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分为几大类

找到约152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该怎么样去冲泡茶叶,选择喝什么茶,配什么壶?( 收藏)

中国是茶的故乡,几千年来,茶已成为深得人们喜爱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依据制法和品质特点的不同,中国茶叶基本可分为两大类,基本茶类、再加工茶类两大类。


其中基本茶类可分为: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再加工茶类有: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袋泡茶等。 制茶技术不断演变与发展,茶类不断增多,饮茶使用的器皿也在不断改变。使用不同器皿冲泡出来的茶,滋味也会大有不同。



一、绿茶


我国盛产茶叶,以绿茶为最早。目前,绿茶仍是我国主要的茶类,产区广,产品多。绿茶是不发酵茶,经过“鲜叶采摘→杀青→揉捻→干燥”几道工艺制成。其中,杀青保持了绿茶叶绿汤清的特点,俗称”三绿“:干茶绿、茶汤绿、叶底绿。这种茶内质香气高爽,滋味鲜醇,含有茶多酚、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现代科学大量研究证实,绿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




品种:碧螺春、西湖龙井、庐山云雾、狗牯脑、太平猴魁、峨眉毛峰、安吉白茶、信阳毛尖、六安瓜片等。


代表茶:

洞庭碧螺春,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因茶树与果树交错种植,茶树与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形成了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炒制一斤碧螺春茶需7万多个芽头。螺春品质优异,高级碧螺春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


配壶:

绿茶是不发酵茶,由于其特性决定了它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芽叶细嫩,故选用紫砂壶宜满足:

  ①、泥料:适宜绿泥、段泥类紫砂壶,

  ②、壶形:壶身不宜过高,壶口较大,

  ③、容量:容量宜在150cc至250cc之间。




冲泡方式:

  一般投茶量:3~4g(三四人饮)

  适宜水温:85℃~90℃

  适宜器具:玻璃器,白瓷盖碗、段泥敞口紫砂壶

  时序:炎热的夏季、干燥易上火的时节

  人群:脾胃虚寒者少饮、神经衰弱者慎饮


二、黄茶


黄茶属轻微发酵茶类,黄茶以“三黄”(即干茶黄、汤色黄、叶底黄)为品质特征。其制法与绿茶基本相同,但在揉捻后或初干后有闷黄过程。其品质特征为:黄叶黄汤。黄茶的加工:经过“鲜叶采摘→杀青→揉捻→闷黄→干燥”几道工艺制作而成,按照选料老嫩程度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


黄茶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维生素等物质。黄茶能提神醒脑,消除疲劳,消食化滞等。




品种:黄芽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

  黄小茶:北港毛尖、沩山毛尖、温州黄汤等

  黄大茶: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等


代表茶:

君山银针,产于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中的君山岛。君山银针风格独特,质量超群,岁产不多。 君山银针属芽茶,每斤银针约2.5万个芽头。芽头肥壮紧实、芽身金黄,满坡银毫,汤色橙黄明净,香气清纯、滋味甜爽,叶底嫩黄匀亮。用玻璃杯冲泡,初始芽尖朝上,蒂头下垂而悬浮与水面,随后缓缓降落,竖立于杯底。1956年在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被誉为“金镶玉”,获得金质奖章。


配壶:黄茶外形美观、芽叶细嫩,故选用紫砂壶宜满足:

  ①、泥料:适宜段泥类紫砂壶,

  ②、壶形:壶身不宜过高,壶口较大,

  ③、容量:容量不宜过大,宜在150cc至250cc之间。




冲泡方式:

  一般投茶量:3~4g(三四人饮);

  适宜水温:90℃~95℃;

  适宜器具:玻璃器、白瓷盖碗、段泥敞口紫砂壶。

  时序:春夏时节适宜饮用;秋冬寒冷季节酌情饮用。

  人群:老少皆宜;阳虚体寒者酌情饮用;


三、白茶


目前,白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茶类。白茶属于轻微发酵茶。它是一种不揉不炒的茶叶,其工序简单,品质特征为芽叶肥壮、满披白毫,汤色浅淡。白茶分为芽茶和叶茶2大类,芽茶如银针,为单芽制成;叶茶如白牡丹、寿眉。


白茶经过“鲜叶采摘→萎凋→干燥(晒干或烘干)”的加工工艺制成。白茶的药效性能很好。有“一年是茶,三年是药,七年是宝”的说法。具有清热平气、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等功效。




品种:白毫银针(包括北路银针和西路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

品级:白毫银针为单芽;白牡丹为一芽一二叶制成,呈"抱心形";贡眉为一芽二叶至一芽二、三叶,基本以叶为主,近年来多统称为“寿眉”。


代表茶:

白毫银针。产于福建省福鼎市和南平市政和县。该茶芽头肥壮、遍披白毫、挺直如针,色白似银。福鼎所产茶芽茸毛厚,色白富光泽,汤色浅杏黄色,滋味清鲜爽口。政和所产,单芽偏细长,汤味醇厚,香气清爽芬芳。


配壶:

白茶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选用的紫砂壶宜满足:


  ①、泥料:紫砂壶的原料以紫泥,段泥类为宜,

  ②、壶形:宜壶身高度适中、口盖大,例如“金钟壶”;

  ③、容量:容量宜在250cc—350cc之间。




冲泡方式:

  一般投茶量:5~7g(三四人饮);

  适宜水温:100℃

  适宜器具:盖碗、紫砂壶;

  人群:老少皆宜;

  时序:四季皆宜


四、青茶


青茶,亦称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经过鲜叶采摘→做青(晒青→晾青→摇青)→杀青→揉捻→干燥几道工序制成,制作工艺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因产区不同而分为:闽南乌龙、闽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4大类。


乌龙茶的制作,首先要求原料药有一定的成熟度。一般在顶芽全部开展且形成驻芽时采摘,所以青茶的原料要比红、绿茶的原料偏老些,这是形成青茶特有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著名品种有福建武夷山的武夷岩茶(如大红袍、肉桂、水仙),安溪的铁观音,潮州凤凰单丛及台湾冻顶乌龙等。




品种:闽南乌龙:安溪铁观音、黄金桂、毛蟹、本山、永春佛手、白芽奇兰

闽北乌龙(武夷岩茶):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武夷水仙、武夷肉桂等

  广东乌龙:凤凰水仙、岭头单丛、凤凰单枞

  台湾乌龙:白毫乌龙(东方美人)、冻顶乌龙、文山包种等、


配壶:

乌龙茶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选用的紫砂壶宜满足:


  ①、泥料:朱泥、红泥紫泥类皆宜;

  ②、壶形:乌龙茶适宜小壶冲泡,闽南乌龙以香气著称,适宜壶身较高、壶腹鼓之器型,留香效果好,如“龙蛋壶”;闽北乌龙以茶汤而显,宜使用壶腹宽之小壶冲泡,更能激发岩茶醇厚之韵味,如“水平壶”;

  ③、容量:容量宜在100cc—220cc之间。




冲泡方式:

  一般投茶量:8~9g(三四人饮);

  适宜水温:100℃

  适宜器具:瓷器、陶器、紫砂器皆宜。

  人群:老少皆宜,茶龄较长者尤甚;阴虚火旺者慎饮;

  时序:适宜秋冬寒冷季节饮用。


五、红茶


红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红茶是全发酵茶。其品质特征是红叶红汤。茶色乌润、汤色红亮。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


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脏功能。中医认为,茶也分寒热,例如绿茶属苦寒,适合夏天喝,用于消暑;红茶、普洱茶偏温,较适合冬天饮用。




品种:以制法和品质上的差异而分为以下几个品种,

  小种红茶(条形)如正山小种;

  工夫红茶(条形)如祁红、滇红、川红、宁红等;

  红碎茶(颗粒形)分为叶茶、碎茶、片茶、末茶等四种,


代表茶:

祁门工夫红茶,产于安徽省祁门县。该茶外形条索紧秀匀齐,锋苗好,色泽乌黑泛灰光,俗称“宝光”;内质香气浓郁高长,似蜜糖香,有蕴藏有兰花香,汤色红艳,滋味醇厚,回味隽永,叶底嫩软红亮。


国外把“祁红”与印度大吉岭茶、斯里兰卡乌伐季节茶并列为世界公认的三大高香茶。称祁门红茶这种地域性香气称为“祁门香”,誉为“王子茶”、“茶中英豪”。


配壶:

  红茶具有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之特征,选用的紫砂壶宜满足:

  ①、泥料:紫砂壶的原料尽量为红泥类、清水泥等,

  ②、壶形:宜使用壶身较矮之器型;高级细嫩红茶还适宜口盖较大之器型,如“仿古壶”;

  ③、容量:壶容量适中,宜在220cc以上。




冲泡方式:

  一般投茶量:4~5g(三四人饮);

  适宜水温:85~95℃

  适宜器具:瓷器、陶器、紫砂器皆宜。

  时序:四季皆宜,夏季燥热火旺时酌情饮用;

  人群:老少皆宜,女性人群尤甚

六、黑茶


黑茶属于六大茶类之一,属后发酵茶,主产区为四川、云南、湖北、湖南、安徽等地。黑茶一般采用的原料较粗老,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发酵和干燥五道工序。


黑茶中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成份,最主要的是维生素和矿物质,另外还有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物质等。 对主食牛、羊肉和奶酪,饮食中缺少蔬菜和水果的西北地区的居民而言,长期饮用湖南黑茶,是他们人体必需矿物质和各种维生素的重要来源,有生命之茶之说。




品种:黑茶按照产区的不同和工艺上的差别,可以分为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和滇桂黑茶。主要品种有湖南黑茶、湖北佬扁茶、四川边茶、广西六堡散茶等。


代表茶:

普洱茶,属于黑茶,产于云南省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过去周围各地所产的茶叶运至普洱府(府制在今普洱市),故得名。普洱茶是运用优良品种云南大叶种,采摘其鲜叶,经杀青揉捻后晒干的晒青毛茶作为原料,经过泼水堆积发酵的特殊工艺加工制成。


普洱散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或褐红,滋味醇厚回甘,新茶花果香气浓郁。普洱茶具有降低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种功效。因此在国外及港澳台地区有“美容茶”、“益寿茶”、“窈窕茶”之美称。以普洱茶为原料,蒸压加工成的紧压茶有:普洱沱茶、七子饼圆茶、普洱茶砖等。


配壶:

  黑茶汤色深、耐冲泡、味醇厚,故选用的紫砂壶宜满足:

  ①、泥料:适宜紫泥类颜色较深的紫砂壶,养出效果佳;

  ②、壶形:圆器、方器皆可;

  ③、容量:适宜在190cc-380cc左右。




冲泡方式:

  一般投茶量:8~10g(三四人饮);

  适宜水温:100℃;

  适宜器具:瓷器、陶器、紫砂器皆宜;

  人群:茶性温和,老少皆宜;

  时序:四季皆宜,夏季燥热火旺时酌情饮用;

最详细的茶叶分类:喝什么茶,配什么壶

中国是茶的故乡,几千年来,茶已成为深得人们喜爱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依据制法和品质特点的不同,中国茶叶基本可分为两大类:

一、基本茶类: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

二、再加工茶: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袋泡茶等。

制茶技术不断演变与发展,茶类不断增多,饮茶使用的器皿也在不断改变。使用不同器皿冲泡出来的茶,滋味也会大有不同。

一、绿茶

我国盛产茶叶,以绿茶为最早。目前,绿茶仍是我国主要的茶类,产区广,产品多。绿茶是不发酵茶,经过“鲜叶采摘→杀青→揉捻→干燥”几道工艺制成。其中,杀青保持了绿茶叶绿汤清的特点,俗称”三绿“:干茶绿、茶汤绿、叶底绿。这种茶内质香气高爽,滋味鲜醇,含有茶多酚、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现代科学大量研究证实,绿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

品种

碧螺春、西湖龙井、庐山云雾、狗牯脑、太平猴魁、峨眉毛峰、安吉白茶、信阳毛尖、六安瓜片等。

代表茶

洞庭碧螺春,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因茶树与果树交错种植,茶树与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yìn)茶味,形成了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炒制一斤碧螺春茶需7万多个芽头。

碧螺春品质优异,高级碧螺春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

配壶

绿茶是不发酵茶,由于其特性决定了它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芽叶细嫩,故选用紫砂壶宜满足:

① 泥料:适宜绿泥、段泥类紫砂壶,

② 壶形:壶身不宜过高,壶口较大,

③ 容量:容量宜在150cc至250cc之间。

冲泡方式

一般投茶量:3~4g(三四人饮);

适宜水温:85℃~90℃;

适宜器具:玻璃器,白瓷盖碗、段泥敞口紫砂壶;

时序:炎热的夏季、干燥易上火的时节;

人群:脾胃虚寒者少饮、神经衰弱者慎饮。

二、黄茶

黄茶属轻微发酵茶类,黄茶以“三黄”(即干茶黄、汤色黄、叶底黄)为品质特征。其制法与绿茶基本相同,但在揉捻后或初干后有闷黄过程。

其品质特征为:黄叶黄汤。黄茶的加工:经过“鲜叶采摘→杀青→揉捻→闷黄→干燥”几道工艺制作而成,按照选料老嫩程度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

黄茶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维生素等物质。黄茶能提神醒脑,消除疲劳,消食化滞等。

品种

黄芽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

黄小茶:北港毛尖、沩山毛尖、温州黄汤等;

黄大茶: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等。

代表茶

君山银针,产于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中的君山岛。君山银针风格独特,质量超群,岁产不多。君山银针属芽茶,每斤银针约2.5万个芽头。芽头肥壮紧实、芽身金黄,满坡银毫,汤色橙黄明净,香气清纯、滋味甜爽,叶底嫩黄匀亮。

用玻璃杯冲泡,初始芽尖朝上,蒂头下垂而悬浮于水面,随后缓缓降落,竖立于杯底。1956年在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被誉为“金镶玉”,获得金质奖章。

配壶

黄茶外形美观、芽叶细嫩,故选用紫砂壶宜满足:

① 泥料:适宜段泥类紫砂壶;

② 壶形:壶身不宜过高,壶口较大;

③ 容量:容量不宜过大,宜在150cc至250cc之间。

冲泡方式

一般投茶量:3~4g(三四人饮);

适宜水温:90℃~95℃;

适宜器具:玻璃器、白瓷盖碗、段泥敞口紫砂壶;

时序:春夏时节适宜饮用,秋冬寒冷季节酌情饮用;

人群:老少皆宜,阳虚体寒者酌情饮用。


三、白茶

目前,白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茶类。白茶属于轻微发酵茶。它是一种不揉不炒的茶叶,其工序简单,品质特征为芽叶肥壮、满披白毫,汤色浅淡。白茶分为芽茶和叶茶2大类,芽茶如银针,为单芽制成;叶茶如白牡丹、寿眉。

白茶经过“鲜叶采摘→萎凋→干燥(晒干或烘干)”的加工工艺制成。白茶的药效性能很好。有“一年是茶,三年是药,七年是宝”的说法。具有清热平气、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等功效。

品种

白毫银针(包括北路银针和西路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

品级:白毫银针为单芽;白牡丹为一芽一二叶制成,呈"抱心形";贡眉为一芽二叶至一芽二、三叶,基本以叶为主,近年来多统称为“寿眉”。

代表茶

白毫银针,产于福建省福鼎市和南平市政和县。该茶芽头肥壮、遍披白毫、挺直如针,色白似银。福鼎所产茶芽茸毛厚,色白富光泽,汤色浅杏黄色,滋味清鲜爽口;政和所产,单芽偏细长,汤味醇厚,香气清爽芬芳。

配壶

白茶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选用的紫砂壶宜满足:

① 泥料:紫砂壶的原料以紫泥,段泥类为宜;

② 壶形:宜壶身高度适中、口盖大,例如“金钟壶”;

③ 容量:容量宜在250cc—350cc之间。

冲泡方式

一般投茶量:5~7g(三四人饮);

适宜水温:100℃;

适宜器具:盖碗、紫砂壶;

人群:老少皆宜;

时序:四季皆宜。

四、青茶

青茶,亦称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经过“鲜叶采摘→做青(晒青→晾青→摇青)→杀青→揉捻→干燥”几道工序制成,制作工艺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因产区不同而分为:闽南乌龙、闽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4大类。

乌龙茶的制作,首先要求原料要有一定的成熟度。一般在顶芽全部开展且形成驻芽时采摘,所以青茶的原料要比红、绿茶的原料偏老些,这是形成青茶特有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著名品种有福建武夷山的武夷岩茶(如大红袍、肉桂、水仙),安溪的铁观音,潮州凤凰单丛及台湾冻顶乌龙等。

品种

闽南乌龙:安溪铁观音、黄金桂、毛蟹、本山、永春佛手、白芽奇兰;

闽北乌龙(武夷岩茶):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武夷水仙、武夷肉桂等;

广东乌龙:凤凰水仙、岭头单丛、凤凰单枞;

台湾乌龙:白毫乌龙(东方美人)、冻顶乌龙、文山包种等。

配壶

乌龙茶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选用的紫砂壶宜满足:

① 泥料:朱泥、红泥、紫泥类皆宜;

② 壶形:乌龙茶适宜小壶冲泡,闽南乌龙以香气著称,适宜壶身较高、壶腹鼓之器型,留香效果好,如“龙蛋壶”;闽北乌龙以茶汤而显,宜使用壶腹宽之小壶冲泡,更能激发岩茶醇厚之韵味,如“水平壶”;

③ 容量:容量宜在100cc—220cc之间。

冲泡方式

一般投茶量:8~9g(三四人饮);

适宜水温:100℃;

适宜器具:瓷器、陶器、紫砂器皆宜;

人群:老少皆宜,茶龄较长者尤甚,阴虚火旺者慎饮;

时序:适宜秋冬寒冷季节饮用。

五、红茶

红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红茶是全发酵茶。其品质特征是红叶红汤。茶色乌润、汤色红亮。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

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脏功能。中医认为,茶也分寒热,例如绿茶属苦寒,适合夏天喝,用于消暑;红茶、普洱茶偏温,较适合冬天饮用。

品种

以制法和品质上的差异而分为以下几个品种:

小种红茶(条形)如正山小种;

工夫红茶(条形)如祁红、滇红、川红、宁红等;

红碎茶(颗粒形)分为叶茶、碎茶、片茶、末茶等四种。

代表茶

祁门工夫红茶,产于安徽省祁门县,该茶外形条索紧秀匀齐,锋苗好,色泽乌黑泛灰光,俗称“宝光”;内质香气浓郁高长,似蜜糖香,有蕴藏有兰花香,汤色红艳,滋味醇厚,回味隽永,叶底嫩软红亮。

国外把“祁红”与印度大吉岭茶、斯里兰卡乌伐季节茶并列为世界公认的三大高香茶。称祁门红茶这种地域性香气称为“祁门香”,誉为“王子茶”、“茶中英豪”。

配壶

红茶具有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之特征,选用的紫砂壶宜满足:

① 泥料:紫砂壶的原料尽量为红泥类、清水泥等;

② 壶形:宜使用壶身较矮之器型,高级细嫩红茶还适宜口盖较大之器型,如“仿古壶”;

③ 容量:壶容量适中,宜在220cc以上。

冲泡方式

一般投茶量:4~5g(三四人饮);

适宜水温:85~95℃;

适宜器具:瓷器、陶器、紫砂器皆宜;

时序:四季皆宜,夏季燥热火旺时酌情饮用;

人群:老少皆宜,女性人群尤甚。

六、黑茶

黑茶属于六大茶类之一,属后发酵茶,主产区为四川、云南、湖北、湖南、安徽等地。黑茶一般采用的原料较粗老,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发酵和干燥五道工序。

黑茶中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成份,最主要的是维生素和矿物质,另外还有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物质等。对主食牛、羊肉和奶酪,饮食中缺少蔬菜和水果的西北地区的居民而言,长期饮用湖南黑茶,是他们人体必需矿物质和各种维生素的重要来源,有生命之茶之说。

品种

黑茶按照产区的不同和工艺上的差别,可以分为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和滇桂黑茶。主要品种有湖南黑茶、湖北佬扁茶、四川边茶、广西六堡散茶等。

代表茶

普洱茶,属于黑茶,产于云南省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过去周围各地所产的茶叶运至普洱府(府制在今普洱市),故得名。普洱茶是运用优良品种云南大叶种,采摘其鲜叶,经杀青、揉捻后晒干的晒青毛茶作为原料,经过泼水堆积发酵的特殊工艺加工制成。

普洱散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或褐红,滋味醇厚回甘,新茶花果香气浓郁。普洱茶具有降低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种功效。因此在国外及港澳台地区有“美容茶”、“益寿茶”、“窈窕茶”之美称。以普洱茶为原料,蒸压加工成的紧压茶有:普洱沱茶、七子饼圆茶、普洱茶砖等。

配壶

黑茶汤色深、耐冲泡、味醇厚,故选用的紫砂壶宜满足:

① 泥料:适宜紫泥类颜色较深的紫砂壶,养出效果佳;

② 壶形:圆器、方器皆可;

③ 容量:适宜在190cc-380cc左右。

冲泡方式

一般投茶量:8~10g(三四人饮);

适宜水温:100℃;

适宜器具:瓷器、陶器、紫砂器皆宜;

人群:茶性温和,老少皆宜;

时序:四季皆宜,夏季燥热火旺时酌情饮用。



你也许会喜欢

夏天最浪漫的事 | 陪你的茶 | 适合你的茶

公道杯 | 布置茶席 | 挑选茶席 | 不难的茶席

网上买茶 | 家有茶室 | 寻一间茶室 | 冷泡茶


编辑 | 泡泡君

插图 | 素材来源网络

茶叶之美,解码普洱茶艺术创作素材之密

生命的常态不是如何去养生

而是在各种折腾中去成长

在成长中不断的修正

在修正中不断的成长



  -  茶道 | 禅修 | 琴韵 | 梵音  


点击上面音频免费聆听音 


茶山是普洱茶艺术创作根基,在这个根基上生长的,则是普洱茶艺术创作的素材——原料(鲜叶)。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普洱茶鲜叶是茶树顶端新梢的总称,包括芽、叶、梗。鲜叶常称生叶、茶菁、青叶等,它是形成普洱茶艺术品品质的物质基础。在普洱茶艺术创作过程中,必须对原料素材的性质有充分的认识与理解,并通过一定的制程(工艺)和普洱茶艺术家的艺术灵感即兴发挥,使鲜叶内含化学成分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从而获得形与质都符合普洱茶艺术品的品质特征。因此,要创作出好的普洱茶艺术品,必须首先了解鲜叶内含化学成分的性质和这些化学成分在制茶过程中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采取适当艺术及工艺,获得优质的普洱茶艺术品。

了解普洱茶鲜叶的内含化学成分的性质,就是明白普洱茶鲜叶的物理化学性状。只有明白普洱茶鲜叶的物理化学形状,才能深刻理解普洱茶艺术创作的素材,并加以良好发挥运用,进行普洱茶艺术创作。

普洱茶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到目前为止,经过分离鉴定的已知化合物约有500种。其中有机化合物达450种以上,其主要成分归纳起来有如下10余类


    1、水分

    水分是鲜叶的主要成分之一,鲜叶水分包括外表水和结构水,夏茶平均含水量最高约为75%左右,秋茶次之,春茶最低约为72%左右。芽头、一叶、二叶含水量依次降低。一般来说,嫩度高含水量高,老叶含水量低,茎梗(嫩)含水量也较高,除去表面水,4千克鲜叶可制得1千克青毛茶(干茶)。


2、茶多酚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是茶叶中多酚类衍生物组成的较为复杂的混化合物的总称。茶多酚属于黄酮(Flavonoids)化合物,这类物质数目很多,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植物中(例如蚕豆、马铃薯、茶叶、藕等),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最具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

这里要对大中叶种及小叶种作组织细胞结构比及化学成分的进一步论述:不同的地域(热带、亚热带、温带)有不同的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和光质,故形成了各种不同树型、叶形和内质。在热带和亚热带,以大中叶型叶为主,在温带,以中小叶型叶为主。大叶种叶子角质层厚度约为2um~4um,通常只有一层栅栏细胞,其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比约等于1:2。中小叶种叶子角质层厚度约为4um~8um,其栅栏组织细胞有2~3层,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比约等于1:1。视其地域环境与叶子结构和内含成分之间的关系,据严学成《茶树形态结构与品质鉴定》一书研究:茶树叶片中的栅栏组织中主要含化学物质是色素(叶绿素)和类脂。海绵组织中主要含有较高量的多酚类物质。由些得出,云南省外的小叶种叶子栅栏组织含有2~3层细胞,故其色素含量高,类脂含量也较高,多酚类物质含量较低,这些品种适宜制绿茶、青茶等,品质特点为色绿、香高、味淡醇雅。而云南大中叶品种其栅栏组织只有一层细胞,海绵组织较厚,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比为1:2,这种叶子叶绿素含量稍低,多酚类含量却很高,最适宜制普洱茶,可达到浓、强、酽的标准。所以全国在不同地区生产不同的茶类,这一切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云南普洱茶的茶多酚含量最高,大约25%~35%,占鲜叶物质总量三分之一左右,占茶汤水浸出物总量的四分之三,它对普洱茶艺术品的色、香、味的形成影响很大。其主要成分由儿茶素、黄酮醇、花青素、酚酸等几大类物质所组成.


    (1)儿茶素

儿茶素类是鲜叶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最丰富的一类,占多酚类化合物总量的70~80%,没食子儿茶素和没食子酸酯是鲜叶中含量最多的一族,占总量的50%,特别是芽中含量更高。酯型儿茶素具有强烈收敛性,苦涩味较重,而简单儿茶素收敛性较弱,味醇和而不苦涩。这种具有涩味和收敛性特点,也称为“单宁”(是鞣质译音)。


(2)黄酮醇类  

     黄酮醇类是儿茶素的氧化体,呈黄色,属黄酮类,在茶叶中发现10多种,其含量占鲜叶干物质的1.3~1.8%。如槲皮甙和杨梅甙等。这类化合物是溶于水的黄色化合物,容易发生自动氧化,是多酚类化合物自动氧化部分的主要物质。

(3)花青素类

花青素是一种类性质比较稳定的色原烯衍生物,种类很多,呈青色、铜红、暗红、暗紫色等,含量很少,随茶树变异而增高,如紫芽种等。

(4)酚酸类

酚酸类是一类分子中具有羧基的芳香族化合物,它多为没食子酸、咖啡碱、鸡纳酸的缩合衍生物,总量大约占鲜叶干重的5%左右。

3、蛋白质与氨基酸

蛋白质与氨基酸是两类近缘含氮化合物,蛋白质由氨基酸合成,在一定条件下,又能分解成氨基酸。

    [1]、蛋白质

就植物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而言,对植物生命活动起主导作用的是蛋白质,它且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功能,如体内的酶、核酸、激素、生物模、原生质、叶绿体等都是蛋白质组成的,植物生命和普洱茶品质生命都离不开蛋白质,因此,研究和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也是探讨生命奥秘的必经之途。


蛋白质的组成特点是含有氮,蛋白质占生物组织含氮量物质的大部分,故可将生物组织的含氮量近似作为蛋白质所含量。大多数蛋白质的含氮量相当接近,约为15%~17%,平均为16%,样品中每克氮的存在,大约表示该样品含有100/16=6.25克的蛋白质。普洱茶鲜叶中含氮3.5%~4.5%,蛋白质含量为21%~28%,蛋白质中除了含有氮外,还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和硫、磷、铁、铜、锰、锌、钼等,有的蛋白质还含有碘、氯和硒。蛋白质的结构复杂,目前为止,我们对蛋白质的化学结构了解不多,不能采用化学结构来分类,也没有一个合理的统一方法。如按其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状况,可以分为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如按其功能来分,可以分为酶蛋白结构蛋白、贮藏蛋白。如按其存在状态来分,可以分为单纯蛋白和结合蛋白两大类。


蛋白质最大特点:(1)高温(78℃以上)低温(-10℃以下)时会凝固,(2)常温常压,蛋白酶作用下会发生水解,生成氨基酸。所以,生产、贮存普洱茶一定要在常温常压下,高温、低温都会阻断蛋白质水解,使普洱茶艺术品失去活性而停止转化。

    [2]氨基酸

氨基酸是茶叶中具有氨基和羧基的有机化合物,是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目前有26种之多,大约有20多种存在于蛋白质里,即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另6种是以游离态存在于叶内,称为游离氨基酸,它约占茶叶干重1%~4%,其中茶氨酸占70%左右,是组成茶叶鲜爽香味的重要物质之一,对普洱茶品质有一定影响。


氨基酸有几个重要性质:(1)氨基酸易溶于水(2)氨基酸熔点很高,一般在200℃以上易分解。(3)氨基酸有光学活性(4)氨基酸有化学两性电荷性质等,了解掌握氨基酸这些特性,对普洱茶艺术创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普洱茶艺术品鲜爽、香气的基础物质,必须精心保护,比如,为了保持普洱茶滋味,在贮藏时必须避免受潮,避免光照,以免茶品氨基酸溶解、挥发、流失。



4、生物碱

生物碱是指植物体内的碱性含氮化合物,因氮都含在杂环内,也称杂环化合物。它们不是蛋白质的直接水解产物,具有复杂的组成和很强的生理作用,生物碱在古希腊时就被认为是能治疗一些疾病的物质,是最古老的药物之一。

茶叶中的生物碱主要有茶叶碱、咖啡碱、可可碱等,合称为生物碱。在普洱茶鲜叶中含量为4%~5%,其中以咖啡碱含量最多,其他两种含量甚微。

(1)生物碱能刺激中枢神经,兴奋大脑皮层,减少疲乏,故能增强思维,提高工作效力。

(2)生物碱是血管舒张剂,提高胃液分泌量,帮助消化。

(3)生物碱能加快血液循环,增加肾小球的过滤率,起利尿作用。

(4)生物碱对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疗效。

(5)生物碱食入人体以后,最后产生去甲基作用,以尿酸形式被排出体外,不会残留于体内,不产生毒素。

     生物碱是含氮物质,在芽叶含量高,随着茶叶生长发育,含量逐渐下降。嫩叶比老叶多,春茶比秋、夏茶多。遮光茶园比露天茶园多,大叶种比小叶种多。

生物碱可提高滋味的鲜爽度,有抑制蛋白质凝固作用,有利于茶汤滋味的形成。咖啡碱能与多酚类化合物,特别是与多酚类的氧化产物茶红素、茶黄素形成络合物,不溶于冷水而溶于热水。当茶汤冷却之后,便出现乳脂沉淀,这种络合物便悬浮于茶汤中,使汤混浊呈乳状,称为“冷后混”,这种现象在高级普洱茶中尤为明显。说明普洱茶艺术品中有效化学成分含量高,是原料品质良好的象征。

5、糖类

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习惯上称为碳水化合物,但较为确切的定义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后能够产生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如水果、蔬菜、甘蔗等等。

糖类物质在普洱茶(包括鲜叶)中存在形态主要有三种形态,一种是游离态,是可溶性的,例如葡萄糖、蔗糖,第二种是结合态的,必须经过某些水解酶作用,可水解为可溶性的糖,例如黄酮醇类和花青素结合的葡萄糖和鼠李糖,第三种是不溶性的,例如纤维素、淀粉、木素、果胶等。

糖类在普洱茶鲜叶中含量达25%左右,其中可溶性的(包括在鲜叶的结合态存在的,经过加工后水解出可溶性糖和糖基的)约占晒青毛茶的4%左右,其余部分均为不溶性的,不溶性糖类(果胶物质等结合多糖,纤维素、木素等)在普洱茶中主要是构成细胞壁物质,起到支撑茶叶片有一定形状作用,它们的含量多少决定了茶叶的老嫩程度、嫩叶低于老叶。


可溶性糖类(包括结合态在制茶中水解后的部分以及长期存放酶促水解后增多部分)是普洱茶汤滋味和香气的来源之一,它们是茶汤甜味的主要成分,对茶的苦味和涩味有一定的掩盖和协调作用,这部分糖含量越高,茶滋味越甘醇而不苦涩,这也是越陈越香的原理之一,更是越陈越甜越甘醇,糖含量不断增加(高分子糖水解断链变低分子糖而溶于水),普洱老茶苦涩逐渐减弱而甜度不断增加的机理原因之一。


6、类脂类物质

   凡是利用乙醚、丙酮、乙醇、苯、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提取的生物体内的物质,统称为类脂类物质,其分类如下:

①脂质类物质。脂质类物质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脂质是生物膜的结构成分,例如质膜、液泡膜、核膜、细胞质内部的网膜、叶绿体膜、线粒体膜等,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脂,习惯称为油脂,主要贮藏于茶籽中。普洱茶茶籽的含油量约40%~45%,其它省茶种的茶籽含油量为30%~35%。蜡在生物体内常与脂肪共存并分散在细胞中,也存在于叶片的角质层中,也覆盖于果实角质层及果皮中。蜡质含量高,叶质硬,制茶不易成形,被认定是粗老料的指标,蜡质的含量一般是老叶大于嫩叶。普洱茶蜡质较其它茶种低,紫色芽叶高于黄绿色芽叶。

②类脂物质除茶叶皂素以外,都是给茶叶带来良好的汤色,香气,滋味及丰富营养的物质。这类物质主要有以下三类:

a.萜烯类

   凡是分子中含有C10H16的不饱和碳氢化合物,称为萜,“萜”字在化学上指10的意思,“烯”是指化合物且有双键,此类物质性质活泼,可以氧化、加氢、裂解及意想不到的分子重排,此类物质在普洱茶制作过程中经过热、力、酶等作用,发生复杂的变化,是构成茶叶香气的重要成分。普洱茶中单萜类物质有牻牛儿醇、香叶醇、橙花醇。倍半萜有橙花叔醇、二萜有维生素A、三萜有茶叶皂素、四萜有类胡萝卜素等。

b.叶绿素

   主要集中在叶绿体内,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植物细胞中微小的绿色工厂,能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完成地球贮存太阳能的最重要的生物过程。在叶绿体组成成分中,约有50%为蛋白质,40%为脂质,其余为水溶性的小分子。脂质部分主要是叶绿素约占23%,其次是类胡萝卜素约占5%,其它还有磷脂,糖脂和质醌等化合物。

    叶绿素的含量与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关系极大,叶绿体是茶树光合作用的器官,茶树体内物质(水分除外)90%是光合作用的直接或间接产物,10%是根中吸收的物质转化来的,因而产量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是可想而知的,可以说没有叶绿素,地球上的植物世界,乃至动物世界就不可能存在。

茶树中的叶绿素含量多少与茶树本身的生长条件有密切关系,云南因为光照强,且光照时间长,叶绿素含量比其它省低,叶片呈嫩黄绿色,特别适宜制普洱茶和红茶。其它省因光照时间短,光照也较云南弱,故其叶片厚,叶绿素含量多,叶色为深绿,特别适宜制绿茶和青茶(清汤绿叶)。但过高的叶绿素含量,如墨绿色叶子(老叶),因其它条件差,纤维素类、脂质类含量过高,也是制不出好茶的。

c.类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分子结构中含有4个C10H16,所以也称四萜,习惯把类胡萝卜素分为复烯烃类和复烯醇类两大类:复烯烃类以胡萝卜素为主,复烯醇类通称叶黄素。类胡萝卜素在茶叶中含量约为0.05%左右,它不但与叶绿素一道进行光合作用,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更为重要的是对普洱茶香气带来极好的影响,类胡萝卜素的衍生物α和β-紫萝酮、茶螺烯酮、二氢海葵内脂和萜品松等四种芳香物质,赋予普洱茶更多的花香、甜香和温和甜美元素。高山茶叶胡萝卜素含量是平地茶叶的1倍以上。普洱茶的胡萝卜素含量是中国茶的2倍。自古以来认为“高山出好茶”,“普洱茶味最酽,最温和内敛”是有其科学道理的。

(7)维生素

    维生素(Vitamin)是小分子有机物,化学结构各不相同,有的是胺类,有的是酸类,有的是醇或醛类,还有属于固醇类,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如有VA,Vo,Ve,Vk,Vc,Vp,Vu,B族多种维生素和肌醇等。普洱茶中维生素含量约为0.6%~1%左右。人和动物不能自行合成维生素,故植物是人体和动物中维生素主要来源。

    维生素是维护身体健康,促进长生发育的调节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大类有机物质。在人体主要影响氧化还原过程,调节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起到像酶和激素一样的调节作用。人体内维生素含量不足或过量均有碍健康,茶叶中的维生素可称为“维生素群”,人们长期科学合理饮茶,可使“维生素群”作为一种复方维生素来补充,并满足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增进身体健康。

(8)芳香物质

    茶叶中的芳香物质是种类繁多具有挥发性物质的总称。芳香物质在茶叶中的含量并不多,一般鲜叶中含量为0.005%~0.03%,但它的组成极为复杂,归纳起来碳氢化合物、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内酯类、羧酸类、酚类、含氧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等10余类,由于分别含有羟基、醛基、酯基香气基因,所有物质均对普洱茶香气有一定的影响,如大多数酯类具有水果香,芳樟醇具有百合花和玉兰花香,香叶醇是具有玫瑰花香,醛类具有青草香,糠醛类具有裸麦面包香。茉莉酮又称素馨酮,具有水果般素馨香或强烈而优美的茉莉花香,紫萝酮具有木香等等,普洱茶除具有很多香气物质外,它特有沉香醇及其氧化物陈香,及微生物发酵的氧化而形成的熟香等等。普洱茶的香气成分大约有612种之多,它的香气是持久的,不像其它茶类的香气那样短暂。

普洱茶香味的刺激具有兴奋和活跃高级神经系统的作用,它能给予人们以兴奋愉快之感,当喝上一口香味怡人的好茶时,会感到精神振奋,头脑清醒,疲劳之感也随之消失。人们青昧普洱茶艺术,很大程度是因为香,这种香不仅停留在气上,更应将香收敛入汤中,达到最大的汤香极限,这就是普洱艺术的制香原理。所以汤香是评判普洱茶的方法之一。所以普洱茶艺术的香与味绝不分离,他们能更加的融为一体,浸入人的味蕾细胞,浸入人的肺腑,真是沁人心脾。

(9)酶类

    茶树体内存在多种酶。在鲜叶中的酶,对茶叶品质形成影响较大的有水解酶和氧化酶,水解酶中有蛋白质酶、淀粉酶等。氧化还原酶中有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等,这些酶在制茶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是形成茶叶品质的决定因素。整个普洱茶艺术的生命过程就是酶化学。尤其在普洱茶科学存放中都离不开酶的化学原理。酶促反应是普洱茶陈化中最为重要的机理之一。酶的活性是普洱茶艺术生命的具体体现。

(10)色素

    茶鲜叶中含有各种色素,主要是叶绿素、叶黄素、花青素、花黄素、胡萝卜素等,在普洱茶汤里,色素更表现得丰富多彩。生普经过长时间存贮氧化,熟普经过微生物发酵,色素会依次出现茶绿素、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颜色不断由淡变深,由浊变亮。这是普洱茶又一大景观。

(11)无机化合物(除C碳、H氢、O氧、N氮)

    茶叶无机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P磷、K钾,其次是Ca钙、Mg镁、Fe铁、Mn锰、Al铝、S硫、Si硅,微量元素有Zn锌、Cu铜、F氟、Mo钼、B硼、Pb铅、Cd镉、Na钠、Co钴、Se硒、I碘、Br溴、Cr铬。

    无机化合物的元素是指除C碳、H氢、O氧、N氮元素外的其它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也称矿质营养元素,在各个生物学过程中这些元素都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遍及整个生命科学。在特定的氧化状态下,仅有特定的金属离子能够满足那种必不可少的催化作用或结构要求。因此,可以认为金属离子决定生物体复杂的生物过程。从普洱茶树整个生长过程,制作加工过程,贮藏科学管理过程中都已论证了,金属离子许多酶的辅酶和辅基,在酶促反映中起催化剂作用,诸如基团转移,氧化还原或水解过程等。另一方面,金属离子在机体内起着渗透调节剂的作用,调节机体内酸碱平衡,在维持细胞膜功能的完整上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矿质元素缺乏会引起人体多重疾病,硒与克山病和肝病,铬与粥样动脉硬化,锌与智力发育健康,铅与免疫力强弱,锌钙比与高血压发病率,氟与龋齿病发病率,矿质元素总水平与痛风病等关系均已得到证明。矿质元素在机体内既不能自行形成,又不能消失,它只能随食物摄入,为机体提供恒定的内循环。不少金属离子在其富余时可以储存,在缺乏时可以动用调节,所以矿质元素对机体的电解质平衡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如若机体内电解质失平,将会导致机体不能健康和健全的生长发育。

    普洱茶树是一种多年生长的木本植物,生长过程中选性地从环境和土壤中富集多种矿物质元素。为其生长发育所需,其决定因素是土壤内质和茶树品种。矿物质元素总量为茶叶经过高温灼烧残留下来的物质,总称为“灰分”,约占干毛茶5%左右。灰分有水溶性和水不溶性之分。

    普洱茶必需大量元素有C碳、H氢、O氧、N氮、P磷、K钾、S硫、Ca钙等八种,必需微量元素有Mg镁、Fe铁、Mn锰、Cu铜、B硼、Na钠、Si硅、Zn锌、Mo钼等九种,非必要元素有Al铝、F氟、Se硒、As砷、Ni镍、I碘、Cr铬、Cd镉、Pb铅、Co钴等十种,其中Al铝、F氟、Se硒三种元素对茶树来讲属非必要元素,但它们在普洱茶成品中的含量高,更有利于人体健康。

    综上所述,上述十一类化合物协调发挥,构成了普洱茶的色、香、味、质,鲜叶质量的好坏是决定普洱茶艺术的物质基础,在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今天,健康长寿是人们的渴求,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深受青昧。对鲜叶质量要求除了新鲜匀净以外,还要求无公害,无农药残留,不施用化肥,多环芳香烃类残留,重金属残留等都要符合国内国际允许残留标准。

找到约148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