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草青茶叶

找到约913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为什么新制出来的普洱茶有草青味

  经常喝茶的人都知道,新制出来的普洱茶生茶,草青味会很明显,那么为什么新制出来的普洱茶有草青味呢? 

  为什么新制出来的普洱茶有草青味
  青味是自然界植物具有的原味,茶中的青草味、青涩味等在所难免。普洱茶叶制作工艺上会出现杀青这道工序,就是用一定的热化学变化除去青草味,杀青会散发水分让青味萎缩退化,显露香气。
  如果杀青适当,嫩叶老杀,老叶嫩杀,抖闷结合,杀透杀匀的话那青味会去掉大部分,茶汤香气丰满,青味消失。反之杀不透,青气不但没有消除,还会造成不好的臭青味。夏秋茶废品茶中出现青草味和鲜叶气味比例重,由于揉捻不足和自然不良的前发酵到杀青不透原因所导致。
  一般情况下都是毛料散茶的青味会比较明显,而茶饼则少见。毛茶到压制成饼需要蒸压、晒干步骤,可以去除青味。

  所以说,普洱茶传统的做法就是做成紧压茶,饼状、砖状、沱状,这样不仅方便运输存储,还有利于后期的陈化,口感的转化,这是一种“微发酵”过程。
  蒸压的过程中,高温可以促进普洱茶中茶多酚类物质转化,同时在毛茶阶段经过揉茶环节,茶叶细胞壁破坏,茶汁附着在叶表面,蒸压过程中,使茶汁类物质得到转化,加强了茶香和茶的内涵物浓度。所以,使得茶饼的感觉更美妙。

  普洱茶有草青味能喝吗
  但有的茶友就特别接受不了新春茶普遍有的青味,这股味道来源于新茶刚刚炒制好,还未“发汗”消散的那种青草气息。只要经过十几二十天的存放后,味道会消散很多。
  那评判一款晒青毛茶值不值得压饼的依据是什么,还得看整体的香甜度,汤感如何,汤感内质丰不丰富,以及后期回味怎么样等等,而青味并不能作为评判的依据,只要不是青味太重,在可以接收的范围内,后期都会消散。
  晒青毛茶阶段,重点就是喝一款茶有没有缺点,比如苦涩难化开,或者汤感薄,寡苦或者寡涩等,大都不值得压饼收藏。
  一定要喝到那种香甜度也够味,汤感柔滑细腻,丰富有内容的感受,而且苦涩还化得快的茶,还能有悠长的回甘生津,哪怕有一点点燥感和青草气息,这些都是很正常的。


老徐谈茶:判断一款新茶的后期转化如何,茶韵不能差!苦味、涩味及青味也很重要!

随着春茶季的过去,今年的新茶也开始陆陆续续地和大家见面了,不少茶友在品鉴了一些新茶之后都会问一个问题:一款茶如何通过喝5-8泡茶,就能得出它的品质是优质或很一般的结论?这个问题确实问得很有水准,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较为详细地聊一聊这个话题。

新茶刚下树制成干茶以后,茶叶里面的叶青酸含量都会比较高,喝起来会带有一些明显的草青味。苦味和涩味相对而言都不算特别明显,这两者相比涩感会更重一些。普洱茶在此时并没有一个明显的后期自发酵或者生物发酵,它的香没有被完全的激发出来,不是很浓郁,并且明显是有一些发飘的感觉,没有重量感。茶韵的表现也不算好,这里说的茶韵包括回甘会偏淡一些,层次感没那么丰富等。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新茶确实是不太尽如人意。

强调一下,我这里所说的是用标准工艺制作的茶。如果是采用那些所谓的新工艺,比如说重杀青、重萎凋、捂黄等,也包括经过了一些焙烘或加入一些甜味剂的茶,这些都不在我们今天讨论的范围之内。

我们如何克服新茶当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发现它后期转化品质的高低呢?首先。我们在品鉴时不必太过理会茶中的草青味,在大脑里面要把这个草青味过滤掉。标准工艺制成的茶肯定是会带有青味的,并且是比较明显的,如果没有青味或青味特别淡,说明这个茶的加工工艺是有问题的,反而就要更加谨慎一些。草青味经过了蒸、压,存放一年之后会褪去大半,变得不是很明显。即便是散茶,存放一年之后也会褪去,不太会影响你对茶的品鉴。

其次,苦味和涩味在新茶时因为有草青味夹杂在其中,它们俩会显得不太明显,需要等到草青味褪去以后,这两者才会慢慢地显露出来。在头两年内,它们的表现比起新茶时要明显得多,因此在品尝新茶时,苦味、涩味都不要过重,太过明显。尤其是涩,在后期难以在短时间内转化变淡,在干仓存储条件下就更为不易。我们还要注意另外一点,苦味和涩味一定要能化开,即便化开的时间久一点也行,但一定要能化开,不能叮口(叮在口腔里的感觉)。

第三,苦味一定要饱满,不能有寡淡的感觉,这一点非常的重要。如果新茶就有寡淡之感的话,以后不管存放多少年都难以弱化这一点,反而有可能越存越淡。

第四,茶韵,即回甘和层次感。回甘一定要有,最好是比较明显,在口腔里的扩散速度越快越广就越好。所谓层次感就是茶汤入口后,轻含几秒钟再往下咽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卡、挂的迹象。茶汤下咽后的一两分钟,仔细感觉一下这一小段时间内口腔中味觉的变化,变化越多说明层次感越丰富。如果只是平铺直叙的感觉,说明这个茶的层次感并不丰富。

第五,茶气。新茶的茶气一般而言表现都不会太突出,只需要有一点即可。当然也有部分茶在新茶时茶气就很足,如果你发现了,并且前面的四个条件都能满足的话,那么恭喜你遇见了一款好茶。在你自己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可以毫不犹豫地下手购买。以上五点如果大家都基本掌握了,就不难挑选出一款让自己满意的好茶了。

来源:老徐谈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22年贵州茶叶质量安全情况发布 17个产品不合格

严把质量关,坚持为世界做“干净茶”。

6月9日,在2023贵州省农产品出口贸易业务(茶叶)培训课堂上,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处长蔡兴洪发布了2022年贵州茶叶质量安全情况。报告显示,茶叶合格率下降0.2个百分点,不合格茶叶产品数比2021年增加了13个。

2022年,全省抽查茶叶5048个,合格5031个,合格率99.7%,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17个茶叶不合格;农业农村部门监督抽查茶叶2771个,合格2765个,合格率99.8%,不合格6个;市场监管部门监督抽查茶叶2277个,合格2266个,合格率99.5%,不合格11个。

普定县、花溪区、雷山县、湄潭县、凤冈县、务川县等9个县的17个茶叶企业的17个产品不合格,其中,凤冈县、石阡县各有1个茶叶草甘膦超标。

据调查分析,此次出现茶叶抽检不合格,主要是因为近年夏秋茶生产加快,茶叶下树率高,防治病虫害时违规用药、不遵守安全间隔期、使用除草剂,以及茶青来源不清、茶青检测、茶叶产品出厂检测等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的。

贵州茶产业发展之初,就把干净作为底线,把质量安全作为茶业的生命线和核心竞争力,持续开展茶园病虫草害绿色防控、除草剂整治和质量安全监督抽查。

“宁要草,不要草甘膦。”在贵州,茶农不约而同坚守着这一条底线。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贵州坚持以生态无污染、干净安全的底线原则为标准,让消费者喝上一杯干净茶、放心茶、安全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凸显了质量优势,积累了良好口碑。

针对此次茶叶质量安全调查情况,蔡兴洪透露,接下来,全省将加大茶叶质量安全惩治力度,严格农药监管,持续开展茶园草甘膦、叶面肥整治,加强茶园周边玉米等农作物使用农药监管。同时,大力推广以采代防、以草治草,加大茶叶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并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开展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使“干净茶”深入人心。

近年来,贵州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高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发展茶产业,让贵州茶拥有了无污染优质茶的亮丽名片。为保证持续产出高品质茶叶,坚守干净茶、安全茶、绿色茶的目标,贵州坚持绿色防控,推广使用茶叶专用肥,为贵州茶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希望大家严守质量安全底线,凝心聚力、砥砺前行,让干净黔茶,全球共享。

来源:贵州茶香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900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