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柏联茶叶出口

找到约22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一片茶叶的三观

  一片茶叶的脉络,也就是叶脉,只要不被恶劣气候和病虫害所摧残,基本上是清晰可辩的。一片茶叶的样子,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在手掌里尽显轻盈和美感。然而,茶的发展脉络,茶文化发展脉络,茶产业发展轨迹,在大多数人眼中,又是模糊不清,难以分辨的,就像家乡的黄河,表面上波澜不起,暗底下却急流滚滚,泥沙俱下。谁又能站在黄河岸边,平心凝气,听一匹泥沙下,怒流咆哮、波涛涌动、金戈铁马?

  春秋问茶,岁月轮回,一片巴掌大小的茶叶,没承想,竟成为中国面向世界的标志性符号,自鸦片战争以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超级符号;成为我华夏民族,一吐百年压抑,无处话悲哀的满怀悲愤、一腔块垒的一个出口。

  无论唐宋,抑或明清,茶业发展到今天,国民已达成共识:茶为国饮,茶乃文化之载体,一片茶叶也蕴含着财富的迁移和变化规律,无论它是功夫茶、快销茶,还是老普洱、老六堡、老白茶。

  逢千年之变局,茶叶的地位,仅三年左右时间,陡然蹿高。

  甲子年的疫情突如其来,若干行业的增速慢了下来,反而茶业的裂变速度,于无声处悄然地加快。跨界过来投资茶叶的大佬小佬,今年特别多,各行各业都有。这不由得不令人思考:投资茶业的动机是什么?

  毋庸置疑,茶逢盛世,盛世兴茶,一片茶叶飘逸地越过意识形态的鸿沟,拉近了国家首脑与国家首脑的距离,一杯茶端起、放下之间,迅即找到了茶文化的共同语言——各民族的通用语,放谈全球大势,小论身边往事,此时此刻,东方文明和欧美文明、亚非拉文明相通,一片茶叶化作一片微笑,一个默契;自然而然,千百亿的大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合作伙伴关系,举重若轻在一杯茶香里。

  一片树叶,真的有无穷魅力。无论我们地球上最不像外星人的首富,还是胸佩共和国勋章的钟南山院士,抑或外交部长,甚至国家最高领导人,都在以身作则,在高端讲坛、在茶叶车间、在街头,推举茶文化,振兴茶经济。尽管没有明文规定,茶叶产业已写入国家战略,而源远流长的茶历史,云淡风轻的茶外交,竞相表明:茶叶是“国家产业”,与烟草产业、白酒产业一样,是生气蓬勃的朝阳产业,是活跃国民经济、提振区域经济的高杠杆行业。

  伴随中国最高级别的茶文化宣传大使,每到访一处,愉快地为茶叶背书,茶叶不火都不可能。一片茶叶由健康做支撑点,承载了养生的功效,休闲的场景中独乐乐、众乐乐的功能,而举起茶杯的转身之间,又变成交流的工具、谈生意的软话题。就连当初被我忽悠而做茶的某投资家说,茶叶为投资加分。

  令企业外脑的脑洞大开的是,茶叶居然和传承扯上了关系。一位40岁的投资商兼茶商说,我要把茶叶留给儿子。老普洱、老六堡、老白茶,凡是越存越值钱的茶叶,都和茅台一样,具有越陈越香、越老越醇的属性。晓得仓储这一茶叶产业链条上的关键一环,便懂得了存茶的逻辑,以及茶叶醇化的迷人魅力。原来我们听过东莞仓、昆明仓的区别,也听到有茶商致力于西北仓、中原仓、上海仓,可你知道吗,有人注册了“北方第一仓”“关外第一仓”?君不见,无数的投资商、茶商,打飞的或开车,连续考察了云南柏联的茶窖、福鼎白茶的精品干仓、六堡茶的木窖陶窖,甚至不惜通过一切可利用的关系深入探秘茅台酒的窖藏,明眼人看出,他们寻找、打造的是茶中茅台。

  其实,茶叶的最终对标物不是茶叶。因为茶叶的边界已经被打破了。

  七十年代,云南茶界派精英去广西六堡茶学习取经——冷水渥堆发酵工艺,从而推陈出新,把熟茶推到了云南普洱茶的历史舞台上,这一点,我们见到的梧州人,至今引为骄傲。可是,时间之轮滚滚向前,不像我们有些个愚蠢的朋友那样在河中的小船刻舟求剑,似乎一夜之间,云南普洱茶竟冲破福建铁观音的重重封锁,一举取而代之,晋身为市场上的新贵,数年领茶叶市场之风骚。

  云南普洱茶在全国茶叶市场上的所作所为,又让广西六堡茶受到了启发。开明的从政者,自上而下,动用政府的力量,努力开拓茶产业的奋进之路,使茶船古道文化与茶马古道文化齐头并进。其动力在于:“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那些懂得普洱茶的梧州茶企茶商,如今走在了复兴广西六堡茶的前列。


  不可否认,茶叶大同的局面,在市场的力量、民间资本的力量、世间有志之士的合力推动下,正在快速耦合。在云南,“茶什多”集合了原叶茶、拼配茶、茶具、健康茶品以及茶叶衍生品,覆盖六大茶类,更为大胆的是,茶什多联合全球多家优质茶具生产商,提供了五颜六色、丰富多彩的茶具,直接打通了云南和世界之间的供应链。中国国际时装周期间,“他山集”携手明星、KOL、时尚达人,一起探究年轻人的时尚茶生活,开启未来茶饮。他山集的投资者,可不是本土茶企哟,而是新经济领域的互联网独角兽企业,覆盖100个城市、70万部电梯的新潮传媒。

  一边是雄心勃勃地进军茶叶市场的茶界新锐,一边是在困局中亟待突围的传统茶企,于是乎各种新玩法、打法、干法出现了。但是,有一个问题不能回避,在其他行业,几个亿的年销售额不是什么大数,而在茶行业,对大多数中小茶企而言,一个亿其实是一个大目标,甚或是永远不能实现的收入愿景。这样一来,茶业投资遇到了瓶颈。茶叶好喝,茶叶经营不好玩。

  国内知名营销大师在其他行业一马平川,如入无人之境,招商广告一打,千人、万人呼应,而我们的本土茶企无论如何努力,吃奶的劲都用上了,业内到底几家能拥有千家茶商组成的终端渠道呢?归根结底是做茶赚不到大钱,换句话说,茶品转化的盈利空间太小了。

  2020年7月3日,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后称中茶)和澜沧古茶欲上市A股,同日发布招股说明书。一石激起千重浪,谁会成为中国茶叶第一股?

  在茶产业面临诸多政策利好的情况下,大家对于茶企A股上市的期望,或许高于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一方面,行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龙头茶企来引领和助推,另一方面,必须突破茶叶传统经营的套路,拉开产品运作、金融运作的框架,大大地提升茶叶的价值空间。

  进入8月份以来,“中茶印记三剑客”燃起了普洱市场的热情,8月15日发布翡翠88青,广东芳村现场签售500人排队抢购,9月15日水蓝印冒雨登场,更是千人撑伞雨中排队抢购。近日,中茶号级的消息再次将朋友圈染红,作为开国以来中茶号级茶第一饼,也是中茶今年收官之作,是否对标“红票宋聘号”,2020年天猫双11的发布及线上抢购,是否点爆二级市场,这里面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


  它说明了什么呢?普洱茶的属性和流通能力被激发了出来,消费普洱+收藏普洱+文化普洱+金融普洱,给茶业投资者传递出一个信号,通过茶品的创新运营,便能实现财富倍增。哈哈,一个单品的推广,就轻松打破一个亿这个小目标的魔咒。

  我们往深层看呢,中茶的狂飙突进,靠的是势。仅仅一个操作点,撑不起一个局面,只有形成势不可挡的势头,才能改变市场的流向。一口中国茶,喝通了全世界,这是全球范围内的大势;茶界的打通以至互动,各种社会力量、市场力量的注入,推高了国茶的热度和旺势;“茶叶第一股”跃入人们的视野,在市场敏感度高的人们心智中,汇成一股不可小觑的心理势能。顺势而为,借势造势,中茶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把势头推向高潮。

  综上所述,我们从国家的宏观、行业的中观、企业的微观,来观照一片茶叶在不同空间的变化之美,体味全然不同的茶叶时光。同时提醒一句,历史就在我们眼前爆炸,你准备好了吗?

  来源:企业外脑  方一知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从防空洞到普洱茶原产地窖藏

窖藏脱胎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广东肇庆防空洞仓储。防空洞仓储被简称为洞藏。普洱茶的窖藏史,无疑就是一部从洞藏到原产地窖藏的发展史。

1、“脑筋急转弯”开启肇庆藏茶时代

广东是全国茶叶消费大省,还是茶叶的生产及出口大省,肇庆占广东省茶叶出口量的十分之一。在80年代,作为茶叶货源基地,肇庆每年为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采集茶叶超过2000吨(当时省公司茶叶年存量约5000吨)。货多的时候,仓库不够摆,有聪明人发现可以租用防空洞装茶叶。谁知这迫不得已的“脑筋急转弯”竟然开启了普洱茶的“洞藏时代”。从防空洞出库的第一批普洱茶竟然受到香港买家的好评,就这样“洞藏普洱”就成为从80年代一直到2005年最热门的仓储形态之一。加上八九十年代,香港的地价、房价猛涨,为节约仓储成本,香港茶商也大力支持以肇庆为代表的“洞藏事业”。

80年代一直到到21世纪初,洞藏非常盛行,不但广东有肇庆防空洞,昆明也于90年代利用圆通山的防空洞仓储茶叶。到了2005年以后,随着干仓概念的兴起,洞藏变成湿仓茶的一个代表,让人敬而远之。因为,那个年代高温高湿仓储盛行,存放于肇庆防空洞的普洱茶,往往会加水增湿,从而变成典型的湿仓茶。2006年以后,柏联进军普洱茶,借鉴法国葡萄酒庄经验,打造全球首家普洱茶庄园。红酒有窖藏,于是普洱茶的原产地窖藏提到议事日程。与此同时,以陈杰为代表的一批科研人员,也在借鉴红酒酒窖与茅台酒窖,研究怎样发挥原产地菌群优势,根据普洱茶固态发酵、持续性发酵之特点,以期打造为普洱茶量身定做的原产地窖藏。

2、被高湿耽误的防空洞藏茶

客观来说,窖藏的前身——防空洞藏茶是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以肇庆防空洞为例:防空洞冬暖夏凉,常年保持在20多摄氏度左右,恒温且恒湿,正是普洱茶后期陈化的好地方。这指的是不积水,干净,内部环境优异的防空洞。许多防空洞达不到这个要求。窖藏有三个优点,一再被大家强调,一是菌群优势,二是恒温恒湿,三是区别于外部大环境的非常适宜存茶的小气候。以窖藏的这三个特性去考量,肇庆防空洞都具备。首先广东那么长年高温的地方,其能做到冬暖夏凉,证明其小气候非常好。其次,恒温恒湿。最后其是深藏山里或地下,密封环境,接地气,拥有菌群繁殖的优良环境,故菌群优势明显。

洞藏普洱之所以成为湿仓茶的一个代表,很大程度是为了迎合港商的要求,在仓库里洒水所致,造成高湿的环境,让茶叶变成了湿仓茶。干仓概念兴起之后,大家知道了不能高湿存放,开始主张通风存放,后来发现密封存放效果好,也发现葡萄酒、白酒在原产地也是密封存放的。到了2008年以后,大家开始尝试窖藏普洱,这才恍然大悟:洞藏就是窖藏的前身与原型。

3、恒温恒湿的窖藏,也需要有段时间变温

无独有偶,广西六堡茶也有窖藏,据说是有60多年的窖藏史。其窖藏也是脱胎于防空洞藏茶。他们多年来总结出“防空洞窖藏十砖木仓”之移仓技术,就相当于普洱茶的昆明+广东来回倒仓之旅行仓。

主营六堡茶的梧州中茶认为,茶窖常年温度保持在20℃—28℃之间,湿度常年保持在55%—75%之间,对于六堡茶而言,是一个最为科学合理的区间。

温度20℃—28℃、湿度55%—75%,是不是非常像普洱茶的昆明干仓?

再来看其移仓模式。在防空洞窖藏一年左右以后,六堡茶转移到砖木仓存放。也就是将茶从防空洞搬出来,放在砖木结构的大仓库里陈放。砖木仓的温湿度肯定要比防空洞里高得多,是不是有点类似普洱茶的广东干仓?

目前,普洱茶界许多人在宣传恒温恒湿仓的好处。其实从长时间的仓储来看,真正优良的仓储还是需要温湿度的变化。“恒温恒湿仓+变温仓”才是最佳的仓储方式,这就是六堡茶、普洱茶为什么要移仓的原因,因为移仓能改变温湿度。当然,现在先进的窖藏技术,可以不移动茶叶,就在同一个恒温恒湿的窖藏内实现变温。

4、专家解读普洱茶原产地窖藏

据《普洱》杂志报道,陈杰先生特别提出普洱茶“原产地窖藏”的概念,他认为法国葡萄酒庄园,不是一个单纯的生产企业,而是从葡萄的种植,到葡萄酒的酿造再到窖藏,是一个整体的概念。

无论是葡萄酒还是白酒,其酒窖都是在生产区域内,这样,原产地的特征性微生物就会与“窖”中接近,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普洱茶有百山百味的特点,正是因为茶园的微生物菌群产生外源酶,与茶叶自身的内源酶共同协作,形成生物学的特殊标记,产生百山百味。普洱茶的后发酵在茶树的原产地环境中进行,陈化效果可以达到最优化。

陈杰先生与柏联普洱茶庄园合作,用近10年的时间深度研究,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普洱茶窖藏场所,真正实现了从茶园(茶叶种植)到茶厂(茶叶加工),再到茶窖(专业窖藏)的“无缝链接”,茶窖的创立,不仅完善了庄园的整体概念,也通过研发各种发酵模型,填补普洱茶后发酵工艺的空白,是普洱茶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技术创新。

陈杰先生撰文,论述了怎样打造原产地窖藏(节录如下):

窖藏的概念。著名品牌的葡萄酒与白酒在后续陈化中,基本采用窖藏的方式(白酒中也有洞藏的方法)。这样做的原因是控制陈化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形成可控的“恒温恒湿”现象。普洱茶也属于后续发酵的产品,如果借鉴这种窖藏方式,其温度与湿度的控制相比“湿仓”与“干仓”来的更科学,后发酵的效果也会更好;

围绕普洱茶专业窖藏,有很多问题急待我们解决。这其中有四个问题需要我们重点思考:

第一,硬件设施必须满足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要求。这里有两方面内容:

一是“窖”的属性。“窖”是普洱茶后的场所。只要是“窖”的概念,绝大部分是密闭的,既不能设有窗户透光,也不能开辟通风孔。这样做的目的是有意识地制造半厌氧环境,促使普洱茶中酚类物质产生降解、缩合、还原,使大分子物质一次次向小分子转化与过渡。这中间即使有间断性换气的要求,也需要特殊的空气静化设备来完成。与我们日常接触的仓库通风孔和换气扇有很大的不同。同时,它的墙壁与顶棚应是火山岩或带有蜂窝孔的石材,便于微生物的“寄宿”,且顶棚应呈拱形(因微生物喜圆形,忌直角);

二是固态发酵对环境的要求远高于液态发酵(专指窖藏而言)。这是因为液态发酵是将液体(如葡萄酒或白酒)灌装在玻璃瓶与木桶里,与窖内的空气产生“相对”隔绝。因此对客内空气、微生物茵群、人员的流动要求不是太高。普洱茶的后发酵则不同,因为它仍然维持固态发酵,是将产品始终裸露在空气中,接受特定环境微生物“侵扰”与“占领”。因此除了密闭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人流与物流分开,人员进入物品区必须二次更衣与消毒,避免杂茵侵入及二次染菌(也叫二次污染)。

第二,科学的功能布局。

第三,专注“窖”的特征性微生物的培养。

第四,研究发酵模型,使普洱茶的窖藏进入专业化、标准化的科学层面。

“窖”有空间要求,在这个特定空间里,普洱茶比较容易进行多菌种的混合发酵,随着微生物发酵的不断进行,培养基(普洱茶)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微生物的种群会按一定的规律发生演变。这个演变一旦可数字化,其发酵模型就可确立。而发酵模型一旦确立,其发酵过程就可人为操控。而人为操控就可使发酵时间大幅度缩短。从理论上测算,专业的窖藏与简单的仓储可达到1:20年速率。

文/白马非马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澜沧景迈山:茶旅融合发展 赋能乡村振兴

深秋时节,站在景迈山山顶上向四面张望,满眼皆是茂密苍翠的森林,千年古寨藏匿其中。空气里的悠悠茶香诉说着山中世居少数民族与万亩千年古茶林的故事。

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境内的景迈山,是我国六大茶山之一,其千年古茶树的面积堪称茶山之最,也是云南普洱茶区最具标志意义的一座古茶山。

深居深山,质朴的世居村民遵循着先民的教导,与绿林中的茶叶共生,前些年日子清贫。如今,经过多年的布局发展,景迈山走出了一条“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共融”的乡村振兴之路,在保护中发展,满山绿叶变“金叶”,当地居民也迎来了红红火火的新生活。

景迈山古茶林。人民网虎遵会摄

茶企融合,古茶园迎来新发展

繁茂的榕树隐于薄雾之间,沿着青绿石板,层层叠叠装点青山的是万亩普洱茶。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景迈山柏联普洱茶庄园,茶叶在透明的厂房里“走”上一条现代化生产线。

整个景迈山,就是一座巨大的博物馆。古茶林同时具有天然森林的风貌和活力,山中古茶树的树干长满各类寄生植物,生机勃勃。与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等植被自然相融,形成了原始生态空间。

茶在景迈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景迈山古茶林的驯化和栽培,迄今为止已有1300多年历史。据传说,布朗族先祖帕岩冷率领部属在景迈山定居后种植茶树,临终前给后代留下遗训:“留下金银财宝终有用完之时,留下牛马牲畜也终有死亡之时,唯有留下这茶园和茶树给你们,方可让子孙后代有吃有穿。”

随着时代的变迁,偏居一隅的景迈山居民们,守着连亘万亩的古茶园,却没能实现“靠山吃山”。当地普洱茶产业没有形成产业链的时候,茶农们种茶采茶,都是靠天吃饭,既不稳定,也因随意使用化肥而伤害了环境。

伴随尘土飞扬的路,柏联普洱茶庄园总经理邱湘衡第一次进入景迈山时,他惊叹于大自然对这里的偏爱:“景迈山很漂亮,它是北回归线上的一颗明珠,这让我萌生了在这里投资做茶产业、做旅游,要保护好这里的一草一木的想法。”

2015年,技术人员正在给茶农培训有机茶园种植管护技术。柏联普洱茶庄园供图

2007年,柏联集团进驻景迈山。“在考察当地保存完整的连片古茶树后,集团对当时濒临倒闭的惠民茶厂进行承载式收购,连同债务、基地、茶农、员工,所以我们普洱茶庄园约90%以上的员工来自当地茶农。”邱湘衡说。

在发展方向上,柏联普洱茶庄园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的理念和模式,以“茶园、制茶坊、茶仓、茶道、茶山寨、茶祖庙、茶博物馆、茶会所”为核心,打造高原现代农业庄园、打造景迈山茶祖历史文化旅游项目。

然而,在方案实施上,却迎来了第一个难题:土壤的有机改造。“过去茶农没有‘生态茶’‘有机茶’的概念,普遍使用农药化肥,只为茶叶颜色鲜亮、叶片肥壮。”邱湘衡说,长期使用化肥农药的土壤被重度污染,庄园不得不重金聘请国外专家耗时3年对庄园内的土壤进行改良。

同时,当初这项工程涉及柏联所属茶园23个生产队的傣族、拉祜族、佤族、哈尼族等847户茶农,共计2800多人的生计问题,除了反复组织大家开会谈心,柏联普洱茶庄园建立了一套标准流程,禁施高毒化学农药的同时,无偿发放有机认证标准的肥料,在进行培训后统一时令发放。

在“龙头企业+基地+茶工/合作社”的合作模式下,在欧盟认证的万亩有机茶园里,鸡鸭自由奔跑。更为实惠的,是茶农的腰包“鼓”了。

景迈山茶农正在赶采春尾茶。人民网虎遵会摄(资料图)

“小时候山上的茶根本卖不起价格,我们情愿让茶荒在地里都不去采,现在有机茶叶大量出口,质优的每公斤约1500元,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倍。”在景迈山长大的柏联普洱茶庄园采购部经理汤晓丹一家三代都是茶厂人,对这里的变化很是感慨。

2007年,惠民茶厂的员工们不知出路在何方,那时汤晓丹在省城昆明读大学,家里人都希望他走出去就别再回到景迈山。但他看到了普洱茶,尤其是有机茶的广阔市场,毅然返回家乡加入到庄园的建设中。

如今,曾经步步艰难的惠民茶厂蜕变为柏联普洱茶庄园,40%的员工有车有房,硬化路通到了家门口,越来越多的茶厂子女带着外面所学回到庄园,参与到庄园的产业化发展中,一起擦亮景迈山茶叶品牌、提高品牌价值,促成现代化茶叶产业链的建成,迎接古茶园的新发展。

航拍景迈山“千年布朗古寨”。人民网虎遵会摄

茶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漫步茶窖之中,在昏暗的灯光下,普洱茶静静地沉睡着,茶香在空气中弥散开来,令人心醉,随着时光流逝,逐渐完成自身的升华。

“普洱茶不是简单的放得越久越好,而是要进行科学地仓储。”与普洱茶打交道多年,邱湘衡认为普洱茶的好品质绝不只是时间的陈酿。“所以我们建立起了专业的茶窖,通过科技手段,调节仓储的温度和湿度,来控制其中微生物菌落的活跃程度,达到最好的仓储效果,也让普洱茶发酵更科学、快速、口感更好。”邱湘衡说。

以打造高原现代农业庄园为基础原则,柏联普洱茶庄园运用现代生物科技,提出“原产地窖藏”的理念,在庄园内部建造了一个茶窖。随着茶窖的建成,庄园完成了茶园、茶厂、茶窖三位一体的庄园体系,也为庄园积淀起越来越深厚的底蕴。

用藏酒的理念来存茶?这引来各地的普洱茶友纷纷来到景迈山观摩、交流。上上下下的客旅络绎不绝,汤晓丹发现过去连小卖部都难寻的景迈山,民宿客栈像春茶一般“冒得很”哩!

产业发展是巩固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柏联普洱茶庄园帮助景迈山整合普洱茶产业、传统村落、特色民族村寨等优势资源,开发茶旅生态游、民俗游、文化演出等特色项目。“同时,庄园还着眼于整个景迈山茶旅生态建设,定期对景迈山的民宿经营者进行免费培训,帮助他们建立规范化的酒店经营管理理念,共同为当地茶旅健康发展发力。”邱湘衡说。

寄生在古茶树上的“螃蟹脚”。人民网虎遵会摄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景迈山古茶林中茶树超过120万株,其中100—150年的占9.8%,150年以上的占0.7%。2021年,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2022年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随之而来的,是景迈山AAAA级景区业态的初步成型,景迈山所在的惠民旅游小镇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跟进,以景迈山古茶林为核心的绿色画卷正徐徐展开,茶农们的新生活,也将越过越红火。

“以前有人说,在知名的普洱茶产区,茶树就像摇钱树,老百姓的钱是从树上‘掉’下来的。”邱湘衡说,通过景迈山的发展,他们看到老百姓的钱是从土里‘长’出来的,靠着踏实耕耘、科技创新,当地老百姓依靠绿水青山,实现循环往复的保护性开发利用,以茶产业为核心产业,并带动多产业联动发展。

作为景迈山保护发展的参与者和守护者之一,柏联普洱茶庄园见证了这些年来景迈山的发展变化,在实现企业商业价值的同时,也为景迈山的保护和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也正如邱湘衡初到景迈山时的初心:“我们要以茶带旅、以旅促茶,探索既商业可持续又助力乡村发展的帮扶模式,让当地茶农真正实现‘靠山吃山’。”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1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