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的冲泡双手

找到约564条结果 (用时 0.019 秒)

黄茶的冲泡步骤有哪些?

黄茶评内质汤色以黄汤亮为优,黄暗或黄浊为次。香气以清悦为优,有闷浊气为差。口感醇、鲜、甜、收敛性弱为好;苦、涩、淡、闷为次。叶底以芽叶肥壮、均匀、黄亮为好,芽叶薄黄暗为次。掌握黄茶的冲泡方法也是达到这一标准的关键。那么黄茶的冲泡方法中具体的步骤如何?


1.摆具

将茶具一一摆好,茶壶与茶杯并排放在茶盘上,闻香杯与品茗杯一一对应,并列而立。电茶壶放在左边。

用茶匙轻轻地将茶叶放入茶荷中,供客人欣赏。

2.温壶

温壶不仅要温茶壶,还要温茶杯。用左手拿起电茶壶,装满茶壶,然后用右手拿起茶壶,注入茶杯。

将茶杯中的热水分别注入闻香杯中,用茶夹夹住闻香杯,旋转360度,将闻香杯中的热水倒入品茗杯中。同样,用茶夹夹住茶杯,旋转360度后,将水倒入涤方或茶盘中。

3.投茶

将茶荷的圆口对准壶口,用茶匙轻轻拨茶入壶。茶叶量为1/2至2/3壶。

左手持电茶壶,将100℃沸水高冲入壶中。盖上盖子,淋去浮沫。将茶汤立即注入茶杯中,分为各闻香杯。洗茶水可用于闻香。

4.高冲

执电茶壶高冲沸水入壶,使茶叶尽可能在壶内翻腾。第一次浸泡时间为1分钟,1分钟后,将茶汤注入茶杯,分入各闻香杯。

5.奉茶

闻香杯和品茗杯放在杯托里,双手拿起杯托,送给客人品尝。

6.闻香

先闻杯中茶汤的香味,再将茶汤放入品茗杯中,闻杯中的余香。

闻香后可观色品茶。品茶时分为三口,从舌尖到舌面再到舌根,不同位置的香味也有细微的差异,需要仔细品尝,才能体会到。

第二次冲泡的方法与第一次相同,但时间比第一次增加15秒,等等,每次冲泡,冲泡时间也应相对增加。优质乌龙茶内质好,如果冲泡工艺得当,可以冲泡几十次,每次的色香味甚至可以基本相同。

奉茶从第二次冲泡开始,奉茶可以直接将茶分配到每位客人面前的香杯中,然后重复闻、看、品茶、冲泡的过程。

对于黄茶的冲泡方法,如果不用于正式场合,其实只要随意。

来源:吴不憨啊,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这个小青柑茶的冲泡方法,你没见过!

好茶还要会泡,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其品饮的价值:物质功用价值,还有心灵愉悦的美感价值。

今天再分享一下,你几乎会很少见到有茶人这样尝试过的泡法。

只要是新会好柑果、云南好熟普,加上这个冲泡方法,无论是汤色观感,还是香气、滋味,又或是余韵,都会让你惊喜。

1.取果。

取一颗自己喜欢的小青柑普茶,直接扔掉上面的“帽子”果壳盖,为了滋味起见,没必要一起冲泡它了,因为柑果壳盖有枝梗及结蒂,多少会影响滋味口感,再说,整颗粒小青柑茶量已经足够。

2.倒出部分熟普。

一是为了方便接下来的操作;

二是为了调和滋味口感。因为小青柑茶,由于果容量空间小,装填熟普时较紧实,所以如果不如此先倒出来一点点熟普,茶汤中熟普的滋味前几道水时会相对较淡。

这样操作后,从开始就有了熟普的浓郁口感,又增加了前几道茶汤色的红亮度。

3.开口。

由于前面已经倒出一些熟普,这一步就好操作了。

双手拇指和食指一起操作,轻捏小青柑果上半部分,把握好力度,使上半部分果皮能有捏开裂,便又不至于脱落。然后转两下,再捏裂几个缝隙。

4.投茶入壶。

强烈推荐紫砂壶泡。最好是壶身有一定高度的,不然,小青柑冲泡后,高出壶身了,壶盖就难以盖上,不利于出汤。

把捏开裂后的小青柑茶,连同倒出来的熟普散茶,一起轻放入紫砂壶。

5.润茶一遍即可。

由于小青柑果被捏裂开,润茶及接下来的十多道水的冲泡,都可以轻柔一些手法,注水直冲茶果中心即可。

这样就能较充分的润洗一遍了。

6.冲泡直至淡而无味结束。

每一道冲泡,皆用沸水,前面三四道茶汤可以出汤稍快一些,然后慢慢延长浸泡时间即可。

具体每一道茶汤的滋味口感,随着你浸泡时间长短的不同,而有层次变化,根据个人口味浓淡,可以随时调整接下来一道茶汤的浸泡时间。

这个冲泡小青柑的方式,无论是每一道茶汤的香气、诱人汤色、口感滋味均衡程度、还是茶味的浓郁饱满度,皮和茶的内质绽放,都很充分且喜人。

倒出部分熟普,均衡了前后口感,又增茶色;

捏裂开口,更好的释放果皮的香气,又较好的出果皮味;

保证果皮内还有大部分熟普,是为了延长耐泡度,及茶汤的干净度,减少出汤中的茶渣(因为果装填茶时会断碎不少熟茶);

后几道汤时,紫砂壶沸水慢闷泡,香馥郁,味甜糯。

来源:茶百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一杯茶的禅意

光洁而滢润的茶杯,是景德镇的瓷器,散在杯底的一撮茶叶,在沸水的注入下,向着杯壁飘散,随着氲氤的水气逸起,一杯无华的水里,开始漾起婺源绿茶的春韵。这个时候,茶芽在杯中是舒展的,嫩绿、轻盈而灵动,仿佛一朵花在打开花蕊……在安静的期待中,我总欢喜把茶杯的杯盖留少许缝隙,让绿茶的清香从杯沿飘逸,闭目闻香,心中就有了婺源山水纯生的气息。

在我醉心的一杯婺源绿茶中,不仅蕴藏着缭绕的晨雾,山野的露水,明媚的春光,还有南方嘉木的体味。而这些,都是内潋的,一如国画中的淡墨轻抹,不显山不露水,自然而顺畅。倘若做不到静心品味,这些都将悄无声息地从唇舌间溜走。这样的感受,让我每一次品茶多了一份情趣。品茶,我注重的是过程,独自一人或二三知己相聚,用素雅的青花瓷杯,泡上一杯绿茶,茶香氲氤弥漫,身心与话题都有了茶香的浸润。久而久之,我觉得婺源绿茶不仅耐泡,而且醇厚与香味都适到好处,一杯在手,便有了无声的牵绕,便有了一次又一次的啜饮,不像有的茗茶,采撷时芽苞还未打开,茶品如米粒,却经不住泡,冲泡一二次就寡淡无味了。许是多年的品饮习愦,我对婺源绿茶有一种自然的亲近,而对婺源绿茶之外的“名贵”、“新宠”,也就敬而远之了。

如果剔除了诗意的包装与渲染,“明前茶”(清明前采摘的茶)、“雨前茶”(谷雨前采摘的茶)、“雨茶一级”,是婺源民间以节气对绿茶茶品的称谓。我觉得这是民间直白之中潜藏的智慧,简洁、质朴、纯粹,茶品对接节气,一听就能让人了然于心……“绿野盈眼,绿意在怀。婺源的味道,俨如一杯绿茶冲泡着,品味着,就有了四季春韵的舒展,就有了一年的闲适与恬静。”……“‘寥坞泉中水、鄣山顶上茶’。无论水还是茶,都是婺源的极品,却不是一般茶客所能奢求的,即使土生土长的婺源人,也需要机缘与境遇。”……这两段文字,是我在一篇名为《婺源的味道》散文中叙述的,语境中除了个人的情结,还有婺源山水的纠缠。“歙州茶生婺源山谷”(《茶经》),这或许是我读到对婺源绿茶最早载记的文字,却不知道怎样对茶这种从陆羽《茶经》中走出的植物,表达更为到位,只知道茶根深蒂固地紧扣着婺源人的生产生活主题,且经久地鲜活着婺源人生产生活的状态。一天之中就有“朝茶”、“午茶”、“夜茶”之说。“朝不可食,不可不饮”。早晨起来洗漱完毕,泡一杯绿茶,细品慢饮,让清新的空气与绿茶的清香沁入心脾;午饭之后,浓茶一杯,消食健胃。喝午茶与朝茶不同,讲究的是浓。夜幕降临,一杯香茗饮庭院,一天劳作的疲倦也就烟消云散了,也就有了一份惬意。“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清代诗人郑清之仅用十四字茶联,就给人们描述了茶礼的妙处。婺源人以茶为礼,不断提升生活品位。在婺源人家,茶礼、茶俗蔚然成风:饮茶习俗是“客来斟茶,双手捧上”,客到,主人第一礼便是上茶,情感真挚,朴素大方。贵客到、逢年过节、婚丧喜庆等,讲究吃“粿籽茶”,还有“浅茶满酒”或“七分茶八分酒”之说。婺源风俗中还有许多都与茶有关:姑娘出嫁前要用最好的茶叶扎一朵“茶花”,出嫁时就在亲朋宾客面前沖泡,敬公婆和宾客。亲友姑嫂便围着这朵“茶花”,夸赞新娘心灵手巧。新人出嫁带给婆家一人一双的新鞋中,每一双都要放些干茶叶,取“茶叶年年发新枝,采(踩)不尽芽还发”的寓意。年三十晚,婺源人家要在灶前为灶司老爷备茶坐世。大年初一开大门祭祖宗时,先要摆上“桌盒”(内装茶点),再向祖宗拜揖、焚香、献茶。在婺源,茶还成了药的代词,婺源人去药店点中药,不直接说“点药”,而是说“点茶”;见人煎药时,也只能说是“煎茶”……婺源绿茶在历史上不同的年月,以馥郁的香气经久地缭绕着婺源人的记忆。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既是婺源人生活的开始,亦是婺源人生活的延续……

相传五代时,有一慈眉善目的方姓老妪在婺北浙岭头的茅屋中居住,每日为过往的行人挑夫烧茶解渴,长年累月从不间断,且不收分文。天长日久,人们都亲切地叫她“方婆”。婺源东北部的浙岭,系吴楚分源之地,冈峦相接数十里,一条十五华里的驿道蜿蜒盘旋,也是徽饶二州的必经通道。方婆辞世后,葬于浙岭边上。过往的商人、赶考的学子感其恩德,途经其墓时捡石堆冢,以报其恩。年复一年,方婆的墓逐渐堆成了高约六米、占地一分的大石冢,世人称为“堆婆冢”。明代诗人许士叔过浙岭,留下了“乃知一饮一滴水,恩至久远不可磨”的咏叹(《题浙岭堆婆石》)。

在婺源,方婆对民间风俗的影响深远,乡民以礼待客,以做好事为荣,在乡村一些山亭、路亭、桥亭、店亭设缸烧茶,不取分文。有的甚至帘旗高挂,上书“方婆遗风”四个大字。辛卯年春,友人程鑫文在城外金盘与鹤溪之间开设“德鑫园”茶楼,鳞瓦叠起,飞檐雕梁,虽然都是新建的,却承传了徽派元素,与山峦茶园村落进行呼应,颇具特色。我请书法家红灯兄书“茶道”条幅致贺,其用意不仅希望能够传承婺源茶文化,更要彰显婺源茶人的精神……在“德鑫园”品茶,尽管有多种品牌可以选择,我却对鑫文自产的婺源绿茶——“森学春”情有独钟……“茶”字的谜面是“人在草木间”,而“茶”却成了婺源人生产生活的谜语。我在几年前写《茶境无边》歌词时,就进行了引伸借用,记得歌词最后一段是这样唱的:人在草木间/茶境无边/每一缕茶香/都是自然生态的采撷/人在草木间/茶境无边/每一缕茶香/都是大地深情的致意……

“大家摘茶”、“大家摘茶”……茶鸟此起彼伏的叫声,在春天里掠过茶园,随春光流淌。这样的鸟声,是从婺源茶韵缭绕的村庄里叫起的,像一句句带有古韵与灵性的春之赋,集结在我的文字中。有了茶鸟的叫声作背景,我在书房里品饮的绿茶与写下的文字,都有了盈盈的绿意,心中不由蓄起了清明,仿佛时时都有一种自然的气息在传递。

……天/这样蓝/树/这样绿/生活/原来可以这样的安宁和美丽……我不知道席慕容当年写《禅意》的诗句时,是否有一杯茶相伴,这当然不是我猜度的本意。然而,我想表达的是,一杯茶的禅意与这样的心境是相通的。

(摘自2014年第6期《吃茶去》杂志;作者:洪忠佩)

找到约553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