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快冲杯

找到约920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香靠冲,汤靠吊”冲泡一杯好普洱茶的注水技巧要知道!

我们时常发现,同一款茶,不同的人冲泡出来的滋味不一样,在店里喝茶艺师泡出来的茶,香柔滑回味无穷。然而到自己上手冲泡,却怎么也冲泡不出那香气,那口感,那味道。怎么泡好一杯普洱茶,冲泡技巧真的很重要,今天梵君就来和大家聊聊普洱茶冲泡技巧。

香靠冲,汤靠吊,广传在茶界中的一个冲泡技巧。意思是想要得到“高香”,那注水时就要使用“猛水高冲” “粗强猛”的注水方式刺激茶叶,让茶叶在水中激荡翻滚,茶与水充分接触摩擦,在相对高温下浸出茶叶的香气物质,令茶香气高扬。如果想要冲泡“汤柔醇和”的茶汤,注水时就要选择“细水长吊”,采用“慢细柔”单点注水方式,让茶与水缓慢平稳接触,缓缓地释放出茶叶的内含物质,减少咖啡碱释出,获得稠厚的汤感,减少茶汤的苦涩。

“冲吊”是冲泡茶叶时的注水方式,常有:高冲,低冲,高吊,低吊四种。

高冲:注水位置较高,水线长且粗,水流在空气中散热较少,冲泡时间短,对茶叶的冲击力最大,能最大限度的释放茶叶的香气。

低冲:注水位置较低,水线短且粗,水流在空气中散热最少,冲泡所需时间最短,对茶叶的冲击力较强。

高吊:注水位置较高,水线细且长,水流在空气中散热较多,冲泡时间长,水流对茶叶的冲击力较小。

低吊:注水位置较低,水线细且短,水流在空气中散热较少,冲泡时间长,对茶叶的冲击力最小。

“冲”意味着快速出汤,避免闷泡,防止苦涩味。“吊”意味着坐杯适当闷泡,让茶汤更醇厚绵柔。除了注水方式之外,注水点/水流的走势也是影响普洱茶口感的一部分, 智慧的前人已经总结了四个水流走势的冲泡方法。

1、螺旋式冲泡

螺旋式注水,从容器的中间开始注水,然后环绕着茶壶边缘一圈,回旋冲水最后回到中间位置,让茶器内的茶与水充分全面接触融合,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增加茶叶与水的融合度,快速析出茶叶的内含物质。这种注水方式适用于冲泡红茶,绿茶,白茶,和冲泡到后期口感较淡者。

2、绕圈式冲泡

注水时水线沿壶盖或者是杯面旋转一圈注完,收水时正好回到出水点,这种冲泡方式对冲泡之人有一定的要求,需要一定的技巧,需要根据水流的粗细来调整旋转的速度。水流细则需慢旋,水流粗则需快旋,这种注水方式减少茶与水的融合度,处于茶器边缘的茶叶能够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水,水再流下容器的底部,随着水位漫上来中间部位的茶叶才能与水接触,茶叶接触到水的相对要晚一点,减少了茶叶与水的融合度。这种冲泡方法适用于嫩度较高的绿茶,明前茶等。

3、单边定点冲泡

单边定点冲泡,顾名思义就是先固定好一个注水口,顺着这个点注水冲泡。注水点固定在一个地方,注水点周边的茶叶能第一时间接触到水析出物质,而其他的茶叶则需要等到水流至容器底部水位上涨漫延后才能接触到水,茶与水的接触的时间慢,茶与水慢慢融合,减少茶叶中内含物质的快速析出而产生的苦涩感,这种注水方式适合出汤较快的茶类,如碎茶。

4、正中定点冲泡

即固定在正中位置以较细的水流缓慢冲泡,中间部分及茶底部分的茶叶第一时间与水接触,其他的则需要等水位漫延上来后才能和水接触,最大限度的减慢茶叶与水的融合时间。茶叶内含物质缓慢析出,茶汤层次感最为明显,但一些发酵茶也会因此出现茶汤分离的情况。

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泡茶的技巧,根据不同的茶类,不同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冲泡方式,充分的扬长避短,提升茶汤的口感品质,需要不断的深入体会和认识。

茶叶冲泡快速入门指南,你收藏了吗?

  很多喜欢喝茶的小伙伴都有这样的感受,刚刚学习泡茶时候,总觉得困难重重。面对多样的茶具、不同种类的茶叶,一下就懵圈了,总觉得很复杂,尝试多次也不得法。每当三五好友来家里时,也只能简单的用玻璃杯冲泡茶。

  本次,小编将为大家详细揭秘普洱茶冲泡奥妙,帮助您快速学习泡茶技巧,下次就能为朋友们秀一秀茶技啦~

  本文要点

  泡茶器具;

  泡茶技巧(泡茶流程、冲泡技巧、技巧把控);

  泡茶礼仪。

  由于内容篇幅较大,建议可以先收藏后再慢慢学习哦~

  泡茶器具

  普洱茶的冲泡方法随着历史而不断改变,由唐代以前的烹茶,宋代的点茶法,至明代废团茶而改用散茶后,冲泡茶的方法才渐渐有了固定的方式。沏一壶好茶,先要掌握器具的使用。

  1、茶道六君子

  茶筒、茶漏、茶则、茶匙、茶夹、茶针
茶叶冲泡快速入门指南,你收藏了吗?
  茶筒: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

  茶漏:置茶时放在壶口上,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茶则:又称「茶拨」,壶内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茶则用于挖取泡过的茶叶。也可配合茶匙,拨弄茶叶进入茶壶使用,故名茶拨。

  茶匙:又称「茶勺」形状像汤匙,用于盛茶入壶。

  茶夹:又称「茶铲」茶夹功用与茶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茶针:又称「茶通」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其他茶道配件:茶盘、茶席、茶巾、茶宠、茶杯垫、养壶笔、茶滤网、茶荷、茶叶电子秤……

  2、常用泡茶器具

  盖碗、壶(紫砂、陶)、铁壶、飘逸杯、快客杯等,你属于哪一种呢?
茶叶冲泡快速入门指南,你收藏了吗?
  2.1讲究型:盖碗

  盖碗、滤网、公道杯、品茗杯

  盖碗泡茶适用面较广,盖碗可以在冲泡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以是茶汤达到最理想状态。

  瓷质盖碗釉面光滑,吸水率低,导热相对较快,茶汤浸出的温度环境相对稳定。泡茶不失真,不走样,原汁原味,着重展现茶之本味和凸显茶的香气,是评审和鉴定茶品时的最佳选择。

  使用玻璃公道杯可以欣赏普洱茶汤,碰到浑浊发暗的茶汤也可判断其品质。品茗杯以白瓷或青瓷材质且杯壁较厚者适宜,白瓷更利于观赏茶汤,杯壁较厚不烫手。

  盖碗冲泡对于新手的难点在于怕“烫”。采取正确的抓握姿势,盖碗其实并不“烫”。
茶叶冲泡快速入门指南,你收藏了吗?
  2.2内涵型:紫砂壶(或:陶壶)

  紫砂壶、公道杯、品茗杯、滤网

  紫砂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保温性,能给普洱茶提供充足的热量,很好的发挥普洱茶茶性;紫砂由于附着能力强,茶叶在注水时旋动幅度不大,能让茶和水融合度更好,且紫砂吸水率较高等因素,令茶汤苦涩度降低,汤感的软度、厚度及粘稠感便会有不同程度提高。

  小壶冲泡可以用开水冲淋壶身加温,对需要高温的茶品来说可以泡出更好的效果。

  小壶与盖碗冲泡最大的不同在出水环节上,小壶的出水会有时间上的后延,所以操作中要留出余量,茶将要合适之前就要开始出汤,把最佳时机控制在出水一半时,这样茶汤才会刚好合适。注意不要堵了壶的出气口,适当保护壶盖不滑落。
茶叶冲泡快速入门指南,你收藏了吗?
  2.3佛系型:铁壶煮茶

  铁壶、公道杯、品茗杯

  铁壶煮茶适用于:级别较粗老的熟茶或老茶。

  铁壶煮茶可以有三种不同的流程:先泡后煮;热水煮;冷水煮。投茶量依次递减,600ml的壶投茶5到7克即可。

  煮茶可以使茶内的可溶性物质充分溶解到茶汤中,操作中要注意两点,一是加水不要太满,沸腾后会有大量的泡沫溢出;二是要注意防止烫伤,铁壶壶身的温度不比盖碗,真的会把人烫伤,操作过程中要多加小心。

  冷水煮茶更能够把茶内的物质充分溶解,投茶量要适当减少。
茶叶冲泡快速入门指南,你收藏了吗?
  2.4潇洒型:飘逸杯冲泡

  飘逸杯、品茗杯

  把茶叶投入滤斗中,润茶后同盖碗的操作。用飘逸杯泡茶,可以使茶叶、茶汤分离,并自动过滤。其独特设计,省去了不少泡茶用具,如茶海、滤网等,非常方便。但真正的好茶我们还是不建议用飘逸杯来沏泡。
茶叶冲泡快速入门指南,你收藏了吗?
  2.5自我型:快客杯

  快客杯是为个人茶饮而设计的品茶盖杯,快客杯的设计很符合现代生活的快节奏。简单明了的上杯下壶的结构组合,非将壶杯合二为一,壶嘴自带过滤功能,可将茶与水及时分离,方便快捷,个性十足。

  泡茶流程
茶叶冲泡快速入门指南,你收藏了吗?
  1.撬茶

  打开绵纸,将茶放置于解茶盘中央;将饼茶或沱茶凹心向上,左手压住槽边,右手持茶针顺茶饼分层处,用力将茶针插入茶层中,然后上下撬动使茶层松动,用手掰下已松动的茶块。撬取时里茶和面茶搭配才能准确反映紧压茶的品质特征。
茶叶冲泡快速入门指南,你收藏了吗?
  2.称重

  冲泡前取出茶叶电子秤,根据人数和茶具容量,按照普洱茶茶水比例1:20的比例称重。最后将称好的干茶放于干净的茶荷中。一般1-2人以3-5克茶叶为宜,若人多,可取普洱茶8-10克不等。

  刚从仓库里取出的年份茶撬散后放入陶罐或紫砂罐中“醒”一段时间,能让仓储味散发的同时与空气充分接触唤醒茶性,可使冲泡效果更佳。
茶叶冲泡快速入门指南,你收藏了吗?
  3.温杯

  用沸水温洁(冲淋)盖碗、公道杯、品茗杯,有利于茶香散发。
茶叶冲泡快速入门指南,你收藏了吗?
  4.投茶

  将干茶投入杯中,合盖,轻启杯盖闻干茶香。把要冲泡的普洱茶投入盖碗中。茶与水的比例关系对整泡茶的影响很大,100毫升左右的盖碗推荐投茶5—8克左右为宜。可按饮茶人数多少以及个人口味决定取茶数量。
茶叶冲泡快速入门指南,你收藏了吗?
  5.洗茶

  普洱茶长期贮放难免落上尘埃,洗茶不仅可以去其杂味,清洁茶叶,还能起到润茶、醒茶的作用。洗茶一到两次,速度要快,以免影响茶汤滋味。

  沿着盖碗杯壁定点、低点缓缓注水入盖碗中,唤醒茶叶,让茶香散发、内含物充分溶解。将润茶水舍弃。
茶叶冲泡快速入门指南,你收藏了吗?
  6.泡茶

  冲泡分:注水和出汤

  注水的速度会影响到水的温度,注水快则温度高,注水慢,水流细则水温相对要低一些,针对所泡茶叶特性的不同来做出适当调整。

  注水的角度会影响到水对茶叶的冲击和茶叶的翻滚,毫较多的茶和熟茶不能过于冲击和翻滚,否则茶汤会浑浊不透亮。

  把握好出汤的时机,出汤过快则茶汤寡薄,出汤过慢则会太浓,将茶汤通过滤网倒入公道杯中。
茶叶冲泡快速入门指南,你收藏了吗?
  7.品茶

  将茶汤分到品茗杯当中品茗,倒置七分满。三口为品,小口慢慢喝。

  品茶,要品茶汤的色、香、味、形等。一观汤色、二闻香气、三品滋味。

  观汤色:一杯茶,品鉴从观赏茶汤开始。普洱茶茶汤汤色因品质、年份变化不同。主要看茶汤的颜色、亮度和清浊度,茶汤的明暗程度也能反映茶品品质。

  闻香气:主要品鉴普洱茶香气的高低、香型及变化等。

  品滋味:品尝普洱茶汤,入口后可让茶汤在口腔中停留2-3秒,让口腔味蕾充分感受不同滋味。主要感受茶汤浓淡、醇厚、回甘生津等。

  其实泡茶的方法大同小异,只要掌握茶性水温及投茶量,再加上注水的方式,泡好一杯茶是不难的,难点在于茶性不同,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冲泡技巧

  冲泡技巧是依茶性而定的,技巧的目的是为了尽量发挥不同茶性的优点,尽量避免不同茶性的弱点。

  茶性包括:生、熟,老、嫩的程度,茶气的酽、淡,发酵的轻、重,条索的整、碎程度,年头的长、短。茶性决定投茶量多少、醒茶方式、泡茶水温、注水方式、冲泡时间等等。

  1.原料等级(粗老、细嫩程度)

  偏嫩级别,冲泡时要求水温略低,建议泡茶器具选用盖碗为宜。

  较细嫩的普洱茶,不耐泡,可尝试“留根冲泡法”,即每泡茶汤不出尽,以保持其滋味的稳定性。避免高温、多次、长时间洗茶而导致茶内有效成分的无谓流失,失去品味和饮用价值。

  较粗老级别,冲泡器具盖碗或紫砂壶均可,水温98~100度,高温醒茶有利于激发茶香,浸泡时间适中,出汤尽量滤净。粗老茶因内含物减少则要大大增加投茶量。

  老茶头属特殊产品,其干茶较为紧实,冲泡时使用紫砂壶效果更佳,高温冲泡,醒茶2次,头三泡浸泡时间稍长。煮饮也是不错的选择。
茶叶冲泡快速入门指南,你收藏了吗?
  醒茶次数:级别越高茶叶越嫩,茶性易于唤醒,醒茶一次;级别越低茶叶越粗老,茶性不易唤醒,可醒茶两次。

  出汤方式:嫩者内含物质较丰富,须低温快出,防止浓如酱汤;粗老者内含物质不丰富,须高温久泡,方能出味。

  2.新、老、生、熟

  新生茶

  茶性上较接近绿茶,冲泡中要避免出现“烫熟味”,水温要略低,出汤要快。把握好其原料特征,如茶区、树龄、生态等。原则上滋味浓强的水温略低,浸泡时间要短,滋味清淡的则相反。

  新熟茶

  新熟茶与老熟茶相比,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茶汤不够透亮,香气不够纯正,滋味不够醇厚,有“堆味”或较重的苦涩味等。

  新熟茶的水浸出物溶解很快,可通过高温洗茶以去杂味,略降温冲饮,冲泡节奏略快以避免苦涩味和“酱汤”状。完整地冲泡品饮新茶(从浓到淡到无味),可以确定茶的贮存价值。

  老生茶、老熟茶

  老茶一般要求高温醒茶、高温冲泡。相对来说,老生茶投茶量要低于老熟茶,而冲泡水温老熟茶要略高。对于许多老生茶,在泡与泡的间隔开盖,使叶底稍稍降温后再续泡,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3年以上老茶选用紫砂壶冲泡效果更佳;熟茶投茶量较多,生茶投茶量较少;每次冲泡,沸水封存壶盖及壶身夹缝处,以有效保温。有的老茶因贮存不当而有异味,高温和多次洗茶可尽量排除,陶壶或紫砂壶冲泡对杂味也有很好的修正作用。

  老茶茶性难以唤醒,尤其是陈年熟茶,5-10年以上老茶沸水醒茶两次;通常5年以上老茶冲泡水温均是100℃;冲泡老茶每一泡都需要沸水;明火铁壶煮水,能有效保持水温。
茶叶冲泡快速入门指南,你收藏了吗?
  3.条索松紧重实程度

  散茶和紧压茶因其条索的松紧重实与否影响着其后期的陈化空间和速率;散茶的陈化空间小于紧压茶品。

  一般而言,较紧结重实的茶投茶量较小,其不宜于唤醒茶性,冲泡水温要高;而条索松散的茶,其茶叶不耐泡,投茶量要多。注水与出汤时,散茶慢进快出,紧压茶快进慢出。

  有些年头的紧结重实的茶要控制冲泡的节奏,通常是“前紧后松”,洗茶慢,出汤快,经过出汤较快的数泡之后,可以放缓冲泡节奏。

  4.发酵程度

  熟茶经过人工后发酵工艺,内含物质相对生茶较少。生茶茶性易于唤醒,因此冲泡水温略低于熟茶;同一泡茶器,生茶投茶量应稍少于熟茶。

  轻发酵熟茶口感鲜活,茶气十足,陈化空间相对广阔;重发酵熟茶陈香馥郁,口感粘稠甜醇,具有陈化高峰期,通常5-10年便达到陈化高峰点。

  发酵越重,冲泡水温越高,发酵越重,内含物质越少,浸泡时间越长。

  补充:技巧把控

  1.水温的控制

  冲泡普洱茶的水温,根据具体茶性(年份、嫩度等)以及各地沸点为基准进行调节一般在90—100℃之间。

  水温的高低是影响茶叶水溶性内含物浸出和香气挥发的重要因素,水温过低,茶叶香味激发不出来;水温过高,容易烫伤较嫩的茶叶,造成茶汤颜色和叶底暗黄。水温高低,因茶而宜。

  2.水流的控制

  在注水过程中,水流的粗、细、快、慢都是影响茶性挥发的因素。建议冲水时以定点冲泡为宜,入水以轻为宜,以免茶汤浑浊。(因茶而异,部分茶品需要展现个性也可以使用高冲,如彰显香气的茶)

  除醒茶外的前3泡,冲泡目的在于抑制杂味,提升汤感。注水方式采取定点注水,缓慢注入的手法。

  中间的3-8泡,冲泡目的在于达到香气和口感协调相融。注水方式是避免猛冲开水,采用稳定、缓慢、低冲的旋水注入方式。

  最后3泡茶追求的是香高水滑,汤甜味淡。注水方式是急冲注水,使叶底保持持续高温。

  在泡茶过程中,切勿摇晃、搅动或者拨动叶底,否则会致使茶汤浑浊苦涩。

  3.时间的控制

  释放快的熟茶,前5-6泡基本可以立即出汤,不必浸泡。从7、8泡开始逐渐延长浸泡时间。

  一般的熟茶、生茶,第1泡可以浸泡3-5秒后出汤,第2泡至第6、第7泡稍微一泡即可出汤,之后逐渐延长浸泡时间。

  同样的茶,同样的水,冲泡的时间不同,茶味差异甚大。冲泡时间短,茶味没有泡出;冲泡时间长,茶内物质溶于水茶汤滋味过浓,还会有闷浊味。
茶叶冲泡快速入门指南,你收藏了吗?
  4.【透】和【闷】的应用

  透:指的是冲泡过程中不加盖(杯盖、壶盖等),快速降温,使茶香自然而缓慢挥发。

  闷:是指冲泡过程中,加盖(杯盖、壶盖等),通过保持相对温度,发掘茶品香气。

  透和闷,是普洱茶重要的冲泡技巧。透和闷的应用,视普洱茶嫩度状况而定。嫩茶以透为主,多透少闷,老茶以闷为主,多闷少透。

  幼嫩的茶叶容易闷熟,过闷,会使香气不易显露,水味重。粗老原料的茶叶,质地厚实硬脆,“粗老味”重,以高温和闷透结合的浸泡方法,能获得甘而醇的品质风格。“高温”闷泡,逼出“粗老气”,“透”则释放“粗老味”。

  “透闷”原则,也是选择茶具时应注意的。

  透气性好、散热快的茶具(如盖碗、紫砂薄胎壶、玻璃茶具等),适宜冲沏嫩度较高的普洱茶。

  质地厚实、壁厚、密度大、散热慢、容水多的茶具(如紫砂厚壁壶、容量多的大壶),适宜冲沏原料较粗老的普洱茶。

  泡茶礼仪

  1.礼仪

  ①泡茶的茶具图案面向客人,表示尊重。

  ②烧水的水壶壶嘴不能指向顾客,在茶事中这是不礼貌的行为。

  ③取放茶具需做到轻、准、稳,展示茶者的优雅动作和较高素养。

  ④泡茶过程中,切勿用手直接抓取茶叶和品茗杯,利用茶具中的辅助工具。

  ⑤盖碗或紫砂壶出汤前要将底部多余的水滴用茶巾沾净后再出汤,以免底部的淤水伴随出汤倒流进滤网和公道杯中。

  2.语言

  ①分茶七分满为宜,留下三分是情谊。

  ②奉茶时用杯托,必要时使用奉茶盘奉茶。

  ③奉茶时须用手势表示请用,既右手伸掌礼。姿势为:四指并拢,拇指内收,手掌略向内凹,侧斜手掌伸于敬奉的茶杯旁,面带微笑并点头示意说出:“请品茶”。

  ④奉茶时,一般从自己右手边的顾客从右到左逐一奉茶。必要时,有先后顺序,如先长后幼、先主后从等。

六堡茶的冲泡技巧可概括为“六分茶、三分水,半分技巧、半分杯”

  笔者的一位外地茶友对六堡茶的“红浓陈醇”慕名已久,想多了解一下,于是便给他寄去一些茶样,但后来他提出不懂如何才能把六堡茶泡好,不知道有什么技巧,须注意些什么问题。一位有志于学习六堡茶艺的茶艺小姐也问起过这个“冲泡技巧”的问题,确实,要冲泡好一泡六堡茶,其中是有点技巧的。一杯好六堡茶可概括为“六分茶三分水,半分技巧半分杯”,茶是指茶质,水是指冲泡水质,这里的杯是泛指,指泡茶器具,而“技巧”虽只占“半分”,但做好这“半分”,好六堡茶会给你一个惊喜。

  懂茶性才能泡好茶

  制茶术语里面有句话叫“看青做青”,主要指在制茶工艺中,做青操作的时间和程度的控制以及做青环境的控制。其中,影响做青因素主要有:茶青原料、温度湿度、做青环境、设备和方式等。冲泡道理与之相通。姑且称之为“看茶泡茶”吧。

  首先,一茶在手,你必须了解手头这泡六堡茶的“性”,不然,你是不会冲泡好这泡茶的。了解这个茶,这个是你能否冲泡好这泡六堡茶的第一步。

  每款六堡茶,甚至是每批,甚至可以细分到每箩每包每罐(毕竟在沤堆中不同位置都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只是这个差异不大,经翻堆和后期工序也基本消除了这些差异,所以每批品质基本算是一致的)都有其特有的个性,了解这个茶的特性,如汤色、茶香、口感、发酵度、耐泡度,并了解这个茶的大致真正的年份(影响到口感、香气、溶出度),最好,还需了解一下这个茶的存放环境好坏、有什么缺点。这些信息,大多可以通过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喝几遍,看干茶和茶底等,了解一点这个茶的“茶性”的信息。

  六堡茶,因其独特的后发酵工艺而体现其特色,但,也同样是因为这个特色工艺,让很多初次接触六堡茶的,尤其是部分女士,难以一喝就马上接受并喜欢上六堡茶,有的女士甚至说,六堡茶喝着像梧州凉茶,或者干脆说喝六堡茶像喝中药。其中原因,固然或许有所喝六堡茶本身茶质低或六堡茶特殊的茶味茶香一时难以适应等原因所致,但一定程度上,也与冲泡六堡茶不得法有关。

  六堡茶属于黑茶,与其他乌龙茶(包括武夷岩茶、闽南乌龙铁观音等)、或是其他绿茶红茶等茶类都不同,由于其后发酵工艺和茶叶浸泡时候的内涵物溶出量、溶出时间都比较独特,这点与普洱茶有点类似,因而,了解六堡茶在水中溶出物的状况以及在水中浸泡的变化,对于泡好一泡六堡茶,尤为重要。

  六堡茶冲泡一直以来没有一个定法,常见的泡饮方法,有直接从潮汕功夫茶“移植”过来的小杯品饮,而本地传统的有大瓷壶冲泡凉饮(也称作茶娘式)、有农家暖水壶(茶筒)闷泡,更有以瓦陶器皿煮茶的方式。其中,比较流行的是采用潮汕功夫茶式的泡饮方式。

  无可否认,潮汕功夫茶式的泡饮方式比较利于座谈交流,因而比较受茶友欢迎。而且,这种方式,可以一个一个茶品轮换着品尝。不过,笔者认为,这种源于潮汕功夫茶的品饮方式最适合的还是品尝闽南乌龙、闽北岩茶和潮汕的凤凰单枞等。要喝出六堡茶的真味与特色,乃至于从独具特色的六堡茶文化中发掘一些适合六堡茶的品饮方式和器具,还需从本土原有的泡饮方法入手加以研究和传承,普洱茶极具特色的“烤茶”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例子。比如说,用一个白瓷小茶碗(或青花)喝六堡茶,比用喝铁观音一样的薄胎瓷杯更好,用土陶所制的大茶壶泡饮老茶婆,也别有一番风味。其他使用的茶器包括茶滤、茶壶等,都可以探索出独具本土的特色的冲泡。

  正确醒茶是第一步

  一般而言,六堡茶前一两泡,必须先醒茶,也有茶友称之为洗茶的,一是为了洗去杂味(堆、仓之杂味)。

  从明代《茶谱》所载:“洗茶: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叶,去其污垢、冷气,烹之则美。”这句话很值得分析,说到了‘洗茶’的点子上,笔者发现,这个关键点被很多现代茶人忽略了。

  古人用字很讲究也很精确:“热汤”与“沸汤”明显的差别啊,我们现在用沸汤来洗茶,甚至反复洗确实是不正确的。一开始,我们的古人就提出是热水洗,而不是沸水洗了。其作用是“去其污垢、冷气”,这里“污垢”就不多说了,中国茶叶学会的刘仲华教授认为洗茶不单是洗涤尘沙等附着物,还有除去部分易溶于热水的农残物和重金属物质的作用。而去“冷气”则是指其另一种作用,有“润茶、醒茶”之用,主要是为了下一步泡茶时,可更好地体现茶的香气和滋味。

  这个“温茶润茶”的步骤可以理解为“去掉茶叶中的阴湿之气”。因茶叶有很强的吸湿性、吸收异味性,内含多种“亲水”物质,故在贮放过程中极易吸收潮气和异味。通过洗茶时的热水浇淋,可去掉茶叶中的湿气、冷气和附着表面的少许杂味。有心的茶友不妨尝试尝一下洗茶的茶汤,是不太好喝的,而且味道显得不如后面几道茶汤味道“纯正”,所以也不必担心洗茶把茶中的精华都洗去了。是以有学者呼吁“不洗茶”,倒大可不必,最关键是要正确洗茶。

  根据有关实验,茶的香气成分以及一些对有益人体的成分,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在第一次加水后3秒即开始大量溶入热水中,若“洗茶”超过3秒钟,这些茶的有效成分就会开始大量损失。因此我们洗茶时,热水注入后应尽快将水倒去,不应浸泡过长时间,最好控制在3秒之内为宜。

  冲泡的水要足够开

  泡茶,特别是六堡茶,对水温要求很高,要求“水必须大开”。以开水冲泡。个人经验,冲泡好六堡茶,高水温冲泡是个关键。

  潮汕人将水开分为一沸、二沸、三沸三个阶段。开始冒水泡的时候太稚,温度不够,不宜泡茶,叫做婴儿沸,长时间开的水叫做百寿汤不宜泡茶(注:这里指连续煮开,与平日随手泡“煮沸即停”不同,但也不宜长时间烧煮);一沸,我们梧州称之为“虾眼水”;二沸,气串冲上来水面来,水面浮珠。三沸,当水涌起刚刚顶水壶盖,水刚刚冒出大花的时候就是最合适泡茶的汤,这样的汤才能泡出茶最佳颜色和味道。

  保持足够高水温冲泡六堡茶,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提高泡茶技巧,就水温要足够“开”这点,就会使你发现原来自己的茶可以这么优秀。

  调整时间控制茶汤浓淡

  了解并熟悉六堡茶茶性,并确定合适的置茶量,通过控制冲泡时间、出水快慢,合适调节每泡茶的浓淡。这个是至为关键的。六堡茶由于有沤堆工艺,经后发酵后,茶的内含物极易溶解于水,如掌握不好出水时间,很容易泡浓了,泡苦了,就真的如喝中药了。

  有茶友按经验说,六堡茶是三泡之后才好喝,估计也是这个冲泡浓淡相宜问题。一般而言,女士或初喝六堡茶的茶友,一开始不要喝太浓。而六堡农家茶,特别是新茶,苦涩而回甘,置茶量不应太多,快冲快出。而农家的老茶婆、中茶之类,不太容易“出味”,则宜久泡,甚至可以煮茶了。

  每泡茶须沥尽茶汤

  笔者有个泡茶小技巧:每泡务须尽量沥尽茶汤,不留余茶在盖碗或壶里,这样可以让每泡倒出的茶汤更为鲜活。这样的泡茶习惯,第一可以避免剩余的茶汤留在壶里久泡,过浓,直接影响下一泡的茶色茶味,第二可以避免剩余茶汤把下一道冲进的开水水温降低,影响冲泡温度。

  笔者曾与茶友探讨过,为什么一个六堡茶有时候泡饮觉得有点苦,有时候却不苦,估计,跟冲泡的手法有一定的关系。有时候,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往往决定成败。做事如此,泡茶也当如此。

  老茶更须讲究茶滤

  有时候泡茶,为了简便,也比较随意。有时候,没有使用茶滤。不过,后来发现有些六堡茶,用茶滤是必须的。如一些陈年的六堡农家茶。

  由于一些有一定年份的农家老茶存放时间久,会带有很多微尘,甚至于十泡八泡之后都依然很多。这时候,需要那种近年推出据说是蚕丝超密的茶滤才有效,而对一些珍贵而尘多的老茶,我往往采用咖啡滤纸进行过滤的。

  而茶滤还有一个泡茶的作用,就是用来泡饮农家特色的“虫屎茶”。“虫屎茶”很易溶于水,直接放盖碗一下子会变得很浓。一般将适量的虫屎茶放入茶滤中,直接冲水,出来的茶已经比较适合了。如果觉得不够,可以将茶滤在茶海中适当浸泡,即可起到调节浓淡的效果。

  六堡茶热饮才有韵味

  对于厂家茶(即经过沤堆发酵的)六堡茶,一般经验而言,不适合冷喝,即当茶汤凉到一定温度时,茶汤会显得偏苦(特别是几年内的新茶),口感会变得很差。

  按茶友们的经验,一般茶汤大约要高于45℃,甚至更高,入嘴应稍觉轻微烫,但又以不太烫为前提。如果茶汤太烫,口腔中味觉细胞受强烈刺激而麻木,会影响正常茶汤评味。太低温度的茶汤,溶解度降低,茶汤中的部分物质析出,从而影响到茶汤的口感。

  六堡茶一般而言,不宜冷喝。但又不绝对,一些经过一定时间存放的,或经过闷泡不再苦涩的六堡农家茶例外。

  在盛夏,喝口清凉爽口的农家茶,却又是别有一番风味。

  最后,有一点要提醒茶友们,煮茶是六堡茶的一项很独特的泡饮方式,但最好不用铁壶而用陶器煮茶,因为用铁壶煮茶的话,煮出的茶汤色黑发暗,会极大影响到茶汤的品质。

  来源于:广西六堡茶网

  彭庆中(三口居士)/文(转载请注明作者)

找到约905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