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市场怎运营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茶农:茶叶市场变化太快,还无法接受残忍的现实!

茶叶市场,变化太快。

很多人,还沉浸在十年红利里,无法自拔。

然而,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红利,一旦过去,永远不会再回来。

-01-

茶农:说好的幸福呢

随着茶山原料积压在茶农手里。

茶农的好日子,逐渐到头了。无论名山,还是普通山头的茶农,都还无法接受现实。

名山茶农,渐渐远去的优越感

20年前,所有茶农都是头顶一片天。

那时候,多种玉米多种粮食才是王道,茶叶,要么用来做红茶,要么每家采几棵,做出来摆在家里招待客人。

后来,普洱茶火了。2009年之后,古树茶火了,云南茶山,在市场需求下,逐渐衍生出名山。

茶农之间,风水轮流转。想当年,大户赛、坝糯等寨子的茶农,因为帮马帮赶马,有了这层关系,这些地方的茶叶更好卖。

然而,古树茶火了之后,被冰岛等山头超了过去。

茶叶价格拉开后,茶价相差几百倍。

有的茶山,一公斤古树300块,有的山头,一公斤古树十来万。

卖茶这件事,名山茶农从茶农变成收租的地主,渐渐有了优越感,虽然都卖茶,隐隐中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古树茶十年红利期间。茶树要么承包出去,要么春茶季等着茶商抢茶。当年很拽的老板,为了几公斤茶叶,在自己面前低三下四。为了拿到茶叶,陪自己喝酒喝到吐。

这时候,茶商是长工,茶农是地主,茶商求着茶农,这种优越感,真爽。

然而,随着市场下沉,名山茶也出现大积压。

没有人抢茶和相互抬价,茶叶积压在茶农手里,春茶季,茶农站在房顶一看,茶老板也不来求自己了,也不来陪自己喝酒了。

最重要的是,茶叶卖不出去,高消费跟不上了,欠着的贷款都快还不起了,这回,轮到自己去求茶老板,帮卖点茶叶了。

然而,就算自己放低身段让茶商帮忙卖茶,价格还给茶商便宜点。然而,茶商居然还拒绝了。

这种心理落差,怎能让人接受。

普通山头:越来越迷茫

前些年,茶山行比较火的时候,

普通山头的茶农稳坐茶山主场,春茶季在家里等着茶商和散客上门。

等到客人以来,会为人处世,土鸡直接杀,饭菜做好,客人吃饱了,参观一下雄伟的古茶树,看看茶农炒茶,顺便在铁锅里练两招,拍个照,坐下来喝杯茶。然后,直接买茶带走。

就算品质一般,茶农家的饭都吃了,也不可能不买,茶农一张口,就是一件10公斤,客人也照买不误。

那时候,普通山头的茶农,与其说是卖茶,不如说是卖人情世故。

十余年来,茶山还是老一套,没什么新意,茶客不来茶山了。

茶叶的价值全部落实于口感,变成了一分钱一分货,品质不好或工艺一般的茶,根本没人要。

这种现象作用在普通山头的茶农身上就是:当年卖茶叶,都是一件10公斤批,一个单上万元。

如今,几百块、一千多块的卖,这种订单实在太小了,发个圈:家人们,谁懂啊,老娘可是堂堂茶农,居然连300块的单也接了。

普通山头的茶农,也接受不了:大单变小单、土鸡没人吃的变化。

-02-

想找茶商帮忙

茶农的客户:主要是茶商和散客。

散客不来茶山,就只能卖给茶商。然而,茶商也无能为力。

虽说前几年茶农挖茶商客户,做的很不厚道。然而,真正让茶商拒绝合作的是,无利可图。

茶商,高昂的做茶成本

做茶多年,茶商的资金,基本都套在库存上了。

茶老板们,如果拼有几吨茶,10吨算什么量,能拿出几十吨茶叶的茶老板,一抓一大把。

然而,现实的残忍之处在于:以茶估算身价,个个都是千万富翁。但说到现金流,每个月发工资都难。

茶商做茶,更倾向于品牌化。

然而,这条路,沉没成本太大了。

普洱茶市场还比较初级。茶商根本不知道什么茶转化出来更好。

理论上来说:原料、工艺、仓储缺一不可。然而,要证明茶叶转化出来很牛,要拿出存了10年、20年的茶。有20年的品质好茶,这才有说服力。

然而,目前的市场,根本拿不出这样的货。在某种程度上,山头茶时代的转化,还停留在理论上。

什么茶才能越陈越香,还停留在理论上,无法为市场提供有益的参考,使得茶商被迫多存茶。

加上茶叶的仓储成本,

一年十万,做茶15年,就是150万的仓储成本。付给房东的租金,简直让人不忍直视。

沉没成本和仓储成本,让大多数茶商,成了有茶没钱的群体。

越陈越香,不再是投资

山头茶初期,茶叶价格快速上涨,茶叶不愁卖,这两个因素,让茶商热衷于存茶抵御通胀。

如今,茶叶已经产能过剩,市场积压的茶叶,就算10不产茶都够喝。

时代的土壤变了,越陈越香并不等于越陈越值钱,这时候,除非价格跌得六亲不认,不然,根本没有茶商愿意大量收茶。

试想,存100万的茶叶进来,后期转化不确定,能不能卖得比新茶贵,充满了不确定。

而且,要用钱的时候,100万的茶叶不能马上变现,只能想挤牙膏一样,今天变现3000块,明天变现500块,好几年才能收回100万的成本。

茶商不傻,这种事肯定不会干。

终究,还是茶农独自扛下了库存的所有压力。

写在最后:

市场下沉,必然带动产业迭代。

茶产业链上,从源头的茶农,卖茶的茶商,再到喝茶的茶客,各自做好所处的产业链,才能精益求精。

山头茶盲目扩张的十年,茶农做茶卖茶,卖茶的茶商也学着做茶,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做的最牛,市场越做越乱。

殊不知,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个人做完产业链上的所有事,就算真的做了,也不可能做好。

各司其职,做精自己,才是产业的最优解。

茶农制茶,好好研磨制茶工艺,打造出本山头的风格,保障越陈越香的核心审美。

茶商做运营卖茶,收原料研发产品,拼配出好茶才能得到茶友的支持。

不然,茶客端起茶杯,望向茶山深处,总要感慨一句:

我就想喝杯适合自己的茶,怎会那么难。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叶难卖,茶商迷茫!招商,茶叶市场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当前的茶叶市场,

茶叶产能过剩严重,而市场又缺少增量。

茶产业链上的从业者,都很迷茫,找不到方向,看不到希望。


-01-

迷茫的茶叶市场

今年5月,茶农手里没有卖完的原料,又降了一波。

茶农想起前些年,自己坐在家中等着茶商带着礼品上门,平时不喝酒的茶商为了讨好自己,烧酒一碗一碗地干。

今年,茶商非但不来巴结自己,就连茶农放下身段去找茶商收茶,茶商也不收。

茶农想不通,这才短短两年,茶山的江湖怎就变成这样了。

前些年,茶农来钱太容易,没有储蓄习惯,甚至还欠了很多债,茶农还无法接受自己的好日子就这样到头了。

然而,形势比人强,不接受也得硬着头皮接受。

茶叶产业链上,真正迷茫的是茶商,熬了这么多年,还没出头,也不知啥时候是个头。

经销商:赚了一堆茶

这两年,做茶的经销商,心里那叫一个难受。

茶叶卖不动,仓库里前几年的茶叶还有一大堆,但厂家又暗示继续拿货。问题是:前几年的茶还没卖掉,资金还套在茶叶库存上。

看着仓库里一堆茶叶,厂家每年都提点价,感觉资产又增值了,可是,增值了却卖不掉,价值再高,也只是纸上的财富。


经销商手里,已经没有资金用来拿货。

就算手里资金充足的,好像突然醒悟了似的,厂家一堆货,好卖的就那么几款,爆款挣来的钱弥补了没卖掉的库存,干到最后,混口饭吃,顺便赚了一堆茶叶。

这分明就是:你的钱呢?补货了!货呢?卖了!卖得的钱呢?补货了呀!

厂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终端不好卖,经销商拿货变少,厂家的资金流萎缩。

厂家为了活下去,看着直播卖茶一场几百万的销量,纷纷加入直播的大军。

直播这玩意,看着令人心动,落到实处,却是另一番景象。

直播卖茶走到今天,第一波天然流量已成为永远的过去,但直播好歹是个卖茶的渠道,那就硬着头皮干吧。

厂家直播要做好,还有两条路:

以短视频形式,以独特的视角、系统化地输出茶叶专业知识和吸引茶客的观点,打造优质IP,直播卖茶。

或者,花钱买流,这种方式,只有台地茶冒充古树才能活下去。

前者是人才难找,后者受制于山头茶的原料成本和利润空间,注定了:大多数厂家直播,只是凑一把时代的热闹。

而且,厂家还要协调好经销商的利益。经销商卖茶,有很强的地域性。然而,直播打破了地域的限制。

茶行业不存在破釜沉舟的奇迹,可别直播没做起来,先把经销商得罪了。

有根稻草:一起招商

厂家自己卖不了多少,经销商补货有限。突然想到,还有招商这条路。

今年,茶叶虽然不好卖,但茶叶品牌的招商,却比去年积极很多。

这是茶行业各渠道茶叶积压、茶叶难卖的大背景下,行业内部已经卷不动了,只能吸引茶行业外资金进入茶行业,帮稳住局面。

对于茶企来说,只要有新的经销商进来,厂家提供选址装修等服务,店里一次铺货几十万,又有现金流回来了,工资又能照常发了。

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虽说有的品牌也有效果,但大多数品牌,招了个寂寞。

-02-

躺不平,卷不赢,难破局

茶叶市场,大家都很迷茫。

茶农期待原料不愁卖的日子,茶商在苦苦寻找市场的破局之路。

然而,只有品饮市场苦苦支撑的茶叶,很难破局。


茶叶市场的经济链

山头茶,表面上看是源头引领市场狂欢,实际上是终端市场反馈到源头。

山头茶市场的经济链是:其它行业繁荣——茶客手里有钱——想喝茶、喝好茶——终端经销商好卖——厂家大量收茶——汇聚源头,春茶火热。

当其他行业不好做的时候,茶客挣钱难,买茶支出减少,终端经销商的茶叶就不好卖,茶企艰难,最终传导至源头,造成茶山原料大积压的局面。

看清茶叶市场的经济链后,就知道:茶叶,是喝的饮料,目前没有太多渠道能消耗原料。当前的茶叶市场,很难破局,只能在品饮市场继续卷。

茶企,躺不平

现在这市场,如果茶商能躺平,只做个卖茶的店小二,每个月挣点生活费,也是潇洒的。

然而,大多数茶企苦苦熬到今天,已经身不由己,连躺平的资格都没有了。

从一片叶子到一杯茶,原料款、包装款、人员工资、日常开支等。大多数茶企,都有负债。

继续做茶,每个月好歹还有些流水填进企业的债务里,一旦不做茶,各种欠款蜂拥而至,茶商分分钟就倒下。

茶商已经被裹进了时代的潮流,退一步不是海阔天空,而是万丈深渊。纵然前方刀山火海,也得硬着头皮上。

存量市场,做好三点

茶叶存量市场,要想活下去,茶企需从高成本运营逐渐转型,原料适当地收,还需从纯料转为拼配。

同时,运营方面,输出优质内容,打造茶企自己的IP,从线上获取客户。

茶叶,入口的东西,好坏一喝便知。做好品质,永远是茶企活下去的基础。

做好这三点,无论何时,茶企都能适应市场发展。

写在最后:

时代中的产业,受制于时代。

普洱茶,只是货币流动的汪洋大海中的一艘帆船,大洋彼岸一个加息,就能在平静的海面掀起滔天巨浪,把大洋上大大小小的帆船掀得起伏不定。

每个产业都有自己的红利期,一旦过了,永远不会回来。


在当前的时代浪潮中,从业者不该盲目自信,更别相信能逆天改命,而是坚守大风过境、伏草惟存的理念,好好苟着。

稳定老客户和原有的市场,保证自己活下去。然后,把有限的资金合理配置,打造自己的茶叶IP,减少获客成本。

如果把有限的资金三两下霍霍了,非但不能破局,反而会让自己早早就挂了。

不仅是茶行业,各行各业都还需要熬上几年。

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然而,喝茶的人,早已看惯了岁月沉浮。人生得意时,以入世之心坦然品茶。世事无常处,以出世之心淡然论道。


日出日落,不可能天天艳阳高照,更不可能日日乌云。

我们该做的是:艳阳高照时,学一分茶的空杯以对,做事不求太满,给自己留条后路。

乌云飘过时,学一分茶的沉浮随意,不与时代较劲,不与自己较劲。

喝好自己的茶,细细品味岁月无声,静待时机。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春茶季结束!茶叶大积压已无法改变!今年最慌的是茶农

今年,没有人上山。

大多数茶叶,积压在茶农手里了。

去年,很多茶农搞到贷款,四处建厂收茶叶。今年这行情,该还的还得还。看着一堆堆茶叶制出来,没有卖出去。

-01-茶农,无奈的春茶积压

茶农卖茶,大多是春茶的时候,等着茶商上门。

一旦春茶凉了,茶农比茶商还惨。茶商好歹有零售支撑。但茶农,少部分有零售客户,但大多数,只能靠春茶。

茶商张老板还呆在茶山,几个有过一面之缘的茶农,跑到张老板的初制厂里,请张老板帮他们卖茶叶。

说茶叶可以先拉走,先付一部分款,余下的卖完之后再结。有的茶农甚至说:过几天又要还贷款了,今年帮忙渡过难关,明年春茶可以优惠点。

一听条件很诱人,张老板赶紧叫他们把茶叶样品送来。

张老板试了一大晚上的茶,挑出来几款品质还算不错的,每家随便搞了30来公斤,就当互相帮帮忙。

然后老老实实告诉茶农:今年客户的订单都已经做了,没那么多资金,只能尽力帮帮忙。

听张老板这么一说,茶农也不好说什么。毕竟,今年这行情,大家心里都懂。

谁料,张老板话锋一转,把锅甩给了老杨,指着老杨说:我每年都有库存,茶叶已经一大仓库了。他完全没库存,能不能让他买,就看你们的本事了。

冷不伶仃来这么一出,谁都没想到。有个茶农想找老杨帮帮忙,还不等茶农开口,老杨就说:我没有客户,不敢囤货。品质不错的,随便整几十公斤,帮忙救个急。

老杨一边说着,灵机一动。等没事的时候,再把这些茶叶拿出来搞拼配,探索不同茶叶相互组合,所展现出来的风味差别。

茶农以为年轻人好忽悠,继续说:普洱茶越陈越香,不怕存的,可以低价卖一些。现在你不存茶,以后没有好茶卖啊!

茶农说的似乎很有道理。可是,95后老杨根本就不信这一套。老杨也曾跑过很多家茶企,对茶老板的现状或多或少有些了解。

在云南,大多数做普洱茶的老板,茶叶一大仓库,可是,手中的现金流捉襟见肘。说白了,茶叶没卖出去,都是纸上富贵。

现在藏茶以后卖,忽悠老一辈卖茶的人,是可行的。但年轻人,根本不信这一套。

什么叫库存茶就是财富?

产能过剩的时代。茶叶,卖出去变现就是财富,一旦卖不出去,就真的只是茶叶。

过去十年,云南大大小小的茶老板已经用青春证明:藏茶容易,但藏原料好的茶不容易。到了终端市场,茶香也怕巷子深,好茶变现,更不容易。

如此,又怎能重蹈覆辙?

茶行业,交易中心在茶山,生意应该在茶山做。

如今,连茶山都卖不出去的茶叶,囤到终端,根本不可能好卖。

而且,老杨始终认为: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是有限的,原料、工艺、仓储三个因素缺一不可。

今年,天气不理想。茶叶的整体表现一般。原料一般,现在把茶叶囤进去,存放十年、甚至二十年,只会变成一堆无人问津的老茶叶。

再有,以前茶老板囤茶,是因为茶叶价格上涨。

据张老板说:2011年,他做正气塘的时候,鲜叶5块钱。如今,正气塘古树毛茶大概2000块一公斤了。

茶价低的时候,把茶叶囤进来,等茶价涨起来再卖,这叫投资。原料、工艺和仓储都好的茶,放几年也是能卖掉的。

但如今,茶叶价格已经无法继续上涨,这时候囤茶,叫高位接盘。与其接别人炒高后的盘,还不如有多少订单,做多少茶叶。

老杨收藏茶叶,仅仅是雨水好的年份,适当存20-30公斤品质较好古树茶,普通茶叶,真没必要藏。

跟茶农聊了很多,有茶农问:想不想承包他家的茶园,签5年价格便宜。

承包茶园,尤其一连包几年,能降低生产成本。

但是,承包到期后,茶树又回到茶农手里。自己辛辛苦苦做起来的山头,最后是为茶农做嫁衣。

这几年,名山茶园承包很火,但普通山头,要承包出去,还是很难的。

因为,茶老板知道:花钱做某个不知名山头,做起来最后也是茶农的,还不如直接进名山。

况且,一个没有积累消费群体的茶商,贸然去承包几年的茶园。最后,茶叶制出来,十有八九要砸在自己手里。

如果新进入茶圈的老板,实在要承包的话,请记住一点:光靠售卖树上的鲜叶就有一半的转化。这样,一定可以承包。余下的茶树,慢慢开发产品。

可是,在普洱茶行业。靠卖鲜叶就能卖掉一半的。只有冰岛老班章,磨烈也没有这样的知名度。

普通山头,纵然茶叶品质很好。如果春茶的时候,鲜叶或者毛料卖不掉。最后制成茶叶,只能堆在仓库,日复一日地越陈越香下去。

茶山就是这么残酷:名山吃肉,普通山头喝汤,有的地方汤都没有。

今年更残酷,冰岛茶都出现积压。其它茶叶,可想而知。

-02-茶商,接下来一年的寒冬

今年,在茶山做原料的老板,只把手里的订单做完,就悻悻地回了城里。

大多数茶老板,手里没有现金流,想做也做不起。手里有现金流的老板很聪明,今年市场表现平淡,既然行情一般,与其囤货,不如卖库存。

有的茶老板,线下门店多,电商或直播做得很好,行情不好,对他们的影响也不会太大。毕竟,无论市场行情如何,普洱茶的消费,一直都在。

但对于大多数茶老板来说,一旦没有春茶的加持。一整年都会苦不堪言。

一个茶老板,就算一个月卖掉几万块的茶叶,表面上看月入几万块。实际上,除去房租、水电、人员工资等运营成本,茶老板的手里,就只剩点生活费了。

在城里,一个月卖十几万块的茶叶,还不如在茶山卖几万块来得划算。

但今年这样的行情,没有经销商。没有线上渠道的茶老板,一个月能不能卖几万块,还真不好说。

接下来几个月,会看到一个很残酷的现实:一些小微茶企,一些茶城门店,会悄无声息地关门。

茶叶市场,有人做得好,就有人做的不好,每年都有人新进入,也都有人关门。

但遇到行情低迷,这种情况会更明显。2008年如此,2015年也如此。

写在最后:

市场,有一定的周期性。盛极而衰,重新萌芽。

普洱茶市场的周期性,本质上是产销矛盾,这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人都改变不了。

于市场趋势中,无非是:尽人力,听天命。切莫瞎折腾。

普洱茶,无奈的产能

普洱茶的生产资料,掌握在茶农手里。

但大多数茶农,从未考虑产能问题,甚至千方百计毁林种茶。还有部分茶农,十分坦诚地说:我毁林种茶,获利是我自己。就算玩完,完蛋的是大家,我无所谓。

然而,遇到行情不好的时候,又跑去找茶商谈感情。帮卖点货,自己还有贷款,压力大。做茶的人,十有八九都是压力山大。茶农找茶商帮忙,茶商又找谁呢。

只有控制好茶叶茶能,产量与市场需要相稳定,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现在,茶商也学聪明了,不再囤茶了。茶叶盲目扩产能,一旦卖不出去,就只会砸在茶农手里了。

茶客:喝好自己的茶,且听风吟

普洱茶行业,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江湖。

这个江湖里,有深山老林里活了数百年的古茶树。有十年名山古树的奇迹。也有茶农茶商表面称兄道弟,实则暗中较劲的场面。

有一口喝出树龄的茶圈老司机,也有把茶喝成道场的传奇装家。也有在一杯顶级风味里,品味茶与生活的万千茶客。

普洱茶,顶级风味,给茶客一杯可口的饮料,更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了几分喜气。

遇到合适的、喜欢的茶,就适当存一些。如果暂时没有遇到,就喝以前的茶,有茶喝就好。

于这个小小的江湖中,喝好自己的茶,看茶圈如戏吧!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