

水太深、不会选、不会泡......那么多的条条框框,茶叶把年轻人拒之门外。作为不年轻的90后、00后,我们要为茶叶发声!茶,并非玄学!它喝起来真真切切。“一片树叶落入水中,改变了水的味道,从此便有了茶。”至于茶艺、茶道等我们老了,自然有所体会。我们想做的是:让你爱上这杯茶。

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评测同类茶叶,以直观的视频、图片分享每款茶的品质特征,帮小伙伴们挑选适合自己的茶,然后,爱上茶!


2020年天价岩茶价格吊打99万冰岛

  2020年天价岩茶价格吊打99万冰岛!被数字玩坏的茶叶,忽悠了5亿茶客

  这两天,朋友圈在疯传一张图片:武夷岩茶宝典(2020最新版)

  图源:啖茶论道(有修改)

  乍一看,格外惊悚,9600元一泡(8克),这是什么概念。在昆明,平均工资不到8000,坚持一个月的996,居然还不够喝一泡茶。

  云南普洱茶,最有名的冰岛茶王树,99万产大约5公斤干茶,不算损耗,一泡8克,理论上能泡625泡,单泡价格1584元。

  冰岛茶王的价格,在武夷岩茶面前,就是个打酱油的弟弟,岩茶大军中,1000元以上1泡的茶叶,有43款。

  比冰岛茶王贵不算什么,岩茶价格吊打黄金才是重点:6月9日,国内金店品牌中,最贵的周大福足金价格502元/克。

  而领头的岩茶,9600元/泡,8克,1200元/克,价格是黄金的2倍。

  比黄金贵的岩茶有5款,若是北美的建国同志知道,他会不会把储存的黄金换成岩茶?恐怕不会!  

  建国:茶叶比黄金贵,我欣赏你,跟我干吧!

  - 01 -

  被数字玩坏的茶叶

  一款茶叶要出名,本身品质要过硬,更要有“天价”二字支撑。岩茶如此,普洱茶也如此。

  老班章和冰岛有今天的江湖地位,除了冰糖甜,兰花香。几十万的天价博人眼球,让吃瓜群众铭记于心才是重点。从68万老班章到99万冰岛,数字只会越来越大,明年还会更大。  

  炒作玩的最666的,当属岩茶。

  2009年,天价茶叶蛋之后,牛栏坑肉桂高调亮相全国茶圈,一时间,在中国茶叶市场风生水起。

  2018年,520万XXX母树大红袍带领一众小弟,坐稳了中国茶叶价格的第一把交椅(当时被央视批评过)。  

  图源:央视财经

  今天,2020年最新的武夷岩茶宝典,9600元一泡的天价茶,又一次成功吸引了大伙儿的注意。

  一张图片,只有品牌、山场,价格!!!把中国5亿多喝茶的人。忽悠了一遍。

  因为是天价,吃瓜群众疯狂转发,从业者该批的批,该骂的骂。

  打着夸张的价格,利用天价茶的噱头吸引大伙儿围观评论,不要推广成本,就把一大堆闻所未闻的茶叶,变成茶客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普洱茶马帮进京之后,这算茶界最成功的的营销吧。

  那么,大家最关心的四个问题:

  这个茶是不是大师炒的?真大师可能对这茶不知情,至于假大师,一抓一大把。

  这个号称9600元/泡的茶叶,市场真的有吗?当然有,96000元一泡的茶,市场上也有。

  它值不值9600元/泡?你说值就值,你说不值就不值(真的是这样)。

  有没有人买单?举一个栗子。中国市场一年能分到2万瓶大拉菲,但市场一年消耗大拉菲至少20万瓶。很多人知道大拉菲是炒作出来的,但还是会买,为何?喝的不是酒,是优越感,送礼有面子。

  茶叶也一样,冰岛老寨的古树再贵,永远供不应求,明年冰岛老寨的茶王树还是会拍出更高的天价。

  这是市场,这是人性,改变不了!  

  - 02 -

  普洱茶还能炒多远

  普洱茶的炒作,目前已经有冰岛和老班章独领风骚。其它山头,看着冰岛和老班章如鱼得水,多少有点羡慕嫉妒恨,也立志要炒出一片普洱茶新天地。

  2020年春天就上演了一幕茶王树及父皇的争霸大赛,最后,太上皇还政失败,在茶圈几乎无人问津,不得不说,这是一场失败的炒作!

  普洱茶第一次炒作,满足了炒作的所有条件。

  产地集中在云南,方便源头操控;产量刚好适中(绿茶年产上百万吨,根本炒不起来。黄茶产量太少,炒作会入不敷出)。

  有大家都接受的越陈越香概念,加上当时市场不透明,有“销售渠道”(为快速套现,做戏)。

  目前,普洱茶山头炒作唯一可以发挥的,恐怕只有大红袍式大明穷秀才逆袭的励志故事了。  

  普洱茶其它山头,要在冰岛和老班章之间打出一片天,套路大概是这样:

  第一、故事一定要有。都2020年了,故事还是要有的,但不是乱编。必备《云南少数民族概况》之类书籍一本。毕竟,古树茶生长在少数民族地区。而这本书里,详细记载了云南各个民族的迁徙、形成和定居过程,连语系语族语支都详细记录,做到故事有史可考。

  抓住少数民族迁徙的艰难过程,编一个凄婉的故事,或梁山伯祝英台式生死相依的爱情,或古代部落冲突时大义灭亲的壮举。

  结合当下中国蒸蒸日上的国力,编一个忠君爱国的传奇故事更能打动人心。这位英雄人生的最后时刻,无论如何,一定要跟茶联系在一起。  

  第二,拿出祖传证据。单凭一个编出来的故事,很难打动人,甚至还会被骂,必须拿出证据。找个几百年的锄头,越破烂越好,对外宣称“方天画戟”,经历岁月的侵蚀,终于残破不缺,但古代的精神依然传承到现在。

  第三,仪式,最好是宗教仪式。把“方天画戟”供奉在最大的棵茶树前,经年累月,新的茶王树又一次横空出世,秒杀班章,吊打冰岛。

  编故事炒作茶叶的套路大抵这样,以后出现诸如此类的新闻,就是新的茶叶炒作,鉴定完毕。别被坑!  

  - 03 -

  茶叶炒作,不同的立场

  茶叶炒作,有人开心,有人痛骂,还有一群人吃瓜。

  我们得看清一个现实:任何商品,一旦有了投资价值,炒作就是不可避免的,适度的商业炒作也是允许的。

  2003年,港台商人炒作普洱茶,让普洱茶从默默无闻到人尽皆知,如果没有那一场炒作,现在的普洱茶,或许还是山沟沟里无人问津的边境茶。

  2009年,名山古纯崛起,资本缔造冰岛老班章两个领头羊,周围山头一环带一环,拉高了茶叶价格,增加了茶农收入,茶农再也不用跑到东部沿海打工。

  炒作起来的名山古纯,也给中小企业带来了生机。如果不是名山古纯,普洱茶行业的中小企业,只能做大厂的经销商。

  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炒作,有利必有弊,2007年崩盘的伤害,让普洱茶至今都没有从伤痛中走出,几十万吨无处可去的库存,已经成为普洱茶行业最大的伤痛。

  名山古纯火了之后,遍地造假的名山古树,给普洱茶带上信任危机的帽子。

  到如今,十年以来,炒作变成了只为圈钱的恶意营销,甚至不惜制造树龄谎言,欺骗消费者。  

  茶叶炒作这件事,立场不同,观点自然不同。

  对茶农来说:大多数茶农是希望茶叶炒作的,把鲜叶价格炒高,赚更多的钱。反对的茶农,是没有从炒作中得利的人。要么是非名寨的,要么是家中没有古茶树的,要么是看了邻居发财,眼红的。

  对茶商来说,茶叶炒作,喜忧参半。当下,名寨古树茶价格被炒得太高了,茶商辛辛苦苦赚了钱,都到了名寨茶农的手里。茶商迫切需要炒一个新概念,让普洱茶市场更有活力。然而,资本太聪明,这时候,资本家紧紧捂着钱包,就是不炒。

  对茶客来说,再炒下去,喝不起茶了。一提起茶叶炒作,茶客相当反感,巴不得炒作茶叶的人下十八层地狱。但是,如果名寨古树茶掉到10块钱一公斤,会把一辈子喝的茶叶都存够。如果能升值,也会果断卖掉。

  茶叶炒作,几家欢乐几家愁,谁掏钱,谁反感茶叶炒作。谁赚钱,谁希望年年炒作。资本控制下的茶叶市场,纵然茶叶炒作天天被骂,茶叶炒作永远不会停止。

  写在最后:

  茶叶炒作,小炒得利,大炒阵痛,强炒灰飞烟灭。

  天价茶,本身就是最大的智商税,茶叶市场上,炮制出来的新概念五花八门,吸引一批物以稀为贵的追随者,拉高茶叶价格,然后,收割韭菜。所谓的大师制茶,更是烂大街的操作,包装上打上大师两个字而已。

  茶叶的本质:是供大家饮用的消费品。即使短时间内把某款茶捧上天,牛皮一旦吹破。各路炒家赚满盆钵,炒作的痛,只有由盲目扩大生产的茶农,接盘的茶商及消费者一起承担。

  然而,对茶叶炒作,茶行业绝大多数人,真的没有办法,只能静静吃瓜。

  于此,无论9600元一泡的天价岩茶!

  还是99万的冰岛茶王树!

  一笑而过罢!

  来源:网茶会习茶社

找到约21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