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树和土壤

找到约6,343条结果 (用时 0.022 秒)

深度寻访茶树王之乡丨南糯山十二寨之石头新寨

每去一个地方旅游,特别是陌生之地,方向感很差的小编通常会先翻出地图,看看方向和线路,对于拥有31个寨子的南糯山,地形路线更是错综复杂,为了避免迷失方向,虽然没有现成的茶山地图,但还是自绘一张简易的,起码知道个东南西北,不至走丢。


编辑

从姑娘寨出来继续往南,就到了石头新寨。

南糯山第四寨:石头新寨


编辑

石头新寨是1940年从石头寨分出去的,为了便于区分,老寨子通常加上一个“老”字,虽然寨子名在行政书面上仍使用原来的称呼,比如半坡寨、石头寨、丫口寨,人们习惯上称之为半坡老寨、石头老寨、丫口老寨。

从石头新寨分出立寨的有兴乐村(Sil le pu )和富兴村。兴乐村于1993年从石头新寨搬迁建寨,第一个去世的人是先三。先三在监狱服刑时病逝,尸体火化后运回寨子安葬,为南糯山村寨里第二个安葬骨灰者。富兴村于2002年从石头新寨分出建寨;2008年9月9日,则车(Zei qeel)去世,时年73岁,成为该村第一个去世者。


编辑

石头新寨,听名字就知道和石头有关,当然也是汉名了,所以我们要寻找的茶树和土壤都和石头有些关系啦。


编辑

石头新寨的龙巴门应该是所有寨子中最气派的,传统的纯木材搭建,宽阔高大的门上是最高规格的“9层塔”形,左右分别是漂亮的男女守护神

石头新寨(海拔约为1690m)的全景,真像一个被丛林包围的三角形。
编辑



编辑



编辑



编辑



编辑



编辑

果然,这个寨子最不缺的就是石头!茶树下,大大小小的石头和同样大大小小的茶树共生更长。茶圣陆羽曾言:“茶者,上者生烂石”,这分明就是传说中的岩茶啊!


编辑

再看茶树,和半坡寨的相比,高大的不多,但树干够粗了,看看斑驳的树干表面这些苔藓寄生物,树龄也不小了,也许这就是烂石环境下生长的岩茶的特点吧。


编辑



编辑



编辑



编辑



编辑


这棵古茶树,海拔1552m,树围0.5m,树高3.8m
编辑


最后取土样,石头下面的腐质土层真够厚
编辑



编辑



编辑

这是深层的土样,却不是南糯山典型的砖红壤、红壤、赤红壤,却像是非典型的黄壤,也许这正是岩茶生长的环境。

文:刀哥

图:王磊

资料提供:勐海今逸堂茶业有限公司

关注刀哥说茶,为你详尽解读南糯山十二寨:

深度寻访茶树王之乡丨南糯山·向阳寨

深度寻访茶树王之乡丨南糯山十二寨之半坡新寨

深度寻访茶树王之乡丨南糯山十二寨之姑娘寨


【茶界关注】茶树对土壤氮空间异质性的适应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氮素对茶树产量与茶叶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茶园土壤氮素空间异质性普遍存在,长期的免耕等保护性耕作和肥料的条状浅施导致土壤中氮素的空间分异加剧。并且,茶园普遍采用的双行双株侧窝种植模式会加剧土壤氮素的空间异质性。因此,探析茶树对土壤氮空间异质性的适应机制十分重要。

近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遗传育种团队成浩课题组,对茶树耐氮贫瘠的生理和分子响应机制做了系统研究,在茶树对土壤氮空间异质性的适应机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过根系形态、氨基酸和氮素相关基因表达分析,评价了不同茶树品种对土壤氮空间异质性的响应机制。在双行双株侧窝种植模式下,不同茶树品种对土壤氮空间异质性的适应能力不同。氮高效品种主要通过:优先发育二级根系、氮素向叶片的转运、重要的氨基酸(茶氨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和丙氨酸)相互转化来提高对氮素空间异质性的适应能力。参与将γ-氨基丁酸、丙氨酸向茶氨酸、谷氨酸方向转化的基因(CsGABA-TCsAlaAT)在氮高效品种中上调,在低效品种中下调;而参与将茶氨酸、谷氨酸向γ-氨基丁酸、丙氨酸转化的基因(CsGAD1CsGAD2)在氮高效品种中下调,在低效品种中上调。另外,参与氮运输和同化的基因(CsGS2CsNRT2.5)在氮高效品种中上调,在低效品种中下调。

双行双株侧窝种植模式下茶树的表型



图2 土壤和茶树组织中的氮含量



图3 茶树游离氨基酸组分特征


茶树氮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特性


重要氨基酸转化及相关基因调控模式


    以上研究结果已在线发表在国际园艺科学领域重要期刊《园艺科学》(Scientia Horticulturae上。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和浙江省农业(茶树)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的支持。

(编辑:晓林)

来源:中国茶叶     北京茶世界

声明:《北京茶世界》自媒体公众平台,自2017年5月1日问世以来,立足北京,面向国内外,主要为茶界与消费者之间提供茶界信息与文化知识传播、品牌宣传推广、各种资源对接、发展与活动策划等多种业界和跨界以及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所有信息以及其他内容,只供大家借鉴参考。

本平台主要内容:传播茶文化、茶知识、茶健康,关注茶事活动、茶博会,宣传推广国内外茶、茶具、茶服、水以及产品营销、招聘等方面的信息广告,还有茶文学、茶图片......。内容量且丰富,切实为大家真心服务。

茶叶科技进展 | 茶树对土壤氮空间异质性的适应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氮素对茶树产量与茶叶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茶园土壤氮素空间异质性普遍存在,长期的免耕等保护性耕作和肥料的条状浅施导致土壤中氮素的空间分异加剧。并且,茶园普遍采用的双行双株侧窝种植模式会加剧土壤氮素的空间异质性。因此,探析茶树对土壤氮空间异质性的适应机制十分重要。近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遗传育种团队成浩课题组,对茶树耐氮贫瘠的生理和分子响应机制做了系统研究,在茶树对土壤氮空间异质性的适应机制方面取得进展。


图1 双行双株侧窝种植模式下茶树的表型


图2 土壤和茶树组织中的氮含量

通过根系形态、氨基酸和氮素相关基因表达分析,评价了不同茶树品种对土壤氮空间异质性的响应机制。在双行双株侧窝种植模式下,不同茶树品种对土壤氮空间异质性的适应能力不同。氮高效品种主要通过:优先发育二级根系、氮素向叶片的转运、重要的氨基酸(茶氨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和丙氨酸)相互转化来提高对氮素空间异质性的适应能力。参与将γ-氨基丁酸、丙氨酸向茶氨酸、谷氨酸方向转化的基因(CsGABA-T和CsAlaAT)在氮高效品种中上调,在低效品种中下调;而参与将茶氨酸、谷氨酸向γ-氨基丁酸、丙氨酸转化的基因(CsGAD1和CsGAD2)在氮高效品种中下调,在低效品种中上调。另外,参与氮运输和同化的基因(CsGS2和CsNRT2.5)在氮高效品种中上调,在低效品种中下调。


图3 茶树游离氨基酸组分特征

图4 茶树氮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特性

以上研究结果已在线发表在国际园艺科学领域重要期刊《园艺科学(Scientia Horticulturae)》上。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和浙江省农业(茶树)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的支持。


图5 重要氨基酸转化及相关基因调控模式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遗传育种团队 阮丽

找到约6,246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9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