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海塘茶庄园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镇沅县瓦桥村:强支部促发展 瓦桥村成“茶园村”

瓦桥村,隶属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田坝乡,全村有18个村民小组、388户、1357人。村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有正式党员85名。村民收入以传统种养和外出务工为主。

瓦桥村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经济基础薄弱,但该村党总支以海塘茶核心产区为突破口,围绕全市、全县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决策部署,强党建助力打造瓦桥村茶产业“一村一品”,培育特色经济,建成茶园3240亩发挥效益,其中,海塘茶核心区产量达6.1吨,产值超过600万元,茶产业正逐渐成为帮助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瓦桥村是一个典型的“山”村,全村山多地少,经济收入单一,村集体经济是发展的短板。如今一进入瓦桥村,翠峰叠映出佳茗,闲来漫品海塘春。瓦桥村是如何“破茧成蝶”实现转型的?在此过程中,如何凝聚民心、集聚民智、振奋民气?如何解决茶叶用地、种植技术、销路等难题?这些问题,可以从瓦桥村的实践探索里找到答案。

党组织引领,厘清产业发展思路

瓦桥村有着较为悠久的种茶历史,村民也有饮茶的习惯,加上地处高山地区,生态环境良好,种出来的茶叶品质上乘,深受茶客喜爱。因此,村党总支坚信,瓦桥村的“茶”文章大有可为。目标已确定,如何落实?瓦桥村利用晚间多次组织召开党员会议、村民小组会议,宣传茶树种植的帮扶政策,帮助群众算好经济账、做实生态账,让群众充分认识种植茶树的广阔前景和发展生态茶园对本村今后发展的好处,形成发展集体经济茶园的共识和合力。

瓦桥村党总支立足海塘茶以农户散户加工、分散经营为主,产值小、收益低,茶产业规模多年难以发展壮大的实际,推动成立了老海塘茶叶协会,不定期聘请专业老师开展茶叶种植、采摘、加工等培训。“用身边人教育、指导、带动身边人”,做好茶林管理,由实践经验丰富、群众广泛认可的“土专家”组成服务队伍,对全村茶农进行培训。结合实际把脉问诊,现场指导,为每户茶农建立“体检处方”,提升茶农茶地管理水平、茶叶加工水平,做优做大自家的茶产业,进一步提升效益空间。

党组织引领,融入产业发展大局

全力融入全市800亿、全县4个50亿茶产业发展定位,不断发挥“千家寨普洱茶”公共区域品牌优势,瓦桥村党总支确立茶产业为“一村一品”,全面按照“古茶山+旅游+康养”的思路,加大政策、产业扶持项目向茶企、茶农倾斜,结合古茶资源保护编制乡村规划,抓融合、抓有机、抓服务、抓管理,成功创建了省级美丽乡村,确立了“十四五”末全村茶产业发展6000万元的目标。

党组织引领,搭建服务发展平台

党组织牵头,建立村干部挂钩联系辖区茶企和初制所制度,及时了解掌握企业经营状况,搭建企业农户沟通平台,着力营造有利于企业成长和茶农产业增收的良好氛围。积极培育茶产业致富带头人,引导支农、扶贫、产业等各类项目向种茶大户适度倾斜,提升茶产业“茶旅”融合发展水平。目前,全村有茶企业2家,本地产业示范带头人建设茶庄园2家,茶业初制所11家。

党组织引领,打造科学管理典范

按照市委“大众做有机,小众推名山,全部做标准”要求,以打造“千家寨普洱茶”公共区域品牌为平台,突出抓好产地溯源,引导本地茶企逐步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村党总支将茶产业技术培训、茶园管理、观摩学习纳入党员干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成立老海塘茶叶协会,组织党员、大户、农户代表外出观摩考察,广泛开展培训引导。以党员户为示范,以茶农大户为重点全面推广有机茶转换认证,动员党员队伍深入普洱茶农大户开展科学管理宣讲,党员带头开展《不违背茶产业市场行为》承诺,推广绿色管理理念,推进生态管理,把好原料关、工艺关、品质关,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经过科学管理,海塘茶叶平均单价从2006年50元/千克提升至1000元/千克以上,产量从6吨提升至15吨,茶产业为全村带来经济收入超过600万元,在脱贫攻坚期间成功让60户农户脱贫摘帽。

党组织引领,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瓦桥村党总支建立了“党组织+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以党组织牵头,发挥企业帮扶带动作用,搭建“茶企+弱势群体”和“茶农大户+一般茶农”帮扶机制,让能人大户带动开展种植培训、现场指导、茶叶代加工、代销售,动员茶企与弱势群体签订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协议,稳定茶叶收购价格,提供就业岗位。2021年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1.6万元。目前,全村有10户茶农大户帮扶20户农户,2家茶企业带动就业34人。

“茶园村”初见雏形

瓦桥村党员干部依托本地茶资源优势,以发展茶产业为引子,坚持支部引领,党员示范,让群众可看、可学、可干,坚持自主发展为主、引导扶持为辅,充分发挥党员的引领带动作用,“吃有生态食品、呼有天然氧吧、品有佳茗海塘”初现雏形。

中共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委组织部,梁宏伟

来源:普经传媒,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镇沅县瓦桥村:党建引领 带动茶产业发展

近年来,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田坝乡瓦桥村以海塘茶核心产区为突破口,围绕全市、全县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的决策部署,强党建助力打造瓦桥村茶产业,已建成茶园3240亩,产值超过600万元,茶产业正逐渐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党组织引领,厘清产业发展思路。瓦桥村有着较为悠久的种茶历史,种出来的茶叶品质上乘,深受茶客喜爱。瓦桥村多次组织召开党员会议、村民小组会议,宣传茶树种植的帮扶政策,帮助群众算好经济账、做实生态账,让群众充分认识发展茶产业的广阔前景。同时,按照“古茶山+旅游+康养”的思路,加大政策、产业扶持项目向茶企、茶农倾斜,结合古茶资源保护编制乡村规划,组织成立老海塘茶叶协会,不定期聘请专业老师开展茶叶种植、采摘、加工等培训,提升茶农茶地管理水平和茶叶加工水平;建立村干部挂钩联系辖区茶企和初制所制度,搭建企业农户沟通平台,着力营造有利于企业成长和茶农产业增收的良好氛围;积极培育茶产业致富带头人,引导支农、扶贫、产业等各类项目向种茶大户适度倾斜,提升茶产业“茶旅”融合发展水平。目前,全村有茶企业2家,本地产业示范带头人建设茶庄园2家,茶业初制所11家。

党组织引领,打造科学管理典范。为引导本地茶企逐步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村党总支将茶产业技术培训、茶园管理、观摩学习纳入党员干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成立老海塘茶叶协会,组织党员、大户、农户代表外出观摩考察,广泛开展培训引导。并以党员户为示范,以茶农大户为重点,全面推广有机茶转换认证,动员党员队伍深入普洱茶农大户开展科学管理宣讲,推广绿色管理理念,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经过科学管理,海塘茶叶平均单价从2006年每公斤50元提升至每公斤1000元以上,产量从6吨提升至15吨。

党组织引领,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瓦桥村党总支通过建立“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搭建起“茶企+弱势群体”和“茶农大户+一般茶农”的帮扶机制,让能人大户带动开展种植培训、茶叶代加工、代销售,动员茶企与弱势群体签订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协议,稳定茶叶收购价格。2021年,瓦桥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1.6万元。目前,全村有10户茶农大户帮扶20户农户,2家茶企业带动就业34人。

来源:普洱日报通讯员:梁宏伟,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镇沅2023年预计实现茶叶总产量7000吨

镇沅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紧紧围绕“50亿”茶产业及“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强化顶层设计,坚持科学谋划,出台政策措施,加大行政推动,精准定位茶产业发展方向,扎实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强抓“六大”举措,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2023年预计实现茶叶总产量7000吨,综合产值22亿元。


强化茶园基地提升。按照“抓基地、提质量、增效益”的思路,全力推行茶园基地绿色有机化管理,持续推进有机茶园认证,落实绿色有机奖补政策,强化古茶树(园)资源管护,创建高优生态示范茶园,改造低产低效茶园,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推广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及“减肥减药”技术,严格管控违禁农药化肥在茶园中施用,全面提高茶园规模化、标准化管理水平,守牢“生态、绿色、有机”原料质量安全底线。2021年以来,投入项目补助及绿色有机奖补资金1437.6万元,实施有机认证与转换认证茶园面积5.32万亩,创建高优生态示范茶园2.06万亩,改造低产低效茶园1.6万亩,认定“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27个。

强化茶叶加工提质。加快茶叶初制所和精深加工生产线提升改造,推进初精加工升级,规范加工工艺流程,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加工水平,推行全域绿色化生产,清洁化、标准化、规范化加工,保障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提升产品档次。紧跟市场消费主流,加大白茶、红茶等新产品开发力度,扩大快销品、花果茶、小包装产品加工比重,丰富茶产品种类,延伸产业链,提高茶产业综合效益。2021年以来,投入项目补助资金2510万元,新建或改扩建清洁化标准化茶叶初制所30个,建成“千家寨爷号”普洱茶精制加工研发中心1个、低氟普洱茶加工中心1个、初精一体化茶叶加工厂3个、毛茶精选生产线4条。


强化产品质量监管。完善产业标准体系,制定出台《镇沅千家寨普洱茶》协会企业标准,推行“普洱茶十项标准”,加强行业服务,规范行业自律行为,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建立质量可追溯监管体系,指导茶企申请入驻普洱茶品质区块链追溯平台,实现“千家寨爷号”普洱茶从种植、生产、加工、检测、仓储、销售全过程信息可追溯、质量可控制。目前,投入补助资金5.4万元,支持14家企业39款产品成功上链。

  


强化品牌建设引领。整合八大茶区品牌资源,打响“千家寨爷号”普洱茶区域公共品牌和“金沅宝”品牌,构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积极做好“镇沅千家寨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千家寨爷号”普洱茶商标申报注册工作,制定出台《镇沅县千家寨爷号普洱茶区域公共品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修定)》,全面规范“千家寨爷号”区域公共品牌运营管理,加大“千家寨爷号”“金沅宝”系列普洱茶产品研发及包装设计能力,推出“千家寨爷号”“金沅宝”系列普洱茶精品。着实抓好品牌宣传推介,拍摄制作《镇沅千家寨爷号普洱茶》宣题片,在上海成功举办“千家寨爷号”普洱茶区域公共品牌和“金沅宝”普洱茶产品新闻发布会,在镇沅成功举办“穿越哀牢·感受无量·品千家寨爷号普洱茶”推介会、茶叶开采节、直播带货等系列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茶博会、展销会、名优茶评比及普洱茶加工、斗茶大赛等各类茶事活动,扩大“千家寨爷号”“金沅宝”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增强镇沅茶产品对公众的嵌入效应。全县持有区域公共品牌1个,全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茶产品商标125个。

强化市场渠道拓展。加强市场调研,摸清市场走向,巩固好现有市场基础,用好供销渠道资源,积极组织企业赴新疆、西藏、内蒙、广州、山东、上海等地开拓市场,挖掘潜在客户,抢占市场先机,寻找新的增长点。引导企业完善对外贸易资质备案工作,瞄准俄罗斯、韩国、日本等茶叶进出口大国开拓海外市场,打通外销出口渠道。搭建多元营销平台,在省内外大中城市开设直营店、旗舰店、体验店、网店,用好用活京东、天猫、淘宝、抖音等电商平台,推进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拓宽营销渠道,突破市场“瓶颈”,多渠道解决产品滞销问题。目前,已在县外开设直营店38家,在新疆哈密市开设“千家寨爷号”普洱茶专卖店,在昆明、玉溪、普洱等省内城市开设“千家寨爷号”普洱茶品鉴中心。


强化茶旅融合发展。推行“茶旅+文创+科研+体验+休闲度假”的茶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拓展茶产业衍生功能,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向外宣传好2700年“世界野生茶树王”“三世茶祖”“国茶瑰宝”魅力,挖掘提炼镇沅茶文化资源,讲好孔明赐马邓茶、“普洱公主”老海塘茶、“大理国皇家茶园”打笋山等茶文化历史故事。以千家寨主题庄园为基础,将茶元素融入市政建设,打造具有浓郁茶文化元素的五一、嘉德、马邓等茶庄园,建设千家寨野生茶种质资源库、茶王树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开辟走进老乌山、老海塘、砍盆箐等古茶山旅游精品路线,集中打造茶叶产业研学基地和旅游目的地于一体的茶旅综合体,不断塑造茶旅品牌、丰富茶旅业态,做到有景可观、有茶可品、有礼可购,有效推动产品链和价值链延伸,促进茶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来源:(镇沅县茶特中心 饶新玲 刘裔)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