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消费者喝上安心茶——贵州全力防范茶叶质量安全风险

夏秋季的茶园,依旧绿意葱葱,热闹一片。

近日,黎平县龙形街道大坡茶叶基地里,“茶园机械师”正忙着机采茶叶。“目前已经完成8轮机采,每亩每轮可产茶青约200斤,平均10天可以采一批,产量很可观。”黎平县利宜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吴立洪介绍,茶园春季手采,春茶结束后养蓬面一段时间开始机采,每两轮机采过后对茶园进行施肥管理。茶园管得好,茶叶质量高,高投入给我们带来了高产出。

由于近年贵州夏秋茶生产加快,茶叶下树率提高,各地茶园加快构建绿色防控体系,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开展茶叶基地标准化建设,增加茶叶采摘频次以采代防等多措并举,不断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夯实贵州茶生态、干净、安全核心竞争力。

抓源头,加快建设生态茶园

“怎样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又能防治病虫害?我们要意识到土壤养分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管理的是整个茶园,而不仅仅是茶树,建立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非常重要,同时要紧紧抓住病虫害发生初期,使用农药进行预防。”8月6日,2023年全省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观摩暨培训会期间,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省茶叶专班副班长金林红说道。

在紫云自治县土红坡茶业有限公司茶叶基地,记者看到茶树间套种了三叶草、嵌入式种植了万寿菊,还运用了天敌昆虫释放、药物防治、人工除草等一系列绿色防控技术。

“我们还新建了生产用水管道、质量追溯系统网络等,实现对茶园的网格化、精细化、精准化管理,实现了茶叶品质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科技示范作用。”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基于贵州茶产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需求,在“生态为根、农艺为本、生防为先”的茶树病虫害防控理念基础上,全省主要产茶区以“以虫治虫,以草治草和免疫诱控”为核心技术,构建起了贵州茶园病虫草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全省持续加强茶叶质量安全惩治力度,严格农药监管,持续开展茶园草甘膦、叶面肥整治,加强茶园周边农作物使用农药监管,加大茶叶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提高质量安全意识。

强质量,茶业增效农民增收

近日,在丹寨县扬武镇红星村茶园,省级茶园基地绿色高效管理示范推广榜单进行测产验收,亩产茶青量较邻近茶园茶青产量增加20%以上。

今年以来,省茶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农技人员肖一璇牵头组建的茶园基地绿色高效管理示范推广团队,对红星村500亩茶园实施合理修剪茶树、科学施肥、间种绿肥、间种显花植物等措施。

“在茶园周边种植紫苏,能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和繁衍条件,保护土著天敌,充分发挥生物种群多样性对害虫种群控制的能力。”团队成员蔡武钊说,在间种紫苏时,我们采取紫苏育苗后再进行移栽,移栽紫苏苗的方式较直播紫苏种的方式,紫苏成活率提高三分之二。

丹寨县华阳茶业有限公司茶园基地管理人员吴刚告诉记者,“今年,基地上发生病虫害的危害程度跟往年比要低很多,而且茶树发出茶芽嫩度很好、发芽多,好多采茶的工人看到都来这里采。”

贵州持续加强茶产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实现茶业提质增效。8月15至16日,2023年贵州省现代茶产业技术体系工作推进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示范基地建设现场观摩及培训会在思南召开。“幼龄茶园套作模式是促进茶产业产能提升的重要举措之一。”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蒋太明表示,要持续推广幼龄茶园套作模式,不断提升茶叶品质,促进茶园增产、茶企增效、茶农增收。

聚合力,有效提升核心竞争力

以赛聚势,8月19日,全省秋季双手采茶技能竞赛在瓮安举行,来自全省的50名采茶高手上演指尖争霸。

近年来,贵州推广“双手采茶”技术,把“双手采茶”定为推动贵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生产、开拓大市场,保障干净茶、守好质量安全,促进茶青下树、农民增收的重要工作切入点和重要抓手。

“通过‘双手采茶’,增加茶叶采摘频数,以采代防,能使茶园中的病虫害降低30%至50%,农药的施用也可以节约30%至50%。”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胡继承说,普及好“双手采茶”,茶园管理就越好,茶山就越美丽,茶园单产就越高,又将进一步对茶叶加工厂自动化和加工规模有更高的要求,平均成本不断降低,贵州茶产品性价比就越高,推动茶产业的良性循环。

自2019年以来,贵州已连续五年举办双手采茶技能竞赛,各市州以及各主要产茶县也举办了不同形式的双手采茶技能大赛达数百场。以赛促学、以点促面。如今,“双手采茶”已经成为贵州茶园的标配,贵州茶园管护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坚持“干净”为先,切切实实把茶园管理好,成为贵州茶农的共识。“如今我们村实现了欧标茶园全覆盖。”湄潭县随阳山村支书万永梅说,我们的茶园产量、品质连年提高,我们的村民守着万亩茶园,生活越过越好。

来源:黔茶资讯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