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庄服务细节

找到约34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旧时历史上的普洱茶老茶庄

民国时期,是茶庄大发展的时期。这种发展得益于茶叶产地的扩大,得益于茶叶新形制(沱茶、红绿茶等)的诞生。但是,整个民国到底有多少茶庄,由于时间久远,统计不完善,档案的缺失等很多原因,很难说得清。

当然,尽管有这么多困难,我们还是可以利用某一时期某地的茶庄数,大体掌握那一时期当地茶庄的情况。从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民国后期,昆明的茶庄大约维持在四十五家左右;思茅茶庄在民初为二十多家,民国十二年仅剩十二家;易武如果算上当年整个县境内的茶庄或小作坊,大约三四十家;下关在1945年前后为四十家左右;勐海(含当时佛海、南峤两县)和景洪(当时叫车里)最辉煌时约三十家。至于景谷、石屏、猪街、顺宁(凤庆)、鹤庆等地,虽然也有很多茶庄,但由于很多是分号,因此很难统计具体数字。

这里,我们所说的茶庄不是茶铺,茶铺只有固定门面,零售茶叶;不是茶馆,茶馆则主要销售茶水;茶庄应该是自己做茶、卖茶同时有自己商标的茶叶生产或销售企业。

茶庄可以说是民国的一道风景。从清末到公私合营,是云南茶庄(茶号)风起云涌的时代,众多的茶庄围绕着普洱茶,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活报剧,一直影响到现在。下面,笔者按地区划分,在众多的茶庄中挑选出十个,做一个简略的介绍。

勐海

洪记茶庄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茶庄,它的总号是云南赫赫有名的大商号洪盛祥,老板是腾冲董家,主营业务是石璜和大烟。1923年,由于从勐海经过缅甸、印度进入西藏的新茶路的发现,腾冲董家决定到勐海(当时叫佛海)成立茶庄,他们聘请同乡叶安年为茶庄经理。

那时的勐海还是蛮荒一片,到处是原始森林,老虎、豹子横行,虽然茶叶产量很大,揉茶的茶庄只有两家,一个是张棠阶的恒春茶庄(1910年创建),另一个是李云生创建中的云生祥,两家的资金都不充裕。洪记茶庄挟着总号资金的优势,一建就是勐海最大的茶庄。他们两盘灶(后增加到六盘灶)同时蒸压茶叶,主要产品是藏销紧茶,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班禅紧茶,少量生产方茶。

同时,他们在缅甸景栋、仰光、印度加尔各答等地都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因此他们可以用资金优势和渠道优势操纵印度、缅甸和勐海的市场,挤压勐海的中小茶庄,逼迫他们以低价将自己压制的茶叶卖给洪记。洪记的产量很快就达到每年四五千担。

洪记茶庄的示范效应带动了资本的进入,随后,鹤庆张家的思茅恒盛公、边地的各土司以及其他各种势力的资本也冲进勐海,到1937年,勐海茶庄达到二十多家,洪记的产量也达到每年七八千担。

抗战时期,日本占据缅甸,交通阻断,洪记在印度大吉岭建立茶厂,生产紧茶。新中国成立前夕,洪记迁入缅甸。

可以兴茶庄是玉溪人周文卿(名丕儒)创建的。1914年,思茅厘金局二等办事员周文卿押着一百担官盐,进入勐海,开始了接近四十年的普洱茶生涯。这一年,他在勐海收购散茶300担,运往思茅。

1925年,周文卿成立自己的茶庄可以兴茶庄,并于1927年开始设灶揉茶。当年揉制可以兴字号圆茶八十余担,全部卖给李云生;另外揉得紧茶二百八十余担,紧茶则卖给了洪记。

随后几年,可以兴继续发展茶叶生产,虽然他不是勐海最大的商号,但由于他为人仗义,热心公益,同时拿得起放得下,多次参与调解政府与广西籍叛军之间的矛盾,深得商界同行的认可,被委以佛海(即勐海)商会主席。

随后,他和李拂一联手发起成立“佛海茶业联合贸易公司”,将当地的中小茶庄联合起来,摆脱洪记和思茅恒盛公两大茶号的控制,自己将紧茶运到印度葛伦堡销售。此时,周文卿建临街铺面31间,捐赠房租兴办学校;同时,他拿出茶庄的利润和公司的提留,成立佛海“近代图书馆”“佛海医院”,并组建车佛南联合县银行以及电灯公司,提高边地的生活质量。

1942年,周文卿到澜沧、景谷躲避战火,此时,茶庄由他的几位如夫人负责维持。

抗战胜利后,周文卿回到佛海,继续经营可以兴茶庄。可以兴圆茶出口一直维持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

易武

乾利贞号茶庄是云南最著名茶庄,成立于19世纪60年代。早期,乾利贞号主要经营倚邦茶,民国时期,它和宋聘号合并,共同经营易武、猪街等地的普洱茶,是香港、新加坡等地普洱茶价格和质量的标杆,香港普洱茶的价格以乾利贞号、宋聘号为最高。

由于乾利贞号(含宋聘号)的经营者是大名鼎鼎的特科状元袁嘉谷家族,因此乾利贞号又是南最有文化的茶庄。清末,袁嘉谷的三哥袁嘉猷负责乾利贞的经营,同时,他还当选云南商务总会帮董,在商会有较大的发言权。

1913年,袁嘉谷的弟弟袁嘉璧接手乾利贞,同时,他还是茶帮的总管事和石屏商务分会的总理。当时,乾利贞把总号设在滇越铁路的枢纽蒙自,在昆明、石屏、思茅、易武、猪街等地设有分号,他们把经营重点放在普洱茶出口上面。

即使到了今天,我们仍能看到乾利贞号留下来的茶品和文字,题刻在石屏县文化广场主牌坊上的“云根文彩”几个字,原是袁嘉谷给茶帮昆明总部的题字;而宝瓶如意商标上写有“乾利贞宋聘号”的蓝标宋聘,在2011年更卖出了每筒三百多万的高价,并且还有继续上涨的趋势。可以说蓝标宋聘是我们穿越时空认识那个时代普洱茶的桥梁和瑰宝。

同庆号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易武成立最早的茶庄,1884年由石屏刘姓茶商创建。清末,刘家娶了易武土司的女儿,而易武土司没有男继承人,因此,刘家继承了土司的很多权利。商业成功后,他们在石屏的云泉路修了一座豪宅(新中国成立后曾作为石屏县医院多年),豪宅的背后是他的另一个亲家石屏杨家的大院,两家曾一度联手经营。

同庆号在石屏的总号曾用同庆号、福来祥(福来祥总号曾设蒙自)之名。1924年,福来祥经理刘嗣曾(字鹤年)担任了云南总商会帮董,代表茶帮参与商会事务,这对提高同庆号刘家的地位大有帮助。

出名的产品往往是仿冒的首选,民国初年,已有人仿制同庆圆茶在昆明出售。新中国成立前,同庆号是易武三家有能力使用自主品牌大量生产产品同时外包揉茶业务的茶号之一,它的出口圆茶在香港卖价仅次于乾利贞号和宋寅老号,是第二等茶的代表品牌。

昆明有同庆茶行,40年代颇为活跃。

思茅

雷永丰号是民国年间思茅最著名的茶庄,它的创办人是石屏人雷逢春。目前我们无法考证雷逢春发家的细节,只知道雷逢春的企业名称、牌印(相当于商标)很多,比如泰丰祥、雷永丰、雷朗号、新春老号、双印雷朗号、广发祥、春华祥等,1916年,雷永丰为防止假冒,在他的每一饼茶的内飞和大票上加印了“鹤王”商标。

1912年雷逢春当选思茅第一届商会会长。随后,他那个当过县令的长子雷恩溥(字沛周)担任了云南商务总会公断处长,后升为副会长。这一时期,雷家还在昆明经营川烟、烟土,生意非常兴旺。

雷家的经营靠口碑,靠货真价实,他们做的七子圆茶往往比别人家重,而价格并不比别人的高,因此,销路很好。民国初年,雷永丰是思茅的第一品牌。

江城

敬昌号的出现比较晚,它是河西(今通海)马家的大商号原信昌的墨江分号源馨茶厂的商标。源馨茶厂压制圆茶大约始于1941年,主要揉制江城、易武的茶叶。

在此之前,他们当作副业经营一些散茶。敬昌号圆茶主销香港、泰国,创建品牌时期,价格非常低,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检验,他们进入仅次于宋聘、同庆之后的第三梯队,在香港站住了脚跟。

敬昌号的黄金时代是1945-1946年,他们依仗总号丰厚的资金基础,在抗战时期低价大量收购各号加工好的圆茶,全部销往香港,获利丰厚。抗战后期,江城的茶叶或撂荒,或被砍伐,抗战胜利后所剩无几。

此时,敬昌号更多地采购易武茶压制圆茶。他们的收购活动持续到1950年代,那时,他们和乾利贞是少有的几家在收购茶叶的茶庄。随后,因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茶厂经理李文相被枪毙,结束经营。它的总号原信昌一直经营到公私合营时期。

下关

永昌祥是1903年大理喜洲白族商人严子珍等集资成立的商号,主要经营茶叶、生丝、布匹、山货、药材等。在茶叶方面,最初他们经营散茶,1916年,他们发明了每筒五圆,每个重9两的窝头形的沱茶,并生产沱茶十担,销往四川。随后,他们在重庆、自贡、汉口等地大力宣传,使沱茶完全取代了圆饼茶在内地的地位,成了云南内销名茶。

永昌祥的业务范围非常广,他们在香港、印度、缅甸、四川叙府(今宜宾)、康定等地设有分号。20世纪30年代,永昌祥曾尝试在缅甸、美国宣传沱茶,但缅甸市场不接受沱茶,美国则认为所需广告费用太高,不值得投资。

1923年,他们注册了松鹤商标。由于在原料阶段管控严格,多用勐库料,精选凤庆料,认真拼配,永昌祥生产的沱茶(商标为松鹤)、藏销紧茶(商标为狮牌)、散茶均是各销售地的价格翘楚,其他茶庄,只能在后面跟随。

永昌祥国内各号,在公私合营后全部并入进出口公司系列。

复春和是大理喜洲白族商人尹聘三1925年创建的公司,经营茶叶、烟土、进出口贸易、土产、药材等。1937年,他们得到同为喜洲四大家的董澄农的资助,业务急剧膨胀,也晋升为喜洲四大家之一。他们雇佣大量工人拣选茶叶,压制沱茶、紧茶等,它的沱茶商标为鹰球牌、金钱牌,紧茶为狮球牌,小饼茶为富贵根基图。

他们非常注重信誉,注重产品质量,如果茶叶在运输过程中受潮、霉坏,哪怕是买主没有发现,他们也要追回来,更换合格的产品。他们的茶叶在叙府和丽江销售价格仅次于永昌祥,是第二等级的带头人。

复春和还是喜洲电站、下关电站以及喜洲众多公益事业如医院、图书馆、中学等的参股者。

景谷

恒丰源茶庄是民国元年(1912年)由景谷纪家村人纪襄廷与本家纪人寿在小景谷街创办,民国八年(1919年)在昆明南正街设立分号,销售普洱茶。据纪人寿介绍,景谷过去不产茶,由于纪家于1880年提倡种茶,于塘房山播种数十万株,精心培植,数年后蔚然成林,可供采摘。民众群起仿照而大量种植,使景谷乡大量荒野变为茶园,昔日穷乡僻壤变为商贾云集之地。

沱茶发明后,景谷也参照下关的做法,生产沱茶,它的沱茶(亦名景沱),与下关沱茶(又叫关沱)工艺用料均有区别。关沱每筒五枚,景沱每筒四枚;同是上等茶,关沱比景沱用料高一个级别,汤色也不同。恒丰源经营的茶叶应该是散茶为主,景沱为辅。

从资料上看,恒丰源除经营茶叶外,也进行民间集资,颇有些地下银行的味道。

昆明

宝森号茶庄成立于1871年,是近代昆明成立最早的茶庄,老板李楷(字裕生,号子端),从九品衔。清末,它有半官营性质,当时的名称是滇省宝森号茶局,负责到茶山收购茶叶在昆明重新分拣、压制贡茶。清末民初,宝森号一直是省城茶叶界的领袖。1909年,他们还在北京成立了分号,叫庆森隆。1916年,宝森号创始人李楷因年老多病辞退总商会芦茶帮帮董的职务,所遗帮董一职由协茂号秦光玺充任。

宝森号还是民国初年的茶叶培训所,他有意无意地培育了很多茶叶经营人才。1918年,宝森号结束了北京分号,原派驻北京分号的李楷幼子李苏仲在昆明开设公益茶行,与宝森号分家。一些曾在宝森号服务过的伙计,后来都开设了自己的茶庄,比如骆受之开设义兴昌号,宋锡五开设复春茶庄,汪汝清、汪汝义兄弟曾任中茶技师,后开设自己的茶庄宝龙茶庄。

宝森号的产品主要有:大龙团、五子圆茶、七子圆茶、方茶、散茶等茶品,民国后期,它也加工沱茶。

公私合营时期,宝森号并入昆明百货公司,它的员工中,蔡玉德等人去了勐海,柴秀珍等女工则留在昆明茶厂。

注:内容来源普洱杂志,作者杨凯,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福元昌古树:续耕十年,让茶人精神火炬传递

总有一些东西蛰伏在记忆深处,任凭时光做旧也无法让它褪色,它们就这样牢牢地,牢牢地营绕在你的脑海中。有时候是一些人,令人怀念;有时候是一些事,令人追忆;有时候则是一种味道,令人回味。

关于福元昌古树,有百年历史镌刻的印记,也有全新演绎的时代精神,然而更多的还是传承了历史与融合了时代的创新。福元昌古树十年,跨越百年追寻,传承百年福元昌老茶庄,复刻百年经典老味道,在新的时代让经典重回经典,让喝茶变得健康,让喝茶享受快乐。

十年,传递百年茶人精神

西双版纳是世界茶源,勐海县是普洱茶加工制作与流通的中心。2012年,福元昌古树在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正式复号,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普洱茶行业里的标杆品牌,"老茶庄,老茶树,老味道"的品牌理念也已经深入人心。十年来,我们以中国茶文化串联世界,以让云南古树茶走进千家万户为目标,用心制茶,用诚意分享茶,融爱其中,给茶友带去茶的温暖。

自成立伊始,我们一直致力于为茶友带来更优质的产品和更贴心的人性化服务,并极力通过优质的产品与服务细节链接茶友带来更多贴心的增值服务。正是因为躬身践行“品质为本”的制茶理念,才能在不断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积累更多的经验,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爱茶人士,一起为云南乃至中国茶走出国门,走上更远的舞台贡献一份绵薄之力。正是怀揣着这样的初心,福元昌古树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用产品品质与品牌价值赢得更多茶友的信任与青睐。

岁月与爱同行,茶中五味俱全

福元昌古树普洱茶复兴的接力棒传递到了我们手中,经过十年的不懈奋斗,我们把十年的青春与爱都融入其中,把茶的专业化,融于每一款产品中,让产品在十年岁月的流转中不断升级。以大时代的背景汇聚一股娟娟暖流,用一杯茶汤,品一盏老味,传递自然与热爱,把十年岁月与百年传承以每一饼富有活力与变化的老味道凝练成爱的坦途。

喝茶,有多彩的滋味,更有浓浓的人情味。十年的深耕与成就,除了得益于福元昌古树茶自身拥有百年的深厚底蕴外,高性价比高品质的产品、贴心的服务、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等企业文化与发展理念,更是与各位茶友的支持与厚爱密不可分。


从一杯茶到一群人,走过了千山万水的追寻,这一片神奇的绿叶才能以不同的精彩在各个地区,不同人群的茶杯中各自美丽。

笃力十年,梦华百年

十年前的今天,我们播种下一粒梦想的种子,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用汗水收获了更多的热爱,以品质打动了诸多茶友的味蕾,用诚挚的态度与茶人精神链接了更多的心动之音,云南茶,中国茶,并不是只有我们在奋力前行,每一位茶友的期盼与等待,都是我们前行的动力。一路走来,是茶的陪伴,也是茶友的支持,从一元复始到光芒万丈,我们听从内心的呼唤,怀揣着无数茶友的期盼,从森林到都市,把心灵的绿意转化为茶杯中的千滋百味,以一种更细腻更具象的感官表达来传递时间与人文的理念。

茶人对茶的追逐正如从古至今文人对文字的追逐与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对茶的要求与期盼只会更高,正因为如此,我们并不仰仗于百年的底蕴原地踏步,而是在学习与精进中不断创新与升级。时代在变化,我们能确定说不曾辜负每位茶友手中这杯茶的滋味与品质。在变化中迷失追求物欲,还是在变化中创新发展,这是每个企业在大环境的浪潮下与未来,与下个十年,与下个百年的交锋与铺垫,这种无形的硝烟描绘出了茶业强而有力的磅礴生命力,而支撑它跳动的心脏就是产品质量与企业良心,作为百年传承的老品牌,我们有责守护一片茶业的净土。

蓄力当下,展望未来

冬日的凛冽中埋藏着春的生机盎然,也迎来了我们福元昌茶厂发展的第十个年头,在市场形式如此严峻的当下,我们依然走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从线下实体店的不断扩展,到线上网店的始创新高,在艰难中不曾停下前进的步伐,虽缓慢我们仍在持续向上,这或许就是百年茶人精神赋予我们的力量,为我们点亮了一盏萦绕茶香的灯盏。高质量产品给了我们企业自信,茶人的信赖与认可是我们前行的方向,我们始终相信当下正是如我们这样以品质为本的企业蓄力发展的最好时刻。

老味道的复兴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务,这需要老品牌的继任者共同努力才能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中实现,那么我们要做什么呢?

我们要让每一位爱茶之人都能喝上真正纯正经典的普洱茶,让茶人都能记住普洱茶老味道,建立普洱茶老味道的味觉国度,这个国度没有围墙,但有界碑,它没有长度,没有宽度,只有纯正绵长可以流传百年的普洱茶味道。从源自中国最正统的老茶号之老味道起步,流芳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当下,我们为下一个百年蓄力,一起期待百年老茶庄的下一个百年……

菩心阁茶庄:循茶香一脉,传今世之情

世人都说,爱茶、事茶的女子最美丽,气质中自带茶香。诚然,在茶领域,女性一枝独秀,在不断雕琢自身修养的同时,亦有着独特的个性,与悠然的茶香共舞,摇曳出红尘中的曼妙舞姿。这份庄重和优雅,使你对她的能量场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和向往。她们和茶的故事,对茶的感情,都应成为故事中的故事。

徐小燕,就是笔者眼中这样一位女茶人,几年来,她从经营茶叶店,到自己种茶制茶,打造自己的茶品牌,一步一步实现着一个女茶人梦想,在获得无数赞誉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位于红谷滩区岭北二路的菩心阁茶庄

菩心阁茶庄 徐小燕(左)接受赣茶融媒体专访

青春如茶 浸染花样的年华

说起 “菩心阁”,相信很多江西茶人并不陌生,自开业以来,女掌柜徐小燕用她的热情及对茶的专业知识迅速俘获了一大批茶友的青睐。这位把茶融进骨子里的女人,浅笑轻颦间有一种特别的气质,多年来,她在茶的道路上不断深耕细作,用自己的努力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演绎出了别样人生。

“从福建安溪茶校毕业后,就去了广东从事家族的珠宝生意,但受到广东浓郁的茶文化影响,加上本身学的也是茶艺专业,所以就萌生了以后创业一定是以茶为主业。”在一杯口感鲜爽馥郁的靖安白茶里,徐小燕打开了话匣子,谈起了过往。2014年,身为南昌人的她回到了家乡,经过一番筹备,与朋友合开的第一家茶馆于2015年正式开业了。

一方天地,时光慢流,自从走上自己想走的路,与茶愈近,也愈发让自己坚定了把茶作为自己终身事业的决心。上天不会辜负任何一位努力的人,2017年3月,在她的精心操持下,位于红谷滩区红角洲联泰棕榈庄园的菩心阁茶庄隆重开业了。

步入茶庄,沏上一杯柔和明净的清茶,伴随影影绰绰的鲜,门外的纷繁,瞬时被香气氤氲,耳畔筝音柔和悦耳。人与茶之间的交流愈加透彻。有言道,茶中聚风雨,隐于水云间,一曲红袖添香,不亦乐乎哉。听徐小燕谈起茶馆走过的这五年光阴,竟何等风雅与惬意。“茶庄刚开业那会,这里还是很偏僻的,晚上八点以后就没有人了,所以,当时很多人并不看好这里。”谈及选址,徐小燕笑着表示,茶叶是一种特殊商品,除了饮用保健功能,还需要能体现它的内在涵养及文化,它能使人清心、雅净,所以,茶馆的选址要依据茶叶的特性和喝茶人的心境,不一定要选择繁华的闹市中心,只要治安好,周边的建设规划及配套设施完善,就可以放心的选择。

如今,菩心阁茶庄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开设了茶馆和茶餐厅服务,以传统风格兼具新中式设计为主,以细节的美感与造型的古朴,来衬托茶庄的高雅与幽静。为忙碌的人们提供一个能静静享受生活,品位茶道与淡然的休闲场所。

一盏清茗 不可辜负的匠心

短短几年时间,坚守诚信经营,注重品牌建设的徐小燕已经在省内外的茶圈小有名气了,随着茶馆步入正轨,她开始意识到,做茶不仅仅是卖茶,也需要真正走进茶原产地,与茶农茶企们深入沟通,才能打开自己的眼界,才能向更多人讲好茶的故事。“这些年,只要一有时间,我就深入江西各大茶山,去赣州、九江、上饶、吉安等茶产区寻访好茶,江西山水富饶灵秀,茶叶品质很好,但是因为经营方式及推广不足等原因,江西的好茶很难走出大山,特别是相较于省外一些名茶,江西茶的名气和销量都存在不小的差距,茶农的艰辛也得不到回报,往往辛辛苦苦一整年却收入微薄,作为江西人,每每看到这些心里都不是滋味。”回忆起走茶山的点点滴滴,徐小燕不无感慨。

一次偶然的机会,徐小燕来到了靖安三爪仑乡红星村九岭山中,细雨蒙蒙的靖安春日茶山,水洗般的青绿,映得心底清凉,呼吸着靖安清新的空气,看着漫山的茶园蔓延山谷,层层叠叠,露珠儿从茶叶的叶片上滑落,晶莹剔透。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使得靖安白茶内质极佳,风味独特。通过和当地的茶农沟通后,她得知这里的茶叶质量及制茶师傅的手艺都很好,唯独缺少推广与吆喝,好茶深山无人识,令人十分痛心,就那一次的靖安行,使得她心底萌生了一个想法:或许,我可以为这里的茶叶尽一臂之力。于是,她把自己对于靖安白茶产业发展的相关思路与如何打造品牌等事宜形成详细的文案,数月奔波于南昌与靖安,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诚恳的态度与耐心终于打动了当地茶农,如愿以偿收购了70亩靖安白茶老茶园。

菩心阁靖安白茶基地

“这里的靖安白茶树种是老树种,整个茶基地像梯田那样有着15°-20°的斜坡,层层而上,从而减少了阳光直射,且通风效果很好,雨天不存水,那里的土壤经过检测发现富含硒元素,我们都知道硒被列为人体所需的15种营养素之一,被誉为“抗癌之王”“心脏守护神”等,而且茶园的烂石多,矿物质特别丰富。这里的茶树经过了长期的优选优育,形成了独特的品质优势,经过巧手工匠的用心制茶,鲜爽度非常高,茶汤也特别甜。”徐小燕表示,一杯好茶诞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看着眼前这杯精巧的靖安白茶一芽一叶如兰华般在高深玻璃杯中翻腾、绽放,嫩白叶色,中心一丝青绿叶脉贯穿,茶水的鲜爽馥郁,干味生津,就如同观看自己在人生舞台上的表演,感受生活如茶香般沉稳隽永。

菩心阁 靖安白茶

为打造生态茶,放心茶,品质茶,徐小燕宁愿产量小一点,每一个步骤都不能马虎,从茶叶加工制作等关键环节入手,全面保障茶叶质量安全,把靖安优质的生态优势转化为茶叶品质优势,可以说,每一盒进入市场且精美包装的菩心阁靖安白茶,都是努力与心血之作。徐小燕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让更多人品到好茶,还带动了当地茶产业发展,激活了农村经济,带动当地困难群众走上致富的道路。

如今,徐小燕把靖安白茶作为馆内的主打茶品,兼具有福建政和白茶、白沙溪黑茶等多品类茶,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在这个充满诗意的8月,在慢时光的细细雕琢下,菩心阁新店在怡园路隆重开业,嘉宾们慕名纷至,茶馆的诗意格外浓郁。一书一画,一杯一盏,一茶一琴,一几一案…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徐小燕走的稳妥、扎实,离她的梦想又进了一步。在她身上,笔者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位爱茶人士对茶叶的那份专一之情。如今,她用个人的努力与拼搏收获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与各项荣誉,对她而言,既是努力也是鞭策。

不负时光 做有温度的茶品

“茶,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五六年前喝茶的人以40岁以上为主,而这两年,喝茶的人越来越偏向年轻化,可以看出,大家对健康生活越来越重视了。”谈及这两年饮茶生活的变化,徐小燕不无感慨,更表示身边很多人因为喝茶受益,身体不知不觉中发生了一些变化,体质越来越好,而这也无形中推广给了更多的朋友,这对行业来说也是喜闻乐见的。

就在今年3月春茶采摘之际,徐小燕邀请了省女企业家商会、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工商联等组织前往菩心阁靖安茶基地游玩,带大家尽情徜徉在茶的海洋,通过采茶、观茶、制茶、品茶等多个环节,大家充分感受到了茶文化的无限魅力。“以前大家只在茶室喝茶,可能并不会有深刻的体会,但现在通过亲自体验,深切地感受到茶的来之不易。不进茶园,谁知采茶艰啊。”她说。

当笔者问及对刚进入茶行业的朋友有什么建议时,徐小燕表示,如果对茶感兴趣,立志于学茶的朋友,其实可以从一些浅显的知识开始有规范性的学习,比如什么是茶、六大类茶的划分及其特征,然后可以看看茶与养生方面的书籍,了解了这些基础的知识后,可以开始看茶文化,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种植茶、饮用茶的国家,也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和经济等方面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时光转瞬,岁月青春。作为女性,徐小燕有着天然的亲和力与对茶的专情;作为茶人,她不忘初心,做有温度的茶,在一盏茶汤中,品味杯中山川。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代代、一批批江西茶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茶人风貌与精神,为振兴茶产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江西茶产业才得以以迅猛之释势如破竹,让江西茶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登上新的台阶!

来源:赣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2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